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分析及发展

合集下载

恢复生态学研究热点与动向

恢复生态学研究热点与动向

现代园艺2017年第8期恢复生态学研究热点与动向张雪,邱鹏飞(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0)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退化等问题已成为困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对全球或区域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已成为当前人类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就恢复生态学的定义,近期的研究热点尤其是我国先进的恢复生态学研究成果进行阐述,并结合当前国际前沿恢复生态学大会的主要内容提出恢复生态学的可能发展方向。

恢复生态学;研究热点;研究动向带性生态系统退化及恢复方面的研究,如干旱、半干旱区、荒漠化及水土流失地区生态恢复的工程、技术、机理方面的研究。

可以说,国家的重大需求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恢复生态学的发展,而学科的发展又有效地指导了生态恢复的社会实践。

2恢复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从恢复生态学的历程看,当前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已从静态研究、单一状态研究、基于结构的方法和集中于某一类型生态系统研究等特征转向动态研究、多状态研究、基于过程的方法和多维向恢复评价标准等特征。

其研究热点包括: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评估生态系统退化、恢复过程中的非生物与生物障碍;恢复中关键过程(授粉、扩散、水灾、养分循环等)的时空动态;生态恢复中不可逆转的阈值;物种间相互作用及其在区域间的转移;“神秘”的生物群(真菌、假瘤菌、土壤原生动物等)在恢复中的作用;注重生物连接性的生物多样性产出;地上与地下作用及反馈;以生态系统尺度为基础上强调景观尺度及交错带的生态恢复;景观中的廊道和连接性问题在生态恢复中的作用;国际恢复生态学会提出的生态恢复的9个特征;自然资本的恢复;恢复生态产品与生态系统服务;基于乡土植被及养分管理的恢复设计;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生态恢复问题;生态恢复过程中的经济过程等领域。

此外,恢复生态学还与当前比较热门的政治问题,如排放与交易、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支付等紧密相连。

我国恢复生态学的研究目前在彭少麟等人的带领下,在生物入侵地恢复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发展趋势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发展趋势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发展趋势1. 引言1.1 恢复生态学的定义恢复生态学指的是通过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以恢复受到破坏或受到威胁的自然环境的学科领域。

其目的是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恢复生态学要求从整体的生态系统层面出发,通过恢复物种多样性、生态过程、生态功能等方面的改善,达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恢复生态学强调了生态系统的自然再生能力以及人类对其的影响,通过研究和实践,寻找更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展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和实践变得愈发重要。

通过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和实践,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研究意义恢复生态学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恢复生态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机制,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恢复生态学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复原和重建,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恢复生态学对于改善人类生活环境、保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恢复生态学的意义在于为人类解决环境问题提供科学支持和技术手段,推动生态系统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可以不断拓展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人类美好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1.3 发展背景随着全球化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的不断加剧,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这进一步推动了恢复生态学的发展。

恢复生态学的发展背景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包括社会需求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些因素共同推动着恢复生态学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2. 正文2.1 恢复生态学的基本理论1.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恢复生态学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稳定性理论、物种多样性维持理论、自然演替理论等。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发展趋势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发展趋势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发展趋势
恢复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通过土地、水域、空气等生态系统的设计和管理,实现破坏的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主要包括恢复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
和过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和生态学相互关系等。

恢复生态学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可以更有效地帮助生态系统
的恢复。

比如,新的监测工具可以更准确地检测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变化,新的基因工程技
术可以更快地改变物种的性状,进一步增加物种的多样性等。

2.社会参与和合作
恢复生态学不仅仅是一种科学理论,更是社会参与和合作的重要手段。

社会各界积极
参与,包括政府部门、企业、非营利组织、公民等,为恢复生态系统作出了巨大贡献。

3.全球化和国际合作
全球化和国际合作加速了恢复生态学的发展,特别是在生态系统的全球性和跨境问题上。

经济发展、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不仅局限于特定国家或地区,而是全球性的。

各国之间开展合作,加强交流,共同制定政策,共同解决全球性生态问题,对于推动恢复
生态学的发展非常重要。

4.多样性管理和维护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中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的核心之一。

多样性管理和维护生态系统
包括以下方面:促进本地物种的多样性和维护本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保护珍稀物种,防止物种灭绝等。

总之,随着社会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恢复生态学将在越来越广泛和深刻的层面上发挥
其作用。

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多的参与和合作,共同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与研究进展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与研究进展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与研究进展作者:李绍芬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6年第1期李绍芬(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昆明分院,云南昆明650000)摘要院生态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恢复生态学是生态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对恢复生态学进行分析和探讨,对一些常用的术语以及当前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关键词:恢复生态学;研究进展;理论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环境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大,人口增加、工业产业化急剧发展,使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且人类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对资源进行过度利用,使很多资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重要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解决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协调人类的活动和生态环境,使人类在加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也可以逐渐实现对生态的恢复和保护,促进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

1 恢复生态学的定义和理论基础1.1 恢复生态学的定义恢复生态学是生态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词,主要针对生态问题产生,致力于恢复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由于这个领域涉及的学科很多,因此也叫做综合生态学。

简单来讲,恢复生态学是一门有关于生态的修复的学科,指的是通过人们对生态系统的研究,从而不断对那些已经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重建和恢复的过程,使生态环境能够发挥出相应的生态功能,而且能够使自然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科学。

在这个研究领域中最关键就是恢复,对已经受到破坏的环境进行恢复,这种恢复可以分为广义上的恢复和狭义上的恢复,狭义来讲,就是一种将其恢复到初始状态的工作,广义的恢复是人类社会需求意义上,要依据生态工程的相关技术,对于一些被损坏的自然系统进行重建。

由此可见,恢复生态学在加强生态系统的建设以及优化管理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恢复生态学理论基础恢复生态学相对应的是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生态的破坏可以理解为生态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功能出现退化、生态自然的关系出现紊乱。

恢复生态学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恢复生态学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整合性包括生物多样性 、 生态过程和结构 、 区域及历
史情况 、 可持续的社会实践等广泛的范 围。第三个 定义是 该学会 的最终定 义 。这 三方 面的定义 虽有不
同, 但其 共 同点 均认 为恢 复 生 态学 是 研究 退 化或 受 损生 态系统 的恢 复 或重 建 , 是关 于生 态恢 复 的一 门 学科 _ 。
维普资讯
第2 7卷 第 2期 20 0 8年 6月
延安 大 学 学 报 (自然 科学 版 )
Ju a fY n n Unv ri Naua ce c dt n o rl o a a iesy( trlS in eE io n t i
V0. 7 No 2 12 .
重视 。恢复生 态学 ( etr inE o g ) R s a o c l y 就是在 这种 ot o
tn 先后提 出三个定义, 生态恢 复是修复被人 i) o 即:
类损 害 的原 生生 态系 统 的多样 性 及 动 态过 程 ; 态 生
பைடு நூலகம்
恢复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及更新 的过程; 生态恢复 是帮助研究生态整合性的恢复和管理的科学 , 生态
与重建问题, 涉及到 自 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 社会经济 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 、 生物多样性 的保护等许多 研 究领域 的 内容 J 。
系统要恢 复到 理想 状 态 , 代表 性人 物 有 美 国 自然 资 源委 员 会 、 ro 、a sEa J dn C i 、gn等 ; o n r 一种 是 强 调 应 用 生态学 过程 , 代表性 人物 有 Basa Da n 、 a- rdhw、i d H r mo
背景 下发展起 来 的。
l 恢 复 生态 学 的 内涵

恢复生态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恢复生态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的研究 内容 和理 论框 架 已经初 步 形 成嗍 根 据恢 。
复 生态 学 的定 义 和恢 复生 产 实践 的要 求 , 致 将 大
恢 复生态 学研 究 的 内容归 纳为 : () 物 生 境 重 建 。主 要 是 乡 土 植 物 生 境 恢 复 1生 的程 序与 方法 。
() 壤 恢 复 、 表 固定 、 土 贮 藏 、 金 属 污 2土 地 表 重
需 加 人 一 定 的人 为 手 段 ,因 而 恢 复 的不 仅 仅 是 自 然 生 态 系统 , 有 许 多 人 工 建 立 的 新 的 生 态 系 统 。 还 生 态 恢 复 作 为 人 类 社 会 持 续 发 展 所 必 须 的工 作 , 应 具 备 阶 段 性 ,每 个 阶 段 的恢 复 目的 必 须 符 合 自 然 和 社 会 协 同 进 步 的 要 求 ,因 而 生态 恢 复 的 涵 义
土 流 失 、 林 消 减 、 地 荒 漠 化 , 人 类 陷 于 了 自 森 土 使 身导 演 的生 态 困境 之 中 。为 此 , 界 范 围 内兴起 世
了不 同 规 模 、 同 形 式 的 生 态 恢 复 活 动 , 在 为 不 旨 保 护 现 有 的 自然 生 态 系 统 , 合 整 治 与 恢 复 已 退 综
化 的生态 系统 , 善生 态 环境 , 高 区域 生产 力 , 改 提 实 现 可 持 续 发 展 。恢 复 生 态 学 从 理 论 与 实 践 两 方 面研 究生 态 系统 退化 、 复 、 发和 保 护机 理 , 恢 开 为 解 决人 类 生态 问题 和实 现 可持 续 发 展 提供 机 遇 。 现 实 的 迫 切 要 求 使 恢 复 生 态 学 研 究 成 为 当 前 国 内外生态 学研 究 的热 点和 国际前沿 学科 之一 。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发展趋势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发展趋势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发展趋势恢复生态学是一门相对新兴的学科,它致力于恢复、修复和保护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以及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恢复生态学逐渐成为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那么,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发展趋势又是如何的呢?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恢复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环境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恢复生态学正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1. 多学科交叉融合。

恢复生态学需要借鉴生物学、地理学、土壤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因此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要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形成多学科共同研究的模式。

只有在不同学科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和推动生态系统的恢复。

2. 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

恢复生态学需要依靠各种生态修复技术手段来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要不断创新技术手段,包括植物种植技术、土壤修复技术、水系修复技术等,以及利用生物科技手段来辅助恢复生态系统。

3. 社会参与的增强。

恢复生态学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要加强社会参与,包括政府、企业、学术机构、非政府组织以及公众等的共同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模式,推动生态系统的恢复。

恢复生态学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它不仅关乎着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也关乎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未来,恢复生态学的发展将依托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社会参与的增强以及重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以此共同推动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相信随着更多人的关注和努力,恢复生态学一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为我们的地球注入更多生机和活力。

恢复生态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恢复生态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恢复生态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恢复生态学(Restoration Ecology)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将
生态学与人类需求相结合,用来研究如何恢复破坏过的生态环境、恢
复生态系统功能、减少环境污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随着研究发展,
恢复生态学的发展前景显著改善。

首先,在知识探索方面,恢复生态学的研究越来越多,已经从单
纯的个体生态研究,到种群和群落水平行为,再到更大尺度的生态系
统水平,都有深入研究。

恢复生态学已成为陆地生态学中不可缺少的
重要组成部分,为生态系统恢复提供了一种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

第二,在技术实现方面,恢复生态学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使用人
工植被、护坡护筑等技术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通过拆除隔离屏障
恢复的自然植被正在取得成功,如重建水体恢复生物多样性,如去除
污染物以减少危害环境的污染,并通过某种形式的生物修复技术,有
效改善环境污染。

最后,在社会应用方面,恢复生态学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为了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环境品质需求,更多地重视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建设,也就是恢复生态学的重要应用领域。

人们正在寻求恢复生态学理
论和技术,来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生态文
明建设和绿色发展。

因此,恢复生态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表明,它将不断深入探索和
发展,把生态学与人类活动结合起来,以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改
善环境污染,恢复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修复的理论与实践

生态修复的理论与实践

生态修复的理论与实践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不可避免的,会造成生态系统的退化、湖泊干涸、河流污染、土地退化等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生态修复成为了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手段。

生态修复可以理解为重新建立、维持和加强自然生态系统过程的一种过程。

它的目的是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稳定其结构和流程,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生态修复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重大,涉及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等。

生态修复理论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

美国科学家Eugene P. Odum 提出了生态修复的概念,开启了现代生态修复的探索。

Odum认为,生态修复可以改变人类对环境的态度,使人们认识到环境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从而鼓励人们保护环境。

此后,生态学研究逐渐形成并进入了生态修复研究领域。

生态修复的实践多年来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很多次尝试。

国内也进行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生态修复项目。

例如,在武陵山脉的森林生态系统修复中,通过优化森林结构和物种组成,提高了森林的生态环境质量;在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中,通过重建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成功恢复了湿地水文功能和生态环境。

这些实践性的尝试与理论的结合让人们对生态修复更加深入地理解,为生态修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生态修复需要立足于实践,但理论的研究也相当重要。

可行的生态修复方案与具体的修复计划之前,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

生态学、土壤学、水文学、地质学等专业领域提供了支撑生态修复的基础理论体系。

其中,生态学是最基础的基础,它是研究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而生态修复就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需要根据生态学的原理来处理。

在理论上,生态修复需要考虑到生物种类的选择、土壤性质、水文周期和植被等生态修复因素。

在实践中,生态修复需要根据具体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特点制定生态修复方案,例如,根据山区不同的土地利用特点,通过植树造林保护水源,种植适应性较强的植物进行修复,以及逐步恢复生态系统及其功能。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发展趋势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发展趋势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发展趋势恢复生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重建、恢复和保护受损生态系统,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恢复生态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崭露头角,并在国际上逐渐成为一门重要的研究领域。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学理论:恢复生态学强调生态系统重建和修复的过程需要遵循自然界本身的规律和原则,因此需要借鉴生态学理论,如食物网、能量传递、物质循环等。

2. 自然恢复观点:恢复生态学认为,自然界具有自愈能力,但需要在恰当的时间和条件下进行干预,加速生态系统的恢复。

3. 工程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的实践需要运用工程手段,如土地平整、植物移栽、水资源管理等,因此需要借鉴工程学和生态学的交叉领域工程生态学的理论。

1. 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恢复生态学的发展已经深入认识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性,而每个生态系统内部也存在微观和宏观层面的复杂互动。

因此,今后在实践中需要更注重系统化、综合化认识和处理生态系统的问题。

2. 技术与科学的创新:随着现代技术和科学的不断进步,恢复生态学将会不断发展和创新。

例如,用基因编辑技术和CRTISPR-CAS9等技术改造工程物种的形态和物质循环特性,以适应新环境和新的生态系统。

3. 社会影响:恢复生态学的实践和应用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自然恢复和工程方法,而需要考虑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今后,需要更加注重全球舞台,重视跨学科研究,以互惠互利的方式,获取生态恢复的最佳成果。

综上所述,恢复生态学是一门充满挑战的学科,也是一个既重要又新兴的领域。

其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将有助于保护和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同时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发展趋势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发展趋势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发展趋势恢复生态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后,采取措施恢复和修复生态系统功能的学科。

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生态学、自然保护学和景观生态学等学科。

恢复生态学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规律,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来寻求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方法和策略。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种群恢复:通过保护和增加濒危物种的数量和种群大小,来改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2. 修复种群的适应性:通过选种和遗传改良等措施,增加物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物种的生存和繁殖成功率。

3. 生态位的恢复:通过调整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重建原有的生态位结构,来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

4. 功能恢复:通过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群落的复杂性,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5. 水文和生态过程的恢复:通过恢复水文过程和生态过程,如水的循环、土壤的形成和养分的循环等,来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功能。

6. 应用生态学的恢复方法:通过应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如生物工程、植被恢复和栖息地恢复等,来修复和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1. 跨学科合作:恢复生态学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如生物学、地理学、土壤学、气象学等,通过不同学科的交叉应用,来解决复杂的生态问题。

2. 技术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恢复生态学将更多地依靠新技术的应用,如遥感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来提高恢复生态系统的效率和可行性。

3. 社会参与和意识的提高:恢复生态学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公众的意识和参与程度将对恢复生态工作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4.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应用:恢复生态学将更加关注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将生态恢复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发展趋势旨在通过研究和实践,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保护和增强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发展趋势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发展趋势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发展趋势【摘要】恢复生态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修复和改善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

本文首先介绍了恢复生态学的重要性、定义和目的。

然后探讨了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方法和技术,以及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其实践应用。

接着分析了恢复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包括技术创新和可持续性问题。

结尾部分强调了恢复生态学的价值和未来前景,强调了其在生态系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恢复生态学的意义和作用,为推动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恢复生态学、理论、发展趋势、方法、技术、案例研究、挑战、重要性、定义、目的、价值、未来、再强调。

1. 引言1.1 恢复生态学的重要性恢复生态学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贡献上。

恢复生态学强调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健康,旨在实现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目标。

通过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能力,促进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

恢复生态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保护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还在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平衡。

只有重视恢复生态学,才能推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美丽的家园。

1.2 恢复生态学的定义恢复生态学的定义是指通过人为干预和管理,恢复被破坏或恢复中的生态系统的过程。

恢复生态学的主要目标是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使其能够维持自身的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

在实践中,恢复生态学旨在重建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或改善已有生态系统的生态结构和功能,以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恢复生态学强调了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旨在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通过恢复生态学的实践,可以减少生态系统因人类活动而受到的影响,提高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能力,实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恢复生态学的定义体现了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体现了人类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恢复生态学的原理

恢复生态学的原理

恢复生态学的原理
生态学的原理有以下几点: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它受到生物、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共同影响,具有自我维持、自我调节和自我调整的能力,从而保持系统的稳定性。

2.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是支撑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基础,生物多样性可以抵御外部环境的变化,使生态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3.生态均衡: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关系是复杂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均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生产力、生物量等指标保持一定的稳定状态,从而使生态系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4.生态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循环往复的,物质和能量在不同的环节中发生转化,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修复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生态修复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生态修复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在当今时代,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生态系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为了恢复和保护生态平衡,生态修复技术应运而生,并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

生态修复技术旨在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使其恢复到较为健康和稳定的状态。

一、生态修复技术的现状(一)土壤生态修复技术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化学污染等原因,土壤质量严重下降。

目前,常用的土壤生态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

物理修复方法如换土、深耕等,能够直接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但成本较高且可能对土壤结构造成一定破坏。

化学修复则通过添加化学试剂来降解污染物,效果较为显著,但可能会带来二次污染的风险。

生物修复技术,如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因其环境友好、成本低等优点而备受关注。

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污染物,而某些特定的植物能够吸收和积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从而净化土壤。

(二)水生态修复技术水资源的污染和生态破坏也是当前面临的严峻问题。

水生态修复技术涵盖了河道生态修复、湖泊生态修复和湿地生态修复等多个方面。

在河道修复中,常见的措施包括河道形态的重塑、河岸植被的恢复以及水生生物的放养。

通过恢复河道的自然弯曲度和水流速度,增加河岸的植被覆盖,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从而改善河道的生态功能。

湖泊生态修复则注重控制污染源、削减营养盐输入以及水生植物的恢复和重建。

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其修复技术包括湿地的补水、湿地植被的恢复以及湿地生态系统的重建等。

(三)植被生态修复技术植被在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保持水土、调节气候,还为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

在植被生态修复方面,主要采用的技术包括植树造林、草原恢复和退化植被的改造。

植树造林是增加森林覆盖率的有效手段,但需要选择适宜的树种,并考虑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草原恢复则需要合理控制放牧强度,进行草种的补播和改良。

生态学中的生态恢复

生态学中的生态恢复

生态学中的生态恢复
生态恢复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通过人为的方式采取一系列恢复
措施,将原来生态环境破坏的地方重新变得生态环境良好,并恢
复生态系统原来的功能和服务能力。

生态恢复可分为三个阶段:
评估和计划、实施和监测,这三个阶段是互相关联的,相互影响的。

评估和计划
在生态恢复的第一阶段,策划者需要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和原理,把握表明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指标,比如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同时,也要深入了解造成生态系统受损的
原因,这一点对于对恢复生态系统的方案制定及其实施非常重要。

实施
实施是整个生态系统恢复的核心部分。

在实施过程中,根据计
划制定的措施,需要切实贯彻落实,如在破坏的区域进行土地复
原和所需的植物和动物的引入及其生长管理。

这个过程需要严格
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引入的植物和动物需要分析其能够承
受的环境因素,例如光量、温度、土壤成分等,进行合理布置,在整个过程中还需要密切关注各种物种的适应情况和生态系统的变化。

监测
恢复后的生态系统需要长期监测,以确定恢复计划是否真正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监测项目需要对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指标进行定期评估,以及在后续的实施措施中进行修正,确保生态系统能够按照规律运作,以达到一个良好的生态平衡状态。

结语
总之,生态恢复是在破坏性的环境影响之后,通过人类干预来修复在过去被破坏的自然系统重要环节。

虽然生态恢复有一定的挑战,但在保护和修复我们生态系统方面,它应该被认为是我们应该继续推进和支持的重要领域。

生态学中的生态环境恢复

生态学中的生态环境恢复

生态学中的生态环境恢复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破坏的加剧,生态环境的恢复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问题。

生态学作为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效的方法和理论,用于恢复受损的生态环境。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生态学中的生态环境恢复。

首先,生态学家们通过引入物种来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这一方法被称为生物入侵,即将适应力强、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的物种引入到受损的生态系统中。

这些物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生态系统中的空缺,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

例如,在受到过度捕捞的海洋生态系统中,科学家们引入了一种名为硬骨鱼的物种来控制海洋中的有害藻类。

这种鱼类以有害藻类为食,能够有效地减少有害藻类的数量,恢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生态学家们通过植被恢复来改善受损的土地。

植被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对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许多土地上的植被已经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恢复这些受损的土地,生态学家们采取了多种方法。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人工种植适应力强的植物来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此外,他们还可以通过植被的选择和管理来控制土地的侵蚀和水源涵养,进一步促进土地的恢复。

此外,生态学家们还研究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许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已经被破坏。

为了恢复这些受损的生态系统,生态学家们提出了许多方法。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调整物种的数量和分布来改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此外,他们还可以通过增加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输入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效率。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生态系统恢复正常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从而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

最后,生态学家们还研究了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章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20181127(第三节 34)

第一章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20181127(第三节 34)

五、护理植物理论
思考:
生态系统恢复实践中,多数将已有的植被清除(火烧或砍伐 )后再进行植被恢复。
这种做法你怎么看?
五、护理植物理论
1. 护理植物概念和护理效应影响因素
(1) 护理植物(Nurse plant)概念 指那些在其冠幅下辅助或护理其他目标物种(Target species)生长
便等;
三、恢复的概念模型
以往恢复生态学中占主导思想是通过排除干扰,加速生物 组分的变化和启动演替过程,具体做法是:
首先建立生产者系统。由生产者固定能量,驱动水分循环 ,带动营养物质循环。
稍后建立消费者、分解者系统和微生境。 实际研究中发现,仅排除干扰、加速生物组分变化和启动
演替过程并不一定能使恢复顺利进行。取决于退化程度, 恢复的模型主要有两种:
五、护理植物理论
1. 护理植物概念和护理效应影响因素
3) 护理植物的特性
护理效应的性别偏向性 冠幅差异影响护理效应 豆科植物多用作护理植物
西班牙的雌雄异株刺柏属植物 (Juniperus thurifera)的大多数幼苗 集中在雌株冠幅下,而种子散布与 幼苗存活也具有相同趋势。
地中海和以色列半干旱过渡地带, 低矮灌木刺状地榆(Sarcopoterium spinosum)冠幅的覆盖面积与护理效 应成反比。
三、恢复的概念模型
(1)Allen(1989)恢复的状态和跃迁模型
三、恢复复的状态和跃迁模型
四、适应性恢复
生态系统有太多的组分,组分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相互作 用,导致生态系统很难恢复。
适应性恢复就是指“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一种恢 复方式。
的类型可能是多样的。 (2)自我设计理论 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随着时间的进程,退化生态系统将根据

恢复生态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恢复生态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恢复生态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恢复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生态学学科,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对某种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对这种环境进行修复、保护和恢复,以及获得其自然状态的科学理论与技术。

近几十年来,恢复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不断发展,在研究风格上也有了很大的更新。

下面就来说说恢复生态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恢复生态学的发展现状1、恢复生态学发展的根基恢复生态学的发展现状跟历史渊源密不可分。

它的发展受到人类社会历史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现代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冲击和破坏。

目前世界上的恢复生态项目大多是由开发者、野生动植物组织、政府部门或学术机构联合推动和参与的,它们都希望能有效保护与修复像森林、海洋等自然资源,减少因发展活动而造成的生态问题,改善人类生活环境。

2、恢复生态学理论体系的建立随着恢复生态学发展的不断深入,其理论体系也不断完善,主要包括生态学、生态工程学、环境社会学等学科。

将这些学科进行整合,共同构建了一套完备的恢复生态学理论体系,为恢复生态学的应用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框架。

3、恢复生态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恢复生态学技术是恢复生态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有很多新技术不断被开发出来,如复垦技术、生态工程技术、生态系统管理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都为恢复生态学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恢复生态学的发展趋势新发展的恢复生态学可以从不同空间层面去认识,比如区域生态层面的恢复,也可以以地方生物多样性为核心去考虑。

在世界范围内,恢复生态学未来的发展应该着眼于:1、加强生态学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与协同恢复生态学是一门具有多学科特点的学科,它涉及到生态学、生态工程学、环境社会学等众多学科。

要推进恢复生态学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和协作,采用综合技术,借助多学科多科学技术实现恢复生态的核心目标。

2、实现交叉学科的“整体化”研究由于恢复生态学的特点,跨学科的整体性研究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现象。

这也是目前恢复生态学学科发展的主要特征和趋势之一。

恢复生态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恢复生态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恢复生态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恢复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学科。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发展现状和趋势两个方面来探讨恢复生态学的发展。

一、发展现状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在恢复生态学的研究方面,学者们已经提出了许多理论和方法,如生态系统恢复、生物多样性恢复、土地恢复等。

在恢复生态学的应用方面,已经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如湿地恢复、森林恢复、草原恢复等。

湿地恢复是恢复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湿地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学者们提出了许多恢复方法,如湿地植被恢复、湿地土壤改良、湿地水文恢复等。

这些方法已经在许多地方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森林恢复也是恢复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过度砍伐,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森林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学者们提出了许多恢复方法,如森林植被恢复、森林土壤改良、森林水文恢复等。

这些方法已经在许多地方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发展趋势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和应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未来,恢复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将会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多学科交叉融合。

恢复生态学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支持,如生态学、地理学、土壤学、植物学、动物学、环境科学等。

未来,恢复生态学将会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以提高恢复效果。

2.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恢复生态学的技术也将会不断创新。

未来,恢复生态学将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以提高恢复效率和效果。

3. 社会参与。

恢复生态学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参与,未来,恢复生态学将会更加注重社会参与,以提高恢复效果和社会认可度。

生态学在生态恢复中的应用

生态学在生态恢复中的应用

生态学在生态恢复中的应用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涉及到了许多领域,例如生物学、地理学、化学等。

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生态学在生态恢复中的应用日益重要。

本文将探讨生态学在生态恢复中的应用,并介绍一些重要的实践案例。

一、生态学原理与生态恢复生态学原理是进行生态恢复的基础,它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物种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生态学原理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特点和演变规律,从而指导生态恢复的实践。

在生态恢复中,我们需要了解生态系统所面临的问题和受损程度。

通过对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和群落结构的调查,我们可以评估生态系统的恢复潜力和恢复方向。

此外,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也需要被考虑,例如物种的适应性和营养链的建立等。

二、生态学在水体生态恢复中的应用水体是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健康状态对其他生物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水体生态恢复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水体生态恢复中,我们可以利用生态学原理来改善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状况。

例如,通过生物修复技术来减少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促进水生物的繁衍和生长。

此外,生态学原理还可以指导我们设计恢复策略,如恢复湿地、水生植被等,以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生态学在土地生态恢复中的应用土地是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基础,然而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导致了许多土地的生态破坏。

生态学在土地生态恢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土地生态恢复中,我们可以利用生态学原理来改善土地的质量和生态功能。

例如,通过植被恢复和土地整治来促进土壤的形成和保持,以提高土地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此外,生态学原理也可以指导我们进行土地的调查和评估,选择合适的恢复方法和措施。

四、实践案例:湿地生态恢复湿地是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保护价值。

然而,湿地面临着持续的退化和消失的威胁。

生态学在湿地生态恢复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积的28%,土地荒漠化正以每年5~7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在总体上有随 机、均匀和集群分布格局的方式,由种的生 物学特性、种内与种问关系和环境因素的 综合影响决定。 (六)种群密度制约原理 种群不是简单的个体集合体,而是一 个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的系统。种群 能按自身的性质及环境的状况调节它们的 数量,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里,常有一定的 相对稳定性。 (七)生物群落演替原理
不意味着在所有场台下都能够或必须使恢
作用于生物体的生态因子,都具有各 自的特殊功能和作用。每个因子对生物的 作用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的。植物在生长 发育过程中,各种生态因子都不能孤立存 在。各个因子的交互作用使得生物获得相 似或相等的生态效益。 (二)最小因子定律 每种植物都需要一定种类和一定量的 营养物质,如果环境中缺乏其中的一种,植
植物群落随时间依次替代最后达到相
万平方公里的惊人速度扩展;受荒漠化直 接和间接威胁的人口近15亿。近些年来, 全球平均每年有5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由于过度利用、侵蚀、盐渍化等原因已不能
再生产粮食。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 为262.2万(含沙漠和荒漠化土地),占国 土总面积的27.3%;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 存环境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 严重威胁。如何整治日趋恶化的生态环 境,防止自然生态系统的退化,恢复和重建 已受害的生态系统,这是改善生态环境、提 高区域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生态恢复建设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 恢复生态学研究成为当前国内外生态学研 究的热点和国际前沿学科之一。 一、恢复生态学的定义 恢复生态学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威斩康
空白。
(十一)自我设计和设计理论 这是唯一起源于恢复生态学的理论。 自我设计理论指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随着 事件的进程,退化生态系统将根据环境条 件合理地组织自己并会最终改变其组分。 设计理论则认为,通过工程方法和植物重 建可直接恢复退化生态系统,但恢复的类
型可能国外研究发展概况 人类开展恢复和重建退化生态系统研
作用
对稳定。依次替代的顺序是先锋物种侵 入、定居和繁殖,改善退化生态系统的生态 环境,使适宜物种生存并不断取代低级的 物种,直至群落恢复到原来的外貌和物种 成分。 (八)生态适宜性原理 生物与环境的协同进化,使得生物对 生态环境产生了生态上的依赖,因此种植 植物应让最适宜的植物生长在最适宜的环
境中。
照样板。
的崩溃闭值,以便来认识受损常绿阔叶林 的退化机制问题。同时,对植被恢复的理 论与实践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如对黄 土高原植被恢复的探讨、矿山废弃地植被 恢复与重建、沙漠植被的生态学可持续发 展、塔里木河下游天然植被恢复,干热河谷 植被恢复研究等,而且大量的文献仍在不 断地涌出。植被退化与恢复是生态学的重 要研究内容,近些年,国内外许多工作者从 种群动态,群落层面,生态系统等各方面进 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很多新的 成果,如利用人为的生态工程可加速生态 系统恢复、极度破坏的森林是可以恢复、植 物多样性的恢复是系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的关键等。 综上所述,目前在恢复生态的研究中, 对小气候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但主要集 中在单一植被的小气候,农作物小气候,森 林循环中林窗小气候及两种植被之间的比 较等方面;但是这些研究涉及到的不同退 化类型林地的特征分析则较少,在生态脆 弱带的退化林地特征研究几乎是一片
量增加,从而导致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学在保护与开发中起重要的桥梁作用。美 国1985年成立了“恢复地球”组织,该组织 先后开展了森林、草原、海岸带、矿地、流 域、湿地等生态系统的恢复实践,并出版了 一系列生态系统恢复实例专著。1985年, 国际恢复生态学会成立。1991年,在澳大 利亚举行了“热带退化林地的恢复国际研 讨会”。1993年,在香港举行了华南退化 坡地恢复与利用国际研讨会,系统探讨了 中国华南地区退化坡地的形成及恢复问 题。1996年,在瑞士召开了第一届世界恢 复生态学大会,大会强调恢复生态学在生 态学中的地位,恢复技术与生态学的连接, 恢复过程中经济与社会内容的重要性,随 后困际恢复生态学会每年召开一次国际研 讨会。当前在恢复生态学理论和实践方面 走在前列的是欧洲和北美,在实践中走在 前列的还有新西兰、澳洲和中国。其中欧 洲偏重矿地恢复,北美侧重水体和林地恢 复,而新西兰和澳洲以草原管理为主。中 国则因人口众多较多强调农业资源综合利 用。从1970s至今,国外在生态的恢复与 重建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为以后的研 究提供了深入的理论依据和广泛的国际参
些机理和方法。1980年,Carirns主编了
参考文献: [1]余作岳、彭少辟.热带亚热带退化生态 系统植被恢复生态学研究.广州:广东科技出版 社,1996,1~2 t-zJ牛文元.中国的生态环境及其预警,科 学中国人,1996,(9):10~12. [31赵平,彭少辟,张烃炜.恢复生态学最新 研究进展和国外动态EJ].资源生态环境网络研
(五)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原理 i
在人口增加、工业产业化急速发展及 全球变化的影响下,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利 用,致使大面积植被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 坏,许多类型的生态系统出现严重退化,引 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的 退化和破坏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恶劣状 态。据统计,到1995年初,全世界荒漠化 土地面积达36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
—02
由于恢复涉及很多学科,因此也称综合生 态学。我们认为,可以把恢复生态学简单 定义为有关生态恢复的科学,即:通过耐生 态系统演替规律的认识,研究如何恢复和 重建具有生产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尺度内具有稳定性的, 并且有可持续利用性能的自然、人工以及 人工——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科学。 恢复最为关键的是系统功能的恢复和 合理结构的构建。我们可以把生态恢复分 为狭义的恢复和广义的恢复。狭义的恢 复即严格意上的初始状态的恢复。广义的 恢复即人类社会需求意义上的恢复,即依 据生态学原理,利用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 通过恢复、修复、改良、更新、重建受损或退 化的生态系统和土地,恢复生态系统的功 能,提高土地生产潜力的过程。因此恢复 生态学在加强生态系统建设和优化管理以 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 践意义 二、恢复生态学理论基础 生态恢复是相对于生态破坏而言的。 生态破坏可以理解为生态系统的结构发生 变化、功能退化或丧失,关系紊乱。生态恢 复就是恢复系统的合理结构、高效的功能 和协调的关系,生态恢复实质上就是被破 坏的生态系统的有序演替过程,这个过程 使生态系统可能恢复到原先的状态。但 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复杂性以及人类社会 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取向影响,生态恢复并
[4J康乐.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A].马 世骏.现代生态学透视[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0.300~308.
[5J章家恩,徐琪.恢复生态学研究的一些 基本问题探讨[J].应用生态学报,1999,10(1):
109~113.
[6]张烃炜,姚清尹,李焕珊,等.华南坡地 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11~288 [7]田汉勤,齐晔.生态演替过程分析[A]. 马世骏现代生态学透iEEMI.北京:科学出版 社,1990.90_一lOO [8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全国生态环境现状 调查撤r.环境保2004。(5):13~18. [9J彭少麟.陆宏芳.恢复生态学焦点问题. 生态学报.2003.23(7):1249~1257. (责任编辑:帅时远)
企业家天地・169
万方数据
究动态,1999,10(2):1~5.
(二)国内研究概况 国内关于植被恢复的研究发展也很 快。比较典型的研究有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典型草原在过大牧压下退化后封育恢复退 化的过程,该研究从退化草原群落的基本 特征、恢复退化动力、种群动态建立退化的 数学模型,是对退化草原群落恢复过程研 究比较完善的工作。喻理飞、朱守谦等人 对贵州省茂兰喀斯特退化群落的自然恢 复,从退化系列到退化及恢复评价等方面 做r细致的研究。同时期,温远光等人在 广话大明山对人类干扰下退化生态系统恢 复过程中生物多样性情况及木本植物密度 等进行了研究。包维楷等对眠江上游大沟 流域人为干扰体类型、干扰强度、频度、时 空格局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退化群落 结构及其物种组成对人为干扰梯度的响 应。在宁波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 区域,研究人员对退化生态系统类型划分 及退化系列群落进行了群落结构、土壤养 分等生态因子变化、土壤动物及土壤微生 物、菌根以及植物与昆虫之间关系的研究, 最终试图提出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恢复力
星大学的Abet和Jordan先生提出。1987
复的生态系统都回复到原先的状态,生态 恢复的目的就是恢复系统的必要功能并达 到系统自我维持状态。生态恢复是在生态 建设服从于自然规律和社会需求的前提 下,在群落演替理论指导下,通过物理、化 学、生物的技术手段,控制待恢复生态系统 的演替过程和发展方向,恢复或重建生态 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使系统达到自我维 持状态。在生态恢复建设中,我们要充分 利用以下各个生态理论与作用: (一)生态因子间的不可替代性和交互
年,Jordan先生又将恢复生态学定义为“针 对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出生态学问 题并检验生态学观点的一种方法”。他认 为恢复生态学是有关恢复的生态学研究,
1 68・ENTREPRENEUR WORLD
(九)生态系统的结构理论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物质结构、时空
万方数据

结构和营养结构。物质结构指的是系统中 的生物种群组成及其量比关系。生物种群 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构成了系统的时空 结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食物 营养关系组成系统的营养结构。 (十)生物多样性原理 植物多样性因其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 供食物、生境和多样性的异质空间而构成 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生物多样性增加使网 状食物链结构趋于复杂,使平衡的群落容
究与实践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935年
Leopold和他的助手一起在威期康星大学 植物园恢复了一个24 hm2的草场,这是 最早的恢复试验和实践活动。他认为生态 恢复只是恢复中的第一部,一个生态系统 保持整体性、稳定性和生物群体的美丽时 就是好的,在1941年他进一步提出了土 地健康(1andhealth)的概念。1950— 1960s,欧洲、北美洲都注意到了各自的环 境问题,开展了一些T程与生物措施相结 合的矿山、水体和水土流失等环境恢复和 治理工程,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从1970s 起,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水体恢复和热 带雨林研究。同期,日本的官肋照教授利 用植被退化理论在一些城市开展建设环境 保护林的研究,人工促进森林的快速恢复。 1975年在美国召开了“受损生态系统的恢 复”国际研讨会,探讨了受损生态系统的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