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强度偏低的几大原因及应对措施[优质文档首发]

合集下载

工程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及处理方案

工程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及处理方案

工程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及处理方案(总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工程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及处理“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这是工程建设施工规范规定的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但是至今仍有一些工程的混凝土因强度不足而造成不少质量问题。

混凝土强度低下造成的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结构构件承载力下降;二是抗渗、抗冻性能及耐久性下降。

因此对混凝土强度不足问题必须认真分析处理。

一、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常见原因1. 原材料质量问题(1)水泥质量不良1)水泥实际活性(强度)低: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是水泥出厂质量差,而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时又在水泥28d强度试验结果未测出前,先估计水泥强度等级配置混凝土,当28d水泥实测强度低于原估计值时,就会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二是水泥保管条件差,或储存时间过长,造成水泥结块,活性降低而影响强度。

2)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其主要原因是水泥熟料中含有过多的游离氧化钙(CaO)或游离氧化镁(MgO),有时也可能由于掺入石膏过多而造成。

因为水泥熟料中的CaO和MgO都是烧过的,遇水后熟化极缓慢,熟化所产生的体积膨胀延续很长时间。

当石膏掺量过多时,石膏与水化后水泥中的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水化铝硫酸钙,也使体积膨胀。

这些体积变化若在混凝土硬化后产生,都会破坏水泥结构,大多数导致混凝土开裂,同时也降低了混凝土强度。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表面虽无明显裂缝,但强度极度低下。

(2)骨料(砂、石)质量不良1)石子强度低:在有些混凝土试块试压中,可见不少石子被压碎,说明石子强度低于混凝土的强度,导致混凝土实际强度下降。

2)石子体积稳定性差:有些由多孔燧石、页岩、带有膨胀黏土的石灰岩等制成的碎石,在干湿交替或冻融循环作用下,常表现为体积稳定性差,而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

3)石子形状与表面状态不良:针片状石子含量高影响混凝土强度。

工程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及处理专业技术方案

工程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及处理专业技术方案

工程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及处理“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这是工程建设施工规范规定的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但是至今仍有一些工程的混凝土因强度不足而造成不少质量问题。

混凝土强度低下造成的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结构构件承载力下降;二是抗渗、抗冻性能及耐久性下降。

因此对混凝土强度不足问题必须认真分析处理。

一、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常见原因1. 原材料质量问题(1)水泥质量不良1)水泥实际活性(强度)低: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是水泥出厂质量差,而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时又在水泥28d强度实验结果未测出前,先估计水泥强度等级配置混凝土,当28d水泥实测强度低于原估计值时,就会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二是水泥保管条件差,或储存时间过长,造成水泥结块,活性降低而影响强度。

2)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其主要原因是水泥熟料中含有过多的游离氧化钙(CaO)或游离氧化镁(MgO),有时也可能由于掺入石膏过多而造成。

因为水泥熟料中的CaO和MgO都是烧过的,遇水后熟化极缓慢,熟化所产生的体积膨胀延续很长时间。

当石膏掺量过多时,石膏与水化后水泥中的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水化铝硫酸钙,也使体积膨胀。

这些体积变化若在混凝土硬化后产生,都会破坏水泥结构,大多数导致混凝土开裂,同时也降低了混凝土强度。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表面虽无明显裂缝,但强度极度低下。

(2)骨料(砂、石)质量不良1)石子强度低:在有些混凝土试块试压中,可见不少石子被压碎,说明石子强度低于混凝土的强度,导致混凝土实际强度下降。

2)石子体积稳定性差:有些由多孔燧石、页岩、带有膨胀黏土的石灰岩等制成的碎石,在干湿交替或冻融循环作用下,常表现为体积稳定性差,而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

3)石子形状与表面状态不良:针片状石子含量高影响混凝土强度。

而石子具有粗糙的和多孔的表面,因与水泥结合较好,而对混凝土强度产生有利的影响,尤其是抗弯和抗拉强度。

最普通的一个现象是在水泥和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下,碎石混凝土比卵石混凝土的强度高10%左右。

工程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及处理方案

工程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及处理方案

工程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与处理“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这是工程建设施工规X规定的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但是至今仍有一些工程的混凝土因强度不足而造成不少质量问题。

混凝土强度低下造成的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结构构件承载力下降;二是抗渗、抗冻性能与耐久性下降。

因此对混凝土强度不足问题必须认真分析处理。

一、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常见原因1. 原材料质量问题〔1〕水泥质量不良1〕水泥实际活性〔强度〕低: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是水泥出厂质量差,而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时又在水泥28d强度试验结果未测出前,先估计水泥强度等级配置混凝土,当28d水泥实测强度低于原估计值时,就会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二是水泥保管条件差,或储存时间过长,造成水泥结块,活性降低而影响强度。

2〕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其主要原因是水泥熟料中含有过多的游离氧化钙〔CaO〕或游离氧化镁〔MgO〕,有时也可能由于掺入石膏过多而造成。

因为水泥熟料中的CaO和MgO都是烧过的,遇水后熟化极缓慢,熟化所产生的体积膨胀延续很长时间。

当石膏掺量过多时,石膏与水化后水泥中的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水化铝硫酸钙,也使体积膨胀。

这些体积变化若在混凝土硬化后产生,都会破坏水泥结构,大多数导致混凝土开裂,同时也降低了混凝土强度。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表面虽无明显裂缝,但强度极度低下。

〔2〕骨料〔砂、石〕质量不良1〕石子强度低:在有些混凝土试块试压中,可见不少石子被压碎,说明石子强度低于混凝土的强度,导致混凝土实际强度下降。

2〕石子体积稳定性差:有些由多孔燧石、页岩、带有膨胀黏土的石灰岩等制成的碎石,在干湿交替或冻融循环作用下,常表现为体积稳定性差,而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

3〕石子形状与表面状态不良:针片状石子含量高影响混凝土强度。

而石子具有粗糙的和多孔的表面,因与水泥结合较好,而对混凝土强度产生有利的影响,尤其是抗弯和抗拉强度。

最普通的一个现象是在水泥和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下,碎石混凝土比卵石混凝土的强度高10%左右。

混凝土强度偏低的几大原因及应对措施

混凝土强度偏低的几大原因及应对措施

混凝土强度偏低的几大原因及应对措施一、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常见原因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表现在施工原材料质量差、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施工技术中存在问题以及试块管理不当这四个方面。

其中导致原材料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有水泥的质量问题、砂石质量差、拌合水质量不合格和外加剂质量差等;而混凝土结构的配合比不当则是因为施工人员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确定的时候,没有按照工程施工的规范和标准对其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合理的设计,随意套用混凝土配合比使得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无法达到工程施工的标准。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工艺存在的问题是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的主要因素,其主要表现着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施工的时候,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工程施工的标准,出现加料的顺序错误,搅拌的时间过短等问题,使得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差;第二,在混凝土运输的过程中,没有对其混凝土结构很好的处理,使得混凝土在运输时质量出现问题;第三,在混凝土浇筑完毕以后,施工人员没有对其进行很好的振捣,使得混凝土结构中的孔斜率过大;第四,在养护的过程中,由于养护不当使得混凝土结构中的温度和湿度无法满足工程施工的标准,导致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发生变化。

下面对以上几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组成材料和配合比(1)水泥实际强度与水灰比水泥实际强度越大,硬化水泥石强度就越大,骨料之间更易于胶结,由此形成高强度的混凝土。

假设水泥实际强度一定,水灰比越小,水泥石强度越大,与骨料粘结力就越大,由此也能形成高强度的混凝土。

如果水灰比太小,混合料粘稠度过大,不易振捣密实,难免出现蜂窝或孔洞,这就大大降低了混凝土强度。

(2)骨料的选择水泥石与骨料的粘结度取决于骨料的表面状况,水泥石与骨料粘结度差,必然降低混凝土强度。

一般来讲,选用有粗糙表面的碎石能够增强水泥石与骨料之间的粘结性,最终可提高混凝土强度;若采用有光滑表面的卵石,则会降低骨料和水泥石之间的粘结性,继而降低混凝土强度。

结构混凝土强度偏低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结构混凝土强度偏低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结构混凝土强度偏低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结构混凝土是目前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其强度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如果结构混凝土的强度偏低,可能会导致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受到威胁,容易出现裂缝和倒塌等严重后果。

因此,需要深入分析结构混凝土强度偏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原因分析1.配合比设计不合理:结构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水灰比、水泥用量、骨料品种和掺合料等因素。

如果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如水灰比过大、水泥用量过少或掺入劣质骨料和掺合料等,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

2.材料质量不达标:混凝土强度偏低的一个常见原因是材料的质量问题。

如果水泥品质较差、骨料粒形不良或含有过多的有机杂质等,都会使混凝土的强度下降。

3.施工工艺不当:施工工艺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不正确的浇筑、振捣和养护等操作,会导致混凝土中气孔增多,孔隙率增加,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二、对策措施1.合理设计配合比: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能合理选择水灰比和水泥用量,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同时,应选择质量可靠的骨料和掺合料,避免使用劣质材料。

2.严格质量控制:对于水泥、骨料和掺合料等材料,应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并且在施工现场实施质量管理措施,如加强材料的储存、运输和采样等,以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稳定。

3.加强施工工艺管理: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浇筑均匀、振捣均匀,避免存在空鼓、松散和蜂窝等问题。

在振捣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振捣方式和振动时间,以确保混凝土密实度达到要求。

4.合理养护措施:在混凝土浇筑后,要对其进行养护,确保混凝土逐渐达到设计强度。

养护期间要避免混凝土的干燥、渗水和受冷热环境的影响,可以采用保湿、覆盖和加热等措施,提高混凝土的养护质量。

5.强度检测与验收: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混凝土的强度检测,确保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对于强度低于要求的混凝土,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进行强度增加措施或重新浇筑等。

混凝土强度偏低的几大原因及应对措施[优质文档首发]

混凝土强度偏低的几大原因及应对措施[优质文档首发]

混凝土强度偏低的几大原因及应对措施[优质文档首发] 一、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常见原因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表现在施工原材料质量差、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施工技术中存在问题以及试块管理不当这四个方面。

其中导致原材料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有水泥的质量问题、砂石质量差、拌合水质量不合格和外加剂质量差等;而混凝土结构的配合比不当则是因为施工人员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确定的时候,没有按照工程施工的规范和标准对其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合理的设计,随意套用混凝土配合比使得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无法达到工程施工的标准。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工艺存在的问题是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的主要因素,其主要表现着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施工的时候,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工程施工的标准,出现加料的顺序错误,搅拌的时间过短等问题,使得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差;第二,在混凝土运输的过程中,没有对其混凝土结构很好的处理,使得混凝土在运输时质量出现问题;第三,在混凝土浇筑完毕以后,施工人员没有对其进行很好的振捣,使得混凝土结构中的孔斜率过大;第四,在养护的过程中,由于养护不当使得混凝土结构中的温度和湿度无法满足工程施工的标准,导致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发生变化。

下面对以上几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组成材料和配合比(1)水泥实际强度与水灰比水泥实际强度越大,硬化水泥石强度就越大,骨料之间更易于胶结,由此形成高强度的混凝土。

假设水泥实际强度一定,水灰比越小,水泥石强度越大,与骨料粘结力就越大,由此也能形成高强度的混凝土。

如果水灰比太小,混合料粘稠度过大,不易振捣密实,难免出现蜂窝或孔洞,这就大大降低了混凝土强度。

(2)骨料的选择水泥石与骨料的粘结度取决于骨料的表面状况,水泥石与骨料粘结度差,必然降低混凝土强度。

一般来讲,选用有粗糙表面的碎石能够增强水泥石与骨料之间的粘结性,最终可提高混凝土强度;若采用有光滑表面的卵石,则会降低骨料和水泥石之间的粘结性,继而降低混凝土强度。

工程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及处理方案

工程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及处理方案

工程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及处理“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这是工程建设施工规范规定的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但是至今仍有一些工程的混凝土因强度不足而造成不少质量问题。

混凝土强度低下造成的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结构构件承载力下降;二是抗渗、抗冻性能及耐久性下降。

因此对混凝土强度不足问题必须认真分析处理。

一、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常见原因1. 原材料质量问题(1)水泥质量不良1)水泥实际活性(强度)低: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是水泥出厂质量差,而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时又在水泥28d强度试验结果未测出前,先估计水泥强度等级配置混凝土,当28d水泥实测强度低于原估计值时,就会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二是水泥保管条件差,或储存时间过长,造成水泥结块,活性降低而影响强度。

2)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其主要原因是水泥熟料中含有过多的游离氧化钙(CaO)或游离氧化镁(MgO),有时也可能由于掺入石膏过多而造成。

因为水泥熟料中的CaO和MgO都是烧过的,遇水后熟化极缓慢,熟化所产生的体积膨胀延续很长时间。

当石膏掺量过多时,石膏与水化后水泥中的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水化铝硫酸钙,也使体积膨胀。

这些体积变化若在混凝土硬化后产生,都会破坏水泥结构,大多数导致混凝土开裂,同时也降低了混凝土强度。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表面虽无明显裂缝,但强度极度低下。

(2)骨料(砂、石)质量不良1)石子强度低:在有些混凝土试块试压中,可见不少石子被压碎,说明石子强度低于混凝土的强度,导致混凝土实际强度下降。

2)石子体积稳定性差:有些由多孔燧石、页岩、带有膨胀黏土的石灰岩等制成的碎石,在干湿交替或冻融循环作用下,常表现为体积稳定性差,而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

3)石子形状与表面状态不良:针片状石子含量高影响混凝土强度。

而石子具有粗糙的和多孔的表面,因与水泥结合较好,而对混凝土强度产生有利的影响,尤其是抗弯和抗拉强度。

最普通的一个现象是在水泥和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下,碎石混凝土比卵石混凝土的强度高10%左右。

混凝土实体强度偏低的原因及处治措施

混凝土实体强度偏低的原因及处治措施

混凝土实体强度偏低的原因及处治措施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重要材料,其强度直接影响到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

在实际施工中,偶尔会遇到混凝土实体强度偏低的情况,这不仅可能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还可能导致额外的成本和工期延误。

必须深入分析其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处治措施,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最终质量的达标。

混凝土实体强度偏低的原因原材料质量问题:混凝土的强度直接受到原材料质量的影响,包括水泥、骨料、水和外加剂等。

如果其中任何一个原材料的质量不达标或掺假,可能会直接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

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确保混凝土强度的关键因素。

如果设计不合理,例如水灰比过高、水泥用量不足等,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要求。

施工操作不当:施工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和控制措施对混凝土的强度也有重要影响。

例如搅拌时间不足、拌和不均匀、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到位或者养护不当,都可能使混凝土的强度发生变化。

养护条件不足:混凝土在初凝和硬化阶段的养护对其强度发展至关重要。

如果养护条件不足,例如温度过高或者水分蒸发过快,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发展。

环境因素影响:施工现场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风等,也会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影响。

特别是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施工,需要特别注意混凝土的养护和保护。

处治措施检查原材料质量: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检查和供应商的管理,确保水泥、骨料、水和外加剂等原材料符合国家标准和工程要求。

优化配合比设计:根据实际工程条件和试验结果,合理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控制水灰比、水泥用量和骨料粒径等参数,确保混凝土的强度稳定和符合设计要求。

加强施工操作管理:制定严格的施工操作规程和操作指导,培训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确保混凝土搅拌、浇筑和振捣等施工工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严格控制养护条件:在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养护操作,保持养护环境的稳定性,防止因环境因素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发展。

定期质量检验与评估:建立完善的混凝土强度监控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已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强度测试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处理。

工程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及处理

工程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及处理

工程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及处理“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这是工程建设施工规范规定的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但是至今仍有一些工程的混凝土因强度不足而造成不少质量问题。

混凝土强度低下造成的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结构构件承载力下降;二是抗渗、抗冻性能及耐久性下降。

因此对混凝土强度不足问题必须认真分析处理。

一、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常见原因1. 原材料质量问题(1)水泥质量不良1)水泥实际活性(强度)低: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是水泥出厂质量差,而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时又在水泥28d强度试验结果未测出前,先估计水泥强度等级配置混凝土,当28d水泥实测强度低于原估计值时,就会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二是水泥保管条件差,或储存时间过长,造成水泥结块,活性降低而影响强度。

2)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其主要原因是水泥熟料中含有过多的游离氧化钙(CaO)或游离氧化镁(MgO),有时也可能由于掺入石膏过多而造成。

因为水泥熟料中的CaO和MgO都是烧过的,遇水后熟化极缓慢,熟化所产生的体积膨胀延续很长时间。

当石膏掺量过多时,石膏与水化后水泥中的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水化铝硫酸钙,也使体积膨胀。

这些体积变化若在混凝土硬化后产生,都会破坏水泥结构,大多数导致混凝土开裂,同时也降低了混凝土强度。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表面虽无明显裂缝,但强度极度低下。

(2)骨料(砂、石)质量不良1)石子强度低:在有些混凝土试块试压中,可见不少石子被压碎,说明石子强度低于混凝土的强度,导致混凝土实际强度下降。

2)石子体积稳定性差:有些由多孔燧石、页岩、带有膨胀黏土的石灰岩等制成的碎石,在干湿交替或冻融循环作用下,常表现为体积稳定性差,而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

3)石子形状与表面状态不良:针片状石子含量高影响混凝土强度。

而石子具有粗糙的和多孔的表面,因与水泥结合较好,而对混凝土强度产生有利的影响,尤其是抗弯和抗拉强度。

最普通的一个现象是在水泥和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下,碎石混凝土比卵石混凝土的强度高10%左右。

结构混凝土强度偏低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结构混凝土强度偏低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随着商品混凝土的迅猛发展,供需双方因结构混凝土的强度偏低而互相扯皮的现象也越来越多,由于商品混凝土行业属于买方市场,供方为了能及时收回货款,为了能继续与需方合作,多数企业只好作出让步,被动承担部分经济责任。

根据笔者对结构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发现,引起结构混凝土强度偏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1结构混凝土养护太差1.1当前混凝土的养护现状(1)现浇板为了防止早期裂缝而覆盖了塑料薄膜,但大多数工地都是在施工放线前就把薄膜揭去了,然后改成洒水养护;多数工地没有专人负责养护工作,只是安排零工在有空闲的时候养护几次。

(2)混凝土柱子采取用塑料薄膜缠裹的方法较好,但也有少数工地并未采用。

(3)混凝土剪力墙在拆模后多数采用洒水养护,但无专人负责,洒水次数过少,养护时间过短,达不到规范要求。

(4)特别是近几年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超过十层后水压达不到,只能安装水泵二次抽水,有的水管不够用,有的水箱不能及时向上提升,导致养护不及时,越往高处困难越多,混凝土的养护也越来越差。

1.2养护差给混凝土带来的隐患由于新浇筑的混凝土缺乏养护,混凝土强度会有明显的降低,降低幅度会达到25%~35%,给结构的安全性留下隐患;另外,混凝土表面不密实,碳化速度快,碳化深度大,有的工程在结构回弹时,C30混凝土浇筑不到半年的碳化深度就已达到6~10㎜,像这种情况就足以说明,该部位就根本没有进行养护。

碳化深度过大,降低了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能力,缩短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年限。

2“回弹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检测准确度不高当采用“回弹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对结构混凝土进行检测时,C20~C40混凝土的强度推定值偏低10%左右;C50及以上混凝土的推定强度偏低20%左右。

回弹仪率定的合格范围80±2过宽,应控制在80~82。

使用率定值较高的回弹仪进行结构检测时,所推定的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值要比率定值在78~80的回弹仪所检测的强度推定值高出3MPa以上,此值更接近钻芯所检测的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值。

混凝土强度不足常见原因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强度不足常见原因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强度不足常见原因及处理措施一、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常见原因1. 原材料质量问题(1)水泥质量不良1)水泥实际活性(强度)低: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是水泥出厂质量差,而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时又在水泥28d强度试验结果未测出前,先估计水泥强度等级配置混凝土,当28d 水泥实测强度低于原估计值时,就会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二是水泥保管条件差,或储存时间过长,造成水泥结块,活性降低而影响强度。

2)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其主要原因是水泥熟料中含有过多的游离氧化钙(CaO)或游离氧化镁(MgO),有时也可能由于掺入石膏过多而造成。

因为水泥熟料中的CaO和MgO都是烧过的,遇水后熟化极缓慢,熟化所产生的体积膨胀延续很长时间。

当石膏掺量过多时,石膏与水化后水泥中的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水化铝硫酸钙,也使体积膨胀。

这些体积变化若在混凝土硬化后产生,都会破坏水泥结构,大多数导致混凝土开裂,同时也降低了混凝土强度。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表面虽无明显裂缝,但强度极度低下。

(2)骨料(砂、石)质量不良1)石子强度低:在有些混凝土试块试压中,可见不少石子被压碎,说明石子强度低于混凝土的强度,导致混凝土实际强度下降。

2)石子体积稳定性差:有些由多孔燧石、页岩、带有膨胀黏土的石灰岩等制成的碎石,在干湿交替或冻融循环作用下,常表现为体积稳定性差,而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

3)石子形状与表面状态不良:针片状石子含量高影响混凝土强度。

而石子具有粗糙的和多孔的表面,因与水泥结合较好,而对混凝土强度产生有利的影响,尤其是抗弯和抗拉强度。

最普通的一个现象是在水泥和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下,碎石混凝土比卵石混凝土的强度高10%左右。

4)骨料(尤其是砂)中有机杂质含量高:如骨料中含腐烂动植物等有机杂质(主要是鞣酸及其衍生物),对水泥水化产生不利影响,而使混凝土强度下降。

5)黏土、粉尘含量高:由此原因造成的混凝土强度下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这些很细小的微粒包裹在骨料表面,影响骨料与水泥的粘结;二是加大骨料表面积,增加用水量;三是黏土颗粒、体积不稳定,干缩湿胀,对混凝土有一定破坏作用。

工程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及处理方案

工程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及处理方案

工程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及处理“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这是工程建设施工规范规定的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但是至今仍有一些工程的混凝土因强度不足而造成不少质量问题。

混凝土强度低下造成的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结构构件xx下降;二是抗渗、抗冻性能及耐久性下降。

因此对混凝土强度不足问题必须认真分析处理。

一、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常见原因1. 原材料质量问题(1)水泥质量不良1)水泥实际活性(强度)低: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是水泥出厂质量差,而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时又在水泥28d强度试验结果未测出前,先估计水泥强度等级配置混凝土,当28d水泥实测强度低于原估计值时,就会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二是水泥保管条件差,或储存时间过长,造成水泥结块,活性降低而影响强度。

2)水泥xx不合格:其主要原因是水泥熟料中含有过多的游离氧化钙(CaO)或游离氧化镁(MgO),有时也可能由于掺入石膏过多而造成。

因为水泥熟料中的CaO和MgO都是烧过的,遇水后熟化极缓慢,熟化所产生的体积膨胀延续很长时间。

当石膏掺量过多时,石膏与水化后水泥中的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水化铝硫酸钙,也使体积膨胀。

这些体积变化若在混凝土硬化后产生,都会破坏水泥结构,大多数导致混凝土开裂,同时也降低了混凝土强度。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有些xx不合格的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表面虽无明显裂缝,但强度极度低下。

(2)骨料(砂、石)质量不良1)石子强度低:在有些混凝土试块试压中,可见不少石子被压碎,说明石子强度低于混凝土的强度,导致混凝土实际强度下降。

2)石子体积稳定性差:有些由多孔燧石、页岩、带有膨胀黏土的石灰岩等制成的碎石,在干湿交替或冻融循环作用下,常表现为体积稳定性差,而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

3)石子形状与表面状态不良:针片状石子含量高影响混凝土强度。

而石子具有粗糙的和多孔的表面,因与水泥结合较好,而对混凝土强度产生有利的影响,尤其是抗弯和抗拉强度。

最普通的一个现象是在水泥和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下,碎石混凝土比卵石混凝土的强度高10%左右。

工程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及处理方案

工程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及处理方案

工程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及处理“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这是工程建设施工规范规定的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但是至今仍有一些工程的混凝土因强度不足而造成不少质量问题。

混凝土强度低下造成的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结构构件承载力下降;二是抗渗、抗冻性能及耐久性下降。

因此对混凝土强度不足问题必须认真分析处理。

一、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常见原因1. 原材料质量问题(1)水泥质量不良1)水泥实际活性(强度)低: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是水泥出厂质量差,而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时又在水泥28d强度试验结果未测出前,先估计水泥强度等级配置混凝土,当28d水泥实测强度低于原估计值时,就会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二是水泥保管条件差,或储存时间过长,造成水泥结块,活性降低而影响强度。

2)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其主要原因是水泥熟料中含有过多的游离氧化钙(CaO)或游离氧化镁(MgO),有时也可能由于掺入石膏过多而造成。

因为水泥熟料中的CaO和MgO 都是烧过的,遇水后熟化极缓慢,熟化所产生的体积膨胀延续很长时间。

当石膏掺量过多时,石膏与水化后水泥中的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水化铝硫酸钙,也使体积膨胀。

这些体积变化若在混凝土硬化后产生,都会破坏水泥结构,大多数导致混凝土开裂,同时也降低了混凝土强度。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表面虽无明显裂缝,但强度极度低下。

(2)骨料(砂、石)质量不良1)石子强度低:在有些混凝土试块试压中,可见不少石子被压碎,说明石子强度低于混凝土的强度,导致混凝土实际强度下降。

2)石子体积稳定性差:有些由多孔燧石、页岩、带有膨胀黏土的石灰岩等制成的碎石,在干湿交替或冻融循环作用下,常表现为体积稳定性差,而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

3)石子形状与表面状态不良:针片状石子含量高影响混凝土强度。

而石子具有粗糙的和多孔的表面,因与水泥结合较好,而对混凝土强度产生有利的影响,尤其是抗弯和抗拉强度。

混凝土强度等级偏低而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

混凝土强度等级偏低而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

混凝土强度等级偏低而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
治?
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标准养护试块或现场检测强度,按规范标准评定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1)配置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材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2)拌制混凝土时没有法定检测单位提供的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或操作中配合比有误。

(3)拌制混凝土时投料不按质量比计量,或计量有误。

(4)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养护不符合规范要求。

防治措施有:
(1)拌制混凝土所用水泥、粗(细)骨料和外加剂等均必须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2)必须按法定检测单位发出的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进行配制。

(3)配制混凝土必须按质量比计量投料,且计量要准确。

(4)混凝土拌合必须采用机械搅拌,加料顺序为粗骨料--水泥--细骨料--水,并严格控制搅拌时间。

(5)混凝土的运输和浇捣必须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

(6)控制好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质量。

(7)控制好混凝土的养护。

(8)当混凝土强度偏低,不能满足要求时,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并经有关设计单位研究提出处理方案,如推迟承受荷载的时间、减小荷载值或采取加固补强等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强度偏低的几大原因及应对措施[优质文档首发] 一、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常见原因
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表现在施工原材料质量差、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施工技术中存在问题以及试块管理不当这四个方面。

其中导致原材料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有水泥的质量问题、砂石质量差、拌合水质量不合格和外加剂质量差等;而混凝土结构的配合比不当则是因为施工人员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确定的时候,没有按照工程施工的规范和标准对其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合理的设计,随意套用混凝土配合比使得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无法达到工程施工的标准。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工艺存在的问题是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的主要因素,其主要表现着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施工的时候,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工程施工的标准,出现加料的顺序错误,搅拌的时间过短等问题,使得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差;第二,在混凝土运输的过程中,没有对其混凝土结构很好的处理,使得混凝土在运输时质量出现问题;第三,在混凝土浇筑完毕以后,施工人员没有对其进行很好的振捣,使得混凝土结构中的孔斜率过大;第四,在养护的过程中,由于养护不当使得混凝土结构中的温度和湿度无法满足工程施工的标准,导致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发生变化。

下面对以上几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组成材料和配合比
(1)水泥实际强度与水灰比
水泥实际强度越大,硬化水泥石强度就越大,骨料之间更易于胶结,由此形成高强度的混凝土。

假设水泥实际强度一定,水灰比越小,水泥石强度越大,与骨料粘结力就越大,由此也能形成高强度的混凝土。

如果水灰比太小,混
合料粘稠度过大,不易振捣密实,难免出现蜂窝或孔洞,这就大大降低了混凝土强度。

(2)骨料的选择
水泥石与骨料的粘结度取决于骨料的表面状况,水泥石与骨料粘结度差,必然降低混凝土强度。

一般来讲,选用有粗糙表面的碎石能够增强水泥石与骨料之间的粘结性,最终可提高混凝土强度;若采用有光滑表面的卵石,则会降低骨料和水泥石之间的粘结性,继而降低混凝土强度。

鉴于此,在配合比一定的条件下,尽量选择碎石混凝土。

在水灰比低于0.4的条件下,卵石混凝土与碎石混凝土在强度上往往呈现明显的差异。

另外,选择骨料时还须注意骨料最大粒径。

(3)外加剂与掺合料
将适量的外加剂掺入混凝土中,能够提高混凝早强和高强性能。

掺有早强剂的混凝土往往早期强度较好;拌和混合料时掺适量减水剂,可减少掺水量。

当水灰比较低时,可确保混凝土成型良好,并且可得到较高的28d强度。

掺合料能够提高水泥石密实性,增大骨料和水泥石之间的粘结度,使混凝土长期强度有所提高。

因此,若想提高混凝土强度和性能,可在拌和混合料时考虑添加高效减水剂和掺合料。

2、养护条件
浇筑后的混凝土主要依靠水泥水化作用而逐渐凝结硬化。

一般来讲,只有温湿度条件达到一定标准时,水泥才能水化。

鉴于此,混凝土浇筑后必须按施工要求加强养护,以确保混凝土快速硬化,提高强度。

养护的温度和湿度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比较大。

在正常养护的条件下,龄期越长,越有利于混凝土强度的形成。

养护初期7~14天内,混凝土强度明显提高,14天后强度
的形成速度渐缓,28天时强度达标。

28天后,混凝土强度依然在增长,这个过程往往延续数十年。

3、试验条件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混凝土配合比相同,试件尺寸与所测得的混凝土强度呈正相关。

试件尺寸越大,其内部所涵盖的缺陷越多,导致有效受力面积的减小及应力集中,测得混凝土强度就越低。

按照国标规定,测试混凝土强度所用标准试件必须是150mm×150mm×150mm的立方体。

若所用试件与国标不符,应将所得抗压强度乘以规定的换算系数得出准确的测试结果。

假设采用受压面积相同但高度不同的试件,则试件高宽比越大,所测得的抗压强度就越小。

另外,试件的受力破坏形式及其所测得的强度与试件表面有、无润滑剂有必然联系。

用受压面涂抹油脂类润滑剂的试件施测,试件受压时所测得的环箍效应偏小,试件将产生直裂破坏,所得强度就越小。

二、提高混凝土强度的主要措施
1、混凝土配合比不变,可通过提高水泥强度等级来增大混凝土强度。

使用早强型水泥有助于增大混凝土早期强度,以满足快速施工的要求。

2、控制水灰比,或使用需水量小的干硬性砼施工。

施工时,一般通过降低水灰比来提高混凝土强度。

适当降低水灰比,可有效控制浆集比和水泥浆层厚度,使集料的骨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最终能增强混凝土强度。

3、优化设计工艺流程,混合料拌和振捣机械化。

如采用机械搅拌和强力振捣,都可使混凝土拌合物在低水灰比的情况下更加均匀、密实地浇筑,从而获得更高的强度。

近年来,国外研制的高速搅拌法、二次投料搅拌法及高频振捣法等新的施工工艺在国内的工程中应用,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选择级配优良、砂率适中的高强度碎石。

5、采用湿热处理养护混凝土。

(1)蒸汽养护:将混凝土放在温度低于1 00℃的常压蒸汽中进行养护。

一般混凝土经过16~20h蒸汽养护,其强度可达正常条件下养护28d强度的70%~80%。

(2)蒸压养护:将静停8~10h的混凝土构件放在温度175℃、0.8MPa的蒸压锅中进行养护。

6、适量添加外加剂和掺合料。

要获得早强、高强混凝土,必须在拌和混合料时添加外加剂。

早强剂能够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

添加减水剂,尤其高效减水剂,可降低掺水量,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同时可确保混凝土强度达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在对其进行处理的时候,一定要先对结构混凝土强度不足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从根本上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使其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

结语: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对学习很难做到学而不厌,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

希望大家坚持到底,现在需要沉淀下来,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更大的发展前景。

本文由王敏老师编辑整理,感谢大家的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