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王昶字文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王昶字文舒
1. 《文舒戒子》译文
性:性情,品性
名:取名,名词作动词
曰:说
就:成功,完成。
裘:厚袄。
一种御寒的衣物
鲜:xiǎn 少的意思
原文:
季汉王昶,字文舒。
性谨厚,名其兄子曰默,曰沉;名其子曰浑,曰深,曰沦,曰湛。
为书戒子曰:“吾以数者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
能屈以为伸,让以为德,弱以为强,鲜不遂矣。
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
谚曰:救寒莫于重裘,止谤莫于自修。
斯言信矣。
”司马懿荐其才德兼备。
译文:
季汉王刘昶,字文舒。
性情谦谨仁厚,为他哥哥的儿子取名字都符合这个谦谨仁厚的作风,分别叫刘默,刘深。
自己的儿子分别叫刘浑,刘深,刘沦,刘湛。
他写书信告诫子侄们:“我之所以给你们起这样的名字,是想让你们看见名字,体验我对你们寄予的厚望,不至于违背我的告诫行事。
万物的道理:成就的快,败亡的也快;成就的晚能够善终;委曲才能伸张,谦让才能成就德行,显示弱小实则坚强,以这样的原则行事,事情很少有不能达到目的的。
如果有人批评你,应该自我检讨。
俗话说:感觉寒冷就要穿上厚袄御寒,阻止他人的批评诽谤就要自我检讨改正。
这真是至理名言阿。
”
司马懿因此向朝廷推荐刘昶认为他才德兼备。
2. 文舒戒子译文
原文:
季汉王昶,字文舒。
性谨厚,名其兄子曰默,曰沉;名其子曰浑,
曰深,曰沦,曰湛。
为书戒子曰:“吾以数者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
能屈以为伸,让以为德,弱以为强,鲜不遂矣。
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
谚曰:救寒莫于重裘,止谤莫于自修。
斯言信矣。
”司马懿荐其才德兼备。
译文:
季汉王刘昶,字文舒。
性格谦谨仁厚,为他哥哥的儿子取名字都符合这个谦谨仁厚的作风,分别叫刘默,刘深。
自己的儿子分别叫刘浑,刘深,刘沦,刘湛。
他写书信告诫子侄们:“我之所以给你们起这样的名字,是想让你们看见名字,体验我对你们寄予的厚望,不至于违背我的告诫行事。
万物的道理:成就的快,败亡的也快;成就的晚能够善终;委曲才能伸张,谦让才能成就德行,显示弱小实则坚强,以这样的原则行事,事情很少有不能达到目的的。
如果有人批评你,应该自我检讨。
俗话说:感觉寒冷就要穿上厚袄御寒,阻止他人的批评诽谤就要自我检讨改正。
这真是至理名言阿。
”
司马懿因此向朝廷推荐刘昶认为他才德兼备。
3. 魏国都有谁
魏:曹操字孟德,乐进字文谦,李典字曼成,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夏侯敦字元让,夏侯渊字妙才,荀彧字文若,荀攸字公达,郭嘉字奉孝,程昱字仲德,刘晔字子扬,满宠字伯宁,吕虔字子恪,毛玠字孝先,于禁字文则,许褚字仲康,徐晃字公明,董昭字公仁,张辽字文远,臧霸字宣高,李通字文达,陈登字元龙,张合字隽乂,许攸字子远,贾诩字文和,司马懿字仲达,文聘字仲业,蒋干字子翼,王粲字仲宣,陈琳字孔璋,崔琰字季珪,庞德字令明,杨修字德祖,陈群字长文,曹休字文烈,傅巽字公悌,刘馥字元颖,张既字德容,傅干字彦才,曹丕字子桓,曹植字子建,曹彰字子文,管恪字公明,耿纪字季行,丁仪字正礼,丁廙字敬礼,曹睿字元仲,夏侯茂字子休,郭淮字伯济,曹真字子丹,郝昭字伯道,王双字子全,辛毗字佐治,司马师字子元,司马昭字子尚,夏侯霸字仲权,夏侯威字季权,夏侯惠字稚权,夏侯和字义权,曹芳字兰卿,何晏字平叔,邓飏字玄茂,
李胜字公昭,丁谧字彦静,毕轨字昭先,桓范字元则,钟会字士季,邓艾字士载,曹髦字彦士,曹奂字景明,毋丘俭字仲恭,贾充字公闾,诸葛诞字公休,羊祜字叔子,田畴字子泰,韩遂字文约,马钧字德衡,曹爽字昭伯,杨阜字义山,秦朗字元明,华歆字子鱼,山涛字巨源,王朗字景兴,曹纯字子和,韩浩字元嗣,夏侯尚字伯仁,夏侯玄字太初,卫瓘字伯玉,王凌字彦云,文钦字仲若,毋丘甸字子邦,桓阶字伯绪,陈泰字玄伯,陈矫字季弼,徐宣字宝坚,田豫字国让,牵招字子经,徐邈字景山,胡质字文德,王昶字文舒,郭奕字伯益,王基字伯舆,胡奋字玄威,胡烈字玄武,和洽字阳士,常林字伯槐,杨俊字季才,杜袭字子绪,赵俨字伯然,裴潜字文行,钟毓字稚叔,王观字伟台,王肃字子雍,王修字叔治,王祥字休徵,刘劭字孔才,刘放字子弃,刘勋字子台,尹奉字次曾,申耽字义举,史涣字公刘,司马炎字安世,司马朗字伯达,司马望字子初,司马孚字叔达,任峻字伯达,刘馥字元颖,孙礼字德达,孙观字仲台,孙资字彦龙,社预字元凯,邴原字根矩,吴质字季重,应劭字仲远,辛毗字佐治,辛敞字泰雍,张特字子产,张缉字敬仲,陈骞字休渊,金祎字德伟,孟宗字恭武,孟建字公威,赵昂字伟章,荀恽字长倩,荀顗字景倩,郗虑字鸿豫,姜叙字伯奕,娄圭字子伯,贾逵字梁道,夏侯茂字子林,徐璆字孟玉,高柔字文惠,曹宇字彭祖,曹昂字子修,董昭字公仁,蒋济字子通,傅嘏字兰石,裴秀字季彦,曹冲字仓舒,崔林字德儒,高堂隆字升平,卫觊字伯儒,刘廙字恭嗣,阎温字伯俭,阎行字彦明,徐奕字季才,何夔字叔龙,杜畿字伯侯,梁习字子虞,温恢字曼基,袁涣字曜卿,张范字公仪,国渊字子尼,王修字叔治,管宁字幼安
还有很多没字的,如典韦等,至于官位,你自己找本三国志看看吧,这么多人不得累死。
4. 三国志,魏书,王昶传
三国志·魏书·王昶传王昶字文舒,太原晋阳人也。
少与同郡王淩俱知名。
淩年长,昶兄事之。
文帝在东宫,昶为太子文学,迁中庶子。
文帝践阼,徙散骑侍郎,为洛阳典农。
时都畿树木成林,昶斫开荒莱,勤劝百姓,垦田特多。
迁兖州刺史。
明帝即位,加扬烈将军,赐爵关内侯。
昶虽在外任,心存朝廷,以为魏承秦、汉之弊,法制苛碎,不大(赦厘——上下)改国典以准先王之风而望治化复兴,不可得也。
乃著《治论》,略依古制而合于时务者二十余篇,又著《兵书》十余篇,言奇正之用,青龙中奏之。
其为兄子及子作名字,皆依谦实,以见其意。
故兄子默字处静,沈字处道,其子浑字玄冲,深字道冲。
遂书戒之,曰:“夫人为子之道,莫大于宝身全行,以显父母。
此三者人知其善,而或危身破家,陷于灭亡之祸者,何也?由所祖习非其道也。
夫孝敬仁义,百行之首行之而立身之本也。
孝敬则宗族安之,仁义则乡党重之,此行成于内,名著于外者矣。
人若不笃于至行,而背本遂末,以陷浮华焉,以成朋党焉;浮华则有虚伪之累,朋党则有彼此之患。
此二者之戒,昭然著明,而循覆车滋众,逐末弥甚,皆由感当时之誉,昧目前之利故也。
夫富贵声名,人情所乐,而君子或得不而处,何也?恶不由其道耳。
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
语曰:“如不知足,则失所欲。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览往事之成败,察将来之吉凶,未有干名要利,欲而不厌,而能保世持家,永全福禄者也。
欲使汝曹立身行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放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古者盘杆有铭,几杖有诫,俯仰察焉,用无过行;况在己名,可不戒之哉!夫物速成则疾亡。
晚就则善终。
朝华之草,夕而零落。
松柏之茂,隆寒不衰。
是以大雅君子恶速成,戒阙党也。
若范丐对秦客而武子击之,折其委笄,恶其掩人也。
夫人有善鲜不自伐,有能者寡不自矜;伐则掩人,矜则陵人。
掩人者人亦掩之,陵人者人亦陵之。
故三郤为戮于晋,王叔负罪
于周,不惟矜善自伐好争之咎乎?故君子不自称,非以让人,恶其盖人也。
夫能屈以为伸,让以为得,弱以为强,鲜不遂矣。
夫毁誉,爱恶之原而祸福之机也,是以圣人慎之。
孔子曰:“吾之于人,谁毁谁誉。
如有所誉,必有所试。
又曰:‘于贡方人。
赐也贤乎哉,我则不暇。
”
以圣人之德,犹尚如此,况庸庸之徒而轻毁誉哉?“昔伏波将军马援戒其兄子。
言:‘闻人之恶,当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而闻,口不可得而言也。
’斯戒矣至矣。
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
若己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
若己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
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又何反报焉?且闻人毁己而忿者,恶丑声之加入也,人报者滋甚,不如默而自修己也。
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其言信矣。
若与是非之士,凶险之人,近犹不可,况与对校乎?其害深矣。
夫虚伪之人,言不根道,行不顾言,其为浮浅较可识别。
而世人惑焉,犹不检之以言行也。
近济阴魏讽、山阳曹伟皆以倾邪败没,荧惑当世,挟持奸慝,驱动后生。
虽刑于鈇钺,大为烱戒,然所污染,固以众矣。
可不慎与!若夫山林之士,夷、叔之伦,甘长饥于首阳,安赴火于绵山,绵可以激贪励俗,然圣人不可为,吾亦不愿也。
今汝先人世有冠冕,惟仁义为名,守慎为称。
孝悌于闺门,务学于师友。
吾与时人从事,虽出处不同,然各有所取。
颖川郭伯益,好尚通达,敏而有知。
其为人弘旷不足,轻贵有余。
得其人重之如山,不得其人忽之如草。
吾以所知亲之昵之,不愿儿子为之。
北海徐伟长,不治名高,不求苟得,淡然自守,惟道是务。
其有所是非,则托古人以见其意,当时无所褒贬。
吾敬之重之,愿儿子师之。
东平刘公干,博学有高才,诚节有大意,然性行不均,少所拘忌,得失足以相补。
吾爱之重之,不愿儿子慕之。
乐安任昭先,淳粹履道,内敏外恕,推逊恭让,处不避洿,怯而义勇,在朝忘身。
吾友之善之,愿儿子遵之。
若引而绅之,触类而长之,汝其庶几举一隅耳。
及其用财先九族,其施舍务周急,其出入存故老,其论议贵无贬,其进仕尚忠节,其取人务实道,其处世戒骄淫;其贫贱慎无威;其进退念合宜;其行事加九思;如此而已。
吾复何忧哉?青龙四年,诏‘欲得有才智文章,谋虑渊深,料远若近,视昧而察,筹不虚运,策弗徒发,端一小心,清修密静,乾乾不解,志尚在公者,无限年齿,勿拘贵贱,卿校已上各举一人。
太尉司马宣王以昶应选。
正始中,转在徐州,封武观亭侯,迁征南将军。
假节都督荆、豫诸军事。
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
今屯宛,去襄阳三百余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乃表徙治新野,习水军于二州,广农垦殖,仓谷盈积。
嘉平初,太傅司马宣王既诛曹爽,乃秦博问大臣得失。
昶陈治略五事:其一,欲祟道笃学,抑绝浮华,使国子入太学而修庠序。
其二,欲用考试,考试犹准绳也,未有舍准绳而意正曲直,废黜陟而空论能否也。
其三,欲令居官者久于其职,有治绩则就增位赐爵。
其四,欲约官实禄,励以廉耻,不使与百姓争利。
其五,欲绝侈靡,务崇节俭,令。
5. 三国时期所有名将的名字,要全名,例如赵云字子龙
典韦,(三国演义中无典韦字)
许褚,字仲康
夏侯敦,字元让
夏侯渊,(三国演义中无夏侯渊字)
李典,字曼成
于禁,字文则
曹仁,字子孝
曹洪,字子廉
张合,字隽乂
高览,(三国演义中无高览字)徐晃,字公明
乐进,字文谦
毛玠,字孝先
张辽,字文远
臧霸,字宣高
李通,字文达
庞德,字令明关羽,字云长
张飞,字翼德
赵云,字子龙
马超,字孟起
黄忠,字汉升
魏延,字文长
李严,字正方
姜维,字伯约
廖化,无字
王平,字子均
张翼,无字
张嶷,无字
马岱,无字程普,字德谋
黄盖,字公覆
韩当,字义公
周泰,字幼平
蒋钦,字公奕
陈武,字子烈
潘璋,字文珪
徐盛,字文向
丁奉,字承渊
6. 三国志チ6ᆭ1魏チ6ᆭ1王昶传
原文:王昶字文舒,太原晋阳人也。
少与同郡王凌俱知名。
凌年长,昶兄事之。
文帝在东宫,昶为太子文学,迁中庶子。
文帝践阼,徙散骑侍郎,为洛阳典农。
时都畿树木成林,昶斫开荒莱,勤劝百姓,垦田特多。
迁兖州刺史。
明帝即位,加扬烈将军,赐爵关内侯。
昶虽在外任,心存朝廷,以为魏承秦、汉之弊,法制苛碎,不大厘改国典以准先王之风,而望治化复兴,不可得也。
乃著治论,略依古制而合於时务者二十馀篇,又著兵书十馀篇,言奇正之用,青龙中奏之。
其为兄子及子作名字,皆依谦实,以见其意,故兄子默字处静,沈字处道,其子浑字玄冲,深字道冲。
遂书戒之曰:{夫人为子之道,莫大於宝身全行,以显父母。
此三者人知其善,而或危身破家,陷于灭亡之祸者,何也。
由所祖习非其道也。
夫孝敬仁义,百行之首,行之而立,身之本也。
孝敬则宗族安之,仁义则乡党重之,此行成於内,名著于外者矣。
人若不笃於至行,而背本逐末,以陷浮华焉,以成朋党焉。
浮华则有虚伪之累,朋党则有彼此之患。
此二者之戒,昭然著明,而循覆车滋众,逐末弥甚,皆由惑当时之誉,昧目前之利故也。
夫富贵声名,人情所乐,而君子或得而不处,何也。
恶不由其道耳。
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咨。
语曰“如不知足,则失所欲”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览往事之成败,察将来之吉凶,未有干名要利,欲而不厌,而能保世持家,永全福禄者也。
欲使汝曹立身行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
之言,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古者盘杅有铭,几杖有诫,俯仰察焉,用无过行。
况在己名,可不戒之哉。
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
朝华之草,夕而零落。
松柏之茂,隆寒不衰。
是以大雅君子恶速成,戒阙党也。
若范匄对秦客而武子击之,折其委笄,恶其掩人也。
夫人有善鲜不自伐,有能者寡不自矜。
伐则掩人,矜则陵人。
掩人者人亦掩之,陵人者人亦陵之。
故三郤为戮于晋,王叔负罪於周,不惟矜善自伐好争之咎乎。
故君子不自称,非以让人,恶其盖人也。
夫能屈以为伸,让以为得,弱以为强,鲜不遂矣。
夫毁誉,爱恶之原而祸福之机也,是以圣人慎之。
孔子曰“吾之於人,谁毁谁誉。
如有所誉,必有所试”又曰“子贡方人。
赐也贤乎哉,我则不暇”以圣人之德,犹尚如此,况庸庸之徒而轻毁誉哉。
昔伏波将军马援戒其兄子,言“闻人之恶,当如闻父母之名。
耳可得而闻,口不可得而言也”斯戒至矣。
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於身。
若己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
若己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
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於身,又何反报焉。
且闻人毁己而忿者,恶丑声之加人也,人报者滋甚,不如默而自脩己也。
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脩”斯言信矣。
若与是非之士,凶险之人,近犹不可,况与对校乎。
其害深矣。
夫虚伪之人,言不根道,行不顾言,其为浮浅较可识别。
而世人惑焉,犹不检之以言行也。
近济阴魏讽、山阳曹伟皆以倾邪败没,荧惑当世,挟持奸慝,驱动后生。
虽刑於鈇钺,大为炯戒,然所污染,固以众矣。
可不慎与。
若夫山林之士,夷、叔之伦,甘长饥於首阳,安赴火於绵山,虽
可以激贪励俗,然圣人不可为,吾亦不愿也。
今汝先人世有冠冕,惟仁义为名,守慎为称,孝悌於闺门,务学於师友。
吾与时人从事,虽出处不同,然各有所取。
颍川郭伯益,好尚通达,敏而有知。
其为人弘旷不足,轻贵有馀。
得其人重之如山,不得其人忽之如草。
吾以所知亲之昵之,不愿儿子为之。
北海徐伟长,不治名高,不求苟得,澹然自守,惟道是务。
其有所是非,则讬古人以见其意,当时无所褒贬。
吾敬之重之,愿儿子师之。
东平刘公干,博学有高才,诚节有大意,然性行不均,少所拘忌,得失足以相补。
吾爱之重之,不愿儿子慕之。
乐安任昭先,淳粹履道,内敏外恕,推逊恭让,处不避洿,怯而义勇,在朝忘身。
吾友之善之,愿儿子遵之。
若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汝其庶几举一隅耳。
及其用财先九族,其施舍务周急,其出入存故老,其论议贵无贬,其进仕尚忠节,其取人务实道,其处世戒骄淫,其贫贱慎无戚,其进退念合宜,其行事加九思,如此而已。
吾复何忧哉。
}青龙四年,诏“欲得有才智文章,谋虑渊深,料远若近,视昧而察,筹不虚运,策弗徒发,端一小心,清脩密静,乾乾不解,志尚在公者,无限年齿,勿拘贵贱,卿校已上各举一人”。
太尉司马宣王以昶应选。
正始中,转在徐州,封武观亭侯,迁征南将军,假节都督荆、豫诸军事。
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
地有常险,守无常势。
今屯宛,去襄阳三百馀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乃表徙治新野,习水军于二州,广农垦殖,仓谷盈积。
嘉平初,太傅司马宣王既诛曹爽,乃奏博问大臣得失。
昶陈治略五事:其一,欲崇道笃学,抑绝浮华,使国子入太学而脩庠序。
其二,欲用考试,考试犹准绳也,未有舍准绳而意正曲直,废黜陟而空论能否也。
其三,欲令居官者久於其职,有治绩则就增位赐爵。
其四,欲约官实禄,励以廉耻,不使与百姓争利。
其五,欲绝侈靡,务崇节俭,令衣服有章,上下有叙,储谷畜帛,反民於朴。
诏书褒赞。
7. 王昶诫子文言文翻译
王昶《诫子书》原文及翻译译文:做为晚辈,没有比保全自身成就事业更重要的,凭此来显扬父母。
(保全自身、成就事业、显扬父母)这三样的好大家都知道,然而总有人身陷危难家庭破灭,沉沦在身死家亡的灾祸中,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所遵行效法的准则不对。
孝顺、恭敬、仁爱、道义,是行事的指南,按这些正确的准则行事才能站得稳,是立身的要本。
孝顺、谨敬的对待长辈,宗族中就站得稳,仁爱、守义的对待别人,乡邻就会看重这样的人;这样在宗族乡邻之间行事就可以成就自己,也会在宗族同乡之外传出美名。
人如果不坚守这正道行事,反而背离这立身之本追求眼前利益,就会使自己陷于短浅的浮华之中,就会使自己沉溺于狐朋狗友之中;陷于浮华就失于虚伪,溺于朋党就得彼此防备、彼此陷害。
这两者的祸害,一目了然,因此受害的人却越来越多,追求眼前私利的人越来越多,都是因为人被当时的称赞迷了眼,被眼前的利益迷了心。
富贵名声,本是人人都喜欢的,然而君子有时却得到了也不要,为什么?因为厌恶这些富贵名声不是遵循正道得来的。
担心大家只知道向前却不知道后退,只知道追求却不知道满足,所以才会有困窘、悔恨。
话说:“如果不知道满足,就会失去你想要的。
”
所以知道满足的满足才是恒久的满足。
看往事的成败,看后来的吉凶演变,没有追求名利,不知满足,却能家世绵延,长保福禄的。
就是想要孩子们行事立身,能遵循儒家、道家的教导行事,因此用玄、默、冲、虚这样的字给你们起名字,也就是想让你们想起自己的名字就思想其中的含义,不敢违背正道啊。
古时候人们在常用的盘盂、几杖上面都刻上铭文诫训,时时查看提醒自己,不要做错事;更
何况如今你们的名字中使有教训,怎么能不警戒呢!事物成就的快消亡的也就快,成就的晚就会有更好的结果。
早上开的花,傍晚就调零了;松柏的繁茂,经寒冬也不会衰亡。
因此懂大道的君子厌恶速成的徢径,戒绝利益之交的朋友。
像范文子答秦国使者却被范武子打了一顿,连发冠上的簪子都打断了,就是厌恶他出风头。
有长处的人常难免自夸,有才干的人少有能不自负的;夸耀自己就容易看轻别人,自负自傲就容易盛气凌人。
不懂谦让的人,别人也不会对他谦让;盛气凌人的人,别人也对他盛气凌人。
所以三郄在晋国被杀,王叔在周朝获罪,不就是自夸自负、争强好胜犯下的错吗?所以君子不炫耀自己,不是因为谦让他人,而是不喜欢掩蔽他人。
能以屈为伸,以退为进、以弱为强的人,少有不成事的。
诋毁与赞誉,正是爱恨的来由、祸福的转机,所以圣人都谨慎地对待。
孔子说:“我对于人,诋毁过谁?赞美过谁?如有所赞誉的,他必定经受了考验。
”又说:“子贡好评论别人。
子贡(端木赐)你就很贤能吗?我就没那闲功夫去议论人家的不是。
”凭圣人的德行,还尚且这样说,更何况平庸之辈却随便论人长短呢?昔年伏波将军马援劝戒他的侄儿,说:“听到别人的不是,应当像听到父母的名字一样;耳朵可以听,口中却不可以再评说、传论。
”
这诫命真是对极了。
有人非议你,应该退让然后从自身找问题。
如果自己确有让人指责的行为,那别人的话就是恰当的;如果自己没有让人指责的行为,那别人的非议就是胡说了。
对恰当的指责就不必怨恨,妄言胡说对自己本没有损害,又何必报复回去呢?而且听说别人指责自己就愤怒的人,应该厌恶再把丑恶的话语加到别人身上。
要报复回去只会越发滋生指责、非议,不如默默地约束自己、修养自身德行。
谚语说:“解救寒冷都不如厚重衣裳,阻止毁谤都不如自我修养。
”
这话确实有理啊。
如果和论人是非的人、心怀险恶的人接近都是不可以做的事,那更何况和这样的人针锋相对呢?这样的害处就更大
了。
虚伪的人,说话不从正道,行事与所言不一,他的虚浮浅薄一对照就能认清;然而世人被他们迷惑,还不将他们所言所行相对照来检验、辩明。
近世的济阴人魏讽、山阳人曹伟都因为邪僻不正而自取败亡,他们凭言语惑乱当世,心怀险诈,挑动年青人作乱。
虽然他们被处死了,但他们张扬起来的恶劣作风,已经污染了很多人。
怎么能不谨慎啊!至于那些甘心于山林隐逸的人,像伯夷、叔齐等宁可饿死首阳山;还有像介子推等,宁可烧死在绵山也不愿出仕。
虽然他们的言行可以对那贪欲之徒有所警诫,可以导向好的社会风尚,但是真正的圣人是不会像他们这样去做的,我也不愿意你们去效法。
你们的先辈,世代作官,崇尚仁义,为人谨慎,讲究孝悌之道,广泛向友人学习。
我和同事交往,虽各有不同,但都会从不同的人那儿学到一些东西。
颍川郭伯益(郭奕),喜欢灵活通达,头脑聪敏,有智慧。
可是他的为人稍嫌不够弘旷阔达,轻视富贵,固然可嘉,但也有些过分,对他认可人,就十分敬重,犹如高山一般敬仰着;对他不认可的人,就不把他们放在眼里,把他们视为小草。
我因为和他相知,所以和他来往密切,但不希望你们像他这样做。
北海徐伟长(徐干),不求名誉,不求财富,淡泊自守,一心追求道德修养。
他有所褒贬,也都假托古人之口说出,而对当世则从不评论是非。
我很敬重他,希望你们能向他学习。
8. 三国志,魏书,王昶传
三国志·魏书·王昶传王昶字文舒,太原晋阳人也。
少与同郡王淩俱知名。
淩年长,昶兄事之。
文帝在东宫,昶为太子文学,迁中庶子。
文帝践阼,徙散骑侍郎,为洛阳典农。
时都畿树木成林,昶斫开荒莱,勤劝百姓,垦田特多。
迁兖州刺史。
明帝即位,加扬烈将军,赐爵关内侯。
昶虽在外任,心存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