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社会《谦让》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社会《谦让》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一、教学背景
幼儿园是培养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学前教育基地,其中的社会活动是培养儿童
社交能力的重要活动之一。
针对中班幼儿逐渐进入社会环境,需要学会跟别人相处、等待和让步的能力等,本次教学活动主题是《谦让》。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和理解《谦让》的含义。
2.掌握“让”、“等待”等基本的待人方法。
3.通过阅读、游戏等多种方式,让孩子懂得好的品格是社交成功的重要
基础。
4.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互动交流传递友善、关爱。
2.培养良好的待人处事的品德道德感。
3.能在日常生活、学习和游戏中互相谦让。
4.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3.行为与习惯目标
1.改进活动方式,鼓励幼儿群体完成任务。
2.增强幼儿的协作意识,并能有效地协作。
3.学会主动思考、开动脑筋,理性对待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热身环节
教师首先依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提前设计出游戏、故事、歌曲等多种热身环节。
•游戏环节:教师可以设计鱼儿跳跳、做运动等游戏,让幼儿活跃起来。
•故事环节:教师讲述《小鸟让座》、《小红帽》等一些代表性的故事,引导孩子感受故事中的人物互相帮助和谦让。
•歌曲环节:教学可以在热身时使用《小星星》、《让一让》等歌曲,培养幼儿的礼貌感。
2. 主要教学环节
《谦让》教学策略是主要环节。
在这一部分,要分为三个步骤展开教学。
第一步:表现谦让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们观察身边的事情和现象,找出一些具体的谦让的例子,让幼儿能互相表现谦让的举止和心态、口令等。
比如让幼儿组成一对,进行里里外外互相理发,洗手等操作,培养幼儿间相互理解和合作的能力。
第二步:分享感受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表现谦让的感受,引导幼
儿们对感受进行讨论、交流。
第三步:模拟情境
在情境模拟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对话模拟,让幼儿们以正确的语音表达
方式表现谦让的行为。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表现展示的信心和勇气。
3. 教学后续环节
在学习谦让该主题的课程活动中,教师可多采用多姿多彩的活动形式来帮助幼
儿延伸课堂思想。
•调查将是很好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发放作品书,让孩子调查长辈父母、同辈好友等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的谦让行为以及他们的感受。
•组织文艺活动丰富活动形式。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互相表演的活动等,让孩子们能够获得更多的思考和体验。
•进行游戏和冲季竞赛,发挥活泼性格特征。
四、教学反思
教师的反思
本次《谦让》教学过程难度适中,幼儿们能够及时地表达和思考,乐于接受教
学任务。
然而,在授课中还需进一步巩固,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注意今后的授课设计应更加随机,还要针对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做调整,使教育理念更符合幼儿学习的需求。
对孩子们的影响
在此次教学中,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群体合作意识增强,情感表达能力提高,信心和勇气也得到了锻炼。
通过精心安排,教练认为孩子们更加深入的认识了《谦让》的含义,也打下了良好的品德教育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