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第9课 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目]历史
[年级]初二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教案
[文件] 第9课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doc
[标题]第9课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
[内容]
第9课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北京市第12中学张允升
(一)教学目的
一、基础知识目标: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
安庆保卫战。
李秀成在上海附近的斗争。
天京保卫战。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思想教育目标:1.学习太平天国英雄与中外反动势力顽强搏斗的革命精神与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凛然正气。
2.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单纯的农民战争,不能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三、能力培养目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重点和难点重点:天京保卫战、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难点: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
(二)教学过程〔复习提问〕:(略)〔导入新课〕正当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时,天京却风云突变,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出现了矛盾与变乱,革命力量大大削弱了。
从1856年天京事变到1864年天京失守,是太平天国革命的后期阶段。
〔讲授析课〕一、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弱点逐渐暴露出来。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等级思想、安东思想、宗派思想不断发展。
洪秀全、杨秀清的进取心减退,生活化,脱离了群众。
(让学生参看课文中的小字部分和《天王府和玉玺》的插图。
)太平天国大兴土木,建造金碧辉煌的宫殿;杨秀清讲究排场,出行前呼后拥。
这些与太平天国前期太平军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随着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东王杨秀清居功自傲,个人野心膨胀。
他借洪秀全深居宫中不理朝政之机,独断专行,竟借故杖责洪秀全,并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企图将自己凌驾于天王之上。
洪秀全、杨秀清之间矛盾的发展,给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的韦昌提供了一个机会。
1856年9月,他带领心腹部队三千人,从江西前线星夜赶回天京,突然袭击东王府,杀了杨秀清及其全家。
在以后的两个月中,韦昌辉滥杀无辜,曾为太平天国浴血奋战的两万将士,惨死在韦昌辉的屠刀之下。
在天京军民的强烈要求下,洪秀全处死了韦昌辉,平息了这场变乱。
韦昌辉被处死后,受韦昌辉威胁而出走的石达开回到天京,全朝文武“同举翼王提理政务”。
但洪秀全从天京事变中消极地吸取教训,对石达开虽委以重任而又疑忌重重,让自己的两个贪鄙的哥哥牵制他。
石达开感到不被信任,负气出走,于1857年6月离开天京。
石达开带走了太平军精锐部队十万人,转战于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省。
1863年6月,石达开抢渡大渡河失败,被清军围困。
石达开虽有“舍命以安三军”的孤肝义胆,只身奔赴清营偿命,但终未能挽救两千太平军的生命,他自己也被清军杀害。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给革命事业造成严重危害:第一、破坏了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第二、使太平军团结涣散、纪律松驰,严重地削弱了战斗力。
天京变乱成为太平天国由强盛到衰弱的转折点。
二、太平军抗击中外反动军队
1.洪秀全重建太平天国领导核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给敌人以喘息之机,反动军队卷土重来,从长江南北扑向太平军,天京上游的武汉、九江相继失守,安庆与天京处于兵临城下的困境。
而太平天国内部已是“国中无人、朝中无将”,革命事业岌岌可危。
这时,洪秀全果断地提拨了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朝气蓬勃的青年将领。
他们临危受命,积极防御,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稳定了天京的局势,使太平天国革命事业一度出现了转
机。
1859年,拜上帝教的最早信徒之一、洪秀全的族弟洪仁从香港辗转来到天京,被封为干王,总理全国政事。
同年陈玉成被封为英王李秀成为被封为忠王。
太平天国后期的领导核心形成了。
洪仁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一到天京,就向洪秀全提出了带有革新色彩的建议,这就是《资政新篇》。
)(学生朗读《资政新篇》内容。
)洪仁的思想反映了鸦片战争以后,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得到了洪秀全的赞南。
所以在课本上插图中的书影在上方印有“旨准颁行”的字样。
但在当时,缺乏实现洪仁的这一思想的社会条件和阶级基础,所以不可真正实行。
尽管如此,洪仁仍不愧为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农民思想家。
2.太平军抗击中外反动军队(提出问题:太平军与中外反动势力进行了哪些斗争?让学生阅读课本有关部分后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列出提纲。
)
1.打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
2.李秀成大破洋枪队
3.陈玉成保卫安庆
4.李秀成进攻上海下面,我们来学习太平军与中外反动势力顽强拼搏的英雄事迹。
1.打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江北、江南大营是清军在1853年建立的。
江北大营在扬州,江南大营在南京城外孝陵卫。
1856年,这两个大营均被太平军击溃。
在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时期,清军重建主两个大营,以便南北呼应,围困天京。
1858年,陈玉成率太平军攻下庐州,在其他太平军部队的配合下,在滁州附近大败清军。
乘胜直捣浦口,歼灭江北大营一万多清军,攻占江浦,克复扬州,荡平了江北大营,恢复了天京与江北的交通,解除了江北清军对天京的威胁。
1860年初,太平军采用洪仁“围魏救赵”的战法,以李秀成等部太平军攻打湖州、杭州,调江南大营1.3万清军驰援杭州。
而太平军则虚晃一枪,迅速撤出杭州,经皖南回师,打响了天京破围战。
天京城内的太平军也分头出击,江南大营倾刻瓦解。
江南大营被击溃,打破了清军对天京长达三年的包围,同时为太平军进取江浙奠定了基础。
2.李秀成大破洋枪队天京解围后,太平天国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不停顿地进攻,制定了先东进江浙再西上安庆的作战计划。
1860年5月,李秀成率军东征,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连克常州、无锡、苏州、嘉兴等地。
第二年,太平军进占杭州。
太平天国以苏州为首府,建立了包括周围二十多个州县的苏福省。
革命政府在这里颁发田凭、减轻税收、救济贫民、振兴工商业,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江浙一带革命形势的发展,吓慌了盘踞上海的中外反动势力。
他们慌乱之中找到了一个长期浪迹国外的美国人华尔,让他出面组织一支由中国地主、富商出钱,外国人出枪出人的反革命武装“洋枪队”。
1860年8月,刚刚拼凑起来的洋枪队,在万余清军的保驾下进犯青浦。
结果怎样呢?(请学生朗读有关课文)险些丧命的华尔,给太平军输送了一大批洋枪洋炮,成了太平军的“运输大队长”。
3.陈玉成保卫安庆当太平军在江浙一带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安庆的形势却日益紧张。
安庆是天京西面的屏障,又是太平天国的重要粮道。
安庆的安危,直接关系到太平天国的生死存亡。
为解救安庆,陈玉成率军竭尽全力与围城湘军殊死搏斗,但始终未能解安庆之围,洪秀全多次派出援军,都被湘军阻隔,不能与陈玉成军会合。
1861年8月,安庆城内粮草断绝,太平军只能以野草充饥。
9月,湘军在城下挖掘地道,在地道中安放地雷,轰塌安庆西门城墙数十丈,攻入城内。
太平军两万人与湘军展开肉搏,全部壮烈牺牲。
安庆失守的第二年,陈玉成由于歹徒出卖被俘。
陈玉成在敌人而前坚强不屈,慷慨就义。
(学生朗读课文有关部分)陈玉成从14岁起就成了太平军中的一名童子兵,18岁带兵打仗,为太平天国屡立战功,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慷慨应义时年仅26岁。
真是“有志不在年高”!
4.李秀成进攻上海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江浙的形势。
1861年,太平军扫荡了上海
外国的清军,开始进攻上海。
在上海的英国海军司令何伯、法国海军司令卜罗德公然组织反革命军队与太平军地抗。
不久,他们又用轮船把李鸿章的淮军分批由安庆接到上海。
这时,华尔的洋枪队已被清军僚改名为“常胜烟”,也趾高气扬起来。
然而,等待中外反动势力仍然是厄运。
5月,在奉贤附近,太平军用土枪竹矛与外国军队搏斗。
法海军司令卜罗马德被枪弹穿胸,当场倒毙。
下旬,太平军在太仓附近打破清军营垒30余座,收复了嘉定县城。
6月,太平军攻克青浦,打死了赶来救授的洋枪队二号头目法尔思德。
1862年9月,在浙江慈溪,华尔被子弹击中丧命。
洋枪队慌忙撤回上海。
如此“常胜军”,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三、天京保卫战1862年春,曾国藩组织三路军队进攻太平天国。
5月,曾国荃的中路军合围天京,天京再度告急,李秀成从上海附近回师,救援天京。
李秀成率军在天京城外与湘军恶战46天,但未能突破湘军阵地。
到1864年,江浙城镇尽失,太平天国丢掉了最后的根据地。
天京外围已无回旋余地,而围城湘军增至五万余人,太平天国危在旦夕。
6月,洪秀全病逝。
但是守卫天京的太平军战士同心同德,决心与太平天国共存亡。
湘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用投影打出曾国藩攻下南京城后,给清廷的一份奏稿中的话:“……与悍贼拼死战之苦,实为久历戒行者所未见。
………自六月初一起,令各营轮攻,伤亡极多。
……如是半月,未尝一刻稍休,肉薄相逼,操作精锐,不可胜数。
总兵陈万胜、王绍羲、郭鹏程素称骁将,数日之内,次第阵亡,尤堪悯恻。
”教师引导学生从这段史料中了解太平军为保卫天京而进行的气壮山河的战斗;同时要注意批判曾国藩的地主阶级的立场与观点。
)7月19日,天京被湘军攻破,城内的太平军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而“无不一降者”。
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与生命书写了中国人民抗争史上的壮丽篇章。
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
但是太平天国的英雄们顽强斗争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请同不们齐声朗读洪仁的临终遗诗。
)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请学生朗读课本最后一自然段)教师边讲解,边将历史意归纳为三点。
(提问:太平天国运动与古代史上的农民战争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着重指出,太平天国爆发在中国开始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肩负着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外来侵略势力的双重革命任务,所以与中国古代农民的反封建斗争不同,太平天国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留给我们哪些深刻的教训呢?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外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太平天国,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革命力量;二是内因,有以下3点:①农民是小生产者,他们不可能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理论武器;②农民阶级不代表新的生产方式,不能彻底催毁封建经济、建立新的社会经济制度;③农民阶级本身的弱点与缺点,导致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不可避免地在斗争中犯了一些战略错误。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告诉我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战胜中外反动势力,取得农主革命的胜利。
〔课堂小结〕指导学生编写太平天国后期斗争大事纪。
最后用投影将大事记打出。
〔布置作业〕: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