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作文传承中华孝道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百善孝为先”“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这些都说明了孝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也在倡导孝,但是孝也有着不同的层面,那么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孝呢?
大家都知道“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成语故事,后作典故比喻人的孝心,但这两者表现的是孝的不同层面:“反哺”为养,是物质层面;“跪乳”为敬,是精神层面。
“孝养”是指能赡养老人,保障他们的物质生活;“孝敬”则是以尊敬的态度来恭顺他们。
孔子说“色难”,意思是说对父母给予物质的帮助是容易做到的,但是要始终保持和颜悦色的恭敬则是困难的。
孔子还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说明了孝除却提供物质保障外,更重要的是对长辈的敬意。
庄子对孝的认识比孔子更深刻:“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
”也就是说,子女对长辈敬容易做到,因为敬是一种姿态,但爱是一种情感,一种真心的流露。
或许爱对于一些人容易,但让自己与父母长辈的和谐相处成为常态,使他们精神满足,以至于自己与他们感觉不到隔阂,达到忘亲是很难的。
也许有人能做到,但让父母长辈忘记自己,不因自己的孝顺而感激,又不为自己的所为而担忧,那则困难更大。
在今天,我们都在为生活事业奔波,但是我们应该始终对父母充满真心的爱,让父母感到心灵的安适,精神的平和,感到亲情的和谐温馨。
由此可知,孝不仅是能养能敬,同时也要能爱能忘。
忘是没有隔离隔阂,是一种真正的和谐。
孝不需要丝毫做作,它是心灵上安适。
腰无感觉,说明腰带舒适,脚无感觉,说明鞋子合脚,父母对儿女的孝无感觉,说明儿女做的到位。
当大家都投入到爱的和睦之中,这就是孝的高境界。
孝是仁之本,也是做人的本分,是社会和谐的保障。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当我们把对父母的孝与爱推及到他人,我们的整个社会就会变得和谐安详。
孝道作文:传承中华孝道篇20
我们都赤裸裸而来,没有谁天生富有,没有谁天生贫穷。
人生旅途中,是攫取是放弃,是拒绝是接受,全在老人的指引,心灵的抉择。
有人医治老人,千金散尽;有人赡养老人,不惜重金。
有人信奉百善孝为先;有人恪守一闯孝义生死关。
有人选择善待老人,有人选择拒绝赡老。
美与丑,善与恶,全在一念之间,遗臭万年还是流芳百世,系于一瞬。
要孝敬的太多太多,只想告诉你,选择孝敬,不要让迷雾遮住双眼,让污垢蒙蔽心灵,为老人,为自己,捧一颗清纯、孝敬之心。
孝敬和判逆之间,介子推为母而死,选择光荣;李魁只身劈虎报母仇,选择德昭后世;香九龄为父暖被,王文以身喂蚊。
孝敬可以帮助你成就很多很多。
做个有价值的,无愧生命无愧社会的真正的人,人们也会赠与你回报。
风雨中求生的人,会奋不顾身挽救老人的性命;一个在沙漠里跋涉的人会毅然解下腰间最后一壶水给老人;但也有人把老人骑在身下,作威作福;有人由一个孝子蜕化成逆子;有人为省钱使老人变劳力;有人为分房分田,打老人,骂老人,一失足成千古恨。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要走错了方向啊!田地、房屋、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要那么多干嘛呢?到头来,反而一无所有,甚至老人,甚至生命,即使痛悔,即使改过,又赚得了几把同情泪?也没有人再来帮助你。
雄鹰,就选择敬老;如果你是沙鸥,就懂得赡养;如果你是麻雀,就会自觉服侍长辈;如果你是一个人,就更应该懂得尊敬长辈,孝敬老人。
你,一个不愿失去人格,一个不甘平庸,不会腐蚀的你,就做个清纯无比的你,捧上如雪的孝心干净、漂亮,抛开一切污秽,所有自私,学会孝敬老人,善待老人。
变为传统,世界将更美好。
你会发现,自己很美,老人很美;你会知道,孝敬是满足,付出是快乐。
选择孝敬老人吧!行动就是证明!
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百善孝为先”,“人之行莫大于孝”这几句谚语就说明了华夏儿女对孝道的重视。
历代圣贤都在提倡“孝”,这使得我们华夏文明能够在文化礼仪上保持完整性和规律性,我们也因此受到异国人士的赞誉。
然而如今社会上出现了孝悌观念出现了日下的势头,因此重新探讨和正确阐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说文解字》对“孝”字的本义作了生动而又准确的解释:“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诗经》中则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的咏叹。
“孝”是尊敬长辈,侍老奉亲,指子女对父母谨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抚养、送终、祭祀等等。
因此,“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是一种社会道德准则,用于处理家庭中长辈同子女之间关系;然后,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赋予新的内容
所谓“君要臣死,臣不死,为不忠;父要子亡,子不亡,为不孝”就是典型的愚忠愚孝思想,在此略举几例:比如西汉经学大师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中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等,现今已不适合我们这个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又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经》,恐怕现代社会很少人不去理发吧,又有很多女士去美容吧;再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里娄章句上》,是至今仍存在“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源,也已不足取,我们是提倡男女平等的。
诸如以上孝说,到了今天,无疑均已过时,我们应以批判或毫不吝惜地抛弃。
我们应当有所继承孔孟儒学提倡的合理孝道,借鉴古代的孝悌思想,用以谐调、亲和家庭成员的血亲关系,促进家庭的和睦与稳定,进而在社会上形成尊老爱幼、互助友爱的风尚,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
让我们一起来营造一个敬老养老的社会氛围,让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得到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