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案-1_细胞的增殖_教学设计_教案_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量变化规律。
2、准确区分各时期图像。
3、全面理解曲线图各时期特点及规律。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观察、记忆和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确立用联系和变化的观点看事物。
2、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和DNA数量变化规律。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量的变化充分体现了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核心变化。
教学难点:
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量的变化特点。
2、空间想象能力。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引言:前面我们学习了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初步了解了各时期的特点和染色体及DNA的变化规律。
今天我们将通过图像识别和习题练习进一步巩固这方面的知识。
下面请看课件。
(教师播放细胞周期课件。
引导回答)
问:(1)细胞周期概念的概念?
(2)开始、结束的时间点在哪里?
讲: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及归纳
(教师出示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比较表。
)
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有长有短。
问:大家仔细看一看,细胞周期在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时间分配是否平均?有什么规律?
教师小结:不平均,分裂间期占用了整个细胞周期的 90~95%,而分裂期只占用了5~ 10%,这就是细胞周期的特点。
细胞周期的这一特点充分说明了分裂间期这一准备阶段的重要性,下面让我们重温一下有丝分裂的全过程。
请看屏幕。
二、图形辨认
(教师播放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全程动态画面。
)
大家看到了一个植物细胞经过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最后形成了两个完全一样的子细胞,也就是说它完成了一次细胞增殖。
(教师演示分裂间期的画面,并引导观察细胞核内染色质的变化。
)
讲:间期的主要特点为: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教师演示放大的一条染色质丝在间期开始时和结束时的比较画面。
)
问:现在我们再看一看,细胞核内的一条染色质丝经过间期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间期开始时的一条染色质丝变成了连在一起的两条染色质丝。
图像上的这种变化我们可以用染色体复制来加以描述。
当然,此时的染色体还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
问:染色体的成分是什么?
染色质的成分为DNA和蛋白质,分裂间期的染色体复制也就包含了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的蛋白质的合成。
从图像上看,原来的每条染色质丝都形成了两条一样的染色质丝,并且这两条长丝是连在一起的。
这说明原来每条染色质丝中含有的一个DNA分子复制成了两个DNA分子。
因此可以说,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准备好了双份的DNA分子。
我们知道DNA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那么,这双份的DNA 分子是怎样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细胞分裂期是怎样进行的。
下面我们就先来回顾一下前期的特点。
(教师播放分裂前期的画面并指出观察的重点:并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讨论。
)
问: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丝发生了什么变化?
讲:从图像上大家已经看出:经过前期的变化,染色质丝高度螺旋、缩短变粗,形成了染色体,此时的每个染色体都含有2个DNA分子。
问;除了染色质变成了染色体之外,再看看核膜、核仁有什么变化?
讲:在细胞分裂前期,核膜解体了,核仁消失了。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在细胞的两极发出了细丝状的纺锤丝,并由这些纺锤丝构成了纺锤体。
染色体散乱的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
下面我们把前期的变化小结一下:[教师出示投影片,并归纳总结。
]
前期细胞中出现了纺锤体,纺锤体中的纺锤丝又有什么用呢?下面我们就来回顾分裂期的第二个阶段,中期是怎么进行的(请看屏幕)。
(教师播放细胞分裂中期的画面,并引导观察)
提问:染色体是怎样运动的?其结果是什么?
教师进行小结:染色体是被连接在着丝点上的纺锤丝牵引着运动的。
其结果是: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的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有序地排列在了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为下一步的染色体分配做好了准备。
下面我们来回顾分裂期的第三个阶段——后期,染色体是怎样分配的?
(教师播放分裂后期的画面,并引导观察。
)
问: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怎么分配的?
小结:在细胞分裂的后期,从图像上看,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图像上的这种变化我们叫做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染色单体是随着着丝点的分开而分离的。
染色单体分离的结果是:原来的一条染色体形成了两个完全一样的子代染色体,并且被分开的两条子代染色体分到了细
胞的两极。
这样我们在后期的图像中可以看到,细胞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而且这两套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结构都完全一样。
现在可以说,细胞基本完成了染色体的平均分配。
但是这时还没有形成两个子代细胞。
那么怎样才能形成两个子代细胞呢?我们来回顾分裂期的末期是怎么进行的?
(教师播放分裂末期的画面,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
)
问:细胞分裂的末期,细胞内有哪些主要变化
小结:从染色体的角度来看:染色体到达两极后,又逐渐变成了染色质;从细胞其他结构来看:纺锤体逐渐消失,出现了新的核膜和核仁,核膜把染色体包围起来形成了两个新的细胞核。
提问:两个子细胞是怎么分开的?
小结: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一个细胞板,
三、复习有丝分裂意义
细胞板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了新的细胞壁,从而使两个子细胞分开。
细胞板是怎样形成细胞壁的呢?这与细胞板上有大量高尔基体有关。
提问:子代细胞是两个,而亲代细胞只有一个,那么,它们的DNA和染色体为什么能保持一致呢?
归纳:DNA在间期由于复制而加倍,在末期再被两个子细胞平分。
染色体在后期由于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的数目加倍,在未期再被两个子细胞平分。
从而使亲代和子代细胞中的DNA和染色体都保持了稳定。
这正是有丝分裂的意义所在。
小结:教师结合课件引导归纳植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同和不同点。
课后习题
1.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连续分裂的细胞,末期结束即是间期的开始
B.分生区产生的细胞向上通过伸长区分化成成熟区细胞
C.根冠细胞是分生区产生的细胞进行细胞分化的结果
D.当细胞进行分裂时,就标志着新的细胞周期开始了
2.下列有关正常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间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
B.分裂间期有蛋白质合成
C.分裂间期有RNA合成
D.分裂间期有逆转录发生
3.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间期只包括G1期和G2期
B.出现纺锤体的时期是S期
C.G1期和G2期均能合成蛋白质
D.M期发生DNA复制
4.要观察植物细胞的细胞板结构,所选择的细胞应处于有丝分裂的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5.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某一时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 分子数之间的比例为 1 : 2 : 2 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着
A .染色体移向两极
B .核膜解体
C .细胞膜向内凹陷
D . DNA 正在复制
6.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A.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
B.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较固定、数目较清晰
C.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7.下图是对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和DNA分子数(c)的统计图。
下列解释肯定不正确的是
A.①可以用于表示细胞分裂的前期
B.①时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
C.间期用②表示最恰当
D.③表示细胞分裂完成
8.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的数量比为1∶2∶2时,该细胞处于
A.前期或中期
B.前期或后期
C.中期或后期
D.后期或末期
9.下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与观察,请据图回答;
( 1 ) A 过程叫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物组织(细胞)的 A 过程常使用_________________(试剂)。
( 2 ) C 过程叫_______,健那绿染液与龙胆紫染液染色最大的一点不同是,健那绿染液是一种___染色剂。
( 3 ) D 过程中需要对载玻片上的根尖进行按压,以促使细胞进一步
_________________
( 4 ) E 过程中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的分生区,找到有分裂相的细胞以后。
再_______________,换上高倍物镜进行下一步的观察。
参考答案
1、D
2、D
3、C
4、D
5、B
6、A
7、C
8、A
9(1)解离使细胞相互分离龙胆紫溶液
(2)染色活体(3)分散(4)转动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