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 2.3卤代烃第1课时教案2
卤代烃教案
![卤代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50f0fe172ded630b1cb6a8.png)
卤代烃(第一课时)一.指导思想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的“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并给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发现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应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贯彻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溴乙烷"课堂教学的目标设计、教学方法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当围绕教学重点以寻求和解决问题为线索来进行,将小组研讨作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其中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是前提,交流和深度研讨是关键,贯穿于提问和研究解决问题全过程的反馈与评价起到激起趣、引起思、构起链、阔起野的作用。
另外,课堂上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和自由发表意见的机会,因知识水平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差异,充分的讨论有利于引发思维碰撞。
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既锻炼了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肯定和鼓励。
二.教材分析《卤代烃》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继学习了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卤代烃的结构和性质及其应用,使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中概念化的知识结合了具体物质而得到提升和拓展。
在有机合成上,由于卤代烃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发生许多反应,例如取代反应、消去反应等,从而转化成其他类型的化合物。
因此,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本节对取代、消去反应的学习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承上启下。
本节教材安排了科学探究,要求设计取代反应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因此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实验。
同时本节内容的选取也注意了联系生活实际,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和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等起到的重要作用。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卤代烃教案 (1)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卤代烃教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9fb5d07b6bec0975f565e2e3.png)
選修五第二章第三節鹵代烴[學習目標]:1.使學生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學性質,理解水解反應和消去反應.2.使學生瞭解鹵代烴的一般通性和用途,並通過對鹵代烴有關性質數據的分析、討論,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3.通過對氟里昂等鹵代烴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破壞的討論,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意識的教育.4.瞭解鹵代烴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瞭解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重要意義.[教學過程]:[復習]:寫出下列反應的方程式:1.乙烷與溴蒸汽在光照條件下的第一步反應.2.乙烯與水反應.3.苯與溴在催化劑條件下反應.4.甲苯與濃硝酸反應.[引入]:從結構上講,反應得到的產物都可以看成是烴分子裏的氫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我們稱之為烴的衍生物.一.烴的衍生物概述.1.定義:烴分子裏的氫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2.分類:常見烴的衍生物有鹵代烴、醇、酚、醛、羧酸、酯等.所含官能團包括鹵素原子(—X)、硝基(—NO2)、羥基(—OH)、醛基(—CHO)、羧基(—COOH)、氨基(—NH2)、碳碳雙鍵(C=C)、碳碳三鍵(C≡C)等.二.鹵代烴對人類生活的影響.閱讀P60-62相關內容,結合日常生活經驗說明鹵代烴的用途,以及DDT禁用原因和鹵代烴對大氣臭氧層的破壞原理.1.鹵代烴的用途:致冷劑、滅火劑、有機溶劑、麻醉劑,合成有機物.2.鹵代烴的危害:(1).DDT禁用原因:相當穩定,在環境中不易被降解,通過食物鏈富集在動物體內,造成累積性殘留,危害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2).鹵代烴對大氣臭氧層的破壞原理:鹵代烴釋放出的氯原子對臭氧分解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過渡]:鹵代烴化學性質通常比烴活潑,能發生很多化學反應而轉化成各種其他類型的化合物.因此,引入鹵原子常常是改變分子性能的第一步反應,在有機合成中起著重要的橋樑作用.下麵我們以溴乙烷作為代表物來介紹鹵代烴的一些性質.三.溴乙烷.1.物理性質:純淨的溴乙烷是無色的液體,沸點低,密度比水大,不溶於水.2.分子組成和結構:分子式 結構式 結構簡式 官能團C 2H 5Br CH 3CH 2Br 或C 2H 5Br —Br[提問]: ①.從二者的組成上看,溴乙烷與乙烷的物理性質有哪些異同點?②.若從溴乙烷分子中C —Br 鍵斷裂,可發生哪種類型的反應?3.化學性質.(1).溴乙烷的水解反應.[實驗2]:按圖4-4組裝實驗裝置,①.大試管中加入5mL 溴乙烷.②.加入15mL20%NaOH 溶液,加熱.③.向大試管中加入稀HNO 3酸化.④.滴加2DAgNO 3溶液.現象:大試管中有淺黃色沉澱生成.反應原理:CH 3CH 2Br +H-OH CH 3CH 2OH + HBr或:CH 3CH 2Br +NaOH CH 3CH 2OH + NaBr[討論]:①.該反應屬於哪一種化學反應類型?取代反應②.該反應比較緩慢,若既能加快此反應的速率,又能提高乙醇的產量,可採取什麼措施? 可採取加熱和氫氧化鈉的方法,其原因是水解反應吸熱,NaOH 溶液與HBr 反應,減小HBr 的濃度,所以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CH 3CH 2OH 的濃度增大.③.為什麼要加入HNO 3酸化溶液?中和過量的NaOH 溶液,防止生成Ag 2O 暗褐色沉澱,防止對Br -的檢驗產生干擾.[過渡]:實驗證明CH 3CH 2Br 可以制乙烯,請考慮可能的斷鍵處,以及此反應的特點. H H —C —C —H H H HH H —C —C —Br H HH H H —C —C —H H H H NaOH(2).溴乙烷的消去反應.[實驗1]:按圖4-4組裝實驗裝置,①.大試管中加入5mL 溴乙烷.②.加入15mL 飽和KOH 乙醇溶液,加熱.③.向大試管中加入稀HNO 3酸化.④.滴加2DAgNO 3溶液.現象:產生氣體,大試管中有淺黃色沉澱生成.反應原理:CH 3CH 2Br + NaOH CH 2=CH 2 + NaBr + H 2O消去反應:有機化合物在一定條件下,從分子中脫去一個小分子(如H 2O 、H X 等)而生成不飽和(含雙鍵或三鍵)化合物的反應,叫消去反應.一般來說,消去反應是發生在兩個相鄰碳原子上.[討論]:①.為什麼不用NaOH 水溶液而用醇溶液?用NaOH 水溶液反應將朝著水解的方向進行.②.乙醇在反應中起到了什麼作用?乙醇在反應中做溶劑,使溴乙烷充分溶解.③.檢驗乙烯氣體時,為什麼要在氣體通入KMnO 4酸性溶液前加一個盛有水的試管?起什麼作用?除去HBr ,因為HBr 也能使KMnO 4酸性溶液褪色.④.C(CH 3)3-CH 2Br 能否發生消去反應?不能.因為相鄰碳原子上沒有氫原子.⑤.2-溴丁烷 消去反應的產物有幾種?CH 3CH == CHCH 3 (81%) CH 3CH 2CH == CH 2 (19%)劄依采夫規則:鹵代烴發生消去反應時,消除的氫原子主要來自含氫原子較少的碳原子上. 閱讀P63[拓展視野]:鹵代烴的消去反應.[小結]:-Br 原子是CH3CH2Br 的官能團,決定了其化學特性.由於反應條件(溶劑或介質)不同,反應機理不同.(內因在事物的發展中發揮決定作用,外因可通過內因起作用.)四.鹵代烴.1.定義和分類.(1).定義:烴分子中的氫原子被鹵素原子取代後所生成的化合物.乙醇 CH 3CH CH 2BrCH 3一鹵代烴的通式:R—X.(2).分類:①.按分子中鹵原子個數分:一鹵代烴和多鹵代烴.②.按所含鹵原子種類分:氟代烴、氯代烴、溴代烴.③.按烴基種類分:飽和烴和不飽和烴.④.按是否含苯環分:脂肪烴和芳香烴.2.物理通性:(1).常溫下,鹵代烴中除一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等少數為氣體外,其餘為液體或固體.(2).互為同系物的鹵代烴,如一氯代烷的物理性質變化規律是:隨著碳原子數(式量)增加,其熔、沸點和密度也增大.(沸點和熔點大於相應的烴)(3).難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劑.除脂肪烴的一氟代物、一氯代物等部分鹵代烴外,液態鹵代烴的密度一般比水大.密度一般隨烴基中碳原子數增加而減小.3.化學性質:與溴乙烷相似.(1).水解反應.[課堂練習]:試寫出1-氯丙烷和2-氯丙烷分別發生水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消去反應.[課堂練習]:試寫出1-氯丙烷和2-氯丙烷分別發生消去反應的化學方程式.4.制法.(1).烷烴和芳香烴的鹵代反應.(2).不飽和烴加成.[討論]:①.制取CH3CH2Br可用什麼方法?其中哪種方法較好?為什麼?②.實驗室制取溴乙烷的化學方程式如下:CH3CH2OH+NaBr+H2SO4—→CH3CH2Br+NaHSO4+H2O,為什麼這裏的硫酸不能使用98%的濃硫酸,而必須使用80%的硫酸?③.在制得的CH3CH2Br中常混有Br2,如何除去?5.鹵代烴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討論]:①.欲將溴乙烷轉化為二溴乙烷,寫出有關的化學方程式.②.如何用乙醇合成乙二醇?寫出有關的化學方程式.[拓展視野]:格氏試劑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介紹.[補充知識]:1.鹵代烴的同分異構體.(1).一鹵代烴同分異構體的書寫方法.①. 等效氫問題(對稱軸).正丁烷分子中的對稱:1CH32CH23CH24CH3,其中1與人為善,2與會號碳上的氫是等效的;異丁烷分子中的對稱:(1CH3)22CH3CH3,其中1號位的氫是等效的.②. C4H9Cl分子中存在著“碳鏈異構”和“官能團位置異構”兩種異構類型.(2).二鹵代烴同分異構體的書寫方法.C3H6Cl2的各種同分異構體:一鹵定位,一鹵轉位(3).多鹵代烴同分異構體的書寫方法(等效思想)二氯代苯有三種同分異構體,四氯代苯也有三種同分異構體,即苯環上的二氯與四氫等效,可進行思維轉換.2.鹵代烴的某些物理性質解釋.(1).比相應烷烴沸點高.C2H6和C2H5Br,由於①分子量C2H5Br > C2H6,②C2H5Br的極性比C2H6大,導致C2H5Br分子間作用力增大,沸點升高.(2).隨C原子個數遞增,飽和一元鹵代烷密度減小,如ρ(CH3Cl) > ρ(C2H5Cl) > ρ(CH3CH2CH2Cl).原因是C原子數增多,Cl%減小.(3).隨C原子數增多,飽和一氯代烷沸點升高,是因為分子量增大,分子間作用力增大,沸點升高.(4).相同碳原子數的一氯代烷支鏈越多沸點越低,可理解為支鏈越多,分子的直徑越大,分子間距增大,分子間作用力下降,沸點越低.。
卤代烃教案
![卤代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0af5fb08a1284ac950431c.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 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三节卤代烃(第一课时)教案
【小结】黑板上的方程式有没有问题?由方程式可以看出,烷烃通过取代反应能得到卤代烃,烯烃、炔烃通过加成
反应也可以得到卤代烃。
(边讲边板书,
)思考,回答
观察,得出结论
设疑引思
分组实
【小结】从这两个反应可以看出,当反应物相同时,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充分体现了外因在一定条件下起关键作用!
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变化,而表现出来的实验现象
【板书设计】
第二章 第三节 卤代烃——溴乙烷
1.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2.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
②消去反应:
醇。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五 第二章第三节卤代烃同步教案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五 第二章第三节卤代烃同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c0d4fe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ce.png)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五第二章第三节卤代烃同步教案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五第二章第三节卤代烃同步教案一对一辅导教案学名任课教师教学主题性别年级高二学科化学课:2学时学时()总课时()人民教育版高二化学选修课5第二章第一节卤代烃同步教案(一)知识与技能1。
介绍了卤代烃的概念、分类和物理共性;2.掌握溴乙烷水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本质和实验;3.能正确写出水解和消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通过反应过程中溴乙烷的结构与消除相结合,实现了其结构与消除溴乙烷的特点;通过溴乙烷取代反应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通过学习卤代烃的分类和重要物理性质,培养学生从宏观角度把握事物的特征;2.通过对溴乙烷化学性质的学习,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从局部到整体”的哲学思想。
3.通过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和消除反应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重点:1。
卤代烃水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本质;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2。
溴乙烷水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实验操作及溴离子测试难点:卤代烃水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本质。
卤代烃知识梳理-了解卤代烃的性质1。
了解卤代烃1(1)。
定义:当碳氢化合物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时形成的化合物单卤代烃的通式:r-x.2卤代烃的分类:①. 根据分子中卤素原子的数量:单卤代烃和多卤代烃② . 根据所含卤素原子的类型:氟化烃、氯化烃和溴化烃。
1.③.按烃基种类分:饱和烃和不饱和烃.④.按是否含苯环分:脂肪烃和芳香烃.3.卤代烃的命名(系统命名法)①选取与卤素原子直接相连的最长碳链为主链;②编号时,将卤素原子当做取代基来编号,遵守“近”“简”“小”的原则;③在烷基后标明卤素原子的位置(与醇和醛等含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不同)二、卤代烃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卤代烃中除一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等少数为气体外,其余为液体或固体;(2)互为同系物的卤代烃,如一氯代烷的物理性质变化规律是:随着碳原子数(式量)增加,其熔、沸点和密度也增大(沸点和熔点大于相应的烃);(3)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除脂肪烃的一氟代物、一氯代物等部分卤代烃外,液态卤代烃的密度一般比水大.密度一般随烃基中碳原子数增加而减小。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2.3卤代烃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_最新修正版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2.3卤代烃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_最新修正版](https://img.taocdn.com/s3/m/d4c2637852ea551811a68757.png)
第三节卤代烃[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2.使学生了解卤代烃的一般通性和用途,并通过对卤代烃有关性质数据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3.通过对氟里昂等卤代烃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破坏的讨论,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4.了解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复习]: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1.乙烷与溴蒸汽在光照条件下的第一步反应.2.乙烯与水反应.3.苯与溴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4.甲苯与浓硝酸反应.[引入]:从结构上讲,反应得到的产物都可以看成是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我们称之为烃的衍生物.一.烃的衍生物概述.1.定义: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2.分类:常见烃的衍生物有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等.所含官能团包括卤素原子(—X)、硝基(—NO2)、羟基(—OH)、醛基(—CHO)、羧基(—COOH)、氨基(—NH2)、碳碳双键(C=C)、碳碳三键(C≡C)等.二.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阅读P60-62相关内容,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说明卤代烃的用途,以及DDT禁用原因和卤代烃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原理.1.卤代烃的用途:致冷剂、灭火剂、有机溶剂、麻醉剂,合成有机物.2.卤代烃的危害:(1).DDT禁用原因:相当稳定,在环境中不易被降解,通过食物链富集在动物体内,造成累积性残留,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2).卤代烃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原理:卤代烃释放出的氯原子对臭氧分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过渡]:卤代烃化学性质通常比烃活泼,能发生很多化学反应而转化成各种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因此,引入卤原子常常是改变分子性能的第一步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下面我们以溴乙烷作为代表物来介绍卤代烃的一些性质.三.溴乙烷.1.物理性质:纯净的溴乙烷是无色的液体,沸点低,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2.分子组成和结构: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C 2H 5Br CH 3CH 2Br 或C 2H 5Br —Br[提问]: ①.从二者的组成上看,溴乙烷与乙烷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异同点?②.若从溴乙烷分子中C —Br 键断裂,可发生哪种类型的反应?3.化学性质.(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实验2]:按图4-4组装实验装置,①.大试管中加入5mL 溴乙烷.②.加入15mL20%NaOH 溶液,加热.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稀HNO 3酸化.④.滴加2DAgNO 3溶液.现象:大试管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反应原理:CH 3CH 2Br +H-OH CH 3CH 2OH + HBr或:CH 3CH 2Br +NaOH CH 3CH 2OH + NaBr[讨论]:①.该反应属于哪一种化学反应类型?取代反应②.该反应比较缓慢,若既能加快此反应的速率,又能提高乙醇的产量,可采取什么措施? 可采取加热和氢氧化钠的方法,其原因是水解反应吸热,NaOH 溶液与HBr 反应,减小HBr 的浓度,所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H 3CH 2OH 的浓度增大.③.为什么要加入HNO 3酸化溶液?中和过量的NaOH 溶液,防止生成Ag 2O 暗褐色沉淀,防止对Br -的检验产生干扰.[过渡]:实验证明CH 3CH 2Br 可以制乙烯,请考虑可能的断键处,以及此反应的特点. H H —C —C —H H H HH H —C —C —Br H HH H H —C —C —H H H H NaOH(2).溴乙烷的消去反应.[实验1]:按图4-4组装实验装置,①.大试管中加入5mL 溴乙烷.②.加入15mL 饱和KOH 乙醇溶液,加热.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稀HNO 3酸化.④.滴加2DAgNO 3溶液.现象:产生气体,大试管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反应原理:CH 3CH 2Br + NaOH CH 2=CH 2 + NaBr + H 2O消去反应: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 2O 、HX 等)而生成不饱和(含双键或叁键)化合物的反应,叫消去反应.一般来说,消去反应是发生在两个相邻碳原子上.[讨论]:①.为什么不用NaOH 水溶液而用醇溶液?用NaOH 水溶液反应将朝着水解的方向进行.②.乙醇在反应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乙醇在反应中做溶剂,使溴乙烷充分溶解.③.检验乙烯气体时,为什么要在气体通入KMnO 4酸性溶液前加一个盛有水的试管?起什么作用?除去HBr ,因为HBr 也能使KMnO 4酸性溶液褪色.④.C(CH 3)3-CH 2Br 能否发生消去反应?不能.因为相邻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⑤.2-溴丁烷 消去反应的产物有几种?CH 3CH == CHCH 3 (81%) CH 3CH 2CH == CH 2 (19%)札依采夫规则: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时,消除的氢原子主要来自含氢原子较少的碳原子上. 阅读P63[拓展视野]: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小结]:-Br 原子是CH3CH2Br 的官能团,决定了其化学特性.由于反应条件(溶剂或介质)不同,反应机理不同.(内因在事物的发展中发挥决定作用,外因可通过内因起作用.)四.卤代烃.1.定义和分类.(1).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乙醇 CH 3CH CH 2BrCH 3一卤代烃的通式:R—X.(2).分类:①.按分子中卤原子个数分: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②.按所含卤原子种类分: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③.按烃基种类分:饱和烃和不饱和烃.④.按是否含苯环分:脂肪烃和芳香烃.2.物理通性:(1).常温下,卤代烃中除一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等少数为气体外,其余为液体或固体.(2).互为同系物的卤代烃,如一氯代烷的物理性质变化规律是:随着碳原子数(式量)增加,其熔、沸点和密度也增大.(沸点和熔点大于相应的烃)(3).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除脂肪烃的一氟代物、一氯代物等部分卤代烃外,液态卤代烃的密度一般比水大.密度一般随烃基中碳原子数增加而减小.3.化学性质:与溴乙烷相似.(1).水解反应.[课堂练习]:试写出1-氯丙烷和2-氯丙烷分别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消去反应.[课堂练习]:试写出1-氯丙烷和2-氯丙烷分别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制法.(1).烷烃和芳香烃的卤代反应.(2).不饱和烃加成.[讨论]:①.制取CH3CH2Br可用什么方法?其中哪种方法较好?为什么?②.实验室制取溴乙烷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H3CH2OH+NaBr+H2SO4—→CH3CH2Br+NaHSO4+H2O,为什么这里的硫酸不能使用98%的浓硫酸,而必须使用80%的硫酸?③.在制得的CH3CH2Br中常混有Br2,如何除去?5.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讨论]:①.欲将溴乙烷转化为二溴乙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②.如何用乙醇合成乙二醇?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拓展视野]:格氏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介绍.[补充知识]:1.卤代烃的同分异构体.(1).一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①. 等效氢问题(对称轴).正丁烷分子中的对称:1CH32CH23CH24CH3,其中1与人为善,2与会号碳上的氢是等效的;异丁烷分子中的对称:(1CH3)22CH3CH3,其中1号位的氢是等效的.②. C4H9Cl分子中存在着“碳链异构”和“官能团位置异构”两种异构类型.(2).二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C3H6Cl2的各种同分异构体:一卤定位,一卤转位(3).多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等效思想)二氯代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四氯代苯也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即苯环上的二氯与四氢等效,可进行思维转换.2.卤代烃的某些物理性质解释.(1).比相应烷烃沸点高.C2H6和C2H5Br,由于①分子量C2H5Br > C2H6,②C2H5Br的极性比C2H6大,导致C2H5Br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沸点升高.(2).随C原子个数递增,饱和一元卤代烷密度减小,如ρ(CH3Cl) > ρ(C2H5Cl) > ρ(CH3CH2CH2Cl).原因是C原子数增多,Cl%减小.(3).随C原子数增多,饱和一氯代烷沸点升高,是因为分子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沸点升高.(4).相同碳原子数的一氯代烷支链越多沸点越低,可理解为支链越多,分子的直径越大,分子间距增大,分子间作用力下降,沸点越低.。
选修五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第三节 卤代烃教案卤代烃教学设计定稿
![选修五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第三节 卤代烃教案卤代烃教学设计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c8dc48062af90242a895e5fb.png)
2、充分振荡、放入水浴中加热。(如果反应发生,Br-会在哪一层液体中存在?)
3、用滴管小心吸取部分上层液体,移入另一支盛有1mL2mol/L的硝酸的溶液中,目的是什么?(中和NaOH,使溶液呈酸性)
4、加入2~3滴2%的AgNO3溶液,目的是什么?(检验Br-)观察现象。(迅速生成淡黄色沉淀)
环节二:溴乙烷的结构及性质预测
【展示模型】展示乙烷和溴乙烷的模型,让学生体会溴乙烷可以看成是乙烷中的1个H被Br取代的产物。
【学生活动】请完成下表,分析Br原子取代乙烷中的H原子之后,对结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并预测溴乙烷断键的位置。
乙烷
溴乙烷
结构式
结构特点(是否饱和?共价键类型)
有几种类型的氢原子
化学反应中断键位置
环节四溴乙烷消去反应
【过渡】在上述反应中,如果其它条件不变,只把NaOH的水溶液换成是NaOH乙醇溶液,则又会发生另外的反应。我们来看一下化学方程式:
CH3CH2Br + NaOH CH2=CH2↑+ NaBr + H2O
【学生活动】
1、根据方程式,分析溴乙烷中的断了什么键?成了什么键?
2、请用实验验证溴乙烷发生了消去反应,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介绍】消去反应的要点:从一个分子中脱去小分子,生成不饱和化合物
环节五:课堂小结
【学生活动】1、请总结溴乙烷的化学性质,并明确每个反应断键和成键的位置。
【教师小结】2、反应介质(溶剂)不同,会导致反应的主要历程、主要产物不同。
【学生活动】3、请尝试建立记忆卤代烃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条件的方法,并相互交流。
1、掌握官能团对卤代烃主要化学性质的影响,通过设计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素养
化学:第五章第三节卤代烃 教案 人教选修
![化学:第五章第三节卤代烃 教案 人教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f09bcbc46c175f0e7cd137ee.png)
选修五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三节卤代烃(第1、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卤代烃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用途;2.了解某些卤代烃对环境带来的破坏作用,了解研制、推广替代品的重要意义;3.了解溴乙烷等常见卤代烃的熔点、密度、溶解性等物理性质;4.通过实验掌握溴乙烷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等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重点】溴乙烷的水解反应与消去反应及条件。
【教学难点】溴乙烷的水解反应与消去反应及条件。
【教学过程】[复习加深]写出下列反应式:1.甲烷和氯气2.苯与溴3. 乙烯和溴4. 乙炔和氯化氢[引入]这些反应产物的结构的主体是烷、烯、苯,但已经不属于烃了。
这是因为其分子的组成除了碳、氢原子以外,还包括了卤素原子。
这些都可看作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
我们将此类物质称为卤代烃。
[归纳总结]一、卤代烃1.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新生成的化合物叫卤代烃。
2. 官能团:—X (X 代表卤素原子)3. 分类:(1)按分子中卤原子个数分: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2)按所含卤原子种类分: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3)按烃基种类分:饱和卤代烃和不饱和卤代烃(4)按是否含苯环分:脂肪卤代烃和芳香卤代烃4. 命名:系统命名法:以相应烃为母体,把卤原子作为取代基。
(1) 选主链:选含卤原子的最长碳链作主链;(2) 编序号:遵循“近、简、小”的原则;(3) 写名称:先简后繁,相同合并,位号指明。
[练习]给下列物质命名:(1)2—甲基—7—氯—4—碘辛烷(2) 4—甲基—5—碘—2—戊烯(3)3—苯基—1—氯丁烷(4)1- 甲基—3,7—二氯萘5. 物理性质:(1)常温下,卤代烃中除少数为气体外,其余为为液体或固体; CH 3CHCH 2CH 2ClCH 3CH CHCH( CH 3 )CH 2I CHCH 2CHCH 2CH 2CHCH 3CH 3CH 3I Cl CH 3Cl Cl(四个碳以下的氟代烷、两个碳以下的氯代烷和溴甲烷是气体)(2)所有卤代烃都不溶于水,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第六周五派潭上课教案(化学选修5第二章第三节卤代烃第一课时教案)
![第六周五派潭上课教案(化学选修5第二章第三节卤代烃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067b55a417866fb84a8e4e.png)
第三节《卤代烃》教学设计高级中学邝耀华一、教材分析:卤代烃是是继化学必修2中醇、乙酸等烃的衍生物之后的又一重要的烃的衍生物,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中间体,其本身也有重要的用途。
本节知识在有机化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也是高考有机化学的考查重点。
从教学内容上看,“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分类”、“了解溴乙烷的物理性质并掌握其化学性质”、“理解溴乙烷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极其反应条件”为内容标准,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为主,教学目标不要定位过高。
本节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卤代烃及溴乙烷重要性质(水解)的教学,第二课时巩固学生对卤代烃重要性质(消去)的掌握,了解卤代烃的用途与危害。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分类和物理通性;2、掌握溴乙烷水解反应、消去反应的本质及实验;3、能正确书写水解、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溴乙烷中C-X键的结构特点,结合其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体会结构和性质的相互关系;通过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卤代烃的分类及重要物理性质,培养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事物特点的思想;2、通过学生对溴乙烷化学性质的学习,从而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由局部到整体”哲学思想。
3、通过溴乙烷水解反应与消去反应的实验,激发同学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同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卤代烃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本质;2、溴乙烷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实验操作及溴离子的检验.难点:卤代烃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本质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回顾必修2,写出分别由甲烷与氯气的取代、HBr与乙烯的加成【提问】一氯甲烷、1,2-二溴乙烷、氯乙烯、溴苯……这些物质属于烃吗?它们有什么相同点?都有什么官能团?属于哪类物质?【小结】投影卤代烃的概念,卤代烃的官能团。
人教课标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2.3《卤代烃》
![人教课标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2.3《卤代烃》](https://img.taocdn.com/s3/m/1e6f29e5f78a6529657d5387.png)
3。
化学性质
(1)水解反应:CH3CH2Br+H2O
CH3CH2OH+HBr
(2).消去反应:CH3CH2Br CH2=CH2+HBr
消去反应(elimination reaction):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2O、HX 等)而生成不饱和(含双键或叁键)化合物的反应,叫消去反应.一般来说,消去反应是发生在两个相
邻碳原子上。
二、卤代烃。
1。
定义和分类。
(1).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一卤代烃的通式:R—X.
(2)。
分类:
①.按分子中卤原子个数分: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
②.按所含卤原子种类分: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
③.按烃基种类分:饱和烃和不饱和烃。
④.按是否含苯环分:脂肪烃和芳香烃.
2.物理通性:
(1)。
常温下,卤代烃中除一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等少数为气体外,其余为液体或固体.(2).所有卤代烃都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2.3《卤代烃》名师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2.3《卤代烃》名师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473f49ec360cba1aa811da8d.png)
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第三节卤代烃
教材分析
卤代烃知识是继化学必修2中乙醇、乙酸等烃的衍生物之后的又一重要的烃的衍生物,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中间体。
它们均以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熟悉的物作为背景。
本节知识在有机化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也是高考有机化学的考查重点。
本节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介绍卤代烃及溴乙烷的结构和性质,第二课时巩固学生对卤代烃重要性质的掌握,了解卤代烃的用途与危害。
本教学设计针对第一课时。
教学地位
卤代烃是有机合成的重要桥梁,是引入其他官能团的重要物质。
有机合成是高考命题的必考点,尤其是以卤代烃为中间产物的官能团转化(如—X转化为
—OH、消去—X转化为或—C≡C—)更是高考的热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溴乙烷的结构和性质;
2、掌握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规律;
3、能正确书写溴乙烷水解、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
用“结构决定性质”、“实验检验推理”的思想,通过溴乙烷中C—Br的结构特点,结合其水解反应设计“探究实验”和消去反应的“失败实验”,运用理论分析和探究实验两条线索来推进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对溴乙烷化学性质的学习,从而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由局部到整体”、“从一个到一类”的哲学思想。
2、通过溴乙烷水解反应与消去反应的实验,激发同学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同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溴乙烷的结构特点;
2、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
2.3 卤代烃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2.3 卤代烃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4d0be16b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57.png)
第3节《卤代烃》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节课源于人教版化学选修5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三节卤代烃。
卤代烃是重要的烃的衍生物,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中间体,其本身也有重要的用途。
本节知识在有机化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高考有机化学的考查重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脂肪烃、芳香烃的基础上对有机物的进一步学习,已经接触到一些卤代烃。
也能从断键、成键的角度理解并掌握前面所学的化学反应。
此外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能够对典型离子进行检验。
二、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物质,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及常见分类方法,能对常见卤代烃进行归类。
2.通过对比溴乙烷和乙烷的结构,理解溴乙烷和乙烷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能运用相似的方法分析并理解其它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3.通过实验探究卤代烃的化学性质,理解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反应机理,能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4.对氟利昂对环境的不良作用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四、教学难点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五、思维导图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以生活情境,引出主题。
【情境引入】体育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挫伤或扭伤时,队医随即对准伤员的受伤部位喷射某种气雾剂,进行局部冷冻麻醉应急处理,稍后运动员又可上场了。
你知道这种气雾剂的主要成份是什么吗?它的化学名称是氯乙烷( C2H5Cl )沸点12.4℃,常温下是气体,加压后液化,装入容器中,气化后对伤口起冷却、止血、局部麻醉的作用,在运动场上常用于小型伤口的紧急处理。
一、卤代烃的定义及分类1.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形成的化合物,称为卤代烃。
2.分类:卤代烃有多种分类方法,比如根据卤素的种类可分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和碘代烃;根据含卤原子多少,分为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根据烃基的种类,分为脂肪卤代烃、芳香卤代烃。
从生活走进化学,亲切而自然。
最新人教版选修5高中化学第二章 第三节 卤代烃1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选修5高中化学第二章 第三节 卤代烃1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866742e79563c1ec4da7107.png)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二章第三节卤代烃[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2使学生了解卤代烃的一般通性和用途,并通过对卤代烃有关性质数据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3通过对氟里昂等卤代烃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破坏的讨论,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4了解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复习]: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1乙烷与溴蒸汽在光照条件下的第一步反应2乙烯与水反应3苯与溴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4甲苯与浓硝酸反应[引入]:从结构上讲,反应得到的产物都可以看成是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我们称之为烃的衍生物一.烃的衍生物概述1定义: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2分类:常见烃的衍生物有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等所含官能团包括卤素原子(—X)、硝基(—NO2)、羟基(—OH)、醛基(—CHO)、羧基(—COOH)、氨基(—NH2)、碳碳双键(C=C)、碳碳三键(C≡C)等二.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阅读P60-62相关内容,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说明卤代烃的用途,以及DDT禁用原因和卤代烃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原理1卤代烃的用途:致冷剂、灭火剂、有机溶剂、麻醉剂,合成有机物2卤代烃的危害:(1)DDT禁用原因相当稳定,在环境中不易被降解,通过食物链富集在动物体内,造成累积性残留,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2)卤代烃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原理:卤代烃释放出的氯原子对臭氧分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过渡]:卤代烃化学性质通常比烃活泼,能发生很多化学反应而转化成各种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因此,引入卤原子常常是改变分子性能的第一步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下面我们以溴乙烷作为代表物介绍卤代烃的一些性质 三.溴乙烷1物理性质:纯净的溴乙烷是无色的液体,沸点低,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 2分子组成和结构: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C 2H 5Br CH 3CH 2Br 或C 2H 5Br —Br[提问]:①从二者的组成上看,溴乙烷与乙烷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异同点? ②若从溴乙烷分子中C —Br 键断裂,可发生哪种类型的反应? 3化学性质 (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实验2]:按图4-4组装实验装置,①大试管中加入5mL 溴乙烷②加入15mL20%NOH 溶液,加热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稀HNO 3酸化④滴加2DAgNO 3溶液 现象:大试管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反应原理:CH 3CH 2Br +H-OH CH 3CH 2OH + HBr或:CH 3CH 2Br +NOH CH 3CH 2OH + NBr[讨论]:①该反应属于哪一种化学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②.该反应比较缓慢,若既能加快此反应的速率,又能提高乙醇的产量,可采取什么措施?H H —C —C —HH HHH H —C —C —Br H HH H H —C —C —H H H H NOH可采取加热和氢氧化钠的方法,其原因是水解反应吸热,NOH 溶液与HBr 反应,减小HBr 的浓度,所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H 3CH 2OH 的浓度增大 ③.为什么要加入HNO 3酸化溶液?中和过量的NOH 溶液,防止生成Ag 2O 暗褐色沉淀,防止对Br -的检验产生干扰 [过渡]:实验证明CH 3CH 2Br 可以制乙烯,请考虑可能的断键处,以及此反应的特点(2)溴乙烷的消去反应[实验1]:按图4-4组装实验装置,①大试管中加入5mL 溴乙烷②加入15mL 饱和KOH 乙醇溶液,加热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稀HNO 3酸化④滴加2DAgNO 3溶液 现象:产生气体,大试管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反应原理:CH 3CH 2Br + NOH CH 2=CH 2 + NBr + H 2O消去反应: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 2O 、H X 等)而生成不饱和(含双键或叁键)化合物的反应,叫消去反应一般说,消去反应是发生在两个相邻碳原子上 [讨论]:①. 为什么不用NOH 水溶液而用醇溶液? 用NOH 水溶液反应将朝着水解的方向进行 ②.乙醇在反应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乙醇在反应中做溶剂,使溴乙烷充分溶解③.检验乙烯气体时,为什么要在气体通入KMO 4酸性溶液前加一个盛有水的试管?起什么作用?除去HBr ,因为HBr 也能使KMO 4酸性溶液褪色 ④C(CH 3)3-CH 2Br 能否发生消去反应? 不能因为相邻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⑤2-溴丁烷 消去反应的产物有几种?CH 3CH == CHCH 3 (81%) CH 3CH 2CH == CH 2 (19%)札依采夫规则: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时,消除的氢原子主要自含氢原子较少的碳原子上乙醇CH 3CH CH 2BrCH 3阅读P63[拓展视野]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小结]:-Br原子是CH3CH2Br的官能团,决定了其化学特性由于反应条件(溶剂或介质)不同,反应机理不同(内因在事物的发展中发挥决定作用,外因可通过内因起作用)四.卤代烃1定义和分类(1)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一卤代烃的通式:R—X(2)分类:①.按分子中卤原子个数分: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②.按所含卤原子种类分: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③.按烃基种类分:饱和烃和不饱和烃④.按是否含苯环分:脂肪烃和芳香烃2物理通性(1)常温下,卤代烃中除一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等少数为气体外,其余为液体或固体(2)互为同系物的卤代烃,如一氯代烷的物理性质变化规律是:随着碳原子数(式量)增加,其熔、沸点和密度也增大(沸点和熔点大于相应的烃)(3)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除脂肪烃的一氟代物、一氯代物等部分卤代烃外,液态卤代烃的密度一般比水大密度一般随烃基中碳原子数增加而减小3化学性质:与溴乙烷相似(1)水解反应[课堂练习]试写出1-氯丙烷和2-氯丙烷分别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消去反应[课堂练习]试写出1-氯丙烷和2-氯丙烷分别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制法(1)烷烃和芳香烃的卤代反应(2)不饱和烃加成[讨论]:①.制取CH3CH2Br可用什么方法?其中哪种方法较好?为什么?②.实验室制取溴乙烷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H3CH2OH+NBr+H2SO4—→CH3CH2Br+NHSO4+H2O,为什么这里的硫酸不能使用98%的浓硫酸,而必须使用80%的硫酸?③.在制得的CH3CH2Br中常混有Br2,如何除去?5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讨论]①.欲将溴乙烷转化为二溴乙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②.如何用乙醇合成乙二醇?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拓展视野]格氏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介绍[补充知识]:1卤代烃的同分异构体(1)一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①等效氢问题(对称轴)正丁烷分子中的对称:1CH32CH23CH24CH3,其中1与人为善,2与会号碳上的氢是等效的;异丁烷分子中的对称:(1CH3)22CH3CH3,其中1号位的氢是等效的② C4H9C分子中存在着“碳链异构”和“官能团位置异构”两种异构类型(2)二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C 3H6C2的各种同分异构体:一卤定位,一卤转位(3)多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等效思想)二氯代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四氯代苯也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即苯环上的二氯与四氢等效,可进行思维转换2卤代烃的某些物理性质解释(1)比相应烷烃沸点高C2H6和C2H5Br,由于①分子量C2H5Br > C2H6,②C2H5Br的极性比C2H6大,导致C2H5Br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沸点升高(2)随C原子个数递增,饱和一元卤代烷密度减小,如ρ(CH3C) > ρ(C2H5C) > ρ(CH3CH2CH2C)原因是C原子数增多,C%减小(3)随C原子数增多,饱和一氯代烷沸点升高,是因为分子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沸点升高(4)相同碳原子数的一氯代烷支链越多沸点越低,可理解为支链越多,分子的直径越大,分子间距增大,分子间作用力下降,沸点越低。
人教版选修5 化学:2.3 卤代烃 学案
![人教版选修5 化学:2.3 卤代烃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63069fc8d376eeaeaa31bc.png)
卤代烃【学习目标】1.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的条件和所发生共价键的变化;2.通过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具备条件的分析及检验卤代烃中含有卤元素的实验设计及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实验能力。
【学习重难点】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
【学习过程】一、检验卤代烃分子中卤素的方法(1)实验原理 NaOHR—X + H2O ————→ R—OH + HXΔHX + NaOH = NaX + H2OHNO3 + NaOH = NaNO3+ H2OAgNO3 + NaX = AgX↓ + NaNO3根据沉淀(AgX)的颜色(白色、浅黄色、黄色)可确定卤素(氯、溴、碘)(2)实验步骤A:取少量卤代烃;B:加入氢氧化钠水(醇)溶液;C:加热煮沸;D:冷却;E:加入稀硝酸酸化;F:加入硝酸银溶液思考:①加热煮沸的目的:②加入稀硝酸酸化的目的:思考:(1)是否每种卤代烃都能发生消去反应?请讲出你的理由。
(2)能发生消去反应的卤代烃,其消去产物仅为一种吗?ClClCl CH 2£-CH 2BrBrCH 3-CH -CH 2-CH乙醇溶液,△能消去反应的条件:【达标检测】1.下列卤代烃中:①C H 3CH 2Br ②C H 3Cl ③C H 2=CHCl ④CC l 4 ⑤⑥ ⑦其中属于卤代芳香烃的有 (填序号,下同);属于卤代脂肪烃的有 ;属于多卤代烃的有 ;属于溴代烃的有 。
2.下列分子式只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 .C 3H 6B .C 3H 8 C .CF 2C l2D .C 2F 2C l2 3.要检验某溴乙烷中的溴元素,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 A .加入氯水振荡,观察水层是否有棕红色出现;B .滴入AgNO 3溶液,再加入稀HNO 3,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C .加入NaOH 溶液共热,然后加入稀HNO 3使溶液呈酸性,再滴入AgNO 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D .加入NaOH 溶液共热,冷却后加入AgNO 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4.写出2-溴丁烷分别发生下列反应后生成物的结构简式。
【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 2.3卤代烃第1课时(课件2)
![【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 2.3卤代烃第1课时(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c566a32bf705cc175427098e.png)
超级记忆法-记忆 方法
TIP1:在使用场景记忆法时,我们可以多使用自己熟悉的场景(如日常自己的 卧 室、平时上课的教室等等),这样记忆起来更加轻松; TIP2:在场景中记忆时,可以适当采用一些顺序,比如上面例子中从上到下、 从 左到右、从远到近等顺序记忆会比杂乱无序乱记效果更好。
TIP4:早晨起床后,由于不受前摄抑制的影响,我们可以记忆一些新的内容或 者 复习一下昨晚的内容,那么会让你记忆犹新。
如何利用规律实现更好记忆呢?
超级记忆法-记忆 规律
记忆中
选择恰当的记忆数量
魔力之七:美国心理学家约翰·米勒曾对短时记忆的广 度进行过比较精准的测定: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记忆 广度为7±2项内容。
一、卤代烃 1.定义。
2.卤代烃的判断:只含有C、 H、 -X的有机物。 3.分类 4.物理性质 二、溴乙烷 1.分子结构:CH3CH2Br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1)取代反应
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
【学习力-学习方法】
优秀同龄人的陪伴 让你的青春少走弯路
小案例—哪个是你
忙忙叨叨,起早贪黑, 上课认真,笔记认真, 小A 就是成绩不咋地……
聚氯乙烯
聚四氟乙烯
➢ 石油、天然气、煤
烃的分类 饱和链烃
链烃 脂肪烃
烃
不饱和链烃
烷烃(CnH2n+2)
烯烃 (CnH2n) 炔烃 (CnH2n-2) 二烯烃 (CnH2n-2)
环烃
脂环烃 如:环烷烃(CnH2n)
芳香烃 煤
苯及其同系物(CnH2n-6) 稠环芳香烃
CH4 + Cl2 ➢烃的衍生物
【实验2】取溴乙烷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共热; 加热完毕,取上层清夜,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观察有 无浅黄色沉淀析出。
高中化学专题2_3_1卤代烃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化学专题2_3_1卤代烃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https://img.taocdn.com/s3/m/ad576ac955270722182ef734.png)
2-3-1 卤代烃(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溴乙烷的要紧物理性质。
2.把握溴乙烷的要紧化学性质,明白得溴乙烷发生水解反映的条件和所发生共价键的转变。
【重点难点】重点:溴乙烷的要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溴乙烷发生取代反映和消去反映的大体规律。
自主学习一、卤代烃1.分类依照分子里所含卤素原子的不同,能够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用________表示。
2.物理性质少数为气体,多数为液体或固体,____溶于水,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3.用途(1)某些卤代烃是专门好的有机溶剂。
(2)某些卤代烃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3)某些多卤代烃(如氟氯代烷)化学性质稳固,____毒,不________、易________、易__________,可作制冷剂、灭火剂。
二、溴乙烷1.分子式与物理性质分子式结构简式色、态沸点密度溶解性C2H5Br 无色、液体较低比水____ ____溶于水,____溶于多种有机溶剂2.(1)取代反映卤代烃分子中,卤素原子是官能团。
卤素原子吸引电子能力较强,使共用电子对偏移,C-X键具有较强的极性,因此卤代烃的反映活性增强。
CH3CH2Br与NaOH水溶液反映,该反映又称为C2H5Br的________反映,羟基取代溴原子生成乙醇和溴化钠。
化学方程式为:。
(2)消去反映①在必然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如H2O、HX等),而生成含不饱和键化合物的反映。
②溴乙烷与强碱(NaOH或KOH)的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映,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讨一.实验室现有失去标签的溴乙烷、戊烷各一瓶,如何辨别?二.卤代烃水解反映与消去反映的比较1.卤代烃发生水解反映与消去反映的条件有何异同?2.卤代烃发生水解反映与消去反映的产物是什么?3.简述卤代烃发生取代反映和消去反映的规律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5·山东东营高二检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卤代烃都难溶于水,且都是密度比水大的液体B.所有卤代烃都是通过取代反应制得C.卤代烃可用作制冷剂、灭火剂D.卤代烃都是良好的有机溶剂【答案】 C2.(2015·山东潍坊高二检测)1-溴丙烷和2-溴丙烷分别与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共热的反应中,两反应()A.碳氢键断裂的位置相同B.碳溴键断裂的位置相同C.产物相同,反应类型相同D.产物不同,反应类型相同【答案】 C【解析】1-溴丙烷中所断C—H在2号位、C—Br在1号位;2-溴丙烷中所断C—H在1号位,C—Br在2号位。
发生的均是消去反应,产物均为丙烯。
3.下列有关氟氯代烷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氟氯代烷是一类含氟和氯的卤代烃B.氟氯代烷化学性质稳定,有毒C.氟氯代烷大多无色、无臭、无毒D.氟氯代烷能破坏大气臭氧层【答案】 B4.(2015·天津高二检测)在卤代烃RCH2CH2X中化学键如图,,则对该卤代烃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B.能发生水解反应,条件是强碱的醇溶液且加热,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④C.能发生消去反应,条件是强碱的水溶液且加热,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②D.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③【答案】 D【解析】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实质上就是取代反应,反应中—X被—OH取代了,所以被破坏的只有①;卤代烃的消去反应是相邻两个碳原子上的一个—X和一个—H一同被脱去,而生成不饱和烃和卤化氢的反应,被破坏的键应该是①和③。
5.有机物分子CH3—CH===CH—Cl能发生的反应有()①取代反应②加成反应③消去反应④使溴水褪色⑤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⑥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⑦聚合反应A.以上反应均可发生B.只有⑦不能发生C.只有⑥不能发生D.只有②不能发生【答案】 C【解析】有机物的官能团决定了有机物的化学特性。
题给有机物含有“”,故具有不饱和烃的性质,能发生加成反应,能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能发生聚合反应等;题给有机物含有“—CH3”、“—Cl”,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与卤素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能发生消去反应;又由于有机物CH3—CH===CHCl不能电离出Cl-,故不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6.(2015·广东高二检测)下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C7.(2015·山东滨州高二检测)当运动员肌肉扭伤时,队医随即对准运动员的受伤部位喷射药剂氯乙烷(沸点为12.27 ℃)进行局部冷冻麻醉应急处理。
下列关于氯乙烷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氯乙烷与水互不相溶B.氯乙烷中含有两种官能团C.氯乙烷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消去反应D.氯乙烷的结构只有一种【答案】 B8.某学生将1-氯乙烷与NaOH溶液共热几分钟后,冷却,滴入AgNO3溶液,结果未见到白色沉淀生成,其主要原因是()A.加热时间太短B.不应冷却后再加入AgNO3溶液C.加AgNO3溶液前未用稀硝酸酸化D.反应后的溶液中不存在Cl-【答案】 C【解析】卤代烃中卤素原子检验实验的关键是加AgNO3溶液前应先加入稀硝酸,中和未反应的NaOH,防止生成褐色Ag2O沉淀干扰卤离子的检验。
9.(2015·山东滨州高二检测)涂改液是一种使用率较高的文具,很多同学都喜欢使用涂改液。
经实验证实涂改液中含有许多挥发性有害物质,吸入后易引起慢性中毒而头晕、头痛,严重者抽搐、呼吸困难,二氯甲烷就是其中的一种。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涂改液危害人体健康、污染环境,中小学生最好不要使用或慎用涂改液B.二氯甲烷沸点较低C.二氯甲烷易溶于水,涂改液沾到手上时,用水很容易洗去D.二氯甲烷为四面体的结构,不存在同分异构体【答案】 C【解析】根据题给信息可知,涂改液中的很多成分对人体有害,污染环境,所以中小学生最好不要使用涂改液;因为题目中描述二氯甲烷易挥发,因此可推断其沸点较低;二氯甲烷在水中溶解性较差,因此涂改液沾到手上时,只用水很难洗去;二氯甲烷可以看作甲烷分子中两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产物,因为甲烷为四面体结构,所以二氯甲烷为四面体结构,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10.氟利昂是一种氟氯代烃,常用作冰箱(柜)的制冷剂,但在2000年就禁止了生产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的冰箱(柜),其主要原因是()A.氟利昂化学性质稳定、有毒B.氟利昂会产生温室效应C.氟利昂会破坏臭氧层D.氟利昂会形成酸雨【答案】 C【解析】氟利昂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起催化作用的氯原子,引发损耗臭氧的反应,从而破坏臭氧层。
11.(2015·河北高二检测)下列卤代烃在NaOH醇溶液中加热不发生消去反应的是()A.①③⑥B.②③⑤C.全部D.②④【答案】 A【解析】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时要求与卤素原子直接相连的碳的邻位碳上有氢原子,否则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卤代苯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12.(2015·广东高二检测)为探究一溴环己烷()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发生的是水解反应还是消去反应,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如下三个实验方案:甲: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稀硝酸中和NaOH,然后再滴入AgNO3溶液,若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乙: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溴水,若溶液颜色很快褪去,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丙: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酸性KMnO4溶液,若溶液颜色变浅,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其中正确的是()A.甲B.乙C.丙D.上述实验方案都不正确【答案】 D【解析】一溴环己烷无论发生水解反应还是发生消去反应,都能产生Br-,甲不正确;Br2不仅能与烯烃发生加成反应使颜色褪去,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使颜色褪去,乙也不正确;一溴环己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的烯烃能使酸性KMnO4溶液紫色变浅或褪去,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的Br-也会还原酸性KMnO4溶液而使溶液紫色变浅或褪去,丙也不正确。
可行的实验方案是:先向混合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和过量的碱,再滴入溴水,如果溴水颜色很快褪去,说明有烯烃生成,即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40分)13.(2015·南京高二检测)根据下面的有机物合成路线,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B、C的结构简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写出各步反应类型: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3)A→B的反应试剂及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答案】(1)(2)①加成反应②消去反应③加成反应④消去反应⑤加成反应(3)NaOH的醇溶液、加热【解析】根据反应③的产物是1,2-二氯环己烷可以推出B是环己烯,继而逆推出A是一氯环己烷,即反应①是氯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反应④是1,2-二氯环己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1,3-环己二烯,反应⑤是1,3-环己二烯与足量氯气发生加成反应。
14.(2015·蒲城高二检测)运动场上,当运动员受伤时,队医常常在碰撞受伤处喷洒一些液体,已知该液体是一种卤代烃(R—X)。
试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证明该卤代烃(R—X)是氯代烃还是溴代烃,可设计如下实验:a.取一支试管,滴入10~15滴R—X;b.再加入1 mL 5%的NaOH溶液,充分振荡;c.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取溶液少许,冷却;d.再加入5 mL稀HNO3酸化;e.再加入AgNO3溶液,若出现________沉淀,则证明该卤代烃(R—X)是氯代烃,若出现________沉淀,则证明该卤代烃(R—X)是溴代烃。
①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②有同学认为d步骤操作可省略。
你认为该同学说法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能否大量使用该卤代烃?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答案】 (1)白色 浅黄色 ①R —X +NaOH ――→H 2O △ROH +NaX ②不正确在b 步中NaOH 溶液是过量的,若没有d 步骤,直接加入AgNO 3溶液,将会产生褐色沉淀,干扰观察沉淀颜色,无法证明是Cl -还是Br -(2)不能大量使用该卤代烃,因为有毒的卤代烃挥发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解析】 (1)根据出现的沉淀的颜色,可知卤素原子的种类,在加AgNO 3溶液之前,必须加入稀HNO 3酸化,因为过量的NaOH 能与AgNO 3反应生成AgOH ,AgOH 不稳定,立即分解为褐色的Ag 2O 沉淀,干扰对卤素原子的检验。
(2)有毒的卤代烃挥发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
15.(2015·海南高二检测)溴乙烷在不同溶剂中与NaOH 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同学们据此展开探究。
【实验1】甲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甲同学的实验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