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化学总复习45分钟限时训练 课时作业27弱电解质的电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27 弱电解质的电离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
1.人体血液的pH保持在7.35~7.45,适量的CO2可以维持这个pH变化范围,可用下面的化学方程式表示:H2O+CO2H2CO3H++HCO-3,又知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约为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太快而且太深的呼吸可导致碱中毒
B.太快而且太深的呼吸可导致酸中毒
C.太浅的呼吸可导致碱中毒
D.太浅的呼吸不会导致酸中毒或碱中毒
[解析]根据两个平衡关系,太快而且太深的呼吸,将减少血液中的CO2,使上述平衡均左移,使血液中c(H+)下降,可导致碱中毒;反之,太浅的呼吸可导致酸中毒。

[答案]A
2.(2020·广州模拟)氢氟酸是弱酸,电离方程式为HF H++F-,达到电离平衡的标志是
( ) A.c(H+)=c(F-)
B.v(电离)=v(形成分子)
C.溶液显酸性
D.单位时间内,电离的HF分子数与生成的F-数相等
[解析]电离平衡时A、C、D三项在非平衡状态下也一定成立,所以A、C、D都不是电离平衡的标志。

[答案]B
3.把0.05 mol NaOH固体分别加入到下列100 mL液体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
( ) A.自来水
B.0.5 mol/L的盐酸
C.0.5 mol/L的醋酸
D.0.5 mol/L的NaHCO3溶液
[解析]若加入NaOH固体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无明显变化,则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

A项加入NaOH固体,在水中加入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明显增强;B项加入0.05 mol NaOH固体,溶液中的电解质由HCl(强电解质)变为NaCl(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C项加入NaOH固体后,溶液中的电解质由CH3COOH(弱电解质)变为CH3COON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明显增强;D项加入0.05 mol NaOH固体,除发生离子反应外,Na+浓度增大了,所以溶液导电能力明显增强。

[答案]B
4.(2020·海口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B.强极性键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强电解质
C.Na2SO4晶体不导电是由于Na2SO4晶体中不存在离子
D.氯化钠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解析]A项,导电能力取决于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及其所带的电荷数目。

BaSO4溶液的导电能力就比0.1 mol/L的CH3COOH溶液导电能力弱,故A错;B项,不能通过化学键的强
弱来判断电解质的强弱。

如H —F 键是强极性键,但HF 电离程度小,是弱电解质,故B 正确;C 项,Na 2SO 4晶体中存在离子,但不能自由移动,故不导电。

D 项,NaCl 的电离条件是溶于水或受热熔化,不需要通电。

[答案]B
5.(2020·南岭中学)已知①氢硫酸是二元弱酸,②CuSO 4+H 2S===CuS↓+H 2SO 4。

在氢硫酸溶液中,通入或加入少量的下列物质:①O 2;②Cl 2;③SO 2;④CuSO 4。

能使溶液中的c (H +)增大的是
( )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
[解析]H 2S 是二元弱酸,在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H 2S H ++HS -,HS -H ++S 2-;
当加入少量CuSO 4时,Cu 2+会与S 2-结合成难溶于酸的沉淀,使c (S 2-)减小,使上述平衡向右
移动,导致溶液中c (H +)增大。

若分别通入O 2、Cl 2、SO 2气体,它们都能与H 2S 反应。

O 2与
H 2S 反应生成S 和H 2O ,c (H +)减小,SO 2与H 2S 反应生成S 和H 2O ,c (H +)减小,如果通入过量
的SO 2则生成H 2SO 3,H 2SO 3比H 2S 酸性强,会使c (H +)增大,但题目中已说明是通入“少量”,
故不会考虑SO 2过量。

Cl 2与H 2S 反应生成S 和HCl ,HCl 是强电解质,应使c (H +)增大。

[答案]B
6.取pH 均等于2的盐酸和醋酸各100 mL 分别稀释2倍后,再分别加入0.03 g 锌粉,在相同条件下充分反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醋酸与锌反应放出的氢气多
B .盐酸与锌反应放出的氢气多
C .醋酸与锌反应的速率大
D .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应的速率一样大
[解析]pH 相同、体积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比较,醋酸的物质的量大。

pH =2的盐酸所能消耗的锌的质量=12
×0.01 mol/L×0.1 L×65 g/mol=0.0325 g 。

因为0.0325 g>0.03 g ,所以加入的锌粉对两种酸都是不足的,产生的氢气由锌粉的质量决定,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
应产生的氢气是一样多的。

pH 相同的盐酸和醋酸稀释相同的倍数后,醋酸溶液中的c (H +)
大于盐酸中的c (H +),且在反应过程中由于醋酸的电离平衡移动,不断电离出H +补充H +的
减少,使得醋酸溶液中的c (H +)始终大于盐酸中的c (H +),醋酸与锌粉反应的速率始终比盐
酸与锌粉反应的速率大。

[答案]C
7.MOH 和ROH 两种一元碱的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pH 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在x 点时,ROH 完全电离
B .在x 点时,c (M +)>c (R +)
C .MOH 是一种强碱
D .稀释前,c (ROH)=10c (MOH)
[解析]从稀释倍数与pH 变化可以看出ROH 是一种强碱,MOH 是一种弱碱,则稀释前c (ROH)<10c (MOH)。

[答案]A
8.相同温度下,两种氨水A 、B ,浓度分别是0.2 mol/L 和0.1 mol/L ,则A 和B 的OH -浓度之比
( ) A.大于2 B.小于2
C.等于2 D.不能确定
[解析]对于氨水的稀溶液,浓度越小,电离程度越大,因此0.2 mol/L氨水的电离程度比0.1 mol/L氨水的电离程度小,OH-浓度之比小于2。

[答案]B
弱酸化学式CH3COOH HCN H2CO3
电离平衡常数(25℃)1.8×10-5 6.2×10-10
K1=4.3×10-7
K2=5.6×10-11
( )
A.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各溶液pH关系为:pH(NaCN)>pH(Na2CO3)>pH(CH3COONa)
B.a mol·L-1HCN溶液与b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Na+)>c(CN -),则a一定大于b
C.冰醋酸中逐滴加水,则溶液的导电性、醋酸的电离度、pH均先增大后减小
D.NaHCO3和Na2CO3混合溶液中,一定存在c(Na+)+c(H+)=c(OH-)+c(HCO-3)+2c(CO2-3) [解析]本题考查电离平衡及平衡常数。

根据弱酸根离子对应的弱酸酸性越弱,盐溶液碱性越强,又由于
K(CH3COOH)>K(HCN)>K(HCO-3),故pH(Na2CO3)>pH(NaCN)>pH(CH3COONa),A错;当a=b 时,混合得到NaCN溶液,此时c(Na+)>c(CN-),B错;冰醋酸中逐滴加水,电离度、导电性先增大后减小,pH先减小后增大,C错;NaHCO3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有c(Na
+)+c(H+)=c(OH-)+c(HCO-
3)+2c(CO2-3),D对。

[答案]D
10.(2020·山东,15)某温度下,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平衡pH 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
A.Ⅱ为盐酸稀释时,pH变化曲线
B.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
C.a点K w的数值比c点K w的数值大
D.b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点酸的总浓度
[解析]本题考查溶液的稀释、溶液的导电性、K w的变化。

加水稀释时,促进了醋酸的电离,故稀释相同的倍数时,pH较小的溶液是醋酸溶液,故曲线Ⅱ为醋酸稀释时pH变化曲线,A不对;由图可知,b点的pH比c点的小,即b点的c(H+)比c点的大,故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B正确;K w只与温度有关,故a点与c点的K w一样,C不对;在稀释相同的浓度时,a点和b点酸的总浓度相同。

[答案]B
11.下列实验依据不能证明一元酸HR是弱酸的是
( ) A.室温下NaR溶液的pH大于7
B.加热NaR溶液时,溶液的pH变小
C.稀盐酸中加入少量NaR固体,溶解后溶液的pH变大
D.HR溶液中加入少量NaR固体,溶解后溶液的pH变大
[解析]对于选项B,如果一元酸HR是弱酸,当加热NaR溶液时,溶液的pH应变大,所
以该选项是错误的。

[答案]B
12.在甲烧杯中放入盐酸,乙烧杯中放入醋酸,两种溶液的体积和pH 都相等,向两烧杯中同时加入质量不等的锌粒,反应结束后得到等量的氢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比乙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大
B .甲烧杯中的酸过量
C .两烧杯中参加反应的锌等量
D .反应开始后乙烧杯中的c (H +)始终比甲烧杯中的c (H +)小
[解析]盐酸为强酸,醋酸为弱酸,两溶液体积和pH 相同,则c (CH 3COOH)>c (HCl),n (CH 3COOH)>n (HCl),若乙烧杯中加入的锌粒质量大,则乙烧杯中由于酸过量产生的H 2多,故假设错误,因此甲烧杯中加入的锌粒质量比乙烧杯中加入锌的质量大,所以A 正确,B 错误。

根据反应产生的H 2量一样多,说明参加反应的锌质量相等,C 正确。

在反应开始后,盐
酸溶液中c (H +)降低很快,而醋酸仅部分电离,溶液中大量以CH 3COOH 分子形态存在,在与
Zn 反应过程中,HAc 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不断电离产生H +,因此溶液中c (H +)降低较慢,
故反应过程中乙烧杯中的c (H +)始终比甲烧杯中大。

[答案]AC
二、非选择题
13.今有a :CH 3COOH 、b :HCl 、c :H 2SO 4三种溶液(以下物理量均分别以a 、b 、c 表示,有倍数关系的请标出倍数关系,无倍数关系的,请标出大小关系)。

(1)当它们的pH 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是________。

(2)当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其pH 关系是________。

(3)中和同一烧碱溶液,需同浓度的三种溶液的体积关系是________。

(4)体积、浓度都相同的a 、b 、c 三种溶液,分别与同浓度的NaOH 溶液反应,使pH 等于7,所需NaOH 溶液的体积关系是________。

[解析]HCl 和H 2SO 4都是强电解质,CH 3COOH 不能完全电离,pH 相同时,CH 3COOH 物质的
量浓度最大;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CH 3COOH 的c (H +)最小,pH 最大;中和同一烧碱溶液,
需同浓度的三种溶液的体积关系,CH 3COOH 等于盐酸,二者均等于H 2SO 4体积的2倍;由于CH 3COONa 水解显碱性,三种溶液分别与同浓度的NaOH 溶液反应,使pH 等于7,CH 3COOH 需要NaOH 溶液最少。

[答案](1)a>b =2c (2)a>b>c (3)a =b =2c (4)12
c =b>a 14.下列图象是在一定温度下,向不同电解质溶液中加入新物质时溶液导电性发生变化,其电流强度(I )随加入物质的质量(m )的变化曲线。

其中与A 图变化趋势一致的是________,与B 图变化趋势一致的是________,与C 图变化趋势一致的是________。

(1)Ba(OH)2溶液中滴入H 2SO 4溶液至过量
(2)醋酸溶液中滴入氨水至过量
(3)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 2至过量
(4)NH 4Cl 溶液中逐滴加入适量的NaOH 固体
[解析]图象A 的电流强度变化曲线说明了随着新物质的加入,溶液中新生成的电解质能电离出的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越来越大,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加入新物质,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又变小,符合此图象变化的只有(2);图象B 的电流强度变化曲线说明了随着新物质的加入,溶液中新生成的电解质能电离出的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越来越小,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加入新物质,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又变大,符合此图象变化的有(1)和(3);图象C 的电流强度变化曲线说明了随着新物质的加入,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
度变化不大,符合此图象变化的只有(4)。

[答案](2) (1)(3) (4)
15.对于弱酸,在一定温度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各微粒的浓度存在一种定量的关系。

若25℃时有HA H ++A -,则K =[H +][A -][HA]
,K 为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内为各微粒的平衡浓度。

酸 电离方程式 电离平衡常数K
CH 3COOH CH 3COOH CH 3COO -+H + 1.76×10-5
H 2CO 3
K 1=4.31×10-7 K 2=5.61×10-11
H 2S
K 1=9.1×10-8 K 2=1.1×10-12
H 3PO 4
K 1=7.52×10-3
K 2=6.23×10-8
K 3=4.50×10-13 (1)K 只与温度有关,当温度升高时,K 值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温度相同时,各弱酸的K 值不同,那么K 值的大小与酸性的相对强弱有何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把CH 3COOH 、H 2CO 3、HCO -3、H 2S 、HS -、H 3PO 4、H 2PO -4、HPO 2-4都看作是酸,其中酸性
最强的是________,最弱的是________。

(4)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每一步都有相应的电离平衡常数,同一种多元弱酸的K 1、K 2、K 3之间存在着数量上的规律,此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此规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当温度升高时,K 值增大;K 值越大,说明该酸电
离程度越大,即酸性越强;根据K 值大小,酸性最强的是H 3PO 4,最弱的是HPO 2-4;根据表格
中的数据,可粗略得出K 1∶K 2∶K 3≈1∶10-5∶10-10的结论,这是由于多元弱酸每一步都电离
出H +,上一级电离产生的H +对下一级电离有抑制作用。

[答案](1)增大 (2)K 值越大,酸性越强 (3)H 3PO 4 HPO 2-4 (4)K 1∶K 2∶K 3≈1∶10
-5∶10-10 上一级电离产生的H +对下一级电离有抑制作用
16.有两瓶pH =12的碱溶液,一瓶是强碱,一瓶是弱碱。

现有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 试纸和蒸馏水,而无其他试剂。

简述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判断哪瓶是强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取两瓶溶液各10 mL ,稀释相同倍数,测其pH ,pH 变化大的为强碱。

17.现有pH 试纸、0.1 mol/L 氨水、0.1 mol/L 盐酸、0.1 mol/L NaOH 、CH 3COONH 4固体和蒸馏水。

请应用化学平衡知识设计一个实验(只限于选用上述试剂),证明氨水为弱电解质(弱碱)。

[答案]方案一 把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0.1 mol·L -1氨水的玻
璃棒点试纸的中部,试纸上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相比,记录溶液的pH 值。

由于氨水只
有部分电离为OH -离子,由上述测定的pH 值小于13,就可推之氨水是弱电解质。

方案二 取上述0.1 mol·L -1氨水、0.1 mol·L -1 NaOH 溶液,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
再测定稀释后两种溶液的pH 值,变化大的是0.1 mol·L -1 NaOH 溶液,变化小的是0.1 mol·L
-1氨水,说明随着氨水稀释,氨水的电离度不断增大,推之氨水是弱电解质。

方案三取上述0.1 mol·L-1氨水,加入CH3COONH4固体(CH3COONH4溶液呈中性),再测定混合溶液的pH值,发现溶液的pH值变小。

因为加入CH3COONH4后,c(NH+4)增大,破坏了氨水的电离平衡,使氨水的电离平衡不断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造成c(OH-)减小,pH值也变小。

方案四取上述0.1 mol·L-1氨水和0.1 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测定反应后溶液的pH值,结果溶液呈酸性,说明NH4Cl溶液能够水解而推之氨水是弱电解质。

方案五取上述0.1 mol·L-1氨水测定溶液的pH值,然后稍微加热,再测定溶液的pH 值。

由于氨水电离平衡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吸热反应)进行,造成OH-浓度增大,溶液的pH值升高。

而0.1 mol·L-1盐酸、0.1 mol·L-1 NaOH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离子浓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溶液的pH值基本不变。

(以上方案任选其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