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课内外阅读理解训练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课内外阅读理解训练含答
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
1.现代文阅读
紫藤萝瀑布(节选)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籐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幡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但是我没有摘。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1)十多年前,作者看见家门外的紫藤萝稀落伶仃,感到失落悲痛:如今,作者见到一株怎样的紫藤萝?又是怎样的心情?
(2)将文中加下划线的“挑逗”一词换成“嬉戏”好不好?为什么?
(3)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4)“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诗文中描写的景物浸透着作者的情感。
《紫藤萝瀑布》一文寄寓了宗璞先生怎样的情思?下面这段写紫藤萝的文字又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紫藤的茎弯弯曲曲,绕着柱子往上爬,盖满了紫藤花架。
紫藤花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的除了花香和美味,还有郡淡淡的紫色。
她如琴音铮韵,弹奏出汩汩流淌的山泉溪流。
长大后,我虽然离开了故土,离开了那个生我养我的小村庄,可是我对紫藤花的眷恋,依然在每年的花季里释放。
所到之处,只要是有花开的地方,我总是忍不住寻紫藤花的踪迹。
【答案】(1)生机勃勃(繁茂旺盛、生意盎然),宁静和喜悦
(2)不好。
“嬉戏”虽也运用拟人手法,以动写静,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但“挑逗’一词贬词褒用,更能体现紫藤萝花地活泼可爱和烂漫情趣。
(3)运用通感的手法,花香也有了颜色,写出了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的愉悦梦幻之感。
(4)《紫藤萝瀑布》寄寓的情思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亦可。
)这段文字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分析】(1)第一问,可分析文中对紫萝藤的描写,如可分析“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籐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幡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等句,即可概括出紫萝藤生机勃勃的特点。
第二问可提取第4段“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一句分析,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2)这种题一般都答不好。
“嬉戏”也属于拟人修辞手法,以动写静,可以表现出紫藤萝花开得繁盛,表现作者的喜悦之情。
但是“挑逗”除上述作用外,还属于贬词褒用的表现方法,能突出表现出紫藤萝花的活泼、调皮的情趣。
而这一点“嬉戏”表现不出来。
(3)“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一句把嗅觉当视觉写,气味似乎会有颜色感。
这是一种感觉移借,属于通感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作者对紫藤萝瀑布的愉悦梦幻之感。
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4)《紫藤萝瀑布》一文主要描写了从衰竭走向旺盛的紫藤萝花,由此作者想到了自己,感悟到了生命的美好与永恒。
不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一树盛开的花长、盛、繁的特点,而且也隐含着“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意蕴。
而所给材料,可分析“长大后,我虽然离开了故土,离开了那个生我养我的小村庄,可是我对紫藤花的眷恋,依然在每年的花季里释放。
所到之处,只要是有花开的地方,我总是忍不住寻紫藤花的踪迹”等句,明显是在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故答案为:⑴生机勃勃(繁茂旺盛、生意盎然),宁静和喜悦
⑵不好。
“嬉戏”虽也运用拟人手法,以动写静,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但“挑逗’一词贬词褒用,更能体现紫藤萝花地活泼可爱和烂漫情趣。
⑶运用通感的手法,花香也有了颜色,写出了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的愉悦梦幻之感。
⑷《紫藤萝瀑布》寄寓的情思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亦可。
)这段文字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抓住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作答。
⑵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注意首先明确观点,然后分析词语的妙处,从内容和情感分析。
⑶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注意首先明确句子所用修辞,分析写出的内容,揣摩表达的感情。
⑷本题考查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结合文章《紫藤萝瀑布》明确寄寓了宗璞先生的情感。
结合句子的具体了解,明确写紫藤萝的文字抒发的感情。
2.现代文阅读那盆水仙花
上学期我到横河村小支教。
那天正在上课,突然,隔壁教室里传来了李老师愤怒的呵斥声:“你又来了,出去!出去!”很多学生也跟着喊。
嘈杂声影响了我的课堂,我连忙打开教室门,只见李老师正连拉带拽地把一个老头推出教室。
老头六十来岁,满身邋遢,拖着个大麻袋,傻笑着一步一顿地离去。
课后,李老师告诉我,老头子是本地的孤寡老人,脾气古怪倔强,不管你上没上课,常常旁若无人地闯入教室乱找乱动,把垃圾桶翻得一片狼藉。
正说着,我班有个学生跑来,“杨老师,快,快去,陈业被那老头打了!”
当我赶到时,陈业已被老头推倒坐在地上哭喊着:“还我……我还没喝完啊,臭老头!”原来老头盯上了他手中的饮料瓶,没等他喝完就抢去了,在他眼里,能卖的垃圾简直就是“宝”。
校长也赶来了,一边骂一边把老头踉踉跄跄地推出了校门。
几天后,我班正在朗读课文。
“嘭”的一声巨响,教室门猛地被撞开,大家吓了一跳。
一看,又是那老头。
一手拖着麻袋,一手紧攥拳头,朝教室后面的垃圾桶大摇大摆地走去,那架势随时等着反抗我来推他。
“臭老头,出去!”“臭老头,快出去!”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喊着,整个课堂一片喧哗。
当老头走近我时,我出人意料地让开了道,并向学生作了个安静的手势。
“继续朗读吧,不要打扰老爷爷捡东西了!”我平静地说。
犹豫间,琅琅书声又逐渐响起。
我们反常的举动让老头有些发愣。
他从垃圾桶里翻出了几个饮料瓶后,竟加快了脚步往外走,饮料瓶掉出了一个也不知道。
我捡起来送到他手中,他疑惑地看了看我……
又过了几天,我正在上课,教室的门又突然被推开,老头刚探进半个身子,一看是我,竟缩了回去,还轻轻地带上了门离开了。
我们发现老头和以前都不大一样了!
我问学生:“老爷爷为什么会变了呢?”
“我知道,因为前几天老头子没有被老师推出去。
”
“杨老师没骂他,还帮他捡瓶子!”陈业若有所思地说,“老头……老,老爷爷好像知道杨老师对他好!”
我说道:“老爷爷一个人孤零零的,每天起早贪黑到处捡破烂不容易呀,老师有个办法可以帮帮他:大家平时把丢弃的那些废品专门放进一个袋子收集起来,送给老爷爷,谁愿意负责这件事?”
“我愿意!”“我也愿意!”……好多学生都争着说。
没想到陈业也抢着举手,我把这件事交给陈业负责。
从那以后,我班无论上什么课,老头子再也没有闯进教室了。
临近期末的一天,我一进教室就看见讲台上多了一盆水仙花,我惊讶地问:“这花是哪位同学放在这里的呀?”陈业兴奋地说:“老师,花是老爷爷从菜市场买来的,他让我带到教室摆在讲台上,说是谢谢同学们,谢谢您呢!”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那节课上得特别开心。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过去了。
暑假里我又被临时通知回到原单位。
教师节那天,遇到了李老师,我问起老头子的事。
李老师说:“他死啦。
”“啊,怎么死了呢?”我很是惊愕。
“暑假里,他跳入水中救上了一个小孩,自己却因体力不支被淹死啦。
听村里人说老头也不怎么会游泳。
”李老师补充道,“对了,他救的小孩就是你班的陈业……”
我听着,心里酸酸的,竟有些想流泪,朦胧间眼前就浮现出了那盆水仙花……
(1)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一手拖着麻袋,一手紧攥拳头,朝教室后面的垃圾桶大摇大摆地走去,那架势随时等着反抗我来推他。
(2)本文主要写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说说老头的行为前后变化之大的原因。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老头是个什么样的人。
(5)探究文章的结尾体现了“我”怎样的复杂思想感情?
【答案】(1)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老头的满不在乎(嚣张、傲慢)的样子,突出了他对我们的仇视和抵触的心理。
(2)①老头闯入课堂翻垃圾;②我善待老头;③同学们帮助老头;④老头送水仙花;
⑤老头救学生牺牲。
(3)因为杨老师(“我”)没有呵斥驱赶他,同学们还收集废品送他,这种尊重和关爱让他感到温暖,所以改变。
(4)有尊严、懂感恩、舍己救人。
(5)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为老人的离去而难过,表达了对老人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解析】【分析】(1)考查赏析语句。
要抓住重点词语,从神态、动作描写的角度分析概括,围绕“老头的满不在乎”回答即可。
(2)考查概括事件的能力.要围绕老头行动,将全文情节划分成五个环节,然后按示例所提供的内容概括填写。
注意语句要简练,说出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即可,文章写到的事:有①老头闯入课堂翻垃圾;我善待老头;③同学们帮助老头;④老头送水仙花;⑤老头救学生牺牲“等。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对比的手法进行分析。
围绕杨“我”没有呵斥驱赶他,同学们还收集废品送他,使他受到感到回答即可。
(4)考查人物形象。
围绕老头再没有闯进教室,可知他懂得感恩。
跳入水中救小孩,可知他具有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5)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
结合末尾“我听着,心里酸酸的,竟有些想流泪,朦胧间眼前就浮现出了那盆水仙花……”可知作者感动、难过、崇敬的情感。
故答案为:(1)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老头的满不在乎(嚣张、傲慢)的样子,突出了他对我们的仇视和抵触的心理。
(2)①老头闯入课堂翻垃圾;②我善待老头;③同学们帮助老头;④老头送水仙花;
⑤老头救学生牺牲。
(3)因为杨老师(“我”)没有呵斥驱赶他,同学们还收集废品送他,这种尊重和关爱让他感到温暖,所以改变。
(4)有尊严、懂感恩、舍己救人。
(5)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为老人的离去而难过,表达了对老人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点评】赏析语句要找准角度,围绕内容分析概括。
概括事件围绕“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是什么?”的格式概括。
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文章记叙的事件进行。
3.文本阅读
蓝色的蓝
丁立梅
①她报出她的姓时,我们都讶异极了。
“蓝,蓝色的蓝。
”她笑着说,红唇鲜艳。
继而介绍她的名,居然单单一个字,蓝。
她的名字,蓝蓝。
那会儿,我们正站在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倒映在湖中,如一大块蓝玉。
她的名字,应和了眼前的景色。
如此诗意,真是让人妒忌。
②我们一行人游西藏,她是半道上加进来的。
之前,她一个人已游完拉萨,还在一家医院里做了一天的义工。
“也没做什么啦,就是帮人家拿拿接接的。
”她满不在意地大笑起来。
灿若一朵木棉花。
五十多岁的人,看上去不过四十出头,明丽得很。
小导游喊同团稍上年纪的女人阿姨,却叫她,蓝蓝姐。
她乐得眉毛眼睛都在笑。
③我们都羡慕她的明媚和精神气。
几天的西藏行走,我们早已疲惫不堪,高原反应也还在折磨着大家,一个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她却精神饱满得如枝叶葱茏。
“你真不简单!”我们由衷地夸她。
她听了,哈哈大笑,开心极了。
④她爱笑,热情,说话幽默。
一团的人,分别来自不同地方,彼此间有戒备,一路上都是各走各的,少有言语。
她的到来,恰如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
众人受她感染,都变得活泼起来亲切起来,有说有笑的。
原来,大家都不是生来冷漠的人哪。
很快地,她跟全团的人混熟了。
这个头疼,她给止疼药;那个腹泻,她给止泻药;有人削水果,不小心被刀划破了手,她伸手到口袋里一掏,就掏出几块创可贴来。
仿佛她会变魔术。
大家对她敬佩和感激得不得了,她却轻描淡写地说:“这没什么,我只不过多备了点常用药。
”
⑤西藏地广路遥,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往往相距几百公里,要翻过许多座山,涉过许多条河。
天未亮,我们就摸黑上路,所有人都睡眼惺忪,根本来不及收拾自己,只把自己囫囵塞进车子了事。
她却披挂完整,眼影、眉线、口红,样样不缺,妆容精致。
我们忍不住看她一眼,再看一眼,心里生出无限的感喟与感动来。
⑥知道她的故事,是在纳木错。
面对变幻无穷、风光诡异的圣湖,她孩子一样欢呼奔跑,然后,突然双膝跪下,泪流满面。
我们都吓了一跳,正愣怔着不知怎么办才好时,听到她喃喃地说:“感谢上帝,我来了。
”
⑦原来,她身患绝症已两年。
医生宣判的那会儿,她只感到天崩地裂。
她在意过很多,得失名利,都曾是她主题曲。
她玩命地去争,甚至因此忽略了家庭,让自己憔悴不堪。
当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下短短三个月时,双手曾经紧握着的那一些东西,都成了浮云,她只要自己能活。
⑧她重新打理自己的生活,养花种草,出门旅游,还常常去做义工,生命变得充盈起来。
每天清晨睁开眼,看到窗外第一缕阳光,她的心里都会腾起一阵欢喜:感谢上帝,我又拥有了一天!她把每一天都当做是崭新的,是自己的重生。
所以,心中时时充满感激。
她活过了医生预言的三个月,活过了一年,活过了两年,还将活下去。
⑨我们听得涟漪四起。
生命本是如此珍贵,当爱惜。
我们不再说话,一起看湖。
眼睛里,一片一片的蓝,相互辉映交融。
⑩那是湖的蓝,天的蓝,广阔无垠。
(1)文章③、④、⑤段着重描绘了“她”与“我们”的不同,请根据文章,参照示例,完成下表。
(每空4字,可选用文中词语或自己概括作答)
①②小节中划线的三个句子,请你比较阅读,你觉得删去好还是保留好,为什么?
(3)文章开头写“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结尾处又写到了“湖的蓝,天的蓝”,有什么作用?
(4)丁立梅曾经说过:“什么是奇迹啊?对于我们绝大多数寻常人来说,奇迹就是你没有被打败,你战胜了你自己。
”(引自《生命是用来爱和珍惜的》),结合这句话,说说文中的“她”是如何创造奇迹的。
(5)这篇文章引发了同学们对“我想要的生活”的一场讨论,以下是部分同学的观点:
观点一:生活就应该像文中的“她”一样,“养花种草,出门旅游”“去做义工”,这才是丰盈的生命。
观点二:在追求事业和成就的时候有得失名利之心,无可厚非,只要合情合理合法,就不能苛责。
观点三:追求事业和成就应该是人生的主旋律,“她”的生活是在生命只剩下三个月的情况下“非常态”的选择。
观点四:功名得失、事业成就都是浮云,生活在于把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来享受。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你可以赞成上述某个观点,也可以反对某个观点,或者提出自己的新观点。
请阐明理由。
【答案】(1)戒备少言;热情动人;囫囵上车;妆容精致
(2)【示例1】保留好。
因为这几句话既能够体现她美丽、健康的外在形象,又刻画了她爱笑乐观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喜爱之情。
【示例2】删好。
①红唇鲜艳灿若木棉花,这是她的外在形象,并非作者要着力表现的内在品性;②她笑着说她乐得眉毛眼睛都在笑,固然表现了她爱笑的特点,但这一特点文章多处涉及,再写有啰嗦之感③夸张失常
(3)结构上首尾呼应,与文题相照应.内容上:开头交代了“惊讶”的原因;结尾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生命本是如此珍贵,理当爱惜”,表达了对主人公的钦佩与赞美之情。
(4)她战胜了自己,创造了奇迹。
①她在身患绝症天崩地塌之时,坚定了活下去的信念。
②她看淡了自己曾经争过的得失名利。
③她重新打理自己的生活,养花种草,出门旅游,更热爱生活,珍惜每一天。
④她常常去做义工,关爱他人,在帮助别人中感受生命的意义。
(5)【示例1】我同意观点一,我觉得这是一种充实愉悦的人生态度。
①养花种草,出门旅游为一朵花停留,为一片水感动,灵魂安宁,岁月不惊,何其美好!②更让人感叹的是义工生活,心怀仁爱,常存他人,何其难得! 所以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示例2】我同意观点二,①追求事业成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追求、有担当,这是社会的正能量,这是时代的主旋律。
②在追求的过程中为挫折失败而难过,为胜利荣誉而喜悦,这是人之常情,并且这些也是激励自己更加努力的动力,有何不可?
【示例3】我反对观点三。
①事业和成就可以是人生的一部分,但不应该是主旋律,当人
们为了得失名利玩命去争,甚至伤害家庭幸福和自身健康,那么也就失却了生命本真的意义。
②她的生活并不是非常态的选择,以下可同“示例一”。
【示例4】我反对观点四。
①前者是虚无主义,如果人人都把事业成就看成浮云,那么社会正气何在?积极进取何在?②后者是享乐主义,如果人人都抱着娱乐至死享受生活的态度,那么社会进步何在?人类发展何来?
【示例5】我们需要脚踏实地的事业追求,也需要清风明月的灵魂生活。
所以我认为人应该既有所追求,在奋斗中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又应该于芜杂与烦躁中保有简单和明净,释放自己的心灵,体验生命的愉悦和美丽。
【示例6】我认为事业成就要追求,但得失名利要不得,我们要以出世的态度去做入世的事情。
古人说功成拂衣去何等洒脱!人生无事业不立,境界去功名更高。
【示例7】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没有最好,只有适合。
文中的她认为曾经错了,今日对了,这是她的选择;你也可以认为她过去不错,今天错了。
多元的生活才构成世界的精彩。
【解析】【分析】(1)依据文章第4段中的“她爱笑,热情,说话幽默。
一团的人,分别来自不同地方,彼此间有戒备,一路上都是各走各的,少有言语。
她的到来,恰如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
众人受她感染,都变得活泼起来亲切起来,有说有笑的”这句话来概括“我们”和“她”的不同——“我们”戒备少言;“她”热情活泼。
文章第5段中的“我们就摸黑上路,所有人都睡眼惺忪,根本来不及收拾自己,只把自己囫囵塞进车子了事。
她却披挂完整,眼影、眉线、口红,样样不缺,妆容精致”来概括:“我们”囫囵上车;“她”妆容精致。
据此理解作答。
(2)句子“红唇鲜艳”“灿若木棉花”是美丽、健康的外在形象“她”的外在形象,但并非作者要着力表现的内在品性;语句“她笑着说”“她乐得眉毛眼睛都在笑”虽然表现了“她”爱笑的特点,但这一特点文章多处涉及,一再写有罗嗦之感。
作答时无论是选择删去好,还是保留好,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来分析,做到言之有理即可。
(3)文章开头写“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结尾处又写到了“湖的蓝,天的蓝”,很明显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与文题相照应;内容上,开头交代了“惊讶”的原因;结尾处用“生命本是如此珍贵,理当爱惜”来深化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的赞美。
据此理解作答。
(4)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有关“她”的描写,将她克服困难的行为加以归纳,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出来。
从文章可以看出,她在身患绝症天崩地塌之时,坚定了活下去的信念;她看淡了“得失名利”,悟出了人生的要义;她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养花种草,出门旅游”,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常常去做义工,关爱他人,在帮助别人中感受生命的意义。
因此她没有被打败,战胜了你自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据此理解作答。
(5)作答本题时,可选择自己赞成或反对的某人观点进行分析,也可以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
一般没有固定答案,答题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戒备少言;热情动人;囫囵上车;妆容精致
⑵【示例1】保留好。
因为这几句话既能够体现她美丽、健康的外在形象,又刻画了她爱笑乐观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喜爱之情。
【示例2】删好。
①红唇鲜艳灿若木棉花,这是她的外在形象,并非作者要着力表现的内在品性;②她笑着说她乐得眉毛眼睛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