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初中物理西藏初二中考真卷精品试卷【6】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年初中物理西藏初二中考真卷精品试卷【6】含答
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里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选项不符合题意;市区内种草植树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选项符合题意,选填B;戴上防噪声的耳塞,是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C选项不符合题意;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噪声防治的三种途径
2.牛顿第一定律是()
A.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结论
B.由斜面小车实验直接得到的结论
C.在实验基础上,经过合理分析、推理得到的结论
D.由理论分析得到的结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合理分析、推理得到的结论。

物体在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A.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结论不合题意;
B.由斜面小车实验直接得到的结论不合题意;
C.在实验基础上,经过合理分析、推理得到的结论符合题意;
D.由理论分析得到的结论不合题意;
故选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牛顿第一定律。

点评: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合理分析、推理得到的结论。

物体在不受任何力
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

则半
透明纸上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虚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B
【解析】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像的特点是:倒立的实像.由题意可知用易
拉罐制成的针孔照相机的原理就是小孔成像,由光的直线传播可知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是缩小的实像,故选B.
4.如图所示,悬挂着的吊灯处于静止状态,与吊灯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A.悬绳对吊灯的拉力B.天花板对悬绳的拉力
C.吊灯对悬绳的拉力D.悬绳对天花板的拉力
【答案】A
【解析】A、悬绳对吊灯的拉力和吊灯受的重力,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因此它们是一对平
衡力;
B、天花板对悬绳的拉力和吊灯受的重力,二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因此不是一对平衡力;
C、吊灯对悬绳的拉力和吊灯受到的重力,二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并且方向相同,因此它
们不是一对平衡力;
D、悬绳对天花板的拉力和吊灯受到的重力,二力的方向相同,并且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因
此不是一对平衡力.
故选 A.
5.在空纸盒的侧面扎三个大小一样的孔。

纸盘装满水后,水从小孔喷出,图中最接近实际情
况的是
【答案】A
【解析】由于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所以深度越大的孔喷射的水平距离越远,
所以选项B、C、D的图形不正确.故选A.
6.标着额定功率是“60W”字样的电器,可能是下面的哪一种?()
A.电子表B.彩电C.电冰箱D.家用微波炉
【答案】B
【解析】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额定功率是“60W”字样的电器是彩电。

7.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让被测者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
A.3m B.4m C.5m D.6m
【答案】C
【解析】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选C
8.园形金鱼缸里养着可爱的小金鱼,从侧面看到的小金鱼是( )
A.放大的虚像B.等大的虚像C.缩小的虚像D.放大的实像
【答案】A
【解析】凸透镜成像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隔着金鱼缸的侧面观察水中的金鱼,
符合这一规律.
故答案为A
9.(2014•成都)在“比较不同液体的比热容大小”的实验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四种液体加热,得到如表所示的数据:
如果四次实验中,在相同时间内,水、甲、乙、丙吸收的热量相等,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

=4.2×103J•(kg•℃)﹣1,则由上述条件可得()
A.第1次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等于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
B.第1、2次实验中,甲液体吸收的热量比水吸收的热量多
C.乙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1
D.丙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答案】BC
【解析】
试题分析:(1)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一部分被水吸收,还有一部分热量被容器吸收和散失到空气中;
(2)实验中用相同的酒精灯给四种液体加热,在单位时间内酒精灯放出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越长,放出的热量越多;
(3)根据吸热公式Q

=cm△t,根据吸收热量、质量和升高温度的关系列等式,由水的比热容计算出乙种物质的比热容;
(4)根据吸热公式Q

=cm△t,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越大、升高的温度越低.
解:A、用酒精灯加热液体,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只有一部分被水吸收,还有一部分热量被容器吸收和散失到空气中,故A错误;
B、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液体,在单位时间内酒精灯放出的热量相同,加热时间越长,放出的热量越多,故甲液体比乙液体吸收的热量多,故B正确;
C、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液体,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故Q
乙:Q

=1:2,
又知△t
乙:△t

=2:1,m

:m

=2:1,
由Q=cm△t得,====,
c
乙=×c

=×4.2×103J/kg•℃=2.1×103J/kg•℃,
故C正确;
D、根据吸热公式Q=I2Rt,乙、丙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吸收相同的热量,丙升高的温度越低,所以丙的比热容大,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了“比较不同液体的比热容大小”的实验中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灵活的运用吸热公式和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10.在新型飞机的研制中,将飞机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高速流动的空气)迎面吹来,可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

在此情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机模型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B.飞机模型相对于空气是运动的
C.空气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D.空气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实验中是飞机不动。

即相对地面是静止的。

所以A错。

而让风洞中的空气高速流动起来。


以空气相对地面是运动的。

所以C错。

飞机虽然没动,但是周围空气的高速运动,相当于飞
机在高速飞行。

即高速流动的空气与静止的飞机之间形成了相对运动的高速飞行。

所以D也
是错的。

考点:机械运动
二、双选题
11.(多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BC
【解析】
试题分析:“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A选项错误;墙是固体,隔墙能听到声音说明固体能够传声,B选项正确;使烛焰跳舞需要能量,发声的喇叭能使烛
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C选项正确;噪声监测仪是一种定量测量声音强度的仪器,不
能减弱噪声,D选项错误。

选填BC。

考点:声音特性辨析,固体可以传声,声音具有能量,噪声监测与噪声防治。

12.如图所示,三支温度计的液柱示数分别应该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_
【答案】-28℃ 37.7℃ -4℃
【解析】
试题分析:温度计的读数:(1)首先确定0℃的位置,液柱靠近零刻度时,是零下;液柱远
离零刻度时,是零上。

(2)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

(3)从绝对值小的往绝
对值大的方向读。

(a)零刻度在上方,表示零下,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28℃,读成32℃是错误的;
(b)零刻度在下方,表示零上,每一个大格代表1℃,每一个小格代表0.1℃,示数是
37.7℃;
(c)零刻度在右方,表示零下,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4℃,
读成16℃是错误的。

考点:温度计的读数
13.乐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色、响度和________。

节日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生
活中人们熟悉的声音,其实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________。

深更半夜,如果播放的音乐声很大,那么对邻居来说,此时的乐音就成为了________。

【答案】音调,音色,噪声
【解析】
试题分析:乐意的三个特征是音色,音调,响度。

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影响发出声音响度的
因素是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

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生活中人们
熟悉的声音主要是音色相同。

从物理角度上讲噪声是指物体做无规则的振动产生的,但从环
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
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统称为噪声。

播放的音乐声很大干扰了邻居的生活,所以是噪声。

考点:声的特性,噪声
14.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下图1测一枚纽扣的直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纽扣的
直径是 cm。

【答案】1 1.10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纽扣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3.1cm对齐,
估读为3.10cm,所以纽扣的直径为d=3.10cm-2.00cm=1.10cm。

考点:长度的测量
15.如图为托里拆利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将玻璃管稍微倾斜,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
B.将玻璃管稍微向上提起但没有离开液面,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大
C.向槽中继续注入少量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小
D.换用更粗一些的等长玻璃管,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
【答案】AD
【解析】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中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故当大气压强不变时,将玻璃管稍微倾斜,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A说法正确;将玻璃管稍微向上提起但没
有离开液面,由于大气压强不变,可得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B说法错误;向槽中继续
注入少量水银,因大气压强不变化,故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C说法错误;换用更粗
一些的等长玻璃管,大气压强不变,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D说法正确;答案选AD。

三、实验题
16..小明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
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比较序号为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
的压强都相等。

⑵比较序号3、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⑶比较序号为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处,不同液体的压强与密度有关。

【答案】⑴1、2、3;⑵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⑶5、6
【解析】(1)第1、2、3次实验,在同一深度,方向不同,但液面高度差相同,说明:液
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压强相等.
故答案为:1、2、3.
(2)第3、4、5次实验,在同种液体中,方向相同、不同的是深度,液面高度差不同,说
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故答案为:同一液体,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要研究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系,应使金属盒在不同液体相同深度,观
察压强计的液面高度差,故选5、6.
故答案为:5、6.
四、填空题
17.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现象,有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
生其他色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红光、和蓝光。

【答案】色散、绿光
【解析】
试题分析:太阳光是混合光,经过三棱镜后,由于各种色光被折射的程度不同,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光的三原色为红光、绿光
和蓝光。

考点:色散概念,光的三原色。

18.如图所示,甲温度计的示数为℃,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每空1分,共2分)
【答案】39;-31
【解析】
试题分析:由液柱的方向和温度计的刻度可知:甲温度计指示的温度在0℃以上,乙温度计
的读书在0℃以下,两支温度计的分度值都是1℃。

考点:温度计的读数
19._________叫做凝固,凝固是_________热过程;_________叫做液化,液化是_________热
过程;_________叫做凝华,凝华是_________热过程。

【答案】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放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放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放
【解析】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准确理解这三种物态变化的概念,能
够将它们与熔化、汽化、升华准确区分开来是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

20.古代入用冰磨制成凸透镜取火,这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_______作用。

【答案】会聚
【解析】古代入用冰磨制成凸透镜取火,这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21.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现象;“池水
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现象.
【答案】折射反射
【解析】
试题分析:(1)“潭清疑水浅”指的是,水比较清澈,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水底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的,即逆着折射光线看,由于错觉,我们始终认为光
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2)“池水照明月”就是水面出现月亮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答案为:折射、反射 考点:古诗文中的情景与物理知识相联系
五、计算题
22.2012年8月24日5时30分左右,通车不到1年的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发生断裂,致使4辆大货车坠桥,引发人们对超载这一现实问题更为深刻的思考。

小陈是一名货车司机,他驾
驶的货车自重为5×104
N ,有一次他拉一车货物经过一座桥,刚要上桥,他看了一下立在桥头的限重标志牌(如图所示),便立即把车开过了桥。

你知道小陈所装货物的总重不会超过多少
吗?(g=10N/㎏)
【答案】1.5×105
N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汽车和所装货物的总质量不超过20t M 总=20t=2×104
kg G 总=m 总g=2×104
kg×10N/kg=2×105
N 小陈所装货物的总重不会超过的重力是 G 货=G 总-G 车=2×105
N-5×104
N=1.5×105
N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重力和质量的计算。

点评:在此题中注意限重标志牌的含义,再利用G=mg 进行重力计算。

23.一辆客车在京沪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如图是旅客两次看到的路牌和当时看到车内悬挂的时钟。

根据路牌和时钟提供的信息,你能计算出这辆客车行驶的速度吗?
【答案】105 km/h
【解析】客车行驶的路程:S=180km-40km=140km ; 客车在这段路程内行驶的时间:t=3:15-1:55=1h20min=

则这辆客车行驶的速度:
答:这辆客车行驶的速度是105km/h .
24.一辆火车以30m/s 的速度在平直的轨道上驶向一座高山,在山前某处鸣笛,火车鸣笛后2s 司机听到回声,则司机鸣笛时距离上有多远? 【答案】370m . 【解析】解: 汽车行驶的速度: v 1=30m/s , 由v=可得,
在t=2s 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s 1=v 1t=30m/s×2s=60m , 声音传播的距离: s 2=v 2t=340m/s×2s=680m , 设鸣笛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 , 则:2s=s 1+s 2,
s=(s 1+s 2)×(60m+680m )=370m . 答:汽车鸣笛时距离山有370m .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鸣笛时汽车与山崖距离的2倍.
25.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约为地球的,一个人在地球上能举起200kg 的物体,那么到月球上他能举起物体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1200kg 【解析】 试题分析:
在地球举起物体的重力为G 地=m 1g=200kg×9.8N/kg=1960N , 在月球上举起的物体重力为G 月=6G 地=6×1960N=11760N , 在月球能举起物体质量是m 2=
=
=1200kg .
答:他在月球上能举起的物体质量是1200kg.
六、简答题
26.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你能找出一个事实来支持你的说法吗?
(填“能”或“不能”)事实是:
【答案】能岸上人的说话声把水中的鱼儿吓跑(合理均可)
【解析】
试题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声音
能在液体中传播的事实:如利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和反射的特性制成声纳,可用来确定
潜艇、鱼群和海水的深度等。

考点:声音的传播
七、综合题
27.小清喜欢跟妈妈一起下厨,她发现厨房的菜刀磨得很锋利,这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减小
受力面积, ______压强;她还认为如图所示油壶的壶嘴和壶身组成了一个
______.
【答案】增大连通器
【解析】生活中的菜刀的刀刃要磨得很薄,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刀对
菜的压强,容易切断菜;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如果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油壶的壶嘴和壶身组成了一个连通器。

八、作图题
28.如图4所示,OB为反射光线,ON为法线。

请画出入射光线AO。

【答案】
【解析】过入射点O做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可做出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