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身边的材料》2课时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1《我们周围的材料》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1《我们周围的材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69f78a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6a.png)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1《我们周围的材料》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周围的材料》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材料,并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这些材料。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一些材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材料的深入了解还不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让学生对材料有更深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常见的材料,如纸、塑料、金属、玻璃等。
2.让学生知道不同材料的特性,如硬度、韧性、透明度等。
3.让学生能够分辨生活中的材料,并理解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常见的材料,知道不同材料的特性。
2.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这些材料。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材料,如纸、塑料、金属、玻璃等,以便学生观察和实践。
2.准备PPT,展示不同材料的图片和特性。
3.准备问题卡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材料,如纸、塑料、金属、玻璃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这些材料的特性,如硬度、韧性、透明度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材料,进行实际操作。
如,用纸制作纸飞机,用塑料制作小桶,用金属制作小挂钩,用玻璃制作杯子等。
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不同材料的特性。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制作的物品,并介绍所用材料的特性和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其他学生倾听并提问,共同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案——第2课时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案——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f4c8700b87c24028915fc37a.png)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给身边的材料分类》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材料和环境的关系。
2.了解如何正确合理使用资源。
3.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教学重点了解材料和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如何正确合理使用资源。
教学方法课件演示、交流讨论,教师讲解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等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举例说明我们身边的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生: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牛皮等。
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金属、塑料、陶瓷、橡胶等。
师:材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合理的利用资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材料和环境的关系。
(板书课题)二、新课学习师:同学们能不能举例说一下,材料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生:我们穿的用的很多都是材料制成的。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评总结。
师:材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吃穿住行,我们都离不开对材料的应用,材料的应用的改变与研制正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师:以上都是从正面的角度来阐述材料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好处,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由于材料的生产、制造、使用和废弃,也对人类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谁能说一下材料会对我们我们的环境产生哪些影响?生1:废弃的饮料瓶还造成环境污染。
生2:人们大量砍伐树木,森林越来越少。
生3:石油泄漏会污染海洋。
生4:……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师:我们使用的材料是会消耗自然资源的。
物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过程中还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我们应该怎样合理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呢?生: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提倡使用可再利用的材料制作的物品,不能循环利用的材料也不能随地乱扔,应该由专人进行回收、处理。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
有些材料可以回收后再利用,有些材料却不能,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关于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和全班同学来分享一下吧。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师:可再利用的材料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在功能差不多的情况下,我们应提倡使用可再利用的材料制作的物品。
新版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版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ce0bd8e53a580217fcfe28.png)
第一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能说出测量长度工具的名称、结构和功能。
3.能举例说出测量时使用工具会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科学探究1.能根据物体特点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其长度。
2.能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科学态度1.能在探究过程中乐于合作和分享,协助同学完成测量身体部位的任务。
2.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估测与精准测量,并对其结果敢于质疑和讨论。
科学、技水、社会与环境(STSE)能举例说明测量仪器技术的进步为人类生活提供的便利。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经过一个暑假,老师看到同学们都长高了,腰围也变粗了,你知道自己目前的身高和腰围等各是多少吗?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
形成问题:怎样使用刻度尺测量身体不同部位的长度?(二)认识刻度尺,学会观测方法1.认识刻度尺。
引导:请大家观察手中的刻度尺,找一找零刻度线、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1)学生观察零刻度线、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教师提示:①刻度尺对齐测量物体,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如果零刻度线磨损不清,就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度线。
记数时,切记要减掉代替零刻度线的刻度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面垂直;④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加单位,只有数字而没有单位的记录结果没有意义。
2.学习使用刻度尺。
(1)学生用刻度尺测量一支笔或一本书的长度,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中。
教师巡视指导全班学生的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相互评价。
(学生交流在实际测量中遇到的问题或经验,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实时评价。
)3.拓展延伸。
(1)教师出示皮卷尺、软尺、钢卷尺等,让学生辨别它们的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教师介绍测量长度仪器:体育老师用来测量跑道长度的“轮式测距仪”最小刻度值,及其适用范围。
建筑工人测量房屋长度的“激光测距仪”,体检时常用的“全自动身高测量仪”。
学生观察后进行交流。
【小学科学】2020最新冀教小学科学三下《1身边的材料》word教案(2)
![【小学科学】2020最新冀教小学科学三下《1身边的材料》word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976487b884254b35eefd34d1.png)
【小学科学】2020最新冀教小学科学三下《1身边的材料》word教案(2)第一单元常见的材料身边的材料一、教学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2.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能举例说出我们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4.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5.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能描述某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
二、材料准备:1.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棉布制的玩具娃娃.木椅子.书.玩具小木船.塑料杯.铁制小刀.放大镜等。
2.课时安排:用2课时。
第1课时完成活动1的教学;第2课时完成活动2.活动3的教学。
三、教学过程:(一)下面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活动目标:1.能用感官和简单工具判断常见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能以制成物品的材料为标准,给物品分类。
3.在交流讨论中,能够认真地倾听别人的意见。
实施过程:1.四人一个小结,每组一套材料。
此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从第一幅图到“还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第二阶段:“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由几种材料制成的?”2.在第一阶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辨认每种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教师要给一些提示,例如,塑料杯是用塑料制成的,我们就说塑料是制成它的材料,椅子是木头制的……对于铜.铁.铝这些材料,先做归类示范,引导学生归纳出它们都是金属,提出金属材料的概念。
对于玩具娃娃和衣服,可以让学生观察棉布纤维。
在观察不清时,提示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并与其他材料进行比较;还可以把带来的小块棉布撕开,露出棉絮。
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纤维材料”这一概念。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纤维材料。
3.在认识材料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制成物品的材料,给这些物品分类,把同一类材料制成的物品的名称填在书上的圈里,再把组成每类物品的材料名称写在圈的下面。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5篇)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b383f9b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6d.png)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5篇)第一篇: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1、身边的材料一、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有何种材料构成的。
(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
(2)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3、科学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2)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4、STSE目标:(1)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描述某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
二、教学重点:、正确判断出常见的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懂得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三、教学难点:能以制成物品的材料为准,给物品分类。
四、教学准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棉布制的玩具娃娃、木椅、书、玩具小木船、塑料瓶、棉布衣服、铁制小刀、铅笔(木杆带有橡皮)、手电筒、放大镜、一小块棉布、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五、教学时间: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问题:教师:同学们,看你们桌子上物品中的钥匙,用力试试!会弯吗?生齐:不会。
教师:对了,它很硬,那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学生:是用铜做成的。
教师:钥匙是用材料铜制作成的。
请同学讨论一下:钥匙是铜,铜就是钥匙这句话对吗?(二)解决问题:学生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1:那钥匙是铜做成的。
学生2:铜也不能开锁啊!学生3:对,钥匙不能说是铜,它是让我们来开锁的工具,只是它由铜来做成,而铜是材料,还不能使呢!学生汇报:老师,这话错了,钥匙虽说是铜做成的,但它能用来开锁,而铜则成为材料。
教师: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多好啊!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制作而成的,有一定的功能;可材料只能用来组成物品。
下面每组的桌子上有很多物品,它们是由哪些材料制成呢?我们先找出物品的材料,可以用“**是由材料**制成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给这些物品按材料来分类,把物品的名称写在书的圆圈中及探究记录单中,好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精编版)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f0473e07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3d.png)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初等教育机构最早产生于十六世纪的德国,由城镇主办,教习实用知识和新教教义。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流程与方法: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学习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学习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学习准备】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学习流程】一、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1.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始学习材料,板书材料。
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称?什么物品是用这种材料做的?教师将学生说到的材料一一板书出来。
2.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着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格中。
3.交流记录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出错。
4.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应用很广,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们又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对于难以判断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请作出标记。
5.调查结束后,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①调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种材料?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③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6.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为什么大量使用它们呢?二、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1.我们周围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比如一扇门,就使用了木头、玻璃、金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举例说说你的想法。
2.四人小组选择两种材料讨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3.交流各组的记录情况,有不同意见的及时补充,若认同其他组的观点,及时将它补充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案
![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572aba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5.png)
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了解到三年级科学上册的内容,以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三年级科学上册的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学准备:课本、教案、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到的知识,向学生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鼓励学生回答。
2.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并与本节课的内容做铺垫,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三年级科学上册的内容。
2.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三年级科学上册的目录,让学生了解本册书的主要内容和章节结构。
3.教师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内容,重点强调重要知识点,并给学生一些提示。
三、小组讨论(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
2.每个小组从目录中选择一个章节进行讨论,让学生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
3.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辅助,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就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
四、展示与分享(15分钟)1.让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学生代表进行展示,向全班分享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和解决方案。
2.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或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和交流。
3.教师在学生分享的过程中进行点评和总结,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五、巩固练习(15分钟)1.让学生独立完成本节课的作业,复习并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在学生完成作业后进行检查,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师对作业中的错误进行讲解和解释,引导学生理解正确的答案和解题方法。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教师通过举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一些实际问题,鼓励他们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醒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鼓励他们继续学习和探索。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三年级科学上册的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新冀人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
![新冀人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2eaaa1227c1cfad6185fa713.png)
新冀人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于天然材料;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关系。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1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各种物体,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
2学生每人自带一件玩具。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导入师今天老师特别打扮了一下来上科学课,谁能用简洁的语句来描述一下老师师谁能说说老师身上的穿戴分别是由什么制成的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板书丝绸.布.皮.橡胶.金属.塑料等)像这些我们称为“常见材料”(板书课题)。
二.研究教室里的物品,认识常见材料二.研究教室里的物品,认识常见材料我们生活中用到的各种各样的物品都是由材料构成的。
你们想研究一下吗1让学生分组观察教室里有哪些物品它们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2学生观察.讨论,并填写记录表。
3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4小结。
短短几分钟同学们就找出了这么多的材料,可见我们的材料世界真是丰富多彩。
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几种材料,想认识一下吗一起看投影,辨认一下是什么材料23三.给常见材料分类三.给常见材料分类1讲述材料的分类方法有许多,人们一般把材料分成两类直接来自于大自然,是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料.棉花.羊毛等;有的材料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由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如纸.铁.玻璃和塑料等,它们是人造材料。
2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片,感触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3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的常见材料,你能把这些材料分成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吗学生讨论汇报。
4师你还可以举出哪些天然材料或人造材料的例子四.研究四.研究自己身边的物品自己身边的物品1谈话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自己身边的物品,如大家的鞋子,穿的衣服.房屋的各种建筑材料.窗户的玻璃.吃饭用的碗.勺子等和其他的日常生活用品,看看它们分别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2学生研究,并填写记录表。
3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1、身边的材料
![1、身边的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eee44e3acfc789eb172dc8f0.png)
三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对于科学的观察方法还不了解。在本课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感觉器官仔细观察身边物品的能力,以及根据材料对物品进行分类的能力。
设计理念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是一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同学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身边的材料》就是以此作为理论依据设计的。首先在选材上,体现生活型、趣味性、活动性。
活动:学生观察课本2页活动1图片,要求学生说出这些物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
教师:再看看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
活动:学生观察周围的各种物品,并尝试指出一些其它的材料。(注:比如木材、纸张、水泥、钢铁等。)
小组活动:小组成员将身边的物品按材料进行分类,然后向大家进行展示。
教师:将各小组的分类结果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并进行评价。
天然材料是直接来源于自然界的材料。如木头、棉花等。
人造材料是由天然材料加工而成的材料。如:玻璃、布匹等。
(拓展)教师出示一些较为难辨别的材料,如石油、煤炭等材料,让学生区别出它们属于天然材料,从而认识到区别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关键是是不是经过了人类的加工。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区别材料类型的认识。
(说一说)让学生说说他所知道的人造材料。尝试着说出这种材料可能是由什么天然材料加工成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目标
区别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知道一些常见的材料。
2、能力与过程
通过认识身边的不同材料,区分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造材料是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这一事实,初步意识到我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
![《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5c65ce0bb4cf7ec4bfed01f.png)
《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知道一些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初步能区分常见物品中使用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知道生活离不开材料。
(二)能力培养1主动搜集关于新材料的信息。
2懂得动手制作新材料的一些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与人合作。
2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在发明新材料。
3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激发创新意识。
二、重点难点: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材料在总体上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类,并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地发明新材料。
三、教学准备教师:对身边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进行收集,制作“塑料”的材料(酒精灯、烧杯、牛奶、醋、勺子等)。
(前每小组材料全组装好,放置在小组桌面中间,把纱布也是先扎在烧杯口,)学生:前收集材料的知识,收集身边的材料。
事先布置家里物品调查作业。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导入:波波等几位好友一起到妍妍家做客。
波波说“真皮沙发真舒服”,彬彬说“难道还有假的皮沙发吗?”。
谁说的对?你怎么区别呢?真皮沙发的材料自动物,仿皮沙发的材料自人造皮革。
这是存在的事实,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天然材料及人造材料的区别。
(目的:引入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概念,引领学生对身边材料的观察与思考,从而引入题。
)(二)活动一:古人用的材料情景:出示本图片。
描述:这是我们人类的远古时代,我们看看古人生活和劳作的情景:炉子用石头砌成,器皿是用黏土制成的陶土罐,锤子用石块、绳子、木条组合起,捕鱼船自粗大植物的树干,手里拿的武器用木棍等加工而成,衣服和帐篷则是自动物皮毛,制作的生活、生产用品材料全部是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天然材料。
思考:古人用这些材料制作生活用品,这些材料自哪里呢?学生讨论汇报:归纳:存在于自然环境种的材料是天然材料,如木材、岩石、粘土、动物皮毛、棉花、蚕丝、石油等。
学生观察:天然材料可以制成很多我们现代人的生活用品,看看用哪些天然材料制作了生产、生活用品?同时指导学生填好记录表。
冀教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95d2c4d15abe23482f4d34.png)
备课本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1、亲历科学一、活动目标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的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对周围常见的现象产生好奇。
3、能从周围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
二、教学过程1、通过观察书上的“风雨雷电是怎样形成的厂、“秋天里树叶为什么会飘落?”、“人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三幅图,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对探究周围事物中的奥妙产生好奇心。
通过组织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电视机提出问题的活动,训练学生学习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意识。
2、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关于电视最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最多。
3、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像,引导学生提出更多的关于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中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从而巩固对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意识的训练。
4、本活动的重点是提出问题的训练,而不是解决问题的训练,教学中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学生提出问题的答案上。
很多问题的答案要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逐渐获得。
吹纸片一、活动目标能在教师指导下,对问题进行假设、实验、解释实验现象,交流、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二、教学过程1、这个活动可以两个人一组进行,一人进行实验,一人进行记录。
接着再变换角色重复一次实验。
2、这个活动的难点是对实验现象原理的解释。
由于科学地解释这个现象涉及到空气流动和大气压力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尚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因此,学生只要能说出这个现象与空气的流动有关即可。
同时,允许学生对这种现象有不同的解释方法,教师不要纠缠学生答案的“对与错”。
3、这个教学环节的重点是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习科学课的兴趣。
通过猜测、实验、记录、思考、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大部分学生的猜测可能与实际观察到的现象不一致,这正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良好机会。
三、课后反思:2、认识自己课时安排:用2—3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㈠第二课时完成活动(二) 2;第三课时完成拓展活动。
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案
![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c02101ccbff121dd368389.png)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三年级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所以要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由五个单元组成1、动物和植物:本单元在开门课“认识自己”的基础上,以动物和植物为研究对象,培养学习观察、记录、测量、猜想、实验等探究方法。
本单元安排了“寻找动物和植物”、“蚯蚓”、“凤仙花”三课,大约用7—8课时完成,通过实际操作学习科学探究的各种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对学习《科学》课的深层次的兴趣。
2、土壤:本单元在动物和植物单元的基础上,以学生熟悉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继续培养学生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认识事物的能力,了解土壤的成分和基本性质。
本单元包括“观察土壤”和“土壤的保护”两课,大约需要4-5课时。
3、水: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水为探究对象,继续培养学生用感官认识事物的能力,以及选择问题、搜集整理信息、设计实验及简单制作等方面的能力。
本单元由“水与生命”、“浮和沉”、“流动的水”和“节约用水”四课组成,大约需要9-10课时。
4、空气以空气为研究对象,培养学生初步获得通过实验探究事物性质的能力,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
本单元由“认识空气”、“风”、“纸飞翼”三课组成,大约需要6-7课时。
5、食物与健康“食物与健康”是本学期的结束单元,本单元包括食物的营养、食品的加工、保持健康三课,大约需要6—7课时。
本单元从保持健康的角度,将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并通过学习食品加工技术、设计新食品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与食物和健康有关的技术。
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使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冀教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3c60a015901020207409c2d.png)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冀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三年级科学教案1、亲历科学教学目标:、能从为什么会这样地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3、能对周围常见的现象产生好奇。
4、开始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5、能从周围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引起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
2、培养提问题的意识,训练提问题的方法教学准备:电吹风、乒乓球、纸片、饮料瓶自制的漏斗、自来水龙头。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谈话:科学课是学什么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亲历科学。
(板书课题)2、学习新课认识图标:书上都有哪些图标,他们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汇报。
评:丰富感性认识,为读懂课本做准备。
演示实验:用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
看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评:产生问题,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转入课题。
指导学生学习提问板书指导读图:第二页的3幅图表现了什么自然现象?小鼠标提出了什么问题?是用什么方式提出的?指导提问:观察每幅图的自然现象,你又想到了什么有关的问题?用为什么会或是怎么回事儿的方式提出了,写在记录本上。
巡回观察发现好的问题。
课堂交流汇报: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问题,肯定、鼓励发言者。
表扬积极参与者,表扬能写出三个以上问题的学生。
通过认识电视机,练习题问题。
关于电视,你产生过哪些问题?你知道哪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的进行讨论,把问题写在记录本上,问题越多越好。
巡回指导。
评:培养学生信息交流意识。
学生回到讨论结果,肯定和表扬各组成绩,表扬优秀小组。
指导学生尝试科学探究出示制片学习实验方法:向2片纸中间吹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1:学生实验吹纸片,指导学生记录。
指导猜测:请你猜1猜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把你的猜测写在记录本上。
实验验证:发放材料每人做三至五实验,比较试验结果与自己的猜想是否相同。
巡视指导。
课堂交流,检查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操作个别指导,保证成功率。
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案
![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2f05186137ee06eff918fb.png)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1、亲历科学【教学目的】1. 使学生知道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内容和自己平时所经历的科学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归纳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使学生知道科学就是研究事物的规律的。
2.推理归纳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的是难点【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
按课文要求准备。
2. 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要点】1.让学生懂得要进入科学领域必须从自己开始。
2.让学生对自己的外表、特征有所了解。
3.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和记录数字。
【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1.通过插图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图片与插图相结合;口头与教材相结合。
2.通过演示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简单易做的小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问题,不解释为什么。
3.参考实验:挂物体吸盘、空气占据空间。
4.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5.关于电视提问题,可安排小组讨论。
注意:让学生提问题,首先让学生有问题,其次能够提出问题,要给出时间、机会。
本活动的重点是提出问题的训练,而不是问题的训练。
二、体验活动1.提现成问题“向两片纸中间吹气,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2.让学生自己填写“我认为”。
3.两人一组体验,交换角色体验。
4.填写观察到的现象。
5.填写我的解释。
6.交流我的解释。
三、小结: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就是我们科学上要解释清楚的问题。
这些问题也是我们今后要研究的课题。
只要我们努力学习积极探索,科学这一门学科将会学得更好,同学们一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性。
注意:重点是唤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不要纠缠学生答案的对与错。
2、认识自己【教学目的】1.探究过程和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2.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人体的遗传和变异,而且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3.情感态度:·培养学习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科学的探究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什么是遗传和变异现象难点:什么是变异现象【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全家福照片、投影片、性状遗传的录像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这两位同学的长相一样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2.他们长的不一样,那他们像谁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像谁”的问题。
三年级科学教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身边的材料)
![三年级科学教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身边的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2d00a3f676c66137ef0619e9.png)
三年级科学下册“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探究目标: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发展学生观察和辨认不同材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激发研究材料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观察和辨认我们周围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准确的辨认我们周围不同的材料。
教学准备:各种常见的物品,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探究需要的表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师: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始学习“材料”。
(板书“材料”)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称?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2、揭示课题。
(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材料)师:刚才的画面你都看到了哪些物品?这些物品都是由我们周围的材料制成的,今天我们来认识我们周围的材料。
(板书:身边的材料)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调查身边的材料(1)写出六种最常见的材料,试着写出一种材料的特性。
(2)观察身上的材料(小组合作)师: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着把它们写在你手里的表格中。
(表格如下)(3)交流记录的的情况(多媒体展示台展示学生填的表格,师生对比更正。
师板书:木头、塑料、金属、纸、玻璃、纤维) 2、观察书包里的物品(1)师:观察书包里的物品看看又是什么材料做成的,三人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
(表格如下:)(2)调查结束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问题:(投影出示讨论问题)调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种材料?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哪些材料使用的最多?(3)全班交流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为什么大量使用它们?二、深化新知 1、师:观察教室里的一些物品,它们是什么材料做的? 2、学生汇报 3、师生评价三、拓展延伸师:我们身边的材料有哪几类?四、作业找一找资料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新的材料,把它记录下来。
小学科学冀人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材料》教案(共3课)(2022新版)
![小学科学冀人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材料》教案(共3课)(2022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f273acac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74.png)
第二单元材料6.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材简析】本课是在低年级学生认识常见的材料之后,为进一步引领学生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而设计的。
活动1“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并能用简单语言描述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之间的关系。
活动2“体验陶瓷材料的加工过程”是通过某些人造材料的加工过程,了解从天然材料到人造材料的变化过程,体会技术的重要性。
应用与拓展“了解高科技材料”目的是引领学生认识新材料的性能和用途,以及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发明制作的新材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社会的联系。
【学情分析】玻璃是学生常见的材料,但绝大多数学生对玻璃的制造过程并不了解。
因此,学生对玻璃的制造过程会产生兴趣,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区别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说明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可以从大自然中直接获取的材料被称为天然材料。
不是从大自然中直接得到的,而是由人们用自然界中的一些物质,经过加工或合成得到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从材料来源的角度提出探究性问题。
2.能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做出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人造材料的加工过程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3.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关系。
[难点]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准备】[教师]金属玩具、塑料杯、易拉罐、玻璃瓶、报纸、棉布衣服、木制积木、手电筒、铅笔、陶土及相关设备等。
[学生]《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塑料盆、玻璃杯、石子、木板和沙土等实物,让学生先用感官进行观察,并提问:这些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2.学生观察后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身边的材料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有何种材料构成的。
(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
(2)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3、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2)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4、STSE目标:
(1)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描述某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
二、教学重点:
1、正确判断出常见的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懂得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三、教学难点:
能以制成物品的材料为准,给物品分类。
四、教学准备:
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棉布制的玩具娃娃、木椅、书、玩具小木船、塑料瓶、棉布衣服、铁制小刀、铅笔(木杆带有橡皮)、手电筒、放大镜、一小块棉布、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问题:
教师:同学们,看你们桌子上物品中的钥匙,用力试试!会弯吗?
生齐:不会。
教师:对了,它很硬,那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
学生:是用铜做成的。
教师:钥匙是用材料铜制作成的。
请同学讨论一下:钥匙是铜,铜就是钥匙这句话对吗?
(二)解决问题:
学生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1:那钥匙是铜做成的。
学生2:铜也不能开锁啊!
学生3:对,钥匙不能说是铜,它是让我们来开锁的工具,只是它由铜来做成,而铜是材料,还不能使呢!
学生汇报:老师,这话错了,钥匙虽说是铜做成的,但它能用来开锁,而铜则成为材料。
教师: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多好啊!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制作而成的,有一定的功能;可材料只能用来组成物品。
下面每组的桌子上有很多物品,它们是由哪些材料制成呢?我们先找出物品的材料,可以用“**是由材料**制成的”
的形式进行讨论,并给这些物品按材料来分类,把物品的名称写在书的圆圈中及探究记录单中,好吗?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找出物品是哪些材料组成,完成探究记录单;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教师:像木材,纸,金属,塑料这些材料,还有哪些物品是由它们制成的呢?学生思考。
回答。
教师:同学知道了物品是由材料制成的。
那么所有的物品都是由种材料组成的吗?看图片上的物品,你们分析分析!
小组分析图片,汇报。
教师:桌子由两种材料组成,本子由三种材料组成,铅笔是由五种材料组成等。
同学你们发现没这些物品与刚才的物品在材料组成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它们是由二、三、五种等多种材料组成。
教师:是啊,我们周围的物品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组成。
所以材料对我们的生活十分重要。
板书:
身边的材料
材料——物品
| (组成)
木材、金属、纸、棉花
第二课时
(一)引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我身边的许多物品都是由各种材料制作而成的。
明白了物品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下面请同学看这四幅图。
(出示图)(二)认识材料:
教师:它们有哪些作用呢?
学生回答:杯子用来喝水;椅子用来坐;背心人用来穿;砖用来盖高楼。
教师:想想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学生分析,汇报。
教师:塑料、木材、棉花与土都是材料,不知同学们有没有观察出这四种材料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分组讨论:塑料是人加工成的。
木材、棉花与土是在大自然中的,天然的。
教师:是啊,塑料是人们用一些材料加工成的材料。
你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加工的吗?
学生回答。
教师:石油、木材、棉花与土都是在大自然中原来的,是天然的所以我们称它们是天然材料,
像塑料等材料是由人们加工的成的,我们称为人造材料。
下面同学自学P3下面的图。
看一看花瓶是怎么制成的?
学生自学。
教师:谁谈谈什么样的材料我们叫它人造材料呢?
学生:需要人们加工的材料。
教师:同学们说的真好。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需要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不信我们各小组在我们的教室里找找看,看这里的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做的?能不能把材料分一下类?比比哪组找的最多。
由组长组织在教室里找材料。
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小组交流找的情况。
汇报。
教师:刚才几个组都找到了不少的材料,试想一下,它们与我们有什么联系呢?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材料与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且,如果你是一个科学家,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材料呢?
学生回答。
教师:听了同学们的想法,我真为你们高兴,很对,今后环保、节能、新颖将是未来材料的首选。
希望同学们平时多多注意各种各样的材料,了解关于它的知识。
(三)拓展:
教师:我们回家后,在家进行一下家庭用品材料的调查,填写《材料调查记录表》,下节我们在交流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