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说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说“屏”》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说“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词语的含义,积累文中描写屏风的精彩语句。
(2)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说明事物的方法,理清文章思路。
(3)培养说明文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生活中发现说明对象,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语的含义,积累文中描写屏风的精彩语句。
(2)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说明事物的方法。
2.教学难点:(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2)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屏风吗?它有什么作用?二、自主阅读1.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文章大意。
2.阅读过程中,将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做好标记。
三、课堂讲解1.针对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
2.讲解词语的含义,分析句子结构,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屏风?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同学们关注课文的结构和说明方法。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的结构,帮助同学们理清文章思路。
2.分析作者的说明方法,让同学们学会从不同角度说明事物。
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作者为什么说“屏风是一种活动的建筑”?四、课堂小结2.强调屏风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怀。
五、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屏风的小论文。
2.收集有关屏风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六、教学反思1.优点: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较深入,课堂讨论氛围浓厚。
2.不足:部分同学对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理解不够到位,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说屏》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说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1.2学习课文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1.3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主题。
2.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尊重他人观点的品质。
3.2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创作灵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1.2学习课文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难点:1.1理解课文主题,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1.2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屏风的历史与作用。
1.2学生分享自己对屏风的了解。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学生梳理课文结构,概括各部分内容。
3.合作探究3.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主题。
4.课堂讲解4.1教师讲解课文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4.2教师分析课文表达技巧,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5.拓展延伸5.1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5.2教师展示屏风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描述其美感。
6.写作训练6.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6.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7.课堂小结7.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传统文化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讲解等方式,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把握了课文结构。
在课堂讲解环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在写作训练环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整体教学效果较好,但仍需在课堂讲解和写作训练环节进一步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说“屏”》教学设计 (新版)新
《说“屏”》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作用、种类及布置。
2、体会重点词句含义。
3、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屏”的作用、种类及布置,体会词句含义进而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古代建筑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成就辉煌,苏州园林、故宫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古人为了追求室内的审美效果,还创造了一种叫“屏”的器具,古朴典雅的屏风往往会给人无限的遐想,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各种优美的身影。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陈从周先生的《说“屏”》。
二、整体感知1、明确说明对象。
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简单的谈谈对屏的认识。
(由于初次参加市里的这种大赛,很是紧张上课时此环节丢了。
)3、请同学结合文章看看哪些语句体现了“屏”的“巧”。
(师生合作)明确:作用之巧、种类之巧、布置之巧( 板书)【通过“巧”字帮助学生系统的梳理文章,全面的认识“屏”】(自我感觉此环节的设置确实动了脑筋,但梳理、评价学生的结果时做的不够细致,评价学生用语有待提升。
)三、语言赏析1、学生自读,指名学生诵读文段,教师给予适当评价和指导。
2、以第一段为例,指导学生朗读中去训练他们的语言评析能力。
3、学生合作,寻找其它语段中的美点。
教师明确:词语美:典雅、含蓄、形象、简洁等诗句美: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意识到语言品味的重要性,但在引领学生品味语言时方法不多,评析不够到位,问题的设置也不够具体。
)四、悟“情”小小的屏风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载体,一个符号。
透过它可以洞察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透过它可以诠释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
而屏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在古代家家都司空见惯的精美的器具,而今却渐渐地淡出我们的视线,作为一个研究中华文化的泰斗——陈从周先生对此作何感想呢?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呢?明确:从第四段可以看出,“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
八年级语文上册15《说“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5* 说“屏”出色开篇词“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是唐朝诗人杜牧《秋夕》里的诗句, “画屏”说的就是屏风。
后汉李尤的《屏 风铭》有这样一段: “舍则潜避,用则设张。
立必 端直,处必廉方。
”道出了屏风的特色和功用。
因为屏风常摆设在室内显然的地点上,人们在屏风自己的美化和装饰上下过好多功夫, 所以它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传统的拥有适用价值的有名手工艺品之一。
今日,同学们随我一道走近“屏风” 。
学习目标1. 掌握说明对象及特色,认识“屏”的有关知识。
2. 掌握本文说明方法的运用,领会其作用。
3. 品尝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4.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味。
教课过程一、新课导入屏风,一个富裕诗意的名词,它集适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
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常见,但它特有的魅力还能牵动我们的情思。
今日,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道去《说“屏” 》。
二、自学指导(一) ——预习与交流 1. 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帷幕 (w éi) .2. 理解课文的要点词语。
伧俗:俗气鄙陋。
得体:合适,恰到好处。
3. 作者链接韶光 (sh áo) 忒( tu ī) . .陈从周 (1918 — 2000) ,浙江杭州人, 古建筑园林专家, 并善于文、 史,兼工诗词、 绘画。
主要著述有《苏州园林》 《扬州园林》 《园林谈丛》《说园》《绍兴石桥》《春苔集》《书带集》《帘青集》《山湖到处》等。
三、自学指导(二) ——合作与研究(一)整体感知1. 赏识各种屏风图片,谈谈你对屏风的印象。
【交流点拨】 屏风是中国古代居室内重要的家具、装饰品,其形制、图案及文字均包括有大批的文化信息, 既能表现文人雅士的高雅情味, 也包括了人们祈福迎祥的深刻内涵。
各式各样的屏风,还凝集着手工艺人富于创意的智慧和鬼斧神工的技术。
2. 用文中的原话 给“屏”下一个定义。
【交流点拨】 屏者 , 障也 , 可以缓冲一下视野。
八年级语文上册 15《说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说“屏”》
析说明文的语言
来说说“屏”
)展示屏的图片(我们
锦屏,比较华丽;石屏,比较典雅、庄重。
这叫挂屏,它已经
(屏风:室内外用来隔断视线或挡风的用具。
)
一个用具,师:“遮挡”,强调“遮挡”。
然后把它再引申一下。
山,作
自由诵读课文,说说你积累的词语。
你们看作者就是这样有层次的为我们介绍了屏,
(在我们办公室里有这么一格一格的蓝色东西隔开了各个老你觉得教室办公室的屏的设置巧妙吗?
并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中应起到的作用。
们说了几个
欣赏能力。
最后我们能够学以致用,一起根据课文内容探讨了。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说“屏”》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说“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说“屏”》;掌握词语“屏”“障”“间隔”等的基本含义;学会通过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通过合作探究,理解作者对屏风的审美观点及其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学会通过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屏风的审美观点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屏风的历史与发展,引导学生了解屏风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古代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让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要以“说‘屏’”为题?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陈从周及其作品。
3.课堂讨论课文中的“屏”具有哪些特点?作者为什么说“屏”是“间隔的艺术”?你如何看待作者对屏风的审美观点?4.精讲课文(1)教师精讲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理解屏风的作用及审美价值。
(2)学生齐读课文第二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作者对屏风的喜爱之情。
(3)教师讲解课文第三段,引导学生理解屏风的实用价值。
5.课堂小结6.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说“屏”》。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教学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1.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提高课堂参与度。
3.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师应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屏风?谁知道屏风是什么?生1:我见过,家里客厅有个小屏风,很漂亮。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说“屏”》教学设计1 (新版)新人教版
《说“屏”》【教学目标】1.了解屏风的特点和作用。
理解作者对屏风的感情。
2.学习本文引用古诗词在说明中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1.了解屏风的特点和作用。
2.学习本文引用古诗词在说明中的好处。
【教学流程】一、总结文体知识导入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4篇说明文,请你回顾一下我们在这4篇说明文学习时都重点学习了说明文的哪些知识?(学生思考回答。
了解说明对象特征,学习说明顺序,辨析说明方法以及分析作用,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通过一个单元的说明文学习,我们基本了解了说明文这种文体的基本知识,今天我们就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来独立完成本文的学习。
二、确定自主学习目标请根据说明文的文体特点,通读全文思考确定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说“屏”》的学习目标。
(学生自读全文后明确本文学习目标:1.学习了解屏风的特点和作用。
2.学习本文引用古诗词在说明中的好处。
3.理解作者对屏风的感情。
)三、自主学习“屏”的知识1.概括说“屏”知识。
速读全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介绍了有关屏风的哪些知识?学生速读课文,概括屏风知识。
本文说明了屏风的特点、作用、分类、设置上应注意问题、作者对屏风的感情等。
2.自学屏风知识。
请你根据以上屏风知识,再读课文,在文中圈点批画,画出具体介绍。
学生细读文章,圈点批画,自主学习。
3.交流屏风知识。
请自选一个内容给大家解说有关屏风的知识。
学生自选内容解说。
要求:(1)明确解说内容,突出重点,条理清楚。
(2)结合课文解说具体。
学生解说屏风内容可能有。
屏风特点:“似隔非隔、在空间上起着神秘作用”“功能与美感相结合”。
屏风种类:按空间分类为,室内屏和室外屏;按屏的建筑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屏风作用:室外屏作用,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的种种好处:避免从门外直接望到厅室;屏风上面有书有画,是一种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仍然是流动的。
室内屏作用,“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从前女子的房中,有了屏风,“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说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说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说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说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教学设计背景和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的教育也成为教育改革的一部分。
《说屏》是一款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的屏幕录制软件,它可以把屏幕上的任何操作、教学课件、演示文稿等实时展示,便于学生体验、理解和掌握知识,提升教学效果。
本次教学设计是为了探索如何利用《说屏》软件设计一节富有互动性和趣味性的信息技术课,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设计思路和内容1、引入环节通过投影仪播放一段《说屏》软件使用的视频,让学生快速了解软件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2、理论学习介绍屏幕录制软件的概念和优点,让学生明确屏幕录制软件的作用。
同时让学生学习屏幕录制软件的操作流程和具体应用方法,理解视频录制的过程。
3、测评环节请学生集体尝试操作屏幕录制软件,录制一个实验视频,将实验过程具体演示出来,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屏幕录制软件操作的具体步骤。
4、课堂演示将学生分组,要求每组在一定时间内录制一段视频,展示他们所学所获的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几组互相比赛评分,让学生通过自我和互相对比,增强竞争和合作意识,达到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
5、小结和反思运用问答方式,总结本次课堂的主要意义和效果。
分析本次教学设计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出建议。
鼓励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积极尝试使用屏幕录制软件,并鼓励他们在课外学习中自学屏幕录制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设计优势和创新点本次教学设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教学设计强化了互动性和趣味性,通过课内小组比赛评分,让学生积极参与并提高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促进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
2、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屏幕录制软件,并让学生快速学习屏幕录制软件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技巧,强化了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3、教学设计注重课后反思和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探索和锻炼技能,具有一定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学习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说“屏”》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说“屏”》【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重点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相关知识;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注重学法指导;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了解屏的相关知识;3、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及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的运用。
4、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屏”画配文的设计说明。
【教学方法】1、教法:导读法―――创设情景,指导,点拨。
2、学法: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在自学中实践提高,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在自学中实践提高;听、读、查、划、思、说、议、总、记、画、写、练、测多种学习形式相结合,力求敏捷高效。
【教学用具】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展示中国古文化的元素让学生欣赏导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有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葩----“长城”、“故宫”;有字正腔圆、讲究唱念做打的中国戏曲;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中国书法;有清新淡雅、神似写意的中国水墨画;有姿势舒展、矫捷刚健的中国武术……仅仅通过只言片语老师难以穷尽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现在请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挖掘中华文化精髓,看看下面系列图片体现了中国哪方面的文化?(家具装饰、屏风)在哪些场所,你发现它仍然在发挥作用?(医院、酒店、宾馆、图书馆、家居客厅、各单位办公室等)大家回忆一下在哪一篇学过的课文中提到了“屏”?(《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视之”)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有着神秘的作用,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说“屏”》教学案
国古代传统文化。
.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继往开来,把我们的生活装点的更劳②使冲突缓和。
本文⑤恰当,恰如其分。
如下: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兴趣。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
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屏风的愿望。
置作业】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朱自清的散文《春》构思精巧,情景交融,末尾三个比喻句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依次强调它的“新”“美”“力”,深化题旨。
B.《夏》作者梁衡,当代作家。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较、对比手法描突出了夏天热烈、紧张、急促的特点,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
C.《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人,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是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本文体裁是散文,本文主要采用了动静结合、张弛结合的手法。
D.《济南的冬天》节选自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龙须沟》,话剧《茶馆》等。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A.桥墩雄跨钢筋就地取才B.桥梁冲毁顷听长虹饮涧C.残损恢复推崇惟妙惟肖D.湮没彩虹记裁巧妙绝伦3.(题文)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沉檀.(tán) 驻.足(zhù) 推崇.(cónɡ) 重峦叠嶂.(zhànɡ)B.遒.劲(qiú) 匀称.(chèn) 罅.隙(xià) 摩肩接踵.(zhǒnɡ)C.涂墁.(mài) 蚋.虫(nà) 轩榭.(xiè) 惟妙惟肖.(xiào)D.黏.土(zhān) 丘壑.(hè) 模.样(mó) 瘦骨嶙.峋(lín)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绎站..,写道:日暮..里。
第15课《说“屏”》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上)5doc初中语文
第15课《说“屏”》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上)5doc初中语文学习目标:知识:积存词语,了解古代屏风,了解古代文化。
能力:1、把握本文讲明对象及特点。
2、讲明方法及语言特点。
情感: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慧,点缀今天美好的生活。
重点:讲明对象及特点。
难点:明白得作者对屏的感情。
预备:生课前自读课文。
师预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流程设计:一、情境导入由学过的«口技»一文导入。
引入〝屏〞。
师多媒体展现一组〝屏〞的画面,让生谈谈认识。
由此导入课文学习。
二、导学自制学习目标。
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最后师归纳明确〔多媒体展现目标〕。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解决咨询题。
1、自读课文,处理字词。
⑴音pŠngb‹ng〔形似〕⑵义因地制宜、雅俗只分、伧俗、纳凉2、再读课文,感知内容〔多媒体课件展现咨询题〕。
⑴提咨询:本文的讲明对象是什么?介绍了哪些知识呢?何顺序? 生看课文;先自己解决;不行再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师点评归纳〔多媒体显示归纳〕:四、研读赏析 连续生自制的目标学习〔多媒体课件展现咨询题组〕。
a 、运用了哪些讲明方法?有何作用?b 、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试举例品位。
1、解决第一个咨询题。
生每人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讲明方法,并能讲出其作用。
a 、先自主学习;b 、再小组交流讨论;c 、全班交流,师可适当点评。
2、解决第二个咨询题。
每生在文中各找一例,试细心品位,后全班交流,师适当点拨、点评。
五、小结六、作业布置课后练习二。
课后反思: 屏 逻辑顺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说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屏”的知识。
2、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生动的语言,理解文中引用古诗文的含义及作用。
3、激发学生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关注保护中国国粹。
教学重点
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
教学难点
引用说明的作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前准备
自读课文,解决字词疑难;搜集含“屏”的古诗词名句;查找“屏”的相关知识,欣赏“屏”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美导入
1、直接引题,强调此文是文艺性说明文
2、一饱眼福。
出示9张屏风图片,学生静静地欣赏,并用一个词说出对屏风的印象。
二、了解屏
1、请同学们自由放声地朗读课文,说说文中有哪些屏的知识,用几个文中的词语概括。
学生读课文,师查看指导。
生说,师板书
明确:第2节(屏的作用):遮挡视线,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
(举例子)
第3节(屏的种类):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可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木屏、石屏、竹屏等等。
(分类别)
第4节(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
屏的功能及设置总体特点在于:“巧”
2、根据这三方面,同桌互相介绍屏风知识。
3、请一同学介绍。
三、感语言
刚才我们关注了“屏”,请同学们把这些知识积淀在心中。
这篇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犹如这典雅的一方方屏,句句词词无不充满了雅味,你同意吗?板书:诗意
1、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的词句中找同意的理由。
请选一个句子读一读,探究其在文中的作用。
在句子旁做好批注。
明确: 1、精当地引用古代诗文、戏曲中与屏相关的名句;2、语言雅俗结合、简洁传神,简洁的文言与通俗的口语相结合,雅而能俗。
引导:关键词理解、联系上下文,品味语言不能离开具体语境,语境指词不离句、句不离词、句不离段。
生读句子、做批注。
2、生说,读读相关语句。
重点明确:引用说明的作用。
例如,引用了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并说“其情景真够令人销魂的了”,这样突出了屏风的地位,给全文“造势”,调动了
阅读的兴趣。
(开头)
第三自然段引用《牡丹亭》“游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承上启下,既介绍了屏“缓冲一下视线的作用”,又顺势介绍了屏风因建造材与装饰程度不同而形成的各种种类。
(中间)
第五自然段中“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这两处引用,在肯定屏风“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的同时,照应开头,强调屏风“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绝妙特色。
(结尾)
看来要想文章的风格显得典雅、意味悠长,有文学味。
恰当的用上引用这种方法,亦算是高招。
3、出示:引用说明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传说,谚语俗语,诗词句等。
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
四、解情感
1、出示:说明文是最容易写得枯燥乏味的,因为说明文最容易写得缺乏情趣。
而《说“屏”》这篇科学小品文的卓绝之处,不仅仅在于有雅致诗意的语言,更在于其字里行间荡漾着作者真挚的感情。
2、从文中语句中找出体现作者情感地方?说说。
读读。
齐读相关语句。
强调最后一句。
3、再出示:
诸如屏风之类的日常生活用品曾经风靡一时,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腾飞、观念的改变,它们已经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逃离了我们的视线,对这类生活用品你是持什么态度?你还能列举这类的其他东西吗?
自由说,师引导关注身边的传统文化,推荐阅读等。
四、升总结
1、出示:
“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
”屏风是中国独有外邦绝无的集建筑与绘画等艺术于一体的艺术品。
我们期望青少年在读过《说“屏”》这篇生动的说明文后,在自己年轻的心田里会种下热爱传统文化、弘扬中华国粹的种子。
齐读。
完成板书,画屏,板书:弘扬传统文化
2、用你的真心来体味陈从周的说“屏”。
齐读全文。
五、说作业
出示:
1、读陈从周的《说帘》至少五次,写一段重在语言品味的读后感,不少于100字。
2、完成常规作业。
课堂结束。
板书设计:
说“屏”
陈从周
作用
种类诗意
设置
弘扬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