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师资格面试说课高中语文说课稿:《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说课稿
![《胡同文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7964fb5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ba.png)
二、说教法与学法
1、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 高审美能力
2、示范分析学法
对语文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也是最有效的。通过朗读把无声 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既可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内容,又可体味语言的韵味。 “把北京人的生活习惯与‘处街坊’、‘有板眼’、‘没戏’等词句起来思考。” 就是朗读法在本次演示中的妙用。“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推断”是高考 说明中明确的要求。
三、说学法: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对重力现象并不陌生,因此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 习本节内容,可采用讨论法和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本课。让学生在学习中 讨论研究,归纳总结,在实验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5分钟)
首先可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1)什么是力?(2)力的符号是什么?(3)力的 单位是什么?这样可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为学习重力概念做准备。然后 让学生看书5分钟,找出本课的重难点和疑问。教师可适当板书内容提要。学生 在看书过程中可巡回指导,及时提醒学生抓住关键内容。
最后让学生回答书上的问题,适当板书。这样可使学生清楚本课内容并初步 了解重点和难点。同时也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同时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也可发现学生在学习中 存在的问题并为讲解新课作好准备。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还可培养 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描写以及透出的对胡同的怀念和批判。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说的“胡同文化”的内涵。
31、教材处理
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胡同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胡同”的特点,再 通过阅读课文,勾画重要句子,了解作者笔下的“胡同文化”的特点。采用师生 互动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使课堂进入一个轻松、 活泼、有序的状态之中。
胡同文化说课稿
![胡同文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c2b848331b765ce04081431.png)
《胡同文化》说课稿一、说教材(含说目标说重难点)(一)教材的基本情况《胡同文化》是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作品。
汪先生(1920-1997)虽是一个以写小说开始文学生涯,又以小说的辉煌结束文学生涯的小说家(代表作《受戒》《大淖纪事》),但他的小说被成为散文体小说,也就是说他的散文也是写得与众不同出类拔萃的。
《胡同文化》就是代表。
《胡同文化》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是汪曾祺先生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一篇序言,也是一篇文艺小品文。
文章内涵丰富、情感真切、语言通俗典雅。
文章写得悠闲、散淡、平和,写出了北京胡同的特色和北京市民的思想性格特征,富于文学韵味。
教学中,我们就是要抓住“胡同特色”“北京市民性格特征”“文章语言特征”等去组织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了解胡同的特征;2、了解“胡同文化”(市民文化)的文化特征;3、体会作者对胡同没落和市民文化的情感态度。
4、品味文中既通俗又典雅的语言特色。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是了解“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征,因其是课文的中心内容,关系到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的了解与认同;难点是体会作者对“胡同和胡同文化”所持的情感和态度,品味文中既通俗又典雅的语言。
因情感和态度是精神的东西需要深刻体悟,而语言作为一种既有工具性又具人文性的东西也需要深入品析才能体味其中的美,所以讲他们定为重点。
二、说教法学法(含说学情说理念)此课的教授对象是高一学生。
从生理心理看,高一学生处于青少年之间的过渡时期,刚刚经历身体剧烈发育和心理断乳,生理心理虽说比初中生稳定成熟一些,但依然充满身体的困惑和心理的矛盾,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在思想上开导他们,精神上启发他们;从知识与能力方面看,通过高中前的学习,他们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中,可以采取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点拨归纳的方式;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看,他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受,但认识不全,感受不深,甚至有错误的认识与感受,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具体的主题来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像本课就要对他们进行“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育。
高一语文 《胡同文化》说课稿
![高一语文 《胡同文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1c9e48f52ea551811a6875c.png)
高一语文《胡同文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胡同文化》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序言。
单元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序言的学习,了解序言的相关知识,提取文章的信息,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阐述的道理,领悟序言的语言魅力。
《胡同文化》是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一篇序言,也是一篇文艺小品文。
普普通通的胡同,在作者的笔下,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汪曾祺先生用富有京味而又精练的语言概括了北京胡同的特点,又通过对北京人特有的生活方式的描写,传达出了胡同文化封闭隐忍的内涵,在悠闲散淡而平和的语言风格之下透出作者对胡同之没的淡淡伤感。
课文的教学重点应是概括胡同的特点,领会胡同文化的内涵,体味作者极富表现力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是对胡同文化内涵的领悟以及北京人心态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与学生的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阅读全文,了解北京胡同的特点及其中体现的文化内涵,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及胡同文化的感情。
2、培养学生概括要点、提取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品读,领会本文语言平白朴素、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此,我主要采用“品读赏析”和“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安排一课时。
借助反复品读,引导学生体味本文深沉而富有哲理的语言特点;通过问题探究,展开教师、学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间的对话,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对话的语文课堂。
四、说教学程序(一)导入课文:如果现在大家有机会去北京旅游的话,最想去哪里?(故宫、长城等)有的想去长城一睹塞内外的大好风光,有的想去故宫感受历代皇朝的神秘,有的想去圆明园重温那段屈辱的历史等等。
的确,北京有许多的名胜古迹值得我们去回味去思考。
但今天我想去带大家看一个地方,那就是北京的胡同。
有人说没去过北京的胡同就不算真正的了解北京。
公开课《胡同文化》说课稿
![公开课《胡同文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e2935b9b9f3f90f76c61b90.png)
公开课《胡同文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胡同文化》是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一篇序言其实称之为闲适散文或文艺随笔更合适作者用富有京味而且精练的语言概括了北京胡同的特点又用北京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表达出了胡同文化的内涵再后用的感情表达出了对北京胡同特有的感情《胡同文化》是高一年级的教材内容具体安排在第一册四单元的第二课该单元是序言单元教学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从序言中汲取有关著作的信息”二是“了解作序者的思想感情和阐述的道理”三是“领悟序言的语言魅力”因此在对《胡同文化》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着力于引导学生概括出文章的要点提取精要京味的语言足文章的一大特色本文也是本学期唯一的一篇京味文学作品所以应该好好地让学生品读、欣赏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也正好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二、教学目标根据新大纲要求结合本文特点和学生实际设置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北京民间建筑的特点及其中体现的文化内涵2、能力目标①通过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概括要点、提取精要能力②体味本文京味语言特色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③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3、情感目标①领会“胡同文化”的“封闭”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义学会辩证的评价“胡同文化”产生的背景和原因②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其中教学重点是训练学生掌握概括要点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对胡同文化思想内涵的正确理解三、教法与学法新课程大力提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本课是自读课文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起主导作用新课程同时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在授课中我有步骤的引导学生看、听、读、议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实践同时以课内知识为触发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结合单元综合性学习要求作一次探索性学习力求学以致用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的积累具体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跳读法:文章篇幅比较长但是比较浅白可以用来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同时找关键词、句概括出要点提取精要2、朗读法:语言要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品出其中的韵味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它的妙处3、比较法:结合有关语句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欣赏京味的语言4、讨论法:所有教学重点难点均通过讨论解决讨论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5、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6、探究性学习采取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相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四、说教学过程(一)布置课前预习:自读课文思考以下内容:(1)汪曾祺其人其文(2)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3)什么是胡同文化其内涵?(4)作者对胡同有着样的感情?(二)导入:1、播放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提问:“这首歌有什么特征”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回答我抓住“京味”、“京派文化”等加以点拨然后让学生找出歌词中些词句体现学生会说出“冰糖葫芦”、“窝头咸菜”、“杏仁豆腐”等最后我做总结这首歌京味十足充分体现出北京人的生活特点体现了一种北京文化今天我们来学习北京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胡同文化并板出课题2、展示多媒体图片——北京胡同和老北京街景(四)明确教学目标〔略〕(五)理清思路、研读课文1、提问预习问题指导学生用跳读方法抓关键词句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1)汪曾祺其人其文学生回答与教师介绍结合(2)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方正、安静、封闭关键要让学生找到依据教师用几句领起句让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反复品读如“北京的胡同真奇啊;北京的胡同真多啊;北京的胡同真静啊”等(3)什么是胡同文化其内涵?首先通过概括胡同的五个方面特征总结它的总特点这点学生不难概括一般都会准确找出但“方正”世胡同的总特点需要教师对“四合院”进行点拨正确理解“方正”不只是北京城的特征更体现了胡同的方正是一种方位意识极强的特征同时借助文中“北京城就像一块大豆腐”这个比喻板书一个正方体(豆腐形)并在“胡同”二字下写出“方正”二字以加深学生印象其次概括胡同文化的特征老师先提出胡同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它有些具体表现其实质(小组讨论2分钟然后课堂交流)前两问也不难学生回答出“封闭”特征时及时板书在“文化”之下而其实质是“忍”则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北京市民安土重迁逆来顺受的表现就是由于“忍”的精神造成的并在正方形(豆腐)中心板书“忍”(4)胡同文化的外在特征表现出北京人怎样的内心世界(边概括边板书):居住环境——安土重迁理想住家——独门独院饮食条件——易于满足对物质要求不高处事哲学——爱看热闹不爱管闲事(5)作者对胡同有着样的感情?齐读最后三节思考:作者对正在消失的胡同和胡同文化有着怎样的情感为什么先请学生来回答后教师评价学生发言并说出自己的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伤感、留恋、理解仅供学生参考——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是复杂的:①没落的必然(理性)②依恋但又无可奈何——胡同文化①既有值得称道的地方②又有必然抛弃的缺点2、品味语言《胡同文化》不同于一般评点或介绍类的书序它实质上是一篇文化散文、文化随笔因此学习并揣摩本文的语言张力理解并领悟本文的文化内涵是学习本文的要点教学时结合课练习让学生去品味去欣赏去感受作者的感情具体是:先让学生听8—12段的录音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语言特点再在同学之间展开朗读比赛重点读8、11、12段看谁读得像读得好鼓励创新读法老师积极给予引导朗读训练后老师指导欣赏下列句子: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有窝头就好大腌萝卜较好小酱萝卜好臭豆腐滴几滴香油更好虾米皮熬白菜最好这两个句子相比你更喜欢一个一个更能表现出北京人易于满足?为什么?经过讨论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3、学生质疑相互解疑教师辅助答疑4、总结全文(四)探究性学习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本课最后一个环节引进单元教学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将课内教学拓展到课外围绕“胡同文化”这一课题让学生开展一次语文课外研究学习具体做法是:首先引导学生参照相关内容发现并确立课题学生自主选题后成立课题小组进行小组协作探究(课题可以是如下种种:北京胡同和四合院、胡同与名人、胡同建筑经典、胡同风情、胡同与北京人、胡同文化研究等等)其次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上网等各种方式开展研究的方法由学生生在课外完成时间为一个月期间教师给予适当的关注和指导最后进行课题研究总结可以通过论文、报告、专题讲座的方式也可以是图片展览的形式还可以是放映多媒体、录象的形式让学生发布探究过程、研究成果以及活动心得等总结过程重在评价学习的过程旨在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通过亲身时间获取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和时间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积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高三《胡同文化》语文说课稿
![高三《胡同文化》语文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0f859f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d7.png)
高三《胡同文化》语文说课稿
《胡同文化》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学生古文阅读材料,通过讲述胡同文化的传承
与衰落,探索中国传统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渗透。
本篇文章适合作为胡同文化的代表,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认知。
首先,我将通过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热情。
我可以通过展示一
幅描绘北京胡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胡同的街道道路狭窄、人口密集、住宅相邻等
特点,引发学生对胡同文化的好奇心。
接下来,我将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文本阅读,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脉络。
通过课堂合作讨论,学生们可以积极参与到对话中,理解胡同文化的底蕴。
同时,我将逐步分析文中
用词的特点、文句的变化、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古文阅读
能力。
之后,我将通过让学生观察胡同文化在现代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
会中的继承和发展。
我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如当代社会中胡同文化的保护、胡同民居
的改造等,帮助学生思考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并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文中描述
的角色命运变迁,来探讨时代变迁对人的影响。
最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写作,让学生拓展对胡同文化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生可以就胡同文化的传承与衰落、胡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与发展等方面进行
讨论或撰写小论文,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写作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将对《胡同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对传统文化有更高
的文化自信。
同时,学生也能够锻炼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胡同文化》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胡同文化》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7dd4c00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4c.png)
《胡同文化》说课稿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胡同文化》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教学重点确立、教学难点突破、教学过程实施的设计及其理由。
一、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作品阅读和鉴赏总体要求、教材中序言部分编写意图、本篇序言的内容形式概述以及具体学情,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作品阅读和鉴赏总体要求1.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
2.应引导学生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对文本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3.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4.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知人论世,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二〕教材中本单元编写意图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是序言,编排目的是“力图使学生对序言的理解、分析能力有所提高〞。
序言“内容广泛,形式也很自由,感情色彩比较浓厚〞,“学习这个单元,不仅要尽可能地从序言中汲取有关著作的信息,更要了解作序者的思想感情和阐述的道理,领悟序言的语言魅力〞。
〔三〕本篇序言的内容形式概述内容上写的是胡同的特点--正、俗、窄、多、静,是胡同文化的精髓--封闭、安土重迁、易于满足、逆来顺受、置身事外,冷眼旁观,是对胡同的态度--怀旧、感伤、无奈,是对胡同文化的态度--调侃、批评。
本文是作者为《胡同之没》写的序言,对胡同和胡同文化的感情复杂,作者是委婉劝告老们在留恋怀念即将消失的胡同中告别放弃过时的旧观念。
形式上,语言特点--朴实、雅致,自成风格,富有表现力。
〔四〕具体学情有利条件: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咬文嚼字能力,对讽刺性语言不陌生。
不利条件:学生搜寻资料的时间空间受到限制,还没有对掌握揣摩语言的方法熟练运用,诵读质疑交流的意识不强。
综合上述情况可以确定如下几个关键词:胡同、胡同文化、语言朴实典雅、感情态度、诵读、质疑交流。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概括胡同的特点和胡同文化的内涵。
高三胡同文化语文说课稿范文说课稿
![高三胡同文化语文说课稿范文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f5dfbaaf01dc281e43af085.png)
高三胡同文化语文说课稿范文说课稿高三胡同文化语文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抓住课文要点,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体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是一篇好文章,普普通通的胡同,在作者的笔下,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它用富有京味而有精练的语言概括了北京胡同的特点,又用北京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表达出了胡同文化的内涵,再后,用真实的感情表达出了对北京胡同特有的感情。
而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正是: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因此,在对《胡同文化》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着力于引导学生概括出文章的要点,提取精要。
京味的语言是文章的一大特色,也是本学期唯一的一篇,所以应该好好的让学生品读、欣赏,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觉。
这也正好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确立如下的三个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1)、阅读全文,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流露的感情,并借以培养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
(2)、体会《胡同文化》中浓郁的文化气息,并借以理解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3)、引导学生注意语言朴实、雅致的特点。
3、教学重点:概括胡同文化的内涵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对胡同文化的感情,训练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
4、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二、讲教法课文:1、文章篇幅比较长,但是比较浅白,可以用来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同时找关键词、句,概括出要点,提取精要。
2、优美的语言要用声音来品读才有味道,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它的妙处。
3、结合有关语句,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欣赏京味的语言。
4、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进行讨论引向更深入的思考。
课时安排:1课时布置预习:1、什么是胡同文化?2、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3、胡同文化的内涵是什么?4、作者对胡同有着怎么样的感情?三、教学过程:1、导入:由歌曲《故乡是北京》引入,让学生感受一下浓浓的北京风味,由现实生活中走进古老的北京城,去看看古老的胡同。
高中语文 (胡同文化)说课稿 人教版第一册 教案
![高中语文 (胡同文化)说课稿 人教版第一册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1bc36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7f.png)
《胡同文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胡同文化》是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一篇序言,其实称之为闲适散文或文艺随笔更合适。
作者用富有京味而且精练的语言概括了北京胡同的特点,又用北京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表达出了胡同文化的内涵,再后,用真实的感情表达出了对北京胡同特有的感情。
《胡同文化》是高一年级的教材内容,具体安排在第一册四单元的第二课。
该单元是序言单元,教学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从序言中汲取有关著作的信息”,二是“了解作序者的思想感情和阐述的道理”,三是“领悟序言的语言魅力”。
因此,在对《胡同文化》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着力于引导学生概括出文章的要点,提取精要。
京味的语言足文章的一大特色,本文也是本学期唯一的一篇京味文学作品,所以应该好好地让学生品读、欣赏,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也正好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大纲要求,结合本文特点和学生实际,设置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北京民间建筑的特点及其中体现的文化内涵,2、能力目标①通过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概括要点、提取精要能力。
②体味本文京味语言特色,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
3、情感目标①领会“胡同文化”的“封闭”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义,学会辩证的评价“胡同文化”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②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
其中,教学重点是训练学生掌握概括要点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对胡同文化思想内涵的正确理解。
二、教法与学法新课程大力提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本课是自读课文,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起主导作用。
新课程同时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
在授课中,我有步骤的引导学生看、听、读、议,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实践。
2024语文说课《胡同文化》说课稿说课稿范文
![2024语文说课《胡同文化》说课稿说课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0410e98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42.png)
2024语文说课《胡同文化》说课稿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要为大家说的是2024年语文课《胡同文化》。
一、说教材《胡同文化》是2024年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描写胡同文化的文章,通过讲述胡同的特点、胡同里的人们的生活和胡同文化对我们的影响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胡同文化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了解胡同文化的特点和内涵,理解胡同文化的重要性。
2.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3.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和重要性;难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在教学《胡同文化》这篇课文时,我将采用多种教法和学法,以使学生能充分参与其中,提高学习效果。
教法是:情景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学法是:合作学习法、个体学习法。
五、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呈现与胡同文化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胡同文化的魅力。
六、说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段胡同的视频,引起学生对胡同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我可以问学生一些问题,如:你们了解胡同吗?胡同里的人们有哪些特点?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2. 导入:在导入环节中,我将让学生看一段胡同文化的图片,然后用一段语言描述胡同文化的内涵以及胡同里的人们的生活方式。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胡同文化的相关知识。
3. 阅读课文:让学生静心阅读课文,并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和难句。
在阅读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4. 梳理重点:通过梳理课文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在这个环节,我可以设计一些小练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巩固所学内容。
5. 拓展延伸:通过展示一些与胡同文化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了解胡同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和意义。
胡同文化说课稿
![胡同文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fd27c10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77.png)
胡同文化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本文作用与地位《胡同文化》是一篇描述我国北京胡同文化现象的课文,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
本文在教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优秀文化的情感。
同时,本文作为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北京胡同的起源、特点、功能以及胡同文化所体现出的北京市民的生活状态。
文章通过对胡同的描述,展现了北京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风貌和独特的地域文化。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一是胡同的起源,二是胡同的特点,三是胡同的功能,四是胡同文化所反映出的北京市民生活。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胡同的起源、特点、功能以及胡同文化所体现出的北京市民生活。
2. 学会文章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
(二)能力目标1.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对文章进行概括、分析、评价。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胡同文化。
(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优秀文化的情感。
2. 增强学生对北京胡同文化的认识,提高对地域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了解胡同的起源、特点、功能以及胡同文化所体现出的北京市民生活。
2. 学会文章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
(二)教学难点1. 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理解胡同文化所反映出的北京市民生活状态。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胡同文化。
四、说教法(一)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胡同文化的内涵。
通过设置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地发现胡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例如,我会提问:“胡同是如何形成的?”“胡同文化与北京市民的生活有哪些联系?”等问题,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课文。
(二)问答法我将运用问答法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胡同文化》教案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教案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fa76da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6.png)
《胡同文化》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胡同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特点。
2. 通过学习胡同文化,培养学生对北京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胡同的定义与起源2. 胡同的发展历程3. 胡同的特点及文化内涵4. 胡同里的生活与文化传承5. 胡同的保护与传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胡同的定义、发展历程、特点及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胡同里的生活与文化传承,胡同的保护与传承。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胡同的定义、发展历程、特点及文化内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胡同里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文化传承。
3. 小组讨论法:讨论胡同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胡同,加深对胡同文化的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胡同文化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胡同的定义、发展历程、特点及文化内涵。
3. 分析胡同里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文化传承。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胡同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5.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6.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胡同,加深对胡同文化的感受。
7. 作业反馈与讲解:收集学生作业,对胡同文化相关问题进行讲解。
六、教学拓展1. 介绍胡同文化中的历史人物:分析胡同文化历史人物的生活背景、成就及其对胡同文化的影响。
2. 讲述胡同里的传统手工艺:介绍胡同里的传统手工艺,如京剧、皮影戏、剪纸等,分析其在胡同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七、实践环节1. 组织学生进行胡同文化创意设计: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为胡同文化创意设计宣传海报、短视频等。
2. 开展胡同文化知识竞赛:以竞赛形式检验学生对胡同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评价与反思1. 学生自评: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胡同文化过程中的收获、不足及改进措施。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分享学习胡同文化的经验和心得。
高一语文《胡同文化》说课稿
![高一语文《胡同文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5bf671b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09.png)
第1页共2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第2页共2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高一语文《胡同文化》说பைடு நூலகம்稿
高一语文《胡同文化》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 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整理的高一 语文《胡同文化》说课稿,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一、说大纲: xxxx 年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整体要求: “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使 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培育发觉、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进展打好基础。〞 大纲同时提出“进一步培育学生喜爱祖国语言文字,喜爱中华民族优秀文 化的感情。〞无疑这是重视“能力〞的基石,重视文化的熏陶浸染,这些 指导思想表达在教学大纲的'具体条目中了。 大纲中又重点提出“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 的进展,尤其重视制造性思维的培育〞。我设计这课为商量课,先引导概 括,再引发商量,就是紧扣大纲要求,以大纲为教学实践的原则。
二、说教材和教学目标的设计: 《胡同文化》这一课是高中人教版新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的自读课文。 这篇课文是老作家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所写的序言,诠释了 北京居民建筑和市民文化之间的关系。语言诙谐幽默,京味十足,极具张 力。学生应当具有深厚的阅读兴趣。本单元教学目标是概括要点和提取精 要。依据以上状况,我把学习本文的主要目标确定为: 1、概括胡同文化的内涵要义。 2、深入探究这种文化深刻的成因。 3、拓展商量建筑与文化的关系。 其中,第 1 点是单元教学目标,被确定为教学重点。 第 2 及第 3 点需要学生深入思索其内在联系,并结合阅历的积存及课 外学问〔还有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要求〕,对中学生来说,有 肯定难度,因此被定为教学难点。 盼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育学生的概括能力、 阅读欣赏力、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增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念。 【高一语文《胡同文化》说课稿】
《胡同文化》说课稿_2
![《胡同文化》说课稿_2](https://img.taocdn.com/s3/m/105b8144ccbff121dc368358.png)
《胡同文化》说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教材分析《胡同文化》是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一篇序言,其实称之为闲适散文或文艺随笔更合适。
作者用富有京味而且精练的语言概括了北京胡同的特点,又用北京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表达出了胡同文化的内涵,再后,用真实的感情表达出了对北京胡同特有的感情。
《胡同文化》是高一年级的教材内容,具体安排在第一册四单元的第二课。
该单元是序言单元,教学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从序言中汲取有关著作的信息”,二是“了解作序者的思想感情和阐述的道理”,三是“领悟序言的语言魅力”。
因此,在对《胡同文化》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着力于引导学生概括出的要点,提取精要。
京味的语言足的一大特色,本文也是本学期唯一的一篇京味文学作品,所以应该好好地让学生品读、欣赏,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也正好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大纲要求,结合本文特点和学生实际,设置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北京民间建筑的特点及其中体现的文化内涵,2、能力目标;;;;①通过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概括要点、提取精要能力。
②体味本文京味语言特色,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
3、情感目标;;;①领会“胡同文化”的“封闭”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义,学会辩证的评价“胡同文化”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②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
其中,教学重点是训练学生掌握概括要点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对胡同文化思想内涵的正确理解。
二、教法与学法新课程大力提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本课是自读课文,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起主导作用。
新课程同时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
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胡同文化》_2
![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胡同文化》_2](https://img.taocdn.com/s3/m/d13c9a054693daef5ff73d89.png)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抓住课文要点,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体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是一篇好文章,普普通通的胡同,在作者的笔下,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它用富有京味而有精练的语言概括了北京胡同的特点,又用北京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表达出了胡同文化的内涵,再后,用真实的感情表达出了对北京胡同特有的感情。
而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正是: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因此,在对《胡同文化》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着力于引导学生概括出文章的要点,提取精要。
京味的语言是文章的一大特色,也是本学期唯一的一篇,所以应该好好的让学生品读、欣赏,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觉。
这也正好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确立如下的三个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1)、阅读全文,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流露的感情,并借以培养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
(2)、体会《胡同文化》中浓郁的文化气息,并借以理解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3)、引导学生注意本文语言朴实、雅致的特点。
3、教学重点:概括胡同文化的内涵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对胡同文化的感情,训练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
4、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二、讲教法课文:1、文章篇幅比较长,但是比较浅白,可以用来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同时找关键词、句,概括出要点,提取精要。
2、优美的语言要用声音来品读才有味道,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它的妙处。
3、结合有关语句,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欣赏京味的语言。
4、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进行讨论引向更深入的思考。
课时安排:1课时布置预习:1、什么是胡同文化?2、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3、胡同文化的内涵是什么?4、作者对胡同有着怎么样的感情?三、教学过程:1、导入:由歌曲《故乡是北京》引入,让学生感受一下浓浓的北京风味,由现实生活中走进古老的北京城,去看看古老的胡同。
胡同文化说课稿
![胡同文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eec6fde76eeaeaad1f3301b.png)
《胡同文化》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胡同文化》,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下我对本文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胡同文化》是高一年级的教材内容,具体安排在第一册四单元的第二课。
该单元是序言单元,教学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从序言中汲取有关著作的信息”,二是“了解作序者的思想感情和阐述的道理”,三是“领悟序言的语言魅力”。
《胡同文化》是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一篇序言,其实称之为闲适散文或文艺随笔更合适。
作者用富有京味而且精练的语言概括了北京胡同的特点,又用北京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表达出了胡同文化的内涵,再后,用真实的感情表达出了对北京胡同特有的感情。
因此,在对《胡同文化》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着力于引导学生概括出文章的要点,提取精要。
京味的语言足文章的一大特色,本文也是本学期唯一的一篇京味文学作品,所以应该好好地让学生品读、欣赏,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也正好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大纲要求,结合本文特点和学生实际,设置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北京民间建筑的特点及其中体现的文化内涵,2、能力目标①通过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概括要点、提取精要能力。
②体味本文京味语言特色,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
3、情感目标①领会“胡同文化”的“封闭”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义,学会辩证的评价“胡同文化”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②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
其中,教学重点是训练学生掌握概括要点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对胡同文化思想内涵的正确理解。
三、教法与学法新课程大力提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本课是自读课文,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起主导作用。
新课程同时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
高一语文《胡同文化》说课稿
![高一语文《胡同文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29de073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7.png)
一、说大纲:
xxxx年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整体要求:“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大纲同时提出“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
”无疑这是重视“能力”的基石,重视文化的熏陶浸染,这些指导思想体现在教学大纲的具体条目中了。
大纲中又重点提出“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我设计这课为讨论课,先引导概括,再引发讨论,就是紧扣大纲要求,以大纲为教学实践的原则。
二、说教材和教学目标的.设计:
1、概括胡同文化的内涵要义。
2、深入探究这种文化深刻的成因。
3、拓展讨论建筑与文化的关系。
其中,第1点是单元教学目标,被确定为教学重点。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阅读欣赏力、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胡同文化说课稿
![胡同文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b766af56edb6f1afe001f2e.png)
胡同文化说课稿(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胡同文化说课稿胡同文化说课稿说教材翻开《胡同文化》,确有耳目一新之感:作品少了一些正儿八经的说教,多了许多真切自然的情趣;少了一些“庄重”,多了许多诙谐;少了一些老调,多了许多雅致。
好一幅清淡、脱俗而又紧扣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它让学生感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由此而形成的文化也是丰富多彩的。
胡同是市民生活的地方,由此也派衍出了市民文化,胡同与市民一起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雨,它见证了历史,像一位时间老人。
作者谈胡同实质上谈的是胡同文化,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最能体现文化气息,作者也希望读者能感受这一份生活气息,这是分析这篇文章的重点所在。
而作者对于胡同及胡同文化情感的变化,还需联系作者的生平作恰当讲解,让学生了解这一份情感的变化是自然的、伤感的、又是清醒的,这是一个难点,教学中应很好地处理。
说教法一、课前预习要求1.在默读领会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关键语句。
2.初步思考两个方面的问题:(1)胡同文化的总体特点是什么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为什么说“忍”是它的“精义”(2)胡同文化为什么会衰落它的衰落让你产生了什么联想(说明:这个“课前预习”的设计,一方面是《胡同文化》一文内涵较深,既有抽象的概括又有形象的描写、既有悠闲的调侃又有雅致的表达,安排学生在课前预习。
可增强对课文语言的感悟能力。
另一方面,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篇幅也不短小,有了学生的课前预习,可有效地实现“长文短教”。
)二、课堂教学环节1.导入: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各种文化现象层出不穷,并且渗透到人民的生活当中,文学的、艺术的文化是同学们重视并认可的,而围绕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却容易被忽视。
所以为了更好地进入课文,可利用“词典”了解“文化”的定义,同时设计一个多媒体课件,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胡同,走进“胡同文化”。
2.阅读理解:(1)鼓励学生充分挖掘、利用课文注释,通过分析,明确本文文体。
胡同文化说课稿
![胡同文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7330d21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4.png)
胡同文化说课稿(注:以下文档写作实为机器人所提供,以人工智能角度提供一种可能的课程设计方案,仅供参考)一、胡同文化——名词解释“胡同”是指我国传统城市中街道的一种形态。
它是以住宅为主要构成单元的小街巷,孕育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是指在我国古老的城市胡同里所萌芽、生长、发展而形成了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包括了一种社会交往方式、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民俗习惯、一种商业行为、一种文艺活动、一种建筑风格、一种生活用品、一种快餐饮食等内容。
胡同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表现形式、发展轨迹、社会影响等方面都具有丰富多彩、富有特色与独特魅力的特点。
同时,胡同文化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独特的文化资源,已经成为了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二、学习目标1、了解胡同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2、发掘中国传统城市胡同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当代发展现状;3、认识胡同文化的多层次内涵,包括:社会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民俗习惯、商业行为、文艺活动、建筑风格、生活用品、快餐饮食等方面;4、对比胡同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体会其时代感和民族性;5、提高学生历史文化素养,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三、教学重点1、胡同文化的发展演变和历史背景;2、胡同文化的演变与变革;3、胡同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胡同文化的时代意义与历史价值;2、对学生举办胡同文化展览的引领与指导。
五、教学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胡同文化资料(文献、信息、图片)。
六、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模拟生活场景:记录刚才从屋子到教室的路程,分别记录了大街道、中型内街道和小胡同街道。
2、引入话题:拿到了这三条道路的记录图,看看能否分辨。
【步骤二】审视和解读印象中的胡同1、请学生自由讨论在自己的印象中胡同是什么,胡同文化是什么,有哪些代表性的胡同文化现象。
【步骤三】揭示胡同文化的内涵1、讲解胡同文化内涵的意义,启发学生思考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教师资格面试说课|高中语文说课稿:《胡同文化》
上海教师考试网(/)上海中公教育(/)联合制作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抓住课文要点,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体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是一篇好文章,普普通通的胡同,在作者的笔下,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它用富有京味而有精练的语言概括了北京胡同的特点,又用北京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表达出了胡同文化的内涵,再后,用真实的感情表达出了对北京胡同特有的感情。
而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正是: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因此,在对《胡同文化》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着力于引导学生概括出文章的要点,提取精要。
京味的语言是文章的一大特色,也是本学期唯一的一篇,所以应该好好的让学生品读、欣赏,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觉。
这也正好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确立如下的三个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阅读全文,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流露的感情,并借以培养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
(2)体会《胡同文化》中浓郁的文化气息,并借以理解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3)引导学生注意本文语言朴实、雅致的特点。
3、教学重点:
概括胡同文化的内涵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对胡同文化的感情,训练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
4、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
二、讲教法
课文:1、文章篇幅比较长,但是比较浅白,可以用来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同时找关键词、句,概括出要点,提取精要。
2、优美的语言要用声音来品读才有味道,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它的妙处。
3、结合有关语句,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欣赏京味的语言。
4、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进行讨论引向更深入的思考。
课时安排:1课时
布置预习:
1、什么是胡同文化?
2、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
3、胡同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4、作者对胡同有着怎么样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由歌曲《故乡是北京》引入,让学生感受一下浓浓的北京风味,由现实生活中走进古老的北京城,去看看古老的胡同。
2、第一步:概括要点,提到精要。
默读课文,结合预习(1、2、3),找出相关的内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举例:
(1)由“什么是胡同文化”开始提问,直接入题,让学生首先明白胡同文化也就是北京市民文化。
(2)“胡同的特点”,学生很容易找到,教师可能用三句领起句让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品读,如“北京的胡同真多啊;北京的胡同真奇啊;北京的胡同真静啊”
(3)“胡同文化的内涵”指导学生抓中心句,学生很快就可以找出来。
3、第二步: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感情。
让学生朗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作适当的点评。
老师指导欣赏下列句子:
有窝头,就知足了。
大腌萝卜,就不错。
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
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
虾米皮熬白菜,嘿!
有窝头,就好。
大腌萝卜,较好。
小酱萝卜,好。
臭豆腐滴几滴香油,更好。
虾米皮熬白菜,最好!
这两个句子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哪一个更能表现出北京人易于满足?为什么?经过讨论,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煅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结合课练习,让学生去品味,去欣赏,去感受作者的感情。
4、第三步:细读最后三个自然段,体会作者感情:(伤感留恋理解)
5、第四步:小结全文。
(北京的胡同造就了特有的北京的胡同文化。
那么,我们有没有想到有着悠久历史的四中也有着它独特的文化呢?让我们也学学汪曾祺先生,写一篇《四中文化》?课外延引的写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也会引起他们对身边人,身边事的观察,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
附板书设计:(略)
上海教师资格面试群:22031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