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描写手法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常见的六种描写方法

古代诗歌常见的六种描写方法

古代诗歌常见的六种描写方法古代诗歌常见的六种描写方法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其以简练、含蕴、意境深远的特点而著名,成为了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诗歌中,描写方法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事物的认识。

本文将介绍古代诗歌常见的六种描写方法,包括形象描写、比喻描写、拟人描写、抒情描写、怀古描写、咏物描写。

一、形象描写形象描写是古诗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描写方法之一。

它通过生动的形象语言,将景物、人物、情感等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

比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样的描写方式,使读者能够在心中形成一幅清晰的画面,感受到诗人的心境和景物的美感。

形象描写是古代诗歌中最具有感染力的描写方式之一。

二、比喻描写比喻描写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来描写一个事物的,可以使比喻变得更加形象、深入人心。

比如在《长恨歌》中,王昭君的美貌被比作“芙蓉出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她的美丽动人。

比喻描写有时也会采用对比、夸张等手法,以强调或者突出某种特点,从而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

三、拟人描写拟人描写是将生物的特征、行为、情感等移植到非生物的事物中,使其具有人的形象和性格特征,以达到表现作者情感的目的。

比如《登高》中的“我心似双鹤,常随青云去”,将作者的心比喻为鸟,具有飞翔的意象,使诗歌更加生动,更加富有感染力。

四、抒情描写抒情描写是表现作者自身情感的一种描写方式,可以表现出作者对于人生、对于生活的感慨,以及对于亲情、友情、爱情等不同情感的体验。

比如在《离思》中,辛弃疾写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得山间常见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样的描写方式,极富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深深地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感受。

五、怀古描写怀古描写是通过对于历史、传统文化的回溯,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怀古描写可以是对于古人、古代文化的赞颂,也可以是对于古代历史的悲痛和怀念。

比如《长恨歌》中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作者对于昔日事情的回忆和哀思。

诗歌常见的描写手法

诗歌常见的描写手法

对比对照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 作简要赏析。 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 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 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 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 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 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 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 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有层次性 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 由远到近或由下而 上等。 上等。 • 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 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 仰视,远眺,近看, 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 百态,变化万千。 百态,变化万千。 •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 自由。 自由。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踏莎行(欧阳修) 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白描
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 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 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 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 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 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古诗常见的表现手法

古诗常见的表现手法

古诗常见的表现手法
1、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

2、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

3、借景抒情: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

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往往也寄寓了某种情怀。

4、融情于景: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

5、因情造景: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

如果诗人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并非写诗时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进行描绘,可称之为“因情造景”。

6、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咏物诗的重要手法。

7、夸张:夸张是指夸大或缩小事物原有的形态、规模、程度,以增强诗歌的主观感情色彩。

(李白常用夸张)
8、象征:象征是指通过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近似的思想情感。

9、用典:运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10、对比:对比就是使对比的双方的特征更加鲜明,如黑与白的对比,生与死的对比,对与错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通过鲜明的对比来强调、揭示某一种现象,阐释某一个道理。

古诗常见描写手法

古诗常见描写手法

古诗词常见的描写手法(1)对比,对比可突出事物的特点,使好的事物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如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灵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以英雄美人的穷途末路和民生疾苦对比,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的深切同情。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2)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柳永《雨霖铃》)上阕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阕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3)烘托,烘托属侧面描写,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后用于写作技法,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作者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4)衬托,衬托是烘托的一种,指的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陪衬),一种是反衬。

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诗词写作手法

诗词写作手法

诗词写作手法诗词写作手法丰富多样,诗人通过这些手法表达情感、创造意境、塑造形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诗词写作手法。

1.赋、比、兴:这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赋:直接描写对象,铺陈其事,如杜甫的《春望》。

比:通过比喻来表达情感,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兴:借助其他事物来引发情感,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2.意象:通过具体的自然景物或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情感和思想,如月亮常常象征团圆和思念。

3.象征:用具体的事物代表更深层的意义,如鸽子可以象征和平。

4.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征或情感,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5.夸张:故意放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以增强表现效果,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

6.对仗:在诗句中使用平仄、字数、意义等方面的对应,形成韵律美,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7.排比:将同类事物或相似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增强语言的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8.设问:在诗中提出问题,有时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思考,有时则是自问自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9.反问:用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常常用于强调和表达激动的情感。

10.用典:引用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或前人诗句,以丰富诗歌的内容和增加深度,如杜甫的《咏怀古迹》。

11.隐晦:不直接表达意思,而是通过含蓄、曲折的方式来传达情感,如李商隐的《无题》。

12.直抒胸臆: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13.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如王维的《相思》。

14.寓情于景: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使情感与景物相互映衬,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些手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诗歌创作效果。

诗人根据自己的情感和创作意图,灵活运用这些手法,创作出千变万化的诗歌作品。

诗歌的描写手法有哪些?

诗歌的描写手法有哪些?

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表现手法一般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对比。

(4)白描。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

(3)拟人。

(4)夸张。

(5)双关。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诗歌中常用的写作手法

诗歌中常用的写作手法

诗歌中常用得表达方式表达方式特征及分类1、记叙记叙人物得经历或事情得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得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得值得纪念得往事.与记叙有关得还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注意“移位即变换角度”)。

2、描写用生动形象得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得具体描绘与刻画。

常见得描写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就是视觉角度;“声”就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与静态;“味”就是触觉角度。

立足点得变化,有移步换景、定点换景、换点定景等;角度得变化,有俯视、仰视,远景、近景,视觉、听(1)正侧面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得直接得描写就是正面描写;描写周围得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得就是侧面描写。

如“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得手法,描写了春天杨柳得娇美形态。

又如“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就是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得紧张状态突显出来。

(2)动静结合.诗歌中得景物描写,有动态得描写,也有静态得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如王维得《山居秋暝》中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作者以丹青妙笔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动人得画面:皎洁得月光静静地洒在苍青得松树上,落下斑驳得月影,清澈得泉水在青白得石头上潺潺流过,发出悦耳得响声。

这两句诗写景状物由高到低,动静结合,诗句所描写得景致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对山中景物流连忘返诗歌中常见得修辞手法诗歌中常见得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总结

诗歌的表现手法总结

诗歌的表现手法总结一.抒情手法1. 描写自然景物:通过描绘大自然中美丽壮观的风景,来引发读者内心深处对于美好事物的共鸣。

2. 表达个人感受:以第一人称角度展示作者真实而独特的情感体验,让读者能够与之产生共鸣和思考。

二.比喻与象征1. 比喻手法:将两种不同或相似但本质上无关联的事物进行类比,并借用其中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

常见例子有“花儿像笑脸”、“月亮如银盘”等。

2. 象征手法:运用具有普遍意义和符号性代表作用的形象,在诗歌中隐含着更加深刻复杂多样化层面上所要传递出去信息。

三.修辞技巧1. 对偶与排比: 通过在语言组织方面使用反差明显并呈现平衡效果, 来强调某些概念或增强文学艺术效果.2.拟人: 将非生命存在赋予动态行为及其他仅限于活跃主体才可具备的特征, 以增强作品表现力.3.夸张: 对事物进行过分放大或缩小处理,使之更加生动有趣,并引起读者共鸣。

4. 比较与对照:通过将两个不同对象进行比较和对照来突出某种感觉、形象或意义。

四.节奏与音乐性1. 韵脚手法:使用相似的尾韵字母在诗句中重复出现,营造一定的声音美感。

如押韵方式可以是平仄交替(例如ABAB)等。

2. 篇章结构安排:合理运用断句标点符号及段落划分,在语言层面上体现出旋律变化和情绪跌宕。

五.写景描写技巧1.色彩描写: 运用丰富多样而准确地描述颜色概念, 增强视觉效果并带给人们直接真实印象.2.光影描绘: 刻画自然界各类灯火明暗状态所产生环境氛围及其他相关信息.附件:- 《中国文学名家选集》电子版.pdf注释:- 抒情手法指作者倾泻内心真挚情感时所采用的手法。

- 比喻是通过对两个事物之间相似性或联系进行类比来表达某种意义,象征则指代一种具有普遍共识和符号化特点的形象、动作等。

诗歌的写作手法有哪些

诗歌的写作手法有哪些

诗歌的写作手法有哪些诗歌的写作手法有哪些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歌的写作手法有哪些,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二、表达技巧:(一)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古代诗歌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古代诗歌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古代诗歌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古代诗歌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描写是诗歌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描写,诗人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出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古代诗歌中,有六种常见的描写手法,它们分别是形象描写、象征描写、比喻描写、拟人描写、排比描写和夸张描写。

下面将逐一分析这些描写手法。

第一种,形象描写。

形象描写是诗歌中最基本、最直接、最具体的描写方式,通过对事物的外在形态、色彩、质感、声音、气味等方面的描写,使读者形象地感受到事物的真实面貌。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通过对雨的形态、时间、气质等方面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春雨的清新和神韵。

第二种,象征描写。

象征描写是通过对某个形象的象征意义的描写,传递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首诗通过对高楼、远山、大海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的远大抱负和豁达胸怀。

第三种,比喻描写。

比喻描写是通过将某一事物与另一事物做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出来。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通过将草比作人生的经历,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第四种,拟人描写。

拟人描写是将人类的行为和感觉赋予给物象,从而使读者对事物的理解更深刻、更感人。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池鱼跃不同,此时皆化为。

苍茫云海间,寒日背山来。

”将鸥鸟的飞翔赋予给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受。

第五种,排比描写。

排比描写是将同类事物列举出来,使其彼此呼应,从而加强描写的效果。

例如元代诗人郑思肖的《寒食》:“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通过列举西岭秋雪和东吴万里船这两个富有意象的事物,使诗中的情感更加饱满、深厚。

第六种,夸张描写。

夸张描写是通过夸大、夸张事物的某个方面,以博取读者的注意和共鸣。

诗歌中的描写手法

诗歌中的描写手法

诗歌中的描写手法主要有:白描、细描、象征、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等。

【手法解析】1、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

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公子家聂夷中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

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注释] ①公子:封建贵族家的子弟。

②西园指公子家的花园。

③青楼:泛指华美的楼房。

在此指花园中的道路。

④恶草:杂草。

[翻译] 公子家的花种满了整个花园,花开了,遮住了花园的路。

一棵禾苗在花儿旁边生长出来。

公子以为禾苗是恶草,便顺手将禾苗拔掉了。

【析】此诗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锦衣玉食、五谷不分的公子哥儿的形象。

2、细描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3、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古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及作用

古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及作用

古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是指在古代诗歌创作中常用的十种艺术手法,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和审美功能。

以下是这些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简要概述:1. 直接抒情:诗人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不借助其他事物或修辞手段。

作用是使读者直接感受到诗人的情绪,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2. 间接抒情:通过描写景物、叙述故事或描绘人物行为来表达情感。

作用是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刻,增加诗歌的层次和深度。

3. 借景抒情:利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作用是使诗歌意境深远,情感与景物相互映衬,增强艺术效果。

4. 融情于景:诗人的情感与所描绘的景物紧密结合,使情感在景物中自然流露。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更强的画面感和情感共鸣。

5. 因情造景:诗人根据自己的情感需要,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艺术境界。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想象力。

6. 虚实相生:在诗歌中巧妙地运用虚写和实写,相互映衬,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

作用是使诗歌更具立体感和深远意境。

7.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处理,以强化诗歌的情感表达。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情感色彩。

8. 象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代表抽象的思想或情感。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9. 用典:在诗歌中引用历史故事、成语或古代诗句,以丰富诗歌的内容和表达。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文化底蕴和深邃的内涵。

10. 对比:将两种或多种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它们的特点和诗人的情感态度。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强烈的对比效果和深刻的主题思想。

这些表现手法在古诗词创作中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古代诗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力。

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

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

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
1.直抒胸臆:直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诗人的感情。

3.托物言志:借助对事物的描绘,表达诗人的志向和感情。

4.用典抒情:引用典故或历史事件来表达诗人的感情。

5.情景交融:将情感与景物描写相结合,达到情感与景物的相互呼应。

6.对面落笔:通过对另一方的描写,间接表达诗人的感情。

7.借古讽今:通过对古代事件的描绘,讽喻现实,表达诗人的思想观点。

8.抑扬:通过压抑和张扬的手法,形成对比,突出诗人的情感。

9.起兴:借助其他事物的描绘,引出诗歌的主题。

10.比兴:通过对比和类比的手法,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11.触景生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引发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12.衬托:通过对其他事物的描写,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或情感。

13.烘托:通过渲染气氛和背景,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或情感。

14.虚实结合:将虚幻和现实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15.点面结合:将整体和局部相结合,形成全面而深入的描写。

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

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

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歌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

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

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的描写手法1、动静关系概念:诗歌常常通过意象的动静结合,采用相互映衬的手法来开拓诗境,传达情感。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

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汩汩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练习兰溪棹(zh co)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1)棹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2)鲤鱼之类的淡水鱼极爱新水(雨水)、逆流,三天春雨,溪水猛涨,鱼群联翩而来。

2、简析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2、前两句是静景,写月色清爽皎洁,山水的明丽动人;后两句是动景,写出了多日的春雨,溪水猛涨,鱼群联翩而至,逆流而上,结句尤为传神,富有动态美,使人感到美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表达诗人喜爱之情。

2、衬托与对比衬托——为了突出主体的人物或事物,用客体的人物或事物去作陪衬,使所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正衬与反衬)对比: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同时突出两个方面,美者更美,丑者更丑,给人深刻印象。

两种手法的答题衬托:用xxx衬托xxx,突出后者的xxx特点对比:用xxx与xxx对比,突出了作者xxx与xxx的情感。

宫词武衍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问题: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反衬手法,落花能够飞出宫墙,无人禁止, 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人不如花,诗中用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身不由己,表达出他们渴望自由但不可得的悲哀。

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

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反衬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

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是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以后写的一首词。

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

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

1、区别概念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形成强烈反差,从而突出主题或思想的一种表达技巧。

衬托: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物作背景来陪衬的一种表达技巧。

2、区分对比和衬托的步骤(1)找出用于对比或衬托的双方(2 )分析双方关系3、区分对比和衬托的方法区别一:对比:并列关系,造成反差。

衬托:主次关系,突出主体。

区别二:对比:用来对比的双方都要出现,而且双方类属相同。

(如人与人的对比)衬托:被衬托的事物(主体)可以不出现,而且双方类属可以不同。

(如以景衬情)苦寒行[南宋]刘克庄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问题: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用士卒夜长冷难睡与贵人不知屏外寒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士卒苦寒生活的同情,对贵人享乐的憎恶之情。

生查子•元夕朱淑真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比鲜明,突出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悲伤情怀。

3、烘托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

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 •二、三两联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 .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 .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加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本诗采用了一种烘托的方法,除了诗的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读着这些句子,我们就会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部是蒙蒙的细雨。

这种手法无疑增强了诗歌的表达力。

尾联中的“散丝”即雨丝。

经过前面的铺写渲染,至此已经形成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一种浓重、压抑的氛围,诗人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泪下。

一个“比”字,将离别之泪与雨丝融在一起。

前文写离别之情都还十分含蓄,将离愁别绪寓于景中,这时却再也控制不住,诗人的离别愁绪喷涌而出,改含蓄地表达送别之情为直抒胸臆。

衬托和烘托的区别:“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4、虚实结合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2)景物为实,情感为虚(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4)客观为实,主观为虚(5)正面为实,侧面为虚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答题模式:实写什么+虚写什么+虚实的关系以及作用答:一二两句是实写,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秋夜下了一场大雨涨满水池,不知何时是归期的寂寥之苦,三四句是虚写,想象夫妻二人团聚在一起,秉烛夜话,进行心灵的交流的幸福欢乐情景,虚实相生,以想象的乐景反衬现实思归的急切和对妻子深切的思念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千,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诗中实写淮河两岸的船、波浪、鸥鹭,虚写作者的情感。

作者通过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浪接触也难做,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南北分离的痛苦无奈,渴望祖国能统一,人民能够自由往来。

5、白描概念: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6、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 耳着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用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7、细节描写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8、观察角度的变化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仰视俯视9、色彩的渲染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 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又如: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的;踏莎行晏殊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本词在景物描写上有哪些特点?选择其中一种(情景交融除外)简要赏析。

①写景动静结合。

将“红稀”“绿遍” “阴阴树色” 的静态描写与扬花“乱扑行人面”的动态描写结合起来,突现了春之速逝的情景。

②以动衬静的写法。

“藏莺” “隔燕”似静实动,再加上“炉香逐游丝”的动态描写,渲染了幽静的环境气氛,从而流露出一种幽幽的惆怅之情。

③远景与近景交错。

先写"芳郊”之远景,写出春之将逝;再写庭院、居室之近景,突现清幽孤寂的环境;最后再宕开一笔,写“斜阳”“深院”,把愁思扩展至无限时空。

④运用拟人手法,将春风、杨花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任其漫天飞舞的情景,表达了词人惜春(惜花)之情。

宿洞霄宫①(林逋)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

何人枕上闻?注:①洞霄宫:今浙江余杭县南大涤洞,一向是游览胜地,道家认为大涤洞是第七十二福地。

唐代建有天柱观,北宋改名为“洞霄宫”。

(1)此诗颔联写景极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从两个方面作具体的赏析。

(4分)①色彩绚丽。

用了“碧”、“红”、“青”、“白”四字,铺开一幅彩绘画。

见得秋山秋水,一派鲜艳,毫不枯淡。

②强烈对比。

涧是碧色,却流红叶;树是青的,却映白云。

③动静相生。

“流红叶” 何其匆匆,“点白云”何等悠闲。

④俯仰相衬。

“碧涧……”是向下看,“青林……”是抬头看,俯仰之间何等空阔自然。

鹊桥仙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1)“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与“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两句都是写渔父的生活,但表现手法不同,试作分析。

答:陆词该句是正面直接写渔父生活,而柳诗该句是从侧面(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来间接表现渔父生活;陆词该句主要运用白描手法,柳诗该句则是情景交融,将渔父的高洁情怀跟一尘不染的山水景物浑然融合在一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