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⑤ 浏览器“Mosaic”之父
• 1993年:伊利诺斯大学美国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的学生 马克.安德烈森(Mark Andreesen)和等人开发出了真正的浏 览器“Mosaic”。该软件后来被作为Netscape Navigator推 向市场。此后互联网开始得以爆炸性普及。之后,网景:克 拉克(James H.Clark)和安德烈森(Marc Andreesen)在 1994年创立了网景(Netscape)。
④ 万维网之父
• 1991年:CERN(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 的 科 学 家 蒂 姆 . 伯 纳 斯 — 李 (Tim Berners-Lee)开发出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 。他还开发了极其简单的 浏览器(浏览软件)。此后互联网开始 向社会大众普及。人称“万维网之 父”。现正致力于开发下一代互联 网—语义网的工作。
Internet Economics
网 络 经济
一、网络经济的内涵
网络经济的定义
– 网络经济是指建立在由现代通讯网络、 电子计算机网络所形成的信息网络基础 之上的一切经济活动。
别名
• 信息经济(The Information Economy) • 知识经济(The Knowledge Economy) • 数字经济(The Digital Economy) • 新经济(The New Economy)
•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 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 “手推磨生产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 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网络经济与工业经济的主要区别
–网络经济与工业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于信息处理 与传播方式的变化。如果说工业经济是以机器 为中心的商品经济,那么网络经济就是以网络 为中心的服务经济。网络经济时代的主要工具 是信息技术,或者说是计算机和网络。
(3) 知识
• “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 属性和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 映象。”——强调知识是人的认识对客观世界的 主观反映。 • “知识随社会实践、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一 般可以分成三大类: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 识和思维科学知识。”
(4) 网络
• 网络其实是指生存维度。 • 网络是用来合作的支持系统。尤其是信息 社会该合作系统是动态的,是随时随地会 产生变化的系统。
– Dos向Windows的转变。 – 兼容发展趋势出现。
四、商务活动的网络化
(一) 商务的网络化
1. 传统交易过程分析
确定需求 现有的电脑已经不能满足我图像处理 的需要,需要更换速度更快、图像显 示更精细、存储容量更大的电脑
买方 为购买而进行 谈判,包括: 价格、交货条 款、商品检验 和接收、售后 服务等
2. 生产要素的种类
• 传统生产要素:
–劳动、资本、土地、(技术)。
• 新的生产要素:
– “核心能力”、客户、知识、网络。
(二)资源稀缺说的演变
1、稀缺性的本质
(1) 传统生产要素的稀缺
– 稀缺性的本质是资源占有下的稀缺。 – 资源占有的两个阶段:
• 其一,如何解决生存的问题; • 其二,如何实现富裕的问题。
• 案例1:QWERTY键盘和Dvorak键盘
• 1868年,肖尔利(Christopher Sholes)的专利,后被雷明 顿(Remington)购买。 • 1936年华盛顿大学的教育学教授,奥格斯特·多冉克 (August Dvorak)申请了Dvorak简化键盘( Dvorak Simplified Keyboard,DSK),并被美国海军作了实验,效 率比QWERTY键盘要高68%,但Dvorak键盘仍没有被使用。
• 案例2:Dos和Macintosh (一个相反的案例) • 1984年1月24日苹果电脑发布了全新 Macintosh(简称Mac)。这是世界上第一 台采用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 User Interface,GUI)的个人电脑,与当时采用 DOS命令行纯文本用户界面(或命令式界面) 的IBM PC形成了鲜明的对照。Macintosh的 出现引发了一场计算机革命。
– 由此产生出资源的稀缺性。
(2) 新生产要素的稀缺
• 新生产要素的稀缺是关于资源的分享问题, 该资源的价值是由别人的认同方才得到体 现的,注意力存在重要性。
2、产生注意力的稀缺的原因
(1) 相对于几乎无穷的供给,需求是有限的。故客户 是稀缺的。 (2) 由于人们获取知识、创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是有限的,因为每个人根据有限信息加工而成的 知识是有限的。 (3) 由于能力的限制,实际上能够建成或利用的网络 也是有限的,故而网络也是稀缺的。
• 1959年,美国仙童公司的诺伊斯用一种平面工艺制成半 导体集成电路,从此开启了集成电路时代。其后,摩尔 (Moore)、诺宜斯(Noyce)、葛洛夫(Grove)三人离开原 来的仙童公司,筹建一家新的公司。摩尔为新公司命名 为:Intel,这个字是由“Integrated Electronics"两 个英文单词组合成的,三人一致看好,半导体市场是计 算机存储器芯片市场。
2. 交易过程的网络化
•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务交易业务流程与传 统交易业务流程一样分成交易前、交易中 和交易后三个阶段,只是每个阶段商务运 作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 交易前
•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买卖双方都通过网络 收集和发布信息。交易前买卖双方实际上 都在网上寻找交易对象和交易机会。
③ 集成电路之父
• 诺宜斯(Robert· Noyce) • 基尔比(Jack· Kilby)
• 1958年,美国德克萨斯州仪 器公司的工程师Jack· Kilby 在一块半导体硅晶片上将电 阻、电容等分立元件集成在 里面,制成世界上第一片集 成电路。为此获得2000年的 诺贝尔物理奖。
③ Intel“三剑客”
寻找满足这种需要 的这种产品或服务 选择供应商 付 $ 给 支付货款
签约
日常维护与 质量保障
要点分析
• 买方
– 买方企业常常有一套高度结构化的程序来寻找产品或服务 – 买方通过多种途径与卖主进行接触,过程十分复杂 – 交易完成后,还需要与卖方进行接触,后期服务的成本常常高于购买 费用
• 卖方
– 卖方通常进行市场调查来确定潜在顾客的需要,途经广泛、存在盲目 性,成本难于控制 – 开发出能够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个性化需求信息难以获得 – 让潜在顾客知道这种新的产品或服务已经存在,广告宣传针对性差 – 双方就开始对交易的条件进行谈判,接触途径单一,谈判艰苦漫长 – 完成交易过程,手续繁杂 – 卖方要为产品和服务提供持续的售后服务,售后服务成本高,且难以 控制
• 未来25年,主干网的带宽每6个月增加1 倍,其增长速度是摩尔定律预测的CPU增 长速度的3倍。
摩尔定律(Moore's Law)
• 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戈登· 摩尔,他在1964年 预言芯片上能够容纳的晶体管数量每隔18个月 便会增加一倍。而价格却会下跌一半。
2.政府政策导向
(1) “信息高速公路”与戈尔 法案
– 1992年,当时的参议员阿 尔·戈尔(Al Gore)提出一 个信息高速公路法案。
(2) 克林顿政策扶持
– “全球电子商务纲要”1997 – “全球信息基础架构”(GII)
3. 军事背景
• ARPANET(阿帕网)计划
(二) 对经济发展的推动
1. 经济范式的改变
–技术产业的地位突起。 –马克思:
克拉克(James H.Clark)
安德烈森(Marc Andreesen)
(3) 光纤技术的发明及运用
• 一根细如头发丝的单股光纤,它所能传送的信 息要比普通铜线高出25万倍;一根由32条光纤 组成的、直径不到1.3厘米的光缆,可以同时 传送50万路电话和5000个频道的电视节目。
吉尔德定律 (Gilder’s Law )
1. 生产要素
•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 所必须的东西。 • 具备生产要素的两大条件:
–生产要素由于其具有生产经济物品的不可缺少 性,因此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生产要素一定是稀缺的。所谓稀缺,指的是生 产要素的有限性,因为其有限,故生产过程中必 须慎重的使用,并应该最大化的发挥其作用。
(2) 芯片发展史
① 晶体管之父威廉· 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 • 195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在贝尔实验室期间与人共同 发明晶体管,被媒体和科学 界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 他率先引导“硅谷”走向电子 产业新时代。他获得了90多 项发明专利。1963~1975年, 担任斯坦福大学教授.
–网络的价值来源于交互的关系 –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格罗斯法则
三、网络经济发展简介
(一) 产生的背景
1. 知识—技术的背景
(1) 数字化革命
–什么是数字化?简单地说,就是将许多复杂多 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为 这些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他们转 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 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一个过程。即信 息处理技术,一切信息都可以通过数字表达、 传输、创造与储存。
(2) 交易中
• 买卖双方就交易细节在网上进行谈判。
–双方磋商的结果会形成电子合同。我国于2004年9月也 正式公布了“电子签名法”,保证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
• 办理交易手续。 • 网上银行 • 对电子商务参与各方的身份确认和确保通信的安 全成为电子商务活动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3) 交易后
• 卖方准备发货。 • 数字产品直接通过网络配送。 • 实物产品必须借助于物流配送渠道实现商品的配 送。 • 买方可以通过网络跟踪卖方发出的货物,直到买 方收到货物的为止。
② 微处理器之父”
• 特德 霍夫(Ted· Hoff)
• 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是一种集成电路
• (integrated circuit,IC)
–于1971年发明,把CPU所有的功能集中 –在一个芯片上,把两个存储芯片附加上去,一个存 储数据,另一个装有驱动CPU的程序。这样不但使 计算机变得简单,而且成本也大为下降。
网络经济概念总结
• 狭义的网络经济
–互联网的经济活动。如网络企业、电子商务以 及网络投资网络消费等。
• 广义的网络经济
–以信息网络为平台、以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 应用为特征的、信息与知识起重大作用的经济 活动。
二、网络经济下的生产要素
(一)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稀缺资源的配臵.所谓稀缺其实是指生产要 素的稀缺。
2.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1) 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
• 代表人物:
–布莱恩· 阿瑟(Brian Arthur)圣达菲研究所 研究员。 保罗· 戴维(Paul David) 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
• 提出“锁定”(lock in) 与“边际收益递增”
–强调事物的发展过程对路径和规则的选择有依赖性, 一旦选择了某种道路或形成了某种行为规则,就很难发 生改变。
(二) 电子商务
• 电子商务的要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商务;二是 网络化和数字化技术。电子商务是整个贸易活动 的自动化和电子化。
–电子商务是利用各种电子工具和电子技术从事各种商 务活动的过程。其中电子工具是指计算机硬件和网络 基础设施(包括Internet,Intranet,各种局域网 等);电子技术是指处理、传递、交换和获得数据的 多技术集合。 –电子商务渗透到贸易活动的各个阶段,因而内容广泛, 包括信息交换、售前售后服务、销售、电子支付、运 输、组建虚拟企业、共享资源等。 –电子商务的参与者包括消费者、销售商、供货商、企 业雇员、银行或金融以及政府等各种机构或个人。 –电子商务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企业乃至全社会的高效率、 低成本的贸易活动。
3、新生产要素分析
(1) 核心能力
–可以使组织不仅能够获得而且能够保持竞争的 优势。 –实际上“核心能力”应该理解为对现有资源的 整合能力。 –来源:企业家的素质。
(2) 客户
• 客观上,客户做为需求方是企业产品和服务 的购买者。然而,客户不是单纯的消费者, 而是未来经济价值的创造者。这样,实际上 客户在驱动组织变革和影响产品和服务的传 递方式上起着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