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翘散联合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翘散联合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观察
刘秀平
(云南省楚雄州中医医院儿科,云南 楚雄 675000)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用银翘散联合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

方法:选取云南省楚雄州中医医院儿科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78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中西医结合组(n=39)与西医组(n=39)。

对两组患儿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用银翘散联合藿朴夏苓汤加减对中西医结合组患儿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其退热、疱疹消退和住院的时间。

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患儿退热、疱疹消退和住院的时间均短于西医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银翘散联合藿朴夏苓汤加减对其进行治疗能显著减轻其临床症状,缓解其病情,缩短其住院的时间。

[关键词]银翘散;藿朴夏苓汤加减;小儿手足口病;发热;疱疹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21)8-0176-02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也叫手足口综合征,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传染病。

5岁以下的儿童是此病的高发群体[1]。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主要为肠道病毒71型(EV 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

此病的传播方式主要为密切接触传播和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另外,饮用被病毒感染的水或进食被病毒感染的食物也可引起此病。

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口腔、手、足等部位出现疱疹、发热等[2]。

此病患儿的病情若持续进展,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心肌炎、脑膜炎、肺水肿等)。

本文主要是研究用银翘散联合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78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小儿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年龄≤6岁;病历资料完整且其家长自愿让其参与本研究。

其排除标准是: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或存在过敏体质;由其他疾病导致的口腔及手足部位疱疹;中途转院。

随机将其分为中西医结合组(n=39)与西医组(n=39)。

在39例中西医结合组患儿中,有男性患儿19例(占48.72%),女性患儿20例(占51.28%);其年龄为1~5岁,平均年龄为(2.54±0.96)岁;其病程(指发病至入院的时间)为1~5 d,平均病程为(2.40±0.58)d;入院时其体温为38.1℃~39.6℃,平均体温为(38.82±0.45)℃。

在39例西医组患儿中,有男性患儿17例(占43.59%),女性患儿22例(占56.41%);其年龄为1~6岁,平均年龄为(2.75±0.83)岁;其病程为1~6 d,平均病程为(2.71±0.66)d;入院时其体温为38.3℃~39.5℃,平均体温为(38.71±0.49)℃。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是:对其进行补液、退热、解痉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并用利巴韦林(生产厂家:长治市三宝生化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9232)对其进行抗病毒治疗。

此药的用法是:静脉滴注,每次用药10 mg/kg,每天用药1次。

对合并有低氧血症的患儿进行氧疗,对颅内压升高的患儿进行降颅内压治疗。

在此基础上,用银翘散联合藿朴夏苓汤加减对中西医结合组患儿进行治疗。

银翘散(生产厂家:百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2020467)
的用法是:口服,每次服6 g,每天服3次。

藿朴夏苓汤加减的组方是:藿香6 g、姜半夏4.5 g、金银花50 g、甘草25 g、薄荷30 g、薏苡仁12 g、蝉蜕7.5 g、连翘50 g、佩兰10 g。

用300 ml的清水对上述中药材进行煎煮,取药液100 ml。

年龄<3岁的患儿每天服30~50 ml,分2次服用;年龄≥3岁的患儿每天服80~100 ml,分2次服用。

两组患儿均连续用药7 d。

1.3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其退热、疱疹消退和住院的时间。

用显效、有效和无效评估其疗效。

显效:治疗后患儿的口腔及手足部位疱疹、发热等症状基本消失,其饮食恢复正常。

有效:治疗后患儿的口腔及手足部位疱疹、发热等症状明显减轻,其饮食基本恢复正常。

无效:治疗后患儿的口腔及手足部位疱疹、发热等症状减轻不明显,其饮食未得到改善。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3.0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44%,其中治疗效果为无效、有效和显效的患儿分别有1例、17例和21例。

西医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92%,其中治疗效果为无效、有效和显效的患儿分别有9例、15例和15例。

中西医结合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组别例数
显效
[n(%)]
有效
[n(%)]
无效
[n(%)]
总有效率
[%(n)]
中西医结合组3921(53.85)17(43.59)1(2.56)97.44(38)
西医组3915(38.46)15(38.46)9(23.08)76.92(30)
χ²值 4.78
P值<0.05
2.2 对比治疗后两组患儿退热、疱疹消退及住院的时间
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患儿退热、疱疹消退和住院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99±0.69)d、(4.98±1.01)d 和(7.88±0.79)d,西医组患儿退热、疱疹消退和住院的平均时间分别为(3.42±1.08)d、(6.98±1.23)d和(9.34±1.45)d。

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患儿退热、疱疹消退和住院的时间均短于西医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2。

作者简介:刘秀平(1987—),女,汉族,云南寻甸人,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儿科的临床诊疗工作
表2 对比治疗后两组患儿退热、疱疹消退及住院的时间(d,s
±)组别例数退热的时间疱疹消退的时间住院的时间
中西医结合组39 1.99±0.69 4.98±1.017.88±0.79
西医组39 3.42±1.08 6.98±1.239.34±1.45
t值 6.248.46 6.68
P值<0.05<0.05<0.05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

学龄前儿童是此病的高发群体。

此病是由感染EV 71、Cox A16等肠道病毒所致[3]。

少数手足口病患儿在发病后的一周左右其病情可自愈,但多数患儿的病情需经正规、系统的治疗方可痊愈[4-5]。

目前,西医对此病患儿主要是进行补液、退热、抗感染等治疗。

中医认为,手足口病属于“温病”、“瘟疫”等范畴,其病因主要是湿热、风热之邪内侵肺脾,使卫表被遏,肺气失宣,邪毒搏结于肌肤和口咽,进而发病[6-7]。

此病的病位主要在肺、脾,常累及心、肝。

中医主张从清热祛湿、解毒透邪等方面着手治疗此病。

本研究所用的藿朴夏苓汤加减中,藿香可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姜半夏可降逆止呕、温中散寒,金银花、连翘可清热解毒,薄荷可发汗解热、疏肝理气,薏苡仁可利水渗湿、健脾止泻、解毒散结,蝉蜕可疏风清热、定惊解挛,佩兰可芳香化湿、解郁散结,甘草可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可共奏清热解毒、利水渗湿、解毒散结之功。

银翘散的主要成分为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淡竹叶、芦根、甘草。

连翘可清热解毒,薄荷可发汗解热,荆芥可祛风、解表、透疹,淡豆豉可解表、除烦、解毒,牛蒡子可疏风散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桔梗可宣散肺气、清利咽喉,淡竹叶可清热除烦、利尿通淋,芦根可清热生津、利尿消肿,甘草可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可共奏清热解毒、解表透疹之功[8]。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患儿退热、疱疹消退和住院的时间均短于西医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见,在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银翘散联合藿朴夏苓汤加减对其进行治疗能显著减轻其临床症状,缓解其病情,缩短其住院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朱奕豪,王真,陈婉姬.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
随机临床对照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2(4):448-449.
[2] 卢兰.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20,12(12):48-49.
[3] 周兴燕.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6):74-75.
[4] 周芳.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评价[J].中外
女性健康研究,2014(19):429.
[5] 刘静.探讨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10):42-43.
[6] 杨建岭,李桂菊.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不同护理方法
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9):77-78.
[7] 闫吉慧.舒适护理模式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
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4):7-8.
[8] 赵云娜,侯海杰.165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
防控措施探索[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8):102-103.
磷酸奥司他韦胶囊联合金莲清热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
阚迎昕
(北京市第二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031)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联合金莲清热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联合金莲清热颗粒进行治疗。

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咳嗽改善的时间、发热改善的时间、咽喉肿痛改善的时间及鼻塞流涕改善的时间。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咳嗽改善的时间、发热改善的时间、咽喉肿痛改善的时间及鼻塞流涕改善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使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联合金莲清热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显著,可快速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磷酸奥司他韦胶囊;金莲清热颗粒;中西医结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中图分类号]R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21)8-0177-0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细菌、病毒等致病原进入患者的上呼吸道引起的急性感染。

约80%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致病原为病毒[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其中寒冷的春冬季节是该病的高发季节[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咳嗽、高热、咽喉肿痛及鼻塞流涕等。

西医主要对该病患者进行抗病毒、止咳及镇痛等常规治疗[3]。

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是临床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用的抗病毒药物。

该药能抑制患者体内神经氨酸酶的活性,使病毒从细胞中脱离,从而抑制其病情的进展[4]。

但单独使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一般,对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较大[5-6]。

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使用中医疗法联合西医抗病毒疗法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并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7]。

金莲清热颗粒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可治疗感冒热毒壅盛之证[8]。

本文主要是探讨使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联合金莲清热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其病情被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3)能与医护人员正常进行交流。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为:1)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2)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

3)合并免疫系统疾病。

4)无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

根据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26例(占本组患者的55.32%),女性21例(占本组患者的44.68%);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22岁,年龄最大的患者72岁,其平均年龄为(45.89±6.16)岁;其病程为2~6 d,平均病程为(3.5±1.3)d。

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27例(占本组患者的57.45%),女性20例(占本组患者的42.55%);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24岁,年龄最大的患者76岁,其平均年龄为(46.17±6.34)岁;其病程为2~7 d,平均病程为(3.7±1.5)d。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