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故事
古代大诗人的轶事有哪些
![古代大诗人的轶事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6659c45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04.png)
古代大诗人的轶事有哪些古代诗人的奇闻趣事1、苏东坡以诗讽仕途苏东坡,唐宋八大家之一,才华横溢,成就卓然,但因他耿介正直,仕途坎坷,晚年惨淡,曾作《静坐》诗一首:“无事只静坐,一日如两日,若活七十岁,犹如百四十。
”政治失意,无所事事,本是痛苦的事情,苏东坡却还来黑色幽默,把活70岁当作140岁,露出几多苦涩与辛酸。
他还写《洗儿》诗:“人家养子爱聪明,我为聪明误一生。
但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害到公卿。
”进一步表达了他对当时官场黑暗的抨击与讽刺。
2、赶考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
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
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
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
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
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
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
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背靠靠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3、骆驼在动物园里的小骆驼问妈妈:“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那么地长?”骆驼妈妈说:“当风沙来的时候,长长的睫毛可以让我们在风暴中都能看得到方向。
”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丑死了!”骆驼妈妈说:“这个叫驼峰,可以帮我们储存大量的水和养分,让我们能在沙漠里耐受十几天的无水无食条件。
唐代诗人的六则小故事
![唐代诗人的六则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b3283d5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7e.png)
唐代诗人的六则小故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意思是说:学习是像一座藏满宝藏的大山,但是需要勤奋才能开辟通向山顶的道路;学习也是茫茫的**大海,只有辛苦的努力才能泛舟其上。
勤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历史上的他们是什么样的人物呢?一起来看看吧!1.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文学史家一般把王绩列为最早的唐代诗人,所以施先生选讲唐诗从王绩开始。
王绩,自号“东皋子”。
王绩的兄长王通,号“文中子”,在隋末大乱之际,具有后世张横渠颂扬的“为往圣继绝学”的风骨,隐居讲学,为黄河、汾水之间之间儒学宗师。
王通的孙子更是大大有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王勃是也。
2.骆宾王《在军登城楼》: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
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做徐敬业的秘书,代徐起草了《讨武曌檄》。
文中“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试看今日之城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传诵千古。
据说武则天读了,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什么不早用此人,却为徐敬业所用。
徐敬业起兵,骆宾王留下了一文一诗,“戎衣何日定”是指希望像周武王姬发那样“一戎衣而天下定”,但是徐敬业造反失败,传说骆宾王出家灵隐寺当和尚。
3.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读来慷慨悲凉,正是陈子昂流传千古的名句。
自从齐梁以来,诗体日趋浮夸、靡丽,只有文字之美,不见作者的思想怀抱。
陈子昂的主要作品是三十八首《感遇诗》,直接继承了汉魏古风,为唐代五言古诗建立了典范,成为先驱者。
史书上记载陈子昂辞官归家后,县令段简以其家豪富,罗织入罪,逮捕狱中,忧愤而死,年四十三。
至于死因则语焉不详。
施先生介绍:中唐后期的沈亚之在《上郑使君书》中说“武三思疑子昂排摈,阴令桑梓之宰拉辱之,死于不命。
”陈子昂真正的死因是在政治上、言论上触犯了武三思,使得武三思非杀他不可。
4.孟浩然《临洞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诗人小故事
![诗人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d41f13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7.png)
诗人小故事
以下是几个诗人小故事:
1. 威廉·莎士比亚:威廉·莎士比亚是一位伟大的英国诗人和戏剧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争议。
他年轻时家庭贫困,但他的天赋和努力让他成为了一位成功的作家。
他的诗歌和戏剧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欣赏,被认为是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2. 埃德文·阿什福德:埃德文·阿什福德是一位美国的盲人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他天生视力障碍,但并没有阻碍他成为一位成功的诗人。
他在晚年时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诗人和作家,他的作品被广泛传播。
3. 华兹华斯:华兹华斯是一位英国湖畔派诗人,他的生活充满了诗意和冒险。
他曾经和斯蒂文森一起漫步在湖畔,探讨着诗歌和自然。
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自然和生命的赞美,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4. 约翰·济慈:约翰·济慈是一位英国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命和爱的探索。
他曾经和达尔文一起研究自然,他的作品深受当时文学界的喜爱和欣赏。
但是他过早地离开了人间,年仅 30 岁,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铭刻在文学史上。
古代诗人的小故事
![古代诗人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4dbd320915f804d2b16c127.png)
1、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与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
古代诗人的五则小故事
![古代诗人的五则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bc4436eddccda38376baff3.png)
古代诗人的五则小故事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
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
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
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
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
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成语出人头地就是从这儿来的)!”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北宋仁宗时,有位名妓谢玉英,色佳才秀,最爱唱柳永的词。
柳永才高气傲,恼了仁宗,不得重用,中科举而只得个馀杭县宰。
途经江州,照例浪流妓家,结识谢玉英,见其书房有一册"柳七新词",都是她用蝇头小楷抄录的。
因而与她一读而知心,才情相配。
临别时,柳永写新词表示永不变心,谢玉英则发誓从此闭门谢客以待柳郎。
柳永在馀杭任上三年,又结识了许多江浙名妓,但未忘谢玉英。
任满回京,到江州与她相会。
不想玉英又接新客,陪人喝酒去了。
柳永十分惆怅,在花墙上赋词一首,述三年前恩爱光景,又表今日失约之不快。
最后道:"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赋,试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谢玉英回来见到柳永词,叹他果然是多情才子,自愧未守前盟,就卖掉家私赶往东京寻柳永。
几经周折,谢玉英在东京名妓陈师师家找到了柳永。
久别重逢,种种情怀难以诉说,两人再修前好。
谢玉英就在陈师师东院住下,与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
有一次,晏殊路过杨州,在城里走累了,就进大明寺里休息。
晏殊进了庙里,看见墙上写了好些题诗。
他挺感兴趣,就找了把椅子坐下。
然后,让随从给他念墙上的诗,可不许念出题诗人的名字和身分。
晏殊听了会儿,觉得有一首诗写得挺不错,就问:“哪位写的?”随从回答说:“写诗的人叫王琪。
”晏殊就叫人去找这个王琪。
王琪被找来了,拜见了晏殊。
诗人经典故事
![诗人经典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0852a50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60.png)
诗人经典故事以下是一些关于诗人的经典故事:1.屈原的悲歌与《离骚》屈原是楚国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作品如《离骚》、《九歌》等,都展现了他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然而,他的生涯并非一帆风顺。
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不受欢迎,他被流放到了远离都城的荒野之中。
尽管遭受打击,他仍然热爱祖国,关心人民,并在这份情感中写出了《离骚》这首长篇抒情诗。
在诗中,他表达了自己对美政的向往和对黑暗现实的愤懑,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
2.李白的醉酒与自由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作品如《将进酒》、《庐山谣》等,都展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自由的热爱。
他常常喝酒,醉酒后更是能够肆意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据说,有一次他在家中喝醉了酒,便在院子里大声喊出“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的豪言壮语。
3.杜甫的悲悯与现实主义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歌作品如《三吏》、《丽人行》等,都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他关心人民的生活,痛恨社会的黑暗,因此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悲悯和同情。
他曾经在一首诗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表现了他对人民生活的深刻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
4.白居易的直言与讽刺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
他的诗歌作品如《琵琶行》、《卖炭翁》等,都表现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社会黑暗的讽刺。
他敢于直言不讳地批评时弊,揭露社会黑暗面,因此在当时的政治上备受争议。
然而,他的诗歌作品却深受人民的喜爱,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一。
5.苏轼的豪放与豁达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被誉为“全才”。
他的诗歌作品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都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热爱。
他擅长书法和绘画,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然而,他在官场中历经波折,多次被贬谪到远离都城的荒野之地。
精选古代名人的故事5篇
![精选古代名人的故事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ce9584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cf.png)
【导语】古今中外,有很多名⼈,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们光鲜亮丽的⼀⾯,更要看到他们背后的故事精选古代名⼈的故事5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1】精选古代名⼈的故事 骆宾王 骆宾王是唐朝初期的知名诗⼈,从⼩就才思敏捷。
七岁时,有⼀天他家来了客⼈。
⼀家⼈忙着招待客⼈,骆宾王就独⾃⼀⼈跑到了池塘边玩耍。
池塘边有很多美丽的花草,草丛中不时有⼩⾍⼦跳来跳去。
柳树枝条⼀直垂到⽔⾯,在微风的吹拂下把⽔⾯划出⼀道道波纹。
池塘⾥⼀群⼤⽩鹅正在嬉⽔。
骆宾王捉了⼏只⼩⾍⼦朝⽔⾥扔去,鹅群赶紧向这边游来,就像⼀团团⽩絮在⽔⾯漂浮。
红红的脚掌像⼩船桨⼀样划⽔,清清的⽔⾯上扩展着扇形的涟漪。
骆宾王最喜欢⼤⽩鹅了,他捡起⼀根⽊棍,在地⾯上画起了⽩鹅游⽔图。
这时候,家⼈因不见了骆宾王,找到塘边来了。
客⼈也跟了来,看到地上的画,还真有些像呢。
于是灵机⼀动,想考考这孩⼦,因为他早就听说这孩⼦聪明异常。
于是指着⽩鹅叫他作诗⼀⾸。
骆宾王朝着⽔中想了⼀会⼉,就⾼声吟诵起来: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浮绿⽔,红掌拔清波。
客⼈听了⾮常赞服,夸骆宾王是⼩神童。
这⾸诗很快传播开来,尤其是在⼉童中像歌谣⼀样流传着。
骆宾王不仅⼩时候聪慧异常,就是到了⽼年也仍才思敏捷。
骆宾王曾参与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争,兵败后,他逃到了杭州,削发为僧。
有⼀天,诗⼈宋之问⽉夜游灵隐寺,在长廊下吟诗道:“鹫岭郁苕峣,龙宫隐寂寥。
”可是竟⼀时想不起下⾯的句⼦。
这时,寺内⼀⽼僧正在打坐参禅,听得廊下有⼈吟诗,于是问道:“年轻⼈不睡,为何还苦苦吟诗?”宋之问回答说:“我想在这⾥题⾸诗,可是下两句想不出来了。
”⽼僧笑着说:“何不接上‘楼观沧海⽇,门对浙江潮’。
”宋之问连声说好。
第⼆天⼜去拜访⽼僧,⽼僧已不在寺内,据说乘船出海了。
这⽼僧便是隐姓埋名的骆宾王。
【篇2】精选古代名⼈的故事 屈原 屈原出⾝楚国没落贵族家庭,虽然家境不⽐⿍盛时期,但也⾐⾷⽆忧⽣活优渥。
家中长辈满腹经纶,对屈原的家庭教育很是重视。
古代诗人小故事四篇
![古代诗人小故事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7d0afbad51f01dc281f13b.png)
古代诗人小故事四篇无论认识沧桑,社会兴衰,励志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生诗行,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古代诗人小故事,供大家参阅!故事1:李白跳月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
听老辈人说,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站在桥头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子刚好分成两半:桥这边半个,桥那边半个。
圆圆的月亮影子,为什么会分成两半呢?这里有段故事。
传说唐朝大诗人李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来,在文德桥旁边的一座酒楼上歇脚。
这天碰巧是冬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独自坐在酒楼上赏月,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作赋。
李白生平最喜爱月亮,说月亮又干净又好看。
这天晚上,他抬头看见天上的月亮洁白滚圆,心里非常高兴,就多喝了几杯。
到了半夜,李白趁着酒兴,下楼走到文德桥上。
他刚走上桥,一低头,忽然看见月亮掉在水里了,河水一动,洁白的月影上就添了几条黑纹。
李白这时喝得醉醺醺的,只当是月亮给河水弄脏了。
他靴子也顾不得脱,张开双手就跳下桥去捞月亮。
谁知这一跳,月亮没捞着,却把水里的月亮震破了,顿时分成了两半儿。
故事就这样传下来了。
后来人们在文德桥旁边修了个“得月台”,据说那里就是当年大诗人李白赏月的地方。
故事2:杜甫曾经以卖药维持生计杜甫在35 岁左右时到达当时的京城长安,在那里他遭到奸臣李林甫政治阴谋的打击,没有考中,经济上一无比一天困窘,为了维持生活,他便设法找到了一个副业——卖药:以送药的方式,作为接受别人帮助的条件,这内含的苦心也实在难言了。
杜甫第二次卖药是在甘肃。
公元759 年,他48 岁到了秦州(今甘肃天水),生活更加困难。
他的诗中出现采药、制药、卖药的句子更多了。
如“秦州杂诗”二十首中便有“晒药能无归,应门亦有儿”之语,可见此时连杜甫的妻子也参加制药了。
他辛勤地灌溉培育着各种药草,同时也和以前在长安一样,不时派人将药送到城里,换取“药价”。
诗人最后一次卖药就显得更其凄惨。
公元770 年,杜甫59 岁,穷得连陆上都没有安身住所了,只得住在船上。
古代关于诗人的小故事
![古代关于诗人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5749c2ff12d2af90242e6ae.png)
古代关于诗人的小故事我们学了那么多古诗,知道那么多诗人,那么你知道古代关于诗人的小故事有哪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1.喜欢游山玩水的风流才子欧阳修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年轻时,他是一个喜欢游山玩水的风流才子。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故欧阳修常以“庐陵欧阳修”自居,欧阳修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文忠公。
累赠太师、楚国公。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六月二十一日寅时,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
当时,他父亲任绵州军事推官,已五十六岁,三年后,即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父亲去世。
欧阳修是家里的独子,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只得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
叔叔家不是很富裕,好在母亲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
欧阳修的叔叔也不时关怀,总算没有让童年的欧阳修失去基本的教育。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因为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天下。
”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到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
可是,天才少年的科举之路却很坎坷。
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和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欧阳修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了。
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春天,由胥偃(翰林学士)保举,欧阳修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
同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在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也算是“连中三元”。
古代诗人的小故事
![古代诗人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b3984ca172ded630a1cb61a.png)
古代诗人的小故事古代时候中的诗人有着许多的小故事,下面大家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有哪些吧!1、公孙仪拒收甲鱼的故事公孙仪是战国时鲁穆公手下的丞相。
他特别喜欢吃新鲜甲鱼。
于是送鱼的纷纷上门,但都被公孙仪一一回绝。
公孙仪的弟弟对此很不理解。
问:"你素来喜吃甲鱼,为何别人好心送来,你却不收呢?"公孙仪说:"正因为我喜欢吃甲鱼,所以才不能收。
吃几条甲鱼固然微不足道,但倘若我经常收别人的礼品,那就要落个受贿的坏名声,到头来连丞相的官位也会丢掉。
到那时,为兄再爱吃甲鱼,恐怕也吃不成了。
现在我不收别人的鱼,倒还可以安稳地做丞相,多吃几年我爱吃的甲鱼。
2、吴隐之不惧饮贪泉的故事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
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
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
3、包拯的故事包拯(公元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
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开始立志要为国家出力,“竭忠死义”。
包拯仕途的起点是知县,后历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行政长官;担任过监察御史等监察大臣、户部副史等掌理国家财政的高级官员、都部署等军事要职;当过外交使节出使辽邦;最有名的是做过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他一生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顿吏治,打击贪污,深受百姓欢迎,离任时当地精制一好砚相送,他都婉言谢绝,“不持一砚归”;他一生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
对皇亲国戚、宦官权贵的不法行为,一律极力主张绳之以法。
大力平反冤狱,是包拯生前与死后深为百姓所赞扬和称颂的主要内容。
4、王杰手好不要钱的故事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
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取得罪他。
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
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中国古代诗人的故事
![中国古代诗人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11f65f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7.png)
中国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同时也留下了很多与他们作品息息相关的故事。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中国古代诗人的故事:
1. 李白: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富有想象力。
据说,他在写《将进酒》时,喝醉了酒,灵感涌上心头,于是便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长诗。
2. 杜甫: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歌风格沉郁、深刻,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人生的苦难。
据说,他在写《登高》时,登上高山,远望四方,心有所感,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诗。
3. 白居易: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风格平易近人,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疾苦。
据说,他在写《琵琶行》时,听到一位琵琶手的演奏,深受感动,于是便写下了这首长诗。
4. 苏轼: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富有想象力。
据说,他在写《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怀念往事,思考人生,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词。
5. 李清照: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反映了女性的情感和人生的体验。
据说,她在
写《如梦令》时,梦到自己回到少女时代,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词。
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这些诗人的才华和创作过程,也从侧面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诗人小故事(推荐8篇)
![诗人小故事(推荐8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ec6d3c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75.png)
诗人小故事(推荐8篇)诗人小故事第1篇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
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
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
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
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
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
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
不知是“敲”还是“推”好。
手一边做着“推”的姿势,一边做着“敲”的姿势,反复斟酌。
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
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
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
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
两个人并排骑着自己的坐骑回到了韩愈的家,后来二人还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诗人小故事第2篇李中:五代南唐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
字有中,江西九江人。
仕南唐为淦阳宰。
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
南唐开元六年(942)与刘钧等同读书白鹿洞的庐山国学,博取功名。
有诗《壬申岁承合之任淦阳,再过庐山国学感旧寄刘钧明府》:三十年前共苦辛,囊萤曾寄此烟岑。
读书灯暗嫌云重,搜句石平怜藓深。
考壬申年为973年,是年诗人赴淦阳任命,经过九江重游故地,写下了这首诗。
又诗人好友癸酉年(973)为时在淦阳令的李中自编的《碧云集》作序。
写诗的故事
![写诗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14be47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33.png)
关于诗人写诗时候的故事1、七步诗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
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
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
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
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
2、忆江上吴处士有一次,唐代诗人贾岛骑着毛驴在长安朱雀大街上走。
那时正是深秋时分,金风一吹,落叶飘飘,那景色十分迷人。
贾岛一高兴,吟出一句"落叶满长安"来。
但一琢磨,这是下一句,还得有个上句才行。
他就苦思冥想起来了,一边骑驴往前走,一边念念叨叨。
对面有个官员过来,不住地鸣锣开道。
那锣敲得十分响,贾岛愣是没听见。
那官员不是别人,正是京兆尹,用今天的职务来说就是长安市市长。
他叫刘栖楚,见贾岛闯了过来,非常生气。
贾岛忽然来了灵感,大叫一声:“秋风生渭水。
”刘栖楚吓了一跳,以为他是个疯子,叫人把他抓了起来,关了一夜。
贾岛虽然吃了不少苦头,却吟成了一首诗《忆江上吴处士》。
3、题都城南庄博陵书生崔护,文才、姿态、气质都很好,进京参加进士考试,没有考中。
清明时节到城南游春,见一处庄园,园内桃花盛开。
他想进去观赏,园中却寂静无人。
他敲了敲门,有一位少女从门缝向外看,问道:“谁呀?”崔护答道:“我名叫崔护,是一个游春踏青的人,口渴了想讨杯水喝。
”女子听后,从屋里端了一杯水出来。
把院门打开,放了一个凳子,让崔护坐下喝水,自己却依着桃树伫立。
女子姿容妩媚靓丽,情意深沉含蓄,身后是一树盛开的桃花。
这画面简直让崔护看呆了,主动和女子说话。
可女子不肯答话,崔护只得告辞。
女子把他送到门外,然后似有憾意地走进院门。
两人虽没能说一句话,但已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了。
第二年清明节,崔护又想起去年的巧遇,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再次找到了那个庄园。
十大唐代诗人小故事
![十大唐代诗人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25a401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0.png)
十大唐代诗人小故事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玄宗和贵妃出游时,身边有一个十五岁的卫士,骑着御厩里的骏马,走在仪仗队的前列,气概非凡。
他不读书,不识字,只会横行乡里,做违法的事,司隶校尉对他也无可奈何。
这个卫士经过安史之乱,大约一二十年后,却成为一位著名的大诗人。
这位诗人,便是韦应物。
韦应物受王维、孟浩然影响很大,属于清淡一派,并且后来居上。
施先生认为王、孟多具有陶渊明诗的仪表,而缺乏陶诗的精神。
韦应物的诗反映的是品德极为高尚的人格,他的生活态度是任其自然,待人接物平和诚恳,所以韦应物是超过了王、孟而直接继承陶渊明的。
一个“身作里中横”的无赖少年,到中年以后,却一变而为淡泊高洁的诗人,其一生颇令人回味。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两句出人意外,一般人想不到,但又觉得很自然,不像是苦心思索出来的,宋元以来公认是奇特之笔。
苏东坡读了《寄全椒山中道士》后,曾和了一首。
后人评论:东坡刻意学之,而终不似。
盖东坡用力,韦公不用力;东坡尚意,韦公不尚意,微妙之诣也。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唐德宗即位以后,知制诰缺人,中书省提名两次,德宗都不允。
只好请旨,应该让谁做这个官。
德宗批道:“与韩翃。
”当时另有一个江淮刺史韩翃,中书省不知道德宗要哪一个,便把两个韩翃的名单一起呈上。
德宗便批道:“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
韩翃是由于自己的诗受到了皇帝赏识,最后做到大官。
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初读此诗,以为是一位已婚女子接受另一男子的爱情,但终于又把明珠还给他,表示自己已婚,就不应当背弃丈夫,改适他人。
其实,张籍这首诗的全题是“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难道张籍和李师道……不是的。
李师道父、兄和李师道本人把持河北、山东北部地区前后四十年,是地方军阀,征聘张籍入其幕府。
张籍知道李师道意图谋反,但又畏惧其威权,不敢得罪他,故意这样措辞,使李师道看了不至于发怒,明哲保身之意。
古代诗人的故事
![古代诗人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82879c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6.png)
古代诗人的故事
古代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璀璨的一道风景线。
他们用诗歌描绘了古代社会的
风土人情,留下了许许多多动人心魄的故事。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古代诗人的故事。
李白,唐代伟大的诗人。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自幼聪慧过人,喜爱读书。
李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激昂著称,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豪情壮志。
李白曾在酒醉时写下了《将进酒》,表达了他豪迈奔放的个性。
他的诗歌流传千古,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杜甫,唐代另一位伟大的诗人。
他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庭,却在政治上屡遭挫折,饱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
杜甫的诗歌以豪放、悲壮、感人著称,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社会的关怀和对人生的感慨。
杜甫曾在逆境中写下了《登高》,表达了他坚韧不拔的品格。
他的诗歌感动了无数人,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白居易,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
他出身寒微,却凭着才华和勤奋,一步步
走上了仕途。
白居易的诗歌以清新、婉约、优美著称,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间真情的感悟。
白居易曾在官场中写下了《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他的诗歌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感染了无数人。
这些古代诗人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坎坷人生和伟大成就。
他们用诗
歌描绘了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留下了许许多多动人心魄的故事。
让我们铭记这些古代诗人,学习他们的品格和才华,传承他们的文化遗产,让诗歌之美永远流传下去。
七年级下册关于诗人的故事
![七年级下册关于诗人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41f760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ff.png)
七年级下册关于诗人的故事
刘禹锡(公元772-842),字梦得,是与白居易同时的唐朝大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通俗清新,精炼含蓄,善用比兴手法,多有弦外之音。
他以《竹枝词》、《杨柳枝词》和《浪淘沙》为名的三组组诗,富有民歌特色,是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他的《乌衣巷》、《石头城》和《柳枝词》是传世的精品,对后世的诗人和词人很有影响。
刘禹锡一生生活不幸、仕途坎坷。
他结婚九年后便丧妻,对他感情上的打击很大。
[1]因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于公元805年从监查御史贬为朗州司马;十年后返京,再出为连州刺史;六年后转夔州刺史;三年后转和州刺史;两年后罢官还京,公元831年出苏州刺史;835年转同州刺史;一年后升为太子宾客,六年后去世。
刘禹锡的修炼道路和他的生活道路一样地坎坷不平。
他开初对佛教的认识比较浅,甚至把它与养生相提并论;[2]他不同意陶渊明抛官不仕的作法,认为在官场中也可逍遥自在。
[3]他是个勤于思考的人,但把思考限制在常人感官所及的范围,势必不能看到更高层次的理。
因此他在自己的《天论》三篇里不接受“因果报应"和“天人感应”的理,而自己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说法,认为任何事物都不能“逃乎数而越乎势”。
这实际上反映了他对自己“远大政治抱负"放不下,希望时来运转,还有大显身手的机会。
[4]这也为他自己在修佛的道路上设下了一个极大的障碍。
他这种因执著而妨碍自己真修的情形,也被他的高僧朋友指出过。
古代诗人的小故事
![古代诗人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7da405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df.png)
古代诗人的小故事说到李白、杜牧和骆宾王,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诗人。
但他们还有好一些我们不知道的有趣小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他们的故事,希望你喜欢!1七岁的骆宾王和《咏鹅》诗据传,聪慧的骆宾王自五六岁起就已熟记不少诗文,并在祖父的指导下能吟诗作文,至七岁时就已名声在外。
本县有一颇具声望的学者,得知其人其事传说后却将信将疑,觉得一个或许还拖着清鼻涕的黄口小孩,何来这等才智学识?所传诗文,或许是由大人捉刀代笔也未可知。
因此,有心要当面试其真伪。
这一天,学者特地来到骆宾王家,家人知其来意,却毫不介意,边热情接待,边叫来骆宾王配合面试。
客人见骆家门前有一口大池塘,放眼望去,但见清沏的塘水碧澄如镜,几只白鹅悠然自得地在塘中游荡嬉耍,红红的鹅掌,在清沏见底的水面下悠闲地划着,水面荡起串串涟漪,并不时传来“嘎、嘎、嘎”的欢叫声——好一幅白鹅嬉水图!目睹此情此景,客人灵机一动,便指着池塘中嬉耍的白鹅,嘱骆宾王以鹅为题即兴赋诗一首,满以为可以当场难住这个年仅七岁的小男孩。
孰料,骆宾王稍加思索,便脱口而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客人闻听,大为诧异,方知尚未及龆年的骆宾王能诗之说确非虚言,不由得连声夸赞:“果真是个神童!”此后,骆宾王七岁能诗的故事便不胫而走,并被人们誉为“江南神童”。
而这首即兴所赋的《咏鹅》诗,则更如春风一般,很快就广为流传,并成为千余年来儿童极为喜爱诵读咏唱的童谣,一直流传至今,并将永远地流传下去。
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他辞采华胆,格律谨严。
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
2李白,名字的来源据说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
他父亲很高兴,认为儿子长大后可能成为有名的诗人,就想为李白取一个好名字.以免后人笑自己没有学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百八十公 里 ,骑 自行车要四天 ,坐
李贺这时已解开缰绳 ,上驴 ,在 马车五天 ,坐驴车六天 ,坐汽车得在
胯下猛击一掌 ,便骑驴走了 ,诗人个 洛 阳途 中转一 下车 ,当一下 二手 旅
子瘦小 ,诗人和诗句都消失在村前那 客 ,车费二十五元 ,即使来回速度再
片枣 树林 外 。
快 ,时间上起码也得两天。
抠算着一枚硬币过 日子 。想靠写诗养
我老 师认 为脸 上 无光 。有辱 师
家糊 口 。
门。
天下 诗人 皆腰 瘦一 圈 。
我师从诗人胡超 白,多年来我敬
我累计获过台湾 《联合报 》新诗 佩他的一个原因不是比 、赋 、兴的运
奖三次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 用 ,而主要是他有一个不曾示人 的秘
作者简介 : 冯杰 ,1 964年 生,河 南省作家协会 副主席 ,河南省文学院专业
作 家,出版有诗集数种 。
像在空中撩一条绳子 ,每一个人 币不值钱 ,但 不值钱也是钱更应该是
都有一道 自己的人生抛物线 。
钱 。此例 属于 个案 ,能 称 “村 中名
譬 如 ,跨 世纪 前后 十年 里 ,我 士”,足可入 《滑州新志 》文化篇。
胡超 白地也不锄了 ,他只听到玉
87
看到 乡路上走来一位骑驴的青年人 , 停止,一歇就不想继续弯腰锄地 ,就
二 十啷 当岁 ,驴子 后面驮 一方 小 书 是开文学研讨会也不行。胡超 白说 :
匣 ,驴脖子上挂有一个小布袋子 。驴 “你要没事就到前村去看看吧 ,那里
蹄 蹬起 来零 乱 的烟尘 ,惊飞 几只蚂 也有几位闲淡诗人 ,他们光写诗 ,不
胡诗人心里一惊 。丢人事咋能传到唐
你 不信 ?青 年人就 拿 出一笺 素 朝?心里便有点不快。
纸 ,上面有句子—— “少年心事 当孥
李贺拿出诗句 “犬书曾去洛 ,鹤
云 ,谁念幽寒坐呜呃 。”
病 悔游 秦 ”呈示 。
胡 超 白也 是 诗人 ,就 是不 信 。玩
胡诗人说 ,你别说 ,开始有点小
这种又穷又酸的东西谁不会?村里的 意思了 。
几位 穷 书生都 会 。
李贺那驴子是一匹叫驴 ,拴在树
叫李贺的青年人把驴拴在树上, 上,驴 也不寂寞 ,它张望四周 ,看到
接着又拿出来一句诗 : “绿鬓年少金 村头有一匹女驴走来 ,就叫了一声 ,
钗客 ,缥粉壶 中沉琥珀。”
先试探 一下情商。李贺在驴鸣声 中紧
白” 。
米棵子滋滋在长 ,满脑子都是玉米棵
学 问纵深 发 展 ,都 弄 到这 份 上 子滋滋 的声音。他坐在 田埂开始掐指
了 ,我村 的胡诗人才相信 :眼前这后 推算。斗笠像雨后 的一棵蘑菇 ,李贺
生真 的可是李贺 。
这家伙会是从哪里 冒出来的?
这 天 早 上的事 在 多年 后都让 胡
我村 有个 风俗 ,端午 节前 ,要 着又拿出来一句 “王子吹笙鹅管长 ,
用三色布给大牲 口缝一个防毒香草布 呼龙耕 烟种 瑶草 ” 。
袋 。端 午早过 了 。
那匹女驴急着过来 。两匹驴嘴里
胡诗人说 :那谁 ,你的驴先不要 面都吐着白沫 ,咽着唾沫 。
啃了树皮 ,不要啃了玉米苗。你出手
李贺收诗 ,急忙止住驴 ,从驴脖
挺快的啊 ,小伙子 ,这一句倒是可 以 子取下一个袋子 ,说 ,你看看 ,我这
推 敲推 敲 。
里面装了满满一布袋的惊人的意象。
李贺说 :玉米是啥庄稼?大唐时
他从诗布袋里继续拿诗 ,这一句
没有玉米这个称呼 。
是 “我有迷魂招 不得 ,雄鸡一声天下
86
他 去 过豫 西 新 ,他一直对村 口锄地时 一 个未出五服 的表姑在 1942年逃荒落
发生的这一件事有点迷惘 ,唐朝的李 户在三门峡 。他知道 ,李贺家在豫西
贺 ,你不在洛阳城呕心沥血 ,跑到这 宜 阳 ,从 北 中原滑 县到 豫西 宜 阳 ,
里干 啥 ?写诗 能 当饭吃 ?
三生万物 ,我是三次 ,最后也没生万 事。
物。这例子放到 中国文坛不算事儿 ,
早年他和李贺的故事。他们捏过
放在我们村里就显得 少有了 ,虽说 台 手语 ,双方似有密授。
85
那一年 ,胡超白正在村头锄地 ,
这常识胡诗人不知道了。他只知
玉米棵子高过脖子 ,长得有气无力。 道锄地这活需要一气呵成 ,中间不能
诗 人的故事 一 直处于人生低谷 ,处处碰壁 ,照我
一 天翻开新版新志一览 ,竟不人
老师说 是 “自开张 以来就 不 曾发 市 吾。30个企业家出款 ,一一上榜 。我
儿”。我一直是一介寒酸书生 ,又穷 功利心强 ,热爱虚荣 ,心有挂碍 ,我
又酸 ,行状萎缩 ,目光迷瞪 ,年年要 骂道 :日主编暨全体编委他大爷 !
蚱 。
锄地 。”
他远 远就 说 :我是 李贺 。
李 贺说 : “你 不是 闲时也 写诗
胡超 白止住锄头 ,觉得这年轻人 吗?去年不是还因推敲句子太投入掉
冒昧 ,事情有点荒诞 。李贺不是唐朝 到藕坑里?”
的诗人吗?唐朝人能来到新中国?你
我靠 !这事他竟然也知道 ?说得
一 个浪荡汉,也配称诗人李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