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14年下半年中药处方分析与评价
2014–2015年我院门诊中成药处方点评与分析
![2014–2015年我院门诊中成药处方点评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db8761f524ccbff021848e.png)
2014–2015年我院门诊中成药处方点评与分析摘要:目的:整理我院在门诊使用中成药治疗的患者临床处方资料,探讨我院门诊的中成药处方的应用问题,并对未来我院门诊中药处方的合理使用进行改进。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开具的5600张门诊中成药电子处方,对这些处方进行分析,选取其中的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总结不合理处方的出现原因,并对不合理问题进行探讨,以对未来我院的门诊处方开具进行指导。
结果:我院5600张电子处方当中,合理处方为5086张,占处方总数的90.82%,不合理处方为514张,占我院处方总数的9.18%,不合理处方当中,由于。
结论:我院门诊的电子中成药处方开具较为合理,能够满足我院门诊的临床用药需求,但依旧有不合理处方的存在,暴露出我院门诊处方使用的问题,需临床重视。
关键词:门诊处方;中成药;点评与分析;合理用药;2014-2015 in our hospital outpatient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review and analysisLU Li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chengdu in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610017Abstract: objective: to sort out our hospital use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 in clinic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prescription data,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problems of our hospital outpatient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and rational use our hospital outpatient prescrip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the future improvement. Selection methods: our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14 and December 2014 issue of 5600 outpatient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 electronic prescription, to analyze the prescription, selecting one of the unreasonable prescriptions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s the emergence of the unreasonable prescription, and carried on the discussion to the problem of unreasonable, to the future of our hospital outpatient prescription issued for guidance. Results: from 5600 copies of electronic prescription, reasonable prescription for 5086, 90.82% of the total number of prescription, unreasonable prescription for 514, 9.18% of our hospital prescription, the unreasonable prescription, because. Conclusion: our hospital outpatient electronic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issued more reasonable, can meet the demand of our hospital outpatient clinical medication, butstill have the existence of unreasonable prescriptions, exposed the hospital outpatient prescription use problem, need to clinical attention.Key words: outpatient prescription;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Review and analysis; Rational drug use.中成药是有别于西药,将中草药通过多种加工技术制成的中药制品,中成药在我国的历史悠久,是不同于方剂和煎服药物的中草药精华所在[1]。
我院2012—2014门诊中成药处方分析
![我院2012—2014门诊中成药处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d0aeafa98271fe900ef9a7.png)
我院2012—2014门诊中成药处方分析【摘要】目的: 提高门诊药房的中成药处方质量,为临床合理用药和规范处方书写提供参考。
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2 -2014 年门诊中成药3600张处方进行点评分析。
结果:其中合格处方3468 张,不合格处方132 张,处方合格率为96.33%,符合医院处方管理统计标准。
结论: 我院中成药处方应用情况基本规范合理。
【关键词】中成药; 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7-224-02中药对许多慢性病都用很好的疗效,中成药又具有即时可用、存贮携带方便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欢迎,中成药的使用率也逐年在攀升,不合理用药现象也随之增多。
中成药处方分析为减少其不合理用药提供了良好基础,并成为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重要环节[1]。
进行处方点评可避免药物的滥用,既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又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还可提高临床疗效[2]。
为此,现对我院门诊中成药处方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对处方的书写与合理用药等指标进行点评,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随机抽取2012-2014年我院门诊中成药处方,每月抽取100张,共计3600张。
抽样处方覆盖了门诊各科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处方的判定标准是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中有关处方点评的相关要求。
将中成药处方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又分为不规范处方、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
2 结果本次抽取处方总数为3600张,合格处方3468张,处方合格率为96.33%,符合医院处方管理统计指标。
不合理处方为132张,占抽样处方总数的3.67%。
其中,不规范处方95张,占抽样处方总数的2.64%,占不合理处方的71.97%,是比例最大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处方打印不合格导致字迹难以辨认。
不适宜处方33张,占抽样处方总数的0.92%,占不合理处方的25%,主要包括适应证不适宜、用法与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以及重复用药等。
我院门诊中药处方用药情况分析
![我院门诊中药处方用药情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3c6614240c844768eaee24.png)
我院门诊中药处方用药情况分析摘要】目的:通过统计我院中药处方的用药情况,为指导我院中医临床医师合理开具中药处方、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门诊中药处方中随机抽取5240张处方进行患者年龄、中药名称、剂量及味数等情况的分析。
结果:随机抽取的5240张处方中平均每张用药味数为14味,其中11~15味中药处方的占比最大(2893例,55.21%);单张处方总剂量以为100~149g(2163例,41.28%)和150~199g(1396例,26.64%)的中药处方占比最大;药品使用频率最高的为甘草(3349例,63.92%)和黄芪(2738例,52.26%)。
结论:我院中药处方存在使用味数较多和使用总剂量较大的不合理现象,应加强对中药处方的监督管理工作,同时保证使用频率较高重要的供应。
【关键词】中药处方;调查;分析【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1-0350-02中药处方是临床医师诊疗活动的重要记录,其具有法律效力。
现在我院信息管理系统中随机抽取中药处方并对其进行统计调查分析,旨在找出我院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及存在问题以促进我院中医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房工作质量,为中医临床用药和中药房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门诊中药处方中每个月随机抽取一定量的处方,共计5240张进行调查分析,所抽取的处方基本覆盖医院各个科室,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研究方法将随机抽取5240张处方的每张处方的患者年龄、中药名称、剂量及味数输入到SPSS数据库中,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的规定,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2.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的5240张处方中,患者最小年龄为5个月,最大年龄为88岁,平均年龄为55.72岁,见表1。
表1 5240张处方中患者的年龄分布2.3 单张处方总剂量随机抽取的5240张处方中,单张处方总剂量为100~149g的中药处方比例最大41.28%,单张处方总剂量为150~199g的中药处方比例为26.64%,单张处方总剂量为50~99g的中药处方比例为19.75%,单张处方总剂量为200~249g的中药处方比例为6.42%,单张处方总剂量<50g的中药处方比例为4.52%,单张处方总剂量≥250g的中药处方比例为1.39%。
处方点评分析报告
![处方点评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9e45caffad6195f312ba6c0.png)
医院处方点评分析报告
2014年1月我院药剂科处方点评小组根据我院<<处方点评实施细则》、《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我院8--12月份住院病历抽查154份进行点评,对不合理的处方进行分类,分析,评价,现将点评结果汇报如下:
一、点评结果
处方点评统计表
1,处方点评结果具体见上表
二、不合理处方情况分析
不合理处方存在的问题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本次点评中存在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因我院采用的是手写病历,有些医生的字迹潦草难以辩论给处方点评工作增加难度。
(2)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比例比较大(本次点评18.8%),其中比较普遍的有“麦滋林”正确写法“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颗粒”
“胃复安针”正确写法“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贝复济”正确写法是“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
(3)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又是本次点评中一突出问题。
表一。
我院妇产科门诊中成药处方点评与分析
![我院妇产科门诊中成药处方点评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36d5debb68a98270fefa9a.png)
我院妇产科门诊中成药处方点评与分析目的对我院妇产科门诊中成药处方进行点评与分析,并了解中成药处方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合理用药和规范处方书写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回顾性点评方法,对我院2014年4月~9月妇产科门诊中成药处方每月抽取前100张,从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等方面进行点评分析。
结果在600张点评处方中,合理处方为554张,不合理处方为46张,处方合理率为92.3%。
结论我院妇产科门诊中成药处方基本合理,但不合理用药现象仍然存在,应加强监测与管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标签:门诊处方;妇产科;中成药;合理用药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
近年来,由于现代生活节奏过快、工作压力大、环境污染严重、生活方式和社会观念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妇产科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妇产科类中成药为常用药物,作用温和,对一些慢性病疗效显著,副作用少,服用及携带方便,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深受医生和女性患者的青睐。
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为了解我院妇产科门诊中成药用药情况和既存不合理现象,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本文对我院2014年4月~9月妇产科门诊中成药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及处方点评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4月~9月妇产科门诊开具的中成药处方每月前100张,共600张。
根据《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处方管理办法》[2]、《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3]、药品说明书中对处方内容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2结果2.1中成药处方抽样统计及不合理处方比例我院有51种妇产科类中成药,按方剂分为调经剂、止带剂、化淤生新剂、安胎剂、益肾除烦剂、养阴生肌剂及消核散结剂,主要用于月经病、带下病、胎动不安(包括滑胎、胎漏)、恶露不绝、产后腹痛、缺乳等病。
我院2014年门诊中成药处方分析
![我院2014年门诊中成药处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6e490e6bd97f192279e979.png)
根 据《 医院处方 点 评 管 理 规 范 ( 试行) 》 , 其 中 处 方点评 结果 分为 合 理处 方 和不 合 理 处 方 。不 合
理 处方包 括 不 规 范 处 方 、 用 药 不 适 宜 处 方 及 超 常
处 方 。合 理处 方与 不合理 处 方 比例 见表 1 。
表 1 合 理 处 方 与 不 合 理 处 方 比 例
根 据每 月抽 取 3 0张 处方 的规定 , 随机 抽 取 我 院2 0 1 4年 1月 ~2 0 1 4年 9月 门诊 中成 药 处 方 共
基金项 目: 1 .贵州省 中医药管理局项 目, 项 目编号 : Q z Y Y 2 O 1 2— 2 2 ; 2 .贵阳 中医学院院 内资助项 目, 项 目编号 : 贵 中医科 院 内[ 2 0 1 4 ] 2 4号。 作者简 介: 赵海( 1 9 6 7一) , 女, 副主任药师 , 全 国中药特 色技 术传承人 , 主要 从事 中药制荆及 临床 药学研 究工作。 通讯作者 : 李平( 1 9 7 2一) , 女, 副主任药师 , 主要从 事中药调 剂及 中药临床 药学工作 。E—m a i l : 6 7 0 0 8 2 3 8 1 @q q . t o m。
情况。
3 . 2 不 适 宜 处 方
3 . 2 . 1 适 应 证 及 遴 选 药 品不 适 宜 辩 证 施 治 是
中医治疗的根本 , 而选药不符合辨证论治原则也
成 为 门诊 中成药 不合 理 应用 的重 要 原 因 L 3 J 。我 院
3 讨 论
3 . 1 不 规 范 处 方
是 中西医结合 医院, 直接辨病用药是 目前我 院中
成 药不 合理 运 用 最 突 出 的 问题 , 如 诊 断 盆 腔 炎 开
我院2014年门诊处方点评及用药分析
![我院2014年门诊处方点评及用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6c0c11bb4cf7ec4bfed030.png)
我院2014年门诊处方点评及用药分析目的:了解医院门诊用药情况以及存在的不合理情况。
方法:每月抽取处方100张,统计基本评价指标。
并对2014年1~12月我院门诊处方中的不合理处方进行归类分析。
结果:我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基本指标控制较好。
处方合格率为98.92%,不合理处方2514张(1.08%),其中不规范处方1289张,用药不适宜处方1220张,超常处方5张。
结论:我院的处方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逐步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应继续加强,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标签:处方评价指标;用药分析;不合理处方;合理用药据报道,在世界范围内,多于50%的药品被不合理的处方、调剂和销售,同时50%的患者不能正确使用药品。
更重要的是,大约1/3的世界人口不能获得基本药物[1]。
处方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其质量的高低将关系到合理用药水平。
为此,笔者对我院2014年1~12月门诊处方点评情况以及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处方资料1.1.1 抽取我院2014年1~12月的门诊处方,每月100张,共计1200张,统计处方基本评价指标。
1.1.2 对2014年1~12月的门诊处方共201561张进行审核,对发现的不合理处方进行归类分析。
样本覆盖门诊各科。
1.2 研究方法按照《医疗机构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制定表格,统计处方的基本评价指标;按照《医疗机构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处方管理办法》、药品说明书及《临床用药须知》、《新编药物学》对处方进行审核,并对不合理处方定期进行分析汇总。
2 结果2.1 处方基本评价指标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2.68个,抗菌药物使用率16.25%,注射剂使用率14.42%,基本药物使用率31.26%,药品通用名使用率100%,平均每张处方金额212.25元,取药等候时间6.17分。
2.2 不合理处方情况不合理处方2514张,占1.08%,处方合格率为98.92%。
我院2014年门诊中成药处方点评与分析
![我院2014年门诊中成药处方点评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b3723058fb770bf68a5517.png)
掌握临床合 理用药情况 , 收 集药 品不 良反应 信息。临床药 师
应参与临床药物治疗 , 对 药物治 疗做 出综合评 价 , 与医师加 强 沟通 , 共 同提高合理用药水 平。
参考文献 [ 1 ] 邱丽丽 . 2 0 0 8~2 0 1 0年我 院门诊心 血管类 中成药用药 分析 [ J ] .
一
般用成人剂量的 3 / 4 , 儿童 3岁 以内可用 1 4 成 人量 , / 3— 5
( 2 ] 张凌云 . 对某院中成药门诊 处方点评 与分 析( J ] .中国医院药学
杂志 , 2 0 1 2, 3 2 ( 2 2 ) : 1 8 4 8 .
岁可用 1 / 3成人量 , 5~1 0岁可用 1 / 2成人 量 , 用法用 量不 当
用量 、 使用疗程 、 禁忌 症 、 合并用药等 内容 , 以确保合理使用 中 成药。药师应做好 处方点评 , 开展 中成 药临床应用监测 , 及 时
不适宜 。如 日舒安洗剂用法应为外用 , 却开成 口服 , 该类 型主 要是医师开具处方时 电脑录错所致 。④ 用法 用量不适宜。如
麝香保心丸用法应为 1次 2丸 , 1 1 3 3次 , 医生开成 1次 1 丸, 1日 3 次 。给药剂量不 足会影 响治疗 效果 , 造成药 品浪费 ; 又
最大, 达5 6 . 2 5 % 。如 诊 断 为 “ 脾 胃湿 热 证 ” , 却 开 具 功 效 为 滋
大便溏薄 。《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 则》 指出, 多 种中成药联
合应用 , 应遵循药效互补 原 则及 增效 减毒原则 。功效 相同或
基本相 同的中成药原 则上不应叠加使用 。⑥ 有配伍禁忌或不
液 与益气复脉 , 均含红参 、 麦冬 、 五味子 ; 参芎葡萄糖与冠心 宁
我院2014年门诊中成药处方点评分析
![我院2014年门诊中成药处方点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2406d9c5da50e2534d7f3c.png)
我院2014年门诊中成药处方点评分析摘要:目的:了解中成药不合理使用情况,促进中成药合理使用。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12月每月2日门诊中成药处方共计6762张,对其相关用药信息进行点评,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
结果:6762张中成药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不合理用药处方占 3.4%,其中处方不规范3%,其中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分别占不合理用药的33.1%、9.1%,不规范处方主要有:前记缺项或处方不规范、无临床诊断或诊断不明。
不合理用药主要有无适应证用药、有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用法用量不适宜。
结论:本院门诊处方书写基本合格,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但仍存不足,中成药使用不合理现象时有发生,处方书写不规范也常见。
关键词:处方点评;不规范处方;合理用药中成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的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剂,以药性平和、毒副作用相对较小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不合理使用仍可导致药效下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健康。
因此,如何促进中成药合理使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资金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选择我院2014年门诊中成药处方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12月每月2日中成药处方共6762张,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临床用药须知》进行分析统计。
2、结果6762张中成药处方中,不规范处方203张,占3%,不合理用药处方230张,占3.4%。
2.1 样本中不规范处方统计结果表1 不规范处方分析表2.3 不合格处方用药分析我们对抽查样品6762张门诊中成药处方进行分析主要存在处方书写不规范及用药不合格两方面的问题。
2.3.1 不规范处方203张总占比3%,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无临床诊断或不完整。
此类处方占不规范处方数高达23.6%。
主要表现如医生直接用体查待查作临床诊断或以某类疾病作临床诊断,如胃病、骨折等。
2014年9月中药处方点评
![2014年9月中药处方点评](https://img.taocdn.com/s3/m/46d45893ec3a87c24028c4f5.png)
2014年10月中药处方点评抽查我院10月中药电子处方1521张,其中不合理处方比例为2.3% :主要问题是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重复给药、适应证不适宜、中药注射剂超说明书用药、疗程未到提前开药。
一.不规范处方1.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延长处方疗程未注明理由处方号处方内容及分析16529547、16520782门诊脾胃组10.1610.17诊断胃炎处方疗程30天(门诊处方7日用量)16534060门诊泌尿外科一10.1816520541门诊耳鼻喉科10.16挂急诊号处方疗程7天(急诊处方3日用量)16531351门诊普通内科10.17自费病人处方疗程60天(自费处方不超过4周)16520843门诊耳鼻喉科10.16挂急诊号自费病人处方疗程6天(急诊处方3日用量)二.不适宜处方1.证候诊断与说明书适应证不符:处方号处方内容处方分析16532965门诊普外一组10.18 临床诊断及证型:水肿脾虚湿泛证Rp活血通脉胶囊该处方证候诊断脾虚湿泛证与活血通脉胶囊用于症瘕痞块,血瘀等属于痰瘀凝聚不相符。
此类证候诊断与适应证不符处方号如:16528636门诊普通内科10.17。
16521894门诊肝病专科10.16。
16521029门诊心血管组10.16。
16524978门诊肾内科10.16。
2.病名诊断与药品适应症不符:处方号处方内容处方分析16527499 急诊科10.17 临床诊断:眩晕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髙粘滞血症、脑动脉供血不足、胃肠炎和结肠炎Rp新癀片1.新癀片用于咽喉肿痛、牙痛、痹痛、胁痛、黄疸、无名肿毒等症。
该处方病名诊断与药品适应症不符。
2.新癀片不良反应:个别患者空腹服药会有眩晕、咽干、倦怠、胃部嘈杂不适、轻度腹泻。
该处方超说明书适应症用药可能增加眩晕等不良反应。
此类病名诊断-药品适应症不符处方号如:16481203(尿血病开治疗胸痹药品)门诊肾内科10.09。
我院中药处方用药分析
![我院中药处方用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c83c1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7e.png)
我院中药处方用药分析中药于我国古代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中药药效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随着中药学的不断发展,中药的临床应用也变得越来越普及。
然而,各种不同的中药处方却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往往用药错误导致伤害甚至死亡,这也成为当前所有医院都需要解决的严重问题。
为了提高我院中药处方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经过学科部、药学部的共同研究,我院制定了《中药处方用药分析》的相关规定,并将其作为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
《中药处方用药分析》的内容包括对中药处方用药的总体要求,用药原则,药物选择,药物剂型,用法用量等。
《中药处方用药分析》要求严格按照诊断和治疗原则,综合考虑病情、药物性质、病人体质、药理活性等多方面因素,科学地筛选处方中的药物,以使每一位病人得到最佳的治疗。
在药物的选择上,《中药处方用药分析》要求,根据处方内部药物的功效相互作用,分配使用,以求出最佳的组合,避免不必要的抗药性。
《中药处方用药分析》要求避免使用复方制剂,特别是组合多种抗菌药物的复方制剂用药,以免引发抗药性及不良反应。
在药物剂型上,《中药处方用药分析》指出,应当根据病人体质特点和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以确保药物发挥最佳的疗效质量和耐受性。
在用法用量方面,《中药处方用药分析》指出,应在临床上综合考虑病情、药物有效成分及毒理学特点,结合药物剂型,调整用法用量,得出最有效的用药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此外,《中药处方用药分析》也对病人的检测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血液生化指标,以及抗菌药物的抗菌谱等,以保证每个患者都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
通过本次《中药处方用药分析》的制定,可以帮助我院中药处方用药工作变得更加规范,更加安全和有效,从而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
由此可见,中药处方用药分析是确保药物安全有效使用的重要依据。
它的实施,不仅可以使每一位病人得到优质的治疗,也为中药处方用药的安全、有效性及经济效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我院中药处方用药分析
![我院中药处方用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cd6e742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ed.png)
我院中药处方用药分析中药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医学分支,它不仅收集了大量的药物资料,还深入研究了药物的性质特点、药用方法、药物的结构及其活性,是中国医学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生活方式以及医疗保健制度和规范,中草药处方在临床上受到传统西药处方的影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为此,我们对我院的中草药处方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改善它的利用效果,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药处方的特点。
首先,我们从医生角度来看中草药处方的使用情况。
从统计数据来看,我院的医生在治疗疾病时,中草药处方的使用率达到了90%以上,这说明了中草药处方在我院的医疗科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次,从患者角度来看,中草药处方在治疗疾病方面,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药效稳定,副作用小,收到了患者的广泛认可。
接下来,我们从药品类型的角度来看我院的中药处方用药情况。
根据统计数据,我院中药处方用药以原料药为主,其中以补血药物占比较大,其次是清热解毒药物,以及消炎解毒药物。
同时,我们还发现,在原料药中,中药中比较常用的是苏木、当归、黄芩、茵陈蒿素、淡竹叶、葛根素等。
我们也发现,在制剂药中,以复方制剂药为主,其中包括了复方补血胶囊、复方清热解毒胶囊、复方消炎解毒胶囊等。
此外,我们还发现,在实际中,中草药处方并不仅仅只使用了中药,部分处方也联合使用了一些西药。
最后,我们从功能上来看我院的中草药处方用药情况。
从统计数据来看,我院的中草药处方主要用于消炎、解毒、抗菌、补血、清热等功能,这说明我院的中草药处方可以有效治疗各种疾病,具有比较广泛的治疗范围。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我院中药处方用药的特点:一是医生广泛使用,使用率达到90%以上;二是处方以原料药为主,补血药物占比较大,复方制剂在服用中占比也较大;三是多为补血、解毒、清热等功能;四是部分处方联合使用西药,以达到有效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上是我们对我院中草药处方用药情况的分析,从总体情况来看,我院在中草药处方用药上有所改进,这将有助于更好地应用中草药处方治疗疾病,也为中国医学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我院中药处方用药分析
![我院中药处方用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ad5672d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ea.png)
我院中药处方用药分析中药是自古以来治病的重要物质,它以其独特的优势和优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近年来,中医药行业发展迅猛,许多医院和诊所都采用中药材料和处方,以满足患者的需要。
本文以我院为例,对其使用的中药处方进行分析,探讨中药在临床诊疗中应用的价值。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我院每年使用的中药种类。
根据开立处方的记录,我们可以看出,我院使用的中药多以金银花、桑叶、黄芩、柴胡、芒硝、大黄、黄连、白芍等药材为主,其中,以清热利湿和消炎解毒的中药占比最高,其次为温补肾脾、祛风湿类和滋补类中药;祛风除湿类占比最低,仅占1.6%。
其次,我们还可以观察我院的中药处方中药材的数量分布情况。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在我院中药处方中,使用单味药的处方占比最高,达到60.2%,而使用6味及以上药材的处方仅有5.5%,其中最多药材使用量为40味,最少为2味,其余均为3~6味。
另外,从药材出发,金银花、桑叶、黄芩、柴胡、芒硝、大黄六味药组合的使用量最多,达到29.2%,其次是服用五味药组合的处方,占比为18.9%。
此外,还可以观察我院采用中药治疗的病症,根据开立处方的记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肝炎、肺炎和风湿性疾病。
其中,以消化道疾病使用中药处方最多,占比达到35.2%;接下来依次是呼吸道疾病、肝炎、循环系统疾病、肺炎和风湿性疾病,分别占比25.0%、14.7%、12.1%、7.6%和4.4%。
最后,我们还可以观察我院使用的中药处方的用药方式。
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最常用的用药方式是煎煮汤剂,占比达到54.6%,其次为冲服、调合、服用熬药、散剂和其他,分别占比18.5%、13.4%、8.2%、3.3%和2.0%。
以上分析表明,我院使用的中药处方以清热利湿和消炎解毒药为主,多以单味药和六味药组合,主要用于消化道疾病的治疗,以煎煮汤剂为主要用药方式。
得出结论:我院使用的中药处方能够有效地治疗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优点,表明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是有价值的,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我院中药处方用药分析
![我院中药处方用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2898b9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28.png)
我院中药处方用药分析中药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灵魂,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抗病毒、抗遗传病等新药的推出,中药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由于中药成分复杂,药效细致,研究起来相对困难,尤其是中药处方,在起药、加减药、煎制等方面,更需要多方分析和比较。
本文就以我院为例,对中药处方用药分析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我院中药处方的研究者、使用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中药处方的性质中药处方是经过自然科学的研究而确定的,由运用中药学科学知识和中医理论经验研究、确定的一种治病手段,也是中医学科学理论和实践的基本单位。
根据中医理论,合理的中药处方要求把握实质、变化、量力起药、气血调和、联针治病的原则,以促进人体健康平衡的方式调整病机,使病人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二、我院中药处方用药分析1、整体分析以我院累计中药处方的用药情况分析,我院使用的中药处方有单药处方、复方处方和汤剂处方等多种形式,大部分处方以较安全的中药为主。
由于我院是一所定点医院,大部分处方均以治病为导向,多数处方以清热泻火和化痰汤剂为主,多数药物分别用于治疗高血压、脑血管病、感冒、肝炎等多种疾病,为确保治疗效果,药物多以配伍组合的方式使用。
2、成份分析统计分析显示,我院使用的中药成份比较多,主要包括:苎甘草、当归、黄芩、黄连、白术、大枣、炙甘草、白芍等,其中,当归、黄芩、黄连是处方中的主要成份,比重占较大的份额;苎甘草、白术、大枣、炙甘草等也在处方中得以广泛使用,比重也不低。
3、加减药分析根据对我院中药处方用药情况的调查,在加减药方面,我院经常使用加伍陈、加附子、加鹿角霜等方式来调整药物的组合,以满足不同病症的需要。
三、处方用药的影响因素1、中医理论根据中医理论,治疗疾病时,应当结合病机、辩证施治,根据症状不同而加减药物,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病情病情不同,药物组合也不一样,不同的病情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因此处方用药也会有所不同。
我院中药处方用药分析
![我院中药处方用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3852ab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05.png)
我院中药处方用药分析引言:中药处方是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等综合因素,配制的含中药的治疗方案。
中药处方的用药分析是对所配中药的成分、作用、适应症、不良反应、禁忌症等进行系统分析。
本文将对一张中药处方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药的应用。
方法:选取一张中药处方分析处方中各中药的成分和作用分析处方中各中药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分析处方中各中药的禁忌症结果:选择了一张中药处方,包含了6种中药:黄芪、白术、炙甘草、炒麦芽、蒸蓼实、熟地黄。
下面将对每种中药进行详细分析。
黄芪: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补气、扶正固本的作用。
适用于气虚乏力、久病体虚、阳气不足等症状。
不良反应较少,但长期大量使用可能会导致胃脘胀满、恶心、腹泻等胃肠道不适。
禁忌症有实热症、痰湿症等情况。
白术:白术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健脾温中、利水止泻的作用。
适用于脾虚湿阻、腹胀便溏等症状。
不良反应较少,但个别人可能会出现口干、口渴、心烦等不适。
禁忌症有湿热内蕴、脾虚妇人、大便秘结等情况。
炙甘草:炙甘草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调和中药味、保护胃肠的作用。
适用于脾胃虚弱、纳差、肺虚咳嗽等症状。
不良反应较少,但过量使用可能会引起水钠潴留、高血压等不良反应。
禁忌症有阳亢、实火、尿多水肿等情况。
炒麦芽:炒麦芽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健胃消食、止渴生津的作用。
适用于胃病引起的消化不良、厌食、口渴等症状。
不良反应较少,但大量使用可能会引起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的情况。
禁忌症有湿热内蕴、大便溏泄等情况。
蒸蓼实:蒸蓼实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祛风湿、活血化瘀的作用。
适用于风湿痹痛、瘀血经闭等症状。
不良反应较少,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肝损伤等不良反应。
禁忌症有脾虚湿滞、妇人月经过多等情况。
熟地黄:熟地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滋阴补血、养心安神的作用。
适用于虚火上炎、心悸失眠等症状。
不良反应较少,但滥用可能会导致肝伤、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
禁忌症有阴虚火旺、血热症等情况。
讨论:本处方中的6种中药具有不同的成分和作用,通过合理搭配可以起到协同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我院中药处方用药分析
![我院中药处方用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c7b6af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4.png)
我院中药处方用药分析中医药作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古老而珍贵,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技艺,是我国医药事业的重要分支。
众所周知,中医药的医治方法以处方为主,主要采用配伍中药处方来治疗疾病,把一些有针对性的中药配伍在一起,在实践中发挥出其应有的功效。
我院的中医药处方用药,始终坚持“大方、微调、从经典”的原则,注重实践经验,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有效成分组成多种不同的药物配伍,达到治病疏肝理气、清热解毒、补充气血、止血散结、活血化瘀等功效,使病症得到根治,且对患者身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在中药处方用药中,药物的使用要根据疾病的证型、患者的体质特点、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选择最佳的药物组合,既节约药物,又能有效改善病情。
在中药处方用药中,还要充分考虑药物的性质、功能和毒性等。
中药中的毒药也常被用来治疗疾病,但它的剂量和用法必须恰当掌握,以避免药物副作用的发生。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严格实行药品管理制度,规定不得使用任何毒性药物。
在中医药处方用药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及时和正确地使用药物。
正确用药,可以有效地强化药物的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错误的用药,则可能发生药物副作用,仍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在处方用药中,应特别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用法,遵循临床实践经验,以保证治疗效果。
此外,应注意有些患者可能有耐药性或药物抗性,应根据具体情况,详细研究自身病情,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以便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中医药处方用药绝不能草率使用,只有正确使用药物,将中医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使治疗取得最佳效果,达到疗效明显,从而保障患者的健康。
综上所述,我院中医药处方用药认真论证、规范使用,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病痛,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认可。
未来,我们将持续加强对患者的追踪管理,更加周到地服务患者,不断完善临床实践,使中医药处方更加科学精准,助力患者取得痊愈。
2014年我院中药饮片处方调查与分析
![2014年我院中药饮片处方调查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a7496ffd0a79563d1e723c.png)
2014年我院中药饮片处方调查与分析摘要目的利用本院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统计,对本院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临床诊断、配伍禁忌、用药剂量、味数、煎服方法、重复用药、用药金额以及毒性药品的使用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发现本院2014年中药处方的临床使用存在的问题为中药饮片处方存在剂量偏大、药味偏多、煎服方法和临床诊断不规范等。
所以必须加强中药处方的管理工作,为临床用药安全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中药饮片处方;中药使用存在的问题;合理用药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
随着现代中药药理的不断研究,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然而由于人们对中药特点的认识不足以及使用不当等因素,导致不良反应事件频繁发生,这使得人们对中药的安全性日益关注。
为使本院中药饮片处方更加规范,保障医疗安全,现对本院2014年中药饮片处方进行分析、点评,以达到促进合理用药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1~12月中药饮片处方,采取每月随机抽取1周(周末除外)的中药处方共计7214 张。
1. 2 方法以《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以及中医药理论知识等为依据,进行处方点评。
利用Excel软件对点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2. 1 临床诊断不规范调查显示,本院临床诊断缺失案例1~12月分别为49、26、33、62、84、75、62、81、82、70、58、64例,共746例,占处方总数的10.34 %,因本院病房实行电子处方,其处方格式未列临床诊断这一项,故调剂人员很难根据诊断判断其用药是否合理。
建议联系信息科更改处方格式,完善临床诊断,以便调剂人员有据可循[1]。
临床诊断与用药明显不符:3月2例、8月1例、9月2例、10月1例、12月2例,共8例,占处方总数的0.11%。
我院中药处方用药分析
![我院中药处方用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ff1df43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54.png)
我院中药处方用药分析
药物是人类健康福祉的重要保障,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药,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认为是中国医药文化的象征。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药在卫生保健、临床治疗和药物研究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更有效地治疗疾病,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我院对每位就诊患者的中药处方进行了严格的分析和处理。
具体而言,首先,我院会根据药师的处方,将每一位患者开出的处方分成多个药物分类,分析每一类药物的用药数量,以确定患者的病情是否符合该类药物的规范用药水平。
其次,我院会对每一类药物进行临床效果分析,主要综合考虑以往相同病情患者用此药物治疗后所获得的疗效、毒副作用及其他不良反应等情况,以确定患者从此药物治疗中可以获得有利的效果。
此外,我院还会做药物的交互作用分析,即分析患者是否有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的情况,以避免可能出现的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特定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不良反应。
最后,我院还会对患者服用药物的剂量进行分析,即以最适宜的剂量进行精确调整,以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并最大程度地节约药品的使用,以减少对患者的负担,所以,精确的药物剂量分析是我院整个药物处方用药分析的关键环节。
通过上述分析,我院的药师可以得出一个有效的,安全的,合理的药物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为患者重症药物治疗提供正确的
指导。
此外,该处方分析工作还为临床研究提供了充分的参考,为未来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研究数据。
总之,我院中药处方用药分析为患者就诊和治疗提供了基本保障,努力保证每位患者能够得到有效,安全,合理的药物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引起低血糖 J , 故对 老 年人 有一 定 的益 处。另外 , 二 甲双 胍作为药 物联合 中的基 本用药 , 其他 降糖药单 用控制血糖效 果不佳时 常联用二 甲双胍 , 这 些都是 二 甲双 胍临床应用广 的原因。阿卡波糖 的作 用机 制是 对小肠 壁 细胞 刷状 缘 的 . 葡萄糖 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 从 而延 缓了肠道 内多糖 、 寡糖 或 双糖 的降解 , 使来 自碳水化合 物 的葡 萄糖 的降解和吸收 入血 速度变缓 , 降低 了餐后血糖 的升 高 , 使平均血糖值下 降。因其
水肿 、 加 重心力衰竭 、 骨折风险 。 3 . 4 老年糖尿病并发症 和与其 他药 物联合 使用 情况分 析 从表 4可知 , 老年糖尿病患者并 发症 多 , 1 6 5例 患者都伴 有一 种或多种并发症 , 出现最 多的是糖 尿病 高血 压 ( 5 6例 ) , 其次 是糖尿病 肾病 ( 4 2例 ) 。调查 中发 现配 合使 用的 药物有 降血 压药 、 调 节血脂药 、 抗痛 风药 、 血管 活性药 物 、 抗生索、 抗 抑郁
精蛋 白锌胰 岛素联合 口 服药疗 效观察 [ J ] .山西医药杂志 , 2 0 1 4 ,
4 3 ( 1 6 ) : 1 8 9 3 - 1 8 9 5 .
尤其适用于 老年 患者 和糖 尿 病 肾病 患 者。新 型药 物 D D P M 抑制剂在我院也得到 了较广泛的应用 , 其主要降低餐后血糖 ,
阿卡波糖 , 占2 5 . 7 9 %; 列第三位是 瑞格列奈 , 占1 2 . 3 0 % 。二 甲双胍是作为肥胖和超重 的 2型 糖尿病 患者 的一线用 药 , 且 对糖尿病并发高血脂 患者疗效较好 , 其 血浆 半衰期短 , 一般不
应 的产生 , 防止低血糖 的发 生 。调查 中发 现个别不太 合理 的联合用药 : 格列 齐特 +二 甲双胍 +美托洛尔 , 降糖药常因引
联合使用 。
参 考文 献
[ 1 ] 朱深 勤 .本院老年 糖尿病 患者 口服 降糖药分 析 [ J ] .今 日药 学,
2 0 0 9 , 1 9 ( 1 1 ) : 3 2 04 .
作用 , 且 用Biblioteka 不受年龄 和体 重限制 , 可与其他任何类 口服降糖
[ 2 ] 王海莲 , 陈莲珍 , 王育琴 . 老年糖尿病门诊处方用药趋势分析 [ J ]
.
药联用 , 因此 特别 受到 老年 患者 欢迎 。需要 指 出的 是 , 与
其他 同类研究 中都提到 磺酰脲类 使用较 多的不 同 , 我 院 口服
中国药师 。 2 0 0 9 , 1 2 ( 5 ) : 6 4 2 4 4 .
[ 3 ] 张彦东 , 钟劲松 , 陈丽玉 , 等. 2 0 0 8—2 0 1 0年某三 甲医院抗糖尿病
作用局限在肠道 , 故对 肝肾功能基本 无影响 , 且不刺激胰 岛索 分泌 , 有利 于 B细 胞功 能 的恢 复与保 护 , 单 独应 用不 易 引起 低血糖。在以碳水化合物饮 食为 主的 我国 , 其 发挥 了较大 的
起低血糖而产生心 悸 、 出 汗反应 , 使用 B - 受 体阻 断剂可掩 盖 这些反应 , 另外 B - 受 体阻 断剂 可阻 断肝糖 的代 偿性 分解 , 而 使血糖更加降低 , 增加了发生虚脱反应的危险性 ; 预混胰岛素 + 格列齐 特 +二 甲 双胍 , 《 中 国 2型 糖 尿病 防治 指 南 2 0 1 3 版》 指出, 采用预混胰 岛素治疗 和多 次胰 岛索 治疗 时应停 用胰 岛素促分泌剂 , 否则容易引起低血糖 的发生 , 应尽量避免
退可 能增 加药物不 良反应发生 的风险 , 应针对老年患 者的具
日用药 1次的长效制剂。研究报道可 以更好地模拟生理基
础胰岛素分泌 , 改善血糖 控制 , 并 减少夜 间低血糖 的发生 , 所以得到我院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青睐 。
3 . 3 口服降糖药用药情况分析
从 表 2可知 , 我院老年患者
北药学杂志 , 2 o 1 4 , 2 9 ( 4 ) : 4 3 _ 4 2 5 .
[ 6 ] 龙燕 , 韩璐 , 王或杰 , 等. 2 0 0 9 — 2 0 1 1 年上海交 通大学 医学 院附属 第三人 民医院抗糖 尿病药 应用分 析 ( J ] .中国医院用药评 价与分
析, 2 0 1 2, 1 2 ( 1 2 ): 1 0 7 9 — 1 0 8 1 .
海峡 药学
低。甘精胰岛素具有长效 、 平稳 的特点 , 无 峰值血 药浓 度 , 属
一
2 0 1 5年
第2 7卷 第 9期
药等 。其 中降血压药使用的频率最高 , 其次是 调节血脂药 , 因 为高血压 、 高 血脂 、 高血糖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老 年糖尿病 联合用药 多 , 药 物间相互作 用 以及肝 肾功能逐渐减
体情况 , 实行个 体化治疗方 案 。必要 时应对老年 患者进行 血 药浓度监测 , 以达 到合理使 用药物的 目的。另外 , 在临床用药
过程 中, 应 提高 老 年 人 的 服 药依 从性 , 最 大 限 度 地 减 少 不 良反
口服降糖药以二甲双胍的使用 频率 最高 , 占3 4 . 9 2 %; 其次是
降糖药使用居第三的是格列奈类 , 可能是其 具有快开一 速 闭的
作用特点 , 因而在体 内无蓄积 , 不影响体重 , 极 少引起低血糖 ,
药应 用分析 [ J ] .中 国医 院用药 评 价与 分析 , 2 0 1 2 , 1 2 ( 5 ) : 4 0 3 .
4 O6 .
[ 4 ] 王学杰 , 郭玲玲 . 住院 2 型糖尿病患 者使用甘精胰 岛素或 中性 鱼
低血糖风险小 , 耐受性 和安全 性较好 , 不 增加 体重 , 对 于老 年 患者有较多获益 , 因其价格较 高 , 应用受 到了限制。应用 最少
的是格列酮类 , 可 能是 医生 考虑 到其对老年患者 的增加体重 、
[ 5 ] 翟洪发 . 2 0 1 0 ~ 2 0 1 2年我院抗 糖尿病药 物应用情 况分析 [ J ]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