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课时易错题特训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4课 戊戌政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含解析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第4课戊戌政变
1.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D.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戊戌政变。

A项说的是顺治帝登基,B 项说的是虎门销烟,C项说的是戊戌政变,D项说的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故选C项。

2.从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看,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了民族危亡
B.实现了政治
变革
C.引进了西方
技术
D.促进了思想
启蒙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最终失败,因此A、B两项错误。

引进了西方技术应是洋务运动的功绩,故C项错误。

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
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故答案为D。

3.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发布上谕:“至一切政治有关国计民生者,无论新旧,均需次第推行,不得因噎废食。

……用特行申谕,嗣后内外臣工,务当清白乃心,一化新旧之见。

”表明慈禧太后
A.允许推行部分维新措施
B.告诫臣工和维新派划清界限
C.顽固守旧,拒绝维新变法
D.正式开始垂帘听政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考查学生对材料分析解读能力。

根据材料中“至一切政治有关国计民生者,无论新旧,需次第推行,不得因噎废食”可知慈禧太后是允许推行部分维新措施的,故选项A符合题意;B、C表述错误;D项材料中不能体现。

4.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
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可见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变法过程过分急于求成
B.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
C.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
D.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

维新派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引进民主制度。

在变法的过程中操之过急,致使最终失败。

根据题干信息“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知,戊戌变法期间,在三个月之内,发布变法诏令184条,这说明变法过程急于求成,内容贪大求全。

故本题选A。

B 说法题干未涉及,故不选;C说法本身错误,故不选;D 项并非失败的原因,故不选。

5.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但它给后来奋斗者提供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
A.可以走日本明治维新之路
B.可以走俄国农奴制改革之路
C.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
手段推翻清朝
D.可以走法、美革命之路【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戊戍变法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A、B 两项错误;D项是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与戊戌变法无关,而且后来也证明在中国行不通,应排除。

6.对戊戌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②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③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④是一次资产阶级同封建顽固势力的夺权斗争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维新变法是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变法,在不触动清政府统治前提下进行变革的,故④错误。

7.对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历史学家认为:"光绪的悲剧,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制服慈禧一伙的力量。

"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保守派力量强于改革派
B.光绪帝对变法优柔寡断
C.力量对比对改革的成功与
D.慈禧太后反对戊戌变法
否至关重要
【答案】B
【解析】A、C、D三项均是从改革派与保守派力量对比的角度上考查。

B项在题干中缺乏必要信息支持,另外该选项与历史事实不符。

8.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20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评价,与此相吻合的是
A.把西方政治制度介绍到中国
B.掀起了爱国救亡运动的高潮
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觉醒
D.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
【答案】C
【解析】"开宗明义第一章"强调的是思想认识方面,因此C项正确。

9."议院设而废君,大逆不道之事更多矣……民主万不可设,民权万不可重,议院不可变通。

"持这一观点的政治派别是
A.顽固派
B.早期维新派
C.维新派 .
D.革命派
【答案】A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所给材料。

材料的中心内容是反对设议院,反对兴民权。

因此持这一观点的是顽固派。

10."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者也。

有之,请从嗣同始。

"谭嗣同以身殉难前的这段自白表明了他的
A.烈士精神
B.种族成见
C.浪漫性格
D.厌世心态【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谭嗣同的话表明了他想以个人的牺牲来唤醒民众进行变法的决心,体现了谭嗣同视死如归的烈士精神。

11.在戊戌变法的诏令中,致使"举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 的内容是
①改定律例,裁撤冗员②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④裁汰旧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的措施对于守旧势力来说,并没有触动他们的利益,至少对他们没有坏处。

而①③④均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12.《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

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

”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A.康熙帝
B.乾隆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末戊戌变法。

根据材料“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可知,这指的是光绪帝在位时实行的戊戌变法,故本题选C项。

13.读下图,表述正确的是
A.商鞅在①处推行了“军功爵制”,并开辟了“五尺道”
B.北魏孝文帝从③处迁都洛阳后,开始推行了“均田制”
C.王安石在②处行将兵法,初步改变北宋“积弱”局面
D.戊戌变法中维新派在④处将维新思想发展为政治运动【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政治变革。

②指的是开封,北宋时期王安石进行变法,其中将兵法,初步改变北宋“积弱”局面,故本题选C项。

①指的是咸阳,商鞅在此推行了“军功爵制”,但“五尺道”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辟的,故不选A项;③指的是北京,北魏孝文帝由山西平城迁都洛阳,另北魏先推行“均田制”后迁都,故不选B项。

④指的是上海,维新派在北京将维新思想发展为政治运动,故不选D项。

14.戊戌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在于
A.促进思想启
B.发展资本主
C.推动政治改
D.掀起民族民
蒙义革运动主革命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运动。

解题的关键是“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戊戌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在于:促进思想启蒙,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它的失败促使人民更清醒的认识到了晚清政府的腐朽,故A项正确。

15.维新变法发展经济的政策,在某些地区得到落实,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

山西省商务局成立后,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

这说明
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
C.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
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维新变法和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

依据材料“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分析可知,新政促进了资
本主义工业发展,A项符合题意;B项材料“在某些地区得到落实”排除B项;C、D两项材料没体现。

16.《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政变的前因后果,意在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百日维新颁布了包括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等内容的变法诏书。

戊戌政变的发生标志着百日维新的破产,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被恢复,经济特科被取消。

故选B。

17.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答案】D
【解析】戊戌政变是慈禧太后发动的、结束戊戌变法的一场政变。

该政变中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故答案为D。

18.著名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

”这里强调了戊戌变法()
A.挽救了民族危亡
B.实现了富国
强兵
C.起到思想启
蒙作用
D.建立了民主
政治
【答案】C
【解析】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头脑开始清醒”,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故C项说法符合题干材料涵义。

A、B、D三项说法与题干材料不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