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知识问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房村脱贫攻坚知识问答
1.提问村上基本情况,如:本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贫困户分类情况、2017年脱贫任务、五保户、低保户及本次数据清洗新增户、剔除户情况等。
答:本村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92户230人,2017年数据清洗中,剔除户39户94人,特殊情况3户3人(死亡2户2人,搬迁至城关镇黑漆河村1户1人),保留贫困户50户133人,新增2户4人,共精准识别贫困户52户137人。
其中:因病致贫18户54人,因残致贫17户30人,因缺技术致贫12户35人,因缺劳动力致贫2户9人,因学致贫1户3人,其他原因致贫2户6人。
五保户4户4人,低保户15户27人,兜底户13户14人。
计划2017年脱贫34户113人,2018年脱贫18户24人。
2.贫因户的识别、退出标准落实情况?
答:贫困户的识别标准: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3015元,未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即未解决吃穿不愁(包括安全饮用水)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保障的农户。
九条红线:
(1)建(购)商品房,或现有住房装修豪华、家用电器豪华、自费参加高消费娱乐活动、家庭日常生活消费支出明显高于扶贫标准的;
(2)家庭拥有小轿车、大型农用车、工程机械的;
(3)家中有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及村主任的;
(4)家庭成员或法定赡养人、抚养人中有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由财政统发工资、或在国有大中企业工作连续十年以上,收入较稳定的(军烈属除外);
(5)家庭成员中有担任私营企业负责人的、长期从事各类工程承包、发包等盈利性活动的、长期雇用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6)未如实提供家庭收入,隐瞒生活财产,故意放弃或转移生活财产的,家庭成员中有自费出国留学或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
(7)家中长期无人并无法提供其实际居住证明,人户分离的;
(8)因赌博、吸毒、打架斗殴、寻衅滋事、长期从事邪教活动等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处理且拒不改正的;
(9)对查实后的举报或质疑不能做出合理解释的。
贫困户纳入程序:贫困户申请、村两委会和驻村工作队核实、组民主评议、组评议结果公示、村民主评议、村评议公示、镇审核、镇公示、县扶贫办审定、县级公告。
贫困户的退出标准:贫困户脱贫按照“六有一无一超”脱贫标准执行。
“六有”指有安全住房、有安全饮水、有生活用电、有路通自然村,家庭成员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收入来源或最低生活保障;“一无”指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一超”指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超过省级扶贫标准(2016年为3015元)。
贫困户退出主要程序:贫困户申请、入户认定、村级评议公示、镇级审核公示、县级审定、公告确认。
3.村里对精准的把握和有关程序的执行落实得怎样?还有哪些困难和问题?
答:执行的好,没有唯收入论和针对“九种情况”一刀切,严格按照工作程序执行落实。
存在的困难及问题:部分贫困户人口信息和收入信息采集时有隐瞒情况,包村干部需进行大量调查取证,核实信息。
个别户按照九种情况对比界定困难,存在特殊情况,需反复讨论评议,请示上级扶贫办,最终确定结果。
4.如何组织开展扶贫信息清洗核查工作?“四方签字”、签订“四书”、“两公示、一公告”制度是怎样落实的?
严格按照县上的村组贫困识别“九步法”开展贫困核实工作。
第一步:成立村组贫困人口识别审定小组。
第二步:户户到宣传政策。
同步照相留存影像资料。
第三步:户户到摸核家庭信息。
第四步:召开村民小组户代表评议会议。
第五步:组内公示3天。
第六步:召开村群众大会评议。
第七步:村审定小组审定。
第八步:村内公示5天。
第九步:以村正式文件向镇党委政府上报贫困户名单。
镇党委政府对村上报的结果进行审核,进行两次镇级公示,对违反九条标准剔除的的脱贫户发放告知书。
之后向县脱贫办上报核实结果,在县脱贫办核实公告、批复后,入户开展信息采集填表和数据清洗工作。
“四方签字”是指:贫困户、村支书、第一书记、乡镇干部共同签字;“四书”是指:《家庭情况真实性承诺书》《自主创业意愿书》《自愿就业承诺书》《干部帮扶责任书》;“两公示、一公告”是指:村级民主评议基础上,村两委将拟定剔除和新增、保留名单进行第一次公示,公示5日群众无异议上报街道;镇对各村上报名单审核后进行二次公示,公示5日群众无异议上报县脱贫办。
县脱贫办对镇上报结果备案,组织督查组逐村检查审核,结果书面反馈镇,镇以反馈的结果为依据,组织各村对新纳入的贫困户和剔除的贫困户名单进行公告。
已完成“四方签字”、签订“四书”、“两公示”,待县级反馈文件下发后在各村公告。
遇到的问题:个别贫困户近期外出务工,需联系请假回家填表签字、取得影像资料。
个别告知户有抵触情绪,不愿配合信息采集。
群众对扶贫政策理解不全面,造成断章取义,需干部耐心宣传政策,做大量思想工作。
贫困户均已悬挂精准脱贫明白卡,有贫困户精准帮扶纪实资料簿。
5.村上“两公示一公告”的过程性资料是否完善?所有贫困户的进入和退出是否有相应的申请书?
答:资料完善,有申请书。
6.易地搬迁补助标准是什么?
答:一是集中安置:建房资金国家按每人2.5万元筹集补助,搬迁户以户为单位,人均购房自筹资金不超过2500元;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金国家按人均2万元筹集补助,不足部分由县(区)政府自行解决;
二是分散安置:建房资金国家按每人1.5万元筹集补助,搬迁户以户为单位,人均建房自筹资金不超过2500元。
国家不承担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三是“交钥匙”工程:建房资金国家按每人2.5万元筹集补助,搬迁户不承担建房自筹资金,免费入住;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金国家按人均2万元筹集补助,不足部分由县(区)政府解决。
7.危房改造标准是什么?
答:危房改造分类:农村危房大体分为A、B、C、D四类,目前重点扶持的是局部危险房屋级别的C类和属于整栋危房的D 类。
具体由住建部门鉴定。
补助标准:农村危房改造以农户自建为主,C级危房补助标准每户不高于10000万;D级危房补助标准每户不高于12500元。
改造方式:属整栋危房D级的,原则上应该原地拆除重建,属局部危险的C级危房的必须修缮加固。
8. 2016年脱贫户有多少户、多少人?清洗后,脱贫户有多
少户、多少人?
答:2016年脱贫28户72人,清洗后无脱贫户。
9.交合疗名单(台账),合疗交多钱,大病保险多少钱?
答:农合疗每年每人120元,大病保险每人每年30元。
10.询问低保政策,计生双女户政策等?
答:低保人员补助标准:凡符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贫困户,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分档救助,其中:A档251元/人/月,B档210元/人/月,C档100元/人/月。
“五保”人员补助标准:符合“五保”对像人员按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两种情况发放补助,其中,集中供养6000元/人/年,分散供养5500元/人/年。
高龄补贴标准:高龄补贴按年龄大小共分四档,其中:年满70-79周岁的老年人50元/人·月;年满80-89周岁的老年人100元/人/月;年满90-99周岁的老年人200元/人/月;年满10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300元/人/月。
计生双女户政策奖励扶助标准:符合条件的扶助对象,按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发给奖励扶助金,直到亡故为止。
已超过60周岁的,以本人被确认为扶助对象的当年发给扶助金。
11.村级产业情况,要有文件、项目资料等,集体经济靠什么支撑?
答:村集体暂无产业,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
12.重点要把握致贫原因,是否制定详细精准的帮扶措施?
答:贫困村致贫原因:立地条件差,交通不便,无主导产业,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公共服务不到位,群众思想传统,脱贫动力和信心不足。
帮扶措施:结合村情实际,按照《纸房村脱贫攻坚总体规划(2017-2020年)》《纸房村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规划》《纸房村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纸房村脱贫攻坚危房改造及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纸房村脱贫攻坚社会事业发展规划》逐步实施。
贫困户致贫原因:因病、因残、缺技术、缺劳力。
帮扶措施:按照“户均一亩药、人均一亩茶”的目标,大力发展茶叶和中药材量大主导产业。
同时,结合贫困户实际,分别通过发展林果、养殖、劳务输出等途径,扶持贫困户创业就业,增收致富。
13.你在驻村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什么?你对中省市县完善驻村工作有哪些建议?
答:主要困难和问题:包村干部自身能力有限,为贫困户提供资金、项目扶持力度不够,部分贫困户认为包村帮扶干部对其带来的钱物扶持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对驻村工作的建议:建议多为村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多为村脱贫产业发展提供帮助。
14.你认为应该怎样把乡镇干部、村干部、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四支力量”有效整合起来,更好推进脱贫工作?
答:乡镇干部、村干部、驻村干部、第一书记要紧密配合,
讲团结、讲大局,发挥镇村干部对村情熟悉、贫困户基本情况了解的优势,详细制定帮扶措施,发挥驻村干部、第一书记的专业优势、信息优势、社会交往优势,积极为村争取各项扶持政策项目,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主导产业发展;为贫困户争取产业扶持、创业就业机会。
15.你认为怎么才能让贫困群众了解扶贫政策?怎样才能更好在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答: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包村干部、村组干部通过入户走访、召开贫困户会议进行政策解读,针对各户致贫原因与需求,详细讲解并帮助办理相应扶贫政策。
干部要与贫困户多沟通联系,与贫困户交朋友、拉家常,交流思想,掌握贫困户思想动态,为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各村要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等产业发展模式,发动能人大户等社会力量参与,帮助、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创业就业,通过示范带动实现产业增收,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