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测评试题中图版必修3(2021学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测评试题中图版必修3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测评试题中图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测评试题中图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测评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诗歌民谣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

完成第1~2题。

1。

“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无村不榕,无榕不荫。

有水皆成瀑,城为石头砌。

左手拎芭蕉,右肩挎黄橙。

相逢毋须问,十九布依人."以上诗句描绘的景观可能出现在ﻩ( )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

珠江三角洲
D。

云贵高原
2.五百年前刘伯温曾预言:“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

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姑且不谈其预测依据,若将来真的如预言所讲,那么合理的理解是()
A.江南地势低,被海淹没了
B.江南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生存
C.云贵的现代文明超过江南地区
D。

“云贵万重山”的资源被人类开发利用
解析:诗句描绘的地貌类型是喀斯特地貌,同时布依族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云贵万重山”意味着幅员广阔,物产丰富,一旦开发,潜力无限。

答案:1。

D 2.D
下面三幅图中,图甲为南疆公路旁的草方格沙障,图乙为行走在沙丘上的驼队,图丙为兰州郊区种植白兰瓜的砂田(含砂砾层)。

读图文信息,完成第3~4题。

3。

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
A.三地年均降水均小于200毫米
B。

三地均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C.图乙风力侵蚀作用明显
D。

图乙中盛行风向为北风
4.下列关于图示景观,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的沙障能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从而保护公路不被风沙侵袭
B.图乙中的驼队沿等高线行走,虽线路较长,但省力且视野开阔,安全性好
C。

图丙中的砂砾层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强水的渗透能力和增大昼夜温差
D。

三地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
解析:第3题,这三地都处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均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兰州的年均降水量大于200毫米。

图乙主要表现为风力的沉积作用,从图乙中沙丘的形态可以判断,当地盛行偏西风。

第4题,图乙中的驼队是沿沙丘的脊线行走,并非沿等高线行走。

答案:3。

B 4。

B
下图为世界两区域地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

对图示甲、乙两区域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区域地形因流水作用,多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B.甲区域河流有结冰期,乙区域河流无结冰期
C.两区域夏半年主要受偏南风影响
D.两区域均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6。

对甲、乙两地社会经济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地老龄化严重,为人口净迁入区②乙地产业结构调整,为人口的净迁出区③甲地乳畜业发达,商品率高④甲地城市化速度快于乙地⑤两地资源丰富,工业发达⑥两地水运交通便利,航运发达
A。

①②③ B.②④⑤
C。

①③⑥ﻩD。

②③⑥
解析:第5题,甲区域是西欧平原,乙区域是长江三角洲,两区域地形都以平原为主;两区域河流都无结冰期;甲区域全年受西风带(西南风)影响,乙区域夏半年受夏季风(东南风)影响,因此夏半年两地都主要受偏南风影响;甲区域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乙区域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第6题,乙地经济发达,资源贫乏,为人口的净迁入区。

答案:5。

C 6.C
读我国某种自然资源人均拥有量分布图,完成第7~8题。

7.该自然资源最可能是()
A。

耕地ﻩB.煤炭
C.石油D。

水资源
8。

M市成为该资源严重短缺区,其带来的影响最可能是ﻩ( )
A。

促进西电东送工程的建设
B。

围海造陆,提高资源供应量
C.大量抽取地下水,地面沉降严重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解析:第7题,从该自然资源人均拥有量分布来看,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较多,严重
流丰富,所以人均拥有量大。

西北和青藏地区降水虽然较少,但是人口密度小,所以人均拥有量大。

而我国华北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降水量相对较小,且地表径流少,所以人均拥有量少。

耕地、煤炭、石油资源在我国都是北多南少,华北地区的人均拥有量多于西北、青藏等地区.第8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资源为水资源。

水资源紧张,会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C项对。

西电东送工程的建设是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不能缓解水资源紧张,A项错。

围海造陆,提高资源供应量是解决人多地少的途径,不是缓解水资源紧张的措施,B项错。

控制制造业规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对于水资源紧张状况没有改善作用,D
答案:7.D8。

C
下图是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人口、面积和经济水平示意图.读图,完成第9~10题。

9。

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

西部地区面积广阔,环境承载力最高
C.中部地区人口、面积适中,经济发展条件最优
D.东部地区经济水平最高,发挥内引外联和对内、对外两个辐射作用
10.关于东部地区将部分产业转移到中西部产生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中西部环境污染状况的改善
B。

短期内可能引起东部地区失业人口的增加
C。

有利于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D。

加快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解析:第9题,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但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较低;东部地区位于沿海,对外联系便利,区位条件优越,经济发展条件优于中西部地区,且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对内、对外起着辐射带动作用.第10题,东部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到中西部,会加重中西部的环境污染。

答案:9。

D 10.A
导学号66994015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

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完成第11~12题.
11.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
B。

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
C。

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
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
12。

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
A。

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
B。

广西较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
D。

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
解析:第11题,据材料知,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

X轴可以反映区域经济发展速度,Y轴可以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据图可以看出,位于X轴上方的上海、江苏发展水平比较高,下方的山西、广西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

位于Y轴右侧的湖北、广西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左侧的上海、山西经济发展速度比较慢。

第12题,万元产值能耗受地区产业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山西省的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万元产值能耗最高,故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

答案:11。

B 12.A
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完成第13~15题。

13。

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
A。

气温分布图ﻩB。

降水量分布图
C.工业分布图D。

旅游景点分布图
14.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 )
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
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
C。

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15.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ﻩ( )。

②ﻩC.③D。


解析:第13题,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地形(地形起伏大,坡面水流流速快,冲刷能力强, ,地形平坦地区,水土流失较轻)、气候(主要是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强度)、植被(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轻;人类对自然植被的破坏,会加剧水土流失)。

结合选项,B项正确。

第14题,题干涉及的是年产沙量,因此流域产沙量的测定,不可能对每次暴雨造成水土流失量进行测定,A、B两项错误;又因测量对象是整个流域,所以泥沙收集池应设置在流域出口处,D项正确。

第15题,在低山丘陵地区,地形坡度越大,坡面水流速度越快,流水冲刷能力越强,水土流失越严重,单位面积产沙量越多,即单位面积产沙量与坡度呈正相关;坡度25°以下地区,可修筑梯田发展种植业,人类活动强度大,水土流失随坡度增加急剧加重,单位面积产沙量快速增多;坡度25°以上地区,农业活动以林牧业为主,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较小,随
,①曲线符合水土流失的一般规律,A项正确。

答案:13.B 14。

D 15。

A
是建成区占该岛各高程土地面积比例变化图。

读图,完成第16~17题。



16。

该岛城市化过程中最有可能侵占( )
A。

林地ﻩ B.耕地ﻩC.滩涂D。

草地
17.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岛海岸线的变化是全球变暖的反映
B。

该城市道路网密度东部大于西部
C。

该岛已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

该岛北部填海造陆面积大于南部
解析:第16题,图中表明,从1973年到2007年,建成区分布比例越来越大且比重高的是0~20米,说明大量侵占了地势低平的土地,即最可能是耕地。

第17题,图中显示该岛屿面积在变大,且北部变宽了许多,说明进行了填海造陆,且北部造陆面积大于南部,故D项正确。

答案:16.B 17.D
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第18~19题。

18。

“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

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有( )
①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②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③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④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

②④
19.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
①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②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
③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④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
A。

①②ﻩB.③④
C。

①③ﻩD。

②④
解析:第18题,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更新周期短;水循环不活跃的地区,水资源更新周
期长。

滇池流域面积较小,汇入水量少,进出水量少,水循环不活跃,更新周期长。

第19题,跨流域调水工程增加滇池水量,提高其水体自净能力;增加昆明水资源供应,缓解昆明用水紧张
状况。

答案:18.C 19.D
下图为我国“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读图,完成第20~21题。

20。

下列关于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消费区的正确叙述是ﻩ( )
A。

华北地区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
B.东部沿海能源消费以水电、核电为主
C.西南基地能源主要是水能、天然气
D.蒙东基地生产的主要是煤炭、石油
21。

目前,能缓解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有效措施主要有( )
①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③用油气资
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④西部大力研发潮汐能,开发新能源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20题,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丰富,同时四川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故C项正确.华北地
区主要消费的能源是煤炭;东部沿海地区能源消费以火电、水电为主;蒙东基地主要生产煤炭资源。

第21题,图中显示,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在西部,而消费区在东部,因此加强区域能源调配是缓解能源矛盾的主要措施;另外,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能缓解能源供需矛
盾。

答案:20.C 21.A
导学号66994016某中德合资大型汽车企业总部设在吉林省长春市,从1991年成立至今,已形成长春、成都、佛山、青岛等生产基地。

长春基地原来生产高中低档各种车型,现主要保留高档车型的生产,中低档车型的生产大部分转移到其他基地。

据此完成第22~24题。

22。

长春基地高档车型的合理市场定位是( )
A.吉林省市场ﻩB。

东北市场
C。

全国市场ﻩD。

欧洲市场
23.与保留生产中低档车型相比,长春基地保留生产高档车型可以( )
A.减少运输成本B。

降低生产成本
C.获取更多利润ﻩD。

扩大市场占有率
24。

该汽车企业在成都等地建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 )
A。

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
B.抢占当地的消费市场
C.利用当地的交通优势
D。

借助当地的科技优势
解析:第22题,“总部设在长春市"“已形成长春、成都、佛山、青岛等生产基地”等信息说明长春基地高档车型的市场并不止吉林省或者东北,应为全国市场。

相比欧洲,长春在高档车型生产中并不占优势,所以市场定位为欧洲市场不合理。

故选C项。

第23题,根据产业转移的规律看,一般产品附加值较小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地区。

长春基地保留生产高档车型对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影响不大,保留附加值较大的生产企业能达到追求更高利润的目的,但对扩大市场占有率起的作用不大。

故选C项。

第24题,相比长春基地,其他汽车生产基地由于建设历史比较短,并不具备科技优势。

成都基地位于我国内陆,相比长春基地,不具备交通优势。

佛山基地经济较发达,劳动力成本较高。

综合各大基地区位判断,该汽车在其他地区建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占领当地消费市场。

故选B项。

答案:22.C 23。

C 24。

B
25.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

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B。

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
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西部农牧业发达
解析:“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部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西部位于欧洲西部,两地区均为人,A项错误;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快,而欧洲西部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B项正确;欧洲西部产业结构层次高,以技术、资金密集型工业为主,C项错误;相比欧洲西部而
,D项错误。

答案:B
(共50分)
26。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中之地”。

直到15世纪海路开通之前,喀什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一直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

喀什地区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多个国家接壤,有6个一类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区位优势明显。

喀什地区蕴藏有金、铜、铝、锌、镍、钒、钛、水晶、云母等63种矿产,石膏产量居全国前列,蛇纹石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石等储量丰富.
材料二“红色产业”是喀什农业生产的一大特色,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材料三喀什所在地区简图和深圳所在地区简图。

(1)据图说明两地区城市分布特点的不同点。

(4分)
(2)新疆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什么?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是什么?(2分)
(3)喀什地区发展“红色产业”的优势气候条件是什么?(2分)
(4)简述深圳和喀什两特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6分)
解析:第(1)题,新疆气候干旱,水分是影响其城市分布的最大因素;沿河设市是我国南方地区城市分布的普遍规律.第(2)题,新疆气候干旱,土地荒漠化是其最主要的环境问题,资源、能源缺乏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第(3)题,新疆地处内陆,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第(4)题,认真分析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就能够分析出深圳和喀什两特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答案:(1)新疆地区城市多分布在绿洲处。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地区。

(2)土地荒漠化。

资源、能源缺乏。

(3)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4)深圳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劳动力丰富;是我国著名的侨乡等。

喀什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地处我国联系中亚和西亚的枢纽位置等。

27。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下图中甲、乙是我国陕西西安半坡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房屋结构示意图,属世界最早的原始房屋雏形。

材料二下面A~D代表我国的几种典型传统民居.
(1)越是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代,人类活动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越大,带有环境的印痕越深.请判断甲、乙两图分别属于哪个遗址的房屋雏形。

并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4分)
(2)我国原始人类为避寒暑风雨、防虫蛇猛兽,曾采用“巢居”和“穴居”的形式,甲、乙两图中,图由“穴居”演变而来, 图由“巢居"演变而来.(2分)
(3)材料二中的各地区与其对应的典型农作物搭配正确的是( )(2分)
A.A—-春小麦
B.B——甜菜
C。

C—-水稻
D.D——冬小麦
(4)依据材料二中的B图,推测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

(2分)
解析:第(1)题,西安位于北方,余姚处于南方,根据二者气候条件的差异可判断。

第(2)题,“穴居”演变而来带有“穴"的特征,“巢居”演变而来与“巢"的形状相似。

第(3)题,A为水乡民居,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对应的典型农作物为水稻;B为蒙古包,是我国西北草原地区的典型民居,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甜菜产区;C为窑洞,位于北方地区,对应的主要农作物是谷子、小麦;D为吊脚竹楼,反映的是南方湿热的气候特点,典型的农作物是水稻。

第(4)题,B为蒙古包,是适应游牧生活的民居.
答案:(1)甲为陕西西安半坡遗址房屋雏形,乙为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房屋雏形。

依据:甲的房顶坡度较适应干燥寒冷的北方,而乙适应高温多雨的南方.
(2)甲乙
(3)B
(4)B为蒙古包,反映的是一种适应游牧生活的灵活民居,这是人类对草原降水较少、植被以草原为主的环境的适应.
28。

(12分)下图为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南水北调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问题的具体措施.南水北调东线在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的原因是。

(2分)
(2)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质问题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试分析实现东线优质供水的主要措施。

(4分)
(3)西电东送工程中,全国有北、中、南三线,请说出北线与南线各主要依靠何种能源产生巨
线路主要依靠能源输往工业区
北线
南线
,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2分)
解析:第(1)题,南水北调东线在黄河以南地势北高南低,需动力提水。

第(2)题,实现东线优
(3)题,西电东送的北线以火电为主,还包括黄河上游的部分水电;南线以红水河水电为主,还包括云南、贵州的部分火电.第(4)题,西气东输,地理环境脆弱,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重要任务.
答案:(1)地势北高南低
,减少排污量;对大企业和城市生活污水,实行污水集中处理,实现达标排放;沿线地区推广生态农业,避免农药、化肥等污染水源。

(3)
线路主要依靠能源输往工业区
北线矿物能源(煤)京津唐工业区
南线水能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4)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很难恢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
29。

导学号66994017(14分)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770万,比2015年增加21万多人,再次创下了毕业生人数的新高,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与此相反的是,2016年广州用工荒缺口近19万人.下图为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30多年来我国产业转移的路线。

(4分)
(2)目前,西部地区将逐步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的部分产业转移.试简要分析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的影响。

(4分)
(3)长江三角洲打破地域限制,形成功能合理的大都市圈,其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怎样的作)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30多年来我国产业转移的路线首先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然后向
,最后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第(2)题,有利影响可从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就业等方面分析;不利方面可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方面分析。

第(3)题,城市等级组合合理,加强合作分工,有利于提高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
答案:(1)海外产业转移,最初多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随着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环渤海经
面成本的上升与环境的恶化,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或大致形成国际产业向我国沿海经济圈转移,沿海经济圈向中西部转移的局面。

) (2)促进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促进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和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3)形成合理的城市等级规模;加强彼此的分工合作,拓展发展空间,避免恶性竞争和重复投资,提高公共设施的利用效益,合理配置各城市功能;区域内不同地区间优势互补,提高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可以编辑修改。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希望各位朋友能借助这个阶梯不断进步。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这一切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休闲的方式。

很多人已经不再如饥似渴地追逐一篇文档了,但只要你依然有着这样一份小小的坚持,你就会不断成长进步,当纷繁复杂的世界牵引着我们疲于向外追逐的时候,阅读一文或者做一道题却让我们静下心来,回归自我。

用学习来激活我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建立我们的信仰,从而保有我们纯粹的精神世界,抵御外部世界的袭扰。

Theaboveis the whol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Gorky said: "the bookis the ladder of human progress."Ihope you can make progress with thehelp ofthis ladder. Material life is extremelyric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developingrapidly, all of which gradually change theway of people's study and leisure. Many people areno lo nger eager to pursue a document, but as long asyou stillhave such a small persistence, youwill continue to grow and progress. When the complex worldleads us tochase out, reading an article or doing a problem makes uscalmdown and return to ourselves. With learning, we can activate our imagination and thinking, establishour belief,keep our pure spiritual world and resist the attack of theexternal worl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