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螺旋”模式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默的螺旋”模式总结
沉默的螺旋模式(Spiral of silence Model)
一概述
沉默的螺旋模式是一个描述有关舆论生成及大众传播媒介对其重要影响的模式,1973年由德国的传播学者纽曼提出,属强大效果论的代表观点。
他于1973年在《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观》一文中首先提出该理论,并在1980年《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
此观点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大众传播媒介在影响公众意见方面趋势有强大的效果,但是,由于过去研究的局限性,这种效果一直被缩小了,或未能测试出来:二是在舆论传播中,大多数人都有被孤立的恐惧,个人如果觉得自己的意见是站在少数人的一边,便会倾向于保持沉默,如果觉得自己的观点与大众主流保持一致,便会侃侃而谈。
这样便开始了一个一方日渐沉默而另一方却日渐高涨的螺旋上升过程,并把不断上升的一方的意见确立为主要舆论倾向。
二大众传媒与沉默螺旋的关系
由于个人的感受和判断大多来自媒体所提供的讯息,人们常说在媒介面前感到无助,这种无助有两种情况,一是获得大众对某种事业或观点的支持的困难,二是人们在面对大众媒介时的无能为力。
大众传播以三种方式影响沉默螺旋,一是对何者是主导意见形成印象,二是对何种意见正在增强形成印象,三是对何种意见可以发表而不会遭受孤立形成印象。
而大众传播只要发挥它的累计性、普遍性和共鸣性的功能来营造意见环境,就能发挥强力的传播效果。
三公众舆论与沉默螺旋
公众舆论通常是指公众对现实社会中近期发生的、能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事件或某种社会现象及问题所表达的共同态度、意见和情绪。
纽曼认为,“沉默螺旋”在影响公众舆论上最为明显。
它建立在四个假设上,一是人们知道什么观点流行而什么不流行,这种感觉能使人们对舆论做出知识性的猜测,并且能够感觉到赞成或反对某一见解的人数百分比。
二是人们根据上述感觉调整自己的意见表达。
纽曼作了许多研究来支持这些假设,如“火车测试”的实验、“政治选举”的民意调查等。
但有的学者认为,大众传媒并不是像枪弹论那样描述的是直接有效的影响公众,形成舆论。
它形成舆论与三个因素有关:人类意识到舆论增强或减弱的能力,这种意识的反作用或导致更加自信的表达或导致沉默,对孤立的害怕使大多数人倾向于留意他人的意见。
四对沉默螺旋的疑问
随着对沉默螺旋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对该理论提出了疑问,如这个螺旋是否反映了真正的态度变化?有的学者认为它所表达的思想是过时的,因为早在1956年约翰.斯图尔特.米尔就提出了“持异端者沉默”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它并为证明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五总结
“沉默螺旋”成为媒介个人交流和媒体传播渠道的一个现象。
媒介公布舆论,为主导性观点提供证据。
人人是否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根据主导观点而定:媒介应注意所发表的观点,螺旋从而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