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例分析及处方参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3年8月6日初诊。母述,几天来患者身微热,啼哭,口水增多,不肯饮食。在某医院治疗两天未效,转来我院治疗。症见,患儿无精打采,啼哭,口水增多,口腔检查发现,口腔及唇粘膜普遍红,舌边及舌心有黄豆大溃疡,舌红,脉细数脉证合参。辨为口疮,证属肾阴不足,虚热内生,治宜滋阴补肾,清热解毒,方选六味地黄汤加味。处方:
舌紫红,苔薄黄,脉弦细,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痰热阻肺份阴,治宜益气健脾,清肺化痰,佐以活血养阴。处方:
党参20g,黄芪30g,白术、半夏、陈皮、贝母、黄岑各12g,茯苓、鱼腥草、丹参、沙参各15g,甘草3g,配合西药消炎,服药四剂后,咳痰大减,续以益气活血养阴为主。治疗处方:
党参,北芪各30g,淮山、丹参、元参各15g,赤芍,桃仁,麦冬、吐丝子、陈皮各10g,半夏6,甘草3,8剂后诸症显著好转。
一年后随访,经竹正常,头痛消失。
经前后头痛而晕方(兼瘀):
菊花
15、xx
15、川芎
8、当归
10、白芍
15、薄黄
10、母草
10、xx
15、灵脂10
活血化瘀法治疗痛经
何谓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灵枢·水肿》篇云:
“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气泄不泄,衃以留止,……”。《金匮要略》:
“产妇腹痛……,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此外,文献中还有“积血,蓄血,死血,败血,闭血,滞血,老血,贼血”等论述。滞、留、闲是指血液瘀积不行,滞碍血闭的瘀血症;蓄血指起病较急,变化在下焦的瘀血症;败血是指血已败坏,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恶、贼是形容瘀血对人休危害如恶如贼。广义的瘀除狭义的瘀外,更泛指由于痰饮、食滞、瘟疫、暑热、寒湿或情志激荨因素引起气滞血瘀的多种复杂的临床症状。
加减法:
如四肢麻木明显者可去红花加鸡血荇30,如恶露日久不净者去红花加益母草30,偏寒者艾叶12,干姜5,兼气虚气滞者去红花、灵脂,加黄芪20,乌药15。
经期偏头痛病案(前后头痛)
张XX,32岁,已婚,农民,患者16岁开始月经来潮,25岁结婚,婚后近一年生一女,
1970年秋因小产后,每逢经行期间,右侧头部如针刺锥钻样疼痛,曾作针灸治疗。当时缓解,下次月经来时又作。曾在某医院五官科检查无阳性体症,历时数年,十分痛苦,昨天经行偏头痛又作,右侧头部如小鸡啄食之状疼痛,两乳及小腹胀痛不舒,腰脊痠痛,经水量少面色淡红,舌质红,脉弦细而数。此属肝肾阴亏,木失润养,肝阳上亢所致。处方:
舍水六君煎,党参茯苓熟地各15,半夏当归各6-10g,陈皮甘草各4-6煎时加生姜2-3片
舍水六君煎出自《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和阵》。原主治脾肺虚寒,肾气不足,水泛为痰或虚或外感,或咳喘等症,现代医家多用于老人阴虚痰饮诸症,试用治小儿脾虚寒,痰湿内蕴之久咳,每获良效。
临床表现,咳嗽迁延不愈,常以夜间咳嗽为甚,或日夜均咳,痰多稀白,每因冷饮或受凉后咳嗽加剧。患儿多为色白光白,或面黄无华,眼圈黑,自汗,盗汗或夜间多尿,大便干结,舌淡或正常,苔白或白腻,脉细滑或细而乏力。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或肺炎后。按张景岳原意:
处方:
生白芍250g,甘草50,黄芩15,半夏12,水煎分四次服,服一剂呃逆减,能寐。2剂呃除,随访未复发。
例2、XXX,男,60岁,农民,
1979年4月5日初诊,患者肝癌省某医院确诊2月,
呃逆9日经地、县医院多法治疗无效。呃逆频繁气冲胁痛,夜难入寐,面青形瘦,舌暗苔黄,脉弦数,证属肝阴不足,气滞犯胃,治宜柔肝缓急,理气止呃。芍药甘草汤加味。处方:
产后血少气耗,四肢百骸空虚,经脉关节失于濡养,若兼感受风冷之邪,血气失于流畅。以致肢体痠楚,麻木,疼痛,屈伸活动不利。临床上除关节疼痛处可伴有头晕怕冷,短气乏力。或肢体局部浮肿,面色晦黄或晃白。舌淡红,苔白,脉细弱或弦缓。服用本方以养血益气,温经散寒,祛风止痛,效果甚佳。
加减法:
本方药味较多,一般可减去茯苓、甘草、桂心可改用桂枝,则透迏四肢乏力尤佳。如局部有焮热肿痛者,再加入防杞15,以利水消肿。大便塘泄者,去地黄当归秦艽,加白术15以健脾,若大便秘结者,地黄可用至20-30g,去茯苓,桂心,加枳实12-15g,小便量少者去桂心、细辛,加木通12,意米仁25g,并以黄芪30易党参。
双记藕节炭、兔丝子各20g,川断、阿胶(烽化)、连子、黄芩、甘草各10g,2剂后鼻衄未作。
芍药甘草汤治疗顽固性呃逆二则
例1、XXX,64岁,农民,
1992年1月10日初诊呃逆速速不断而影响入眠。面色萎芡,眼脸浮肿,舌边尖赤,苔白厚,脉弦,10俞患过急性黄疸肝炎治愈。今患慢性胆囊炎3年,证属肝阴不足,胆经湿热浊气犯胃。治宜柔肝缓急,清热降浊,芍药甘草汤加味。
遗尿证
XXX,男,26岁,农民,
1986年10月4日就诊,患者自3岁开始患遗尿。经多方求治效不显,每周遗尿3-4次。因该病导致夫妻感情不和而离异。综观其近3年门诊治疗病历。多以肺、脾、肾虚辨证论治。患者精神抑郁,胸闷不舒,心烦叹气夜寐多梦,有低热,口苦口干,舌边有紫班,苔萡黄腻,脉弦细而涩。辨为气滞血瘀,交搏膀胱洲都之宫失司。
(xx茯苓白术有xx利水作用)
六味地黄汤在临床应用
六味地黄汤出自《小儿药正直诀》,为宋代钱仲阳所创。方由熟地、淮山、山萸玉、丹皮、泽泻、茯苓组成。方中熟地滋阴补肾,填精补髓。淮山健脾补肺,兼能涩精。山萸玉益肾滋肝涩精气,为方中“三补”之药。丹皮凉血泻肝肾之火,泽泻、元参利水渗湿,为方中这“三泻”之药,合方合成补中有泻,补而不滞,平调阴阳。配伍合理,为滋补肝肾的代表方剂。其适应主证为:
“汗多者加人参”,所以固定方为舍水六君煎加党参。
注:
痰多者不可再行攻邪药。
慢性肾炎(水肿)治疗
西医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中医辩证为水肿。病机为脾肾阳虚,瘀毒内蕴,虚实夹杂。
治宜健脾补肾,佐以解毒,祛瘀。患者见眼脸,颜面,下肢浮肿。面色暗晦,怯寒,神疲乏力,纳差,腰膝冷痛,尿量短少,舌淡黄,苔白腻,脉沉细。处方:
白芍12g,甘草30,竹茹6,每日一剂,水煎顿服,3剂呃逆止。
加减独活寄生汤治疗产后关节痛
独活寄生xx:
独活、川芎、当归各10g,双寄生30,熟地黄、白芍、牛七各15,杜仲、茯苓、党参20,桂心3,秦艽12,防风、细辛、甘草各6。
全方合成有养血益气散寒祛风、强筋骨之效。
1、本病发生,内因以血气虚弱或瘀血壅滞为主。外因为感受风邪。故产时或产后宜注意肢体保暖。避免受冷及接触冷水及服食寒凉冻冷之品。血虚风寒证:
扁虚者:
咳痰多,心悸等可用。夏花元参半夏杏仁丹参甘草党参白术鱼腥草
风湿性心脏病(心悸)-(中医心痹)
治宜益气活血,清肺化痰处方:
炙北芪15当归尾12川芎、地龙、杏仁、桃仁、泽兰、泽泻、川贝、元参、白术各10蒌皮18桂枝6甘草4
2剂后,咳喘心悸减轻,浮肿亦消纳谷增进,上方炙北芪用至60。一月后病有转机。
“邪在胆,逆在胃”。以呕吐为主症,与脾胃虚弱不能受纳之呕百度文库不同。在临床上须辨其虚实。“邪在胆,逆在胃”之呕吐苦水属实,病位在胆,则去其邪热治愈。若因中焦脾胃虚弱,不能承受水谷,多食后即吐或呕吐清水,病变部位主要在胃,全由胃气之虚所致,待胃气恢复,升降得宜,呕吐自愈。正如《景岳全书·呕吐》所说:
“呕吐一证,最当详辨虚实,实者有邪,去其邪则愈;虚者无邪,则全由胃气之虚也”。在临床辨证时需加详辨,不能千篇一律把脾胃虚弱之呕吐为“邪在胆,逆在胃”之呕吐。
山羊角、杞子各15克,牡厉30g,钩荇12,夏枯草、地龙干、姜蚕、白芍、当归各9g,菊花5g,川芎5。
五剂,药后左侧头部刺痛消失。今日月事来潮,右侧头部绵绵隐痛,经行量少色红,两乳及小腹胀痛不舒,心悸头晕,腰痠痛,舌质红,苔薄,脉细弦。以疏肝调经为主佐以养血柔肝。处方:
台鸟、失笑散、玉竹各12,郁金、丹参、当归、白芍、七厘、北芪、川仲各9g,杞子15,后服杞菊地黄丸加味数十剂以巩固。
益母草、黄芪各50g,炒白术、淮山、土茯苓、杞子、丹参各30g,牛矞红、
桂枝各10g,金英子、川仲各15g,巴戟20g,山英肉12g,共10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方:
益智仁9,骨碎补、楮实、续断各12,白术15,女贞子、淮山各18,双螵蛸3,水肿甚时加防杞,木瓜,腹皮,芩皮,双白皮。尿中有细胞时加生薄黄。
熟地10茯苓10淮山10丹皮6泽泻6麦冬8石斛8白芍10水煎服,连服3剂,诸证减轻。
2、唯胃纳欠佳,知药中病所,上方加白术,连服8剂,诸证消失而愈。
3、慢性荨麻疹(瘖?),瘾疹,风疹等相似。用六味地黄汤加味处方:
山萸玉、淮山、熟地、丹皮、泽泻、乌梅、首乌、七厘各15,五味子10,甘草9水煎服。
治疗胆囊炎的一点体会
中医病例分析及处方参考
来源于一位老中医的经验之谈,分享,仅作参考病例介绍,肺心病
XXX,男67岁,
1989年2月27日入院。患者反复咳喘10余年,每冬春季发作频繁。
症见:
咳嗽痰多粘稠,气喘,动则加剧,不能平卧,胸闷胀,头胀痛。纳差,双下肢浮肿。
尿少,大便干结。诊时呼吸困难,唇甲紫绀,颈静脉怒张,西医诊断为慢支伴感染,肺心病。
2、血瘀气滞者,产后多瘀,瘀血未净。留滞于经络,血气流通不畅,肢体失于濡养温运,瘀血凝聚,因而肢体关节疼痛,四末麻木,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甚则难于走动。舌黯或有瘀班,瘀点。舌下青筋暴露,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可用身痛逐瘀汤。
方由:
川芎、五灵脂、沼药各10,桃仁、牛七各15,当归、秦艽各12,姜活,香附各9,红花、甘草各6,全方共奏活血化瘀,祛风止痛,强壮筋骨之效。
妊娠鼻衄的治疗方法
XXX,26岁,农民,
1991年3月20日诊,妊娠8个月,鼻衄14天,一天出血一次有之,2-3次有之,聂多5次。血色鲜红,稍有血块。曾用止血敏,维生素K,安络血,中药的十火散荨治疗,服药即止,药停复作,今前来我站治疗。症见:
左侧鼻孔出血,头晕腰疼,舌淡红,苔少脉细数。辨为肺肾不足,虚火上扰,阳络受损,血溢于外。选用急则治其标,先令病人侧卧安静,取田七粉少许撒入出血鼻孔,血止。后以汤药治本,拟补益肺肾,清火止血。处方:
腰膝痠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脉弦细或细数者。笔者在临床实践
中遇脏腑阴阳失调,免疫功能低下而引起的诸多阴虚阳癔之症。每用此方加减化裁,屡获卓效。现就临床治理之例择举如下:
1、滋阴清热治复发性口疮,即中医称“口疳”。此因思虑太过,睡眠不好,以致心肾不变,虚火上炎,或因过食辛辣厚味,心脾实火上攻而致。卢XX,男,3岁,小儿。
“经前痛为血凝滞,若气滞血者,则多胀满,因血滞气者,则多疼痛。”孙老明言:
临症时凡见胀满者气滞也,疼痛者血滞也,特别指出凡见血块者,治宜重用破血祛瘀之品。
例:
陈XX,22岁,患痛经症已5年,每于经前10天,便感觉乳胀不适,易激易躁,纳差恶心。经前时诸症加重,经色紫红,经量多夹有血块,小腹剧痛。口干肢冷。曾多方诊治。医者多从厥阴论治,或曰:
诊查要点:
<1>、在上腹或中上腹经常闷胀不适,有时接续纯痛,或牵引右肩背。<2>、右上腹可有轻微压痛。
治疗方法,应以疏肝理气为主,佐以清化湿热。
方用:
柴胡15黄芩10枳壳15甘草5白芍15元胡15郁金15香附15川梀子15水煎服。厚朴半夏等
治疗痛经的经验
xx有云:
痛经“实痛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痛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医中全鉴》中说:
肝郁夹瘀,胞络不和,或之胃、肝气郁热,横逆犯胃。诸法皆用,终因虑其经量多而没敢行其瘀。患者经行有血块及血块排出后痛减之症。痛甚则口干肢冷,经行乳胀等症。处方:
柴胡、延胡、炒五灵脂、生薄黄,桃仁各20g,当归、香附、红花、莪术各25g,青皮、牛七、三棱各15g,肉桂10g,水煎经前一周服用为宜。
舍水六君煎加党参治疗小儿痰湿久咳症
痛经是指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气滞血瘀和寒湿凝滞为多见,可采用理气行滞,活血化瘀或温经散寒健脾补肾法治疗,选用失笑散,血府逐瘀汤加减。如气滞者加台鸟、香附、木香、枳壳、小茴、青皮等,血瘀者加元胡,赤芍等。台鸟、丹皮、桃仁、川芎、益母草等。
偏寒湿可选用温经汤、小腹逐瘀汤加减化裁。血府逐瘀汤的临床治验
方以血府逐xx味。处方:
桃仁、当归、赤芍、桑螵蛸各9克,生地、韭菜子各12克,红花、川芎、柴胡、枳壳、牛七、桔梗、升麻、甘草各6克,清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5剂。
二诊,在服药期间未见遗尿,夜寐多梦,口苦口干好转,守前方再进十剂。
舌紫红,苔薄黄,脉弦细,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痰热阻肺份阴,治宜益气健脾,清肺化痰,佐以活血养阴。处方:
党参20g,黄芪30g,白术、半夏、陈皮、贝母、黄岑各12g,茯苓、鱼腥草、丹参、沙参各15g,甘草3g,配合西药消炎,服药四剂后,咳痰大减,续以益气活血养阴为主。治疗处方:
党参,北芪各30g,淮山、丹参、元参各15g,赤芍,桃仁,麦冬、吐丝子、陈皮各10g,半夏6,甘草3,8剂后诸症显著好转。
一年后随访,经竹正常,头痛消失。
经前后头痛而晕方(兼瘀):
菊花
15、xx
15、川芎
8、当归
10、白芍
15、薄黄
10、母草
10、xx
15、灵脂10
活血化瘀法治疗痛经
何谓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灵枢·水肿》篇云:
“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气泄不泄,衃以留止,……”。《金匮要略》:
“产妇腹痛……,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此外,文献中还有“积血,蓄血,死血,败血,闭血,滞血,老血,贼血”等论述。滞、留、闲是指血液瘀积不行,滞碍血闭的瘀血症;蓄血指起病较急,变化在下焦的瘀血症;败血是指血已败坏,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恶、贼是形容瘀血对人休危害如恶如贼。广义的瘀除狭义的瘀外,更泛指由于痰饮、食滞、瘟疫、暑热、寒湿或情志激荨因素引起气滞血瘀的多种复杂的临床症状。
加减法:
如四肢麻木明显者可去红花加鸡血荇30,如恶露日久不净者去红花加益母草30,偏寒者艾叶12,干姜5,兼气虚气滞者去红花、灵脂,加黄芪20,乌药15。
经期偏头痛病案(前后头痛)
张XX,32岁,已婚,农民,患者16岁开始月经来潮,25岁结婚,婚后近一年生一女,
1970年秋因小产后,每逢经行期间,右侧头部如针刺锥钻样疼痛,曾作针灸治疗。当时缓解,下次月经来时又作。曾在某医院五官科检查无阳性体症,历时数年,十分痛苦,昨天经行偏头痛又作,右侧头部如小鸡啄食之状疼痛,两乳及小腹胀痛不舒,腰脊痠痛,经水量少面色淡红,舌质红,脉弦细而数。此属肝肾阴亏,木失润养,肝阳上亢所致。处方:
舍水六君煎,党参茯苓熟地各15,半夏当归各6-10g,陈皮甘草各4-6煎时加生姜2-3片
舍水六君煎出自《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和阵》。原主治脾肺虚寒,肾气不足,水泛为痰或虚或外感,或咳喘等症,现代医家多用于老人阴虚痰饮诸症,试用治小儿脾虚寒,痰湿内蕴之久咳,每获良效。
临床表现,咳嗽迁延不愈,常以夜间咳嗽为甚,或日夜均咳,痰多稀白,每因冷饮或受凉后咳嗽加剧。患儿多为色白光白,或面黄无华,眼圈黑,自汗,盗汗或夜间多尿,大便干结,舌淡或正常,苔白或白腻,脉细滑或细而乏力。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或肺炎后。按张景岳原意:
处方:
生白芍250g,甘草50,黄芩15,半夏12,水煎分四次服,服一剂呃逆减,能寐。2剂呃除,随访未复发。
例2、XXX,男,60岁,农民,
1979年4月5日初诊,患者肝癌省某医院确诊2月,
呃逆9日经地、县医院多法治疗无效。呃逆频繁气冲胁痛,夜难入寐,面青形瘦,舌暗苔黄,脉弦数,证属肝阴不足,气滞犯胃,治宜柔肝缓急,理气止呃。芍药甘草汤加味。处方:
产后血少气耗,四肢百骸空虚,经脉关节失于濡养,若兼感受风冷之邪,血气失于流畅。以致肢体痠楚,麻木,疼痛,屈伸活动不利。临床上除关节疼痛处可伴有头晕怕冷,短气乏力。或肢体局部浮肿,面色晦黄或晃白。舌淡红,苔白,脉细弱或弦缓。服用本方以养血益气,温经散寒,祛风止痛,效果甚佳。
加减法:
本方药味较多,一般可减去茯苓、甘草、桂心可改用桂枝,则透迏四肢乏力尤佳。如局部有焮热肿痛者,再加入防杞15,以利水消肿。大便塘泄者,去地黄当归秦艽,加白术15以健脾,若大便秘结者,地黄可用至20-30g,去茯苓,桂心,加枳实12-15g,小便量少者去桂心、细辛,加木通12,意米仁25g,并以黄芪30易党参。
双记藕节炭、兔丝子各20g,川断、阿胶(烽化)、连子、黄芩、甘草各10g,2剂后鼻衄未作。
芍药甘草汤治疗顽固性呃逆二则
例1、XXX,64岁,农民,
1992年1月10日初诊呃逆速速不断而影响入眠。面色萎芡,眼脸浮肿,舌边尖赤,苔白厚,脉弦,10俞患过急性黄疸肝炎治愈。今患慢性胆囊炎3年,证属肝阴不足,胆经湿热浊气犯胃。治宜柔肝缓急,清热降浊,芍药甘草汤加味。
遗尿证
XXX,男,26岁,农民,
1986年10月4日就诊,患者自3岁开始患遗尿。经多方求治效不显,每周遗尿3-4次。因该病导致夫妻感情不和而离异。综观其近3年门诊治疗病历。多以肺、脾、肾虚辨证论治。患者精神抑郁,胸闷不舒,心烦叹气夜寐多梦,有低热,口苦口干,舌边有紫班,苔萡黄腻,脉弦细而涩。辨为气滞血瘀,交搏膀胱洲都之宫失司。
(xx茯苓白术有xx利水作用)
六味地黄汤在临床应用
六味地黄汤出自《小儿药正直诀》,为宋代钱仲阳所创。方由熟地、淮山、山萸玉、丹皮、泽泻、茯苓组成。方中熟地滋阴补肾,填精补髓。淮山健脾补肺,兼能涩精。山萸玉益肾滋肝涩精气,为方中“三补”之药。丹皮凉血泻肝肾之火,泽泻、元参利水渗湿,为方中这“三泻”之药,合方合成补中有泻,补而不滞,平调阴阳。配伍合理,为滋补肝肾的代表方剂。其适应主证为:
“汗多者加人参”,所以固定方为舍水六君煎加党参。
注:
痰多者不可再行攻邪药。
慢性肾炎(水肿)治疗
西医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中医辩证为水肿。病机为脾肾阳虚,瘀毒内蕴,虚实夹杂。
治宜健脾补肾,佐以解毒,祛瘀。患者见眼脸,颜面,下肢浮肿。面色暗晦,怯寒,神疲乏力,纳差,腰膝冷痛,尿量短少,舌淡黄,苔白腻,脉沉细。处方:
白芍12g,甘草30,竹茹6,每日一剂,水煎顿服,3剂呃逆止。
加减独活寄生汤治疗产后关节痛
独活寄生xx:
独活、川芎、当归各10g,双寄生30,熟地黄、白芍、牛七各15,杜仲、茯苓、党参20,桂心3,秦艽12,防风、细辛、甘草各6。
全方合成有养血益气散寒祛风、强筋骨之效。
1、本病发生,内因以血气虚弱或瘀血壅滞为主。外因为感受风邪。故产时或产后宜注意肢体保暖。避免受冷及接触冷水及服食寒凉冻冷之品。血虚风寒证:
扁虚者:
咳痰多,心悸等可用。夏花元参半夏杏仁丹参甘草党参白术鱼腥草
风湿性心脏病(心悸)-(中医心痹)
治宜益气活血,清肺化痰处方:
炙北芪15当归尾12川芎、地龙、杏仁、桃仁、泽兰、泽泻、川贝、元参、白术各10蒌皮18桂枝6甘草4
2剂后,咳喘心悸减轻,浮肿亦消纳谷增进,上方炙北芪用至60。一月后病有转机。
“邪在胆,逆在胃”。以呕吐为主症,与脾胃虚弱不能受纳之呕百度文库不同。在临床上须辨其虚实。“邪在胆,逆在胃”之呕吐苦水属实,病位在胆,则去其邪热治愈。若因中焦脾胃虚弱,不能承受水谷,多食后即吐或呕吐清水,病变部位主要在胃,全由胃气之虚所致,待胃气恢复,升降得宜,呕吐自愈。正如《景岳全书·呕吐》所说:
“呕吐一证,最当详辨虚实,实者有邪,去其邪则愈;虚者无邪,则全由胃气之虚也”。在临床辨证时需加详辨,不能千篇一律把脾胃虚弱之呕吐为“邪在胆,逆在胃”之呕吐。
山羊角、杞子各15克,牡厉30g,钩荇12,夏枯草、地龙干、姜蚕、白芍、当归各9g,菊花5g,川芎5。
五剂,药后左侧头部刺痛消失。今日月事来潮,右侧头部绵绵隐痛,经行量少色红,两乳及小腹胀痛不舒,心悸头晕,腰痠痛,舌质红,苔薄,脉细弦。以疏肝调经为主佐以养血柔肝。处方:
台鸟、失笑散、玉竹各12,郁金、丹参、当归、白芍、七厘、北芪、川仲各9g,杞子15,后服杞菊地黄丸加味数十剂以巩固。
益母草、黄芪各50g,炒白术、淮山、土茯苓、杞子、丹参各30g,牛矞红、
桂枝各10g,金英子、川仲各15g,巴戟20g,山英肉12g,共10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方:
益智仁9,骨碎补、楮实、续断各12,白术15,女贞子、淮山各18,双螵蛸3,水肿甚时加防杞,木瓜,腹皮,芩皮,双白皮。尿中有细胞时加生薄黄。
熟地10茯苓10淮山10丹皮6泽泻6麦冬8石斛8白芍10水煎服,连服3剂,诸证减轻。
2、唯胃纳欠佳,知药中病所,上方加白术,连服8剂,诸证消失而愈。
3、慢性荨麻疹(瘖?),瘾疹,风疹等相似。用六味地黄汤加味处方:
山萸玉、淮山、熟地、丹皮、泽泻、乌梅、首乌、七厘各15,五味子10,甘草9水煎服。
治疗胆囊炎的一点体会
中医病例分析及处方参考
来源于一位老中医的经验之谈,分享,仅作参考病例介绍,肺心病
XXX,男67岁,
1989年2月27日入院。患者反复咳喘10余年,每冬春季发作频繁。
症见:
咳嗽痰多粘稠,气喘,动则加剧,不能平卧,胸闷胀,头胀痛。纳差,双下肢浮肿。
尿少,大便干结。诊时呼吸困难,唇甲紫绀,颈静脉怒张,西医诊断为慢支伴感染,肺心病。
2、血瘀气滞者,产后多瘀,瘀血未净。留滞于经络,血气流通不畅,肢体失于濡养温运,瘀血凝聚,因而肢体关节疼痛,四末麻木,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甚则难于走动。舌黯或有瘀班,瘀点。舌下青筋暴露,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可用身痛逐瘀汤。
方由:
川芎、五灵脂、沼药各10,桃仁、牛七各15,当归、秦艽各12,姜活,香附各9,红花、甘草各6,全方共奏活血化瘀,祛风止痛,强壮筋骨之效。
妊娠鼻衄的治疗方法
XXX,26岁,农民,
1991年3月20日诊,妊娠8个月,鼻衄14天,一天出血一次有之,2-3次有之,聂多5次。血色鲜红,稍有血块。曾用止血敏,维生素K,安络血,中药的十火散荨治疗,服药即止,药停复作,今前来我站治疗。症见:
左侧鼻孔出血,头晕腰疼,舌淡红,苔少脉细数。辨为肺肾不足,虚火上扰,阳络受损,血溢于外。选用急则治其标,先令病人侧卧安静,取田七粉少许撒入出血鼻孔,血止。后以汤药治本,拟补益肺肾,清火止血。处方:
腰膝痠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脉弦细或细数者。笔者在临床实践
中遇脏腑阴阳失调,免疫功能低下而引起的诸多阴虚阳癔之症。每用此方加减化裁,屡获卓效。现就临床治理之例择举如下:
1、滋阴清热治复发性口疮,即中医称“口疳”。此因思虑太过,睡眠不好,以致心肾不变,虚火上炎,或因过食辛辣厚味,心脾实火上攻而致。卢XX,男,3岁,小儿。
“经前痛为血凝滞,若气滞血者,则多胀满,因血滞气者,则多疼痛。”孙老明言:
临症时凡见胀满者气滞也,疼痛者血滞也,特别指出凡见血块者,治宜重用破血祛瘀之品。
例:
陈XX,22岁,患痛经症已5年,每于经前10天,便感觉乳胀不适,易激易躁,纳差恶心。经前时诸症加重,经色紫红,经量多夹有血块,小腹剧痛。口干肢冷。曾多方诊治。医者多从厥阴论治,或曰:
诊查要点:
<1>、在上腹或中上腹经常闷胀不适,有时接续纯痛,或牵引右肩背。<2>、右上腹可有轻微压痛。
治疗方法,应以疏肝理气为主,佐以清化湿热。
方用:
柴胡15黄芩10枳壳15甘草5白芍15元胡15郁金15香附15川梀子15水煎服。厚朴半夏等
治疗痛经的经验
xx有云:
痛经“实痛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痛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医中全鉴》中说:
肝郁夹瘀,胞络不和,或之胃、肝气郁热,横逆犯胃。诸法皆用,终因虑其经量多而没敢行其瘀。患者经行有血块及血块排出后痛减之症。痛甚则口干肢冷,经行乳胀等症。处方:
柴胡、延胡、炒五灵脂、生薄黄,桃仁各20g,当归、香附、红花、莪术各25g,青皮、牛七、三棱各15g,肉桂10g,水煎经前一周服用为宜。
舍水六君煎加党参治疗小儿痰湿久咳症
痛经是指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气滞血瘀和寒湿凝滞为多见,可采用理气行滞,活血化瘀或温经散寒健脾补肾法治疗,选用失笑散,血府逐瘀汤加减。如气滞者加台鸟、香附、木香、枳壳、小茴、青皮等,血瘀者加元胡,赤芍等。台鸟、丹皮、桃仁、川芎、益母草等。
偏寒湿可选用温经汤、小腹逐瘀汤加减化裁。血府逐瘀汤的临床治验
方以血府逐xx味。处方:
桃仁、当归、赤芍、桑螵蛸各9克,生地、韭菜子各12克,红花、川芎、柴胡、枳壳、牛七、桔梗、升麻、甘草各6克,清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5剂。
二诊,在服药期间未见遗尿,夜寐多梦,口苦口干好转,守前方再进十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