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初中生物《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版初中生物《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济南版初中生物《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说出昆虫的生殖方式及特点;举例说出昆虫的发育过程及特点。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说出昆虫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关注生物科技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的区别。
通过观察昆虫的生活史,认同昆虫的变态发育是适应多种环境的表现。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听音、辨音, 引入课题
常听人说“大自然是美妙的”,我也有同感,光是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心情就十分的舒畅。
请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听。
(播放自然界之中常见昆虫的声音)
昆虫——地球上最大的家族。
地球上昆虫的种数超过100万,比其它所有动物的总数的总和还要多。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你
对昆虫又了解多少呢?
引入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昆虫的世界。
板书课题:《第一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第二环节探求新知
【昆虫的生殖】
蝉是我们常见的昆虫,你了解它吗?考考你:蝉都会鸣叫吗?(生:只有雄蝉会鸣叫)雄蝉鸣叫的意义?(生:招引雌蝉前来交尾)。
师:有些昆虫还可以通过分泌挥发性物质、艳丽的颜色、发光……来招引异性。
展示各种昆虫吸引异性的图片。
这些都是昆虫在生殖季节表现出来的求偶行为。
交尾后,精子与卵细胞在雌虫体内结合形成受精卵。
这属于那种生殖方式?
生:像这样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在夏天的池塘,你是否留意过这种现象:出示蜻蜓点水图片。
蜻蜓在干什么?(生:蜻蜓在产卵)
师:雌虫将卵产在合适的地方。
出示:各种昆虫产卵图片。
小结:昆虫的生殖特点——有性生殖卵生
【过渡】
昆虫产下的卵是如何发育的呢?选择我们熟悉的昆虫进行探究。
蝗虫,我们并不陌生,它的形态结构特点,七年级时我们已经学过。
认真观看视频,你会对蝗虫有更多更新的认识。
(播放剪辑视频)观看后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要求整理记录。
(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发言,(学生补充、教师评价)。
【蝗虫的发育】
(提炼重点内容,展开学习)在这里我们重点学习蝗虫的发育。
播放蝗虫发育的flash动画教学资料。
学生上台指认图片中蝗虫发育的各个阶段。
讨论:蝗虫幼虫与成虫的异同。
(提供活体蝗虫,包括蝗虫各个龄期的幼虫和成虫)
得出结论:不完全变态的概念并了解常见的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
出示“金蝉脱壳”图片:进行问题引导:
“金蝉脱壳”中“壳”是蝉身体的什么结构?;(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回答问题:外骨骼)
蝉为什么要蜕去?(不能随幼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
师生共同读图感知:蝗虫的蜕皮次数(一生共蜕皮五次)及龄期
(每蜕皮一次增加一龄)。
再次观察蝗虫活体引导学生发现:蝗虫三龄之后身体翅芽显著。
蝗虫三龄之后身体翅芽显著,运动能力加强,分布范围越来越广。
成虫后具有群集、迁飞的习性,而且食量大,主要以玉米、水稻等禾本科植物为食,一旦发生蝗灾,往往会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
请你思考:灭蝗的最佳时期是蝗虫发育的哪个阶段?为什么?你有什么灭蝗的好方法吗?
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教师引导达成共识:三龄前灭蝗为最佳时期,提倡生物防治。
【过渡】
蝗虫危害农作物,是否要将蝗虫全部杀死?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有它的价值。
近几年人们发现蝗虫不仅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而且还是最有潜力的绿色食品。
蝗虫成为人们创造财富的资源。
有些昆虫自古以来就为人们创造财富,如:蚕吐出的丝被人们加工成精美的丝织品。
(展示图片)蚕的无私奉献精神也受到人们的称颂,(引用李商隐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我不禁要问:蚕是怎样度过它的一生的呢?与蝗虫的一生相同吗?
【蚕的发育】
播放蚕的发育视频
观看视频后,对蝗虫和蚕的发育进行比较,小组内交流整理,发
言。
学生上台指认蚕发育的各阶段。
总结出完全变态的概念。
认识几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棉铃虫、玉米螟…。
(展示图片)它们危害作物的时期是哪一阶段?
从生物学角度审视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何不恰当之处,说明理由。
对诗句进行修正。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第三环节回顾总结由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第四环节研究课外探究方案
布置课外探究:探究果蝇的发育过程。
教学设计说明:
昆虫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类群之一,学生很容易举出身边的例子。
让学生准确地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并非易事。
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充分利用视频资料,开启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展开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以此拓宽全体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在生活中收集资料,形成发散式学习的能力,同时要注意锻炼了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蝗虫发育方式的学习,据季节特点和当地实际情况提供活体观察,不仅使知识直观形象,而且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借助分析常见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将生物学知识运用其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