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教案及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教案及练习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稠chóu密:多而密。
甘心:愿意。
一线:形容极其细微。
庄严:庄重而严肃。
小方:不大方。
至尊:最尊贵。
黑郁郁:指(草木)茂密。
粼lín粼:形容水明静。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唐代诗人孟郊《游终南山》中的诗句,极言山之高大。
咀jǔ“嚼jué: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
臃yōng肿:形容机构庞大,调度不灵。
这里指山体过于庞大。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代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的诗句,极言海景之美。
璀cuǐ璨càn: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凋diāo落:凋谢。
透视:比喻清楚地看到事物的能力。
极端:事物顺着某个发展方向达到的顶点。
辩驳:指出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
嗜shì好:特殊的爱好(多指不良的)。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冰心(1900~1999),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
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
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
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
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
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
更高的成就。
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
此后著有散文
《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
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
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
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
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
艺
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
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
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
冰心的作品除上
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
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2、相关知识:
本文选自《冰心全集》(第二卷),海峡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冰心的父亲是一个思想开明的海军军官。
童年的冰心,在烟台度过了七八年的时光,漫无
边际的大海成了冰心童年时代活动的舞台。
面对大海,她感觉到无限的欢畅和自由,她对
大海产生了深深的依恋之情,进而溶人大海,而大海以其博大深沉、奥妙无尽的魅力陶冶
和哺育了冰心的性灵,海洋赋予她无边的遐想,并成为她日后创作的灵感和源泉。
1923年9月17日,冰心乘“约翰逊号”船抵达美国的威尔斯利女子大学。
只是可惜,在
美丽的“慰冰湖”畔和挂着“海”的图画的闭壁楼里,她仅生活了两个多月,就因患重病
住进了圣卜生疗养院,后又转入青山沙穰疗养院,并且一呆就是七个月。
本文就写于这段
时间。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博大深沉、奥妙无尽、景色独特而优美的大海的
特点。
课文借用“孩子气”的表达风格抒发了作者对海的喜爱。
通过山与海的种种对比,
强调了海的魅力,在率真与执拗之间,我们读到了作者对海的依恋,对大自然的热爱。
透
过文字,我们能读到作者渴望宁静、追求自然朴质的人生理想。
二、文章脉络
三、写作方法
1.“孩子气”的语言风格
对很多人来说,冰心更像一个童年时的玩伴。
她的文字中总是流淌着一种人类孩童式的纯真,这使我们坚信,她也拥有一颗童心。
本文的表达明显体现出这一点。
首先,在心态上
就是一种孩童式的,从开头听说医生不让“我”去海边,“我”就有一种孩子般的执拗,到述说自己的各种理由,听起来都是那么偏执,还略带一点孩童式的撒娇。
正是这种心态造
就了语言表达上那种孩子似的坚持。
比如:“我有我的理由”,“固然我们常以黄色为至尊,皇帝的龙袍是黄色的,但皇帝称为‘天子’,天比皇帝还尊贵,而天却是蓝色的。
”“海是动的,山是静的。
海是活泼的,山是呆板的。
”“在海上又使人有透视的能力,这句话天然是
真的!”“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以为海比山强得多,说句极端的话,假如我犯了天条,
赐我自杀,我也愿投海,不愿坠崖!”……这种风格的语言无疑表达了作者对海的偏执的爱、越是执拗,越是表现出爱的强烈。
读到最后,读者才明白,作者正是借用了这样一种表达
去圆自己心中的一个梦。
2.对比衬托的手法
“山”在这里作了无辜的牺牲。
山自有它的诱人之处,可是作者为了突出心目中海的魅力,拿山作了对比衬托的参照物,当然这样做是为了写作目的的需要。
试想如果作者直接去赞
美海如何如何有魅力,听来也就如同一首空洞的赞歌。
而以山作为参照物,尽管使山受了
点委屈,可是读来还真让人觉得她说得有些道理。
而这种对比方式也符合作者营造的正在
争论的气氛。
作者假想了一个争论对象,在争论中以对比突现自己的理由,在孩子气的争
论中展现大海给自己带来的非同寻常的感受。
这种纯真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呀!也正是因为孩子气,因而我们能认同。
但深读进去,我们会理解作者的这种比较其实是建立在肯
定了“山也是可爱的”基础之上的。
3.饱含个人感情的语言
冰心的写作语言,曾经成为年轻作者们争相效仿的对象,一度成为“冰心体”,这足以证明在读者心中,冰心语言的情感魅力。
本文中作者用她清丽、有节奏的语言,描绘着海的一
幅又一幅美景,其间饱含着她对海的热爱。
比如,写海上、山上月出的一段,作者引用古
诗词迅速勾勒出两幅截然不同的山上月出图和海上月出图,读者看着这两幅图,听到作者
用“何等臃肿,崎岖,僵冷”和“何等妩媚,遥远,璀璨”来描绘,自然能体会到作者爱
海的心境,而且读者能认同。
再如山上花鸟与海上相比的一段,海上本无花,可是在作者
的眼中朝霞晚霞也成了大海生命力的象征,他们还是四时不断的。
海上翱翔着的只有海鸥、沙鸥,而在作者的眼里,这平凡的飞翔居然成了“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和“婉若游龙,
翩若惊鸿”,何等美丽、何等深情的描述!
四、重难点导析
(1)对文章第一部分的理解
文章开头采用引用人物对话的形式引出海滨,进而引出自己对海滨的强烈向往之情,然后
点出哪怕于身体不宜也要坚持去,为什么?湖光不能完全代替海,山与海相比,更不行,这样引出了下文对山与海的对比描写,乍看起来,第一部分这样写有点闲散,实际上这样循
循地引出话题,更让人明白写作目的:爱海非同一般的同时,让人感觉如同闲谈、叙事一般,倍感亲切、自然而无突兀感,我们聆听她的阐述时,似乎看到一个撒娇的“我”在为
自己找一切尽可能找到的理由。
(2)对山色的理解
文中对海与山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在作者看来,山色与海简直不能相提并论。
这里我们
应当如何理解呢?应当将此看作是一处写作手法、表现手法,作者为了表达自己对海的挚爱,而用山来作陪衬,为了表现海的美,山在这里起了反衬的作用,就是作者将山看作是海的
反面来写。
而实际上山也有它独特的魅力和宝藏;草木的荣枯,动植物的乐园,无尽的矿
产资源、丰富的建筑材料……所以,文中对山色的描述只是一种表现手法而已,并不是山
就一无是处,如作者所说,人的爱不可能完全一样,.只因她爱海至深罢了。
【练习解答】
一、赞美大海的句子:
1、只有在海上的时候,才觉得天空阔远到了尽量处。
2、海是蓝色灰色的。
蓝色灰色含着庄严淡远的意味。
3、海是动的,海是活泼的。
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从天边微波粼粼的直卷到岸边,触着岩石,更欣然的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也是月光,光景却何等妩媚,遥远,璀璨!
5、海上的朝霞晚霞,天上水里反映到不止红白紫黄这几个颜色。
这一片花,却是四时不断的。
6、而海上的沙鸥,白胸翠羽,轻盈地飘浮在浪花之上。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
7、而见海鸥,却使我联忆到千古赞美人,颂赞到绝顶的句子,是“婉若游龙,翩若惊鸿”!
8、在海上又使人有透视的能力,这句话天然是真的!你倚栏俯视,你不由自主的要想起这万顷碧色的琉璃之下,有什么明珠,什么珊瑚,什么龙女,什么鲛纱。
9、因为海水透明,天然的有引人们思想往深里去的趋向。
10、简直越说越没有完了,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以为海比山强得多,说句极端的话,
假如我犯了天条,赐我自杀,我也愿投海,不愿坠崖!海与山的比较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在山和海上看天的感觉、姿态,在山和海上看日出的感觉、山与海的自然景观、山与
海带给人的遐想。
二、这句话的含义是: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
人的模样不一样,他们的爱好或嗜好,
穿衣服颜色式样也绝对不可能一样,这是很正常、自然的,如果完全一要,那世界就成了
一个统一整齐的大学校,作者认为她挚爱海而不喜山的爱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赞同,她
愿意别人(小朋友们)和她辩驳,并且是愈辩驳愈好。
三、文中诗句意思:
1、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这是唐代诗人孟郊《游终南山》的诗句,极言山之高大。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的诗句,极言海景之美。
3、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见曹植《洛神赋》。
原文是指美人在水波上细步行走,掀起微浪
细波,水波之上好像有尘埃升起一样。
这里用来形容沙鸥飘浮之态。
4、“婉若游龙,翩若惊鸿”:见曹植《洛神赋》。
原文为“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婉,曲
折的样子。
翩,疾飞,引申为摇曳飘忽的样子。
两句形容轻盈婉转。
诗文名句:
1、大海呵,那一颗星没有光?那一朵花没有香?那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冰心《繁星》)
2、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
(张祜《题松汀驿》)
3、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
(祖咏《江南旅情》)
四、略
【类文品读】
拥有海蓝
小时候,杨朔的《雪浪花》曾经把我带到海边,字里行间我感觉到大海很温柔,就像幼儿
园的阿姨能歌善舞漂亮大方。
生长在远离大海的地方,我一心向往着大海,希望有一天能够站在大海的面前直接目睹她
的风采,亲自领略她的神韵。
许是精诚所至,老天爷竟赐与我一个大海的女儿为妻。
这样,我便与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第一次见到大海,也就是陪妻回娘家的时候。
妻的娘家在名震遐迩的胶东半岛蓬莱仙境。
五月的胶东,天朗气清,一片翠绿。
我们在烟台转乘汽车,汽车驰出烟台不远,车窗外便
眺见了大海的景象,一抹碧绿,横无际涯,上有帆船点点,群鸥奋翥……
第二天凌晨五点多钟,岳父将我们从睡梦中叫醒,昨晚说好的我们要随他去赶海捕鱼。
我
们骑上自行车带上看起来非常简单的渔具,向捕鱼的地点出发。
天空还不曾明朗,一片蒙
蒙曙色之中我只感到阵阵海腥味迎面扑来,几乎使人透不过气。
渐渐能够听见大海的涛声,犹如远处的鼓点深深震撼着心扉。
终于进入一片柔软的沙滩,
身临大海,面对着日出之前的溟溟海面,我惊呆了,站在那里失却了全部语言。
静静地凝
视着熟悉而又陌生的无垠大海,引发了我诸多遐想。
我们组装好三角帆板,挂上渔网,顺风缓缓地放出去。
然后拽下自动线落下帆布,顺着海
水潮流的方向沿海滩向前走。
大约走出一千多米的距离我们开始收网,网眼下挂满了银光
闪烁的尖嘴精灵鱼。
我高兴得只顾拾鱼,庆幸出乎意料的收获,也许应该说满心欢喜地接
受大海慷慨的馈赠。
我们正沉浸在捕鱼的欢乐之中,我猛然抬头看见远处一轮鲜红的日头从海面冉冉升起,整
个大海也变成一片彤红,构成一幅光与水的壮美图画。
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从我的心灵深
处油然升起。
我站在那里,久久地站在那里。
此时此刻,我似乎领悟到大海为什么特别蓝了。
这是因为她以全部的容量接纳阳光,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襟和情怀。
我想,那雪白的浪花只是大海的一缕缕笑意,那点点滴滴的海水组成大海伟岸的身躯,而
那广阔深邃的海蓝便是大海永远的魂魄。
有人说生活也是一片大海,那么,只有拥有海蓝
才会拥有永远。
感谢大海给予我们无尽的宝藏和无穷的启迪。
1.第1段写到杨朔的《雪浪花》是为了表达对大海的,第2段写“一个大海的女儿为妻”是交待得以见到大海的。
2.第4段写我们出发前“带上简单的渔具”,第5段写“网眼上挂满了鱼”,是为了照应第
5段中“”这一短语。
3.第4段描写大海的顺序是,描写的感觉角度依次是 、 、 。
4.第6段从色彩的角度写日出,表现色彩的词语是 、 。
作者认为大海特别蓝的原因是。
此段的表达方式是先 后 。
5.第7段第一句中运用了比喻、 、 的修辞手法,请你仿此句式,以树干、树叶、绿色为体,写出一组比喻句。
(句式要求不需太严格)
6.第7段中两个“海蓝”的含义分别是:
①
②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大海的感情并不是见到大海时才产生的。
B.第5段写到“鱼多”,照应下文的“无尽的宝藏”。
C、第7段由大海联想到生活,是主题的深化。
D.鲁彦的(听潮)重点以文字塑造声音的形象,而此文重点是描写大海色彩。
(参考答案:1、向往;缘由 2、慷慨的馈赠 3、由远到近;嗅觉、听觉、触觉(视觉)
4、鲜红、彤红;她以全部的容量接纳阳光,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襟和情怀。
描写、议论
5、排比、拟人。
略
6、①大海的自然色彩。
②博大的胸襟和情怀。
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