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范文(七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范文
蒙山大佛景区,位于太原市晋源区西北的开化沟内,毗邻晋祠、天龙山、龙山、太山、古晋阳城、晋阳湖等景区,山体雄浑,松柏成荫,溪水潺潺,鸟鸣幽谷。

蒙山大佛(古时又称“晋阳西山大佛”)座落于蒙山北峰,远观山似一尊佛,佛似一座山,为释迦牟尼坐像佛。

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二年(____年),史书记载高200尺(唐尺,约合今____米),比西方认为的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羊”大佛高____米,略低于四川乐山大佛,但开凿时间却早____年,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凿最早的巨型石刻佛像。

大佛所处的开化寺,历来是晋阳地区的佛教中心。

从北齐到元,历代统治者都大加修建,膜拜有加。

北齐历时____年建成,《北齐书》载“凿晋阳西山为大佛,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官内”。

《重修蒙山开化寺庄严阁记》记载,李渊以唐国公身份“至此瞻礼,夜梦化佛,满室毫光数丈”。

《法苑珠林》载,显庆末年(____年)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瞻礼开化寺大佛,大敕珍宝财物,由内宫为大佛制袈裟。

南北朝时,佛教高僧即现在日本最为兴盛的佛教净土宗师昙鸾,曾在开化寺(时称并州大岩寺)钻研佛法,继昙鸾大师后弘扬净土业的道绰禅师,最初也在此处精研经典。

目前,蒙山大佛恢宏雄伟,开化寺庄严肃穆,诵经之音袅袅萦耳,
溪水潺潺、鸟鸣幽谷,初步向世人展出“佛山”的昔日风貌,受到海内外宗教界和旅游界的广泛关注,开始显现出极强的吸引力。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范文(二)
各位佳宾,蒙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与成都相距____公里的名山县境内。

由蒙山、百丈湖、清漪湖等景区组成。

____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审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蒙山又名蒙顶山,因夏禹足迹所至而有"禹贡蒙山"之称; 以人贡"皇茶"千载不衰而有"仙茶故乡"之名;以风景秀丽闻名遐迩而有游览胜地之誉。

分布于山下的百丈、清漪两座人工湖,则以翡翠般的湖山水景,与清雅宜人的蒙山共同组合成全景区诱人的自然风光。

真正是:水因山而增秀,山连水而更幽。

我相信各位游览中定会得出同样的感受。

由于各位的时间宝贵,也还由于景区比较宽广,一天之内很难处处游到,因此我们将选择最精华的景段游览,其它一时不能前往的景点,只能在途中由我作一些口头简介来弥补了。

特别要声明一点,我们所说"最精华"是指景物最集中,游览最顺路的景段,也就是一路走去看的东西最多的线路,绝不存在贬低其它景点的意思。

事实上那些深山古寺、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景观,也是十分迷人的。

各位如有兴致,留宿山中,然后一一观赏,就知道我绝非虚言了。

好了,现在我们已开始走进蒙山,让我向大家先说一说蒙山景区的特色吧!
蒙山在名山县城西____里处,山体长____公里,宽约____公里,最高峰海拔____米,年平均气温摄氏13.5度。

山上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气候宜人,林木十分茂盛。

这里最大的特点是雨多、雾多、云多。

常年云雾茫茫、烟雨蒙蒙,蒙山之名就是因此而来,蒙山茶之品质优良也是因此而来。

从旅游的角度来说蒙山有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又以享誉千年的名茶之乡展示了中华茶文化的高雅。

人们来到蒙山,观景、品茶,徜徉在千年茶文化故迹的游道上,处处感受到的是一片清新祥和,毫无粗鄙尘俗之气。

有人说"蒙山天下雅"。

我认为不敢说天下第一,但这个雅字确乎是蒙山最基本的旅游特色。

山之秀雅,在于满山拥翠,爽目清心。

蒙山森林覆盖率高达
____%,植物树种有58科____种,其中珍稀树种有珙桐,有千年银杏,八人合抱的红豆树,____多年的野生古茶树,植于明代的红杜鹃、红白玉兰、七心茶花,......尤以"仙茶"、"仙菌"(又名千佛菌,学名灰树花),"仙果"(无胚银杏果)最为独特。

山之秀雅,还在于蒙峰三十八,各具秀姿。

环列山巅的上清、甘露、玉女、灵泉、菱角五峰,像"五指参差比,真成一朵莲。

"当你登上山顶,临风远望,仰则天风高畅,万象萧瑟;俯则羌水环流,众山罗绕,心胸顿感开阔,故称:"旷览"。

蒙山分前后两部分,前山有绝壑飞泉,寺藏翠霭,茶园片片,绿浪连连;后山则巨石嶙峋,藤索蔓绕,林荫蔽日曲径通幽。

进入景区,十二条石板游道盘旋交错,九千九百台阶勾连迂回,探迷峰,览胜景,听泉鸣,闻鸟声,赏心悦目,
几疑置身世外。

春天山花烂漫,茶畦拥翠;夏天云烟飘缈,蓊郁清凉;秋天层林尽染,姹紫嫣红;冬天玉树银花,瑶峰琼壑。

真是"人夸峨眉天下秀,蒙山堪比更添幽。

"
山之古雅,在于文物古迹、历史遗产颇多而且保留完好。

为人瞩目的有"七株甘露种,五顶碧云芽"的皇茶园遗址;"乳滴倾听久,还防动雷雨"的蒙泉古井;"日月盘根转,风雷入地含" 的石笋;"百龙舞翩跹,仓颉有遗篇"的盘龙亭;"云来钟杵湿,僧定石楼空"的永兴寺;"奇人奇事光蒙顶,高古高才耀禅林" 的禅惠之庐。

还有古代分工专管种茶、采茶、制茶、评茶的庙宇千佛寺、静居庵、智矩寺、天盖寺。

阴阳石麒麟,蒙顶石牌坊,工艺精湛,令人称奇;还有近代作品大禹石像,蒙茶仙姑,因造型生动,位置适宜,也添雅致。

山之高雅,在于它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出声名远播的蒙顶茶,并形成了独特的蒙山茶文化。

早在西汉甘露三年(公元前 ____年),当地一位农民即蒙茶祖师吴理真就开始在蒙顶栽培驯化野生茶树,在五峰之中共植七株,后人称为"仙茶",也就是现在皇茶园。

蒙顶仙茶不断发展,由于品质特佳,制作精细,自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____年)被列为贡品,成为皇帝祭祖天地祖宗的专用品,一直沿袭到清末,历经一千多年而不间断。

在民间,蒙顶茶被看作祛病除疾的神来之物。

五代时期有个叫毛文锡的写了一本《茶谱》更传奇为"服一两能祛宿疾,二两眼前无疾,三两故以换骨,四两为地仙"。

这未免说得过于神奇,但蒙山茶的保健价值确实是得到科学证明的。

如华
西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实验结果就说,常喝蒙山绿茶"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防癌保健措施"。

蒙顶茶的特殊地位,使之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

赞颂蒙山和仙茶的文词也留传不少,"杨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 的民间谚语流传甚广。

深谙音乐和茶道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把 "弹渌水之曲,品蒙顶之茶"共称人生一大快事,留下了"琴里只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的评断。

从唐至宋,蒙山贡茶誉满朝野,黎阳王《蒙山白云茶》诗有 "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

"宋代诗人画家文同《蒙顶茶》诗日"蜀士茶称圣,蒙山味独珍。

"一个"称圣",一个"独珍",把蒙顶茶作了最高而最恰当的评价。

唐宋许多文人如孟郊、韦处厚、欧阳修、陆游、黄庭坚、梅尧臣等,也都留下了不少以蒙山茶为题的诗文。

明清时代的诗文题词更为丰富。

当代许多文学艺术家也留下了不少吟诵蒙山茶的华章佳句。

他们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各个时期把蒙山色淡香长品自仙"的仙味",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了。

茶以文传,文随茶播,茶文化给蒙山风景名胜区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增加了蒙山景观的深度,显示出高雅的格调和意境。

矗立于蒙山之巅的红军纪念馆,昭示着红军的英雄业绩,为蒙山增辉添彩。

____年红四方面军长征途中进行了著名的百丈关战役,并在蒙山一带建立苏维埃政权。

昔日的红军战壕、红军标语历历在目。

蒙山人民依然在传颂着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和红军健儿的英雄事迹。

蒙山成了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现在我们取道禹王宫,参观茶史博物馆,然后登"天梯"上 "天盖寺"。

我将依次向大家介绍沿途景点:
天梯步入蒙山风景区,抬头便见长长的百阶从山下直铺山顶,像天梯悬垂于缥缈的云雾之中。

相传昔日大禹治水成功,率众登蒙山祭天,走的就是这条路线。

历代采摘贡茶,每至阳春三月,县官带领僚属和僧人,也沿此道上山。

所以,天梯虽是后来修建,路线却是蒙山古道。

天梯,从禹王宫到天盖寺正殿前,计有石阶1436 级。

若在晴日,登上天梯向南俯视,座座小山峰像只只凤凰,沐浴在旭日初升的朝阳中,披着万点霞光跃跃欲飞,这就是蒙山特有的"丹凤朝阳"胜景。

向西鸟瞰,青衣江象一条玉带,飘逸萦绕,金鸡关以东九道山脊,如九条巨龙跷首腾飞,向青衣江扑去,称"九龙过江"之景。

天盖寺天梯尽头处的天盖寺,位于蒙山五峰之下。

因蒙山多雨,俗称"漏天",故寺名取意于"漏天之盖"。

始建于汉代,宋淳熙年间重修,占地____平方米,寺周____多株古银杏参天蔽日,苍秀勃郁。

中间为明代建筑石柱大殿。

西汉吴理真在此结庐植仙茶,故正殿塑其全身坐像,四壁绘仙茶历史及传说壁画。

内陈列历代茶具和有关文史标本。

游人在如此清幽的高山上,休憩品茗,欣赏和畅谈中国茶文化发展的今昔,兴来写诗题字,摄影留真,这种雅趣,是他处无法感受的。

寺前《天下大蒙山》碑文,是蒙山历史悠久的见证。

碑廊是位于天盖寺后的仿古建筑。

排列有序的碑碣,镌刻着著名书法家王学仲、英文蜀、王澄、李半黎、刘云泉、张海和知名画家吴
一峰、岑学恭等人手迹,诸体皆备,风格鲜明,所撰诗文,格调高雅,形成一个关于茶的书法长廊。

阴阳石麒麟走出"人间仙境"洞门,漫步幽径,一堂石屏映入眼帘。

这就是明代天启二年(____年)重修甘露灵泉完工后,选蒙山特殊石料,精心雕刻而成的石麒磷浮雕。

请看,这麒麟头顶辽阔的云天,足踏翻腾的海水,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雨天,浮雕上的云雾和海水都是湿润的,而麒麟却始终干燥,实为蒙顶之一大奇观。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范文(三)
具有世界第一大佛之称的佛像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就是位于四川省的乐山大佛,佛像高____米。

那如果问你,有世界第二大佛之称的佛像在哪里,恐怕就不是那么多人知道了。

这尊佛像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蒙山,因此名为蒙山大佛(也叫西山大佛),它虽然比四川乐山大佛矮____米,但建造时间却早了____年,建成于北齐时的公元____年,距离现在已经有____年的历史,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

历经五代皇帝建成大佛
公元____年,历史上有个叫做高洋的皇帝,他在河南安阳市北当时叫做邺城的地方建都,除此以外,他还把当时的晋阳城作为别都,也就是现在的太原市晋源镇古城营村。

高洋为人骄傲、奢侈,大修宫苑,把远离邺城的晋阳城修得富丽堂皇,而且在西山的开化寺
后,依山开凿一尊大佛像。

他征集天下的农夫,动工开凿大佛,日夜不休息。

晚上的时候,就拿油灯照明,整个山上,有万盏油灯被点亮,光焰甚至可以照射到山下的晋阳宫。

到了冬天,天气十分寒冷,他就命令工人烧开水来和泥,大规模地动工,让老百姓的生活穷困不堪,死伤无数。

高洋死后,他的儿子高殷即位,工程非但没有停止,反而越搞越大,直到公元____年,高洋的第五代子孙高纬执政时,大佛才得以完成。

大佛是由北齐皇帝高洋赐建,历经高殷、高演、高湛和高纬四位皇帝的督建始成。

在史书上也有记载:“北齐文宣帝高洋于天保二年在晋阳蒙山建寺,赐额开化”、“凿石迎溪,依山刻像,历时____
余年,纬时造成”。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范文(四)
山西太原蒙山大佛旅游风景区,晋阳蒙山大佛坐落于蒙山北峰之阳,南向,依山凿制,由于年久风雨剥蚀,岩石表层风化严重,况其外露高大的胸颈部剥落之处还长出小树蒿草,失其原有的风采,致人们不知其为当年巍伟的大佛,立于大佛胸下怀间而不知,无怪以往探佛者慨叹“大佛巳不存在了”,“仅遗乱石而已”。

晋阳蒙山大佛现场外露胸颈部分,高____米,宽____米,颈部直径宽____米,唐代记载“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计算约合今____米,仅低于我国四川乐山大佛(高____米)____米,比以往西方所说“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Bamiyan,高____米)高____米,按凿制年代,西方对“巴”
佛考查不清,认为“巴”佛凿于“三至七世纪”之间,这是个不精确的估计数字,而我晋阳蒙山大佛,史籍明确记载凿于北齐天保二年(551),时在六世纪。

如按“巴”佛凿于“七世纪”来说,我晋阳蒙山大佛要早一个世纪。

比我国乐山大佛凿于唐开元元年(713)早____年。

按此,论高度,晋阳蒙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论年代则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

晋阳蒙山大佛所在的寺院,原为东魏所建的大庄严寺。

北齐天保二年(551),高洋赐额“开化”,又称开化寺,并依山凿制佛像,建成上、下二寺,称“大庄严石窟二寺”,可见“蒙山大佛”当初是称“石窟”的位于上寺之中。

隋文帝仁寿初年(602),建起了庇盖大佛的大佛阁,改称“净明”寺。

唐武德三年(620),李渊留守晋阳,复名开化寺.显庆五年(660),唐高家李治和皇后武则天来幸并州,瞻仰开化寺和童子寺大佛,“礼敬瞻睹,嗟叹希奇,大舍珍宝财物衣服”,并令并州州官长史窦轨“速庄严备饰圣容”,“开拓龛前地,务令宽广”.武则天和李治回到京城长安后,经两年时间,由皇帝内宫做了两件袈裟,派专使驰马飞送并州,给这两寺大佛像赐披袈裟。

袈裟上装饰的金银珠宝大放异彩,“放五色光,流照崖岩,洞烛山川”,“道俗瞻睹,数千万众”,轰动了并州。

唐武宗灭佛时,大阁虽然失修破败,但大佛未损。

晚唐乾宁二年(895),晋王李克用竭河东之力,“计口随钱,不可胜计”,五年用工三十万,重修了大佛阁.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
北平王刘智远留守北京(晋阳),又修佛阁。

这次重修的庄严阁,高五层,每层十三楹,二十六间,共一百三十间,将二百尺高的大佛庇盖于内,可见阁之大。

元末(1368),寺毁阁倾,火佛头部掉落,残砖破瓦和山间泥石掩覆了佛像下部。

明洪武十八年(1385),晋恭王朱棡只重修了前寺院,称法华寺。

显赫了八百年的“蒙山大佛”便从此埋没六百余年。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范文(五)
蒙山大佛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约____公里处,始凿于北齐高洋帝天保二年(551),距今已有____多年,其开凿时间比四川乐山大佛早____年,可谓历史久远;蒙山大佛凿刻时,“夜则以火照作,寒则以汤为泥”,费时25载,佛像高____米,比以往西方所说“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高____米,可谓规模宏伟,堪称天下第一佛。

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68)便开始在此建立寺院。

南北朝隋唐时期,净土宗始祖昙鸾、高僧慧瓒、以及净土宗开宗三祖师之一的道绰等一代高僧,都曾在此弘扬佛法。

在那很长一段时期,晋阳地区高僧云集,是中国北方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

而蒙山大佛所在的开化寺,则是其中香火最盛的寺庙之一。

在海外,特别是日本、韩国及东南亚佛教界,都将蒙山大佛称为“交城蒙山大佛”,因为位于山西省交城县的玄中寺就是佛教净土宗心目中公认的祖庭。

其实,佛教净土宗的早期道场就在蒙山大佛所在的开化寺,因为年代久远,才有了海外佛教界所称的“交城蒙山大佛”之误说。

而日本佛教界更是推崇蒙山大
佛,认为其历史悠久居中国佛像之首。

大佛所在的寺院,原是东魏所建的大庄严寺。

北齐天保二年(____年),北齐文宣帝高洋赐名“开化”,又称“开化寺”,并依山凿寺后大岩为大佛和建造上、下二寺。

大佛经过五个皇帝,历时____年终于凿成。

隋文帝仁寿初年(602),建起了庇盖大佛的大佛阁,改称“净明”寺。

传说,隋末李渊做太原留守时,参拜蒙山大佛的当晚梦见“化佛满空,毫光数丈”,以为祥瑞,从而坚定了起兵反隋的决心。

李渊当皇帝后的唐武德三年(620),复名“开化寺”。

显庆五年(660),唐高宗李治携皇后武则天巡幸并州,瞻仰开化寺及大佛,“礼敬瞻睹,嗟叹希奇,大舍珍宝财物衣服”,并令并州官长“速庄严备饰圣容”,“开拓龛前地,务令宽广”。

武则天和李治回到京城长安后,用了两年时间,由皇帝内宫特制袈裟两件,派专使驰快马飞送并州,给大佛披上袈裟。

袈裟上装饰的金银珠宝大放异彩,“放五色光,流照崖岩,洞烛山川”,“道俗瞻睹数千万众”,轰动天下。

唐武宗灭佛时,大阁虽然失修破败,但大佛未损。

晚唐乾宁二年(895),晋王李克用竭河东之力,五年用工三十万,重修大佛阁。

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北平王刘知远留守晋阳,再次重修佛阁。

这次重修的庄严阁,高五层,每层十三楹,二十六间,共一百三十间,将二百尺高的大佛庇盖于内,可见阁之大。

一时蒙山大佛在皇家眼中形同国庙,在百姓眼中至灵至宝,倍受尊崇。

其社会和历史地位可见一斑。

这令中国蒙山大佛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显得尤为光鲜灵异!
中国蒙山大佛自问世以来,倍受皇家关宠,僧众喜爱,为弘扬和传播佛教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朝代更替、岁月变迁,曾经显赫一时的蒙山大佛也在不知不觉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在饱受战火损毁和大自然风霜雨雪的剥蚀后,终于在元朝之末阁倾像塌,大佛的头部早在元代之前就已经崩落。

从此,大佛之腹、手、腿、足以及基座和大阁遗基就被掩埋于山石、残砖和泥沙之中,不为后人所知。

显赫了八百年的“蒙山大佛”从此埋没六百余年。

史籍中曾记载蒙山大佛便已“荡然无存”。

上世纪____年代,在太原南郊文化馆工作的王剑霓参加地名普查时刻意寻找失踪多年的大佛。

王剑霓的祖父王建屏曾任抗战时期山西佛教会会长,是山西佛协会创始人。

王剑霓从小就从祖父那里听过很多蒙山大佛的故事。

为寻找蒙山大佛,王剑霓踏遍了整个晋源的西山地区,甚至差点失足掉落悬崖,终于在蒙山发现了五代后晋北平王刘知远《重修蒙山开化庄严阁记》的残碑。

而他最终认定当地寺底村的“大肚崖”就是蒙山大佛。

____年,王剑霓在《地名知识》杂志上发表文章《“晋阳西山大佛”遗迹找到了》,引起了中国考古界和佛教界的轰动。

自从____年蒙山大佛被发现以来,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对蒙山大佛给予了高度关注,并通过各种渠道呼吁对大佛进行修复保护和开发。

蒙山大佛是世界佛教史上的一大奇迹,这样一尊具有____多年历史的摩崖石刻大佛,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是其他大佛所无法比拟的,文化
研究价值和社会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是世界摩崖石刻艺术中的精品。

湮没在尘土中的大佛端坐于蒙山南麓的石崖之间。

宽大的胸肩、修长的双臂从两侧石崖中呼之欲出,残破的半截佛身仍然传达着令人震撼的庄严使命。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范文(六)
晋阳西山大佛坐落于蒙山北峰之阳,南向,依山凿制,由于年久风雨剥蚀,岩石表层风化严重,况其外露高大的胸颈部剥落之处还长出小树蒿草,失其原有的风采,致人们不知其为当年巍伟的大佛,立于大佛胸下怀间而不知,无怪以往探佛者慨叹"大佛巳不存在了","仅遗乱石而已"。

晋阳西山大佛现场外露胸颈部分,高____米,宽____米,颈部直径宽____米,唐代记载"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计算约合今____米,仅低于我国四川乐山大佛(高____米)____米,比以往西方所说"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
(Bamiyan,高____米)高____米,按凿制年代,西方对"巴"佛考查不清,认为"巴"佛凿于"三至七世纪"之间,这是个不精确的估计数字,而我晋阳西山大佛,史籍明确记载凿于北齐天保二年(551),时在六世纪。

如按"巴"佛凿于"七世纪"来说,我晋阳西山大佛要早一个世纪。

比我国乐山大佛凿于唐开元元年(713)早____年。

按此,论高度,晋阳西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论年代则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

晋阳西山大佛所在的寺院,原为东魏所建的大庄严寺。

北齐天保二年(551),高洋赐额"开化",又称开化寺,并依山凿制佛像,
建成上、下二寺,称"大庄严石窟二寺",可见"西山大佛"当初是称"石窟"的位于上寺之中。

隋文帝仁寿初年(602),建起了庇盖大佛的大佛阁,改称"净明"寺。

唐武德三年(620),李渊留守晋阳,复名开化寺。

显庆五年(660),唐高家李治和皇后武则天来幸并州,瞻仰开化寺和童子寺大佛,"礼敬瞻睹,嗟叹希奇,大舍珍宝财物衣服",并令并州州官长史窦轨"速庄严备饰圣容","开拓龛前地,务令宽广"。

武则天和李治回到京城长安后,经两年时间,由皇帝内宫做了两件袈裟,派专使驰马飞送并州,给这两寺大佛像赐披袈裟。

袈裟上装饰的金银珠宝大放异彩,"放五色光,流照崖岩,洞烛山川","道俗瞻睹,数千万众",轰动了并州。

唐武宗灭佛时,大阁虽然失修破败,但大佛未损。

晚唐乾宁二年(895),晋王李克用竭河东之力,"计口随钱,不可胜计",五年用工三十万,重修了大佛阁。

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北平王刘智1 远留守北京(晋阳),又修佛阁。

这次重修的庄严阁,高五层,每层十三楹,二十六间,共一百三十间,将二百尺高的大佛庇盖于内,可见阁之大。

元末(1368),寺毁阁倾,火佛头部掉落,残砖破瓦和山间泥石掩覆了佛像下部。

明洪武十八年(1385),晋恭王朱棡只重修了前寺院,称法华寺。

显赫了八百年的"西山大佛"便从此埋没六百余年。

自北齐凿佛,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有重修、扩建、瞻游、纪事等碑刻,除前寺址上遗有五代后晋和元、明的几通碑刻已移臵太原双塔寺保存外,其余各代碑刻均未外运,当仍在其处,
共处当有大量埋藏物。

至于大佛之腹、手、腿、足、基座、大阁遗基,都掩覆于大佛胸下山坡泥石里。

对这尊大佛的考查,现仅触及其一半,还需清理发掘。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范文(七)
大家好!欢迎来到山西省的蒙山大佛景区!我将为大家带领参观蒙山大佛,让我们一起领略这座壮丽的佛像带给我们的震撼与感动。

蒙山大佛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蒙阴县蒙山镇境内,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佛像之一,也是中国东部地区佛教文化遗存中的重要宝藏。

大佛像高达88米,是五代时期佛教艺术的杰作,也是佛教信仰的象征之一。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蒙山大佛的历史。

蒙山大佛的建造始于公元1992年,历经多年的设计和建造,于2008年完工。

整个佛像分为座、莲花座、莲花座须弥座、须弥座台基和佛身五部分,采用青铜铸造,共计3500多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佛像之一。

蒙山大佛造型庄严肃穆,神态慈祥,以佛教文化为主题,展现了佛教的法门和禅宗思想。

接下来,让我们开始参观蒙山大佛吧!首先我们来到大佛的底座部分,这里是佛像的基础部分,底座上刻有精美的佛教图案和经文。

大佛的底座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融合了汉族、藏族、回族等多民族的建筑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接下来,我们来到蒙山大佛的主体部分,也就是佛身。

佛身高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