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要切实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 )当下教 育 与终 生 教 育 相 结合
师的个体价值判断 , 使教师对 自己的工作意义不以为然 , 因此缺乏热情 ,
得过且过的心态就变得 十分正常。我们要力争改变这种现状 ,这属于学
校 的软 环 境建 设 。
2 _ 激发教师的创造精神

当下教育是针对学生成为职业人 的现实教育 ,学生有毕业即上 岗的 心理要求 ,学校必须满足学生的这种要求才能获得学生及家长的认可 。 终生教育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在要求 ,学校必须教给他们设计 人生 、
规划未来的能力 ,从本质 上提供他们对于未来社会的适应性训练。当下 教育与终生教育相结合是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 的必然要求 。目前很多 高职院校只是对学生实施当下教育 , 有些甚至没有意识到对学生实施终
生教育其实应该是高职院校更为重要 的责任 。 ( 二 )技能教育 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技能教育是保证学生立足社会的生存教育 ,要缩短高职院校毕业生 的社会适应时间,达到毕业 即上岗的 目的,技能教育必不可少 ,在这个 意义上,高职教育类同于技校教育 ,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
高职教育要切实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王 晓 地 王 红相 张 曦蕊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成 阳 7 1 2 1 0 0
【 摘 要 】党的十七 大做 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决定以来,我国从上到 下各个层面都开展 了深入的学 习实践活动 。党的十八大又提出努 力办好人 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再次突 出了高等教育 中人的因素。对 于高职教育,如何 落实党和 国家的教 育方针成为 当务之 急。
( 一 )构建教 师激励机制
教学名师 , 制定政策 , 鼓励进修 与科研 ,提高综合能力鼓励教师下企业 ,
( 三 )就 业教 育与 长 远 发 展 相 结合
客观地讲 ,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地缺乏 自 豪感 ,除去社会舆论对于
高职教育负面评价外 ,高职院校本身 出存在着很多问题 。从理论上 ,高 职院校对于教师的要求更严格 ,他们不仅要有科研 能力 ,更要有实践动
手能力 , 社会认为高职 院校教师低人一等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我们首 先要树立强烈的 自 豪感 , 今 日教师以职院为荣 ,明日职院以教师为荣。
4 . 强化教师的归属感
时至今 日,高职教育的就业导 向已经形成共识。事实上 ,高职院校
从心理学角度 ,归属感是人生命及心理安全的重要保证 。一个人如 果没有归属感 ,内心世界总是寂寞荒凉的。排除信养的因素不谈 , 加入
某种社会组织实质上就是在完成个人 的归属认证 。据此 ,学 院提出了这 样的宣传 口号 :职 院是我家 ,人人都爱她 。我们在全体职工 范 ( 二 )学 校提供创造教师进一步提高业务综合能力的机会 上面所说的基本是都属于精神层面,办学上以教师为本的教育理念 总要落在实处 ,在精神激励之外还要有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措施。 教师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 ,学校要想办法为新教师创造提高 的机会 ,使 人有所能;也要为老教师创造带头的机会 ,培养教学新秀 、教学能手 、
毕业生不 可能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只从事一种 1 . 作, 而且所从事 的工作 未必就一定与他的专业技能相吻合 ,因此 , 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 ,我
们完伞可以效仿企业对其产品售后服务的作 法,考虑对毕业生进行 回炉
教育 , 既对学生负责 , 又扩大 了高职学院的办学空问 , 提高其经济效益 。
【 关键 词 】 高职 院 校 教 学 理念 教 师 中 图 分 类 号 :G6 4 2 . 0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9 4 0 6 7 ( 2 0 1 3 ) 2 2 — 1 3 6 . O 1
五年来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坚持 内涵建设 的办学方向 ,教学以育人 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 ,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办学以人才为本 ,以教师为 主体 ,建章立制 ,大力推进教师培养计划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方面我们 为高职教育缺乏创新而束手无 策,一方面我们为教师的
被动应付而苦恼不 已,很少有人将这两个方面综合起来 , 这正是我们 没
有挖掘 出教育创造精神的根本原因。教师是高职院校里面的高智商人群 , 高职学院现在还不具备人人畅所欲言的环境 。因此创造使人才脱颖而出 的环境 ,挖掘教职工的创造潜力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3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激情永远是人事管理的核心工作。 目
前各个高职院校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措施集中地表现为经济手段这一
点,在学院津贴分配方 面不同程度地 向教师倾斜。从效果上来看,这样 的措施似乎并不能让教师满意。仔细思考这 里而的原因,除了教师与管 理人员 长期以来形成的互不信任的原 因之外 ,单一的经济刺激降低 了教

教 学 上 以 学生 为 本
高职教育要突出实践性教学特色 ,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教育 教学的根本要求。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 ,特另 强调服务意识 。学
院立足于已有的教学经验 ,提出了 “ 三结合 ”教育:即把学生的当下教 育与终生教育相结合 ;把学生的技能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把学生的 就业教育与长远发展相结合。
二 、 办学 上 以教 师 为 本
无论从哪个角度 ,教师 的重要性都勿庸置疑 。因此 ,师资队伍建设
是每一个高职院校一直在努力的重要工作 。 从国家教育部各类文件来看 , 关于高职教育师资 队伍 ,十年间先后 出现了两种说法 , 第一种叫做双师 型师资队伍建设 , 这种说法一直 占 据 主流地位 ; 第二种 叫做 “ 双师素质” 、 “ 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虽然第一种提法今天仍然有一定的市场 , 但 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了第二种提法。 两种提法 的变化彰显出观念上的不同, 后者比前者更全面 , 更强调教师团队整体的教学执行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