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特低渗透油藏微生物驱油矿场试验研究

合集下载

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

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

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安塞油田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油气田之一,在长期生产中出现了大量低产低效井,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整体开发效益。

低产低效井的存在不仅浪费了油气资源,还增加了油田开发的成本和投入,给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针对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的治理技术研究对提高油田采收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国内外对于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尚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

为了有效解决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的问题,有必要开展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探讨适合本地区特点的综合治理技术方案,以提高油田开发的效益,保障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的现状,探讨相应的综合治理技术,评估技术应用效果,同时探讨关键问题与挑战,为提高油田开发效益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实践,探讨提高油田产能和改善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一是分析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为制定有效的治理方案提供依据;二是探讨综合治理技术的理论基础,为技术的实践应用提供支撑;三是总结综合治理技术在安塞油田低效井治理中的效果和影响,为评价治理效果提供参考;四是分析当前面临的关键问题和挑战,探讨未来技术研究方向,为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技术提供战略性建议。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进一步提高油田产能和效率,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1.3 研究意义安塞油田是我国重要的油气田之一,但近年来该油田出现了一批低产低效井,严重影响了油田的产出和经济效益。

研究和实践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的综合治理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低产低效井的深入研究和治理,可以有效提高油田的产量和效率,提升整体的经济效益。

这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推动油气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范文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范文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安塞油田是我国重要的油气田之一,具有低渗透、复杂多变的储层特征。

近年来,该油田在开采过程中发现了大量裂缝,这些裂缝的存在不仅改变了油藏的流动路径,也对水驱开发效果产生了显著影响。

因此,对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对于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区域与油藏特征安塞油田位于我国某地区,具有低渗透、高粘度、多裂缝等特点。

油藏中裂缝发育程度较高,形态多样,主要包括近水平、近垂直及网状等不同类型的裂缝。

这些裂缝不仅对储层中的油气流动起到了重要的通道作用,同时也为水驱开发带来了诸多挑战。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际监测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了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

首先,通过建立精细的地质模型和数值模拟模型,模拟不同裂缝发育程度下的水驱开发过程。

其次,结合实际生产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正。

最后,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裂缝类型、裂缝密度及分布等对水驱效果的影响,揭示了裂缝与水驱开发效果的内在联系。

四、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1. 提高了油井产能由于裂缝为油气流动提供了快捷的通道,使得油井的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低渗透油藏中,裂缝的存在可以有效地降低储层中的流动阻力,使油气能够快速地流向井底,从而提高油井的产量。

2. 改善了水驱效果裂缝的存在不仅提高了油井的产能,同时也改善了水驱开发的效果。

在注水过程中,注入的水在裂缝中快速流动,能够有效地降低储层中的压力梯度,使注入的水能够更加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储层中。

此外,裂缝还能为注入的水提供更多的通道和空间,使水驱开发更加高效。

3. 增加了开发难度虽然裂缝的存在对水驱开发具有积极的影响,但也增加了开发的难度。

由于裂缝的形态和分布复杂多变,使得储层的非均质性更加严重。

在注水过程中,可能存在部分区域过于集中或分散的现象,导致注入的水在部分区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此外,由于裂缝的存在可能使得油藏的采收率降低,需要采取更为精细的开发策略来确保整个油田的开发效益。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油气田开发中,低渗透油藏因其具有巨大的潜力和重要性,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中的裂缝现象及其对水驱效果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现象,我们旨在为油田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以提高采收率,实现油田的可持续发展。

二、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概述安塞油田位于我国某地区,具有低渗透油藏的特点。

低渗透油藏通常具有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使得开发难度较大。

安塞油田的低渗透油藏更是因其特有的地质条件而复杂,特别是在储层中发育的裂缝。

三、裂缝特征及分布规律在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中,裂缝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

这些裂缝具有不同的规模和形态,其分布和发育受地质因素和成岩作用等多种因素影响。

研究区内的裂缝多以垂直、倾斜和高角度裂缝为主,部分地区还存在复杂的三维裂缝网络。

这些裂缝不仅改变了储层的物理性质,还对水驱开发效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1. 改善水驱效果的因素裂缝的存在使得储层中的流体流动性增强,有利于提高水驱效果。

当注入水沿着裂缝流动时,可以迅速扩散到整个储层,从而提高采收率。

此外,裂缝还能为原油提供新的流动通道,使得原本难以采出的原油得以被采出。

2. 降低水驱效果的因素然而,裂缝也可能导致水驱效果的降低。

当裂缝过于发育时,注入水可能沿裂缝快速流失,导致储层中的原油无法充分被驱替出来。

此外,裂缝的存在还可能加剧储层的非均质性,使得储层中的流体分布不均,从而影响采收率。

五、研究方法与实验结果为了深入探讨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我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地质勘探和岩心分析等手段,获取了储层的详细地质资料。

其次,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储层进行建模,并模拟水驱过程。

最后,结合实际生产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正。

实验结果表明,在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中,合理的裂缝处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水驱效果。

具体而言,通过对裂缝进行优化识别和评估,我们可以了解储层中裂缝的分布和发育情况,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开发策略。

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

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

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安塞油田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境内,是中国著名的大型油气田之一。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部分油井产量逐渐降低,甚至出现了低效井,给油田的生产经营带来了诸多困难。

为了提高油田的产量和效率,安塞油田进行了一系列的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安塞油田存在的问题1. 产量逐渐下降:随着油田的开发和采收程度加深,部分油井的产量逐渐下降,无法满足油田的生产需求。

2. 低效井较多:油田中存在大量低效井,井口产能不足,采收效率低下,给油田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3. 技术设备陈旧:部分油井的技术设备较为陈旧,无法满足现代化油田生产的需求,需要进行更新和升级。

4. 生产安全隐患:一些老旧井眼管理不善,存在一定的生产安全隐患,需要加强管理和维护。

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安塞油田的正常生产经营,急需研究并实践能够提高产量和效率的综合治理技术。

二、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为了解决安塞油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技术设备更新:对于陈旧的技术设备,进行了更新和升级,使用了更加先进的油田生产设备,提高了油井的生产能力和效率。

3. 人工干预:采用了一系列的人工干预措施,包括提高注水量,采用人工增压技术,打通油井通道等,提高了油井的产量和采收效率。

4. 环境保护:在进行油田生产的重点关注环境保护问题,采用了一系列的环保技术,减少了油田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三、实践效果分析1. 产量提高:通过技术设备更新和人工干预等措施,部分油井的产量得到了提高,为油田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新的活力。

2. 采收效率提升:治理低效井和加强井眼管理等措施,提高了油井的采收效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验证,安塞油田的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低渗透油藏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摘要】微生物采油技术是一项新兴的高效的采油技术,该技术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利用微生物自身的特性和其新陈代谢的产物,对地层中的原油进行降解,降低了原油的粘度,提高了地层原油的流动能力,地层的原油的压力也得到的一定的提高,通过降低地层原油的粘度提高原油流动性等作用,可以有效的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

文章通过调研分析,研究了微生物采油技术的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油率的作用机理,并且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利用微生物采油技术开采低渗透油藏的有效性。

文章的研究对于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效率,增加油田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低渗透;油藏;机理微生物采油技术是一种新型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新型采油技术,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的作用,使原油中重组分在物理化学作用下,不断的分解,进而减少原油的重组分含量,降低了原油的比重和原油的粘度,提高了地层原油的流动能力。

微生物的化学作用还能降低地层岩石表面的界面张力。

微生物与石油作用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以有效提高地层原油的流动性。

增加地层岩石的空隙度和渗透率,微生物在油藏中的作用活动主要和地层的性质、流体的性质、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这些环境都会影响到微生物采油技术的效果。

开展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我国低渗透油藏的采油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1.低渗透油藏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作用机理研究在利用微生物采油的过程中,在微生物和原油作用下可以产生酶类代谢产物,这种酶类可以实现原油中重质组分和石蜡的分解,分解之后原油凝固点会逐渐的减小,从而降低原油的流动性,降低了流动阻力,提高了原油流向井底的速度和效率,增加原油的产量。

在地层中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可以产生各种气体,例如二氧化碳、氮气、甲烷等气体,这些气体的产生可以有效的提高地层的原油的压力,而且这些气体可以溶解到原油中,降低了地层中原油的粘度,加快了原油流动的速度,减小的原油的流动阻力,从而提高了原油的产量。

安塞油田低渗透长6油层重复压裂技术与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安塞油田低渗透长6油层重复压裂技术与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安塞油田低渗透长6油层重复压裂技术与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随着石油产量的不断增加和油田的开发程度提高,油田开采面临的技术难题也越来越多。

低渗透长6油层属于难以采储的油层类型之一,其有效储量难以开发,效益较低,因此如何有效地实现对该类型油层的开发和利用一直是石油行业研究的热点问题。

针对该问题,采用重复压裂技术已成为提高低渗透长6油层采储效益的一种有效手段。

传统的压裂技术只能进行一次射孔,而重复压裂技术是在同一射孔缝隙中多次注入压裂液,将地层破裂面积增加,进而提高油层渗透率,提升采收率和增加油田产值。

因此,研究低渗透长6油层重复压裂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重点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低渗透长6油层重复压裂技术的应用,探讨其技术原理、技术参数和优化方案。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对低渗透长6油层基本特征和地质构造进行分析,明确其主要地质特点和矿化特征。

2.探究重复压裂技术原理,分析其优缺点及相应的应用方案。

3.通过现场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低渗透长6油层重复压裂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提高油层渗透率和采收率的影响,确定其最佳施工方案。

4.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论证重复压裂技术在低渗透长6油层应用的可行性和优势,并为油田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和经验总结。

三、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

2.实验室试验法,包括模拟岩石破裂等实验。

3.数值模拟法,包括有限元模拟、力学模型等。

四、预期成果1.分析低渗透长6油层特征和地质构造,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2.确定重复压裂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探讨优化方案。

3.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探讨低渗透长6油层重复压裂技术的最佳施工方案。

4.为低渗透长6油层开采提供技术支撑和经验总结,为提高油田产值做出贡献。

《2024年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实验研究》范文

《2024年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实验研究》范文

《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特低渗透油藏是当前石油勘探与开发的重要领域,其非线性渗流特性对油藏的开发效率和生产效益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研究特低渗透油藏的非线性渗流特性,以期为油藏的合理开发和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采用特低渗透油藏的岩心样品、驱替液及辅助设备等。

其中,岩心样品需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制备,确保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符合实验要求。

2. 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非线性渗流实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制备岩心样品并建立实验模型;(2)进行驱替实验,记录不同压力下的流量变化;(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非线性渗流特性。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1. 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岩心样品进行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测试,确保其符合实验要求。

然后,我们建立了实验模型,并进行了驱替实验。

在驱替过程中,我们记录了不同压力下的流量变化,并观察了岩心样品的渗流特性。

2. 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特低渗透油藏在非线性渗流过程中表现出以下特点:(1)随着压力的增加,流量呈现出非线性增长的趋势;(2)岩心样品的渗透率随着压力的增加而逐渐增大;(3)非线性渗流特性与岩心的孔隙结构、流体性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四、讨论与结论通过对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实验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特低渗透油藏在非线性渗流过程中,其流量与压力之间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关系。

这主要是由于在非线性渗流过程中,岩心的孔隙结构、流体性质等因素对渗流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2. 在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非线性渗流特性的影响。

通过优化开发方案和调整生产参数,可以提高油藏的开发效率和生产效益。

例如,可以通过调整驱替压力、优化井网布局等方式来改善非线性渗流特性。

3. 本研究为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不同因素对非线性渗流特性的影响机制及规律,为特低渗透油藏的合理开发和高效生产提供更准确的指导。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安塞油田作为我国重要的石油资源基地之一,其低渗透油藏的开采一直是石油工业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低渗透油藏中,裂缝的存在对水驱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中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为优化开采工艺和提高采收率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背景安塞油田位于我国某地区,具有低渗透油藏的特点。

低渗透油藏通常具有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导致油藏开采难度较大。

在低渗透油藏中,裂缝是影响水驱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裂缝能够改善储层的渗流条件,提高采收率,但同时也可能带来水驱失控、水淹等不利影响。

因此,研究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三、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分析1. 改善渗流条件裂缝能够改善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条件,提高储层的渗流能力。

裂缝能够为油水流动提供通道,降低流动阻力,使油水更加容易地流向生产井。

同时,裂缝还能够扩大油藏的有效开采面积,提高采收率。

2. 增加水驱风险然而,裂缝的存在也可能增加水驱风险。

裂缝可能导致注入水在局部地区快速流失,造成水淹现象,影响采收率。

此外,裂缝还可能成为水驱波及不到的死角,导致部分区域无法得到有效开发。

3. 影响因素分析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裂缝的发育程度和规模对水驱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发育良好、规模较大的裂缝能够更好地改善渗流条件,提高采收率。

其次,注入水的性质和注入方式也会影响水驱效果。

合理的注入方式和水质有助于提高水驱效果,减少不利影响。

此外,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和地下流体性质也是影响水驱效果的重要因素。

四、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为了深入探讨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本文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建立低渗透油藏的数值模型,模拟不同裂缝发育程度和规模下的水驱效果。

其次,结合现场试验数据,分析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水驱效果及影响因素。

安塞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应用

安塞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应用

安塞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应用【摘要】安塞油田部分区块进入开发中后期,常规措施增产效果差,提高采收率难度大。

2006年引入微生物采油技术,开展菌种筛选评价及微生物采油矿场试验,试验效果良好并取得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进一步丰富了安塞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手段。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吞吐微生物驱油安塞油田1 引言微生物采油技术是通过向采油井或注水井注入适合的微生物本体、生物代谢产物或二者混合剂,作用于油层从而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措施。

该技术具有不污染地层和环境、成本相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等化学提高采收率方法较低等特点。

2 微生物采油技术应用安塞油田2006年开始引入微生物采油技术,先后开展了环保生物酶解堵、微生物单井吞吐、本源微生物驱油等技术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2.1 环保生物酶解堵[1]对HS19、HM20、HM18、H9-3、H19-4、H17-2以及H13-1等7种外源微生物菌种筛选及油藏适应性评价,最终确定选择H19-4、H13-1两种菌种开展培养、繁殖、代谢,并应用其代谢产物生物酶及生物酶混合物开展矿场油井解堵试验。

累计实施148井次,有效率86%,有效期145天,累计增油18815t,投入产出比达1∶6以上。

2.2 本源微生物驱油[2]从本油田三叠系长6油藏含油污泥中分离出100余种细菌,最终筛选其中1#、2#、3#三株菌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其进行诱导突变、筛选、优化,获得高产量的本源生物驱油解堵剂Superzyme。

综合室内研究成果,采取3%浓度、0.003PV参数设计开展了16个井组矿场驱油试验,对应油井平均见效比50%左右,有效期200天以上,试验井组递减率、含水上升率得到一定控制。

2.3 微生物单井吞吐[3]应用本源微生物菌种,通过复合发酵生产的吞吐用生物解堵剂,包括细菌本体及其代谢产物生物酶,注入油井,改善近井地带油层渗透性及原油流动性。

累计实施10井次,有效率100%,有效期210天,累计增油2071t,投入产出比达1∶10以上。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利用逐渐成为国内外石油工业研究的热点。

安塞油田作为我国重要的低渗透油藏之一,其开发效果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

裂缝是低渗透油藏中常见的地质特征,其发育程度、连通性和方向性对油藏的水驱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研究区域概况安塞油田位于我国某地,地质条件复杂,以低渗透油藏为主。

该地区油藏具有储层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等特点。

其中,裂缝作为油藏中的重要地质现象,对油水的运移和聚集起着关键作用。

三、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分析1. 裂缝发育程度的影响裂缝发育程度直接影响着水驱油的效果。

在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中,裂缝发育较好的区域,水驱油的效率较高。

因为裂缝能够为水驱提供良好的通道,使注入的水能够更快地进入油层深处,从而更好地驱替原油。

反之,裂缝发育较差的区域,水驱油的效率较低。

2. 裂缝连通性的影响裂缝的连通性也是影响水驱效果的重要因素。

连通性好的裂缝网络能够使水驱更加均匀地进入油层,从而提高水驱效率。

相反,连通性差的裂缝网络可能导致水驱不均匀,部分区域出现水淹而部分区域仍未被有效驱动,从而降低整体的水驱效果。

3. 裂缝方向性的影响裂缝的方向性也会对水驱效果产生影响。

在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中,裂缝的方向往往与主应力方向一致。

当注入水的方向与裂缝方向一致时,水驱效果较好。

因为这种方向性使水能够顺着裂缝快速流动,更好地驱替原油。

反之,当注入水的方向与裂缝方向垂直或斜交时,水驱效果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地质统计学、数值模拟和实验室测试等方法,结合安塞油田的实际地质资料和开发数据,对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其中,地质统计学用于分析裂缝的发育程度和连通性;数值模拟用于模拟水驱过程和预测水驱效果;实验室测试则用于获取岩石和流体的物理性质参数。

科技成果——特低渗透油藏生物活性复合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科技成果——特低渗透油藏生物活性复合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科技成果——特低渗透油藏生物活性复合调驱
提高采收率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范围
在常规注水开发中
成果简介
在筛选驯化出本源微生物菌种基础上,研制了微生物菌液中试发酵装置,研发了具有超微尺度、超低界面张力、中性润湿反转、降解、环保、廉价等特点的生物活性复合驱油剂及抗温、抗盐、抗剪切性、成胶时间可控的耐盐长效生物弱凝胶调堵剂体系,形成了特(超)低渗油藏生物活性复合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工艺技术及装备
1、特低渗透油藏生物活性复合驱油剂研制技术;
2、特低渗透油藏生物弱凝胶调堵剂的研制技术;
3、特低渗透油藏生物活性复合调驱地面配套工艺技术。

市场前景
该技术具有效果好、成本低、施工简便、不伤害油层、不污染环境等特点,对陕北地区石油资源高效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对同类油田的高效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与示范作用。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范文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范文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低渗透油藏因其特殊的地质特性一直是一个挑战性的研究对象。

其中,安塞油田的特殊地质构造及低渗透性成为开发的关键因素。

而油藏中裂缝的存在,对水驱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以期为油田的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概况安塞油田位于我国某地区,具有低渗透油藏的特点。

该地区的油藏主要由细粒砂岩组成,具有较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此外,该地区的油藏中存在大量的天然裂缝,这些裂缝对水驱开发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地质资料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

首先,收集整理地质资料,了解油藏的基本特征和裂缝分布情况;其次,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最后,通过现场试验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四、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1. 裂缝对注水压力的影响由于低渗透油藏的渗透率较低,注水过程中需要较高的注水压力。

而裂缝的存在使得注水压力分布不均,局部地区可能出现压力异常升高或降低的现象。

这将对注水开发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2. 裂缝对水驱速度的影响裂缝的存在使得水驱速度在局部地区发生改变。

在裂缝发育的区域,水驱速度较快,而在无裂缝或裂缝不发育的区域,水驱速度较慢。

这导致水驱波及范围不均,影响油田的开发效果。

3. 裂缝对采收率的影响由于裂缝的存在,使得部分原油能够通过裂缝快速被采出,从而提高采收率。

然而,裂缝也可能导致部分原油滞留在油藏中,难以被采出,从而降低采收率。

因此,裂缝对采收率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五、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验证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

模拟结果发现,在低渗透油藏中,裂缝发育程度与水驱效果密切相关。

在此基础上,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试验结果表明,裂缝发育程度较高的区域,水驱效果较好;而在无裂缝或裂缝不发育的区域,水驱效果较差。

《低渗透油藏纳微米聚合物驱油实验和渗流机理研究》范文

《低渗透油藏纳微米聚合物驱油实验和渗流机理研究》范文

《低渗透油藏纳微米聚合物驱油实验和渗流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低渗透油藏因其特殊的储层特性,如孔隙度小、渗透率低等,使得传统的采油方法效果不佳。

近年来,纳微米聚合物驱油技术因其能够有效提高采收率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低渗透油藏纳微米聚合物驱油的实验过程和渗流机理进行研究。

二、实验方法与材料本实验选用低渗透油藏的岩心样本,利用纳微米聚合物作为驱油剂。

实验中,我们采用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如高压驱替系统、微观可视化实验装置等,进行一系列的驱油实验。

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并记录了岩心样品的采出率、渗透率变化以及压力变化等数据。

三、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一)纳微米聚合物溶液的制备根据实验室的标准操作程序,我们制备了不同浓度的纳微米聚合物溶液。

这些溶液的制备过程严格遵循了化学计量学的要求,确保了实验的准确性。

(二)驱油实验在高压驱替系统中,我们将纳微米聚合物溶液注入岩心样本中,并观察其渗流过程。

通过调整注入速度和压力,我们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驱油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纳微米聚合物溶液能够显著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

(三)渗流机理研究通过微观可视化实验装置,我们观察到了纳微米聚合物溶液在岩心样本中的渗流过程。

我们发现,纳微米聚合物能够有效地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善油相的流动性。

此外,聚合物分子还能够通过填充岩心内部的微小孔隙,提高储层的渗透率。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纳微米聚合物溶液在低渗透油藏中具有较好的驱油效果。

四、渗流机理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提出了低渗透油藏纳微米聚合物驱油的渗流机理。

首先,纳微米聚合物分子能够吸附在岩石表面,形成一层薄膜,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这使得油相在渗流过程中更容易流动。

其次,聚合物分子在岩心内部的小孔隙中填充和扩散,增加了储层的渗透率。

此外,纳微米聚合物还能够与原油中的成分相互作用,降低原油的粘度,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科技成果——低渗型油田本源微生物驱油解堵剂

科技成果——低渗型油田本源微生物驱油解堵剂

科技成果——低渗型油田本源微生物驱油解堵剂技术开发单位西北大学成果简介石油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命脉的战略性物质,在我国,中高渗油藏开发稳产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但对于低渗、特低渗透油藏,如何实现老井持续稳产,如何获得较高的最终采收率和经济效益,是很多油田,尤其是延长油田面临的一大挑战。

因此,如何提高提高三次采油技术水平,增加现有油藏的采收率,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本项目从延长油田附近的油泥中分离出100余种细菌,挑选其中三种细菌,分别为简单节杆菌、假单孢菌、枯草芽孢杆菌,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其进行诱导突变、筛选、优化,获得高生物驱油解堵剂产量的菌株,进一步利用发酵工程进行生物驱油解堵剂的大规模生产。

所获得的生物驱油剂Superzyme,能够显著降低溶液接触角,2%水溶液即有很高的脱油率和驱油效果。

利用生物驱油解堵剂水溶液进行油井解堵和油田驱油,将可以实现老油井的稳产和增产,有效提高原油的最终采收率,为国家和陕西省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技术特点本项目从延长油田附近的油泥中分离出100余种细菌,并初步进行了鉴定,从其中挑选三种细菌,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其进行诱导突变、筛选、优化,获得高生物活性成分产量的菌株,进一步利用发酵工程进行驱油解堵剂的大规模生产,具有快速、高效、无毒、无污染、不燃、不爆、利于环保的优越性,主要应用于:(1)油田油井、水井有机质堵塞解堵;(2)油田井组、区块驱油;(3)输油管道、滤罐、滤料再生清洗;(4)地表地面、土壤、设备原油污染的处理。

三种本源细菌分别为简单节杆菌、假单孢菌、枯草芽孢杆菌,能分别产生海藻糖脂、鼠李糖脂、脂肽和蛋白酶,海藻糖脂属于薄层相,鼠李糖脂属于胶束相,在将原油从沙石表面剥离时具有协同作用;脂肽可以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有利于原油的流动和分离。

将三种细菌共同发酵,即获得本项目的驱油解堵剂Superzyme。

关键技术1、Superzyme组成成分的优化针对延长油田石油稠度高的特点,增加活性成分的降粘能力,以进一步提高Superzyme的解堵、驱油效果。

安塞油田低成本生物酶解堵技术研究

安塞油田低成本生物酶解堵技术研究
d c e s r al .Ac o d n o t c nim fsrt m l g i n he p sc lpr p ry o s io lrs roi t e p u g n e e r a ed g e ty c r i g t he me ha s o ta u p u gng a d t hy i a o et fAn a i e e v r h l g i g r —
大幅下降【 l J 此 , 内外 研 究 者 做 了研 究之 后 指 。为 国 出 ,生物 酶能够 比化 学剂 如酸 、氧化剂 等物 质更有 效、 更环保 的去 除此类 物 质伤害 的物质_1酶 制剂 已 2。
经 成 功 地 应 用 于 油 井 解 堵 并 取 得 了 解 除 有 机 垢 堵 塞
长 6油层 为 中酸 敏地 层 , 1 强 酸可 使 岩芯 HC 等 渗 透 率 下 降 2 %~ 0 % ,尽 管 乙酸 可 提 高 1%~ 2 10 8 2 %, 酸化 难 以作 为油层 深 度改造 的措 施 ; 老井 9 但 在 地 解堵方 面 , 酸化 又发挥 着无 可替代 的作用 。 目前 如 应 用 的多元 酸酸化 、 l 堵酸 化等 。 CO 解
a g od a plc tv r s e t e a s fn e i g U o p ia ie p o p c ,b c u eo e d n O mov n e to pe ,is c nsr ci n b n i e t a urs h vng b te fe t e l n fpi s t o tu to eig smpl,is me s e a i et re c , a d i p r t o tb i o n t o e ai c s eng lw. s on Ke y wor s d Ans ioi il s nvr n e tlb o e z me a l e d ;e io m na i — n y ;plg i g r no a e h q f u g n e lv lt c niue

低渗透油藏微生物采油技术探讨

低渗透油藏微生物采油技术探讨

144随着石油天然气勘探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低渗透油藏被探明,并且分布广、储量大,但是由于其渗流能力较低,不便于进行开发利用,而微生物采油技术可以增加原油流动性能,并且施工方便,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经济效益比较高,所以探讨低渗透油藏微生物采油技术,对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油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1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作用机理微生物采油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将采油井中注入微生物,进行单井吞吐;将微生物直接注入注水井,随注入水驱替油层,其作用机理是向油藏注入微生物,利用其新陈代谢产生的有机酸、生物聚合物与生物表面活性剂等代谢产物,实现改变油藏特性的目的,所以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作用机理具有多样性:①新陈代谢产生的乳酸、乙酸与丙酸等有机酸,可以使碳酸盐岩石发生溶解,提高油藏的渗透率及采收率;②产生二氧化碳、氮气、甲烷与氢气等,可以增加油层的压力,降低原油的粘度,有利于石油进行驱替活动;③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酶可以加快石蜡与重烃裂解速度,降低原油的凝固点及流动阻力,提高原油的产量;④油藏岩石表面附着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后可以推开油沫,释放出原油等。

2 低渗透油藏微生物采油技术应用的优势2.1 改善地层的孔隙度低渗透油藏地层岩石多为粉砂岩,不仅孔隙分布不规律,空隙间隔杂乱无章,而且泥砂含量比较高,原油流经过孔隙时容易受到阻碍,从而影响原油产率及质量。

微生物的直径为0.2~0.3μm,在压力作用下会在岩石孔隙中流动。

如果在孔道中无法流动而停滞,就会立即进行繁殖,随着时间的推移,达到一定数目后所产生的酸类物质将会腐蚀岩石,使得岩石孔道相互连通或者扩大,从而改善地层岩石孔隙度。

2.2 提高地层的渗透率菌种不同,在地层中的作用也不同,产生效果也存在差异,并且微生物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需要经过脱氢、递氢与受氢等环节,其中受氢时可以分解出有机盐与无机盐,进而转化为水与气体,既可以降低地层中污染物的含量,又可以清洗孔道,提高地层渗透率。

2.3 增加原油的流动性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很多代谢产物,如酶类等物质,这些产物的化学性质有利于降解原油中的石蜡与重组分,使得原油的凝固点减小,改善了原油的粘度,原油的流动阻力降低,流向井底的效率与速度随之增加,进而增加低渗透油藏原油产量。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低渗透油藏因其特殊的地质特性一直是一个挑战性的研究对象。

其中,安塞油田的低渗透油藏具有其独特的复杂性,其内部的裂缝系统对水驱效果产生显著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并为其优化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区域概述安塞油田位于我国某地,具有典型的低渗透油藏特征。

该区域的油藏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复杂的裂缝系统。

这些裂缝不仅影响了油的流动,也对水驱效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地质学、油藏工程学、岩石物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

通过分析地质资料、钻井数据、测井数据等,研究了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的裂缝分布特征及其对水驱效果的影响。

四、裂缝系统对水驱效果的影响1. 裂缝对水流方向的影响:由于低渗透油藏中的裂缝系统,水驱时水流容易沿着裂缝方向流动,而非均匀地渗透到整个油藏。

这导致部分区域的水驱效果较好,而其他区域的水驱效果较差。

2. 裂缝对驱油效率的影响:裂缝系统的存在使得部分区域原油的流动性增强,容易在水驱过程中被驱出。

然而,由于裂缝系统的复杂性,部分原油可能滞留在裂缝中,导致驱油效率降低。

3. 裂缝对压力分布的影响:裂缝系统的存在使得油藏的压力分布不均匀。

在裂缝密集的区域,压力较低,而其他区域则可能存在较高的压力。

这种压力分布不均将影响水驱的效率。

五、优化水驱效果的建议1. 精确描绘裂缝系统:通过地质分析和测井数据等手段,精确描绘低渗透油藏中的裂缝系统,了解其分布和特点。

2. 合理调整水驱策略:根据裂缝系统的特点,合理调整水驱策略,如调整注水速度、注水方向等,以提高水驱效率。

3. 引入新技术:利用岩石物理学和油藏工程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新技术和方法,如智能钻井、智能注水等,以提高水驱效果。

4. 强化监测与评估:加强油藏监测和评估工作,定期对水驱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开发策略。

特低渗油藏微生物驱后多样性分析r—以安塞油田长6储层为例

特低渗油藏微生物驱后多样性分析r—以安塞油田长6储层为例

特低渗油藏微生物驱后多样性分析r—以安塞油田长6储层为例黄战卫;孙卫;董昭;邱家友;史小亮;杨剑【摘要】针对特低渗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应用效果不稳定的情况,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了安塞油田长6油藏样品的微生物多样性,包括1口注入井和5口生产井样品.研究表明:注入水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好于生产井产出液,其中芽孢杆菌纲、梭菌纲、α-变形菌纲和γ-变形菌纲所占比例较高;同等条件下,不同生产井产出液中微生物多样性相对较统一,只是数量上存在差异,液量大、含水较高的生产井微生物数量较多、油井产出液中的微生物以芽孢杆菌为主.相同的油井微生物多样性随时间不同而发生变化.对油藏微生物多样性的分析可以更好的指导现场应用,增强微生物采油技术现场应用的成功率.【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年(卷),期】2017(036)011【总页数】4页(P12-15)【关键词】特低渗油田;微生物多样性;分子生物学;微生物驱【作者】黄战卫;孙卫;董昭;邱家友;史小亮;杨剑【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陕西延安 727000;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69;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69;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陕西延安 727000;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陕西延安 727000;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陕西延安 727000;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陕西延安 72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46特低渗油田的开发是一个世界难题,微生物采油技术被认为是能够较好解决这一难题的技术之一,油藏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为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实施提供了物质基础[1],但是目前现场应用规模不大和应用效果不稳定,说明微生物采油技术仍存在许多问题尚未解决,其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对油藏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及演化规律认识还不清楚。

针对油藏特点,本文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安塞油田长6油层的注入水和产出液的菌落多样性,为微生物采油技术现场成功率提供保障。

安塞油田三叠系延长组特低渗透油藏增产技术

安塞油田三叠系延长组特低渗透油藏增产技术

文章编号:100020747(2006)0520638205安塞油田三叠系延长组特低渗透油藏增产技术李永太1,宋晓峰2(1.西安石油大学;2.咸阳长庆化学剂有限公司)基金项目:国家“西部开发”科技行动重大攻关计划项目(2005BA901A13)摘要:安塞油田长6段油藏渗透率为0.96~2.90mD,孔隙度为11.00%~13.25%,孔隙以小孔、细喉为主,地饱压差值仅为2.94~3.66MPa,油层供液能力差,为典型的特低渗透岩性储集层,此为油井低产的主要地质因素。

胶结物中酸敏性矿物含量高(6.19%),是常规酸处理工艺造成储集层伤害的潜在因素。

地层水矿化度高达89850mg/L,严重的油层结垢是造成单井产量降低的重要因素。

在安塞油田实施暂堵压裂16口井,平均单井日增油1.85t,平均有效期84.1d;泡沫清洗10口井,平均单井日增油1.13t,平均有效期52.8d;酸处理99口井,平均单井日增油1.10t,平均有效期128.9d;清防垢处理18口井,平均单井日增油1.90t,平均有效期330d。

分析认为,清防垢施工处理半径较大是结垢处理效果较好的主要原因。

有效增大油层压裂和酸处理半径是进一步提高压裂和酸处理效果的有效途径。

图2表5参7关键词:特低渗透油藏;压裂;酸化;结垢防治;安塞油田中图分类号:TE348 文献标识码:AT echniques for oil increasing of extra2low permeability T riassic YanchangFormation,Ansai Oilf ield,Northern ShaanxiL I Y ong2tai1,SON G Xiao2feng2(1.X i’an Pet roleum Universit y,S haanx i710065,China;2.Changqing ChemicalPre parations L imited Com pany,X iany ang,S haanx i712000,China) Abstract:The geology of T riassic Y anchang Formation in Ansai Oilfield is extra2low permeability(0.96~2.90mD),extra2low porosity(11.00%~13.25%),fractured oil reservoir with dominant small pores and throats,little differences between formation and saturation pressure(2.94~3.66MPa),high percentage of acid2sensitive minerals in cements(6.19%),and high formation water salinity(89850mg/L).Severe scaling problems and production reductions appear in water flooding production wells.Fracturing treatments were performed in16production wells leading to an average increase of1.85t/d per well in oil production, the average effective life was84.1d;foam flushing was operated in10production wells,leading to an average increase of1.13t/d per well,the average effective life was52.8d;acidizing treatments in99production wells led to an average increase of1.10t/d per well,the average effective life was128.9d;scale control and removal treatments in18production wells led to an average increase of1.90t/d per well,the average effective life was330d.The better result of the scale control and removal treatment is mainlyattributed to its larger radius.Enhancing the radius in fracturing and acidizing treatments can further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K ey w ords:extra2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f racturing;acidizing;scale control and removal;Ansai Oilfield1安塞油田地质特征及地层堵塞机理1.1储集层特征[1]安塞油田处于陕北斜坡中部,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2 微生物菌液脱油效率检测结果
时间/ h
2% 菌液 脱油率, %0.Fra bibliotek5 13
6 12 24 48
1. 6 6. 5 3. 8 7. 5 6. 2 5. 8 38. 3
5% 菌液 脱油率, %
10. 5 4. 2 1. 9 7. 6 3. 4 1. 5 43. 7
1. 1. 3 微生物菌液接触角评价
措施前动态
液量/ m3 油量/ t 含水, %
2. 13
0. 67
62. 7
5. 37
1. 43
68. 2
5. 73
1. 59
67. 0
5. 01
1. 04
75. 6
7. 54
1. 10
82. 6
5. 36
3. 04
32. 6
31. 14
8. 87
66. 1
液量/ m3 4. 02 4. 28 5. 19 4. 65 5. 45 3. 53 27. 12
验( 表 4) 。从中可以看出, 注入体积分数为 0. 5% ~ 1% 、0. 7 ~ 0. 9PV 微生 物菌 液 后, 采 收率 可 提高 13% ~ 16% , 后续水驱采收率可提高 5% ~ 6% , 这 些说明微生物驱 替后, 采收率 可累计 提升 18% ~ 22% 。
收稿日期: 2010- 09- 27; 改回日期: 2010- 10- 29 作者简介: 刘建英, 工程师, 1980 年生, 2004 年毕业 于成都理 工 大学石油工程专业, 现从事采油工艺研究工作。
2011 年 1 月
石油地质与工程 P ET ROL EU M G EOL OGY AN D ENGI NEERING
文章编号: 1673- 8217( 2011) 01- 0115- 03
第 25 卷 第 1 期
安塞特低渗透油藏微生物驱油矿场试验研究
刘建英, 张航州, 侯军刚, 张 蓓, 董 昭, 怀海宁
刘建英等. 安塞特低渗透油藏微生物驱油矿场试验研究
11 7
图 3 王 16- 5 井组生产动态曲线
图 4 王 16- 5 井组剩余油分布图
序号 井号
1 王 16- 4 2 王 17- 6 3 王 17- 41 4 王 17- 4 5 王 15- 6 6 王 18- 4
合计/ 平均
表 7 王 16- 5 微生物驱油对应油井 效果统计
1 微生物驱油室内研究
1. 1 微生物菌种选择及菌液性能评价 微生物菌种为三种本源细菌 1~ 3 号菌 , 选自
三叠系长 6 油藏生产污油泥中, 菌种可产生海藻糖 脂、鼠李糖脂、脂肽和蛋白酶等驱油剂, 协同作用剥 离岩石表面残余油、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善原油物 性[ 1- 2] , 从而实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1. 1. 1 在模拟地层条件下微生物菌液生长代谢情况
累计 增油/ t
169. 70 57. 93 34. 37 33. 56 2. 09
0 297. 65
图 5 王 16- 5 井组微生物驱替速度
组增油降水效果最为明显。 ( 3) 微生物驱到油井见效显著( 图 6) 。从中可
看出, 油井见效周期与见微生物周期有较好的对应 性, 平均见效周期 1 个月。
表 5 王 16- 5 井 组微生物驱油技术适应性评价
参数
适用范围
油层深度/ m 100~ 4 000
油层厚度/ m
1
孔隙度, %
12~ 30
绝对渗透率/ ( 10- 3 m 2)
50
地层压力/ M Pa < 40
油层温度/
20~ 80
含水率, %
40~ 95
地层水矿化度/ ( g L- 1)
< 300
定最佳菌液段塞体积定为 0. 0025~ 0. 003 P V, 最佳 菌液体积分数为 2% ~ 3% 。
图 1 注入菌液体积分数优化实验
积分数为 2% ~ 3% , 注入段塞为两 级段塞; 注入速
度为 1. 5~ 2 倍日配注。采取井口简易流程注入方 式施工[ 5- 6] , 现场累计施工 43 d, 注入微生物驱油剂 1 150 m3 ( 表 6) 。
18. 6 14. 9 15. 5
19. 1 15. 3 16. 7
18. 4 16. 6 14. 2
3 认识与结论
( 1) 王窑区块微生物驱油先导试验的成功, 开辟 了安塞油田特低渗透油藏微生物驱油的先河, 为后 期特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拓宽了思路。
( 2) 王 16- 5 微生物驱油选取了三叠系长 6 油 藏培养的微生物菌种, 大大提高了技术适应性。
1. 1. 2 微生物菌液脱油效率 取烘干带油石英砂 500 g 置于吸水排油仪中,
分别将体积分数为 2% 和 5% 的微生物菌液置于恒
温箱中观察, 分别在不同时间段读取出油量( 表 2) 。 从中可以看出, 2% 和 5% 的微生物菌液在 48 h 的脱
油效率分别达 38. 3% 和 43. 7% , 脱油效果明显。
(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第一采油厂, 陕西延安 716000)
摘要 : 为解决安塞特低渗透油田开发中后期生产区块综合 含水逐年升高、采收率提 高难度大的 问题, 引进了先进 的
微生物采油技术, 通过菌种优选、菌液性能评价以及合理注入参数界限选择, 成功地开 展了矿场研 究和试验。试 验
结果证实, 微生物驱油具有较好的降水增油作用 , 是特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方向。
10. 5
较好
图 2 注入菌液段塞优化实验
2 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
2. 1 先导试验选井 参考国际微生物驱油油藏筛选标准[ 3] , 对王窑
中西部孔隙渗流区中高含水井组王 16- 5 进行技术 适应性评价( 表 5) , 从中可看出, 仅渗透率适应性较 差。该井组 于 1990 年 3 月 投 产, 注 水 层 位 是 长 61 1- 2 和长 61 1- 3 , 日注水 15 m3 , 注水压力 8. 5 M Pa, 对应油井 7 口, 开井 6 口, 注采对应关系良好, 平均 单井日产油 1. 48 t, 综合 含水 66. 1% , 已进 入中高 含水期。 2. 2 参数设计及现场试验
17
16
16
08- 17 16
15
16
17
10- 16 15
15
16
16
06- 28 8. 7
9. 4
8. 5
9. 7
蜡含量, %
08- 17 7. 9
9. 6
7. 5
8. 7
10- 16 7. 9
9. 7
7. 5
8. 9
胶质含量, %
06- 28 08- 17 10- 16
17. 1 16. 2 14. 5
2. 05 5. 7
0. 82 57. 6 18. 7
2. 13 6. 4
1. 32
62
22. 9
2. 09 6. 1
1. 07 59. 8 20. 8
1. 2 微生物驱替方案优化 选用三叠系长 6 岩心进行驱替优化实验( 图 1、
2) , 其孔隙度为 13. 8% , 气 相渗透率为 2. 8 10- 3 m2, 原始含油饱和度 57. 4% , 并考虑经济效益, 确
项目 日期/ 月- 日王 16- 4 王 15- 6 王 17- 6 王 17- 4
06- 28 10. 5 11. 6 9. 7 10. 2
粘度/ ( mPa s ) 08- 17 9. 2 10. 3 9. 6 10. 4
10- 16 8. 4 10. 7 8. 3
8. 6
凝固点/
06- 28 16
菌组号 1 2
注入前 1. 0 105 1. 0 105
24 h 9. 0 105 8. 5 105
36 h 6. 5 107 7. 5 107
48 h 7. 5 108 9. 5 108
测定结果表 1 显示, 培养 36 h、48 h 每毫升细 菌含量达 107 个、108 个以上, 微 生物菌 种生长 较 好, 说明选取的微生物对地层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
图 6 王 16- 5 井组剩余油分布图
( 4) 原油物性得到改善( 表 8) 。从中可看出, 原 油粘度、含蜡量、胶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以王 16- 4 井最为明显。这些表明微 生物在油藏条 件 下, 代谢物的综合作用改善了原油的性质, 增加了原
油的流动能力, 降低了驱油阻力。
表 8 试 验井组措施前后原油性质分析对比情况
目前动态 油量/ t 2. 20 1. 86 12. 17 0. 52 0. 92 2. 00 9. 67
含水, % 34. 9 48. 4 50. 2 86. 6 80. 0 32. 5 57. 6
有效井平均 单井日增油/ t
1. 00 0. 45 0. 46 0. 50 0. 07
0 0. 66
将现场取得的井口原油与注入水混合 为培养
液, 通过模拟地层温 度、压力和矿化度, 在 500 mL
不锈钢罐中灭菌, 分别接入 0. 5 mL 菌种( 体积分数
1% ) 进行培养实验, 经 24 h、36 h 和 48 h 分别取样
镜检、计数, 并对其生长代谢情况进行培养观察。
表 1 地层条件下不同时间细菌密度测定结果( 个/ mL )
分别将一滴水、2% 和 5% 体积分数的微生物菌
液滴在石英片上, 10 m in 后测定接触角( 表 3) 。从
中可看出, 微生物菌液可显著降低接触角。
表 3 微生物菌液接触角评价测定结果
成分

2% 微生物菌液 5% 微生物菌液
接触角
127
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