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人行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人行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护理手段。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需行胶囊内镜检查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人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将100例消化道出血的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消化道出血病人采用基础护理,实验组消化道出血病人采用综合护理,观察两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疲劳感评分。
结果:两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疲劳感评分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
结论: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时采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明显,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及不良反应。
标签: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胶囊内镜检查;护理
消化道出血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症候群之一,消化道是指人体体内从食管到肛门的管道,主要包括十二指肠、回肠、胃、盲肠、直肠及结肠等,消化道出血主要可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及下消化道出血两种,主要是由胃、十二指肠疾病、食管炎、肛管疾病及小肠疾病等引起的[1],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粪便黑色带有血液、腹痛、便血及呕血等,可能引起失血性休克、贫血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中用于检查消化道出血的主要方法为胶囊内镜检查[2],我院针对行胶囊内镜检查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人实施综合护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报告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病人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将100例消化道出血的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消化道出血病人男女比例为26∶24,患者的年龄分布在20至62岁之间,年龄的均值为(41.23±3.68)岁;实验组消化道出血病人男女比例为27∶23,患者的年龄分布在20至61岁之间,年龄的均值为(41.21±3.60)岁。
100例患者经胃镜检查及肠镜检查后均不能明确病因,本次观察均在患者及患者家属知情的情况下进行。
对两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人的基线资料进行均衡性检验后发现,统计学无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1.2.1检查方法
两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人均行胶囊内镜检查,采用重庆市金山科技公司
提供的OMOM国产胶囊内镜进行检查,检查时,病人穿上配套的背心接收器,患者吞服胶囊后,对胶囊经过的胃肠道进行拍摄,8小时后将记录仪所拍摄到的信息下载至工作站,对信息进行分析总结。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人采用基础护理,主要包括药物护理、病情观察及饮食护理等;实验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人采用综合护理,主要包括:(1)检查前护理:准备好各种检查所需物品,将数据记录仪初始化,以免影响检查结果,检查前通知家属检查必须在一名家属陪同下进行;(2)心理护理:患者因对疾病的不确定,对检查的恐惧等原因容易产生焦虑、烦躁及紧张等情绪,检查前,护理人员因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告知患者检查的简单过程,强调胶囊内镜检查的无创伤、无痛等特点,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3)身体护理:患者因检查会产生身体紧绷、精神紧张等反应,可适当为患者进行按摩等;(4)检查中护理:指导患者穿戴好背心接收器,因胶囊比普通胶囊大,嘱咐患者吞咽时不要咬破胶囊,检查过程中患者不应有过大幅度的动作出现,最好保持站姿或坐姿;(5)检查后护理:患者排便时,指导患者使用便盆,观察胶囊是否排出,发现胶囊后将胶囊交给护理人员,若超过72小时未排出胶囊,及时入院检查,确认胶囊的位置。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疲劳感评分。
不良反应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头晕等;采用疲劳感知量表对患者进行疲劳感评分,总分14分,分数越高,患者的疲劳感越强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对两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疲劳感评分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若P<0.05,代表两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之间对比的各项观察指标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两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疲劳感评分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
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疲劳感评分
组别腹痛(例)腹胀(例)呕吐(例)头晕(例)不良反应发生率[n (%)] 疲劳感评分(分)
对照组(50) 3 4 1 2 10(20.00)9.63±2.47
实验组(50) 1 1 0 0 2(4.00)7.10±1.02
3.讨论
胶囊内镜检查又称“医用无线内镜检查”及“智能胶囊消化内镜系统”,接受检查的病人通过服用内置摄像头及信号传输装备的智能胶囊,借助患者消化道蠕动及运动拍摄消化道内部情况,帮助医生直观、清晰看到患者消化道病情并作出诊断[3]。
其具有无创、无痛、安全、便捷、并发症少等优势,是目前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主要方式之一[4]。
在胶囊内镜检查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措施显得非常重要。
患者因不确定自身疾病、检查及对胶囊的疑惑等原因容易产生焦虑、不安及紧张等情绪,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简单向患者介绍检查的过程及目的,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5];检查前各项仪器、设备的确认能有效保证检查的准确性,避免出现误差;检查后的护理能有效帮助患者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本次观察中的结果显示,采用综合护理手段的实验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采用基础护理的对照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16.0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之间的疲劳感知评分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有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行胶囊内镜检查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人实施全方位综合护理的效果明显,不仅能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还能减轻患者的疲劳程度。
参考文献:
[1]梁权,易小敏,黄一鲜等.48例OMOM胶囊内镜检查患者的护理干预[J].广西医学,2010,32(1):120-121.
[2]赵国珍.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胶囊内镜检查的护理体会[J].天津护理,2013,21(3):210-211.
[3]乔娜娜.胶囊内镜检查临床应用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5):2507-2507.
[4]钟远键.胶囊内镜检查的术前准备和术中护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2):244-245.
[5]过孝.OMOM胶囊内镜检查的配合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41):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