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测试B卷-【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单元AB卷(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原卷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同步检测卷
(B卷·提升篇)
(满分:100分用时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
....的一组是()
A.烟霭.(ǎi)谙.(àn)习踌躇.(chú)拗.(niù)他不过
B.监.(jiàn)生桌帏.(wéi)涔涔.(cén)觥.(gōng)筹交错
C.炮.(páo)烙窈.(yǎo)陷寒碜.(chen)应弦.(xuán)而倒
D.胆怯.(què)俨.(yǎn)然怔怔.(zhèng)少不更.(gēng)事
2.下列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组是()。

A.垂涎欲滴宽宏大量磨拳擦掌寒暄
B.百无聊赖瘦削不堪芒刺在背巾帻
C.咀嚼赏鉴寡不敌众阴谋鬼计犒赏
D.相形见拙沸反盈天唉声叹气蹙缩
3.依次填入下句横线处,最恰当
..的一组词语是()。

四婶,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懒馋, 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 也还提起祥林嫂。

A.只有因为或或而且所以
B.唯独由于非即或者所以
C.只有因为非即或者所以
D.只有因为或或甚至所以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
A.一番耐心的开导如醍醐灌顶
....,他心头的疑虑全消释了。

B.他的文章条理分明,用语严谨,可谓疏而不漏
....,令人叹服。

C.东西两路军同室操戈
....,紧密配合,在长城一带重创敌军。

D.“合同”“总结”等,是官样文章
....,一般不用文学语言。

5.下列句子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A.这个地区的雨季很特别,百分之九十都集中在七、八两月。

B.他马上召集常委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的程序。

C.在香山一带老百姓的传说里,一代文豪曹雪芹的足迹走遍了这里的沟沟壑壑。

D.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6.下列选项中,作者、作品和体载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正确
...的是()。

A.鲁迅——《祝福》——短篇小说
B.罗贯中——《三国演义》——长篇小说
C.曹禺——《雷雨》——话剧
D.莫泊桑——《项链》——长篇小说
7.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A.《祝福》选自小说集《彷徨》,小说中的“我”指的是鲁迅本人。

B.《群英会蒋干中计》是赤壁之战的一个精彩片段,节选自《三国演义》。

C.《雪雨》是中国话剧艺术由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

D.《套中人》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描述了一个总把自己藏在“套子”里的怪人的事迹。

8.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描写人物个性时,要精选一些人物经历中最能表现人物个性、展示人物思想和精神世界的事例。

B.为了使人物的个性更加突出。

写作时只要抓住人物的行为进行描写即可。

C.对人物个性的细节描写要真实和典型。

D.在描写人物个性时,可以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如对比映村、侧面烘托、欲扬先抑等,这样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立体丰满。

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
..的一句是()
A.通知:本校定于2月18日下午三点于校礼堂举行“成人仪式”典礼,请各位家长务必准时参加。

B.致谢:今天是犬子新婚大喜的日子,您能拨冗光临,我们不胜荣幸,在此我代表全家人对您深表感谢。

C.请柬:新居落成,搬迁已毕,为答谢您的鼎力相助,明天中午特于府上略备薄酒,敬请
届时光临。

D.书信:毕业以来,学生垂念老师恩情,甚是思念老师,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恭祝恩师身体健康,笑口常开。

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
...的一组是()。

也许除了单纯的自然原因外,还有民众心理上的因素。

①而中国的节日主要来源于时令,比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②然而,是什么导致在特定的节令要欢庆,继而形成节日的风俗呢?
③比如欧洲国家的圣诞节,为的是纪念耶稣的诞辰。

④这体现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特点。

⑤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节日,或是宗教上的,或是节令上的。

⑥复活节则是为了庆祝复活而产生的。

A.④②①⑥⑤③
B.③⑥①⑤④②
C.⑤③②①④⑥
D.⑤③⑥①④②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分)
11.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2.,车错毂兮短兵接。

(《国殇》)
13.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三、阅读题(共3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4分)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释]①公元971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

公元974年,李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

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

②砌:台阶。

14.李煜《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请你找出本词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4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20题。

阳台上的花
黄咏梅
①意识到母亲喜欢花,已是她退休的时候了。

记忆中,我们家阳台上也种植物,但很少见到花。

在有限的花盆里,小葱、小蒜、小辣椒、芫荽这些与其说是常见,不如说是常备。

厨房里,主菜炒起来了,母亲会命我到阳台摘几根小葱或小辣椒,洗洗,直接放到锅里。

“物尽其用”四个字,被母亲一辈子奉为人生信条。

②母亲不种花,可能也觉得花不好伺候。

我们一家五口人,父母上班,孩子上学,并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养花。

种下的花如果不开花,还不如种小菜。

母亲种菜是很积极的。

小时候有段时间,我们住在一个半山腰的独间平房。

房前有一片平地,被母亲用篱笆围成小菜园,里边种了不少蔬菜瓜果,基本上可供应一家人的日常需求。

印象最深的是葫芦,藤蔓攀在篱笆上,果实藏在叶子下。

我们三个小孩子会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小葫芦,用一根针,在葫芦瓜上歪歪扭扭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比赛哪一个长得又快又大,就像比赛自己的身高一样。

母亲很懂种菜,在她特别的照顾下,刻有我们几个孩子名字的葫芦瓜,总是长势喜人,最终结出了皆大欢喜的果实。

而刻着父亲母亲名字的那几个葫芦,远远落后于我们的。

我们欢天喜地地将自己的葫芦摘下来,挂在屋角,让它们最终成为书桌上的摆设,权当一束不会凋谢的花。

③十七岁那年夏天,父母送我去大学报到。

我们住在一个简陋的小旅馆,旅馆对面有一个花坛,母亲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了一种奇怪的花。

小小的五瓣花瓣,组合成一张人的脸谱,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巴,五官是深紫色,脸膛是浅紫色或嫩黄色。

母亲对花的知识匮乏,直接称之为“人脸花”。

她指着一簇角落里的花,说,这五朵,像不像我们一家?那五朵花挨得特别近,都快叠到一起了,上边两朵稍微大一些,浅紫色的脸膛上有着近乎墨色的五官,下边三朵大小差不多,嫩黄色的脸膛上,五官是浅浅的紫色。

我和父亲都笑了,说像。

我点着那些“小脸”数过去,这是我,这是哥哥,这是姐姐。

数完,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

那之后的许多年,离别、想家成为一种习惯。

后来,在一些地方,我多次看到过这种“人脸花”,每次都会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之花”。

④母亲退休之后,慢慢开始种起了花,阳台上的盆栽从实用转变为审美。

种的都是些好养的花,茉莉、海棠、三角梅、芍药、桂花之类,但没有见过“人脸花”。

年份最久的当属那株海棠花,花树不高,却很结实,主干已经比我的拳头还粗,每年过年,它都不辜负花期,准时
开起红艳艳的花朵,仿佛要跟我完成一个共同的约定
.....——每年过年回家后,我会挑一个阳光充足的中午,搬两把小椅子,让父亲母亲坐在这株海棠花下,我一点一点将他们花白的头发染黑。

阳光把海棠花照得通红,也将父母的衰老照得纹路清晰。

我站在他们背后,既感伤又幸福,虔诚地祈祷年年岁岁都拥有这相同的一幕。

⑤近些年,家乡过年流行一种“年花”——五代同堂果。

黄灿灿、胖乎乎的果实,浆汁饱满,寓意子孙满堂,老少安康。

每到年前,母亲总会去花市挑一枝果实多的买回家,养在阳台上。

有一次,我用湿布给这些果实“洗澡”,指着最大的那两个说,这是爸,这是妈,然后又分别按个头指定了我和哥哥姐姐。

母亲一听,笑了,看看那两个最大的果实,说:“不像,现在我们家里,我和你爸最瘦。

”我愣了好一会儿,夸张地提高嗓门说:“再瘦也是最大的。


⑥今年,在小区散步的时候,突然发现小区围栏下新摆了一溜花盆,花盆里边挤挤挨挨地开满了一朵朵“人脸花”。

整齐的五瓣花瓣,颜色各异,风一吹,像笑脸。

我也笑了,站着看了很久。

手机里有一款植物识别软件,几秒钟之后,我得以知道,“人脸花”真正的名字叫三色堇,花语是“请思念我”。

我用微信把照片发给母亲看,她高兴地说:“你们那里也种‘人脸花’啊!”我暗自偷笑,并没有纠正母亲。

这种花,在我们家就叫“人脸花”,早在很多年前,我家这位无暇养花的“花盲”,竟然无师自通,为我正确读出了那些“人脸花”的花语——请思念我。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3月22日,有删改)
15.文章第②-⑤段叙述了四件与植物有关的事,其中哪两件事未发生在阳台上?请简要概括。

(6分)
16.文章第④段中的加点短语“共同的约定”具体指的是什么?(6分)
17.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6分)
18.如何理解文章标题“阳台上的花”?(6分)
19.文章第③段写母亲将旅馆前的一种奇怪的花命名为“人脸花”,结尾才点明“人脸花”的花名及花语,这是什么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6分)
20.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
..的两项是()(2分)
A.开头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实际上暗写母亲喜欢养花,只是早年没有多余的时间
B.由第①段母亲在阳台上的花盆里种了很多蔬菜和第②段母亲将房前的平地用篱笆菜园来种蔬菜瓜果可知,母亲是一个聪慧能干、勤俭持家的人。

C.数完母亲说的像我们一家人的五朵花,“我”就流下了眼泪,这是因为“我”长期离家,思念家人。

D.母亲退休之后,阳台上的盆栽从实用转变为审美,从中可以看出母亲退休后不再关心家务。

E.“我”后来多次看到过“人脸花”,每次都会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之花”是因为“人脸花”奇怪且美丽,“我”被深深吸引。

四、写作(共40分)
21.应用文(10分)
某职业中学将于2024年3月8日上午9点在学校大礼堂举办“云知识”讲座,要求全体同学按时参加。

李明同学因腿受伤要去医院复诊,不能参加此次讲座,请你代他写一份请假条给王老师。

(10分)
要求:请假事由清楚,时间确定,格式正确。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30分)
【材料一】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指出,中国的乡村“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乡亲的交往,全凭相熟度、关系度,好比投石入水的涟漪效应,一圈圈扩展开,俞远俞疏,俞近俞密。

现代社会则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主张去除“圈子”。

【材料二】
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陌生人也威胁我们,如罪犯。

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建造我们的房子……。

生病时,我们会首选相熟的医生;需要帮助时,们会第一时间我熟人……
请以“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剧本除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