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讲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度讲稿
(一)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上课!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带来三个问题:
1、第一个问题,两千多年前,科学家阿基米德遇到了一个难题,皇冠,怎样不损坏皇冠就鉴别出皇冠是否是纯金的呢?第二个问题: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心石是产自我们青岛浮山的一整块花岗岩,怎样称出碑心石的质量呢?第三个问题:美猴王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定海神针,播放视频,金箍棒原来的体积多大?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后,这三个问题我们就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1.5分钟)
2、咱们重庆是著名的山城,有各种各样的美景、美食、美女,还有赫赫有名的棒棒军。
他们靠一根竹棒、两条绳索挑起了生活,值得我们尊重。
如果给你一根竹棒,将两筐苹果从教室挑咱们会场,你会挑两大筐还是俩小筐?为什么的呢?(生:小筐,苹果少,轻)也就是说,同样是苹果,体积越小,质量就越小,体积越大,质量就越大,从挑苹果这样一个生活实际问题,你能否提出一个与质量有关的科学探究问题呢?(1.5分钟)
3、你认为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学生:正比。
师:大家都同意吗?也就是说体积变原来N倍,那质量就变原来的?生N倍。
如果求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的话,这个比值是?相同的。
板书:猜想:同种物质m/V相同。
(1分钟)
4、我们猜想是否正确?需要做实验。
按照猜想,我们需要测出什么物理量?生:质量和体积;测几组?生:3组。
老师提供了3个体积,分别是6cm3、8cm3、10cm3,这样只需要测?质量。
请同学们自主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
完成的同学请举手。
师巡回批阅,请同学帮助小组其他成员订正答案。
PPT展示答案。
请各小组分工合作,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马上实验(2分钟)
5、(板书画出表格:颜色,m/V/g/cm3)指导实验,并请实验完成小组输入实验数据(46.2、61.
6、77.0;
16.2、21.6、27.0;5.8、7.6;9.6.)(9分钟)
6、我们收集了几组实验数据。
请同学们看,是否与我们的猜想一致?
同学发言交流,竖着比较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数据有小的差异,是误差,评估误差来自质量和体积,如果去掉误差因素,与猜想一致。
师: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结果(板书)。
横着比不同物质,能得出什么结论?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出示PPT,由分析数据的异同点我们得出两个结论,由结论看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代表了物质的某种特性,我们把它叫做密度,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第六章第二节,密度,用字母P来表示。
注意肉的写法。
(3分钟)板书课题。
(二)建构密度概念
1、到底什么是密度?它的定义式?大小?单位?让我们类比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概念,小组讨论,自主完成密度概念的建构。
教师板书非空格部分,
2、学生起来交流。
补充板书完整:定义、定义式、单位及其换算。
问:对于密度概念,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解决疑问(3分钟)
(三)绘制图象
1、对于实验结论,除了用公式表达外,还可以用图象来描述。
以刚才测量的1组数据为例,我们做一下图像(电脑)。
首先我们需要在坐标系中标好横坐标为体积V,单位立方厘米,纵坐标为质量,单位克,分好分度值后,按照数学寻找点坐标的方法描出数据点,按照点分布的规律,用线连接起来,显然,这个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这说明什么?生: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也就是?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也就是同种物质密度相同。
(1.5分钟)
2、老师在实验室测量时,已经将三种颜色物体m-V图象画了出来,请大家一起观察一下。
每一种都是过原点的直线,说明每种物质密度都相同,跟质量和体积无关,三张重叠,三条图线不重合,说明?不同种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我们刚才测出ρ银色>ρ白色>ρ红色,如果只有图像,应该如何分析,就能比较出不同图线代表物质的密度大小?生:看纵线,相同体积下,质量越大的密度越大。
由此再次证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刚才的银色、白色、红色物体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就需要借助前人的测量成果——密度表了。
(2.5分钟)
(四)密度表
1、请大家迅速搜索,咱们刚刚测量的物体物质种类是什么?
2、请同学们从表中搜集信息,完成下面的思考题。
小组交流,完成填表。
交流:金的密度几乎是银的两倍,意味着相同体积,金的质量大;相同质量,金的体积小;我们说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因为有相同的个例;空气密度小,因为数值后面没有103。
3、水的密度是重要的常量,需要记住,大家一起读一下,含义是每1立方米的水质量是1×103千克,也就是1立方米的水质量是1吨。
合1克每立方厘米。
中国在3世纪成书的《孙子算经》中就对很多物质的密度进行了测定,而且有些值与现代的数值相差不大。
(3分钟)
(五)小结科学家和研究方法。
在刚才的探究中,我们借鉴了很多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成功经验。
在提出问题时,我们把“挑苹果问题”这个实际问题转换成了“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这个科学问题,是学习了清代科学家梅文鼎的方法。
梅文鼎在有一年过元宵节时,发现两个小孩手里拎着形状奇特的灯笼,他认真观察,提出了半正多面体边长和体积的计算问题,他由生活问题提出科学问题的方法称作转换法;在实验检验的过程中,我们先设计实验报告,再完成实验报告的过程,是学习了西汉著名医学家仓公淳于意的方法。
仓公最伟大的历史贡献是设计了病历,到现在医院还广泛使用,留下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他这种设计报告-完成报告的方法称作实验法;在得出结论时,我们分析数据的异同点,建构出“密度”概念的过程,是学习了东汉算圣刘洪的方法。
他通过对不同数据分析,找到其中隐含的相同数据,建构出黄白道夹角这个天文概念,第一次提出了精确的月球运动理论。
刘洪异中求同-概念建构的方法称为比较法;在建构“密度”概念时我们类比了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概念,是学习了东汉神医华佗的方法。
他类比五种动物,模仿设计出了“五禽戏”,
流传至今。
他这种类比-模仿的方法称为类比法;最后,我们将实验结论画成图象,使结论更加直观,是学习了唐朝茶神陆羽的方法。
他在《茶经》中将与茶相关的各项知识均以图象的方式在绢素上画出来,非常直观。
把结论画出图样的方法称作等价变换法。
可见,前人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知识财富,也留下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指导我们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了密度知识,就可以解决最初老师带来的三个问题了。
(3分钟)
(六)知识运用
1、出示ppt,你能帮阿基米德解决吗?请各小组讨论一下。
?
学生讨论、交流,表扬、肯定学生的想法,最后教师展示阿基米德的做法。
分析解决的过程,总结出问题——转换的方法。
教师:早在公元前400成书的《考工记》中也详细记载了利用密度鉴别物质纯度的方法,与阿基米德的方法一致,但是早了200多年。
(3分钟)
2、我们再来看看碑心石的质量该怎么测?请同学们独立思考。
请学生起来交流思路,并展示计算过程,提出计算要求。
小结:通过解决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密度知识除了可以鉴别物质外,还可以间接的测量质量或者是体积。
(3分钟)
(七)本节课小结
1.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学习了关于密度的哪些知识?意义;定义;单位;图象和应用。
2.我们在学习密度知识的过程中,运用了五位中国古代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完成了整个探究,丛整体上看,我们先提出问题,搜集的实验数据是无序的,通过数学方法,达到有序,从而找到规律这是德国科学家哈肯的无序—有序的研究方法,,哈肯是协同学的创始人。
我们在实验探究中应用协同学,开展小组合作,可以使探究过程更加高效和准确。
再比如我们在拔河中,一声令下,大家一起向一个方向用力,让力量从无序到有序。
(2分钟)
(八)头脑风暴、自测题作为作业
你对密度的概念理解掌握了吗?请课下完成自我检测。
孙悟空金箍棒原来的体积到底多大呢?请大家课后思考并交流,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古今中外多位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可见,大家在学习中要做到知识与方法并重,才能实现能力与成绩共涨!在学习过程中借鉴古代科学家的成功方法,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非常高兴与同学们合作学习,也欢迎大家到我们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七中学来做客。
下课,同学们再见!(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