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商税思想初探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的研究方法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的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23a9f99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09.png)
在研究十六世纪明代我国的财政与税收时,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深度和广度的要求。
我们需要从整体的历史背景出发,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以及明代财政税收制度的基本情况。
我们应该针对具体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探讨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的史料和资料,以深入理解这一时期的财政与税收状况。
我们可以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对这一主题进行总结和回顾,以便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十六世纪明代我国的财政与税收。
一、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1.明代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在十六世纪,明代我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进步。
这一时期的我国社会结构复杂,农业经济是当时的主要经济形态,手工业和商业也相对发达。
明代财政税收体系的建立和运作,对于当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明代财政税收制度的基本情况明代的财政税收制度主要包括“户口籍簿”、“田赋”、“商税”、“海运税”、“盐铁税”等。
其中,“户口籍簿”是明代最主要的税收方式,而“田赋”则是明代的主要经济来源。
“商税”和“海运税”也是当时的重要税收项目。
二、研究方法和工具1.收集史料和资料的方法在研究十六世纪明代我国的财政与税收时,我们可以通过查阅历史文献、档案资料等途径,收集相关的史料和资料。
还可以通过田野调查和实地考察,了解当时的实际情况,从而全面掌握当时的财政税收状况。
2.分析史料和资料的工具在分析史料和资料时,我们可以运用历史比较法、统计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等多种方法和工具,对收集到的史料和资料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这些分析工具的运用,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十六世纪明代我国的财政与税收状况,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特点。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观点和理解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在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研究十六世纪明代我国的财政与税收时,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对史料和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解释,以便更加客观、准确地得出结论。
个人观点和理解还可以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简论明代的商业政策
![简论明代的商业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f1606421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0.png)
简论明代的商业政策明代商业政策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利益而制定的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对贸易、税收、货币、产业和商业组织的管理。
明代商业政策与中国历史上前朝的商业政策有很大不同。
明代商业政策的核心思想是发展国内市场,以减少对外贸易的依赖。
明朝早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明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保护和促进国内手工业生产。
例如,实行禁止广布之令,禁止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保护国内手工业生产。
此外,明政府积极支持手工业的发展,鼓励农民和手工业者发展改良新产品、发明新技术,并给予优惠政策。
在税收方面,明政府对商人收取的商税较前朝更为严格。
明朝通过税收来调节市场,对进口和出口征收不同税率,使中国的商品比外国商品价格更高,减少对外贸易,促进国内产业发展。
但是,税收的严厉也给商人们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使他们往往难以忍受。
货币政策是明代商业政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明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和促进流通。
首先,明政府颁布了法定货币制度,规定所有交易必须使用铜钱或符合规定的货币。
其次,明政府采取了调整货币数量和规格的方法。
最后,政府还对铸币厂进行了严格的监管,以确保所有发行的货币符合标准,防止伪造。
在产业方面,明代商业政策的目标是扶持和发展产业经济。
明政府鼓励发展农业、手工业、竹木器具制造等传统行业,并通过法律限制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
同时,也鼓励商人们发展新兴产业,例如丝绸、瓷器和棉布工业等。
在商业组织方面,明政府设立了具有行业监管和调查职能的衙门和公署,以确保商业活动合法和公平。
此外,为确保商人的利益和维护公共安全,政府还设立了各种商会和协会。
总之,明代商业政策的核心思想是发展国内市场,减少对外贸易的依赖,促进经济发展。
政府通过税收、货币、产业和商业组织等方面的调整来实现该目标。
这些政策虽然有利于国家财政和经济发展,但也给商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负担。
明朝的税收与财政制度
![明朝的税收与财政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10f10a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e.png)
明朝的税收与财政制度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朝代,其税收与财政制度极为重要。
税收是国家运转的重要来源,财政制度则是税收的管理和分配方式。
本文将从税种、征收方式、财政管理等方面介绍明朝的税收与财政制度。
一、税种明朝的税种主要包括三项:田赋、商税和杂税。
田赋是明朝最主要的税种,以耕田为单位,按照土地的类型和肥沃程度而定。
商税是对商业活动征收的税,主要包括市舶使、进出口税等。
杂税则是指其他各种形式的税收,如头税、印花税等。
二、征收方式明朝的税收征收方式主要有两种:直接征收和间接征收。
直接征收是指由国家直接向纳税人收取税款,主要针对田赋和杂税。
间接征收则是通过税收中间商或各级政府层层征收,主要针对商税。
对于田赋,明朝采用举一抚七的制度,即每七户为一保,由其中的一户担任保丁,负责缴纳全保的田赋。
这样的制度分散了税负,减轻了农民的税收压力。
三、财政管理明朝的财政管理分为三级:中央、地方和县级。
中央财政由户部掌控,地方财政由巡抚或布政使等地方行政官员管理,县级财政则是由县官负责。
中央财政主要负责国家的总体财政安排,包括征收和分配税收、编制预算、审议经费等。
地方财政则根据地方的经济状况和需要进行具体筹划和分配。
县级财政主要负责管理各级官员的工资、市政建设和军备等方面的支出。
四、税收与社会发展明朝的税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税收的征收和分配方式使农业得以发展,增加了农民的耕作积极性。
同时,商税的征收也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为国家财政提供了重要的来源。
然而,明朝的税收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税负过重导致农民负担过重,甚至造成一些地方的农民起义。
同时,税收的征收和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弊端,如官员贪污受贿等问题。
总结明朝的税收与财政制度是中国古代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明朝及后来的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税种的多样性、征收方式的合理性以及财政管理的分层次性都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发展需求。
然而,税收制度的问题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矛盾和不平等。
明朝的税收徭役与人民苦难
![明朝的税收徭役与人民苦难](https://img.taocdn.com/s3/m/f7d1b23a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d.png)
明朝的税收徭役与人民苦难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税收徭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给人民带来了苦难。
本文将从税收政策、徭役实施以及人民的遭遇这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税收政策在明朝时期,税收制度主要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种形式。
直接税以田赋和户口税为主要内容,而间接税则包括商税和工商税等。
明朝的税收征收相对较高,给人民造成了负担。
特别是田赋和户口税,对农民和庶民的影响尤为明显。
明朝的田赋制度是一种按地理位置、土地质量和农产品收益进行征收的税收制度。
不同地区的土地产出不同,因此田赋标准也不一样。
而且,田赋涉及到的具体征收办法也比较复杂,有时还会给农民带来额外的负担。
户口税是明朝对每个家庭的固定负担,不论贫富都需要缴纳。
由于户口税的标准是固定的,对贫困农民来说无疑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很多家庭为了应对这种税收,不得不卖地或者丁口,不仅丧失了土地资源还影响了农业生产。
二、徭役实施除了税收制度的负担,明朝还实行了徭役制度,这是一种以劳动力为主要征收对象的制度。
明朝的徭役包括军役、劳役和运输役。
尤以劳役为甚,对人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明朝时期,劳役是各地政府征集人力进行工程建设或农业劳动的一种制度。
政府通常通过各级官员下发命令,要求百姓提供一定数量的劳动力。
这些劳役往往超过人们的承受能力,很多人由于过度劳累身体垮掉,甚至丧失生命。
徭役对人民生活的打击不仅表现在劳力上,还体现在对生产的破坏上。
很多农民在被征集劳动力后无暇顾及自家农田的耕作,导致农作物歉收,甚至引发饥荒。
这对人民的生计和社会的稳定都带来了威胁。
三、人民的遭遇由于明朝税收徭役的加重,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难。
农民由于负担过重,很难有剩余的财力来提高生产力或改善生活水平。
加上天灾、战乱等因素,很多人民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此外,徭役制度也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
人民被强行征集劳动力,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权利和保障,这导致了一些不满情绪的积聚。
当这些不满情绪无法得到解决时,可能会引发社会动荡和冲突。
明朝的税收与财政政策
![明朝的税收与财政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f696915f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13.png)
明朝的税收与财政政策明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其税收与财政政策对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明朝的税收体制、税收收入来源以及财政政策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明朝的税收体制明朝在税收体制上采用了多种方式,主要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主要包括赋税、田赋和户口税等,而间接税则包括货物流通税和商业税。
1. 赋税赋税是明朝最重要的税种之一,主要依靠对农民征收。
明朝根据土地的产出,对农民进行相应的征税,这就是所谓的田赋。
根据农田的不同等级,征收的田赋也有所不同。
此外,明朝还对农民进行户口登记,据此征收户口税。
2. 货物流通税货物流通税是明朝的间接税之一,主要通过对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利润进行征税。
这样的税收方式有效地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同时也对商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 商业税商业税是明朝另一种间接税,主要是对商人进行征税。
明朝时期商业发展较为繁荣,商人的税收也成为了重要的财政来源。
二、税收收入来源明朝的税收收入来源多样,除了前文提到的直接税和间接税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财政收入。
1. 折一法明朝中后期,由于财政困难,采取了“折一法”来增加财政收入。
所谓折一法,是指粮秣和现钱的转换,按一定比例折合成现钱,然后纳入财政收入。
这种方式有效地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缓解了财政困难。
2. 朝贡贸易明朝时期,朝鲜、琉球等国家向中国朝贡,这也是明朝的一项重要财政收入来源。
朝贡贸易不仅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还对文化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
3. 垄断经营明朝还通过垄断经营来增加财政收入。
例如,明朝时期的铁、盐等重要商品都实行国家垄断经营,通过垄断销售来获得巨额的财政收入。
三、财政政策明朝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增加财政收入和控制财政支出两个方面。
1. 增加财政收入明朝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增加财政收入。
例如,通过加强对商人的税收征收,加大对农民的田赋征收力度等方式,来增加税收。
2. 控制财政支出明朝注重控制财政支出,以保持财政平衡。
明朝的税收制度与地方财政的变迁
![明朝的税收制度与地方财政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61edfe9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13.png)
明朝的税收制度与地方财政的变迁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王朝,其税收制度和地方财政在整个明朝历史中经历了多次变革。
本文将重点探讨明朝税收制度的发展与地方财政的变迁。
一、明朝税收制度的初步形成明朝建立之初,税收制度还比较简单,主要以田赋为基础。
国家按照土地的品级和农田的质量收取田赋,农民需要按照法定的比例向国家缴纳。
此外,明朝还实行了一些额外的税种,如钱粮、车马等。
二、明代税收制度的发展与改革明朝中叶,随着国家财政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税收制度逐渐得到完善和改革。
此时,明朝增加了一些新的税种,如海防使、军费、关税等。
这些税种的增加丰富了国家税收的来源,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的发展和军事力量的壮大。
同时,明朝还进行了一系列税制改革,旨在更加公正合理地征收税收。
明英宗时期,推行“同田同赋”政策,即根据土地的质量和产量的多少确定不同田地的税收标准。
此举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明朝晚期,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税收制度再次进行了改革。
明神宗时期,废除了一些不合理的税种,如匠户税等,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此外,明朝还试图实行货币税收制度,但由于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阻力,最终并未得到有效实施。
三、地方财政的变迁明朝的地方财政也经历了多次变革。
初期,明朝依靠中央财政支持地方财政的基本运行。
但随着明代国家财政的渐渐困难和需求的增加,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满足支出。
明代中后期,地方财政开始逐渐独立于中央财政。
地方政府通过开发土地、经营商业和税收征收来筹集财政资金。
此外,地方政府还实行了一些特殊的税种,如茶叶税、盐税等。
这些税种的引入使地方政府的财政更加多样化和自给自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方财政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一些地方政府滥用职权、横征暴敛,给百姓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明朝晚期,地方财政的不稳定和混乱成为了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结起来,明朝的税收制度和地方财政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改革与变革。
明朝的财政管理
![明朝的财政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a0370722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14.png)
明朝的财政管理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财政管理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明朝的财政管理体系包括税收制度、财政机构以及经济政策等方面。
本文将分别从这些方面展开讨论,以深入了解明朝的财政管理。
一、税收制度明朝的税收制度相对于以前的朝代有了很大的改革和创新。
主要的税收方式有田赋、户调、商税等。
田赋是以土地面积来征收的税,户调是以户口来征收的税,而商税则是对商业活动征收的一种税收方式。
田赋是明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和作物的收益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征收。
同时,为了避免过度征收给农民带来不必要的负担,明朝还实行了田赋减免政策,对于受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的地区可以进行减免。
户调是根据人口数量来征收的一种税收方式。
明朝建立了明报户调制,通过严格登记户口,对每个家庭进行统计并据此进行税收征收。
这种方式能够确保税收的公平性和准确性,使得财政收入得以稳定且可预测。
商税则是针对商业活动而征收的一种税收方式。
明朝的商业繁荣,尤其是与外国的贸易往来,为国家带来了丰厚的财政收入。
通过对商品流通环节进行税收征收,明朝得以大量增加财政收入,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二、财政机构明朝设立了多个财政机构,用于负责财政收支的管理和监督。
其中最高财政机构为太常寺,负责审核、定制国家财政预算和财政政策的制定。
太常寺下设六部,分别负责税收、财政、农业、商业、工业和兵部等领域的具体管理。
太常寺的成员均由皇帝亲自任命,而且太常寺与其他朝廷机构相互独立,确保了财政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同时,太常寺下设的六部也各自设立了相应的官员,分别负责具体事务的处理。
为了确保财政的稳定和高效,明朝还设立了各级税务机构。
这些机构负责税收的征收、登记和监管,确保税收的准确性和公平性。
税务机构的成员经过严格选拔和考核,以确保他们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三、经济政策明朝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以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财政的增长。
其中最重要的经济政策之一是海禁政策。
浅析王阳明的工商税收思想
![浅析王阳明的工商税收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decdb5b5da38376bae1fae22.png)
浅析王阳明的工商税收思想*◎王明云**摘要:在平定宁王之乱、管理赣南地区等实践中,王阳明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工商税收思想:四民平等、公平征税是王阳明工商税收思想的基础;发展生产是税收的保证、服务社会是税收的目的,是王阳明对税收本身的认识;不加赋而财足、统一税收、防止漏税、合法收税是王阳明的税收政策。
关键词:王阳明工商税收思想自古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是政府得以维持的经济基础,而工商税收是税收的一种,在整个国家税收中占有重要比例。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学者、心学的集大成者,关于其心学思想的研究已经比比皆是,然关于王阳明工商税收思想的研究却很少看到,本人不识浅陋,特从王阳明工商税收思想入手,希望能初步厘清王阳明的工商税收思想,为王阳明思想的全面研究提供借鉴。
一四民平等、公平征税,王阳明工商税收思想的基础士农工商是古代社会基本的民众构成,虽同样为社会服务,但在人们心①②基金项目:本文是运城学院院级项目(编号YQ2011030)和2011年度姚奠中国学基金项目(编号2011GX10)成果之一。
王明云,河南延津人,运城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河东文化。
中的地位却大相径庭,其中,士为首选、其次为农、再次为工、最后为商。
中国历来不乏大商之人,不乏商人从政、救国之事,然地位仍然不高。
逮至明代,王阳明为弃儒经商的方麟所写的《节庵方公墓表》一改昔日四者等级之别,提出“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的四民平等观: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
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
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则一而已。
士农以其尽心于修治具养者,而利器通货,犹其士与农也;工商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
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
……自王道熄而学术乖,人失其心,交骛于利以相驱轶,于是始有歆士而卑农,荣宦游而耻工贾。
①王阳明认为,“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均是“资之所近,力之所及”,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社会,故“一而已”。
对明朝商业政策进行评述
![对明朝商业政策进行评述](https://img.taocdn.com/s3/m/dd0efa35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a5.png)
对明朝商业政策进行评述
明朝的商业政策可以说是相对保守和封闭的。
明代的商业政策以维护农业供给为主,对商业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和控制。
首先,明朝实行了海禁政策,限制海外贸易。
明朝时期,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了严厉的限制措施,严禁中国商人使用大型船只出海,禁止私人贩卖和购买外国商品。
海禁政策的实施,缺乏对外贸易的开放姿态,限制了明朝商人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扩展。
其次,明朝实行了盐、铁、酒等经济垄断制度。
明朝实行了国家对盐、铁、酒等重要商品的垄断经营,通过设立特定机构来控制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
这种垄断制度限制了商品的流通和自由竞争,使得商品价格上升,不利于商人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
另外,明朝对商人征收重税,加重了商人的负担。
商人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在明朝时期往往被视为“市井之徒”,受到社会地位的限制和歧视。
同时,明朝政府对商人征收重税,使商业活动的成本增加,限制了商人的利润和发展空间。
总体而言,明朝的商业政策相对保守,限制了商业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
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对明朝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明朝收税制度
![明朝收税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dc7f01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61.png)
明朝收税制度1. 明朝的收税制度啊,那可真是复杂得很呐!就好比一个巨大的蜘蛛网,把方方面面都给网住了。
你想想看,百姓们要交各种税,这不是像身上背着重重的担子吗?就说农业税吧,农民辛苦一年,好不容易有点收成,还得拿出一部分上交,这得多不容易啊!2. 明朝收税制度里面的商业税,那也是很有讲究的呀!这就好像是在商路上设的关卡,商人每过一处都得留下“买路钱”。
比如说那些大商人,他们赚了那么多钱,交税也是应该的呀,不然国家怎么运转呢?3. 嘿,明朝的收税制度对不同阶层的影响可大了去了!这不就跟分蛋糕似的,有的人分得多,有的人分得少。
像那些权贵阶层,他们会不会想法设法少交税呢?而普通百姓可就没那么多办法咯!4. 明朝收税制度的实施,那可不是一帆风顺的呀!这多像在海上航行的船,会遇到风浪和暗礁。
有时候会遇到百姓交不上税的情况,那可怎么办呢?这就得靠官员们想办法解决啦!5. 你们知道吗,明朝收税制度中的人头税也挺有意思的。
这就好像每个人头上都顶着一个数字,到时候就得按这个数字交税。
那要是家里人口多,这负担可就重啦,不是吗?6. 明朝收税制度还有个特点,就是有各种名目的附加税。
这就跟买东西的时候,突然多了些额外的费用一样。
哎呀,百姓们能不头疼吗?7. 想想明朝的收税制度,那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啊!就如同一个庞大的机器,每个零件都得正常运转。
要是税收出了问题,那整个国家不都受影响吗?8. 明朝收税制度下的官员们,他们的任务可不轻啊!他们得确保税收能收上来,这不是像牧羊人赶羊一样,得把羊都赶到圈里吗?要是有羊跑了,那可不行!9. 说起来明朝收税制度,那真的是让人又爱又恨呐!它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但有时候也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这就好像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就好,用不好可就麻烦啦!10. 明朝的收税制度啊,那是历史留下的一笔财富和教训。
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思考如何让税收制度更加合理和公平。
难道不是吗?我的观点结论:明朝收税制度是一个复杂且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它对明朝的兴衰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思考它。
简论明代的商业政策
![简论明代的商业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7111de2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2e.png)
简论明代的商业政策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不仅在政治、文化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在商业方面也有着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对于明代商业政策的研究,不仅可以反映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还可以为我们理解当时的政治、文化、社会环境提供重要线索。
本文将围绕明代的商业政策展开论述,探讨明代商业政策的特点和对当时商业发展的影响。
明代的商业政策可以说是在政府的指导下积极促进商业的发展,从宏观层面来看,明代商业政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对商业的管理和监督。
明代建立了完善的商业管理体系,设立专门的商业衙门,负责管理商业活动,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商业利益。
明代还实行了严格的商业监督制度,对商业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防止商业欺诈和不正当竞争,保障商业市场的公平和公正。
第二,促进商品交流和贸易发展。
明代政府大力推动国内外商品的交流和贸易发展,积极开展海外贸易,并在国内设立专门的商业市场和交易中心,为商人提供良好的交易环境和便利的交易条件,促进商品的流通和交换,推动商业的繁荣和发展。
支持和保护商人的利益。
明代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和保护商人的利益,鼓励商人积极开展商业活动,提高商人的地位和社会地位,保护商人的财产和权益,减轻商业税负和经营负担,鼓励商业投资和创业,推动商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第四,改善货币和金融体系。
明代政府积极改革和完善货币和金融体系,推行统一的货币制度,规范货币发行和流通,保持货币的稳定和价值,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和管理,规范金融活动,促进金融的健康和有序发展。
明代的商业政策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发展。
明代政府通过加强对商业的管理和监督,促进商品的交流和贸易的发展,支持和保护商人的利益,改善货币和金融体系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发展,推动了商业经济的增长和壮大。
明代的商业政策在当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发展,为今后的商业经济奠定了基础。
我们也可以从明代的商业政策中得到一些启示,比如政府应该加强对商业的管理和监督,保障商业市场的公平和公正;应该支持和保护商人的利益,鼓励商业投资和创业;应该改革和完善货币和金融体系,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和管理等,这些都对今后的商业政策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明代商税思想初探
![明代商税思想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b51923dfa1c7aa00b52acb72.png)
明代商税思想初探摘要:明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也是传统思想与反传统思想交汇碰撞的时期。
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发育、商人资本实力等方面,都较以往社会有了很大提高。
在此背景下,商税必然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心。
在当时的经济思想领域中,丘浚、王夫之等思想家对征商纳税提出了一些较前代更为详细、丰富和具体的看法。
总的来说,明代对商税的讨论主要围绕当时商税征收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如重复征税、私征严重、漏税频繁等展开,对开征商税的合理性、征税方式与商人管理、海关税收等方面也有论及。
关键词:商税;税收;明代随着明代商贸的发展,商税问题越来越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丘浚、王夫之等经济思想领域的探索者纷纷对征商纳税提出一系列较前代更为详细和具体的看法,本文拟就明代商税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一、明代商税征收状况商税的规范称谓应为“商品和服务课税”,是指对纳税人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易额课征的税收。
明代商税的范围要小许多,主要指“关市之赋”,即丘浚所言“关以征其货之出入,市以征其货之所在”。
关税主要是指工关税、钞关税、门税等;市税是指商货进出门店税、塌房税、门摊税等。
工关税,一般由工部派员在主要交通要道设抽分竹木场,对商客贩运的竹子、木材、薪炭等课以实物税,税率为十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不等。
钞关税是商品货物在流通过程中,以钱钞缴纳的流通税,如明初的临清、北新两关不仅征收船钱,而且对船上的货物征收货税。
门税即京城九门之税。
塌房税在朱元璋称吴王时就已经征收,原名官店钱。
门摊税是全国各主要城镇对市肆各色门摊征收定额税。
此外,明初开征的酒醋税、渔课、房地契税等税种一直存在,以后又相继增加牙税、过桥税、车马税、香税、油布税等。
总之,随着明朝历代帝王的增税,商税的名目也越来越多。
明初,朱元璋规定:“凡商税三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
”洪武以后,封建官府的税关增设渐多,征税的“定法”不被遵行。
中晚期以后,随着明朝财政亏空的日益加重,矿监税使四处搜刮,“穷乡僻坞,米盐鸡豕,皆令输税”,以致“数激民变”。
简论明代的商业政策
![简论明代的商业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a0d3296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71.png)
简论明代的商业政策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商业经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明代的商业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经济发展和贸易活动。
本文将就明代的商业政策展开简要论述,以便更好地了解明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历程。
明代在商业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促进商业贸易的发展。
明朝朱元璋实行了一系列的节俭政策和经济改革,为商业活动创造了相对较好的环境。
他对税收和铸币进行了调整,降低了农民和商人的负担,这有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
在对外贸易方面,明朝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禁止民间私人贸易和外商的进出,以保护国内市场。
这一政策对当时的商业贸易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使得许多商品在国内市场得到了较好的销售。
明代还实行了一些开发内陆河流、交通运输以及改善邮政通信等政策,以方便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交易,促进了物资的流通。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为商业贸易的繁荣提供了便利条件。
明代还设立了一些专门的商业贸易街区,如北京的“永内大街”、南京的“江南贸易市”,为商人和客商提供了交易场所,促进了商业经济的繁荣。
明代的商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的商业贸易和经济发展。
由于种种原因,如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等,明代的商业经济在晚期逐渐衰落。
明代商业政策对中国后世商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近代和现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当今社会,我们可以从明代的商业政策中汲取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我们可以加大对商业贸易的保护力度,为商人和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通过改善交通运输、加强邮政通信等方式,促进物资的流通和贸易的发展。
只有不断完善商业政策,才能促进商业经济的繁荣发展。
明朝的税收制度与财政政策
![明朝的税收制度与财政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795c39d6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33.png)
明朝的税收制度与财政政策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税收制度与财政政策对于国家的繁荣与衰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明朝的税收制度和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优点和缺点。
一、税收制度明朝的税收制度相对完善,主要采用了赋税制和农田赋税制。
1. 赋税制赋税制是明朝最主要的税收制度,其特点是让地方官员根据当地的田地面积和土地质量来评估并征收赋税。
这种制度保证了国家对农业的稳定收益,可以通过赋税来满足国家的开销。
2. 农田赋税制农田赋税制是基于地方土地的产出,按照一定比例征收赋税。
明朝对土地进行调查和测量,确定了官田、科田、耕地等不同类型的土地,并根据土地的类型来合理地征收赋税。
二、财政政策明朝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宏观调控和消费征税两个方面。
1. 宏观调控明朝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如限制土地私有化、发展手工业和商业、鼓励海外贸易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提高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2. 消费征税明朝在财政政策中也运用了消费征税,在特定商品上征收重税。
这种做法不仅可以为国家提供额外的财政收入,还可以调控市场供求关系,促进商品的合理流通。
明朝的税收制度与财政政策的优点和缺点:1. 优点明朝的税收制度明确公平,通过合理的评估和征税程序,保证了农民的权益,同时为国家提供了稳定收入。
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明朝的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
2. 缺点明朝的税收制度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土地评估不够合理,导致了一些地区的负担过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此外,财政政策中征收的消费税也增加了广大市民的负担,并且可能导致市场供求关系的扭曲。
总结来说,明朝的税收制度和财政政策在维护国家财政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
明朝的税收制度和财政政策为后世历代政府提供了经验和启示,对于我们今天的税收制度和财政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明代士大夫对商税征收的认识
![明代士大夫对商税征收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b50a7537fc4ffe473368ab8f.png)
明代士大夫对商税征收的认识作者:常文相来源:《求是学刊》2015年第02期摘要:关于关市设立缘起,明代士大夫大都重申其本在除奸御暴,限制垄断,非为专事盘剥,渔利虐民。
然后世国用渐增,商税实有济匮佐急之助,因而在重视农业的前提下,征商又被视作减轻农民负担、调节本末关系以均平赋役的一种手段。
为保障商众生计和满足财政税收,明代士大夫还主张商民无分,对之一视同仁,均予施惠。
他们批评病商苛政,提倡爱养民力,廉正奉公,并建议加强榷政监管,以期实现官商共利。
明代士大夫的榷税思想在对传统的继承中亦有发展,他们顺应商业繁荣的时潮,赋予通货鬻财以“足国裕民”、“富国利物”的新意涵,其所阐释的“厚农资商”、“农商交重”、“国商两利”、“工商皆本”等理念,不仅表达出对农业与商业、国家与商人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思考,也预示了农商二者在当时社会体制内尚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并可同国家达成共生并荣的广阔前景。
关键词:明代;士大夫;商税征收作者简介:常文相,男,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明清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5)02-0172-09商税在明代主要是指国家针对商品流转交易所征收的通过税与营业税。
从历史演进趋势看,与帝制时代早期相比,明代中国最为突出的一个特征便是商业关系的广泛蔓延,并由此引发传统社会在经济结构上产生深刻变化,这已是国内外诸多学者的大致共识。
那么,明代社会商品经济的繁荣到底给国家的商业及财政管理带来何种影响,面对这种影响统治层表现了怎样的心态,在相关权力运作中又反映出国家同商人间的关系如何,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前人关于明代商税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制度管理层面,其中尤以对钞关制度的考论为多。
这些研究梳理了明代榷税机构的设置、沿革与运行机制,评述了政府商税征收政策的形成、演变及败坏过程,并力求对这一制度的性质和特色加以分析总结。
1在讨论明代国家的财税制度与政策时,先前学者大都倾向于把帝制晚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同当时的社会体制对立起来,强调专制权力对商人、商业的控制和压榨。
简论明代的商业政策
![简论明代的商业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df73e4c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8e.png)
简论明代的商业政策关于明代的商业政策,是中国古代商业政策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也是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明朝时期,商业政策的实行对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简要论述一下明代的商业政策。
明代的商业政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明代实行了货币改革政策。
实行了一系列的货币改革,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在货币政策上,明代主要采用铜圆、铜钱和食色等作为货币。
各种货币的统一标准和流通范围的扩大,有效地促进了商品交换的进行,方便了商家的买卖活动,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明代推行了海禁政策。
海禁是指国家对外贸易的限制和禁止。
明代实行了历次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的发展。
明代的海禁政策主要出于保护国家利益和稳定社会秩序的考虑。
对外贸易和商业活动的限制,限制了商业的发展。
这一政策也有利于国内产业的发展和保护国内商品市场的利益。
明代推行了行商政策。
行商是指商人或商人组织。
明代的商业政策中,对行商有一定的管理和监管。
明代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行商进行严格的管理。
这种政策有利于商业的有序发展和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这一政策也限制了商人的发展活动,对商业的发展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阻碍。
明代的商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商业产生了影响。
明代的商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商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明代的商业政策,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和支持,同时也对商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明代商业政策的实行对商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明代商业政策的实行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今天对商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简论明代的商业政策
![简论明代的商业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04c5356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69.png)
简论明代的商业政策明代商业政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对于中国商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明朝的商业政策是以发展国内市场和保护国内工商业为主要目标,尤其是在国内投资、市场监管、商业法规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举措。
今天,我们就来简要论述明代的商业政策对中国商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其在中国商业史上的重要地位。
明代的商业政策对中国商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明朝初期,由于统一局面的确立,国内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商业活动逐渐活跃起来。
明朝政府为了鼓励商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取消农民交税的限制,宽松外销政策,大力推行货币制度等,这些措施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商业活动逐渐兴盛起来。
明代商业政策注重发展内销市场,推动了商品的交易和流通。
明朝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鼓励农村手工业的发展,从而提高了人们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也促进了城乡商品的交易和流通。
明代政府还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和保护了商人的活动,并为商人的交易和贸易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这也为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明代商业政策也对外贸易有着积极的作用。
明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依然十分活跃。
明朝政府采取了开明且宽松的外贸政策,促进了中国与外国商人的贸易往来,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外国商人的合法权益,也使中国的商品得以远销世界各地。
明朝政府还大力推行王振地学,促进海外贸易,使得明代对外贸易有了一定的发展。
明代商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一定的封闭性,政府对商品流通和商业发展有一定的限制。
尤其是到了明代中后期,明朝政府开始实行对外贸易的限制,禁止私船外出贸易,并且对外贸易采取严厉的管理措施和税收政策,这导致了明代对外贸易的一定程度的下滑。
因为政治体制的封建性质,明朝政府对商品的交易也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商业发展的空间受到了一定的局限。
明代的商业政策对中国商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它为中国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和推动力。
明代商业政策注重发展内销市场和对外贸易,也对商人活动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
简论明代的商业政策
![简论明代的商业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404e299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a.png)
简论明代的商业政策明代商业政策是明朝政府为了促进经济繁荣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一个朝代,时代背景下,商业的发展比较活跃,明代商业政策对促进国内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就明代商业政策的出台背景、内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明代商业政策的出台背景。
在明代初期,由于战乱的影响,经济萧条,国家财政困难,社会动荡,国家经济出现滞后状态,市场经济活动受到抑制,社会贫困化现象严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明代政府开始实施一系列的商业政策,以促进商品生产、运输、流通,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明代商业政策的内容。
在明代,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商业的发展。
首先是设立市场。
明代政府在一些重要的城市和交通要道上设立了许多市场,为商品的交易提供了便利条件。
其次是整顿货币制度。
明代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货币改革,统一了货币制度,以促进商品交易的便利性。
再者是海禁政策。
明代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海禁政策,规定海禁地区不能进行私人贸易,以遏制对外国贸易。
另外是国营商业。
明代政府鼓励国营商业的发展,国营产业的营商实际上也是一种对商业调控的方式。
最后是税收政策。
明代政府对商业税收进行了改革,降低商业税收,鼓励商业的发展。
明代商业政策的影响。
明代商业政策的实施,从根本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市场规模的扩大,商品流通的畅通,国内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国内贸易活动得到了有力的推动。
货币制度的统一和整顿,为商品交易提供了一个稳定的货币环境。
海禁政策的实施,保护了国内产业,提高了国内产品的竞争力。
国营商业的发展,使国家经济得到了有力的支持。
税收政策的改革,降低了商业成本,提高了商品的销售价格。
明代商业政策的实施,对促进国内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功不可没。
明代商业政策的实施,为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明代商业政策,为后来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虽然明代商业政策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存在一些限制和不足,但是它对中国的商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明代商税思想初探
![明代商税思想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bbf3f861a98271fe900ef906.png)
的来说 , 明代对商税 的讨论主要 围绕 当时商税征收过程 中存在 的实 际问题 , 重复征 税、 如 私征 严重 、 漏税频 繁等展
开, 对开征 商税 的合理 性、 征税方式与商人管理、 海关税收等方面也有论及。
关键词 : 商税 ; 收 ; 税 明代
中图分类号 :2 8 K 4
文献标识码 :清关往年客商由 3 人 8 降至 2人 , 河西务布店 由 10余家降为 3 6 0余家 , 缎 店、 杂货店等关 门数量均在 2 3 / 左右。 ) (明代商税管 5
理 的弊 端激化 了新 兴 商 人 与 封建 官 府 的 矛盾 , 也严
重 影 响了 明王朝 的 国用大 计 。针 对 当时 的状 况 , 一
收 稿 日期 :0 1 9 7 2 1—0 —2
些有识 之士 就商 税 问题 提 出了 较前 代 更 详 细 、 确 明
并 具有 丰 富 内涵 的思想 。 二、 明代 商税 思想
明代对商税的讨论主要 围绕当时商税征收过程 中存在 的实际 问题 ,如重 复征税 、 征严重 、 私 漏税 频
作者简介 : 李博 , , 女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 郑州
12 4
4 05 ) 502 。
明代商税思想初探
繁等 上 , 外 , 开征 商税 的合 理 性 、 关 税 收 等 方 此 对 海
面也有 论 及 。
古 先哲 王法 的 , 称 “ 照 我 国家 钞 关 之设 , 直征 他 及 非 税 出入 , 以足 国用 , 欲抑 彼逐末 , 归之农 , 古先 实 而 正 哲 王念 民之 依 , 贵五 谷 而 贱 金 玉之 意 , 良法 也 , 诚 故 市 廛之 征 , 王法不 废 ” 。根据 当时 国 库 空虚 的情 况 , 又 认为 征 收 商税 “ 以济 公 用 而 宽 民力 ” 可 。他 又 说 道 :今前 银 支 费 巳尽 , 墙 之 供 决 不 可 缺 , 民力 “ 高 而 巳竭 , 为不 堪 , 征商 之余 利 , 实 夫 与浚 民之脂 膏 , 害 利 相 去远 矣 。 为 征 商 合 理 性 提 供 了道 德 上 的 解 释 。 ” 随后 , 又建 议 “ 且天 下 商 贩往 来 南北 者 , 皆经 临 清 等 处征 税 , 独循 淮 而 西 之商 经 正 阳者 , 得不 税 , 何 乃 亦
明朝税收政策
![明朝税收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b5ac24a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8.png)
明朝税收政策
明朝的税收政策主要包括土地税和盐铁专营制度。
土地税是明朝的主要税种之一。
明朝实行了田赋制度,根据土地的类型和产量征收税收。
土地税是按照实际产量收取,以确保国家财政的稳定和军事经费的充足。
此外,明朝还实行了户口登记制度,以便征收更精确的土地税。
盐铁专营制度是明朝的另一个重要税收政策。
明朝通过国家垄断盐铁生产和销售,征收盐铁税。
盐是重要的生活必需品,也是一种重要的税收来源。
明朝在盐铁专营制度下,通过控制盐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实现了对盐铁行业的严密监管,并从中获取巨额税收。
明朝的税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和军事实力。
然而,税收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农民的过度征税和盐铁专营制度对商业和工商业的不利影响。
这些问题在后期明朝的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商税思想初探摘要:明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也是传统思想与反传统思想交汇碰撞的时期。
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发育、商人资本实力等方面,都较以往社会有了很大提高。
在此背景下,商税必然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心。
在当时的经济思想领域中,丘浚、王夫之等思想家对征商纳税提出了一些较前代更为详细、丰富和具体的看法。
总的来说,明代对商税的讨论主要围绕当时商税征收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如重复征税、私征严重、漏税频繁等展开,对开征商税的合理性、征税方式与商人管理、海关税收等方面也有论及。
关键词:商税;税收;明代随着明代商贸的发展,商税问题越来越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丘浚、王夫之等经济思想领域的探索者纷纷对征商纳税提出一系列较前代更为详细和具体的看法,本文拟就明代商税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一、明代商税征收状况商税的规范称谓应为“商品和服务课税”,是指对纳税人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易额课征的税收。
明代商税的范围要小许多,主要指“关市之赋”,即丘浚所言“关以征其货之出入,市以征其货之所在”。
关税主要是指工关税、钞关税、门税等;市税是指商货进出门店税、塌房税、门摊税等。
工关税,一般由工部派员在主要交通要道设抽分竹木场,对商客贩运的竹子、木材、薪炭等课以实物税,税率为十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不等。
钞关税是商品货物在流通过程中,以钱钞缴纳的流通税,如明初的临清、北新两关不仅征收船钱,而且对船上的货物征收货税。
门税即京城九门之税。
塌房税在朱元璋称吴王时就已经征收,原名官店钱。
门摊税是全国各主要城镇对市肆各色门摊征收定额税。
此外,明初开征的酒醋税、渔课、房地契税等税种一直存在,以后又相继增加牙税、过桥税、车马税、香税、油布税等。
总之,随着明朝历代帝王的增税,商税的名目也越来越多。
明初,朱元璋规定:“凡商税三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
”洪武以后,封建官府的税关增设渐多,征税的“定法”不被遵行。
中晚期以后,随着明朝财政亏空的日益加重,矿监税使四处搜刮,“穷乡僻坞,米盐鸡豕,皆令输税”,以致“数激民变”。
例如,万历二十五年至二十八年间(1597—1600),有关部门在对I临清、九江、河西务等税关进行核查时发现,因为税使的横征暴敛,临清关往年客商由38人降至2人,河西务布店由160余家降为30余家,缎店、杂货店等关门数量均在2/3左右。
明代商税管理的弊端激化了新兴商人与封建官府的矛盾,也严重影响了明王朝的国用大计。
针对当时的状况,一些有识之士就商税问题提出了较前代更详细、明确并具有丰富内涵的思想。
二、明代商税思想明代对商税的讨论主要围绕当时商税征收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如重复征税、私征严重、漏税频繁等上,此外,对开征商税的合理性、海关税收等方面也有论及。
(一)对开征商税合理性的讨论支持“关市不征”的有丘浚、伍袁萃等人,赞同征商观点的有王夫之等人。
丘浚主张沿袭古人之礼,拥护“关市不征”。
他认为古代对“市肆”采取租税制度是“抑商之政”。
古人立关市之本意是“其意恶人逐末而专利,故立法以抑之,非有所利也”。
即古代设关市是为了规范和管理商贾,部分的征税也是以“抑商”为目的,并非为了获利。
而“后世则专用之以利国,非古人意矣”。
但丘浚的“关市不征”并非是彻底的、完全的不征,“民种五谷,已纳租税,无可再赋之理。
非他竹木牲畜比也。
竹木牲畜之类,原无征算,故商贾货卖于关市也,官可税之。
今民既纳租于官仓矣,而关市又征其税,岂非重哉?此不独非王政,亦非天理也”。
认为不应该征商的还有伍袁萃,他称:“征商,前代亦有之,然实衰世苟且之政,圣王之世无闻焉。
顷有小人言利之术中,而榷竖偏天下矣,皆扁其驻扎处日(皇店)。
咦,皇字岂可加于店字之上耶!堂堂天朝,乃效市井商贾开店列肆耶?书之史册,贻笑千古矣。
”他对征商持有极端的否定态度,认为只有到了王朝末世,帝王听信小人谗言才会作出的苟且之政,同时他还对以皇店为名腹削盘剥商人表示了极度的不满。
王夫之有着传统的抑商态度,他认为“商贾者,于小人之类为巧,而蔑人之性贼人之生为己极者……夷狄资商贾之利,商贾恃夷狄而骄,而人道几于永灭”;“生民者农而戕民者贾”。
因此,他在其著作中崇尚刘邦“困辱商人”的观点,并认为“商贾者,王者之所必抑制”。
(昼)同时,他又承认商贾是经济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包括商人)都有缴纳赋税的义务,“不论客户、土著、佃耕、自耕、工商、游食,一令稍有输将,以供王民之职”。
王夫之抛弃了传统的农业单一税的思想,坚持商税是正当的财政收入,不仅应当纳税,而且一些“不劳而多获”的商品还应当缴纳更重的赋税。
他还强调国家军队的支出应由商税中来。
他曾在《噩梦》中说:“且如周制,兵车之赋出于商贾,盖车乘、马牛,本商之所取利,而皮革、金钱、丝麻、竹木、翎毛、布絮之类,皆贾之所操,是军器皮作火器各局之费,应责之於商贾也无疑。
”⑩马卿从重农抑商的角度解释征商是符合上古先哲王法的,他称“及照我国家钞关之设,非直征税出入,以足国用,实欲抑彼逐末,而归之农,正古先哲王念民之依,贵五谷而贱金玉之意,诚良法也,故市廛之征,王法不废”。
根据当时国库空虚的情况,又认为征收商税“可以济公用而宽民力”。
他又说道:“今前银支费巳尽,高墙之供决不可缺,而民力巳竭,实为不堪,夫征商之余利,与浚民之脂膏,利害相去远矣。
”为征商合理性提供了道德上的解释。
随后,又建议“且天下商贩往来南北者,皆经临清等处征税,何独循淮而西之商经正阳者,乃得不税,亦为不均”,以均商税为理由,开设正阳税关。
到了明朝中后期,作为地方收入的商税已经成为某些固定财政支出项目的来源,如对海商的征税则用于海防军事支出。
许孚远在《疏通海禁疏》中指出:“守汛兵众数千,年费粮赏五万八千有奇,内二万则取足于商税,若奉禁无征,军需缺乏,势必重敛于民,民穷财尽,势难取给。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称:“两淮岁课百余万,安所取之?取之商也。
”对商人“若束缚之,急使之,一无所顾,今天下安得岁增民间百余万粟,输九边以为兵食者乎”。
在肯定商税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的同时,已经完全承认国家征商的积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征收的商税在国家财政方面也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肯定“征商”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总之,具有传统思想的丘浚、王夫之等人虽有着根深蒂固的农本思想,但面对当时工商业蓬勃发展的状况,也不得不在征商问题上作出让步。
而顾炎武、许孚远、马卿等人则坚决支持征收商税,其中有些人巧妙地避开商本与农本的争论,从商税已成为国家财政收入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谈及,侧面肯定征商的积极意义。
(二)对当时征商税现状及制度的探讨史玄在《旧京遗事》中对征税有这样的描述:“京师九门,皆有税课……各门课钱,俱有小内使,经管收纳。
凡男子囊幞骑驴,例须有课,轮车则计囊襆所少,以为算榷。
至于菜茹入城,乡民亦须于鬓边插钱二文,以凭经税小内使,径行摘之,彼此不须相问,甚可粲也。
鸡豚必察,不知何年经始厉阶,今遂为司农正赋耳。
又长安大城内宰猪,例于诸门外屠割,入城每猪税钱二十五文。
终朝之人,坊巷间民,暗计用猪多少,以占市事。
”商税征收得如此细致,以至于达到了无所不征的地步。
征收对象广泛,征收管理又杂乱无章。
因此,黄仁宇称“明朝财政制度最基本的特点之一就是多为小额收入,色目太多。
这些账目从来都没有统一到一起”。
这样的税收制度为各级官员贪污腐败提供了土壤,商贾偷税漏税问题也较为严重。
针对这种状况,当时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问题的症结,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反对重复征税明太祖对重复征商有明确的态度,他曾在《大诰三编》中的《巡阑害民》条内,明确要求商税要“三十分中,定例税一,岂有重叠再取者!今后敢有如此者,虽赦不宥”。
明初,解缙对“既税于所产之地,又税于所过之津”的重复征课就表示不满。
萧彦也曾指出:“河西务大小货船,船户有船料矣,商人又有船银,进店有商税,出店有正税。
张家湾发卖货物,河西务有四外正条船,到湾又有商税,百里之内,辖者三官,一货之来,榷者数税。
”他认为商人面对如此之多的频繁征税,已经不负重荷了。
成化二十一年(1485),南京河道御史邹霶上书反对重复征收钞关税,“旧制抽分,惟于两京附近,自工部郎中蔡志清添设荆州、芜湖、杭州三处,虽利国而实病民……商旅何以堪之”。
梅国祯就北方关塞因重复征收商税导致商人往来日渐稀少一事,曾上书恳请轻征乃至取消商税,他称北方边塞地区互市商品如“段布、狐皮,一切杂货,来自苏杭湖广,由临清以致天津芦沟通湾,其税不知凡几,及至市口又重税之”,富商大贾因其利薄不肯来此交易,那些谋生的小本商人“权其资债子母僦质聚粮之费,与夫涉历关津阅课之征”,所余无几。
王纪在其《请豁重迭小税疏》中就具体问题建议取消重复征税的关口,称二贤祠至临清止一百余里,临清税后至二贤祠仍需再税,因此,“二贤祠税银委系零星重迭”,“且思本府原有天津大税,单桥正零星重迭之小税也”。
徐恪也在其《修政弭灾疏》中列举“且以大江一带言之,荆州有抽分厂,芜湖又有抽分厂,各该委官”。
入山经营的商人将竹木编成觯筏顺江而下,“篇行数千里之间,已二次抽之”,“怨声载路”,并指出“朝廷自行增税,而榷使之橐岂能屡空”是导致重复征税的根源,“商之所以愈困也”。
大多数反对频繁征税观点都是以坐商重复征收货物出入店税、行商重复征收关税和市税为出发点讨论的。
与之不同的是,丘浚从对物征税的角度分析,认为对一种产品应该只征一次税,对已经征收过的产品的衍生品不应当重复征收。
他称:“民种五谷,已纳租税,无可再税之理。
非他竹木牲畜比也。
竹木牲畜之类,原无征算,故商贾货卖于市也,官可税之。
今民既纳租于官仓矣,而关市又征其税,岂非重哉。
”他又以酒税为例,“谷麦既已纳税,用谷以为酒又税之,造麦为麪以酿酒又税之,用米与糟又税之……此一物而三、四出纳也”。
“‘酒者,以谷为之,县官既已取谷以为租税矣,及其造谷以为酒,而又税之,则是一物而再税也。
”重复征税“其事虽微,其所关系甚大”,“不独非王政,已非天理也”。
初看丘浚的观点较为新颖,实则不符合现代商税的理念,他混淆了“商品”、“产品”两个概念,但是丘浚的观点也反映出当时频繁重复征商的状况和商人对征税负担过重的呼声。
无论如何,相比于同时代的经济思想领域的其他观点,丘浚无疑是特立独行的一类,他的思想闪烁着理性的光芒。
2防止匿税的措施对商人进行有效管理,可以防止逃税、匿税,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的良性发展。
在明代,部分商人唯利是图,以各种方式隐匿偷漏商税的现象与前代无异。
针对此情况,永乐时期巡按山东监察御史陈济就曾建言:“淮安、济宁、东昌、临清、德州、直沽,商贩往来之所聚。
今建都北京,而四方百货倍于往时,其商税宜遣人监闸一年,以为定额,庶无侵欺之弊。
”王世茂也认为商人为赚取更多利润往往有偷税、漏税的动机。
他称:“今某惟知孜孜为利,罔知琐琐取灾,货富于箱,不行明执,价高十倍,辄自潜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