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关键技术’2

光纤传感技术及传感器封装技术
通过光纤传感光路的设计,实现光信号的稳定性 和信号解调的可靠性,并设计合理的封装结构保 证光纤传感不受环境变化的影响,提高传感系统 的可靠性,要解决以下问题:

选择合理搭配的光学器件,降低光学损耗和色散。


设计合理的光路结构,实现合理的光学解调方案,并 保证光学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 分组计划
按工作任务分成四个小组 – 激光光源驱动电路设计组:光源设计 – 光纤传感链路及传感器封装设计组:光路设计 – 光电转换与信号采集电路设计组,含A/D转换 与数据存储:信号采集 – 数字信号处理与信号解调组:信号处理 – 系统主机结构设计:信号采集组负责
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研究计划’2
• 任务计划(光源设计组与信号采集组)
– 完成设计指标分析 – 完成电路设计原理分析与成本核算 – 完成电路原理图设计与分析 – 完成电路PCB和系统机械结构的设计与分析 – 完成PCBA和系统机械件的加工 – 完成PCBA的调试 – 参与系统调试与系统优化
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研究计划’3
• 任务计划’2(光路设计组)
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关键技术’5
― A/D转换的精度; ― A/D转换的参考电源的稳定性; ― 采集数据的存储与传输速率。
1、每完成一次完整的测试,要对5千个点做2 个(stokes和 anti-stokes)采样,每个点要采样20万次,因此,一次测试 完成后的数据量为: N=2 ×5 ×103 ×2 × 105=2G(字节)=16G(比特) 2、数据传输要求在20s的时间内完成数据传输和处理,则 要求的数据传输 为: V=N/20=16G/20=800 (Mbps)
– 信号解调采用积分平均方法。即对同一点的信 号进行积分平均,消除噪声还原信号。
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传感原理
• 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分布式概念
PLD A 光纤折射为n,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L B
从发出光脉冲到接收到返回光信号的时间差 为∆t时,则到检测点的距离L为:
c L t 2n
分布式光纤传感原理
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研究计划’5
• 时间计划(光源设计)
– 完成设计指标分析: – 完成电路设计原理分析与成本核算: – 完成电路原理图设计与分析: – 完成电路PCB设计与分析: – 完成PCBA加工: – 完成PCBA的调试: – 参与系统调试与系统优化:
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研究计划’6
• 时间计划’2(信号采集组)

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关键技术
• 激光光源的驱动技术
通过电路设计,为激光二极管提供稳定的驱动电流和 工作状态,并通过温度控制解决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 激光光源光功率的稳定性; ― 激光光源光谱的稳定性; ― 激光光源的调整频率控制: 目标检测距离为5km, 光脉冲完成一去一回的时间为: Δt=2L/(C/n)=2×5×103/(3×108/1.5)=5×10-5(s) 因此,为确保不发生脉冲重叠,激光脉冲的频率不能 大于: f ≤ 1/(5×10-5 )=20kHz
分布式光纤传感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简介
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系统结构与用途 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传感原理 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关键技术
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系统结构
• 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系统结构
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用途

— — —
进行分布式测试监测,对粮仓及油库进行温度扫描, 全面了解其温度分布情况,实现更准确的监测。 通过应力应变测量可实现对粮仓及油库容量进行监测。 可对粮仓及油库的健康情况进行监测。 可用于各种结构体的分布式温度及应变的监测,如桥 梁、大坝、隧道等。
– 完成设计指标分析: – 完成电路设计原理分析与成本核算: – 完成电路原理图设计与分析: – 完成电路PCB设计与分析: – 完成PCBA加工: – 完成PCBA的调试: – 参与系统调试与系统优化:
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研究计划’7
• 时间计划’3(光路设计组)
– 完成设计指标分析: – 完成光路设计原理分析与成本核算: – 完成光路原理图设计与分析: – 完成光路器件选取与分析: – 完成光器件的采购与光路搭建: – 完成光路的调试: – 参与系统调试与系统优化:
– 完成设计指标分析 – 完成光路设计原理分析与成本核算 – 完成光路原理图设计与分析 – 完成光路器件选取与分析 – 完成光器件的采购与光路搭建 – 完成光路的调试 – 参与系统调试与系统优化
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研究计划’4
• 任务计划’3(信号处理组)
– 完成设计指标分析 – 完成信号解调原理分析与成本核算 – 完成解调原理的算法设计与分析 – 完成下位机信号采集的代码编写 – 完成上位信号处理的代码编写 – 完成上位机与下位机的通讯设计 – 完成监测系统的联合调试 – 参与系统调试与系统优化
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研究计划’8
• 时间计划’4(信号处理组)
– 完成设计指标分析: – 完成信号解调原理分析与成本核算: – 完成解调原理的算法设计与分析: – 完成下位机信号采集的代码: – 完成上位机信号处理的代码编写: – 完成上位机与下位机的通讯设计: – 完成监测系统的联合调试: – 参与系统调试与系统优化:

信号电路的带宽设计,保证信号采集的稳定性和可 靠性。
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关键技术’4
• 高速A/D转换及数据处理技术
采用了平均叠加方法进行信号解调(采样速度要求> 100M),同时要求转换精度高,转换稳定性好,须解 决好以下问题:
― A/D转换的速率要求:
要求的空间分辨率为1m,则AD的采样时间间隔为: Δts=2ΔLs/(C/n)=2 × 1/(3 ×108/1.5)=10-8(s) 因此双路同时进行采样的频率fs不小于: fs>1/Δts=1/10-8=100MHz
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应用
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应用
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传感原理
• 光纤分布式传感的光学原理
利用光纤光学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喇曼效应和布里 渊效应检测技术,对环境的温度和压变应力进行监测。
• 喇曼效应简图
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工作原理
• 光纤分布式传感系统的拉曼测温原理
—整形后的光脉冲经耦合器进入光纤中; – 光纤中的光脉冲在外界因素作用下被调制(产 生stokes和anti-stokes调制光) – 用stokes和anti-stokes调制光的比值对温度变化 进行监测。
• 分布式光纤传感的技术环节
激光光源驱动技术 ― 光纤传感技术及传感器封装技术 ― 光电信号转换及采集电路技术 ― 高速A/D转换及数据处理技术 ― 数字信号解调技术

• 分布式传感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空间分辨率(1m),精度(4m) ― 温度测量分辨率(0.1℃),精度(2℃) ― 20s之内完成测试:5km光纤,每个点检测20万次,总的 脉冲发送时间为: t=2×5×103/(3×108/1.5)×2×105=10s
设计合理的封装结构,保证传感系统在外界环境变化 时,传感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关键技术’3
• 光电信号转换及采集电路技术
通过电路设计,实现APD工作的稳定,并在保证带宽 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降低漂移和噪声,直接影响温 度监测的精度。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是: ― APD能工作在恒定的温度环境中,保持稳定的光电 转换效率,这是保证监测结果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 APD的响应速率控制; ― 采样电路的低漂移和低噪声要求;
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关键技术’5
• 数字信号解调技术
采用数字信号解调技术实现传感系统的物理还原,并 对传感系统进行定标,提供稳定监测系统可靠性和可 移植性的技术保证。要解决以下问题: ― 信号解调方案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要求 ― 信号解调的速度要求 ― 系统信号的处理与系统部件更换不相关的要求
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研究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