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3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
1.条件
(1)外部: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2.表现:民间出现办厂热潮,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而且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二、短暂的春天(1912~1919年)
1.原因
(1)内因:
①政治基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政策因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海外华侨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③群众基础: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尤其是1915年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

(2)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表现
(1)新建厂矿企业数量和新增资本增加。

(2)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

(3)涌现出一批实业家,如张謇等。

3.结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三、曲折的发展(1927~1949年)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短暂发展(1927~1936年)
(1)原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2)表现:
①原来的棉纺织业和面粉业及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均获得较大发展。

②制碱工厂制成的碱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出口日本和朝鲜半岛。

③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2.抗战时期遭受沉重打击(1937~1945年)
(1)原因:日本侵华战争的打击和国民党官僚阶层的压榨。

(2)表现:
①在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民族企业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在华北,日军采取“军管理”办法,吞并中国民族企业。

②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国民党官僚阶层借此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

3.抗战胜利后走向绝境(1945~1949年)
(1)原因:
①蒋介石为取得美国援助发动内战,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

②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

③国民政府不断增加苛捐杂税,并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

(2)表现: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

[易错提醒]
1.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不仅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新的阶级基础,而且也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前提和内在动力,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瓦解和崩溃,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推进到制度层面。

3.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大力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但是不能理解为民族工业健康发展。

在近代中国,由于民族工业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主要发展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所以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轻巧识记]民族资本主义
[概念阐释]
“民族资本”“外国资本”与“官僚资本”的概念
民族资本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拥有的资本,一般是中小资本。

外国资本则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

官僚资本则指本国统治者凭借国家权力获得的资本,这种资本通常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名师点拨]
正确认识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出现的原因
“春天”的出现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外部条件是“春天”出现的主要原因。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是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辛亥革命的推动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中国民族工业获得短暂而迅速的发展。


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3.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材料一]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

……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缫丝业、棉纺织业、面粉业、造纸和印刷业、船舶业、机器制造业及采矿业等几个行业部门。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教你读史]
以省略号为界分为两层,从数字大小与行业类别上归纳其特点。

[提示]数量少,规模小;主要以轻纺、加工工业为主,工业体系不完备。

[材料二](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教你读史]
抓住关键信息“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进行分析。

[提示]出现短暂春天,发展速度、规模空前;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增长,但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形式相比,仍居弱势地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1)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

(2)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3)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4)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5)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6)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作用
[材料一]自从民族工业这个“童养媳”进了家门,自然经济这个“婆婆”的地位便日益受到威胁了。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
[教你读史]
“受到威胁”说明民族工业对自然经济具有瓦解作用。

[提示]民族工业促进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材料二]范旭东是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代表人物。

当他兴办的永利碱业公司出碱时,英国卜内门公司跑来要求“合作”,遭到范旭东的拒绝。

打破了卜内门独霸中国碱业市场的企图。

(2)你能从材料二中可以获取什么历史信息?
[教你读史]
从关键信息“打破……企图”中分析其作用。

[提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材料三]通过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不难看出,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重大运动的发生,都是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分不开的。

(3)如何理解材料三的观点?
[教你读史]
材料表明了民族工业是近代政治、文化运动的经济基础。

[提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与思想解放奠定了经济基础。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作用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从政治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瓦解、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4)从处境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始终没有成为近代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

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从而决定了中国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一、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社会
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自身
因素
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和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
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

这种工业结
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政局
动荡
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列强
侵略
瓦解着中国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政府
鼓励
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
励兴办实业
实业
救国
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
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
精神
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与时
俱进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也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
二、全面认识“实业救国”思潮
1.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期,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而产生,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而发展,在20世纪初“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一起成为当时两大社会思潮。

2.思想内容:把振兴实业看作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倡导“实业救国”。

3.实质: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4.积极作用: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主义的进步意义。

在“实业救国”的思潮影响下,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为中国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

5.结果:“实业救国”在中国行不通。

不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不彻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就不可能发展,中国社会就不可能发展。

题组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短暂的春天
1.张謇自称兴办实业可谓是“幸而利,幸而成”,却又“至于钝,几于败”,感叹自己“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

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源是() A.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D.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解析:选D张謇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其根源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D项正确。

2.下面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赢利指数示意图,形成图示现象的国际条件是()
A.民国政府经济政策的推动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实业救国”思潮的刺激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解析:选B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3.下表是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数,该表格反映出()
江苏
(含上
海)
直隶
(含京
津)


广










西
黑龙江广西甘肃其他省区135 45 42 33 31 20 19 19 3 3 1 1 0
——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A.民族工业发展迅速B.民族工业规模小、企业少
C.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D.民族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
解析:选D表格反映不同地区所创办的工厂数量的差别,其主要集中于江苏、直隶、浙江、广东、山东等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分布较少,反映出民族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

题组二曲折的发展
4.下图是根据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绘制。

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社会安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D.反帝爱国运动的大力推动
解析:选B1920年至1936年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此时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使民族经济快速发展,故选B项。

5.据国民政府经济部1942年的统计,国统区共有工厂3 758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1 654
家,占全部工厂总数的44%。

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企业增长迅速 B.四川人办实业风气盛行
C.欧洲加大对四川的投资D.抗战爆发,大量工厂内迁
解析:选D依据材料“1942年”“国统区共有工厂3 758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1 654家”信息可知,抗日战争期间,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中国大量的沿海工业随国民政府迁往西南地区,故D项正确。

6.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
①恶性通货膨胀政策②官僚资本的压迫
③繁重的捐税负担④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选D国民党统治后期,连年的战争、美国对华的经济侵略,是造成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官僚资本的压迫、繁重的捐税负担、国民政府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得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

①②③④都正确。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黄逸峰等编著的《旧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中指出:“1905~1908年,年均设厂数超过洋务运动30年的20多倍与甲午后的2.5倍,投资额分别超过5.7倍与2.9倍。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环境相对安定B.“实业救国”成为主要思潮
C.清政府政策的支持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

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实业救国”成为主要思潮是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2.1898年9月2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

”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解析:选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了初步发展,题中信息民族企业招聘女工即是此时民族企业获得发展的重要表现,A项正确。

3.1896年,荣氏兄弟看到大量免税外国面粉进口,销路甚广且投资小,见效快,遂决定筹办面粉厂。

1900年他们与人合伙创办了第一个面粉厂,产品极受欢迎。

1903年独资经营,1905年又开设振新纱厂,随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

以荣氏企业为代表的民族资本主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有()
①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②推动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③民主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④有利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A.①②③④B.①②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选A以荣氏企业为代表的民族资本主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均属于其影响,还需要注意的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但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也壮大了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壮大则有利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4.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他说的“没有前途”主要是因为中国民族工业() A.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B.地区分布呈东密西疏
C.生产技术水平低D.产业结构不合理
解析:选A当时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导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没有前途”的根源,因此选A项。

5.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解析:选C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使得民族工业迎来了又一次发展高峰,故C项正确。

6.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决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对粮食、矿产、税收、金融、交通、物价等实行全方位的管制。

国民政府这样做主要是由于() A.抑制官僚资本的膨胀B.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经济建设服务于抗战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解析:选C1938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抗战时期国统区实行战时体制,这是出于抗战的需要,为坚持抗战提供了物质条件,故选C项。

7.据《解放日报》报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

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则报道应出现于() A.1895~1911年B.1912~1919年
C.1927~1936年D.1945~1949年
解析:选D美国商品充斥中国市场的情况应该出现在抗战胜利后,美国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使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故选D项。

8.下图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

对图中现象理解正确的有()
①“肥料不足”是指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先天性的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
薄弱
②“阳光灿烂”是指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③“冰雹无情”是指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四大家族的挤压
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道路曲折根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选D“肥料不足”说明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①正确;1912~1919 年,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阳光灿烂”,据此可知②正确;“冰雹无情”
处于20世纪40年代的后期,官僚资本主义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资本主义,故③正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造成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④正确。

所以答案选D项。

二、非选择题(18分)
9.“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

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

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西方列强忙于战争,向中国市场出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三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

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

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4分)
(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6分)
(3)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4分)
(4)假如你是1916年某报的记者,请为荣氏企业的面粉写一句广告词。

(4分)(不超过20
字)
解析:第(1)问,不利因素从当地士绅的反对中分析,有利因素从地方官员的支持方面概括。

第(2)问,从国际背景和企业经营理念和产品质量上分析。

第(3)问,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

第(4)问,荣氏企业的产生和发展与“实业救国”的大背景密切相关,而在经营过程中,注重产品质量、讲究营销策略,且善抓机遇,所以广告词中需体现“爱国”“抵制洋货”“物美价廉”
等信息。

答案:(1)地方士绅的阻挠和反对;地方实力派官员倡导办实业。

(2)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荣氏企业抢抓机遇;善用促销手段;产品质量好。

(3)国民党发动内战,社会政局动荡。

(4)(略)。

广告词中必须含有“爱国”“抵制洋货”“价廉物美”等类的主题,否则即为不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