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频电磁波定位技术研究报告
基于UWB的室内精准定位技术研究
基于UWB的室内精准定位技术研究发布时间:2021-04-22T05:44:33.458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1年2期作者:张世锟1 王昱辰2[导读] 随着室内定位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基于非测距的定位方案已无法满足人们对室内定位精准性的要求。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摘要:随着室内定位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基于非测距的定位方案已无法满足人们对室内定位精准性的要求。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UWB 的室内精准定位,其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可应用于智慧仓储、紧急救援、煤矿等要求高定位精度的领域。
本文通过介绍超带宽Ultra-Wideband,UWB)技术及其定位算法,对室内定位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定位技术;室内定位;UWB一、室内定位技术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活动更多的发生在室内场景,人们对于定位服务的需求也延伸到了室内。
目前室内定位主要有两类应用场景,即面向消费者的服务和面向企业的服务。
面向消费者的服务,包括商场导购,停车场的反向寻车等。
另一类是面向企业的服务,包括智慧仓储和物流、智能制造[1]、紧急救援等。
随着定位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需求的与日俱增,未来室内定位的定将趋于精准定位的使用场景。
利用无线信号定位是一种常用的定位技术。
无线信号定位技术应用测距和非测距两种定位方案,基于非测距的定位原理是根据定位场景下,采集到的各采样点信号的特征,构成信号特征的指纹地图,并根据指纹数据库,利用指纹定位算法[2],得出定位的结果,无线局域网(WLAN)、射频识别(RFID)等定位技术均采用非测距的定位方式,但这种定位方式具有较大定位误差。
在例如工厂、煤矿、物流仓储等对高精度定位有要求的场所,且有时环境未知的情况下,上述定位技术产生的定位误差较大。
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3]技术通常使用基于测距的定位方案,即利用定位设备的信号强度等信息与距离之间的关系,应用定位算法,计算得到定位点的位置,与WLAN等无线通信技术不同的是,基于UWB的室内定位技术数据速率高,可达几十Mbps到几百Mbps,且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发射功率低、保密性好、精准度高的特点,因此,在随着超带宽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精准的超带宽定位系统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电磁波无源定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电磁波无源定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智能手机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磁波无源定位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电磁波无源定位技术是指在不依赖特殊设备的情况下,通过分析目标发出的电磁波信号,来确定其位置、速度等信息的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通信、导航、车联网、智能家居、安防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电磁波无源定位技术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信号采集、信号分析和位置计算,其中最具挑战的是信号分析技术,因为电磁波信号混杂了各种复杂的噪声,难以有效提取信息。
因此,研究人员需要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开发出高效的信号处理算法和定位算法,以不断提高无源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
在现实应用中,电磁波无源定位技术通常通过多个接收器(或传感器)来获取目标的电磁波信号,并将信号传输到后台处理平台进行分析计算,从而确定目标的位置。
这种技术既可以使用单频信号,也可以使用多频信号,后者的定位精度一般更高。
目前,电磁波无源定位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实际场景中。
例如,在车辆控制和导航领域,无源定位技术可以准确判断车辆的位置、速度和行驶方向,为车辆安全行驶提供有力保障;在无人机应用中,电磁波无源定位技术可以实现飞行器的自主导航和智能避障功能;在智能家居系统中,通过对用户的生物电磁信号进行无源定位,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化的用户体验和个性化服务。
然而,电磁波无源定位技术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题。
例如,在噪声干扰和复杂环境下,定位精度容易受到影响;在多用户同时使用时,信号之间的干扰也会对无源定位造成影响。
因此,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无源定位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总的来说,电磁波无源定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有许多研究和开发工作需要持续开展。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这一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为社会带来更多(或更好的)智能化应用和解决方案。
基于UWB和IMU的复杂室内环境下定位研究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基于UWB和IMU的复杂室内环境下定位探究随着室内定位技术的快速进步,定位精度和可靠性日益被重视。
低频实验报告
低频实验报告低频实验报告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低频实验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低频实验是指在低频电磁场下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旨在探究低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
本文将从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以及实验结果三个方面对低频实验进行探讨。
首先,实验设计是低频实验的关键。
为了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实验方案。
在低频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组志愿者,他们年龄在25-40岁之间,没有患有任何慢性疾病。
实验分为两组,一组暴露于低频电磁场下,另一组作为对照组不暴露于低频电磁场下。
每组志愿者分别接受了为期三个月的实验。
其次,数据分析是低频实验的关键环节。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集了志愿者的生理指标数据,包括心率、血压、血糖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
在实验结束后,我们对两组志愿者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暴露于低频电磁场下的志愿者在某些生理指标上有所改变。
例如,暴露组的志愿者心率相对较高,血压相对较低。
这些数据表明低频电磁场可能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最后,实验结果是低频实验的最终目标。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但这些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究低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机制。
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低频电磁场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暴露时间、暴露强度等。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
总结起来,低频实验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通过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三个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初步了解低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
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和深化这些结论。
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低频电磁场和人体健康的科学依据,以促进人类的健康发展。
基于超高频电磁波和超声波精确定位局部放电的方法
一
定 的缺 陷 ,如推荐 的射 频 干扰信 号搜 索范 围5 0 一
I O 0 0 MH z 不 能完 全 覆盖 超 高频 ( U l t r a H i g h F r e . q u e n c y , UH F ) 的频率 范 围 ( 3 0 0 MHz 一 3 G H z ) ; 另 一 方 面更 重要 的是该 设备 不 支持 局部 放 电 的精 确 定位 ,
放 电定位 方 法 便 于制 订 最 具针 对 性 的检 修 处 理 方
短 ,此 时 局部 放 电源 离 手持 局 放检 测 仪P D S 1 0 0 最
近。 再结 合变 压器 的具体 结构 和运 行 、 维修 经验 , 确 定 大致 区域 。 在三 种 常见 的局部 放 电定位 方法 中 。 电气 参 数 定 位 法操 作 复 杂 、 通用 性 差 、 受 现 场 电磁 干 扰 的 影 响较 大 , 因而不 适 合 用 于在 线 检测 ; 超 声波 定 位 法 只适用 于几 十厘米 内的小范 围准确定 位 . 因为超 声 波 在 空 间衰 减 快 。在 不 同的介 质 中的传 播 速 度 迥
支 持 的超 高频 电磁 波 定 位 法首 先 确 定 局 部 放 电 的 视 在 放 电量 , 其 次 确定 局 部 放 电大致 区域 , 然后 使
基 于超 高频 电磁 波和 超声 波精 确定位 局部 放 电的方法
V o 1 确定位 局 部 放 电 的方 法
Me t h o d o f L o c a t i n g P a r t i a l Di s c h a r g e Ac c u r a t e l y B a s e d 0 n UHF El e c t r o ma g n e t i c Wa v e s a n d Ul t r a s o n i c
电磁导航技术的研究
电磁导航技术的研究摘要电磁导航技术是一种基于电磁信号的定位和导航技术,通过探测和分析电磁信号的特征参数,实现对目标物体的定位和导航。
本文将介绍电磁导航技术的原理、应用领域和存在的挑战,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1. 引言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定位和导航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
电磁导航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定位和导航技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本节将介绍电磁导航技术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传统的定位和导航技术主要依赖于全球定位系统(GPS),但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如室内、地下、城市峡谷等,GPS信号受到严重干扰或无法接收,导致定位和导航的准确性下降。
而电磁导航技术可以绕过这些限制,通过分析电磁信号,实现室内和户外的准确定位和导航。
1.2 研究意义电磁导航技术的研究对于解决室内定位和导航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办公、无人驾驶等领域,提升用户体验和生活质量。
此外,电磁导航技术还对于军事、安防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升作战效率和战场安全。
2. 电磁导航技术原理电磁导航技术是基于电磁信号的定位和导航技术,其原理包括电磁信号发射和接收、信号特征分析和目标定位等方面。
2.1 电磁信号发射和接收电磁导航技术采用一种或多种电磁信号作为导航信号源,如超高频(UHF)、微波、红外等。
导航信号源通过特定的发射器发射电磁信号,并通过接收器接收目标物体反射或传播的电磁信号。
2.2 信号特征分析接收到的电磁信号包含丰富的信息,包括信号强度、相位、频率等特征参数。
通过对这些特征参数的分析,可以实现对目标物体的定位和导航。
2.3 目标定位根据接收到的电磁信号特征参数,可以利用三角测量原理或最小二乘法等方法,计算出目标物体的位置和姿态。
同时,也可以利用地图匹配的方法,将电磁信号的特征参数与先前采集的电磁信号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实现目标物体的定位。
3. 电磁导航技术的应用领域电磁导航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以下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
基于电磁波传播模型的室内定位算法研究
基于电磁波传播模型的室内定位算法研究室内定位是指在室内环境中确定移动设备的位置。
对于无线通信技术而言,室内定位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在缺乏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室内环境中,我们需要一种可靠的室内定位算法。
基于电磁波传播模型的室内定位算法正是通过分析和建立电磁波在室内环境中的传播模型来实现的。
基于电磁波传播模型的室内定位算法主要包括三个步骤:信号特征提取、信号传播模型建立和位置估计。
首先,信号特征提取是室内定位算法的基础。
通过测量、分析和处理接收到的无线信号,我们可以提取出一些关键的信号特征,如信号强度、到达时间差、相位差等。
这些信号特征可以用来描述信号在室内环境中的传播过程,为后续的信号传播模型建立提供基础。
其次,信号传播模型建立是基于电磁波传播模型的室内定位算法的核心。
它通过分析和建立电磁波在室内环境中的传播模型,即描述信号在室内环境中传播的数学模型,来实现室内定位。
常用的传播模型包括路径损耗模型、多径传播模型等。
路径损耗模型描述了信号在室内环境中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的过程,多径传播模型描述了信号在室内环境中因多个反射、散射、绕射等效应导致的多条路径传播的过程。
根据实际测量数据与模型拟合,可以估计出室内环境中的传播参数,如路径损耗指数、多径传播参数等。
最后,位置估计是基于电磁波传播模型的室内定位算法的最终目标。
通过信号特征提取和信号传播模型建立,我们可以得到一组信号特征和对应的传播模型参数。
在位置估计阶段,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估计移动设备的位置。
常用的位置估计算法包括最小二乘法、加权最小二乘法、粒子滤波等。
这些算法通过对信号特征和传播模型参数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到最可能的位置估计结果。
综上所述,基于电磁波传播模型的室内定位算法是通过分析和建立电磁波在室内环境中的传播模型来实现室内定位的。
它包括信号特征提取、信号传播模型建立和位置估计三个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的处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移动设备在室内环境中的位置估计结果。
电磁波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研究
电磁波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研究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智能交通系统正逐渐成为改善交通运输效率、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关键。
而电磁波,作为一种无形却又无处不在的能量形式,在智能交通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车辆通信到交通监控,从导航定位到自动驾驶,电磁波的应用贯穿了智能交通的各个方面。
电磁波在智能交通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无线通信。
在车辆与车辆(V2V)以及车辆与基础设施(V2I)的通信中,电磁波充当了信息传递的桥梁。
通过专用短程通信(DSRC)技术或基于蜂窝网络的 CV2X 技术,车辆能够实时交换速度、位置、行驶方向等关键信息。
这使得车辆可以提前预知潜在的危险,例如前方车辆的紧急制动或道路上的障碍物,从而及时采取避让措施,大大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以高速公路为例,当一辆车检测到前方路段发生事故时,它可以通过电磁波将这一信息迅速传播给周围的车辆。
其他车辆接收到此信息后,可以提前调整车速、变更车道,避免拥堵和二次事故的发生。
此外,V2V 和 V2I 通信还能改善交通流量,通过协调车辆的行驶速度和间距,实现更高效的道路使用,减少拥堵和能源消耗。
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导航定位是另一项依赖电磁波的关键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GP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通过接收来自卫星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实现对车辆的精准定位。
这些导航系统不仅为驾驶者提供了准确的路线规划,还能实时更新路况信息,帮助他们避开拥堵路段。
然而,电磁波在导航定位中的应用并非毫无挑战。
在城市峡谷、隧道等环境中,卫星信号可能会受到遮挡或干扰,导致定位精度下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辅助定位技术应运而生。
例如,基于 WiFi 信号、蓝牙信号或地面基站信号的定位方法,可以在卫星信号不佳的情况下提供补充定位信息,确保车辆始终能够准确知晓自己的位置。
交通监控也是电磁波大显身手的领域。
雷达是一种常见的利用电磁波进行监测的设备,它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来检测车辆的速度、距离和位置。
低频电磁波在管道内检测外定位的应用
收稿 日期 :0 00 —8 2 1— 11 *中 国石 油化 工 集 团 公 司 科 技 开 发 项 目 , 目号 :3 5 1 项 JO l 。
记 信号 储 存起 来 ( 内定 位 数 据 清 零并 进 位 计 即
数 1 ) 次 。第 四步 , 采用 增 量式 编码 器 测量 旋转
行里 程 轮修 正 。第 三 步 , 管 道 内部 定 位 信 息 将
与地 面标 志 点联 系起 来进 行 外定 位 。在 被测 管
道所 经 过 的地 面 上 , 隔 一 定 的距 离设 置 一些 间
超低 频信 号 发射 器作 为 清零 信 号源 。 当管道 检
测机 经 过 某 一 超低 频 信 号发 射 器 时 , 发 射 的 其
道 内检 测 技 术 是 将 各 种 无 损 检 测 ( T) 备 ND 设
出里 程 轮 内定位 、 艺 点 ( 缝 ) 正 、 定位 修 工 焊 修 外 正、 转角 定 位 四 步 综 合 检 测 定 位 方 法 , 图 1 如
所示 。
加 在 岛清 管 器 ( I 上 , 原 来 用 作 清 扫 的非 P G) 将
摘
要 油 气 长 输 管 道 的安 全 检 测 已越 来 越 受 到 人 们 的 重 视 。管 道 内 检测 是 最 重 要 的管 道
安 全 检 测 方 法 之 一 。扫 描 检 测 需 要 实 时确 定 检 测 位 置 , 记 录 以备 检 测 完 成 后 从 地 面 准 确 的定 位 管 道 并
第1 8卷
第 2期
北京 石 油化 工学 院学 报
J u n lo in n t u eo o r a fBej g I s i t f i t
uwb定位
UWB定位简介UWB(Ultra-Wideband)定位技术是一种基于超宽带电磁波的定位技术,采用了大带宽短脉冲信号,能够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和距离测量能力。
UWB定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室内定位、智能家居、无人驾驶等领域。
原理UWB定位系统主要由三个组成部分构成:UWB发送器、UWB接收器和定位算法。
UWB发送器通过发送短脉冲信号,并通过天线将信号发送到空间中。
UWB 接收器接收从目标返回的信号,并通过信号处理和测量从而计算出目标的距离和位置信息。
定位算法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数据,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出目标的位置。
UWB定位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时间差来计算距离。
在UWB定位系统中,通过同时使用多个接收器接收从目标返回的信号,可以计算出多个距离。
利用三角定位原理,通过计算这些距离,就可以得到目标的位置。
应用室内定位在室内环境中,由于传统的GPS定位技术无法提供高精度的定位结果,UWB 定位技术成为了室内定位的首选技术。
它可以通过在室内布局多个UWB设备,实现对目标的实时定位和跟踪。
室内定位系统可以应用于大型商场、医院、机场等场所,方便用户快速找到目标位置。
智能家居UWB定位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在家中布置UWB设备,可以实现家居设备的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例如,当用户离开家时,UWB设备可以感知到用户的离开,并自动关闭不需要工作的电器设备,实现节能和便利。
无人驾驶UWB定位技术也在无人驾驶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无人驾驶车辆需要准确地感知周围环境和障碍物,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驶路径规划。
UWB定位技术可以实时获取车辆与周围物体的距离和位置信息,为无人驾驶提供精确的定位和导航支持。
优势相比较其他传统的定位技术,UWB定位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高精度:UWB定位技术可以实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满足需要高精度定位的应用场景。
2.抗干扰:UWB定位技术在频谱上的宽带特性使其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可以在多径衰落、多用户、多路径和复杂室内环境中稳定工作。
UWB室内定位开题报告
UWB室内定位开题报告UWB室内定位开题报告引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室内定位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
而超宽带(Ultra-wideband,简称UWB)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定位技术,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等特点,因此备受关注。
本报告旨在探讨UWB室内定位技术的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
一、UWB技术的原理UWB技术是一种基于电磁波传输的无线通信技术。
其核心原理是通过发射和接收超短脉冲信号,在时间域上实现高精度的定位。
UWB技术的脉冲宽度极短,信号带宽极宽,能够提供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频率分辨率,从而实现对目标的精确定位。
二、UWB室内定位的应用领域1. 室内导航:UWB技术可以实现对人员和物品在室内环境中的精确定位,为室内导航提供支持。
在医院、购物中心等复杂环境中,UWB室内定位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快速找到目的地,提高效率。
2. 室内安全监控:UWB技术可以实现对人员和物品的实时监控和定位,可以在安保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UWB技术,可以实现对室内区域的入侵检测、人员追踪等功能,提升室内安全性。
3. 物流管理:在仓储和物流领域,UWB室内定位技术可以帮助实现对物品的实时跟踪和管理。
通过UWB标签的精确定位,可以提高仓储和物流的效率,减少错误发货和丢失物品的情况。
三、UWB室内定位技术的挑战尽管UWB室内定位技术具有许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UWB技术的室内传输受到建筑物结构、材料和障碍物的影响,可能导致信号衰减和多径效应。
其次,UWB技术需要高精度的时钟同步和信号处理算法,对硬件和软件的要求较高。
此外,UWB技术的成本较高,需要更多的设备和基础设施支持。
四、UWB室内定位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扩大,UWB室内定位技术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随着芯片技术和算法的不断改进,UWB设备的成本和功耗将逐渐降低,推动其在市场上的普及。
另一方面,UWB技术与其他定位技术(如蓝牙、Wi-Fi等)的融合将进一步提升室内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
《超短波无线电测向定位技术研究》
《超短波无线电测向定位技术研究》一、引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超短波无线电测向定位技术逐渐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该技术通过接收无线电信号,利用测向算法和定位算法,实现对无线信号源的测向和定位。
超短波无线电测向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雷达探测、电子对抗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民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超短波无线电测向定位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现状以及应用前景。
二、超短波无线电测向定位技术基本原理超短波无线电测向定位技术主要基于无线电信号的传播特性和测向算法。
首先,通过接收天线接收无线电信号,然后利用测向算法对信号进行方向估计,最后通过定位算法确定信号源的位置。
在测向算法方面,目前常用的有到达角估计法、相位差测向法、多普勒频移测向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分析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的传播特性,如到达角、相位差、多普勒频移等,实现对信号方向的估计。
在定位算法方面,常用的有三角定位法、最小二乘法等。
这些方法根据测向结果和已知的基站位置信息,通过计算和优化,实现对信号源的定位。
三、超短波无线电测向定位技术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学者在超短波无线电测向定位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在测向算法方面,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的算法和技术,以提高测向精度和可靠性。
在定位算法方面,研究人员致力于优化算法性能,提高定位精度和实时性。
此外,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超短波无线电测向定位技术在无线通信、雷达探测、电子对抗等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四、超短波无线电测向定位技术的应用前景超短波无线电测向定位技术在无线通信、雷达探测、电子对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无线通信领域,该技术可以用于实现无线信号的测向和定位,提高无线通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雷达探测领域,该技术可以用于实现目标的探测和跟踪,提高雷达系统的性能。
在电子对抗领域,该技术可以用于实现敌方信号的侦察和干扰,提高电子战的能力。
此外,随着物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的不断发展,超短波无线电测向定位技术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基于RFID的室内定位技术研究
基于RFID的室内定位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众多无线通信技术中,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室内定位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RFID 技术在室内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在室内定位技术中,常见的几种方法包括红外线定位、超声波定位和电磁波定位等。
红外线定位:利用红外线发射器和接收器测量角度和距离,从而实现定位。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精度较高,但缺点是容易受到环境中其他红外线信号的干扰。
超声波定位:通过发射超声波并测量其往返时间,计算出距离和位置。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在较远的距离上实现高精度定位,但缺点是超声波的传播速度较慢,且容易受到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电磁波定位:通过测量电磁波的传播时间或相位差来计算位置。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定位速度快、精度较高,但缺点是需要在定位区域内设置大量的接收器,成本较高。
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进行非接触式识别的技术。
在室内定位中,RFID技术可以结合传感器和计算机技术,实现快速、高精度的定位。
基于RFID的室内定位系统构成:一般由RFID标签、RFID读写器和计算机系统组成。
RFID标签放置在需要定位的物体或人员上,RFID 读写器则负责读取标签信息并传输给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
RFID定位原理:通过测量RFID读写器与RFID标签之间的信号强度或传播时间,结合已知的信号传播速度和标签分布情况,计算机系统可以计算出标签的位置。
为了验证RFID技术在室内定位中的效果,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将其与其他定位技术进行了比较。
实验结果显示,在室内环境下,RFID技术的定位精度较高,且响应时间较快。
相比之下,红外线定位虽然精度较高,但容易受到环境干扰;超声波定位虽然距离较远,但传播速度较慢且对环境敏感。
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本的不断降低,基于RFID的室内定位系统将具有更大的应用潜力。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到以下几种可能的应用场景:智能仓储管理:通过在物品或货架上粘贴RFID标签,实现快速、高效的仓储管理。
基于电磁感应的室内智能定位技术研究
基于电磁感应的室内智能定位技术研究室内定位技术在现代智能化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由于GPS信号在室内环境中无法到达,基于电磁感应的室内智能定位技术成为了一种常用且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基于电磁感应的室内智能定位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一、引言当今社会,人们对智能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室内环境中。
智能家居、物联网、手机导航等应用都需要室内定位技术的支持。
然而,GPS定位只在室外环境中准确可靠,室内定位的问题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基于电磁感应的室内智能定位技术由于其低成本、易操作和较高的准确性而备受关注。
二、原理及技术概述基于电磁感应的室内智能定位技术主要基于物理特性和信号的变化,通过对电磁信号的检测和分析来实现对位置的定位。
其中,主要的电磁信号包括Wi-Fi、蓝牙、RFID、电磁信号强度指纹等。
1. Wi-Fi定位技术Wi-Fi定位技术是最为常用的室内定位方法之一。
Wi-Fi信号在室内环境中普遍存在,可以通过手机或其他设备接收到信号并进行位置推测。
Wi-Fi定位技术的准确性和精度主要取决于信号强度和信号传播模型。
2. 蓝牙定位技术蓝牙定位技术是一种基于蓝牙信号的室内定位方法。
蓝牙信号的传播范围较短,因此可以提供更高的定位准确性。
蓝牙定位技术适用于室内小范围的定位需求,比如商场、博物馆等场所。
3. RFID定位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定位技术是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室内定位方法。
它通过引入射频标签和射频读写器来实现实时位置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常用于仓库管理、医院定位等领域。
4. 电磁信号强度指纹定位技术电磁信号强度指纹定位技术是一种基于电磁波信号强度的室内定位方法。
它通过事先建立一张位置指纹图,然后通过对当前信号强度与指纹图进行匹配来实现室内定位。
三、研究进展基于电磁感应的室内智能定位技术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
研究者们不断改进和创新技术,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和精度。
电磁波在导航与定位系统中的应用
电磁波在导航与定位系统中的应用导航与定位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而电磁波作为主要的载体之一,在这些系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电磁波在导航与定位系统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实际效果。
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精准的导航与定位系统。
从个人使用到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领域,这些系统在提供准确位置信息和路径规划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电磁波的应用则为这些系统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基础。
二、电磁波与导航定位技术在导航与定位系统中,电磁波通过测量其传播时间、频率和相位等特性,实现对物体或信号的定位和跟踪。
根据使用的频段和技术原理,电磁波在导航定位技术中可分为以下几种应用方式。
1. GPS 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定位系统之一。
它通过利用空间中至少四颗卫星广播的电磁波信号实现对地球上某一点的定位。
GPS系统通过测量接收到的卫星信号传播时间和相对于卫星的距离,通过三角定位原理计算得出接收器的位置信息。
电磁波在GPS系统中的应用,使得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准确地定位自己的位置。
2. 毫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是一种基于毫米波频段的导航与定位技术。
它利用高频的电磁波信号穿越大气层,不受天气条件的影响,能够实现精准的距离测量和物体探测。
毫米波雷达广泛应用于车辆驾驶辅助系统,如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等,极大地提高了交通安全和驾驶体验。
3. 航空雷达航空雷达是航空导航和监视系统中常用的一种电磁波应用。
它利用雷达波束对航空器进行跟踪和监测,实现空中交通管制和防撞预警功能。
航空雷达通过测量发射射频信号与接收到的回波之间的时间差,可以确定航空器与雷达之间的距离,并结合方位信息,实现对航空器的准确定位。
三、电磁波应用的实际效果电磁波在导航与定位系统中的应用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好处。
通过使用电磁波,我们可以实现全球性的定位服务,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便捷程度。
低频电磁波的传输特性研究
低频电磁波的传输特性研究电磁波是一种以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而传播的能量波动。
它的传输特性涉及到许多领域,如通信、无线电、雷达等。
而本文将着重探讨低频电磁波的特性以及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
首先,低频电磁波一般指的是频率较低的电磁波,通常在几十赫兹至几千赫兹之间。
与高频电磁波相比,低频电磁波具有较长的波长和较低的能量。
这些特性使得低频电磁波在信号传输和远距离通信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在通信领域中,低频电磁波可以通过地面、建筑物和其他障碍物穿透,实现信号的广域覆盖。
这对于一些需要在特定区域内进行广播或通信的应用非常重要。
比如,低频电磁波可应用于军事通信中的无线电传输,能够在极端天气或复杂环境下保持通信的稳定性。
此外,低频电磁波还在地球科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球科学家利用低频电磁波的特性,通过地磁场和地电场的变化来研究地球内部的物理特征。
这些数据可以提供关于地壳构造、地热活动和地下水资源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对于资源开发和地质灾害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低频电磁波也在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低频电磁波可以用于医学成像中的磁共振成像技术,通过改变物体中的核磁共振信号来生成图像。
这种成像技术有效地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如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
此外,低频电磁波还可以应用于物理治疗,如电疗和脑电刺激,以促进人体的康复和治疗。
尽管低频电磁波在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它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由于低频电磁波的波长较长,它们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大气和地球表面的吸收和散射。
这限制了它们的传输距离和穿透能力。
此外,由于低频电磁波在空间中的衰减速度较快,需要设置更多的中继站来保证信号的稳定传输。
总之,低频电磁波作为一种能量传输媒介,在通信、地球科学和医学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具有穿透能力强、信号传输稳定等优势,但也受到信号衰减和传输距离限制等挑战。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可以期待低频电磁波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创新。
电磁波在卫星定位中的应用如何?
电磁波在卫星定位中的应用如何?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卫星定位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导航指引我们到达目的地,到手机上的各种基于位置的服务,卫星定位系统都在默默地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在这背后,电磁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那么,电磁波究竟是如何在卫星定位中大展身手的呢?要理解这一点,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
电磁波是一种能量的传播形式,它包括了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和伽马射线等。
在卫星定位中,主要使用的是无线电波。
卫星会不断地向地面发射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信号。
这些信号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比如卫星的位置、时间等。
当我们的接收设备,比如手机或车载导航仪接收到这些信号时,通过对信号的处理和计算,就能够确定我们自身相对于卫星的位置。
具体来说,卫星定位系统通常由多颗卫星组成的星座构成。
以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例,它由至少 24 颗卫星分布在不同的轨道上。
这些卫星按照精确的时间和轨道运行,并持续向地球发送信号。
当我们的接收设备接收到来自至少四颗卫星的信号时,就可以通过测量信号从卫星到达接收设备所花费的时间,来计算出接收设备与每颗卫星之间的距离。
由于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即光速,所以通过信号传播时间乘以光速,就能够得到距离。
但这里要注意的是,测量得到的距离并不是真正的直线距离,而是所谓的“伪距”。
这是因为卫星上的时钟和接收设备的时钟存在误差,所以需要通过一些复杂的算法和数学模型来进行修正和计算,以得到更准确的距离信息。
在得到与多颗卫星的距离信息后,接收设备就可以利用三角测量的原理来确定自身的位置。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多个圆的交点来确定自己的位置。
每个圆的圆心是卫星的位置,半径是测量得到的距离。
多个圆的交点就是接收设备的可能位置。
通过更多卫星的信号和更精确的计算,可以进一步提高定位的精度。
电磁波在卫星定位中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确定位置,还包括了速度和时间的测量。
emr电磁定位原理
emr电磁定位原理EMR电磁定位原理EMR电磁定位(Electromagnetic Resonance Localization)是一种通过电磁波进行定位的技术。
它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特性,结合接收器和发射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对目标位置的定位。
EMR电磁定位原理的基础是电磁波的传播和反射。
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波动现象,可以在真空和各种介质中传播。
在空间中传播的电磁波遵循麦克斯韦方程组,其传播速度等于真空中的光速。
在EMR电磁定位系统中,通常会使用至少三个发射器和相应的接收器。
发射器会发射一种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并记录发送的时间和频率信息。
接收器接收到这些电磁波,并记录接收到的时间和频率信息。
通过计算电磁波的传播时间差以及频率差异,可以确定目标位置。
在EMR电磁定位系统中,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要。
当电磁波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散射。
这些相互作用会导致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和路径发生变化。
根据这些变化,可以推断出目标物体的位置。
为了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和精度,在EMR电磁定位系统中通常会采用多径传播技术。
多径传播是指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多个路径到达接收器。
通过分析不同路径上的电磁波传播特性,可以排除干扰和误差,提高定位的精度。
在实际应用中,EMR电磁定位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室内定位领域,EMR电磁定位可以用于实现室内导航、人员定位和物体追踪等功能。
在无线通信领域,EMR电磁定位可以用于无线电频谱监测和无线信号定位等任务。
此外,EMR电磁定位还可以应用于雷达、天文学和地质勘探等领域。
EMR电磁定位是一种基于电磁波传播和反射原理的定位技术。
通过分析电磁波的传播时间差和频率差异,结合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实现对目标位置的定位。
EMR电磁定位技术在室内定位、无线通信和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电磁辐射 定位
电磁辐射定位电磁辐射定位技术是一种利用电磁波的传播特性来确定目标位置的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无线通信、雷达探测、导航定位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电磁辐射定位技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磁辐射定位技术的原理、方法、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电磁辐射定位技术的原理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传播介质、障碍物、多径效应等。
这些因素会使电磁波的传播方向、速度、幅度等发生变化。
电磁辐射定位技术就是利用这些变化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具体来说,电磁辐射定位技术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发射电磁波:通过天线或其他设备向空间发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可以是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等。
2. 接收电磁波:在目标位置设置接收器,用于接收发射过来的电磁波。
接收器可以是天线、传感器等。
3. 处理信号:对接收到的电磁波进行处理,提取出与目标位置相关的信息,如传播时间、相位差、幅度比等。
4. 计算位置:根据提取出的信息,利用相应的算法计算出目标的位置坐标。
二、电磁辐射定位技术的方法根据定位原理和应用场景的不同,电磁辐射定位技术可以分为多种方法,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1. 到达时间法(TOA):通过测量电磁波从发射器到接收器的传播时间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这种方法需要精确的时间同步和高速的信号处理能力。
2. 到达时间差法(TDOA):通过测量电磁波到达不同接收器的时间差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这种方法不需要严格的时间同步,但需要多个接收器协同工作。
3. 到达角度法(AOA):通过测量电磁波到达接收器的角度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这种方法需要高精度的测向设备和复杂的算法支持。
4. 接收信号强度法(RSSI):通过测量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强度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定位精度较低。
三、电磁辐射定位技术的应用电磁辐射定位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 无线通信网络: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利用电磁辐射定位技术可以实现用户的位置追踪和定位服务,如手机定位、车载导航等。
低频探测原理
低频探测原理
低频探测原理是一种利用低频电磁波进行探测和定位的技术。
低频电
磁波是一种频率低于1MHz的电磁波,传播时会穿透障碍物而不会被
阻挡,因此适用于在障碍物后面进行探测。
低频探测原理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发射器产生低频电磁信号,并将信号
传播至被探测目标区域。
当电磁波穿过被探测目标物体时,会发生反
射和散射现象,反射和散射的电磁波将被接收器接收。
通过分析接收
器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的强度、相位等信息,可以确定被探测物体的
位置、形状、材料等特征。
低频探测技术有很多应用场景,例如地下金属和其它有价值的资源探测、地震勘测、医学影像等领域。
在资源探测方面,由于低频电磁波
能够穿透地层,因此可以用于地下矿产资源的探测。
在医学影像领域,低频探测技术可以应用于检测人体内部组织的形状、密度等特征,用
于医疗诊断和治疗。
随着低频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出现了许多高精度、高灵敏度的
低频探测设备。
通过利用高精度的低频探测设备,可以实现对目标位置、形状、性质等多方面的综合检测和定位,从而提高了资源探测和
医学影像等领域的效率和精度。
总结起来,低频探测原理是一种利用低频电磁波进行探测和定位的技术,通过分析接收器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的强度、相位等信息,可以确定被探测物体的位置、形状、材料等特征。
该技术目前应用广泛,在资源探测、地震勘测、医学影像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低频探测设备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和精度不断提高,为相关领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和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低频电磁波定位技术研究报告摘要:利用超低频电磁波的强穿透性,地衰减率的特点,将超低频电磁波作为示踪源,建立磁场模型,并对其原理进行详细的论证和研究,包括利用相关检验方法来得到目标信号,利用信号的特征来对目标信号进行识别,并通过仿真来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基于超低频波的探测仪可以实现对目标对象的定位和探测。
1.引言电磁波(又称电磁辐射)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有效的传递能量和动量。
电磁辐射可以按照频率分类,从低频率到高频率,包括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等。
人眼可接收到的电磁辐射,波长大约在380至780纳米之间,称为可见光。
只要是本身温度大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可以发射电磁辐射,而世界上并不存在温度等于或低于绝对零度的物体。
而超低频是指频率在3~30千赫(KHz)之间,波长在100~10km 之间的电磁波。
低频是指频率在30~300千赫(KHz)之间,波长在10~1km之间的电磁波。
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
电与磁可说是一体两面,电流会产生磁场,变动的磁场则会产生电流。
变回的电厂和变回的磁场就构成了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场,这就是电磁场,而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形成了电磁波,大inc的变动就如同微风轻抚水面产生水波一般,因此被称为电磁波,也常称为电波。
超低频电磁波由于其对金属、土层等介质具有良好的穿透性,可以用于示踪定位系统中。
尽管电磁波理论已经很成熟,但是,传统电磁波发射理论中半波天线长度的要求,导致超低频电磁波发射天线的长度将达到几千千米,这是实际应用中所不容许的。
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模型,一方面能够描述超低频电磁波的规律,另一方面,方便实际的工程应用。
本文根据超低频电磁波发射频率极低的特点,结合电磁学中静磁场理论,分析、提出超低频电磁波的磁偶极子模型,并以实验验证了由超低频电磁波磁偶极子模型理论计算所得到的双峰对称分布的规律。
本章所提出的超低频电磁波磁偶极子模型是超低频电磁波示踪定位技术的基石,对于超低频电磁波示踪定位原理的研究具有实际和理论上的指导意义。
2.超低频电磁波示踪定位原理2.1电磁波的磁偶极子模型如果螺线管的半径R远小于螺线管的长度2l,即(R 2l)时以将螺线管产生的磁场等效为磁偶极子所产生的磁场。
磁偶极子是由一对等量异号的点磁荷±qm组成的体系。
由磁偶极子磁荷±qm所产生的磁场如图3-3所示。
取磁荷间的距离为螺线管的长度2l,螺线管所等效的磁偶极矩如式(3-15)所示,磁荷的大小如式(3-16)所示。
正磁荷+qm在场点D(x,0,z)处的磁感应强度B在x,z方向上的分量分别如式(3-17)、式(3-18)所示。
负磁荷-qm在场点D处的磁感应强度B在x,z方向上的分量分别如式(3-19)式(3-20)所示。
场点D上的磁场由磁荷qm、-qm所产生的磁场矢量叠加而形成。
根据式(3-17)式(3-19),磁偶极子在场点D处的磁感应强度B在x方向上的分量如式(3-21)所示。
同理,根据式(3-18)式(3-20),磁偶极子在场点D处的磁感应强度B在z方向上的分量如式(3-22)所示。
式(3-21)式(3-22)描述了磁偶极子在场点D上的磁场分布,通过式(3-21)式(3-22)可以分析场点的磁场在x、z方向上的分布情况。
发射天线简化为磁偶极子模型时,在某一个瞬间,由发射线圈电流形成的磁场分布可以等效为由正负磁荷所形成的磁场,在场点上的磁场强度分布示意图如图3-4所示。
根据式(3-21)式(3-22)所描述的发射天线的磁偶极子模型,可以对发射天线场点上的磁场强度分布进行定量分析。
发射天线的基本参数如表3-1所示。
选取x=140cm,计算磁感应强度在x方向上的分量Bx随z的变化曲线如图3-5所示。
由图3-5可知,当z处于零点附近时,磁感应强度在x方向上的分量Bx随z增加,符号与z的符号相同。
这种磁场变化规律是实现管道机器人示踪定位的重要依据。
2.2超低频电磁波示踪定位基本原理超低频电磁波空间分布的磁偶极子模型如式(4-1)所示。
根据式(4-1),磁感应强度在x方向上分量的幅值|Bx|随距离z 的变化如图4-1所示。
由图4-1可知,|Bx|随z的变化具有如下规律:1)|Bx|随z的变化呈现双峰分布;2)|Bx|随|z|的变化呈对称规律。
超低频电磁波在电磁场空间分布的幅值与场点的位置密切相关;可以通过检测在场点上电磁场幅值来求解超低频电磁发射源位置,实现超低频电磁波的示踪定位。
图4-2是实际的测试曲线,发射天线位于管道内中心位置、与管道平行;管道的两端通过堵头堵住,管道直径为22.5cm,管道的厚度为1cm;接收天线与发射天线的垂直距离保持140cm不变,超低频电磁波接收传感器的输出为电压信号。
图4-2中横坐标为超低频电磁波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间的水平距离,纵坐标为接收输出的电压信号大小。
对比理论计算(如图4-1)和实际的测试结果(如图4-2)可知,超低频电磁波场点上的电磁波信号所呈现的双峰规律、曲线对称分布的规律在理论计算和实际实验结果上具有一致性。
因此,在超低频电磁波示踪定位系统中,采集场点上超低频电磁波信号强度,利用超低频电磁波在空间上磁场强度的分布规律,通过计算得到超低频电磁波发射源的位置,实现管道机器人的示踪定位。
将这种示踪定位方法称之为基于强度变化的示踪定位技术。
超低频电磁波示踪定位过程中,接收天线通过LC振荡电路接收垂直于发射天线方向磁场变化的幅值信号,如图4-3所示。
随着超低频电磁波接收天线与发射天线位置的相对变化,接收天线上信号强度也相应地变化;通过检测接收天线上信号强度变化,计算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之间的距离(发射源的位置),即可实现管道机器人管内位置的管外示踪定位。
3. 超低频电磁波的基本应用及其原理3.1 基本应用由于超低频电磁波的强穿透性,地衰减率等特点,可以将其应于定位技术,生命探测,各种资源的勘测。
穿墙生命探测技术是研究障碍物都有无生命现象的一种探测技术。
它主要根据任区别于动物或环境的某些特征来判断障碍物后有无活着的人员。
这种技术在军事战争、消防、公安以及自然灾害的人员救护等领域有重大的应用前景。
目前,已经利用人体静电场、雷达生命特征监测、超宽带雷达原理等开发了多种穿墙探测技术。
而超低频电磁波地下遥感探测仪是以大地电磁场为工作场源,利用不同的介质电磁学性质的差异测量地下岩性分界面,用天然电磁场的反射信息来解释不同深度的地质构造,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被动要干电磁勘探方法。
然而,我国在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中,已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海底输油网,由于海底表层地基不稳定、介质腐蚀、海流冲淘及海上意外事故等原因, 管道易产生缺陷和损伤, 发生油气泄漏, 造成巨大的经济与生态环保损失。
世界各海洋石油生产国对海底管道缺陷的检测十分重视。
对于海底管道的检测,是把智能检测器放到管内,在输送介质的推动下,完成管道内腐蚀缺陷的检测。
由于泥土、海水的衰减效应和海底管道的屏蔽效应,在管道内部难以接收卫星定位信号; 再则,管道在铺设及运行过程位貌发生变化, 检测装置如果只记录自身周向坐标与行走距离,难以进行精确大地定位, 不能为管线维修装置提供缺陷的精确位置。
本文介绍一套基于超低频电磁波作为示踪源,适用于确定海底管道内缺陷位置点的定位技术,能够精确大地定位,便于修复管道。
3.2 原理1)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根据Ferris D D在文献[ 5 ]中绘制的不同频率穿透一定厚度的各种材料的衰减曲线,曲线图表明:在穿透相同材料时,低频电磁波的衰减要比高频电磁波的衰减要小得多,随着频率的增高,衰减急剧增加。
而超低频电磁波是指频率在30Hz~3 kHz之间的电磁波(按前苏联划分) ,不仅在穿透障碍物时衰减极小,且其穿透性强,在用于潜艇与地面的信号传输时甚至可穿越冰川[ 6 ]。
该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1, 7, 8 ]。
呼吸、心跳是检测生命参数的重要指标,但由于超低频信号在传输中被强烈的背景噪声所淹没,因此,为了检测被背景噪声覆盖的微弱信号,首先,利用双通道相关检测方法来抑制或去除由于障碍物产生的强杂波干扰,提高信噪比,检测信号;然后,利用人体区别于动物与环境的这些生命信号参数特征来确定障碍物后人体是否存在;最后,再进行障碍物后目标位置的提取。
信号检测原理:设接收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为x ( t) =AL cos[ω0 ( t +τ) ] + n ( t) +Aicos (ωt +ν) , 0≤t≤T , (1) 式中AL为被测量的强信号(被固体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的幅度; n ( t)为白噪声;ω0为被测信号的角频率;τ为延迟时间; Aicos(ωt +ν)为目标信号; T为信号接收的时间长度。
由于AiνAL ,即两信号的相对振幅远小于1,则其弱信号被强信号所抑制,表现出来的只是强信号的一些特性。
因此,在进行信号检测分析时,可以将接收天线的输入信号认为x ( t) =AL cos[ω0 ( t +τ) ] + n ( t) , 0≤t≤T . (2) 参考信号是一对正交信号,分别为r( t) =Ar cos (ω0 t +φ) , (3) p ( t) =Ar sin (ω0 t +φ) . (4) 式中Ar为参考信号幅值;ω0为参考信号角频率;φ为参考信号的相位偏移。
图2为双通道相关检波的结构图。
相关检测是测量2个时域信号的相似性,由于确定性信号的不同时刻的取值之间一般都具有比较强的相关性,而随机干扰噪声的随机性较强,不同时刻的取值之间的相关性一般较差,利用这一差别可以将确定性信号和干扰信号区别开来,而双通道相关检测利用2个正交的参考信号,不仅达到去噪的目的,还可以避免信号相位偏移对测量准确度的影响生命信号的识别:生命体识别最为重要的是从信号数据中提取信号特征,一个识别系统的识别能力与特征量的提取与选择有着直接的关系。
T WS探测器主要是通过探测人体生理活动所引起的各种微动信号,从而判断有无生命现象。
该微动信号主要由人体自身的活动引起,这些活动主要包括人体自身不能克服的生理运动,如,呼吸运动、心脏跳动、肠胃蠕动、动脉搏动等。
其中,由呼吸运动在体表产生的微动信号最强,其次是心脏跳动。
观察人体心跳与呼吸信号的时域波形可以发现,虽然它们并不是严格平稳的,也表现出非平稳随机信号的特点,但信号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平衡性,每个心跳信号与呼吸信号周期内的波形大致相似。
因此,可以用心跳信号与呼吸信号作为人体生命参数的特征,再利用频域积累方法进行特征提取。
在时间允许条件下,信号通过一定的补偿后(如,延时、包络移动等) ,进行信号积累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噪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