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促教 教研相长——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的基本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
随着我国外语教学的改革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外语教育的新形势、新标准、新要求、新挑战随之而来,对老师的要求和期待也随之提增;外语教师如何不辜负来自各方面的迫切要求和殷切期望,唯一的途径就是加快自身的发展,也只有依靠自身发展才能应对新局面、新任务、新要求。
本文基于人的全面发展
和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就高校外语教师的发展展开议题,
指出外语教师发展的两个立足点,即教学和科研,
阐述教学为本、以研促教、教研相长的教师发展理念,试图分析高校外语教师发展
的基本策略。
二、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在1884年《经济学—哲学动力研究》
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完全自由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
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全面发展,即人的全部才能和力量都得到发展和发挥。
第二,自由发展,即人的才能和力量的发展和发挥,不受自然或社会的物的或他人的束缚和控制,
人成为自身的主人,也成为自然的社会的主体。
第三,
个体发展,
即指社会每一个成员自由地全面发展;每一个“社会人”都需要全面发展,这是客观规律[1]。
如果违背了这一规律,将影响到国家建设地顺利进行和生产的正常运转。
据此理论,要以培养全面发展人才,高校教师无疑要“育人先育己”,自身要先成为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人,才有底气和实力去教育和启迪生
产对象———学生,
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已向外语教师自身的发展鸣起了警钟。
(二)人力资本理论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舒
尔茨(T.W.Schults )提出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理论,解开了
二战后世界经济迅猛发展之谜。
舒尔茨认为
“人们获得了有用的技能和知识,这些技能和知识是一种资本形态,这种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是慎重投资的结果”[2]概括地说,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健康以及其所表现出来的素质
和能力。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
经济增长的动力归结为人力资本内在的积累和增长,经济的发展有赖于教育的优先发展,教育的发展又有赖于教师的发展。
三、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的立足点及其重要性
外语教学和科研目的在于以人为本,追求教师和学生的全
面发展[3],是教师人力资本投资的两个方面,也是其发展的两个立足点,教学和科研相统一是教师发展关键。
从宏观上分析,
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教学是科研的前提和基础,科研是教学的升华和发展,只有教学科研互动,科研反哺教学,才能达到教学与科研的双赢。
科研能提高教师知识的系统性、思维的逻辑性、发现问题
的敏捷性、分析问题的缜密性、语言文字能力的准确性,
历练教师探索、创新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同时,科研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完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科研也促进教师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活动,利于互相取长补短。
四、高校外语教师发展基本思路
(一)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外语教师发展的保障
学校是教师发展的小环境,学校的教学设备、
教学制度、组织文化、办学思想与管理作风等无不对教师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多渠道改善教研软硬件,营造良好的教研环境,良好的教研环境是外语教师综合素质发展的土壤。
首先,必须要有现代化的外语教学科研设施,确保教研资源渠道的多样化。
外语教师要掌握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互联网获得前沿外语教学理论,还可以通过英语学习网站以及英文报刊获取教学资讯来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
其次,开展有意义的教研活动,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
各高校可采用多样的培训和观摩教学等途径以方便教师获取良好
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可聘请知名学者或专家作专题讲座,
传递科研信息、介绍教研经验,也可以组织教师参加研讨会交流教研的感受、切磋教研方法;
再次,组建教研团队,争取多方支援。
优良的教研团队能够提高外语学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高校要整合教研资源形成团
队合力,争取科研立项;要利用高校自身优势,
加强人才、信息、学术活动与外部系统的交流,产学研相结合;建立长期、稳定的科研基金及奖励机制,鼓励、引导、支持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以此培养一支具有竞争力和创造力的外语教学、科研队伍。
(二)积累知识和提高素质是外语教师发展的关键
教学和科研是个长期且艰苦的工作,扎实的专业知识、
高超的技能是基础,可光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涉猎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技能。
因此,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必须及时汲
取本专业发展的最新知识,追求专业深度,
拓宽知识广度,了解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并将其有机地融合于教研之中。
只有在求知上孜孜不倦,在治学上勤奋严谨,在教学上精益求精,在做人上德高为范,方能担当起培育英才的重任。
摘要:本文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揭示了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的两个立足点,
即教学和科研;提出了教学为本、以研促教、教研相长的教师发展理念,并围绕如何以教研
促发展展开论述,以图提供高校外语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方略。
关键词:高校外语教师教学科研发展
以研促教
教研相长
———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的基本思路
浙江树人大学外国语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5
姻文/赵
洋
76--
. All Rights Reserved.
反思教学,促进发展。
外语教师既要掌握教学理论知识、技能,考虑教学效果,又要反思教学过程、改进教学环节,这是教师发展必经阶段。
反思教学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内省、反思,批判性的重新审视,使教师加深理解已有的理论知识,磨砺提高现有技能,丰富积累教学经验,有针对地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而修正谬误、提高教学质量,,在此过程中教师自身的职业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得到了较为全面发展。
(三)以研促教,教研相长促进外语教师长足发展
外语教师要结合教学工作,努力钻研本专业的前沿理论,了解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做好必要地科研准备,并有针对性地培养科研论文的写作能力、项目申报能力、收集与整理科研资料的能力、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以他们为抓手把自己锻造成高素质人才,更好地发挥教研主力军的作用。
教学和科研已成为高校教师的职业活动,也是其发展的两个立足点。
大学发展的任何时期都不能忽视教学,外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科研对提高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的重要性,掌握研究方法,重视道德修养、完善知识系统、提高能力层次,做到以研促教,教研相长;高校应营造教师发展和人力资本激励机制,激励教师不断追加人力资本的投资、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做职场的强者,进而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我国外语教育的新气象。
■
参考文献
1.王守恒.教育动力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04-105.
2.引自杨长福;刘志慧;甘辉如何提高文科研究生人力资本现代教育科学[J]现代教育科学2007.5:12
3.
3.禹明.英语教研的艺术[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赵洋,1962出生,女;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教学。
一、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性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它承载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感情,通过对古典诗词的鉴赏,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让他们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进而将其发扬光大。
中国的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锻句,以生动的形象寄寓深刻的哲理。
在鉴赏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诗人所要传达的情感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这就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力。
古人作诗讲究“诗言志”、“诗缘情”即作诗要表达自己的志向和理想,抒发内心最真实的情感。
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古诗词大都富有节奏和韵律,语调高低缓疾,抑扬顿挫,读起来朗朗上口,再加上篇幅多短小,因此非常便于记诵。
学习古诗词,有助学生养成记诵的好习惯。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记诵的重要性。
学习、记诵古典诗词,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立足新课标,引导学生鉴赏古典诗词
然而,目前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师对古典诗词的鉴赏,更多的只是翻译字句,把文言翻译成白话,把韵文变成散文。
40分钟的课堂,教师的讲解就用了大半时间,只留下不多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背诵,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远不能体现出诗词教学的价值和魅力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引导学生鉴赏古典诗词,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陶冶情操呢?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对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应该采取教学互动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换言之,教师在授课时,要为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教与学、师与生的互动教学形式,从而使学生形成一种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的大意。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对引导中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一些思考
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
■文/杨国庆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文的鉴赏既是教师教学的难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难就难在技巧和
方法的掌握上。
目前,教学活动中对古典诗词的鉴赏普遍陷入了一种误区。
教师之满足于对字句
进行翻译,将文言译成白话,把韵文变成散文,鉴赏倒成了不折不扣的翻译。
如此“鉴赏”是远远
不能反映出古典诗词的价值和魅力的。
本文将立足新课标,浅谈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鉴赏古典
诗词,进而实现激发兴趣、陶冶情操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古典诗词鉴赏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