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二十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二十七)
综合题
1、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2015年9月,联合国发布数据称,欧洲将迎来“战后最大难民潮”。
源源不断的难民主要来自叙利亚、利比亚等战争、局势动荡地区。
据了解,此次难民潮有大批难民选择前往德国。
德国的经济发达,当前人口出生率和失业率都很低,政府和民众对难民持欢迎态度。
(1)分析大量叙利亚难民选择到德国避难的原因。
(2)分析大量难民涌入将会对德国带来哪些影响。
答案:(1)周边国家及地区多战乱和动荡;德国经济发达,能对难民提供较好的社会福利救助;德国劳动力短缺,有较多的就业机会;社会稳定,人身较安全;有宽松的难民政策,政府和民众对难民持欢迎态度。
(2)有利影响:大量难民涌入,有利于增加德国的劳动力人口,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不利影响:人口大量涌入,会影响社会安定,难民与当地人竞争就业岗位,人口增加加重社会负担。
解析:
本题以叙利亚难民移民德国为材料背景,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难度较低,重在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1)以两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差异切入,从德国有利于避难的条件:稳定的社会环境、宽松的难民政策、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周边国家及地区多战乱和动荡,有大量难民;由材料可知,
德国的经济发达,能提供较好的救助;当前人口出生率和失业率都很低,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就业机会多;政府和民众对难民持欢迎态度,宽松的难民政策吸引难民流入,此外社会稳定,人身较安全。
(2)结合德国的人口国情(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和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社会经济产生影响的具体表现(就业机会、社会负担、社会治安等),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
德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大量难民涌入,可以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大量难民涌入,其生产生活还可以促进商品流通和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但是过多难民的涌入会加重社会公共设施负担,同时难民素质参差不齐,也会影响增加城市管理难度,影响社会安定。
小提示:
战争、灾害造成的国际难民,也是人口迁移的一种类型。
迁移方向仍是向就业机会较多,社会安全稳定、社会福利较好、政策宽松的区域。
便于重新安定生活。
人口的大量涌入,对区域的经济、社会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
难民迁移有就近迁移的特点,可以从节省路费,易于到达,相邻区域具有许多相似性,便于交流沟通等方面分析。
2、读1850年以来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西部和南部,该工业区的推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2)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类型是______________(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3)美国退休的老年人,沿着图中箭头方向迁移,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美国西部和南部地区对吸引老年人口迁入的拉力条件有哪些?
答案:(1)东北部气候冷湿,被称为“冷冻地带”;阳光不够充足;环境污染较严重;地价上涨等。
(2)国内人口迁移
(3)自然因素(气候因素)。
具体条件:西部和南部阳光充足,气候温暖,空气清新,适宜居住。
解析:
试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的类型
(1)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推力主要体现在该地区不利于人们居住和生活的方面。
美国东北部纬度较高,气候冷湿,阳光不够充足,使一些老年人外迁的主要原因。
美国东北部为美国的传统工业区,环境污染较严重,不利
于人们居住和生活。
地价上涨等。
(2)图中的人口迁移没有跨越国界,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3)从图中看,美国东北部纬度较高,气候冷湿,阳光不够充足,美国退休的老年人,沿着图中箭头方向迁移,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美国西部和南部地区纬度相对较低,阳光充足,气候温暖,且为新工业区,空气清新,适宜居住。
3、读美国阿拉斯加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阿拉斯加州是美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州。
(见下图)面积为171万平方千米,人口仅70多万,人
口密度0.42人/平方千米。
森林及石油、天然气、黄金等矿产资源丰富。
3月18日至19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
在安克雷奇举行,双方对中美关系等进行了坦诚、深入、长时间、建设性的沟通。
安克雷奇机场因低廉的机场
使用费和跨太平洋航线的中转站成为全球第四大货运机场,其货运量近四分之一来自中国。
材料二美国阿拉斯加州相关信息图
简析阿拉斯加州人口容量最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南部的原因。
答案:自然资源与环境是影响阿拉斯加人口的首要因素。
因为阿拉斯加因纬度高,气候寒冷,中南部纬度较低、热量条件相对较好;中南部为河流下游平原和沿海平原,水资源丰富;中南部城市较多,经济较发达。
解析:
本题以美国阿拉斯加相关图文为资料,涉及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
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与环境、科技、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等。
据图可知,北极圈从阿拉斯加州穿过,表明该州所处纬度高,气候寒冷,该州的中南部地区,纬度稍低,气温相对较高,热量相对充足,更适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阿拉斯加州中南部为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便于人们的生产活动;除此之外,由图可知,中南部城市较多,人口聚集,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因此阿拉斯加州人口容量最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南部。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武汉现有高等院校84所,“双一流”学科29个,在校大学生(含研究生)120多万名,是全世界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
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式汉·中国光谷”集结大量青年才俊在此就业与创业。
武汉房价收入比((每套住房总价/居民家庭年总收入)低于直辖市及东部省会城市。
表1为武汉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相关数据与“六普”的对比。
(1)简述与郑州相比,武汉成为全世界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城市的优势条件。
(2)提出武汉为促进大学毕业生留汉工作可制定的政策。
(3)简述武汉十年来人口构成的变化对该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1)高等院校数量多:学科专业优势强;人才需求大;本地适龄考生数量大;基础教育水平相对较高。
(2)简化落户手续,放宽落户政策;建设青年公寓,提供公共保障住房;提高人才专项补贴;税收优惠向创业大学生倾斜。
(3)有利:城市人才优势增加;优势产业增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市文化融合度提高(城市文化更加多元);公共服务不断完善等。
不利:社会负担加重;生活成本提高;就业竞争加刷;城市管理压力增大。
解析:
该大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三个小题,涉及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人口分布的人文因素、人口迁移的人文因素、人口结构变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1)
材料显示“武汉现有高等院校84所,“双一流”学科29个,在校大学生(含研究生)120多万名,是全世界在校
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
”因此武汉市较郑州市高等院校数量多,且学科专业性强,优势明显;且武汉市有国家
光电子产业基地,人才需求量大;且表中显示该区域内的适龄考生适量较大,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
例较大,因此基础教育水平较高。
(2)
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想要留下人才,大量的毕业生需要解决落户问题,因此需要简化落户手续,放
宽落户的政策,方便毕业生落户留汉;其次可以提供住房,保证其基本的生活,因此需要修建青年公寓;可适
当设置相应学历的人才专项补贴,从物质上保障毕业生生活;其次可以提供优惠的创业政策等。
(3)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量人员流入影响是双方面的。
其中带来的有利影响是:为城市增添大量
的人才,为推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提供了动力;同时增强了优势产业的竞争力,促进了武汉市的产业结构调
整和升级;各地人才的流入,有利于城市文化的多元发展,提升城市文化的融合度;城市人口素质的提高,也
有利于提升武汉市的公共服务水平等。
但也会导致武汉市就业压力增大,社会负担加重,消费水平逐渐提高,
生活成本提高;人员的拥挤,增加了城市的管理压力等。
5、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5年9月,欧洲正面临二战后最大难民潮。
源源不断的难民主要来自叙利亚、利比亚等局势动荡地区。
据了解,此次难民潮有大批难民选择前往德国。
德国的经济发达,当前人口出生率和失业率都很低,政府和民众对
难民持欢迎态度。
(1)分析大量叙利亚难民选择到德国避难的原因。
(2)从人口角度,分析大量难民涌入将会对德国带来的影响。
答案:(1)德国经济发达,能提供较好的救助(社会福利);就业机会更多;社会稳定,人身较安全;有宽松
的难民政策。
(2)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缓解人口老龄化。
不利影响:影响社会安定;与当地人竞争就业岗位;加重社会
负担。
解析:
本题以叙利亚难民移民德国为材料背景,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难度较低,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分
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1)以两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差异切入,从德国有利于避难的条件:稳定的社会环境、宽松的难民政策、更多的
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结合材料分析,德国周边国家及地区多战乱和动荡,有大量
难民;德国的经济发达,能提供较好的救助;当前人口出生率和失业率都很低,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就业机会多;政府和民众对难民持欢迎态度,宽松的难民政策吸引难民流入,此外社会稳定,人身较安全。
(2)结合德国的人口国情(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和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社会经济产生影响的具体表现(就业机会、社会负担、社会治安等),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
德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大量难民涌入,可以提供
大量廉价劳动力;大量难民涌入,其生产生活还可以促进商品流通和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但是
过多难民的涌入会加重社会公共设施负担,同时难民素质参差不齐,也会影响增加城市管理难度,影响社会安定。
小提示:
战争、灾害造成的国际难民,也是人口迁移的一种类型。
迁移方向仍是向就业机会较多,社会安全稳定、社会
福利较好、政策宽松的区域。
便于重新安定生活。
人口的大量涌入,对区域的经济、社会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
利两方面分析。
难民迁移有就近迁移的特点,可以从节省路费,易于到达,相邻区域具有许多相似性,便于交
流沟通等方面分析。
6、阅读下列人口统计图表,计算并回答问题。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________‰;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____国。
(2)据图分析可以看出,A国人口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3)图三所示的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对该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带来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0 A 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大加大资源、环境、教育、就业等压
力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竞争力,活跃市场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多元文化交流加大教育压力、住房压力、交通压力加重了环境负担,加大了社会治安压力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不同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及人口问题和人口迁移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1)读图一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可知,A国人口出生率约是50‰,死亡率约是20‰,由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可知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30‰;读图计算可知,在A、B、C三国中,A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约为30‰;B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是2‰;C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是5‰。
(2)由图一可知,A国人口出生率较高;自然增长快。
由表格可知,A国15岁以下人口比重是50%、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是5%,说明A国少儿比重大。
故A国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大;加大资源、环境、教育、就业等压力。
(3)读图三可知,该城市人口流动量越来越大,人口的大量迁入对该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可以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竞争力,活跃市场;可以提高人口素质;可以加强多元文化交流。
可能带来的问题是:人口的大量迁入,会加大教育压力、住房压力、交通压力;加重了环境负担,加大了社会治安压力等。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深圳市是改革开放后在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快速兴起的一座特大城市。
据统计,深圳人口在1982年仅35万,2010年迅速增长到1036万。
2011年深圳市的常住人口已达到1047万,其中非户籍人口779万,比2010年的非户籍人口有所减少。
深圳特区建市以来首次出现非户籍人口减少。
下图为1982年和2010年深圳市人口年龄结构图。
(1)说明1982年-2010年深圳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2)简述非户籍人口减少对深圳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对应措施。
答案:(1)劳动力(15~64岁)人口比重显著增加,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的比重下降。
原因:深圳市经济发展迅速,吸引大批青壮年劳动力迁入。
(2)非户籍人口的减少,可能会导致廉价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的发展。
提高工资水平以吸引人口迁入;加速
产业的优化升级,减少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
解析:
本大题以深圳人口状况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原因、人口
迁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1982年~2010年深圳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征应从图中信息进行归纳说明。
读1982年和2010年深圳
市人口年龄结构图可知,1982年深圳市0~14岁、15~64岁、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分别约为35%、58%、7%;2010年深圳市0~14岁、15~64岁、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分别约为7%、90%、3%。
由此可知,劳动力(15~64岁)人口比重显著增加,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的比重下降。
1982年~2010年深圳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原因应从人
口迁移角度进行分析。
材料信息表明,深圳人口在1982年仅35万,2010年迅速增长到1036万,这主要是由
于深圳市经济发展迅速,吸引大批青壮年劳动力迁入的结果。
大量劳动力迁入导致深圳市劳动力比重上升,少
年儿童和老年人口的比重相应下降。
(2)深圳的非户籍人口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非户籍人口的减少,可能会导致廉价劳动力不足,人口红利减少,从而影响深圳经济的发展。
为了应对非户籍人口减少对深圳经济发展的影响,深圳可以通过提高工资水平、放
宽入籍限制等措施以吸引劳动力人口迁入;外来劳动力减少,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速产业的优化升级,
从而减少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
8、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人口分布的最显著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目前全世界大约3/4的人口分
布在5%的陆地上。
就区域而言,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欧和北美东北部等,都是人口稠密区。
南极洲以及
一些荒凉海岛,至今尚无人长期定居。
说出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答案: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资源、森林、矿产资源等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信条件、文化教育、政府政策、战争、历史和地方习俗等
解析:
本题以世界人口的地区分布特点为才材料背景,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难度较低,重在考查学生的材料信
息提取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
气候温暖、降水适中的地区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人口分布往往较为集中。
不同地形条件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
所起的作用不同,进而影响着人口分布。
稳定的淡水水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基本的物质条件,对人口分布影响
很大。
土壤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由于自然肥力、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进
而影响到人口分布。
此外,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
森林、矿产等资源分布也是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多且稠密;经济落后地区,人口少而分散。
在以自然经
济为主的乡村地区,即使农业发达、人口较多,人口分布也相对分散。
城镇地区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经济
发展水平高、社会福利、文化教育以及交通通信等条件优越,人口稠密。
政府的政策以及战争等因素,有时也
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
此外,历史因素等也会影响人口分布。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春运全中国旅客发送量为29.8亿人次;全中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4.1亿人次,首次突破4亿人次,
同比增加2539.2万人次,增长6.7%。
跨省流动的农民工是春运人流的主体。
长期以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省市是传统的农民工主要客流集聚地。
(1)长期以来,北、上、广等经济较发达省市是传统的农民工主要客流集聚地的原因是什么?
(2)引起我国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民工流”会给社会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答案:(1)北、上、广等经济较发达省市经济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同等就业情况下收入高,对农民工有很大的
吸引力。
(2)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和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促进了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3)对增强社会活力有积极作用,但也会对交通、城市环境等造成压力,并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解析:
本题以2019年春运人口流动为背景材料,涉及人口迁移的原因、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1)
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因素,北、上、广等省份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题目设问“传统农民工主要客流集聚地的原因”,农民工外出主要是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所以收入高,对农民工有很大的吸引力,因而北、上、广等经济较发达省市是传统的农民工主要客流集聚地。
(2)
人口迁移是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科技发展,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得我国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这部分人就有外出打工的需求;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种经济发展差异也促进了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3)
人口迁移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分析。
有利影响表现在人口流动可以加强地区间的交流和联系,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对增强社会活力有积极作用;不利影响表现在大量民工流动会对交通、城市环境等造成压力,加大了社会治安治理的难度。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县城经济发展迅速,农村经济展现活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回到故乡创业.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有480万农民工返乡创业,些在城市里工作的大学生也陆续回到“小镇”,一场青年人口的反向流动正在逐渐凸显.调查显示,小镇青年的学历水平日益提升,他们具备越来越强的消费能力,实际购买力不输城市青年,并且15%左右的小镇青年有较强的创业诉求和一定的创业准备.
(1)简析近年来小镇青年选择回乡发展的原因.
(2)简述外出务工人员的回归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1)大城市生存成本较高,就业、生活压力大;家乡政府管理能力、社会保障能力和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提升,乡镇水电网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差距缩小;地方政府出台相关利好政策,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回乡;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外出务工人员无法在大城市扎根,享受当地的教育医疗等资源;拥有熟悉的生活和社交环境,能够赡养父母,经常和亲朋好友团聚;回乡者可发挥农业技术优势,占领农村市场空白,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2)引入新观念、新技术、新资金流,推动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促进当地农民素质的提高;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缓解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问题;加强地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解析:
本题以近年来我国出现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现象为情境,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1)可以从农村的吸引力和城市的推力两个角度分析。
首先对于大多数的大城市来说,由于整个房价的不断上
涨和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大多数的小镇青年想要留在大城市的成本越来越高,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的整个
生活压力也会越来越大,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外出务工人员无法在大城市扎根,享受当地的教育医疗等资源。
农村政府管理能力、社会保障能力和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提升,乡镇水电网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差距缩小,整个生活水平也比较高;地方政府出台相关利好政策,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回乡,用自己在大城市学到的知
识和能力来建设自己的家乡,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农村拥有熟悉的生活和社交环境,能够赡养父母,经常和亲
朋好友团聚等。
(2)外出务工人员的回归推动了农村现代化进程,外出务工人员的回归能带来新技术、新资金流,推动地方产
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增强了农村观念的现代性,外出务工人员的回归能带来新观念,开阔了眼界,
增长了见识,促进当地农民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农村社会生活方式的逐渐城市化。
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有
利于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量劳动人口的返乡,缓解了留
守儿童、空巢老人的问题,有利于提升家庭的幸福指数。
1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三亚市部分人口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