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洛阳市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题 (共5题;共20分)
1. (11分) (2017九上·天长月考) 默写下列诗文中的名句。
(1)足蒸暑土气,________。
(白居易《观刈麦》)
(2)鸡声茅店月,________。
(温庭筠《商山早行》)
(3) ________,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月夜》)
(4) 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5) ________,________,分外妖娆。
(毛泽东《沁园春》)
(6)《沁园春》诗中起到过度作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7)《沁园春》诗中总写景的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分) (2017七下·大庆期末) 根据拼音填出相应的汉字。
七年级上学期的语文学习已接近尾声了,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徜徉在hào miǎo________的知识海洋里,撷取文学宝库中的朵朵浪花。
老师的zhūn zhūn________教导更让我míng________刻在心: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认认真真读点好书。
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成为一个志趣高雅的人。
3. (2分)(2017·随州)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科学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新奇美好的世界,是人类对未来充满_______。
②家家户户门楣上挂着艾草,植物的草香_______着艾叶的芬芳,萦绕在五月乡村的上空。
③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我们随州有着_______的资源优势。
④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凭借_______的故事情节和细腻深刻的人性描摹赢得观众一致好评。
A . 憧憬融合独一无二扣人心弦
B . 幻想融合得天独厚触目惊心
C . 憧憬混合得天独厚扣人心弦
D . 幻想混合独一无二触目惊心
4. (2分) (2016八下·南市期中)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因为看见父亲孤单离去的略带臃肿的背影,站台上的朱自清潸然泪下。
B . 武汉电视台新近推出的一档民生新闻节目——《传奇故事》,深受市民欢迎。
C . 湖北省图书馆为营造“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成才”的良好阅读氛围,向全市征集“市民阅读好建议”。
D . 世界各国正面临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垃圾处理、空气污染等。
5. (2分)(2016·安顺) 仿照例句,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例句:我喜欢蓝色,我愿我的胸怀像蓝色的天空一样宽广;
我喜欢白色,________;
我喜欢红色,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共4题;共76分)
6. (18分) (2017七上·卫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不亦说乎________ ②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
③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 ④不逾矩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吾日三省吾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________的修养。
(4)经过两千多年,《论语》中的语句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它对你的启发。
7. (21分) (2016七上·浙江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陆少保① ,字元方,曾于东都②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③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买者闻之,遽④辞不买。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
(选自《唐语林•元方卖宅》[宋]王谠)
【注释】①陆少保:字元方,唐朝人,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②东都:指洛阳。
③直:同“值”。
④遽:急忙,立即。
(1)解释句中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尊君在不__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__
③买着闻之________ ④但无出水处耳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标三处)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4)对画线句子“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 儿子和侄子因为这件事展开了议论,元方说:“不这样,就是欺骗人家啊。
”
B . 子侄们认为这样言语是正确的,元方说:“不这样,就是欺骗人家啊。
”
C . 子侄们因为这件事展开了议论,元方说:“不这样,就是欺骗人家啊。
”
D . 子侄们因为这件事展开了议论,元方说:“不是你,那就是你欺骗人家
(5)古人命名重取义、重内涵。
在汉语词典里,“元”有“首、大”的释义;“方”有“方正”“正直”之意,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述这两位“元方”是否人如其名。
8. (20分) (2017九上·溧水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油菜花
曾剑
记得刚上高一那年,春节刚过,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乡村静下来。
我整日不出屋,坐在床头,等待父亲的脚步声。
我常常是从清晨,等到深夜,在风吹松枝的瑟瑟声里,慢慢睡去。
父亲每天都出门,与其说是给我借学费,不如说是逃避。
他心里清楚,正月里,山里人讲禁忌,不愿拿钱借人。
“先到学校去吧,我借到了,就给你送去。
”他目光躲闪,一直不敢面对我。
偶尔我们目光相撞,我捕捉到的,是他满眼的愧疚。
我眼前浮现出开学时,教室里的情景,交了学费、领到书的同学,满脸喜悦;而我,独在教室一角,鸵鸟一样将头埋在臂弯里。
从小学到初中,开学时的状况大都如此,我挺过来了。
但现在,我突然对教室充满着惶惑与恐惧。
我已是一名高中生,人大了,自尊心更强。
拿不着学费,我选择逃避。
正月十五的鞭炮响彻山村,炸得我心里一阵慌乱。
明天,正月十六,学校将正式上课。
拖至正月十六还不去报到的,往往就自动辍学了。
我也决定辍学,到武汉去打工。
我这么想,心里就坦然了。
夜的黑从头顶压下来,我倒头便睡。
记不清什么时候,父亲喊我起来,说:“走,跟我到有康的小卖店去。
”有康是我家转弯抹角的亲戚,论辈分我叫他表舅。
他在村口的三岔路,开了一家小卖店。
有康在柜台里的床上半卧。
父亲在柜台外那张椅子上坐了,我就站在父亲身边。
静坐一会儿,父亲直了直腰,他想说借钱的事。
但他扫一眼有康那张倦怠不耐烦的脸,到底没说出来。
父亲只说我,说我的学习成绩好,不读书可惜。
父亲一边说着,一边拿眼瞅有康。
有康那张脸,并没有因我的成绩好而变得和蔼。
父亲就说来杭鸡,说他打算办个养鸡厂,先是买来杭鸡蛋,多少天孵出小鸡,多少天小鸡长成大鸡,多少天大鸡下蛋挣钱,同时孵更多的小鸡。
我了解父亲,他怕有康担心他还不起钱,便在借钱之前,用来杭鸡作铺垫。
我到现在也不知来杭鸡是个什么样子,甚至不知道“来杭鸡”三个字,是不是这么写。
偶尔有人进来买东西,父亲停下来,等那人走了,他再接着他关于来杭鸡的描述。
有康下了床,站起来,不断地打着呵欠,还斜眼扫着父亲,这是在下逐客令。
父亲站起来,走到有康身边,隔着柜台,微低头,弯腰,膝盖好像也有些弯曲。
他仰头看着有康,清了清嗓子,显然是在努力地说服自己,让自己有勇气张口借钱。
但有康抢先封住了父亲的嘴。
有康说:“现在生意不好做,民国时通往麻城的商道,早就不从这里过,你是知道的。
四周的几个垸子,倒是上这里买货,都是赊账,我都快撑不下去了。
”我看见父亲像被人抽了脊椎骨似的突然矮了下去。
我们走出小卖店,头顶那轮月,已偏向西天。
月缺一角,天并不晴朗,不时有淡黑色云朵在月前掠过。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父亲说。
我明白父亲为什么说这句话,他是在暗示我,明天一切都会好起来,但是,我已经不相信明天了。
父亲借钱时那个可怜的样子,深深地刺痛了我,我要走了,打工去。
夜在黎明中醒来。
我像垸子里别的打工仔一样,一个蛇皮袋,塞着我的铺盖,向镇上走。
在那里,我将坐上去武汉的汽车。
父亲送我,他在前面走。
出了村口,他没走大路,选择了一条田间小道。
我懂父亲的心,他怕碰见熟人,怕熟人看见我上不起学。
太阳露出瑰丽的光,天似乎是豁然亮了。
父亲突然停下来,指着满田的油菜说:“你看,咱家油菜花开了。
”我扫了一眼,眼前一片碧绿。
父亲说:“你仔细看。
”我顺着他的手指,果然看见一株金黄色的油菜花,就在离我们几步远的地方。
父亲说:“要不,你还是上学去吧,这油菜花都开了,太阳一晒,三两天就全开了。
过些日子,天暖和了,就会结籽,籽饱满了,熟了,就是钱,够你交学费的。
”
父亲是在同我商量,更像是在乞求。
他一直低着头,不正视我,只看着那朵金黄色的油菜花。
我摇头。
但在那一刻,我看见满山的矮松、碧绿的油菜、还有万绿丛中这朵金黄色的油菜花。
村子像一幅以绿为主色调的油画,美得令我心动。
我感到天地陡地一亮。
阳光洒在油菜花上,这么多天,心里的阴霾,被那一片金黄驱得无影无踪。
晨露沾在油菜花上,晶莹剔透。
有一滴露珠,被松雀的鸣叫震落,似乎滑进了心田。
我感到它的清凉。
我的眼前,幻现出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心里陡起一股希望,像金黄色的火苗在燃烧。
我的腿软了下来,似乎已无力迈向小镇。
我放下蛇皮袋,坐在田埂上,低头,拔着田埂上的野草。
眼泪悄然流出来,滴落在我的手背上,滴落在野草上,滴落在拔去野草的新鲜泥土上。
父亲提起蛇皮袋,将我拽起来。
我们转身,沿着相反的方向,朝着学校走。
高中三年苦读,成就了我的军校梦。
时光逝去二十余年,我成为一名军旅作家,而父亲,依然在山里。
他老了,七十多岁了。
我们不让他种田,父亲说,水田侍弄不动了,旱田还是要种的。
父亲只种油菜。
(1)从“原因——结果”的逻辑角度,梳理选文的情节结构。
(2)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先到学校去吧,我借到了,就给你送去。
”他目光躲闪,一直不敢面对我。
(3)文中写道:“我放下蛇皮袋,坐在田埂上,低头,拔着田埂上的野草。
”结合语境,写出“我”此时的心理活动。
(4)“父亲向有康借钱”的情节写的细致详尽,几乎占了大半篇幅,选文却为什么以“父亲的油菜花”为题?
9. (17分) (2017八下·顺德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贫民窑里的百万富翁
平安里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了,当年是棉布同业工会的人集资建造的,所以住在这里的十二户人家全都是棉布店或者小棉纺厂老板的后代。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这些人下岗的下岗,失业的失业,混得都不大如意,房子年久失修,也没有能力翻修,平安里也成了名副其实的贫民窟,而其中最为穷困潦倒的要算是谢恒涛家了。
谢恒涛下岗后由于身体不好,一直都没找到重新上岗的机会,全家就靠老婆的一点儿工资过活,因而被定为低保户,享受着政府发放的低保金。
去年,平安里被划定为城市历史建筑,政府出钱修缮了一番,平安里的小楼顿时身价百倍,据说每幢楼都价值百万以上。
这一来,谢恒涛他们全都成了“百万富翁”,虽然这房子是他们唯一的住房,即使再值钱也丝毫不能改变他们拮据的现状,但还是给他们增加了不少底气,他们走路时脊梁都挺直了许多。
谢恒涛平常喜欢到街心公园去看别人下棋,这里下棋都是“带彩”的,他可没那个闲钱,所以也就是看看热闹罢了。
这天,他又去看人下棋,一时没忍住,在一旁指指点点的。
人家不乐意了,斜着眼对他说:“你有本事,坐下来杀一盘如何?”
谢恒涛毫不示弱地说:“杀一盘就杀一盘,我有百万家产,还怕下不起一盘棋?”说着就要坐下去。
对方却说:“且慢,话先说在前面,今天这棋可是五十元一盘的彩头。
”
这一来,谢恒涛坐也不是,不坐也不是了。
正在进退不得之际,恰好有个社区的工作人员经过,对他喊道:“谢恒涛,你家这个月的低保金下来了,赶紧带印章到社区来拿一下。
”
谢恒涛顿时羞得面红耳赤。
回到家后,他越想越觉得无地自容,于是跑到社区居委会说:“我有百万家产,怎么能算低保户?我申请撤销我的低保资格。
”
谢恒涛的老婆知道这件事后,和他大吵了起来。
吵闹声惊动了对门的严益文老师。
严老师了解了谢家的情况后,觉得应该帮助他们,就出面邀齐十二户人家开了个会。
出乎意料的是,大家竟然都支持谢恒涛退出低保,认为这不是他一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到平安里十二户“百万富翁”的共同尊严。
大家群策群力,帮谢恒涛找了一个晚上看门的工作,虽然收入不高,却很轻松,谢恒涛完全能够胜任。
不久后,南方发水灾,社区号召大家向灾区捐款。
谢恒涛由于白天不上班,就代表平安里去参加了动员大会。
平安里多数人都比较困难,社区干部就好心地说:“平安里的就不要捐款了。
”
谁知,谢恒涛猛地站了起来:“不行,人家捐多少,我们也捐多少。
”可是他没想到,这次捐款大家都很慷慨,多的捐了上万元,最少的也有一千元,谢恒涛话已说了出去,只得硬着头皮代表十二户人家每户都捐了一千元。
回来后他把情况向大家一说,大家又都表示支持,说道:“我们平安里既然都是‘百万富翁’,就不能让人瞧扁了。
”
但志气归志气,事实上多数人家都是量入为出的,一下子要拿出一千元钱来还真不那么容易,最后好不容易才凑了一万块钱。
这时,严老师插嘴道:“我的条件稍微好一点儿,应该多捐些。
这两千元钱就由我补上吧。
”
大家都说:“严老师,你的收入是比我们高,但你们家还有个大问题没解决,怎么能要你多出钱呢?”
严老师说:“大家都别说了,我也是为了我们平安里共同的尊严。
”
其实大家所说的大问题,是指他的儿子严弘。
严弘毕业后找工作一直四处碰壁,最近两年,他索性连工作都不找了,天天把自己关在家里。
儿子的事成了严老师的一块心病,但他还是拿出钱来凑齐了捐款。
当谢恒涛把这笔钱拿到社区去时,他的脊梁挺得笔直,脸上写满了骄傲,好像他们真的都是乐善好施的百万富翁。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没过多久,谢恒涛的女儿被查出患了白血病,医疗费需要三四十万元。
在这种情况下,谢恒涛只得忍痛决定卖房子。
消息传出后,平安里的住户们又聚集到严老师家里。
大家都觉得他们这十二户“百万富翁”是一个光荣的整体,如果谢恒涛把房子卖了,这个整体就有了残缺,所以大家都认为应该捍卫这个整体,保持“百万富翁”的尊严。
可是话说说容易,需要的毕竟是三四十万元啊,而不是三四万元。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了一番,最终决定:“明天把房产证拿去医院,证明我们都是‘百万富翁’,让医院先放心治病,钱我们一定会交。
”
等他们都走后,一直站在角落里的严弘对严益文说:“爸,明天你们去医院,如果事情不顺利,千万别走掉,一定要等我到。
”
第二天,平安里十二户人家的户主都向单位请了半天假,穿上最好的衣服,拿上价值百万的房产证,隆重地来到了医院,但医院却拒绝了他们的要求。
就在大家不知所措时,严弘赶到了,还带来了四十万元。
严益文不相信地说:“弘儿,你哪来的这么多钱?”
严弘说:“昨晚听叔叔伯伯们讨论,我发现大家把集体荣誉看得这么重,虽贫穷却不失志气,我觉得我也应该为大家做点儿什么了。
”原来,严弘找工作时发现,没有一个单位能实现他的抱负,于是决定自己创业。
这两年他埋头钻研,搞出了两项发明,并且都申请了专利。
他本来打算时机成熟时,自己将专利投入生产。
现在为了给谢恒涛的女儿交医药费,他决定先卖了它们再说。
了解到严弘的这番苦心,大家欷歔不已。
谢恒涛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说:“弘儿,既然你需要创业资金,我就用我的房子去银行抵押,从银行贷款给你如何?”他这么一说,其他人也都纷纷表示赞成。
严弘听了,赶紧说:“创业是有风险的,如果失败了,我岂不是连累大家都当不成‘百万富翁’了?”
谢恒涛说:“我们信得过你。
我们把钱投给你,说不定几年以后,我们都成了真正的百万富翁了呢。
”屋里顿时响起了一阵热烈而爽朗的笑声。
(1)
根据小说的情节,以“百万富翁”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2)
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3)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谢恒涛顿时羞得面红耳赤。
②第二天,平安里十二户人家的户主都向单位请了半天假,穿上最好的衣服,拿上价值百万的房产证,隆重地来到了医院,但医院却拒绝了他们的要求。
(4)
“贫民窑里的百万富翁”有什么深刻含义?文章以此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三、作文 (共2题;共35分)
10. (5分)(1)回首过去,你一定感慨良多。
从一个懵懂孩童到一个花季少年,你没少累过、愁过、怨过甚至哭过,但,正是因为你敢于正视现实、敢于超越自我,才有了失意后的坦然,挫折后的不屈,失败后的从容,同时,也收获了成功后的喜悦。
经历了一次次的磨练,跨越了一步步的艰辛,你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大胆发问;你不怕失败,乐于付出,所以你变得成熟,变得睿智,变得坚强,变得充盈。
在前进的道路上,你正在成长、进步;在不断的追求中,你正在不断完善着自我,或多或少地都曾被自己的一份成熟、一个进步、一次超越……感动。
被自己感动,是美丽的起点;被自己感动,是精神的升华。
请以“被自己感动”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主题突出,结构完整,内容充实,立意新颖;②恰当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要写出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以“让我无比愧疚”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外),将题目填写完整。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地名、校名。
11. (30分)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军号声声
①“军号一响,那士气就鼓起来了,战士们就往前猛冲。
在冲锋号的鼓动下,不久就冲上了阵地,消灭了敌人,
我军胜利了。
”我刚到村口,就被这位满面红光的老人充满激情的话语吸引了过去,他有八十多岁的样子,站立都不稳,可话语声还很洪亮。
周围那几个和他年纪相仿的老人,都很麻木的样子,任他自言自语,谁也没有接这个话茬。
②我们全家搬走这么多年后,我突然生出回来看看的念头,没想到在村口遇到的第一个人竟然是他,他对那把铜号还是那么有感情。
③小时候,我对这把铜号是很羡慕的。
不能亲手摸一摸、仔细看一看,总感到很遗憾。
④他的这把铜号,其实是有破损的,喇叭口处残缺一块,从这个地方向里还有一道裂纹。
他每天都悉心呵护着,用一块纱布仔细擦拭,特别是到破损处时,会格外轻。
⑤擦完后,他就把铜号横过来,在眼前轻轻转动着,转完一圈,看擦得行了,就抬起头来,郑重地用右手握起来,举到眼前,右眼对铜号嘴儿认真看去,然后挪到左眼前,右眼眯起来,用左眼看一会儿,然后才慢慢放到自己嘴唇前。
我们认为他就要吹响这把铜号了,可他总是让铜号和嘴唇似接触又不接触的,最终也没有吹响。
⑥我们都很失望,几乎异口同声地发出失望的长叹:“唉——”
⑦这时,他才会转过头来,看我们一眼:“怎么,想看看?”
⑧我们凑上前去。
他把铜号在我们眼前晃了晃,然后陷入沉思,轻轻地说:“我的战友正吹着冲锋号,敌人的炮弹就打过来。
”停一停,喉结滚动了几下,又接着说:“他就牺牲了,铜号也炸成了这个样子。
”他轻轻地抚摸着,眼中有些光亮闪动着。
他神情怔怔的。
“战友牺牲后,这把号就再也没有吹响过,但其实它是整天响着的。
”说到这里,他会把铜号的喇叭口放在耳朵边,认真倾听。
不一会儿,左脚就开始一点一点的,好似铜号真的响了,他是在配合着那节奏似的。
过了半天,他把那已经破损的喇叭口伸向我们:“你们听,声音真响亮。
”
⑨我第一个凑上前去,歪着头,让自己的耳孔尽量对准铜号,仔细地听着。
除了风偶尔滑入号管发出一丝嗡嗡声外,其余什么也听不到。
⑩他生气地把手一挥:“去去去,不中用的小毛孩子!”
⑪我发现,周围几个老人对他的说法也都不认同。
甚至说他脑子在战场上被震伤了,留下了毛病。
⑫想不到,二十多年过去了,他对铜号依旧这么痴情。
我看到破损之处的断茬显得更黑了,有些地方析出细密的小米粒大小的绿色斑点,裂缝的颜色也显得更深了,其余的地方一如既往地锃亮放光。
看来这些年他一直没有停止过认真地擦拭维护。
⑬他见我这么认真地看着,浑浊的眼中似有火苗跳动了一下。
“我知道,只要对着耳朵听,就能听到军号声声,连续不断,很响亮的。
”我庄重的神情,引起了周围几位老人的注意。
⑭他也神情一振,脸上有了笑意,小心翼翼地把手伸过来,让铜号的喇叭口对着我,我赶紧歪歪头,凑过耳朵,认真地听着。
另外几个老人围上前来,惊奇地问道:“真听到了?”
⑮我庄重地告诉他们:“是的,听到了。
”
⑯那几个老人木然地看着我。
(文/高军,有删改)
(1)
联系全文思考,标题“军号声声”有什么含义?
(2)
从全文看,③~⑪段记叙的顺序是什么,其作用又是什么?
(3)
“我”小时候,让自己的耳孔尽量对准军号,却听不到军号声,而二十年后,依然是这把军号,为什么能听到呢?请谈谈你的理解。
(4)
第⒀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5)
比较下列两个句子,揣摩一下为什么选文第⑬段采用B句。
A我知道,只要对着耳朵听,就能听到连续不断,很响亮的军号声。
B我知道,只要对着耳朵听,就能听到军号声声,连续不断,很响亮的。
(6)
文章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写了老人与军号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周围几个老人的表现?
参考答案一、基础题 (共5题;共20分)
1-1、
1-2、
1-3、
1-4、
1-5、
1-6、
1-7、
2-1、
3-1、
4-1、
5-1、
二、阅读理解 (共4题;共76分)
6-1、
6-2、
6-3、
6-4、
7-1、
7-2、
7-3、
7-4、
7-5、
8-1、
8-2、
8-3、
8-4、
9-1、
9-2、
9-3、
9-4、
三、作文 (共2题;共35分)
10-1、
11-1、
11-2、
11-3、
11-4、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