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乡愁》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及内容二次备课
一、导语: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几句诗歌,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共同情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
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剪不段,理还烂,是离愁,别有一班滋味在心头。
诗人余光中说过:“烧我成灰,我的唐魂汉魄仍然萦绕那片厚土。
”在他离开大陆20余年的1971年,那时,正逢海峡两岸交好无望、双方民众都处于极度绝望之中,他在厦门街的旧居里感情所至,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一首饱含深情的诗——《乡愁》。
)
〔板书:乡愁余光中〕
二、走近余光中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去台湾。
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漂泊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著名文集有《白玉苦瓜》、《石室之死》、《听听那冷雨》等。
三、读乡愁
同学们,诗歌是跳动的音符,而欣赏诗歌正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华彩乐章。
下面我们将奏响的是第一乐章,读乡愁(课件)
(一)认真聆听
1、优美的诵读能激起我们的感情共鸣,用心聆听会让我们如痴如醉。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乡愁》的配乐诗朗诵,注意认真倾听朗诵的节奏、重音、语速、语调、情感等。
2、多媒体播放影音。
3、听完后,师生讨论明确:(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种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情感就是乡愁。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
诗人们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
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
是啊,生我们养我们的故乡,我们怎能忘记?
语调——深沉语速
(二)深情诵读
1、优美的诵读犹如一杯美酒,越品越浓,听了别人的诵读,大家想不想自己也深情的读一遍呢?
2、把握好作者的感情变化,才能读出诗的韵味来。
3、学生自读
4、组内读
5、请几名层次不同的学生班内读,学生进行评价。
6、齐读(配乐朗读)
三、品乡愁
通过朗读,我们心灵深处情感已经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作者那淡淡的愁绪,我们仿佛也在慢慢体会,同学们让我们奏响第二乐章--含英咀华品乡愁
1、让学生从诗的意象、结构、语言、情感几个方面,自选内容,品评这首诗。
2、学生自由发表见解,老师适当引导。
师:我们知道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看不到,摸不着,但在余光中的乡愁里,他把乡愁寄托在具体可感的事物上,那么诗人运用了什么意象来表现乡愁? (课件)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板书)
作者抓住这四种意象表达了内心的情感,那么作者以什么顺序来组织全诗?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人生的四个阶段)(板书)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都有哪些具体的乡愁?
小时候的我外出求学,与母亲分离,自己思念的便是家中的母亲,对母亲的思念寄托在一封封家书之中,而保证这封信能够从“这头”到“那头”,邮票便是小时候最突出的“乡愁”。
——低缓感情——深挚
第一节回忆平淡(小时候,诗人求学在外,思念母亲,这种对儿时的回忆,读时可以稍微平淡一点。
)
第二节遗憾甜蜜(长大后,诗人新婚别离,对娇妻的思念,虽然遗憾却带有丝丝的甜蜜。
)
第三节失落痛苦(后来呀,一座坟茔、两世相隔,母子永远不能相见了,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呀!对母亲的这种悼念,是失落中带有难以名状的痛苦。
)
第四节惆怅无奈(而现在,台湾与大陆长期阻隔,作者归心似箭,却又无能为力,只能望峡兴叹!所以是惆怅中有着些许的无奈!)
长大后,为生活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外,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的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
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
但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永远地隔开了。
诗到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气
氛更强,让人唏嘘感叹不已。
而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而且无法逾越。
一句“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又如悲歌吟唱,震撼读者的心肺。
(4)这首诗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表现乡愁。
将抽象的情绪化物化了,这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技巧:托物寄情。
在许多古典诗歌中,如李清照在《武陵春》一词中有类似的写法,“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李清照说“载不动”,而本诗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并且用了“一枚、一张、一方、一弯”等量词,是不是说明余光中的乡愁比较淡?
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重重夫妻情,矮矮的坟墓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了无尽的乡思,落笔虽小,却诗情饱满。
小结:全诗以时间的变化组诗,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诗情层层推进升华,最后将乡愁上升到民族和国家的角度。
4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
〔诗是精当含蓄的艺术,比较跳跃,读者要用想象、用情感去填补其中的空白,请同学就一、二、三、四两节诗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中所想从而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
学生自读,想象讨论、回答。
没有统一答案,鼓励创新。
不断挖掘诗的内涵,丰富学生的想象。
〕
四、说乡愁
中国人,天然有着深深的乡土情结,家被视为生命的本源。
阔明确:母子分离、夫妻分离、母子死别、两岸分离(板书)
师:同学们想像、表达都很好,诗的第四小节,与前三小节已有所不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板书)
明确:这是正语反说,“一枚”“一
张”“一方”“一湾”
四个数学量词和“小
小的”“窄窄的”“矮
矮的”“浅浅的”四
个形容词都以一种
看似轻描淡写的方
式,把乡愁浓缩于四
个面积小程度轻的
对象之上,恰恰反衬
出诗人内心深处浓
烈的思乡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