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教子经典是读书的捷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教子:经典是读书的捷径
作者:郦波
来源:《莫愁·家教与成才》2012年第04期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曾国藩写给儿子的家信不仅表达了读书改变一个人情操和价值观的道理,也指明了要读经典、要读懂读透的读书方法。
书,要怎么读才对呢?
曾国藩教给子女的读书方法主要有3条。
第一,要读经典。
因为曾国藩自己就是儒家标准的知识分子,所以他教儿子曾纪泽读书,从小就很有规划,主要是以《十三经》和《二十三史》为根本。
按曾国藩的观点来说,这些都是经历过时间考验的经典中的经典,而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就是其中的智慧、思想都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这是最值得后人学习与吸取的。
我们为什么读书?是为了学习别人的智慧与思想。
知识性的东西会随着时间而不断更新,但思想性的东西、智慧性的东西,越经过时间的沉淀,就越有学习的价值。
所以,读书最大的捷径,就是读经典。
第二,“一书不尽,不读新书”。
就是说一本书没读完的情况下,不要急着读另一本书。
这实际上就是沉浸的读书法。
曾国藩从来不主张死记硬背。
他对儿子说:“凡读书,不必苦求强记。
只须从容涵泳,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
”也就是说读书沉浸其中,其实应该是一件非常轻松愉快的事,不要当成任务来死记硬背。
不过,说读书应该是件轻松愉悦的事,并不是说读书就像看闲书那样翻翻就行。
曾国藩主张看书的时候要能作札记,也就是看书的时候得学会动手,边看边写,要“略作札记,以志所得,以著所疑”。
也就是要把读书时的所感所想,不论是心得体会,还是疑惑不解的地方,都要随手记下来,这样才能有助于读而后学。
第三,培养个人的读书兴趣与方向。
曾国藩对两个儿子的教育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老大曾纪泽不喜欢科举考试,不喜欢八股文,喜欢西方的语言学和社会学,曾国藩就鼓励他按自己的兴趣方向去读书。
对于老二曾纪鸿,曾国藩不仅鼓励培养出他对数学研究的兴趣,更难能可贵的是,曾纪鸿结婚之后,他的老婆郭筠是个喜欢读书的女性,曾国藩觉得在那种重男轻女的社会环境下,儿媳妇能喜欢读书,是非常不容易的。
所以在教儿子的时候,还顺便教儿媳。
在曾国藩的引导下,郭筠通读《十三经注疏》和《资治通鉴》,成了有名的才女。
正是在这种诗书传家的家教原则和方法的引导下,曾氏家族出了大批人才,许多子弟成为教育界、科技界、艺术界的名家大师,为后人留下了源远流长的书香气息。
(据“江苏省女性大讲堂———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智慧”整理)
编辑王淑娟 mochouw@
名人小档案: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
晚清重臣,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