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郊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陵市郊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4分)
1. (4分)“乡愁”是众多文字作品共同的主题。
在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之后,语文老师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积极参与。
(1)余光中曾用对联的形式给一家报纸题词,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海峡无阻下联:________
上联:一湾浅浅的海峡下联:________
(2)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简要说明画面的内容。
(不超过40个字)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2. (1分)给加线字注音
喝彩________ 名角色儿________ 模仿________
敲锣________ 过瘾________ 自娱自乐________
三、情景默写 (共1题;共1分)
3. (1分) (2019八下·织金期中) 古诗文默写。
(1)关关雎鸠,________。
(2) ________,白露未晞。
(3)微君之故,________?
(4)青青子矜,________。
(5) ________,天涯若比邻。
(6)气蒸云梦泽,________。
(7)曲径通幽处,________。
(8)此地一为别,________。
(9)青树翠蔓,________,参差披拂。
(10)夹岸数百步,________,芳草鲜美,________。
(11)苏轼的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表现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高洁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12)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的与众不同,纵使粉身碎骨,仍馨香品格不改,精神犹在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
4. (1分) (2019八下·温州期中)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渔人甚异之________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
(3)不可久居 ________
(4)尝贻余核舟一________
5. (27分) (2017七上·源城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解释下列黑体字
①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
②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
③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
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至少写出四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先说说这则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体会,谈谈你的启示或体会。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8分)
6. (21分) (2017九上·江都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渴望倾听
马亚伟
①看过一篇小说,大概意思是说:有一个人和别人打赌,把自己关在一间屋子里,如果他能在十年间不和外界有任何接触,就可以赢得一笔巨款。
于是,他开始了一个人的幽居生活。
熬过了漫长的十年,最后,他终于坚持到约定的期限。
但是,他却放弃了巨款,悄然离开。
只留下一封信。
信中说,十年来,他饱尝了孤独的痛苦,寂寞的摧残。
他悟出了一个道理:人拥有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感情交流。
于是,他重新融入人群,开始新的生活。
②可以想象,一个人的幽居一定会如同在沙漠中独行,满目荒凉和绝望,内心巨大的空洞会把人吞噬掉。
人生存的精神支柱,人最殷切的愿望,应该是在与别人的交流中获取丰富的生活体验,从中收获情感的源泉。
③与人交流,人生码头才会百舸千帆,丰富多彩。
④也听说过不同领域的一些艺术大师离群索居,进行艺术创作。
可是,再孤独的创作,也需要与欣赏者沟通。
梵高、卡夫卡,这些人有着超越时代的艺术才华,他们的作品都是在他们去世后才引起了轰动。
其实,只是上帝开了一个玩笑,让他们提前很多年来到这个世界,让他们以一种特立独行的姿态寂寞地面对世人。
不过,他们孤独地创作不息,正是因为他们要宣泄,要表达,要沟通,要交流。
因为他们知道,一定会有一颗虔诚的灵魂聆听他们的独吟、呐喊、甚至咆哮。
总会有人听懂他们,即使是很多年以后。
⑤古人遁隐田园山林,与嘈杂的红尘隔绝,与污浊的官场隔绝,可并不是和人隔绝。
陶渊明隐居后,还会和农民一起其乐融融地劳作,“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芳邻”。
孟浩然喜欢田园生活,闲暇时,他会和农人一起“把酒话桑麻”。
王维一个人独往于山林中,偶然遇到个林中的老翁,还会“谈笑无还期”。
⑥沟通交流是每个人的愿望。
即便鲁滨逊漂流到孤岛上,尚且需要一个“星期五”来作伴。
⑦我们平凡百姓,更加需要与人沟通交流。
一颗孤独的灵魂不能走得很久很远。
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一个人的行走,没有人扶持关照,我们的脚步会沉重如铅,一个人的空间,也必定狭小如囚笼。
⑧正是因为人类沟通交流的愿望如此强烈,通讯技术才得以飞速发展。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极为便捷的交流方式和途径。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
⑨每一颗心都渴望倾听。
让我们搭建一个心灵的城堡,倾听每一颗心的跳动,为自己,为他人。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开头讲了一篇小说的内容大概,有何作用?
(3)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4)傅雷曾说:“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请结合选文相关论述,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7. (17分) (2018九上·秀山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
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
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
“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
”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
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
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
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
”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
”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
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
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
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
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
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被世人遗忘。
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
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叉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
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
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
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
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
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
不信,你试试!
(1)选文第②段中划线的“这种美德”具体指什么?
(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4)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5)下面给出的三个论据,有一个不能证明第②段的观点,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①是可忍,孰不可忍?
②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
韩信曾甘受市井屠夫的胯下之辱,后来成为一代名将。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8. (5分)(2018·吉林)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一):家
作文(二):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由蝌蚪到青蛙,褪掉尾巴,才能长大。
从蝌蚪到青蛙,可能转身并不需要华丽,但一定需要彻底。
即使能生活在岸上,也不要永远留在岸上;即使能生活在水里,也不要永远留在水里。
冬天来了,它也需要蜷伏一个冬季;但春天来了,它一定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题;共4分)
1-1、
1-2、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2-1、
三、情景默写 (共1题;共1分)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3-10、
3-11、
3-12、
四、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
4-1、
4-2、
4-3、
4-4、
5-1、
5-2、
5-3、
5-4、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8分)
6-1、
6-2、
6-3、
6-4、
7-1、
7-2、
7-3、
7-4、
7-5、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