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同步导学粤教唐宋散文选读文本助读:第三单元第9课山中与裴秀才迪书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WIT TOIIRD UNIT
第三单元
书信传情
J
第9课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 n文本导学----------------------------- D基础整合
1. 通假字
无忽同“毋”,不要。
2. 古今异义
(1)景气和畅。
古义:气候。
今义:指生产增长、失业减少、信用活跃等经济繁荣现象,也指兴旺,繁荣。
_______
⑵僮仆静默。
古义:指已休息。
今义:寂静,没有声音;肃立不做声,表示悼念。
(3) 因驮黄檗人往,不一.。
古义:不一一详述,古人书信结尾常用的套语。
今义:不相同(只做谓语,不做定语)。
(4) 非子天机清妙者。
古义:天性。
今义:① 比喻自然界的秘密,也泛指重要而不可泄露的秘密。
②神秘的天意。
TWIT TOIIRD UNIT 高中语文
(
3.
⑴
⑵
⑶
4. ⑴ ⑵ ⑶
5. ⑴ ⑵ ⑶ ⑷
⑸
6.
⑴
⑵
⑶
❷整体感知
曰重点突破1.
2.
3.作为一封书信,为什么把主要篇幅放在景物描写上?
答:
答案作者在这短短篇幅中,浓墨重彩地描写冬日景色,遥想描绘春天的美景,与本文的写作意图有关,这封信既是用来叙述朋友情谊,同时也是与友人相约共赏,向友人发出邀请。
作者把冬景写得诗情画意、生趣盎然,既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和美好生活的欣赏,同时也暗含着对朋友的劝诱和邀请。
要注意的是,本文的写景特别富有生活情趣,这也表现了作者期望在闲适山水之中追求田园生活的心理。
这种借景传情、借景寄意的写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琢磨的。
---------------------------- u学后自评
E1基础达标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山殊可过殊: 特殊
B.足下方温经方: 正在
C.村墟夜舂,复与疏 .钟相间疏: 疏远
D.轻鯈出水,白鸥矫 .翼矫: 矫健
答案B
解析A项殊:很,十分。
C项间:稀疏的。
D项矫:举,张开。
2.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故山殊可过.
A. 孤之过也
B. 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C•一日,大母过.余曰
D.是谁之过.与
答案B
解析B项与例句均为“拜访”。
A、D两项均为“过错”。
C项为“看望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
B.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
C.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D. 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3.作为一封书信,为什么把主要篇幅放在景物描写上?答:
答案C
C
C
D a阅读达标A / B / /
5. ⑴⑵⑶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猥不敢相烦,辄便独往山中 A * .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
B< ..
是故草木之发,如蒸气 J • •
步仄径,临.清流也
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答案 C
解析 C 项临近,走近/从高处往低处看。
A 项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B 项草和树木。
D 项凭借。
7. 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作者描绘了自己晚年所居“辋川别业”周围的山水景物,
实写了冬日的清丽和春天的明媚, 语言质朴,文笔淡雅,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B. 第一段“故山殊可过”句埋下一条伏线,暗暗点出自己隐居的山村实在值得一游。
C. 第二段用欢快流畅之笔,写色彩明快之图画,把春日山中万物勃发、生机盎然的景象描写 得清新朗秀,令人不胜向往。
D. 第三段中,作者显示了他写信的意图,他与裴迪之间的深厚情谊是以“深趣”为基础的。
答案 A 解析虚写春天的明媚。
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独往山中。
译文:您正在温习经书,我不敢轻易打扰 (您),就独自一人去山中。
⑵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译文:此时只有我独自静坐,僮仆都已休息,常常回忆起往昔
(同你在一起的日子),(我
们)
携手赋诗,在小径间漫步,在清流旁伫立。
(3)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译文:然而,这其中有着浓郁的情趣啊!千万不要忽略错过。
9 13 D. 因驮黄檗人往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也()
9.
A.
B.
C.
D.
D
10.
r
r
B/
C.
存乎己者
C.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答案A
解析A项均为连词,表转折。
B项代词,我/代词,它们。
C项介词,同于”,引出对象,可不译/介词,同“于”,比。
D项助词,……的/句末语助词,表疑问。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作者先感谢卫中行对自己的称赞,表示在交友忠诚方面与自己稍微接近,并说这是自
己仍需不懈努力的目标,受之有愧。
B. 第二段拿追求富贵以救世的圣贤作比,表明自己求官不只是脱贫,还想济世救民。
只可惜
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痛苦之情溢于言表。
C. 韩愈把人生的吉凶祸福视为必然。
他认为命运的困顿与显达,不取决于自己;认为一个人
有无才能靠自己,名声好坏靠别人。
D. 本文以自由多变的散句为主,穿插一些骈文句法,叙议结合,表达了自己简单而旷达的人
生态度。
答案B
解析“只可惜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痛苦之情溢于言表”,这层意思文中未表明。
12. 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穷居荒凉出无驴马因与人绝一室之内有以自娱足下喜吾复脱祸乱不当安安而居迟迟而来也
答案穷居荒凉/出无驴马/因与人绝/一室之内/有以自娱/足下喜吾复脱祸乱/不当安安而居/迟迟而来也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君子得福为恒,而小人得福为幸。
译文:君子得福应是常理,而小人得福应是侥幸。
(2) 吾将任彼而不用吾力焉,其所守者岂不约而易行哉!
译文:我将听凭上天、他人而不用力去争取。
这样,我所坚守的难道不就简单而容易实行了_________ 吗?
【参考译文】
大受兄:承蒙来信,给予我的恩惠甚多。
然而你对我的称道太多,难道这就是所说的诱
导他而想让他达到这种境界吗?不敢当,不敢当!从你的称道中我私下先取一两条接近我的
情况的,那就是在对交友之道的忠诚而绝不背后另搞一套这一方面,和我的情况稍微接近。
这也不过是我内心之所好罢了,我坚持这么做,却不敢说自己能做到这样。
不敢当,不敢当!
至于以急切追求富贵利达而救世为事业的,那都是圣人贤士的事业,都是知道自己的智
谋能力能够胜任的人。
像我韩愈,又怎能做到这一点?与你初相识之时,我正十分贫困,衣
El真题回放
(2015 ) 14 17 高中语文
屋彷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
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哉!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
吾兄得举,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
退之 ⑥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
愿时自觉也。
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
虽冒雪风,入逆旅, 不敢二刻自废」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
苞顿首。
(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
)
【注】①本文是方苞在科举受挫后写给中举的学友王昆绳的回信。
②色养:孝养侍奉父母。
③ 褐甫:方苞的另一位朋友。
④胥易技系:形体劳累,心怀忧惧。
⑤蔑蔑:藐小,不足称道。
⑥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义笃而辞质 笃: 深厚
B.会合不可以期. 期: 约定
C.向人索衣食 索: 搜寻
D. 士友间鲜不相庆 鲜: 少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A 项“义笃而辞质”中的“笃”和
“质”的位置相同,都是形容词,把
“深厚”代入后很通顺,推断 “笃”为“深厚”意,正
破旧说之藩篱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①“去离风沙尘埃之苦”是方苞自述南下的经历;
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是方苞的生活状态;⑤“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 是方苞害怕出现的情况。
排除 ①、④、⑤,所以选择D 项。
16.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方苞在回信中讲述了自己的近况,并自我鞭策,不愿虚度光阴碌碌无为。
确。
B 项“期”可用联想推断法来判断,在成语 “不期而遇”中就是“约定”之意。
C 项 “索” ,
根据语境把单音节词语译成双音节词语 “索取”即可。
D 项“鲜”,可联系《陈情
表》中的“终鲜兄弟”,意思为“少”。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达方苞愿望的一组是 ①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 ②得一亩之
宫、
( )
数顷之田,耕且养
③胸中豁然,不为外
物侵乱 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 ⑤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
⑥穷治诸经,
B•方苞无法告诉童仆的心事,是指没能过上像庄子、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
C. 信中提醒王昆绳中举后对别人的庆贺要冷静对待,表达了对他的深厚情谊。
D. 这封信虽然流露出忧虑的情绪,但主要是表达了努力治学著书立说的志向。
17.
(1)
⑵
( ) ( )
⑴
(2)
( )
【】
( )
( )
( )
()
( )
高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