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说课稿花未眠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花未眠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花未眠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激发学生对《花未眠》的阅读兴趣。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花未眠》2. 学生分享对文本的初步理解与感受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花朵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花的美丽和生命力的顽强。
2. 提问:你们对花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感受?3. 学生分享对花的相关经历或感悟。
4. 教师总结并引出《花未眠》这篇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第二章:文本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 培养学生分析、解读文本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花未眠》的详细解读。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
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逐段解读,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
3.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语言风格,如诗意、哲理等,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第三章: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主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探讨课文《花未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 分析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或人生哲理。
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主题思想,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或人生哲理。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四章:创意表达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创意表达。
2. 写作技巧的指导和训练。
教学步骤:1.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感悟,进行创意表达。
2. 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指导和训练,如如何选材、如何构思等。
3. 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上海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花未眠
上海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花未眠一、教材分析《花未眠》是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一篇散文。
文章以作者在日本一家旅馆观赏樱花时的心境为线索,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的热爱。
本课要求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环节,理解文章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作者的心态变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心态变化。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在欣赏樱花时的内心感受。
2. 如何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感悟,交流如何欣赏文学作品。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分析作者的心态变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段关于欣赏美的文字。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活中的美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让学生阅读其他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8. 板书设计花未眠课文内容作者心态变化生活之美9.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查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是否解决了学生的疑难问题,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反馈等方面,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场景,增强情感体验。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实效。
七、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原文,发放给每个学生。
《花未眠》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3篇)
《花未眠》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花未眠》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防止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展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你有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的《花未眠》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各位指导专家老师:我是×××××××,我今天非常荣幸有这么一个展示的时机,谢谢你们!希望得到你们的指导.我说课的题目是《花未眠》,我说课的内容分别是说教材,说教学法,教学程序设计等.《花未眠》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是曰本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一篇关于美和审美的哲理散文.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1,教材简析:本单元设计的目的是通过阅读现当代散文,学会在总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的根底上,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学会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学会体会散文语言的美感.《花未眠》是第一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文章以发现海棠花未眠写起,从三个方面阐述:自然美是无限的,人感受美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得,亲近所得;重视自然美,崇尚写实精神.于是哲理散文,加上学生对艺术欣赏的才能尚待形成,因此内容理解较难.如何把难理解的文章深化浅出的讲解好,使学生能较好的理解体会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2,教学目的:根据本单元教学对学生知识和才能的要求,以及本课特点,特制定两个教学目的:(1)情感目的,理解本文主旨,让学生建立起感受生活美的意识.(2)知识与才能目的,学会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品味散文语言.能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学会创造美.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的的设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就确定为:理解本文主旨与鉴赏本文语言,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本文教学重点是理解主旨和鉴赏语言,因此教学中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是关键.运用前几篇课文所学的提要钩玄的方法,学会勾画圈点重要的句子,抓住关键句子理解主旨.采用重点段落重点阅读的方法进展,让学生能尽快的抓住关键.同时也采用问题激趣讨论法,使学生能自主地讨论问题.本课内容较难理解,特别是有些哲理性较强,隐含着作者深切感受的语句如:"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等,理解较困难,因此,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让学生自由的发表意见,自主合作的讨论问题.1,导语设计:以一组鲜花图片展示其自然的美,让学生自由发表受,引起学生对自然美的注意和欣赏.此设计直接调动学生的审美情感.然后由苏轼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佳句引入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出示题目.2,简介作者川端康成.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说家,散文家.幼年时父母相继去世,分别由外祖父和舅父托养.1924年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开场了作家生涯.小说《伊豆的舞女》(1925)奠定了其在日本文坛的地位.代表作有《雪国》(1937),《千只鹤》(1951),《古都》(1957)等.它们"以丰富的感情,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川端康成因此获得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他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东方作家.川端康成继承了大和民族文学的古典美,并使其升华到美学境地.在文学领域中,他既是美的追求者,更是美的获得者和传播者.由于受佛教影响较深,故其作品常带有悲观情调.荣誉也不能解脱他思想的颓废和空虚,1972年4月16日,他终于口含煤气管自杀,终年73岁.3,初步理解文章主旨:首先指定学生朗读第三段内容,然后考虑:看看作者由花未眠想到了什么或者说有什么感悟接着让学生评价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能否说说他们所能感受的自然的美通过这个过程的阅读,学生就能整体把握到文章的一个观点: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同时也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我们身边很多事物是非常美的,只是我们平常没有留心,让学生明白平时要留心生活中的自然美.4,考虑作者又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发现海棠花的美的呢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学会在文中找到答案:"凌晨四点起来,我一个人凝视着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我之发现花未眠,大概也是由于我单独住在旅馆里,凌晨四时就醒来的缘故吧."然后老师小结:作者可以发现司空见惯的海棠花的美,原因有二:一为"静";二为"孤独".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自学,就去把文章的第二观点"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找到并有所理解了.5,出示文中出现的有关艺术作品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考虑对于这些艺术作品作者持什么态度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借此让学生再去读文章关于这些内容的段落,明白这些艺术作品都是和自然美的完美结合,可以给人更多的美感,而真正反映自然美的艺术作品更能引起欣赏者美的共鸣,可以进步人对美的感受才能.6,通过这几个环节的,学生对内容有了全面的理解,老师此时再加以总结,学生就对内容有了更明确的理解.老师小结:作者由未眠之海棠写起,阐述了自己对美和审美的三个观点,即: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提,是亲近所得;契合自然美的艺术品能进步人对美的感受才能.这三个观点其实就是要告诉我们要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发现的美,创造有所发现的美.7,学生对内容有了较深化的理解,然后再进展迁移拓展就顺理成章了.设计一个迁移训练,让学生从读到写,出示一个名家描写自然美的语段,朱自清《荷塘月色》;出示一幅清幽的山水图,也请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自然美用三五句话把它描绘出来.8,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品味文中优美的句子的含义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或是不太好理解的句子.老师可举例引导如:(1)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为什么说盛放的海棠花的美含有一种"哀伤"明确:海棠花在夜间是不眠的,然而其盛放的美却无人发现,无人欣赏,所以说含有一种哀伤的美.(2)假设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这句话背后有什么隐蒇义明确:①一个微小的生命都要努力展现自己的.美,作为人更要英勇活下去.②人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在有意或无意间错过一些美妙事物的过程.我们可能错过了美的风光,美的音乐,错过了山上那从没有看过一眼的野花和小草,错过了从我们身边流淌过的清澈的小溪,但只要坚韧地活着,就能不断发现美.③我们要用毕生的不懈追求使有限的感受美的才能接近无限的自然美.9,最后老师总结: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发现,虽然这是一篇议论美学问题的文章,可是它本身也是美的.其实美无处不在,美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该感谢川端康成,他告诉我们只要细心地去寻找,用心地去观察,我们就可以发现美,感受美并能创造美.那就让我们以这种美妙的心态去拥抱我们灿烂的明天吧!《花未眠》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是曰本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一篇关于美和审美的哲理散文。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说课教案:花未眠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说课教案:花未眠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花未眠》的基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3.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美与感悟,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花未眠》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情感表达。
3. 探讨课文中所体现的生活美学价值。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花未眠》的主要内容,掌握关键信息。
2. 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3.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和思考生活中的美。
四、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细腻的情感描写。
2.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提升审美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课文中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3. 采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教学手段1.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和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
3. 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花未眠》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3.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4.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和总结。
八、教学步骤1. 第一步:导入新课,介绍课文《花未眠》的作者和背景。
2. 第二步: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3. 第三步: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4. 第四步: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和总结。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九、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 通过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花未眠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花未眠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课文《花未眠》的背景及作者。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
教学步骤:1. 引入课文《花未眠》,让学生阅读,引导学生思考的含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花未眠”、“美”等。
4.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 学生书面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二章:文本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文本解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1. 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式和逻辑结构。
2. 探讨课文中的观点和价值观。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论证方式和逻辑结构,如举例、对比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论证过程和结论。
4.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观点和价值观,如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态度等。
5.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展开课堂讨论。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文本解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学生书面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三章:修辞手法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引导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和作用。
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效果。
4.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如写一段描述性文字或抒发情感的文字。
5.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展开课堂讨论。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说课教案:花未眠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说课教案:花未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能够运用文本中的修辞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掌握文本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文本中的修辞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文本的内涵。
2. 案例分析法:以文本为例,分析并讲解修辞手法的运用。
3. 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激发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3. 文本分析:分析并讲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掌握并能够运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5. 文学创作:让学生运用文本中的修辞手法进行文学创作,展示自己的才华。
6. 作品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提高审美情趣。
五、教学反思1. 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够运用文本中的修辞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和收获。
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不足和改进方向。
七、课后作业1.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以“生活中的美”为主题的作文,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花未眠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花未眠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课文《花未眠》的基本情节,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珍惜生命,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花未眠》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1.2.2 主人公花未眠的性格特点及其对生活的态度。
1.2.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鉴赏。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课文《花未眠》的基本情节,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2.1.2 学生能够运用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2.2.1 学生对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2.2 学生对文学鉴赏方法的掌握。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3.1.2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交流阅读感悟。
3.1.3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2 教学手段3.2.1 课件展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3.2.2 视频播放: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材料,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4.1.1 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封面,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4.1.2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4.2 自主学习4.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4.2.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4.3 合作探究4.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交流阅读感悟。
4.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4 教师讲解4.4.1 教师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024年高中语文《花未眠》说课稿
2024年高中语文《花未眠》说课稿一、说教材《花未眠》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作者是著名作家韩寒。
这篇小说以散文的形式展现了一个年轻人成长过程中的情感纠葛,被誉为韩寒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作为高中语文课的教材之一,通过《花未眠》这篇文本,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人物形象的刻画、情感描写的手法以及青春成长的主题等,对学生的情感认知和人生体验提供一定的启示。
二、说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花未眠》,学生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了解并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例如描写、夸张、对比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重点关注作品中的情感描写,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培养学生对人性的洞察力。
3.关注作品中的青春题材,探讨青春成长中的困惑、挑战以及人生的选择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本分析和理解、情感描写的分析和归纳。
2.难点:美学鉴赏与情感理解的提升。
四、说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1)文本分析和理解。
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学生可以理解并掌握文本的核心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等。
(2)情感描写的分析和归纳。
通过分析和归纳作品中的情感描写,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提升对人性的洞察力。
2.教学方法(1)导读法。
教师通过对文本的导读,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等,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2)讨论法。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思考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感描写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辨能力。
(3)写作训练。
鼓励学生进行与作品相关的写作训练,通过写作的过程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文本《花未眠》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文本分析与理解(15分钟)教师对文本进行逐段导读,结合具体的文本描写和情节描述,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帮助他们掌握文本的核心内容。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花未眠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花未眠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构思,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简介:介绍川端康成的背景和作品特点。
1.2.2 课文解析:分析文章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和写作手法。
1.2.3 相关知识:介绍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和审美观念。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2.1.2 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构思。
2.1.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2 教学难点2.2.1 理解并分析文章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2.2.2 引导学生运用文学知识去欣赏和评价文章。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导入新课3.1.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
3.1.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美的存在和意义。
3.2 自主学习3.2.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3.2.2 让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构思,思考作者的表达意图。
3.3 合作交流3.3.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3.3.2 分享成果: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和讨论成果。
3.4 课堂小结3.4.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3.4.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4.1.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其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4.1.2 评价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表现,考察其理解和分析能力。
4.2 课后作业评价4.2.1 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2.2 评价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和表达能力。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花未眠
一、教材分析《花未眠》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一篇散文。
文章以作者夜观海棠未眠为主题,通过对海棠花姿态、色彩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美的热爱。
本课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对美的追求和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 欣赏散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四、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2. 体会作者对美的热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美。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划出生字词,并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文章背景。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主题,探讨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4. 品读赏析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美景描绘,体会作者对美的热爱,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技巧。
5. 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写一篇关于生活中美的作文。
8. 板书设计花未眠语言美情感美9. 教学反思10. 课后拓展引导学生阅读川端康成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其写作风格,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作者观察海棠花的世界。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文章中的美,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1. 朗读指导: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 生字词学习:解释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文章分析: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4.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花未眠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花未眠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花未眠》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增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二、教学内容1. 文章主题:《花未眠》通过对夜晚花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2. 文章结构: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等,了解文章的布局和构思。
3. 文章语言: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如修辞手法、描绘细腻处等,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 文章主题的理解和表达。
2. 文章结构和语言特色的分析。
二、教学难点1. 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对文章语言特色的鉴赏。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自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3. 写作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
二、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拓展学习。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新课1. 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入新课:通过对文章的解读,引导学生进入《花未眠》的学习。
二、阅读理解1. 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
2. 讲解:对文章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三、文章分析1. 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等,了解文章的布局和构思。
2. 语言分析: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如修辞手法、描绘细腻处等,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评价一、作业布置1. 请学生总结《花未眠》的文章结构和语言特色。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花未眠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花未眠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让学生掌握课文《花未眠》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1.1.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1.2.2 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课文进行深入解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3.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花未眠》的基本内容2.1.1 作者简介:川端康成,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1.2 课文简介:本文是川端康成的一篇散文,以作者观赏夜半盛开的花朵为契机,抒发了对生活、美的感悟。
2.2 课文分析2.2.1 抓住文章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2.2.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如拟人、比喻、排比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自主学习3.1.1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3.1.2 学生分享自主学习的心得,互相交流。
3.2 合作探讨3.2.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
3.2.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3 教师讲解与示范3.3.1 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讲解,梳理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3.3.2 教师示范如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提问4.1.1 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1.2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4.2 课后作业4.2.1 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2.2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提高语文素养。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花未眠》5.2 相关资料:川端康成的生平介绍、诺贝尔文学奖评选过程等。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花未眠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花未眠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激发学生对《花未眠》的阅读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学内容:1. 介绍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背景和作品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花未眠》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步骤:1. 引入:简要介绍川端康成的背景和作品特点,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提问学生对《花未眠》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与文本内容的关系。
第二章:文本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 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教学内容:1. 分析文本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梳理文本的逻辑关系。
2.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如比喻、拟人等。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主要内容:通过提问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帮助学生梳理文本的逻辑关系,理解文本的主题。
2. 分析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如比喻、拟人等,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第三章:文本解读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通过提问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感悟,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深层含义。
2. 文本解读: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表达。
教学步骤:1. 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提问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细节和隐含意义。
2. 文本解读: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表达,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第四章:课堂讨论与分享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深入探讨文本的主题和意义。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文本的主题和意义。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说课教案:花未眠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说课教案:花未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花未眠》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川端康成的背景及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花未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生感悟。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个性化解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内容和艺术特色。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幅美丽的插花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美的存在和生活的意义。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花未眠》,了解作者川端康成的背景及写作特点。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4. 成果展示: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主题思想,联系生活实际,分享自己的生命感悟。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花未眠》的读后感,深入思考课文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读后感作业,检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深度。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等方面。
七、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向学生推荐川端康成的其他作品,如《雪国》、《千只鹤》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文学风格。
2. 比较分析:让学生选取其他关于自然美的文学作品,与《花未眠》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作者对美的诠释。
八、教学反思1. 课程总结: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总结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花未眠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花未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能够运用文本中的信息,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2)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的精神。
(3)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运用文本中的信息,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2. 教学难点:(1)文本中一些深层次的含义的理解。
(2)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花的美。
(2)提问:“花未眠”这个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联想?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出生字词。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 搜集一些关于花的诗歌或散文,进行比较阅读。
五、教学反思1. 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2.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是否有所提高?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积极性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读后感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度和表达能力。
3. 比较阅读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比较阅读作业,评估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上海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花未眠
上海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花未眠一、教材分析《花未眠》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课文,作者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
这篇文章以作者凌晨观赏樱花的过程为线索,表达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进行鉴赏和评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解读。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2)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
(3)提高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进行鉴赏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川端康成及其作品《花未眠》。
(2)提问:为什么作者在凌晨观赏樱花?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
2. 自读课文:(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针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旨。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有哪些?(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分析与解读:(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解读。
(2)提问:课文中的观点对你有什么启发?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进行鉴赏和评价?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观点和主题。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作文。
2. 推荐一本你喜欢的文学作品,并简要介绍其主题和特点。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花未眠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花未眠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
1.1.2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1.2.2 通过对文章的解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1.3.2 培养学生尊重作者,尊重客观事实的良好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花未眠》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一篇散文。
文章以作者凌晨观赏樱花的过程为线索,描绘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2.2 教学重点2.2.1 掌握生词和短语。
2.2.2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
2.3 教学难点2.3.1 理解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2.3.2 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3.1.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1.2 简介作者川端康成及其作品。
3.2 自主学习3.2.1 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
3.2.2 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文章背景。
3.3 课堂讲解3.3.1 讲解生词和短语。
3.3.2 分析文章的主题和结构,讲解文章的修辞手法。
3.4 课堂讨论3.4.1 引导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和修辞手法。
3.4.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悟。
3.5 课后作业3.5.1 让学生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关于生活中美的文章。
3.5.2 让学生总结文章的主题,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4.2 课后作业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运用文章修辞手法的准确性。
4.3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花未眠》文本。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说课教案:花未眠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说课教案:花未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课文《花未眠》的基本内容,掌握作者川端康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培养学生分析、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培养学生珍惜生活、欣赏美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花未眠》的基本内容,作者川端康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意境描绘和情感表达。
3. 课文主题的探讨和拓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花未眠》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意境描绘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的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和体会课文中的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川端康成及其作品《花未眠》。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标记疑问。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分享学习心得,体会课文中的美。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意境描绘和情感表达。
(2)分析课文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5. 练习与拓展:(1)设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拓展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相关文学作品。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美学价值。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意境。
3.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高中语文教师说课稿 3篇
高中语文教师说课稿篇1《花未眠》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是日本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一篇关于美和审美的哲理散文。
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本单元设计的目的是通过阅读现当代散文,学会在总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的基础上,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
学会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学会体会散文语言的美感。
《花未眠》是第一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文章以发现海棠花未眠写起,从三个方面阐述:自然美是无限的,人感受美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得,亲近所得;重视自然美,崇尚写实精神。
本文由于是哲理散文,加上学生对艺术欣赏的能力尚待形成,因此内容理解较难。
如何把难理解的文章深入浅出的讲解好,使学生能较好的理解体会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
2、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教学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以及本课特点,特制定两个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理解本文主旨,让学生建立起感受生活美的意识。
(2)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品味散文语言。
能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学会创造美。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就确定为:理解本文主旨与鉴赏本文语言,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二、说教法:本文教学重点是理解主旨和鉴赏语言,因此教学中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是关键。
运用前几篇课文所学的提要钩玄的方法,学会勾画圈点重要的句子,抓住关键句子理解主旨。
采用重点段落重点阅读的方法进行。
同时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尽快的抓住关键。
同时也采用问题激趣讨论法,使学生能自主地探讨问题。
三、说学法:本课内容较难理解,特别是有些哲理性较强,隐含着作者深切感受的语句如:“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等,理解较困难,因此,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让学生自由的发表意见,自主合作的探讨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导语设计:以一组鲜花图片展示其自然的美,让学生自由发表观后感受,引起学生对自然美的注意和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未眠》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是日本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一篇关于美和审美的哲理散文。
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单元设计的目的是通过阅读现当代散文,学会在总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的基础上,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
学会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学会体会散文语言的美感。
《花未眠》是第一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文章以发现海棠花未眠写起,从三个方面阐述:自然美是无限的,人感受美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得,亲近所得;重视自然美,崇尚写实精神。
本文由于是哲理散文,加上学生对艺术欣赏的能力尚待形成,因此内容理解较难。
如何把难理解的文章深入浅出的讲解好,使学生能较好的理解体会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
2、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教学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以及本课特点,特制定两个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理解本文主旨,让学生建立起感受生活美的意识。
(2)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品味散文语言。
能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学会创造美。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就确定为:理解本文主旨与鉴赏本文语言,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二、说教法:
本文教学重点是理解主旨和鉴赏语言,因此教学中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是关键。
运用前几篇课文所学的提要钩玄的方法,学会勾画圈点重要的句子,抓住关键句子理解主旨。
采用重点段落重点阅读的方法进行。
同时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尽快的抓住关键。
同时也采用问题激趣讨论法,使学生能自主地探讨问题。
三、说学法:
本课内容较难理解,特别是有些哲理性较强,隐含着作者深切感受的语句如:“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等,理解较困难,因此,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让学生自由的发表意见,自主合作的探讨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以一组鲜花图片展示其自然的美,让学生自由发表观后感受,引起学生对自然美的注意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