以图证史
图像证史的理论与方法探析_以卡罗_金兹堡的图像研究为例_李根
E · H · : 《艺术与错觉— — —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 , 贡布里希 第 171 页。 Carlo Ginzburg , “From Aby Warburg to E. H. Gombrich: A Problem of Method” , in Clues, Myths, and the Historical Method, p. 45. : 《艾比 · , 《美术史的形状: 从瓦萨里到 20 世纪 20 年代 · , 贡布里希 瓦尔堡: 他的目的和方法》 载于 Ⅰ》 第 444 页。 : 《艾比 · , 《美术史的形状: 从瓦萨里到 20 世纪 20 年代·I》 , 贡布里希 瓦尔堡: 他的目的和方法》 载于 第 451 - 452 页。 Carlo Ginzburg , “From Aby Warburg to E. H. Gombrich: A Problem of Method” , in Clues, Myths, and the Historical Method, p. 46. Carlo Ginzburg , “From Aby Warburg to E. H. Gombrich: A Problem of Method” , in Clues, Myths, and the Historical Method, p. 48. Carlo Ginzburg , “From Aby Warburg to E. H. Gombrich: A Problem of Method” , in Clues, Myths, and the Historical Method, p. 55.
85
— —以卡罗 · 图像证史的理论与方法探析— 金兹堡的图像研究为例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下篇 第一部分 聚焦五大核心素养突破高分瓶颈 2 素养二
史料实证——学科核心方法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 并运用可信的史料 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 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 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目标解读] 一、史料实证核心方法的基本内涵 1.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 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 2.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我们通常说的史料, 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 并帮助我 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史料是中学历史教学的 必要前提和基础。
[史料] 达·芬奇指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现象 服从客观的必然规律,而不是服从神的意志,他谴责经院哲学 家凭神的启示就能通晓一切秘密的信条是邪说。 人文主义者提 倡理性和冒险精神,主张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追求深广渊博的 知识,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史论互证] 史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思想根源:文艺复兴时 期的人文主义者提供开拓冒险精神。
[答案] C
[备考指要] 一、挖掘教材资源,重视史料实证 1.史料的可靠性——“论从史出” “史论互证” “论从史出” “史论互证”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中学 历史教学要求遵循的基本原则。 历史研究的任务就是依据史料 发现隐藏在史料背后的历史事实。因此,依据史料推出历史结 论在高考试题中较为常见。
如图是《说文解字》列出的“历” “史”二字的篆书。许 慎解释道, “历”者,过也,传也。 “史”者,记事者也,从又 持中;中,正也。据此可知, “历史”的原意是指( )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高中历史解题技巧:以史料的典型性原则例说“以图证史”
高中历史解题技巧:以史料的典型性原则例说“以图证史”1.史料实证的典型性原则(1)史料具有典型性高考命题史料的选择,都是命题专家反复斟酌,精挑细选的。
史料可大可小,亦可远可近。
“大”指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诉求,“小”指具体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远”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近”指为高考综合能力的考查服务。
(2)获取隐性有效信息在材料信息的获取上,材料的表层信息很直观,较易获取,而材料涉及的隐性信息因需要归纳、迁移才能获得,这类信息往往不被考生所洞察。
2.“以图证史”典型性原则的体现(1)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
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
“以图证史”对于历史研究而言不仅是材料问题而且是方法问题。
(2)“以图证史”对于历史学的意义就是要把出土或传世的图像材料怎样作为史料来加以研究,主要关注:一为图像确定真实的时代,所反映的时代风貌;二为图像的信息用美术史的方法正确解读;三为图像的展示其实也隐含了主流意识形态或强势文化主导了或者遮蔽了图像的表现形式,同样需要个案的研究。
1.图像不仅仅被合法地纳入新的史料范畴中,更在方法论意义上向人文社会科学提出了新的自主性诉求。
“以图证史”,人人都可以成为时代大事件历史的叙事者。
解答“以图证史”类试题应注意三点:(1)抓图片信息:仔细观察图片,概括图片所包含的信息,包括表层信息和深层信息,并分析图片信息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发展走向。
(2)看文字:图片型选择题一般都有一些文字说明,这些文字说明往往是解题的重要信息,千万不可遗漏。
(3)重联系:将图片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图是反映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的两幅图片:以图证史:攀梯“摘棉花”反映了“大跃进”中的“浮夸风”,“吃饭不要钱”反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大办公共食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6.图表史料
专题六图文史料的概括一、概念阐释图表类史料是重要的学习资源。
宋代郑樵说:“古之学者,左图右史,不可偏废”。
图表类史料包括历史图片、图表、地图和漫画等。
这类史料具有直观性、思想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的特点,可以发挥以图证史、以图补史、以图明史的作用,在历史学习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
在图表类史料的概括中,需要全面提取信息,谨防有效信息的遗漏。
二、典型考题【典题1】图1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图1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概括过程:1.局部:要从柱状图的题名和内容上全面提取信息。
时间是1838~1852年,内容是英国向中国倾销商品。
从三个时间段来看,从1843年起,商品输入中国急剧增加,从1847年起,又有较大回落。
2.整体:从局部到整体是概括的关键环节。
表格信息可以归纳为:1838~1852年,英国输华商品经历了迅猛增加到明显回落的过程。
从整体再到局部、从局部再到整体的两个环节可以省略掉。
这道题考查的是历史理解能力。
在材料概括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推断,由于英国从《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获得了大量特权,这是输华商品剧增的重要原因;而输华商品回落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这之后就有了旨在增加通商口岸的“修约要求”以及遭拒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故选B。
【典题2】下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
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振兴织袜厂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实业救国的思潮C.工人阶级的诞生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概括过程1.局部:这道题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以图补史。
可以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有:民国九年(1920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振兴织袜厂通过报纸打广告,广告词有自美的句子、厂址等信息,广告语是“警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须之国货”。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考点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一、选择题1.[以图证史/2023辽宁锦州期中]下图是“和田马钱”,流行于公元1—3世纪的于阗地区(今新疆和田一带),它采用古希腊的打压法制成,圆形无孔无廓,正面钱文是汉文篆体字,背面是马或骆驼的图案并环以怯卢文(古印度文字),以“铢”为计重、记值单位。
该钱币的发现,反映了当时()A.于阗全面推行了中原币制B.丝路贸易促进了文明的交流C.篆体汉字盛行于西域地区D.汉朝与欧洲建立直接联系2.[2023重庆三模]中国古代有大量外来的农作物传入并推广种植。
秦汉到唐宋时期传进来的农作物基本上都带有“胡”字,例如胡萝卜、胡椒、胡瓜等;宋到明清时期传入的农作物基本上都带有“番”或者“洋”字,例如番薯、番茄、洋芋等。
外来农作物命名的变化反映了()A.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的发展B.民间对外来事物接受态度不同C.对外贸易路线的重要变化D.西方殖民侵略不断加深的影响3.[2024安徽联考]扬州城内出土有宜兴窑、越窑、定窑、巩县窑、寿州窑、景德镇窑等全国各地名窑烧造的瓷器,同时扬州城还有诸多波斯釉陶等外来器物及外国人的墓葬。
这主要得益于()A.扬州是重要的制瓷中心B.海上丝绸之路延伸C.北方战乱导致人口南迁D.社会经济不断发展4.[2023广东一模]丝绸的出口是汉朝贸易体系的一部分,除中国外还有五方参加,分别是罗马、中亚、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非洲,中亚的非汉族赶牲畜人充当了中国货物的运输人或向导,中国从中亚取得马匹和璞玉,最后,将丝绸运到罗马。
材料主要说明()A.沿线众多国家共建了丝绸之路B.贸易是开辟丝路的主要目的C.中国与罗马有直接的贸易交往D.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文明5.[2024江西鹰潭阶段检测]“盐马贸易”是宋朝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一种贸易形式,宋朝以盐、银、丝绸等商品大量换取西南地区出产的优良马匹,用于北方战备。
“盐马贸易”体现了()A.西南少数民族汉化加深B.内地与西南经济的互补性C.宋朝民族政策的灵活性D.西南丝绸之路开创发展6.《汉书·张骞传》记载,张骞从西域返回后,向汉武帝汇报说:“今身毒(古印度)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
以图证史让历史更有空间感——浅析新课程标准下历史与社会课的史地结合
以图证史让历史更有空间感——浅析新课程标准下历史与社会课的史地结合作者:王媛媛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41期王媛媛(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芦渎中学,浙江宁波315000)摘要:在中国的传统教育里,历史和地理本不分家,即“史地不分家”。
经过修订后的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更加强调了史地的关联和结合,因此在历史与社会课上用地图来印证历史就尤为必要,本文结合教学案例来阐述如何运用地图进行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史地结合;历史;地理;以图证史中图分类号:G63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183-02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说过:“历史好比戏剧,地理就是舞台;如果找不到舞台,哪里看得到戏剧!”要讲清楚历史,需要为历史搭建“舞台”,只有在舞台上展示的戏剧才是清楚明了的,这就离不开地理,所以说“史地不分家”。
以图证史,这里的图包括地图和图像。
用图像来印证历史,是很多人已经接受了的观点,也有很多人在这样做。
比如国家地理系列之《图说天下》杂志,就是以一组组精美的图片展示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大洲,包括这个国家的历史、风土人情、社会习俗等。
而史地结合以图证史,更偏重地图,以地图展示地理舞台,来观看在地理舞台上表演的历史戏剧,体现一个特定时期特定地点上社会产物,这样就可以让我们认识的历史更有空间感。
新修订的2011年版历史与社会课标标准体现了以图证史的理念,也对教师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历史的教学中要能够充分的利用地图。
常用的地图按其区域范围分为: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大海图、国家(地区)图、省区图、市县图等;按其专题学科分为:自然地图、人口图、经济图、政图、文化图、历史图等。
在进行历史与社会教学活动中比较常用的地图为世界图、大洲图、大海图、国家地区图、自然地图、人口图和历史图。
下面我们就以日常教学中的课例来说明如何以图证史,让历史更有空间感。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2024年中考模拟历史试题(五四学制)(含答案)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50分)总分:____________等级:____________第Ⅰ卷(选择题,共1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下列答题栏内。
)1.看右表,两位人物主张的共同之处是人物主张()人物主张孔子统治者不能忽视民众的切身利益墨子统治者厉行节约,以此减轻人民负担,才能实现“民富国治”A.无为而治B.以法治国C.关注民生D.尊崇儒术2.《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材料中这些措施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是()A.结束了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B.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C.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D.开创了国家地方行政的模式3.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
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A.实施“推恩令”B.平定八王之乱C.兴办太学D.设置通判4.小史同学写了一段关于隋唐历史的介绍,他写了三句话。
如果按写对一句得1分的标准,他可以得()隋朝创建的科举制逐渐成为后世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唐初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太平局面,国力达到顶峰。
玄奘西行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A.0分B.1分C.2分D.3 分5.如下图,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法。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是研究北宋城市生活的一手史料B.完整再现了北宋社会的繁荣景象C.说明北宋东京城内尚未出现夜市D.应与考古材料印证才有史料价值6.中国古代行政改革通过内部体制的调整进行权力的重新配置。
如图内容反映出的主要趋势是()A.实行分权制衡B.监察制度完善C.中央集权加强D.君主专制强化7.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如下表列举了党在各时期的奋斗成就,对应正确的是()项目时期成就A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终结君主专制制度B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C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A B.B C.C D.D8.15世纪,欧洲学者、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之前近千年所写自传的总和还要多。
以图像为基础的服饰研究方法理论及资料
以图像为基础的服饰研究方法理论及资料作者:辛晨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1年第19期摘要:在服饰史的研究中,常用资料可分为三种,包括文献资料、图像资料和实物资料。
图像资料作为服饰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具有其本身的特点。
本文以文艺复兴时期婚礼服饰为例,讨论了以图像为主的服饰史研究的理论、方法,并对于相关研究资料进行分类。
由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服饰实物留存非常少,在研究时,就需要将图像资料作为主要资料进行阅读,以得出服饰史研究的发现和结论。
关键词:图像理论方法资料婚礼服饰在服饰史的研究中,常用资料可分为三种,包括文献资料、图像资料和实物资料。
在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丰富的情况下,这两类资料可以为服饰研究提供佐证。
而图像资料,对于服饰史研究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文艺复兴时期婚礼服饰研究为例,讨论图像在服饰研究中的应用。
由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服饰实物留存非常少。
将图像资料作为主要资料非常有必要。
艺术图像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
比如,通过图像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婚礼前后或者当天新郎新娘如何穿着,服装的面料是怎么样,色彩构成如何;新娘的嫁妆中包含的各种精美奢侈的服装,是不是新娘婚礼的服饰,是怎么样被艺术家表现或者创作的等等。
1、图像的研究理论——以图证史图像资料对于历史研究非常重要。
在西方,将图像作为视觉材料进行阅读是艺术史特有的理论传统。
有学者认为,图像学是研究文艺复兴的图像资料最合适的理论。
潘诺夫斯基在《视觉艺术的意义》一书中指出,对艺术作品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前图像志,即对图像进行单纯的形式分析;图像志分析,即对于特定主题的传统意义进行分析;图像学分析,即根据对于特定题材和概念的研究发现图像的内在含义。
图像学的研究方法,打破了对于图像研究限于形式和风格的障碍,能够还原视觉艺术与文化的真正意义。
尝试将图像学运用到服饰史研究中,不仅能够使图像研究有据可依,而且,在分析图像中服饰的过程中,可以先从形式分析人手,再发现服饰图像特定题材的共性,然后对当时服饰的深层次含义进行解读。
高考历史 二年名校模拟一年权威预测26 选修3
【金榜高考】高考历史二年名校模拟一年权威预测26 选修3一、选择题1.(2012·太原模拟)俾斯麦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
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并从属地上获取商业收入。
”这里的“两个大国”在一战前最有可能是指( )A.俄国和奥匈帝国B.英国和法国C.法国和俄国D.英国和德国2.(2012·南宁模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用伍德罗·威尔逊的话来说: “如同一切战争一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渊源于人类的本性,渊源于人类领导者的弱点、自负、唯利是图和优柔寡断。
”这句话直接反映出(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加国都是帝国主义国家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C.参加一战的国家大多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参战D.各个参战国家都是为了各自国家人民的利益而战3.(2012·杭州模拟)电影《我的1919 》为参加巴黎和会的主人公顾维钧设计了这样一段台词:“长久以来,中国人民期待着,期待着这个时刻的到来。
……在这块土地上,诞生过举世闻名的孔子和孟子,他们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如果和会将这些领土转让给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这无疑是对中国人民的极大侮辱!”台词中论述的问题是指( )A.德国领土的肢解分割问题B.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海外殖民地分割问题C.中国辽东半岛主权归属问题D.中国山东主权归属问题4.(2011·武汉模拟)1918年陈独秀把威尔逊称为“世界上第一个好人”,次年却觉得威尔逊提出了“不可实行的理想”,是“威大炮”。
陈独秀对威尔逊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美日在亚太地区激烈争夺B.战后没有对日本天皇进行审判C.巴黎和会损害了中国权益D.美国最终未参加国际联盟5.(2011·哈尔滨模拟)“希特勒在德国出现,以及类似希特勒的政治人物在今天任何国家出现都是人类政治史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
以图探史,以图启思——图像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以图探史,以图启思——图像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发布时间:2022-12-10T16:02:19.49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12月1期作者:易春梅[导读] 图像史料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辅助资料,能够让学生在图像史料的引导之下对历史以辩证的角度去看待,并且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图像史料的运用,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采取适当的策略优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究如何有效地运用图像史料促进学生历史学习与个人发展。
易春梅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四川广安 638000【摘要】图像史料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辅助资料,能够让学生在图像史料的引导之下对历史以辩证的角度去看待,并且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图像史料的运用,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采取适当的策略优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究如何有效地运用图像史料促进学生历史学习与个人发展。
【关键词】图像史料;初中历史;教学应用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12-073-01引言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灵活的运用图像史料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以及主动性,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能够以知识为基础进行延伸与思考,从而了解知识点之间蕴含的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就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而言,明确提出核心目标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而且,在教学中运用图像史料,教师可将教学氛围的营造重视起来,使学生愿意参与教学活动,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探究,从而使学生的质疑思维、质疑意识、思考能力、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得到培养,使得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基础。
一、丰富图像史料教学内容,培养史料分析能力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相对成熟,但是对于一些图像视频等事物却有着天生的好奇心理,会对未知的知识产生求知心理。
以图证史 慎用图片史料
【摘要】图片史料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现行教学中常以图证史。
这个做法非常好,但是教材中用错了图片史料来证明某一历史史实,则会误导学生的。
尤其是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ⅱ卷的41题,是通过图片来解答题目的,更不能出错。
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教材都必须要严谨地慎用图片史料。
【关键词】图片史料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3-041-02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历经近十年的使用,多次再版的修修补补,几近成熟,但需要更正和商榷的地方是有的。
1. 需要更正的是人教版《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一第三单元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一课的导语中的图片(教材p40页图一)有明显的错误,如图一:图一左边的佛像是卢舍那大佛,是属于洛阳的龙门石窟奉先寺佛像,而不是云冈石窟佛像。
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
主佛莲座北侧的题记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这里共有九躯大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
这座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
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
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
圆融和谐,安详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得异常鲜明而圣洁。
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
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这充分体现了改革的成效,符合教材意图。
图一中右边的佛像是云冈大佛,是属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佛像,而不是龙门石窟的佛像。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史法运用——五大史法论证探究问题课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美城市环境卫生治理 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答案: 相同:中美两国城市化发展迅速;积极面对与治理城市环境问题;都采用科学 的技术治理方式。 不同:美国治理成效显著,中国治理成效有限;美国民众公共卫生意识强烈, 中国民众卫生意识淡薄;美国建立在自我创新与探索的基础上,中国更多借鉴西 方的治理方式。 原因:美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化的推动;较早独立,制度健全,治理能 力提高,人文思潮影响,环保意识增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工业 化水平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局动荡;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民众观念落后。
『尝试应用』 1.[2022·上饶市二模]据史料统计,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人口在1700年
至1741年时,约有580万至600万,1760年为666.5万,1790年则达到了 821.6万。其中人口中的70%至90%都是在18世纪下半期增长的。由此 可知,上述变化( )
A.得益于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B.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强大推动力 C.导致了英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 D.促使英国开始走上对外殖民道路
史料 达·芬奇指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服从客观的 必然规律,而不是服从神的意志,他谴责经院哲学家凭神的启示就能 通晓一切秘密的信条是邪说。人文主义者提倡理性和冒险精神,主张 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追求深广渊博的知识,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史论互证 史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思想根源: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文主义者提倡开拓冒险精神。
材料二 在秦汉帝国,氏族血缘关系残余被较为彻底地铲除,但罗 马帝国则长期残存。罗马与秦汉的专制政体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秦汉 郡县的机构庞大,管理范围涉及诸多方面。但尽管秦汉郡县机构复杂, 人员众多,管理层次却是相当分明的。而罗马行省机构则远不及秦汉 帝国那样复杂。罗马行省之下为城市,由于城市具有自治或半自治的 性质,所以行省机构设置简单,官吏人数不多。罗马行省主要负责税 收、司法和治安等方面事务,远不及秦汉郡县管辖得那样广泛。尽管 随着罗马帝国的发展,中央政府对行省的控制不断加强,但罗马行省 始终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图说历史
• • • •
A B C D
• 【解析】( 【例题】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 • 2007山东高考文综)此题形式新颖,从古 代平民的日常生活中,考查对历史现象本身的认识。 化的具体体现。图一到图三是明太祖命制并颁 “一统山河”“四方平定”“六合一统”所体现的思 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 想意识是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C项为正确 息是 选项。
③英国女王玛丽和国王威廉
• 【例题】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文化史学家 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 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 观察下列一组图片,回答问题。
①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②处死查理一世
(2)查理一世和玛丽、威 廉一世的权力一样吗?说 明理由。(5分)
• • • •
A B C D
• (2009山东高考)民主与专制是社会的两种形 态,是矛盾的相对与统一,平行地贯穿历史的 每一个时代。请回答9,10题。 • 9.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形成了一套完 整的建筑体系和独特的建筑文化。下列建筑最 能体现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征的是
• (2009山东高考) • 9.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形成了一套完 整的建筑体系和独特的建筑文化。下列建筑最 能体现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征的是
②处死查理一世
(3)为什么历史学家说图 像是“可视的历史”? (2分)
③英国女王玛丽和国王威廉
看下面的漫画,回答问题
• 图片说明:你见过扯线木偶吗? 木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近 代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屈辱的 历史,而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 任人摆布,请参照左图,联想 所学知识,写一篇有关清政府 在近代如何一步步成为帝国主 义手中的“木偶”的短文。 答案提示:即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列强侵略中国的事实和条约) 三个主要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关于“《抱朴子·仙药》中说到的‘火药’”插图之误
关于“《抱朴子·仙药》中说到的‘火药’”插图之误作者:付云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22期摘; ; 要:人民版必修三“《抱朴子·仙药》中说到的‘火药’”插图其实出自北宋的军事学著作《武经总要》。
本文从论证插图的出处、介绍《武经总要》的相关情况和误选插图的活用三方面进行阐释。
关键词:《抱朴子·仙药》; ; 火药; ; 《武经总要》宋朝郑樵在《通志·图谱略》中有言:“图,经也;书,纬也。
一经一纬,相错而成文。
……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
索象于图,索理于书。
故人亦易为学,学亦易为功。
”以图证史是进行历史研究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法之一。
人民版必修三在谈及火药的发明和使用时,写道“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左侧配有“《抱朴子·仙药》中说到的火药”(图1)。
教材编著者选用它,并配了文字加以说明,很明显是想证明早在东晋时期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就已经提到了火药。
笔者仔细查看插图,发现插图存在问题。
一、插图的出处笔者近日偶读《武经总要》,发现这幅插图不是出自《抱朴子·仙药》,而是出自宋朝的《武经总要》。
教材插图左侧文字部分正是《武经总要》中记载的引火球、蒺藜火药、毒药烟球等军事火器的三种火药配方,现将内容陈列如下:“右引火球,以纸为球,内实砖石屑,可重三五斤。
熬黄蜡、沥青、炭末为泥,周涂其物,贯以麻绳。
凡将放火球,只先放此球,以准远近。
蒺藜火球,以三枝六首铁刃,以火药团之,中贯麻绳,长一丈二尺。
外以纸并杂药傅之,又施铁蒺藜八枚,各有逆须。
放时,烧铁锥烙透,令焰出。
火药法:用硫黄一斤四两,焰硝二斤半,粗炭末五两,沥青二两半,干漆二两半,捣为末;竹茹一两一分,麻茹一两一分,剪碎,用桐油、小油各二两半,蜡二两半,熔汁和之。
外傅用纸十二两半,麻一十两,黄丹一两一分,炭末半斤,以沥青二两半,黄蜡二两半,熔汁和合,周涂之。
以图证史的教学反思
以图证史的教学反思图表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以图证史的教学经验为例,进行反思和探讨。
一、引言图表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教学手段。
通过图表的使用,可以将抽象的历史事件和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形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然而,在以图证史的教学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并进行反思和改进。
二、教学反思1. 图表的选择和准备在以图证史的教学中,我们需要选择与所学历史内容相关的图表,并进行适当的准备工作。
图表的选择应当准确反映历史事件和数据,同时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
在准备图表时,我们需要确保图表的清晰度和可读性,以免影响学生对图表的理解。
2. 图表的解读和分析图表作为教学工具,不仅仅是为了展示历史事件和数据,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图表进行解读和分析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表的各个要素,并运用历史知识进行解读和分析。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图表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
3. 图表与其他教学手段的结合虽然图表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但并不是唯一的手段。
在以图证史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将图表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例如,可以结合课堂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改进1. 提升图表的质量在以图证史的教学中,提升图表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确保图表的质量,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图表的制作和设计。
使用专业的软件和工具制作图表,可以提高图表的清晰度和美观度。
此外,我们还需要不断积累相关的历史图表资源,并进行分类和整理,以便更好地满足教学的需求。
2. 加强学生的图表解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学生的图表解读能力。
通过设计专门的图表解读训练,让学生逐渐掌握图表解读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通过多样化的图表练习,增加学生对不同类型图表的解读和分析经验,提高他们的图表应用能力。
以图证史应给予合理的解释
以图证史应给予合理的解释作者:刘忠奎来源:《中学历史教学》2018年第03期以图证史是进行历史研究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法之一。
在2016年出版的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有一副图片“桀驾人车”。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展示此图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得出夏桀腐朽荒淫和残暴的结论,力图使学生对夏桀的暴政有一种理性的认识。
但是教材中对于此图片没有任何必要的说明和解释,由本图片出发可以印证夏桀的残暴吗?此图片背后又隐含着哪些重要的信息呢?无论是新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亦或是旧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在编写“夏朝的建立”一节时,基本上均在选用此图。
这幅图片是一幅山东嘉祥武梁祠东汉石刻画石像的拓片,是画石像中十副描绘中国古代帝王像之一。
该画石像中除榜题“夏桀”可辨明人物身份外,无其他文字记载。
在选用此图片作为教材插图时,各版本教材对图片的命名说法不一。
一般称为“骑在两个妇人身上的夏桀”,也有的称为“以人当坐骑的夏桀”或“桀把人当做坐骑”,唯有2016年出版的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称此图为“桀驾人车”,并作脚注“画像描绘夏桀骑在跪伏地面的两妇人肩上,如乘‘人车’。
”[1]从表面意思来看,“桀驾人车”与“骑在两个妇人身上的夏桀”大意相类,但显然“桀驾人车”更富有深意。
那么什么叫做“桀驾人车”呢?“桀驾人车”一词出自于《后汉书》卷83《井丹传》,信阳侯阴就约井丹赴宴,当阴就宴席中起身时,左右进辇,于是井丹笑曰“吾闻桀驾人车,岂此邪?”[2]井丹用夏桀的例子对当时的外戚专权进行了有力的讥讽。
当然,这种讥讽仅是一种借喻。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对此图命名显然源自于这个典故。
尽管后人对夏桀暴行的记述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夸大,但夏桀是中国古代典型的暴君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他在位期间,“筑倾宫、毁容台”[3],作琼室、立玉门,极尽荒淫之能,司马迁称其:“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4]以致于百姓咒骂“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5]祈为上苍,“降灾于夏,以彰厥罪。
安徽省利辛一中2013-2014高二下学期阶段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第二学期阶段测试题1.《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
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
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
材料反映出影响王位继承的主要因素是( )A.血缘亲疏B.地位尊卑C.长幼有序D.先帝遗愿2.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3.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里,一个村落往往生活着一姓家族或几姓家族,他们建立自己的家庙以祭祀祖先。
这种传统来自于( )A.分封制B.宗法制C.井田制D.嫡长子继承制4.秦灭六国后,嬴政自称“赖宗庙之灵”,进而又采用邹衍“五德之运”的学说,利用天人感应论,“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
这反映出:( )A.礼乐制度被进一步强化利用B.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C.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D.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5.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6.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
”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
下列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制度是( )A.君主专制B.中央集权制C.分封制D.宗法制7.徐天麟在《两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图片史料的连环解读
2. 廓清宏大时空,追问“有何时代价值”
所谓大时空就是指跳过事物发生的具体时间和
空间环境,从长时段视角认识事物的变迁、延续、
发展、进步等意义,从动态的角度考察人、事、物
之间的关联性及因果关系,以发展的眼光对事物或
者现象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解释。在讲述宋朝完成经
济重心南移的时候,笔者截取了《清明上河图》中
2. 挖掘隐性信息,在矛盾冲突处追问 矛盾冲突是绘画创作过程中的关键点,只有在 矛盾情境下,才能真正挖掘出隐性信息,揭示作者 想要表达的潜在思想。教学中笔者结合《清明上河 图》设计了“画中话繁华” 、“画中看变化”两个 环节讲述宋朝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气象的新变化,彰 显宋朝繁盛之貌,但在最后笔者挖掘隐性线索,设 计了“画中藏玄机——盛世下的矛盾与危机”环节, 从另类视角解读《清明上河图》引发矛盾与冲突, 追问《清明上河图》描绘的都是盛世繁荣吗?作者 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教师展示了《清明上河图》中绵延不绝的木制
透过画作揭示作者意图,“宋本”以写实的手 法描绘了宋朝的繁盛,但同时并未回避社会矛盾, 盛世之下潜藏危局,表现出了作者的忧患意识。“明 本”琳琅满目的娱乐和消遣店铺,反映了新兴市民 阶层对于城市的理想,而“清院本”呈现一派太平 盛世景象、回避各种矛盾,带有浓厚宫廷色彩,这 是出于统治者粉饰天平的需要。
教学研讨
图片史料的连环解读
◎ 刘灵利 浙江省严州中学
图片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能够培养学 生提取信息能力、思辨能力,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 重要途径。本文试从图片史料的解读策略角度作一 些探索,敬请方家斧正。
笔者在执教《中外历史纲要(上)》第 11 课《辽 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时,以宋朝《清明上河图》 这一图片史料为主线贯穿课堂,在不断追问中丰富 对图片史料的认知,形成对“辽宋夏金元”全面、 客观的认识。在教学中设计了三个环节:画中话繁 华——宋代经济新变化、画中看变化——宋代社会 新气象、画中藏玄机——盛世下的矛盾与危机,努 力做到以图证史、以图叙史、以图补史,为学生多 角度看待宋朝打开思路。
新教材图文互证式历史叙述的尝试
新教材图文互证式历史叙述的尝试作者:夏志军来源:《中学历史教学》 2021年第3期夏志军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高级中学2019年底,随着江苏省使用部编高中历史教材的日期的临近,在扬州市历史教研员陈国兵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下,我初步完成了图说历史的课题构建。
如何依据新教材、立足新理念去构建一堂历史课呢?首先,我们要认识新教材,新教材是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唯物史观为原则、以核心素养为内核来组织编写的。
我所研究的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时空跨度大、历史概念多、实证性史料与传说史料穿插其中。
其次,使用策略应该是重难点突出(详略得当)、素养培养凸显(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
基于以上的认识,本课设定了六个子目录,这六个子目录分别是:历史地图说时空、思维导图说进程、数据图说状态、层次图说关联、文物图说细节、画像图说人物。
一、以历史素养为核心组织、构思结构1.以宏观视角建立初步印象历史地图说时空的环节,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旧石器时代的遗迹与遗存的分布以及旧石器时代的时代特征;熟悉新石器时代不同文化的交融、分化、演变及时代特征;认识早期国家的形成过程。
在此基础上,通过思维导图的串联,借助PPT把不同时期的先后顺承关系搞清楚了,把事件发生的时空定位动态化了。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PPT演示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宏观的认识,从而有效构建自己的时空观念。
2.以微观视角挖掘深层理解通过历史地图说时空、思维导图说进程两个环节的讲解帮助学生构建了初步的时空观念,但是每个时代又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这些特征需要通过微观史料的解读来获取,为此,我们设置了画像图说人物和层次图说关联两个子目录。
画像图选取的是夏禹,之所以选择这个人物,是因为他是过渡到早期国家的起点。
当然,我们也把史学界对此的争论作了介绍。
通过这一子目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从禅让到世袭制度的巨变和从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的更替。
层次图说关联中第一幅图取材于许倬云的著作,文字材料则来源于许倬云和苏秉琦先生的著作,主要是想向学生介绍从“满天星斗”到“月明星稀”这种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和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图证史——以《虢国夫人游春图》为例
【摘要】以图证史即用图像和文献相互印证的方法来解读历史。
本文以《虢国夫人游春图》为例,从女子妆饰以及服饰两方面分析唐代社会的审美倾向和女性的社会地位。
【关键词】以图证史虢国夫人审美社会地位
一、画作内容及前人研究状况综述
1.图画内容:画者、图中各个人物布局
2.前人研究:《图像证史》、《日本侵华图志》、《以图证史的陷阱》
二、女子妆饰所反映的审美倾向
1.面部
2.眉眼
3.唇部妆饰类别
4.发式
结合《虢国夫人游春图》中不同人物的妆饰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分析,指出唐代“丰腴圆润”的审美倾向
三、服饰中表现出的女性地位
1.襦裙:唐早期、中期、晚期
《游春图》中的襦裙样式→着装的开放大胆→宽松的社会生活环境→女性更为自由
2.男装:以太平公主为例,《游春图》中着男装的侍女
女子男装是服饰上对男性权威的挑战→女性的社会地位
四、唐代独特的妆容和服饰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外来文化、经济水平、男性观念
2.影响:对中国、对外国
五、结语
经过对游春图中女子妆饰和服饰的分析,结合当时的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唐代“丰满娇艳”、“雍容华贵”的审美倾向,女性的社会地位相比以前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图画既折射出历史也反映出文化,本文采用以小见大的角度结合以图证史的新方法对盛唐时期的上层女性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