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发展历程概况(三)——中国民间美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美术发展历程概况(三)——中国民间美术
前两期的文章分别介绍了中国工艺美术和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概况,希望能让大家对中国古代艺术有大致的了解并对其中所具备的精神有所感受。

而本文将开启本系列的最后一个部分——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概况。

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关系极为密切,如民间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的年画、剪纸、春联、戏具、花灯、扎纸、符道神像、服装饰件、龙舟彩船、月饼花馍、泥塑等以及少数民族民俗节日中的服饰、布置等。

民间美术分布于各地,因地域、风俗、感情、气质的差异又形成丰富的品类和风格。

但它们都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统一的特点。

具体而言,民间美术有平面造型、立体造型、综合造型三个类别。

一、平面造型
像我们日常所见的剪纸、木刻版画、刺绣织锦、印染花布以及民间绘画都是平面造型的一种。

剪纸刺绣相对来说在日常生活中会更常见一些,木刻版画反而会少见许多。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

中国最早的简直发现是北朝时期五幅团花剪纸,而到唐代已经是大发展时期。

宋代造纸业的成熟也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南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行业艺人。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达到鼎盛时期,窗花、喜花、棚顶花等都会用剪纸来装饰。

木刻版画是在木板上进行雕刻的绘画种类之一,有黑白和彩色之分。

严格意义上说,木刻版画是以刀或化学药品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

木刻版画经历了由复制版画到创作版画两个阶段,而创作版画才使得版画家得艺术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这也是经鲁迅先生提倡后取得了巨大发展。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织锦指的是用染好颜色的彩色经纬线,经提花、织造工艺织出图案的织物。

刺绣分丝线刺绣和羽毛刺绣两种,中国刺绣历史悠久,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

中国织锦是中国技术水平最高的丝织物,随着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织锦作为丝绸
中最美丽的部分走向全世界。

民间印染是流行于民间的各类纤维织物的染色与印花工艺及印染品,民间绘画的范围则包含的更广一些。

二、立体造型
立体造型包括木雕、布制品、石雕、泥塑、砖刻和面塑等。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在我国的公众分类中为“精细木工”。

圆雕是仿真动物雕刻,又称立体雕刻;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而根雕是以树根的自然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进行雕刻的。

通常来说,中国的木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种类丰富、结构精巧,在中国艺术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布制品其实比较常见的比如小孩子玩耍的布老虎、布娃娃之类的玩具,日常装饰实用功能较强。

石雕是指用各种可雕、可刻的石头,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思想情感等的艺术。

泥塑,俗称“彩塑”,即用粘土制成各种形象,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

砖刻顾名思义是刻在石砖或砖墙上的艺术,传统砖刻以手工的方式运用刀、斧等工具在基料上进行艺术创作。

而面塑就是我们常见的面花、礼馍、花糕和捏面人等等。

三、综合造型
综合造型的种类会更广一些,比如风筝、皮影、灯彩、活动玩具、游艺活动等都属于综合造型。

而丰富多样的民间美术才为中国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更多的色彩与乐趣。

其实,前两期介绍的中国工艺美术和中国绘画,或许普通人会觉得十分遥远。

而本文介绍的中国民间美术,却是中国人民群众宝贵的智慧结晶。

这恰恰也体现了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五千年的华夏传承中,有太多值得我们了解并珍藏的知识、技能、艺术、文化。

正如《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所言:“了解历史,才能想象出一个不同的未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