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博物院:“水光石色”传承江南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锡博物院:“水光石色”传承江南文化作者:缪苗
来源:《莫愁(时代人物)》 2021年第3期
文 / 缪苗
“博物”一词最早在《山海经》就出现了,它的意思是能辨识多种事物。

而博物馆是时间
和文明的融合体,以艺术化的形式,留存下一片让人深思的场所。

“太湖佳绝处,运河水弄堂,百年工商城”——坐落于太湖之滨的无锡博物院讲述着无锡城悠久而动人的历史故事。

成立于2007年的无锡博物院,由原无锡博物馆、无锡革命陈列馆和无锡科普馆“三馆合一”组建而成,位于无锡城市客厅——太湖广场,下辖周怀民藏画馆、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程及美术馆、张闻天旧居和无锡碑刻陈列馆。

本部整个建筑采用现代化全钢架结构,远远望去,厚重的造型兼具吴地的水文化灵性,让人很想一探“水光石色”下的内在究竟。

悠远绵长的城市故事
在无锡博物院西区一楼大厅内,有一个无锡城市徽标。

徽标以“玉飞凤”为造型主体,与
山水、市花(梅花)共同构成一个完整、圆满的文化符号。

玉飞凤出土于鸿山遗址,隐喻“凤
凰起飞迎朝阳”;水纹是无锡坐拥长江、太湖、古运河、二泉的写照,与三山造型相呼应,寓
意无锡是风光秀美、宜居宜游的山水名城。

“泰伯奔吴,三让天下”的动人传说最为吸引人,也是让我决定加入无锡博物院志愿者队
伍最重要的原因,它所彰显和推崇的“尚德”精神居于城市精神首位,在一代又一代无锡人的
繁衍生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大元处士——吴越王钱镠后裔钱裕墓出土文物,让我们一睹了元
朝时期江南的富庶繁华。

钱裕身为一方处士德才兼备,逢水灾饥荒之年赈济乡民,替官府解忧,元代中书左丞许敬臣称赞其为“积善之家”。

据史书记载,钱镠曾立有家训,在临终前还给子
孙留下“心存忠孝,爱兵恤民,勤俭为本,忠厚传家”等十条遗嘱,这些家训和遗嘱世代相传。

近现代国学大师钱穆、“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及水污染防治专家钱易等,均属无锡湖头
支线钱氏后人。

无锡历史上最令人瞩目的是明清时期商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近代以来的百年繁华,滨江
临湖、通达四方的区位优势,孕育出近代中国最绚丽的工商文化之花,并使无锡成为中国民族
工商业的发祥地。

从1895年业勤纱厂创办到无锡解放,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无锡的民族工商实业家群起,荣氏、唐氏、杨氏及薛氏等民族资本家族形成。

其中荣氏规模影响最大,当年
雄踞我国面粉业、棉纱业之首,其面粉产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棉纱产量约占全国的七分之二,在中国当时可以称得上真正的财团。

了解这段历史后再去梅园,除了观花赏景,我对园中的荣氏家族介绍展馆更有兴趣,实业
报国、造福乡梓的他们“为天下布芳馨”的宏愿和功绩,散发出梅花般清香,飞入寻常人家,
其他家族亦是如此。

散发泥土芬芳的艺术奇葩
在无锡博物院中区,不定期轮流展出主题书画,院藏的书画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无锡籍收藏
家和书画家的无偿捐赠,如收藏家陶心华、周培源、周怀民等,书画家钱松喦、程及、陶寿伯、徐风、黄养辉等。

相较于散发着书香的艺术展览,西区散发着泥土芬芳的艺术奇葩更受大众欢迎,它们分别
是惠山泥人和紫砂艺术。

惠山泥人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民族传统工艺。

惠山的寺庙、园林、祠堂
和街坊,戏文、雕刻、庙会、香会,以及惠山浜与之沟通的京杭大运河和无锡古运河两岸的
“米市”,都对泥人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在我的童年中不乏对惠山泥人的记忆,最为人熟知和欢迎的是惠山“大阿福”,用无锡话讲是“福得得、胖墩墩”,充满孩童气
息的脸庞,满脸甜甜的微笑,任谁看了都会喜欢。

泥人的塑造者通过这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和传
递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惠山泥塑分为粗货和细货两类,这里的粗细指的是工艺手法,并非艺术
效果,“大阿福”就是粗货的代表。

粗货先制作模具,再用模具翻模出泥胚,加彩手绘,有典
型的玩具属性;细货泥人,主要指手捏戏文,经过打泥、揉泥、捏脚及捏身等十几道工序,成
为精美的装饰品。

和泥人一样,宜兴的紫砂陶艺也离不开泥土的滋养。

紫砂陶所用的泥原料是紫泥、绿泥、
红泥三种,紫砂泥可塑性好,原产地在宜兴丁蜀镇。

通常认为,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时的龚春(供春)。

紫砂壶不仅器型精美,且因茶文化的普及兼具实用性,两者完美融
合而成茶禅一味的文化,使得紫砂高贵不俗的雅韵倍增。

革命岁月中的仁人志士
一直以来,我对革命历史人物及相关知识了解并不丰富,参观完革命史展览后,才知道如
今安定繁荣的生活是无数无锡籍仁人志士用青春和热血换来的。

革命史展览分为《血与火的城
市记忆——无锡革命简史》《肩负民族复兴希望的无锡人》两大部分:《血与火的城市记忆——无锡革命简史》向我们展示了无锡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难曲折
历程,生动再现五四运动至无锡解放的壮丽历史画卷;《肩负民族复兴期望的无锡人》选取了
从尚德重教的吴地文化中孕育出来的杰出人物,赋予更为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无锡数千年人
文史因为他们而增添了一份荡气回肠的浩然正气。

陆定一、王昆仑、荣毅仁、钱俊瑞……这些名字有的熟悉,有的陌生,他们或投身革命,
或兴办实业,抑或潜心学术,一段又一段历史谱写成无锡革命史。

不忘历史,缅怀英杰,是为
了更好地书写明日的新篇章。

博物院内的介绍可以说是历史人物的总括,他们的故居分布在城
市的各个角落,每个地方都值得踏足与细细体会;以史为鉴,通过追思和缅怀,了解民族复兴
和意义的价值所在,了解无锡这座城市发生过怎样的激荡故事。

了解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传承,尚德重教、务实奋进是无锡永不褪色的记忆。

江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锡是江南文化的生动缩影,无锡博物院
是承载文物的无价宝库,更是我们了解历史、认识现实、传承江南文化与历史精神的殿堂。

图片由无锡博物院提供
编辑吴忞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