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教版语文九下枣儿教案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枣儿》教案
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积累生字词。

二、了解剧情,了解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转变。

3、了解现代戏剧艺术中常常利用的象征手法。

教学重点:
一、把握剧中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

二、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剧本的主题,领悟剧本所包含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式:讨论法演读法延伸拓展法
教具预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进程:
一、创设情境:现实社会中,人们迈步奔小康,在农村很多家庭主要劳动力涌入城市生活,为城市建设作出奉献,同时也使自家走上富裕之路,但是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现象,留守家园的老人和孩子,在无尽的思念中生活,他们如何寄托这种思念呢?让咱们一同走进戏剧小品《枣儿》。

二、检查预习:
①生字注音
蓦然mò 翘首qiáo 咀嚼jǔ júe 囫囵hú lún
②词语积累
喜出望外:碰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囫囵吞枣:比喻念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同意。

咀嚼: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

翘首:抬起头来望。

蓦然:突然地。

三、探讨新知:
一、读:第一自读剧本,整体感知,然后角色朗诵,进一步熟悉剧本情节及语言。

二、悟:(1)说一说你感知了哪些内容?
明确:在乡间一棵挂满了红枣的老树下,一名老人碰到一个捡枣的男子,一老一少的交谈,透露了老人对儿子的思念,也流露了儿子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反映社会变迁。

(2)剧本的结构必需遵循空间和时刻高度集中的原则,本文把时空集中在什么地方?“枣儿”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红枣儿树下,老人思念亲人的场景交待,枣树为背景,“枣儿”是全剧的题目,并以“枣儿”贯彻全文,老人和孩子以“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了解全剧的背景,“枣儿”在全剧中的作用)
(3)老人有几回回忆起枣儿小时候的事?他对男孩又是什么态度?他的这些回忆和态度反映出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作者借“枣儿”表达什么思想?
明确:①儿子“枣儿”一名的来历,儿子摘枣儿竞尿了老人一脖子;儿子在枣儿树下尿尿。

②老人十分疼爱男孩;③老人思念儿子,在男孩身上折射对儿子的爱。

④作者是借“枣儿”转达亲情,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传统生活和精神家园的象征。

(把握剧情,理解课文的象征手法,和所表达思想情感)
(4)剧中人物各是什么样的人?塑造这些人物运用的是什么方式?
明确:老人、孩子的语言动作表现其形象,反映社会转变。

老人:老一辈农人满怀亲情,富有爱心,念旧而传统,有希望有失落。

男孩:新生一代(农村)思念亲人,好奇懂事、纯真可爱。

(5)“枣儿”富有必然象征意义,其实剧中的很多台词也富有象征意味,找一找,仔细体会。

(引导学生思考,理解象征意义,有理性的分析,要紧扣文章内容琢磨情节和语言)(三)赏:你喜欢这篇戏剧小品的哪些内容?说明理由(深切理解作品,深切品味作品)
四、质疑:本文中你还有没解决的问题,提出来,一路探讨。

(解决尚存疑难)
五、小结:小组讨论,总结本文学习
六、课赏反馈:
1 、“枣儿”有什么意义?
2 、本文涉及哪些情感?
3 、本文开头结尾利用了同一首童谣有什么作用?
4 、联系现实生活,关注自己周围的老人、小孩孤独的现象,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想一想你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板书:
背景:枣树下童谣声亲情
人物:老人:老一辈农人、亲情、爱心《枣儿》
男孩:新生一代好奇懂事
枣儿:象征亲情、故乡、精神家园
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