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0 父母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1.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
![11.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c4c96317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38.png)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11.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道德与法治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
3.情境处理题
题目:请根据以下情境,提出处理与父母关系的建议。
情境:小明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产生矛盾,经常与父母发生争执。
答案:针对小明与父母产生矛盾的情境,可以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沟通:与父母保持良好的沟通,倾听彼此的意见和需求,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尊重父母:尊重父母的经验和智慧,理解父母的关爱和担忧,学会换位思考。
5.实践应用题
题目: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
答案:结合自身实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以下方式孝敬父母:
(1)关心父母健康:关注父母的身体状况,提醒父母注意休息,陪同父母进行体检。
(2)帮助家务:主动承担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如打扫卫生、做饭等。
(3)陪伴父母:抽时间陪伴父母,与他们共度美好时光,如一起散步、聊天等。
核心素养目标
1.法治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孝敬父母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2.家庭观念: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与父母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3.道德素养: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尊重父母、理解父母、感恩父母的道德素养。
6.课堂小结:通过问答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父母心
![父母心](https://img.taocdn.com/s3/m/2d32ff2a1eb91a37f1115cb2.png)
10、父母心
执 教 : 罗 鑫
女 佣 搭讪 酬谢 残酷
衣着华丽 污渍斑斑
父母心
轮船在海上行驶着。甲板上的人群中,有位衣着华丽的夫 人,一个女佣陪伴在她身边。
离这位夫人不远,有个四十岁左右的穷人,他身边有三个 孩子,最大的七八岁。孩子们个个聪明可爱,可是他们的衣裳 却污渍斑斑。
夫人总是打量着这父子们。后来,她在女佣耳边嘀咕了一 阵,女佣就走到那个穷人身旁搭讪起来:“孩子多,真快乐 啊!”
“哪儿的话,穷人孩子多了更苦。不怕您笑话,我们夫妻 已没法养育这些孩子了,但又舍不得抛弃他们。这不,现在就 是为了孩子们,我才去北海道找工作啊。”那男人说。
“我家主人是北海道的富翁,年过四十,可还没有孩子。 夫人让我跟你商量,是否能从你的孩子当中领养一个?”
“那可是求之不得啊!可我还得和孩子的母亲商量商量。” 傍晚,那个男人和妻子带着大儿子来到夫人的舱房。 “请您收下这小家伙吧!”夫妻俩流着眼泪离开了舱房。 第二天清晨,父亲拉着五岁的二儿子又出现在夫人的舱房。 “昨晚,我们考虑了好久,不管家里多穷,我们也该留着 大儿子继承家业。把长子送人,不管怎么说都是不合适的。如 果允许,我们想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 “完全可以。”夫人愉快地答应。 这天傍晚,母亲又领着三岁的女儿到了夫人舱内,难为情 地说:“按理说,我们不该再给您添麻烦了。我二儿子的长相、 嗓音极像他死去的奶奶。把他送给您,总觉得像是抛弃了奶奶 似的。再说,孩子五岁了,也开始记事了。如果您允许,我想 用女儿换回他。”
夫人看见母亲难过的样子,只好同意了。 第三天上午,轮船快接近北海道的时候,夫妻俩又出现在 夫人的卧舱里,什么话还没说就放声大哭。 “你们怎么了?”夫人问了好几遍。 父亲抽泣着,说:“对不起。昨晚我们一夜没合眼,女儿 太小了,真舍不得她。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给别人,我们做父母 的心太残酷了。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 饿……” 夫人听着,流下同情的泪水:“都是我不好。我虽没有孩 子,但理解父母的心,我真羡慕你们。孩子应该还给你们。我 这里有些钱,请你们收下,是对你们父母心的酬谢,也作你们 在北海道谋生的本钱吧!”
《妈妈的心》教案【完整版】
![《妈妈的心》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b87ddb5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ce.png)
《妈妈的心》教案-【完整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妈妈的爱是无私的,体会妈妈对自己的关心和付出。
2. 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懂得回报妈妈的爱。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妈妈的心》内容简介:本文通过讲述一个小男孩在成长过程中,逐渐体会到妈妈对他的关爱和付出,从而学会感恩,懂得回报妈妈的爱。
2. 生字词:妈妈、心情、无私、关心、付出、感恩、回报等。
3. 语法点:简单句、复合句、被动语态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妈妈的爱。
2. 难点:学会感恩,懂得回报妈妈的爱。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妈妈的爱。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述一个关于妈妈的爱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妈妈的爱产生共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体会妈妈爱的经历。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语法点。
5. 情感体验:让学生设想自己成为妈妈,体会妈妈的爱。
6.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妈妈的爱。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感恩妈妈的作业,让学生实际行动起来。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妈妈爱的理解和体会。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3. 情感表达:关注学生在讨论和作业中表达对妈妈爱的情感,评估他们感恩意识的培养情况。
七、教学拓展:1. 亲子活动:鼓励学生与妈妈一起进行亲子活动,如制作感恩卡片、共度阅读时光等,增进亲子关系。
2. 家庭作业:布置一项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妈妈日常的付出,记录下来并表达对妈妈的爱。
3. 社区服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帮助孤寡老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
2023年《父母的心》说课稿
![2023年《父母的心》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2001e1e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e2.png)
2023年《父母的心》说课稿2023年《父母的心》说课稿1教材分析本专题从人与社会的角度出发,借助形象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本板块是图片解读,摄影作品不同于文字作品,用图片形象发言,有着文本所没有的视觉冲击力。
通过活动体验的方式来学会解说图片,进而了解其思想内涵,并能撰写图片解说词,达到明确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的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以探究问题、合作讨论为活动体验的形式,在教学设计上可以从两个层面着手来达到学习目标。
一是从感受、鉴赏、思考、领悟的角度着手,让学生结合品评记录战争主题的图片来开展活动体验,感受战争的残酷性以及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
图片是用形象发言,它有着文本所没有的视觉冲击力,因此,首先要指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相关的文字说明,尽可能准确地读出图片的内涵。
二是从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的角度要求,引导学生归纳解读图片的一些基本方法,能够为图片拟一个简洁的符合图片内涵的小标题,能够运用文学性的语言(如:比喻、反问、比拟、双关等手法)撰写出符合图片情境和主旨的解说词。
教学目标1、通过解读两组图片的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以及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
2、引导学生归纳解读图片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自己欣赏图片。
3、能够运用文艺性的语言、实(画面内容)虚(画面意蕴)结合的写法,撰写出符合图片情境和主旨的解说词。
重点和难点1、归纳总结出解读图片的一些基本方法。
2、撰写出符合图片情境和主旨的解说词。
课前准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与战争相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这样可以积累一定的信息,供课内交流参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让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和对战争的认识,以战争或者和平为话题说一句话。
二、播放战争图片1、用多媒体播放网上收集来的战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战争的残酷性。
2、引导学生归纳图片与文本的不同特点。
(学生作答时教师要相机点拨,重点可放在:a、形象性,用形象发言;b、直观性,有强烈的视觉冲击。
《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教案
![《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75f96f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fb.png)
3.小结:相信你们在写档案的过程中感触一定很深,爸爸妈妈每天工作很辛苦,但他们依然会花很多时间照顾我们,我们也要多给父母一些关心,尽己所能去爱他们。
4.教师补充:“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都能多留心去了解父母,更好地关心父母。
5.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感受到父母是那么爱我们,我们也爱着他们。我们要好好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走进父母生活的世界,多方面了解父母,感受父母的喜怒哀乐,更好地去爱他们!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发现了解父母的方法,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分享自己了解父母的方法,加深对父母的了解,提升对父母的认识。
4分钟
三、通过写档案,认识到要多了解父母,给父母多一些关心。
(三)环节三:通过写档案,认识到要多了解父母,给父母多一些关心。
1.过渡:现在就请你为爸爸妈妈写一个档案吧。看一看你对父母了解多少,并把你写档案过程中的感受和发现记录下来。
《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从与父母之间的爱出发,加深对父母的了解。
2.通过写档案,提升对父母的认识。
教学重点:多了解父母,体贴父母。
教学难点:加深对父母的了解,提升对父母的认识。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
过交流分享,认识到我们都爱着自己的父母。
(一)环节一:通过交流分享,认识到我们都爱着自己的父母。
6.学生分享。
7.展示兰兰想念父母的事例。
8.小结:父母爱着我们,我们也会心疼、担心和想念他们,在我们心里,他们也是我们最爱的人。
9.提问:同样的感受你一定也有过,说出来大家交流一下吧。
10.学生分享。
11.播放视频:公交车上小男孩照顾妈妈。
《父母的心》教案
![《父母的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0ae55f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c.png)
《父母的心》教案教案:《父母的心》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父母对自己的无私关爱;2.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珍惜父母的辛勤付出;3.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位母亲在为孩子梳头,孩子则看着母亲微笑。
让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并发表情感想,提问:“你们在这张图片中看到了什么?你们有没有感觉到什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平时与父母相处的一些情景,引发学生对父母的关爱的思考。
二、讲述(10分钟)1.教师将学生的思考结果进行总结,指出父母对于孩子的无私关爱,他们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辛勤的付出和无条件的关爱。
2.教师讲述一些真实的故事或插入一些情景对话来进一步说明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呵护和付出。
三、分析(15分钟)1.教师通过对故事或情景对话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辛苦和付出。
2.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当你们在学校或外面享受快乐时,父母在做什么?他们有没有休息?为什么?”引导学生回忆平时父母在家做的辛苦劳动,如做饭、外出工作等,让学生明白父母付出的辛勤劳动。
四、思考(15分钟)1.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回报父母的方式和方式的重要性。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出不同的回报方式,并陈述自己的理由。
五、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学生的小组讨论,并指出各种回报父母的方式的重要性。
2.教师鼓励学生要珍惜父母的付出,多和父母沟通和交流,对他们的关爱表示感激。
六、拓展(15分钟)1.学生完成一篇关于“父母的心”话题的作文,要求包括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自己应该如何回报父母的内容。
作文可以是故事、记叙文等形式,可以加入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
2.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文在班级内分享,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间的互评。
评价:教师在观察学生的小组讨论和作文时,可以综合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深度和观察力等方面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指导。
家庭作业:学生完成一篇关于“父母的心”话题的作文,并准备和家人分享自己的作文。
2024年《父母的心》教案_2
![2024年《父母的心》教案_2](https://img.taocdn.com/s3/m/f950ace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8.png)
《父母的心》教案《父母的心》教案1级别:市级开课时间:开课班级:八(1)班开课教师:__学习目标:1、能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父母的心》教案。
2、能联系生活,对__内容及感情进行拓展。
教学过程:一、导入,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教案》。
由检查昨天布置的预习情况导入。
老师提问:1、能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__的内容。
2、孩子,你认为该不该送?学生思考后,交流。
二、整体感知。
由于学生意见不统一,请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父母的心》教案2[教学目标]1、学习__采用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把故事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动人,《父母的心》教案4。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重点难点]1、重点:情节的曲折性。
2、难点: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
[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作者简介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
出生在大阪。
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
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2、导语“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
(柯罗里)“母亲的心是儿女的教室。
”(比彻)……引入《父母的心》一文。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__思路,学生讨论、交流。
这篇小说共有17段,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基本规律,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2),破题。
写穷富两家同在一艘轮船上,形成鲜明的对照,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关系。
第二部分(3—6),故事的开端。
写高贵的妇女想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
第三部分(7—12),故事的发展。
写穷男人和他的妻子三次换送子女给富太太的经过。
第四部分(13—16),高潮部分,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教案4》。
上面三次送子换子已为矛盾冲突蓄足了势,这最后一次是要索回女儿,人物的矛盾冲突已发展到了顶点。
第五部分(17),小说的结局。
一家六口终于团聚了。
三、探究课文如果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交流,明确:不能。
《妈妈的心》教案
![《妈妈的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8259b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c.png)
《妈妈的心》教案《妈妈的心》教案《妈妈的心》教案11、教学内容掌握歌曲《妈妈的心》(人音版第五册第五课《妈妈的歌》)2、教学设计整个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审美为核心,从学生熟悉的游戏“跳格子”出发,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四份休止符。
重视课堂教学情境相融,将审美情感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课堂之中。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掌握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的音乐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游戏法、听唱法、情境创设法、小组合作学会歌曲。
初步达到声音的和谐,音色的统一,音量的均衡,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激发学生爱妈妈、爱祖国的情感。
4、教材分析《妈妈的心》是一首结构规整,曲调流畅,主题鲜明的儿童歌曲。
它以第一人称的内心表白,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幸福生活的儿童热爱祖国妈妈的一片深情。
第一乐段,运用了休止符、附点节奏型,旋律轻快、跳跃。
第二乐段,运用了跨小节切分节奏,在流畅的旋律中层层递进,把情绪推向高潮,最后一句情绪到达顶点。
5、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初步掌握了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初步认识了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并具备一定的审美与创编能力。
但因为年龄特点,这一阶段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歌曲情感投入还要采取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法,例如本课将采用的游戏法,让学生在小组比拼中掌握四分休止符的概念。
6、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熟练演唱歌曲,掌握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的演唱方式。
2、表达对祖国妈妈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难点准确表达两个乐段的特点,突显情感的递进。
7、教具准备学课件、电子琴、游戏用具、知识卡、小红旗、国家发展短片8、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相互问好播放《妈妈的心》伴奏音乐等待上课(师)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附点节奏型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张老师的音乐课堂,刚刚我们用音乐的方式进行了课前的问候,老师十分高兴大家都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d37d41f7c1cfad6185fa7cc.png)
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曾顺教学目标:1、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许多的心血,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的爱。
2、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探讨,学生切身理解、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及养育之恩,并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
教学重点: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的爱。
教学难点:能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父母。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搜集生活中父母关爱自己的事情。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感受爱意1、看图片,谈感受。
2、谈话,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谈谈父母的爱。
择机板书课题:父母多爱我。
二、交流生活,焕发爱意1、用心想一想,父母每天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把他们所做的事记录在叶子上。
(1)学生交流:每天上学前,妈妈已为我备好温开水;每天放学后,爸爸总是陪我打一会羽毛球;妈妈每天晚上都会来给我盖被子……(2)父母为我们做的每一件看似普通的事,里面都藏着对我们的爱。
你能发现这默默的爱吗?(3)学生交流:学生思考自由回答。
2、打开教材P67页,阅读“妈妈喜欢吃鱼头”小故事。
(1)学生读故事,思考:妈妈和外婆真的爱吃鱼头吗?她们为什么这么做呢?(2)学生交流:小组讨论,汇报。
3、父母关爱你的感人的故事一定不少,讲给大家听听吧!(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讲故事。
(2)小组互评,谈谈感受。
4、诗歌朗诵《妈妈的爱》。
5、谈一谈,爸爸的爱像什么?展开想象,畅所欲言。
三、老师总结,激发爱心1、在音乐声中总结课文。
2、读“爱的格言”,升华情感3、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
四、拓展延伸,深化认识让我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对父母的爱。
可以将自己的爱大声地说出来,也可以给父母制作爱心卡片。
板书设计:父母爱我。
《父母的心》教学课件5篇
![《父母的心》教学课件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ccb299fe4733687f21aaac.png)
《父母的心》教学课件5篇《父母心》一文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一对贫穷夫妇把子女送给贵夫人,又索回来的至亲至爱的故事。
下面是WTT给大家分享的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父母的心》教学课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学习作者概括生活组织材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发现与创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父母爱孩子是极其高尚的情操,这种情操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难点:理解当有人要领养穷夫妻的孩子时他们内心的痛苦。
他们同意领养是被贫穷逼得迫不得已,并不是不爱孩子。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家中最牵挂我们的人是父母。
俗语云:“可怜天下父母心。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写的文章《父母心》,来感受父母对儿女的那颗挚爱的心。
(板书课题。
)评析:教师充满真挚情感的导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让学生“一听而惊,不忍弃去”。
导语简洁明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什么事?(生汇报交流。
)2.学生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局分为3部分。
三、合作探究,品读感悟(师出示挂图,结合文本,提出问题。
)A.谁能说说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起因?(师交待出因轮船从神户港开往北海道,需要好几天的时间,所以本故事反复曲折的情节才能展开。
)B.你能理解“搭讪、后嗣”的意思吗?C.文章开头对于贵夫人和穷夫妻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描写的?D.贵夫人看到穷夫妻领的孩子是怎样想的?(生小组合作探究,集体讨论、交流,师生评价。
)评析:教师利用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性;汇报交流中,培养了学生组织语言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父母的心》说课稿
![《父母的心》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dea7e23f61fb7360a4c6506.png)
《父母的心》说课稿《父母的心》说课稿范文《父母的心》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父母的心》是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比较探究”文章,描写了一艘轮船上一对贫困夫妇把子女送给人家,又索回来的感人故事,说明了优厚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表达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与本单元所选的其他文章《背影》、《慈母情深》、《养母》、《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金色花》相比,惟有这篇是介绍整个家庭浓浓的父母对子女的深爱,情感较完整。
这个单元的课文是围绕着“亲情吟歌”这一主题来安排的。
从作者的编排意图看,目的是要学生理解父母之爱心,做到“我爱我家,我爱我亲人”。
现在的学生对父母的爱已经熟视无睹,视为当然,不知感恩,所以亲情教育、感恩教育犹为重要。
这样的文章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反应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体现了新教材回归生活的思想。
2、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阅读文本,感受文本。
我确定了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熟读课文,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理解“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培养学生拥有感恩的心。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比较三次调换,从中分析总结父母的心里究竟怎么想。
教学难点:理解父母出发点,和矛盾的爱子之心。
二、教法与学法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完成本节学习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谈。
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以及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原则,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感悟法、鼓励欣赏法、启发式以及讨论式为主的教学方法。
其中朗读感悟法中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精彩的语句,感受语言美;鼓励欣赏法能鼓励学生展示才能,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而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培养起来,把他们健康的个性发展起来。
《妈妈的心》优秀教案(精选11篇)
![《妈妈的心》优秀教案(精选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0dc69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b.png)
《妈妈的心》优秀教案《妈妈的心》优秀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妈妈的心》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妈妈的心》优秀教案篇1教学活动目标:1.理解并掌握诗歌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体验妈妈对自己的爱,并知道了长大衣后该怎么回报妈妈。
3.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创编。
活动准备:1.画一幅妈妈照顾自己的画,布置“亲情树”。
2.面具。
3.一位妈妈讲述从怀孕到出生,以及如何照顾孩子的故事。
4.钢琴曲磁带、画纸、画笔等活动过程:一、找妈妈1.师:“小朋友,母亲节快到了,让我们欢迎妈妈的到来!”在音乐声中,妈妈们头戴面具出场。
2.师:“妈妈为什么头戴面具呢?原来,妈妈要和你们做一个游戏名字叫“找妈妈”。
3.交待游戏规则:头戴面具,身穿同样服饰的妈妈站成一排,幼儿找到自己的妈妈回到自己的位置。
二、妈妈讲故事。
一位妈妈讲述从怀孕到出生,以及孩子生病时如何照顾孩子的故事。
提问:“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三、学习诗歌《妈妈的心》1.师:“有一位诗人根据天下所有妈妈和孩子的故事创作了一首诗歌,名字叫《妈妈的心》。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教师配乐有感情的朗诵一遍诗歌,提问诗歌内容:诗歌的名字叫什么?诗歌主要说了些什么?为什么说妈妈的心很大呢?从那儿看出来的?(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我饿了、我冷了妈妈是怎么做的?3幼儿学习朗诵儿歌:(1)理解并记住诗歌内容,结合图示进行朗诵。
(2)配乐朗诵,感受诗句与音乐之间优美抒情的旋律。
4.启发幼儿谈谈“妈妈的心很大很大”表现在哪里?妈妈的心为什么会那么大?并让幼儿理解最后一句:“我的心也要想妈妈一样大才装得下妈妈“的含义。
5.平时妈妈还为你做了什么?怎样照顾你的?幼儿可结合课前画的画讲述。
6、幼儿结合自己的画创编诗歌讲给妈妈听。
4 少让父母为我操心 第1课时 教案
![4 少让父母为我操心 第1课时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7b7f9b9b6648d7c0c746af.png)
通过课前亲身体验和调查访问了解父母工作的艰辛对学生体谅理解父母、学会知恩很有帮助。通过播放各行各业劳动者图片,课堂上的交流和讨论,不仅让学生了解了父母的艰辛,也明白了父母如此辛苦的原因。
活动四:感恩分享会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一切。每个孩子都被父母宠爱着,而我们也要学会去爱父母。说一说,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是表达呢?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少让父母为我操心》是有关家庭教育的主题,强调的是对父母的体谅,和学生在家庭中应该承担的责任。针对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情感等特点,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了解父母的现实生存状态,从中体会父母生活的不易。通过亲身体验与父母同上一天班和采访父母的工作,体谅父母工作的艰辛,提高学生的道德敏感性。通过讨论交流、探究在家庭、学校、同伴交往中,如何管理好自己,是少给父母添麻烦?给学生树立榜样,对照自身。引导学生站在父母的立场想问题,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让学生明白管理好自己就是为父母分忧,少给父母添麻烦就是爱父母的表现。
1.观看父母一天生活流程图,回答内心体会。
2.小组交流、讨论,父母一天从早到晚,在家里都在做些什么?(全班交流,各小组补充。)
3.学生点评。
通过课前的观察记录,旨在让孩子们在调查中获得的信息有点、有面、有广度,又有一定的深度。课堂引导孩子通过交流、记录、全班交流补充,旨在让孩子在这一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生活状态都是不用意的。从孩子们动情的感受交流中,唤起他们关注父母,理解体谅父母的感情。
继续思考和践行如何少让父母为我操心?
道德与法治课的目的是要指导学生当前的生活,形成长期的品德习惯。作为课堂延伸,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家庭实际,思考践行如何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这样的教育才真正落到了实处。
《父母心》教学设计范文(通用4篇)
![《父母心》教学设计范文(通用4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c5dca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0.png)
《父母心》教学设计范文(通用4篇)《父母心》教学设计范文(通用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父母心》教学设计范文(通用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父母心》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认识4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在自读、自悟、讨论、交流中体会文中父母对孩子的爱。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阅读课文和拓展文章使学生认识到父母爱孩子是一种极其高尚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使学生认识到父母爱孩子是一种极其高尚的情感。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MV《让爱住我家》听了这首歌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你的感受吗?你能用一个字概括一下这首歌想要表达的情感吗?(生答:爱) 因为有了父母的爱,所以我们感到幸福;因为有了父母的爱,所以我们感到甜蜜;因为有了爱,每个家庭才有了温暖。
可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一对父母,却要将自已的亲生骨肉送给别人,难道他们不爱自已的孩子了吗?二、初读感知: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来读这篇《父母心》读书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感悟1、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给我们描述这样一个一波三折的感人肺腑的亲子故事,哪个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画出来同桌之间读一读。
2、展示朗读并说明为什么喜欢这个画面。
(想把父母对子女的爱体现出来,该怎样去读?)指导朗读。
3、讨论(幻灯):穷夫妻最后决定把孩子留在身边,你认为把孩子留在身边好,还是送给贵妇人去过那种富足的生活好?说出为什么。
四、小结:就是因为这份亲情、这份爱与不舍让我们看到了父母的爱有多么的伟大。
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含义。
提炼升华:我相信同学们不仅体会到了文中父母对子女的爱,也体会到了我们的父母对自已的那份无私的爱。
《少让父母为我操心》第一课时 教案
![《少让父母为我操心》第一课时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8dac62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ee.png)
4 少让父母为我操心爸爸妈妈多辛苦(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题设置了两个话题:“爸爸妈妈多辛苦”“少给父母添麻烦”。
“爸爸妈妈多辛苦”这个话题设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回顾家庭生活,通过采访或体验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体会父母的辛勤劳作。
“少给父母添麻烦”这个话题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多从父母的角度换位思考,照顾好自己,主动为父母分忧。
这两个板块在逻辑上的关系是:先是理解父母的辛苦,再思考怎样减轻父母的辛苦。
二、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往往比较少关注家庭生活方面,不会特别有意识地去观察家庭生活,也不能深刻体会父母在这背后付出的辛劳和努力,他们更多停留在情感阶段。
老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父母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让学生逐渐培养起对家庭生活的责任感。
三、教学目标1.观察了解父母在生活中的辛劳,感恩父母的付出。
2.通过活动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进一步体会父母的辛劳。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父母所想所忧,体贴和关心父母。
【教学难点】培养理解父母、主动为父母分担的责任意识。
五、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堂所用的PPT。
学生准备:了解父母每天做的家务。
一、导入新课1.话题激趣问题引入:你观察过父母每天都在干什么吗?2.畅所欲言:你是否发现父母外貌的变化?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新课导入:爸爸妈妈多辛苦二、调查发现1.父母的一天:教师:说说父母经常做的三件家务,做这三件家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你觉得他们辛苦吗?2.回忆思考:你留意过父母平时在家都忙些什么吗?仔细想想。
提示:拖地、买菜、洗碗、照顾老人……3.填写记录:填写各个时间段父母要做的家务(出示调查表)老师组织学生讨论:我发现每天父母最忙碌的时间是……我发现每天比我起得早的是……睡得晚的是……我发现每天父母下班后,还要在家里做……我发现……4.调查活动一: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完成填写。
交流:你觉得父母辛苦吗?你会想去帮父母分担吗?5.调查活动二:根据自身情况,完成调查表。
爸爸妈妈在我心中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爸爸妈妈在我心中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c4046f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7.png)
同学们,父母为了我们,为了家庭这么辛苦,我们要好好了解自己的父母。
板
书
设
计
11 爸爸妈妈在我心中
父母在我心中
我们都爱父母
我们了解父母
个 性 化
作 业 设 计
相信学完这一课,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把你想说的话写
下来,我们来交流交流吧。
教
学
反 思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渲染,让学生懂得父母最爱我们,我们也都爱父母。
二、讲授新课
话题一:我们都爱父母(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的几幅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看完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说出来大家交流一下。
生1:天黑的时候,会担心爸爸还没回家吃饭。
生2:看到妈妈生病难受的样子,我心疼得不得了,真想替妈妈分担一点儿痛苦。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父母呵护着我们,对我们非常了解。我们也应该多了解他们,加深对他们的爱。(课件出示教材第74页的“我为父母写档案”)
师:同学们,你们可以通过一个课后小调查来为你们的父母写档案,然后说说你们从父母的小档案中有什么发现和感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填表的过程中,增加对父母的了解,学会理解父母,感恩父母。
生3:过节的时候,爸爸妈妈还没回家,我十分思念他们。
师:同学们,父母最爱我们,同时,我们也会心疼、担心和想念他们。在我们心里,他们也是我们最爱的人。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启发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打开思路,激发出孩子埋藏在心底的那份对父母的难以割舍的自然情感。
话题二:我们了解父母吗(课件出示教材第73页的几幅图片)
重难点:体会父母的疼爱,产生孝敬父母的情感。
教学准备
希沃课件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优秀课例我心中的爸爸妈妈
![优秀课例我心中的爸爸妈妈](https://img.taocdn.com/s3/m/bc84f11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87.png)
优秀课例我心中的爸爸妈妈活动理念《儿童情绪心理学》中把人类的大脑分为三层:最里面的一层是指人类最基本的生理机能的本能脑,又称爬行脑;中间一层负责人类各种情绪的产生,被称为情绪脑;最外面一层是我们的理智脑,抽象逻辑思维等高级思维都是由理智脑控制的。
人类的情绪脑比理智脑发展快。
小学四年级学生处于儿童期的后期阶段,思维能力处于转折期。
现实生活中,当与父母发生冲突时,情绪脑被开启,就会对父母有较低的评价,于是故意与父母作对。
本堂课旨在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在情绪脑和理智脑操控下的不同感受,增强学生对家长的认同感和接纳度,从而改善亲子关系。
活动目标•使学生认识在情绪脑和理智脑操控下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让学生尝试运用理智脑来改善亲子关系;•帮助学生建构对父母的新的评价系统。
活动年级小学四年级活动准备课件、案例相关视频、小组填写卡片、板书板贴。
活动过程一、理想中的爸爸妈妈了解对父母的评价标准1. 配乐讲述绘本故事《我妈妈》。
小时候,大家都听过爸爸妈妈讲故事吧?今天,老师来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我妈妈》。
2. 第一次打分:这个故事是一个叫安东尼的孩子送给他妈妈的,如果要给这位妈妈打分,满分100 分的话,你觉得这个妈妈可以得到多少分?(板贴刻度尺)3. 出示课题:大家都给安东尼的妈妈打了100分。
看来,故事里的妈妈是我们心目中理想的妈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心中的爸爸妈妈”。
(出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对绘本故事里妈妈的评价,了解学生已有的评价标准。
二、现实中的爸爸妈妈体验情绪脑对父母的评价(一)消极情绪状态下对父母较低的评价1. 过渡语:刚才我们说到了理想爸爸妈妈,现实跟理想可能会有一点点的差距,我们和爸爸妈妈之间的相处可能也不像我们理想中的那么融洽。
2. 出示亲子关系统计图(图1):你们看,这是一张亲子关系对比统计图,比较2019年和2020年的亲子关系,你发现了什么?3. 小结:2020年的寒假很特殊,因为疫情大家在家里上网课学习,跟父母的相处时间变得更多了,也因此可能和爸爸妈妈之间产生了更多的小摩擦。
《爸爸妈妈在我心中 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爸爸妈妈在我心中 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da6f4504afe04a1b171dea3.png)
《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感恩父母,体会父母之爱的无私和伟大,感受自己对父母爱的表现。
2.能够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深入了解父母。
3.通过调查档案,了解父母的基本情况,加深对父母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了解父母的基本情况和点滴日常。
难点:走进父母的内心,更加理解父母。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师: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
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当孩子们都长大成人,父母也老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不知从何时起,他们的头上长出了白发,他们的身躯不再挺拔,步伐不再矫健,身体不如从前那么硬朗,这时候我们才渐渐地体会到父母真的老了。
设计意图:通过古诗引入,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理解父母的艰辛,感受父母的伟大。
【课堂活动】活动一:我们都爱父母师:上一节课中我们讲过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这种爱可以像涓涓细流,也可以如浩瀚大海。
我们也爱自己的父母,是他们赋予我们生命,把我们带到美好的人间,他们给予了我们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请大家分享一下,你是如何爱自己爸爸妈妈的?学生积极分享。
师:看来同学们真的非常爱自己的爸爸妈妈,让我们看看课本中的例子,说说他们是怎么爱自己爸爸妈妈的?学生们分享感受,教师出示课本图片实例。
例1:天都黑了,爸爸怎么还不回来呀?(担心爸爸出什么意外)例2:看到妈妈难受的样子,我心疼的不得了。
(心疼妈妈)例3:元旦快到了,爸爸妈妈能回来看我们吗?(想念爸爸妈妈)师:担心、心疼、想念……这些都是爱自己父母的情感表现。
设计意图:承接上一课内容,将父母爱子女过渡到子女爱父母上,并结合课本中的实例和学生的分享,体现出爱父母的多种情感表现形式。
活动二:我们了解父母吗?师:父母精心呵护我们的成长,对我们的情况可谓了如指掌,那么反过来,你们了解自己的父母吗?课前我们已经让同学都做过功课,谁能展示一下我们布置填写的作业——“我为父母写档案”,并且说一下对父母有哪些了解,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的呢?学生积极交流,踊跃分享。
11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教案及反思
![11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7e5062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1d.png)
一、教案名称:11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教案二、课时:1课时三、年级:一年级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对他们的爱,感受父母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辛勤付出。
2.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回报父母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五、教学重点:1. 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 培养学生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父母的爱,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
2.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1. 课件:关于父母对学生的爱的图片、视频等。
2. 教学素材: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诗歌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关于父母对学生的爱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
2. 学生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爱,如父母的关心、照顾等。
Step 2: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父母在学长过程中的辛勤付出,如养育、教育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Step 3: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呈现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诗歌等素材,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Step 4:小组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2. 学生分享小组活动的成果,如为父母做家务、给父母写信等。
Step 5: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并提出自己在孝敬父母方面的改进措施。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深刻感受到父母的爱。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在小组活动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学生为父母做一件小事,如倒杯水、帮忙做饭等,并记录下父母的反应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写日期:课时教案执行日期:
课题
第三单元课时 1
10 父母心总课时20 主备人李军龙参与人四年级语文组教师审核人雷连英
课时目标1、认识、会写“佣、嘀、咕、弃、舱、承、允、添、嗓、残、酷、谋”12 个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情节与课文主题的关系。
教学
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
教学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情节与课文主题的关系。
教学
方法合作探究、启发指导教学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批注或
修改意见
一、激趣导入
1、导语:同学们,是谁给了我们的生命?是谁给了我们一个
温暖的家?是谁将我们一点点的哺养大?是我们的父母啊!今天,
让我们学习一篇描写父母之爱的课文—《父母心》,相信同学们一
定会有所感悟的。
(板书课题:父母心)
2、学生齐读读课题,说说自己对“父母心”的理解或体会。
(学生自由畅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出示自学提纲。
(1)把课文读通、读顺。
(2)勾画出生字、生词。
(3)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
(4)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
3、学生独立思考,再与小组同学讨论。
三、全班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正音。
3、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一对穷人夫妇,甘愿自己受苦,也不愿把孩子送给富人家。
(2)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爱是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是任何困难也割舍不了的。
4、指名朗读,要注意读出穷人夫妇语气、神情变化。
四、抄写生字、生词
1、自主记忆字形。
提出难写的字。
2、指导书写
“弃”是上下结构,上面是“云”,不要寄居成“亡”。
“添”的左右结构,右下边是“”不要写成“小”。
“酷”的左边是“酉”,不要写成“西”。
3、学生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4、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
五、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自己在这一节课中的学习收获。
作业一、我能给这些汉字兄弟找朋友。
舱()残()桑()某()船()线()嗓()谋()
教学后记第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