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训练定则规范:(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二散文阅读4-2-7含答案
浙江2018届高三语文大一轮总复习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教师用书

专题十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抓住形神,品味情思专题入门 散文的高考命题点和读文关注点散文的文体特点概括来说就是“形散神聚”。
所谓“形”是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
“形”的“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面,但目的却是统一的——用来表现理念、抒发情感、阐述哲理、表达志趣、寄寓情趣等。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神聚”。
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点要求考生在读文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始终带着几个“为什么”去读文,去思考——本段“写了什么、写得如何、为什么这样写、与主旨有什么关联”。
用这几个“为什么”去串联思维,理清行文线索,进而体会表达的思想情感,即串“形”聚“神”。
读文时也要始终坚信一点,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的每一段落、每一句,甚至每一词都不是随意堆砌的,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是作者精心安排、刻意提炼的,都是——由文体特点知高考考点——由高考考查点知读文关注点为主题服务的。
具备了以上读文意识,养成良好的读文习惯,读散文便成了一种“享受”,做题也就有了“成就”。
[高效读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关题目。
碰头食刘心武①那是去秋一天的下午,植被丰茂的温榆河边,我坐在马扎上画水彩写生,老杜走来走去地采集植物叶片,而汪哥儿则坐在他那辆本田雅阁里,把四扇车门全打开,仰着身子,双手枕在脑后,享受穿过车体的“过堂风”。
②我们三个是偶然相识于温榆河畔的。
我在离河不远的村子里辟了一间书房,写作之余爱到河边画风景;老杜离休不久,他们干休所就坐落在河东天竺镇,他喜欢采集植物花叶制作标本;汪哥儿别人都管他叫汪总,在河畔高档别墅区里有栋欧陆风情的小楼,有时开车路过温榆河就离开公路把车滑到河畔草丛中,他说是“透气补氧”,我却从他那眯眼凝思的神态,判断他多半还是在盘算生意经。
因为问起来他比我和老杜小两轮还多,所以我们只叫他汪哥儿,他每回都拉长声音应承,很受听的样子。
③我们又遇到一起,热络地互致问候后,便各司己事。
(浙江学考)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2部分 学考规定阅读与作文解读 2 文学类文本阅读

③好不容易熬到立春了,可春天只在日历上露脸,天地间还是冬天的鬼样 子。寒寒的,秃秃的,没有一点生机。就盼惊蛰,一天一天盼,盼来了惊蛰, 似乎也没啥改观。寒还在寒,秃还在秃,要摧毁冬日根深蒂固的营盘不那么容 易。没有耐心,没有韧劲,还真不行,那就打消脾气,耐下性子,慢慢熬吧!
④忽一日,地皮软了。踏上去不再像往日那样硬邦邦,倒似是踩在了海绵 上,软软的,柔柔的。抬起头,高高的杨树梢垂挂起絮穗穗,萧疏的柳树条奓 开了黄翅翅。哈呀,河边沿,垄堰根,一色的绿气正在蔓延。真让人摸不着头 脑,春天却悄无声息地来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3~4 题。 绝境隔壁是天堂
老麦克是一个狂热的蝴蝶爱好者,虽然他拥有一家很大的公司,可是工作 之余,他把精力都投注在自己的爱好上。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家人也都爱蝶成 痴。
这一年的夏天,老麦克带着妻儿去非洲度假,想去寻找传说中的金凤光蝶。 这种蝶是金凤蝶中的一种,极其罕见,而且异常美丽,只在非洲的原始丛林中 才有可能看见。老麦克毕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做一个金凤光蝶的标本。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题。 采春
①冬季日短夜长。农人说,十月里天碗里转,好婆姨做不熟三顿饭。是呀, 刚刚日头还在当顶,扫了扫院子,喂了喂鸡,出溜一下便滑到西山梁上去了。 白日真短,短得匆匆忙忙,慌慌张张,气气喘喘。城里人也不例外,上个班两 头不见太阳。早晨起床屋里黑,晚上下班外头黑,回到家里倒是亮堂,可那不 是阳光,却是灯光,忙忙碌碌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全国版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二散文阅读第一节理解内容及词句鉴赏作品形象课件

而是借助于感性具象来阐述道理。议论说理散文包括杂文、小
品文、随笔、哲理散文等,具体特点:
1.内容的丰富性 在思维形式上,议论性散文如天马行空,自由无羁,便 于考生将平日阅读积累的大量知识,根据实际需要,精心选
择那些鲜活生动的材料,恰到好处地运用于文中,使文章言
之有物,内容充实,显示出知识性和趣味性,厚重耐读,更 易于打动读者。
式来深化主题。
(2)情索式:(以情味线索来连缀景物)情的缘起——情的积 蓄——由情及人——情的归结。
特点:看似写景,实则借景抒情。将景物特征分解成若干方
面,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抒情。 (3)象征式: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 特点:用物来象征人,形在写物,旨在写象征之人;卒章显 志;篇末点题。 (4)怀念式:睹眼前景——思从前景(人、事)——抒怀念情。特 点:借联想和想象写怀念之物,表达寄托的情思。抓住景物
(4)综合层意,概括文意。阅读时能够逐层逐段地归纳内容层 次要点,并把这些要点和内容连续起来,就能发现作者在说 什么了。 2.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思路层次的方法 (1)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总括句、结尾句 和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 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 (2)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从 而把握文章的脉络思路。 (3)逐段归纳要点,把各段要点合并起来思考,不仅能把握文 意,还能找出文章的思路脉络。 (4)依据文体特征来理清思路结构。不同形式的散文,它的思 路结构是不同的。根据文体特征,也可以较快地理清文章的
即练]
1.(2016· 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母语的屋檐下
彭
程
少年时代的伙伴自大洋彼岸归来探亲,多年未见,把盏竟
全国版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4部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鉴赏小说形象训练定时规范

鉴赏小说形象一、(2017《考试说明》新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风景树朱道能当二货提着两瓶好酒,去看几年没有来往的幺爷时,一村人都把脖子抻得像大白鹅似的。
“砰——砰”,幺爷院里突然传来两声玻璃的爆响。
不一会儿,二货跑出门,脸紫得像茄子:“你个老东西,就跟树过一辈子吧!”一村人都明白,爷俩一定是为卖银杏树的事杠上了。
据幺爷讲,这棵银杏树是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栽下的。
只听这银杏湾的名字,就知道它早已是一村人的风景了。
夏日,郁郁葱葱的树冠,犹如一把绿色大伞,撑起一片阴凉。
一村老少,便惬意地坐在树下,大人随意闲聊,小儿绕树嬉戏。
待到深秋,树下便是一地金黄。
村人就捡拾回去,好生收藏。
有长癣生疮的,熬水一洗;有破皮流血的,揉碎一按;有血压高眩晕的,泡茶一饮……于是,常有人谢幺爷。
他听了,一摆手:“都是托先人的福哩!”眼下有人出高价,要买幺爷这棵银杏树。
谁呢?就是村长大军。
大军原本在城里开公司,当老板。
后来作为有经济头脑的能人,被招贤回乡,当上了村长。
大军一上任,立即带来一个致富项目:卖风景树。
所谓风景树,就是漫山遍野的松树、柏树、杉树什么的。
只要连根刨起,缠上草绳,运到城里一栽,就变成城里人的风景了。
一时间,寂静的山林里,野鸡惊飞,山兔乱窜。
再聚到银杏树下,村人的话题便出奇地一致:谁谁又卖了多少棵树,谁谁又挣了多少钱……正说得热闹,一直闷坐一旁的幺爷,冷不丁冒出一句:“一群败家子!”村人面面相觑,然后讪着脸,散去了。
银杏树下,便陡然冷清了许多。
大军却常来,尽管问候十句,幺爷也难“嗯”上一声。
一天,大军神秘地压低声音:“幺爷啊,有人想买银杏树,给你出这个价——”他张开巴掌,五个手指伸得直直的。
幺爷吧嗒着烟,望着地。
“五千,五千啊!我的幺爷!”大军把手掌伸到幺爷脸前。
幺爷吧嗒着烟,又去看天。
“这样吧,再加一千……”幺爷站起身。
“七千,七千怎么样?不能再高了!”幺爷终于开口了:“先回家问你爹,看你有没有祖宗。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轮温习第一部份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散文阅读专题专项增分练

“芝麻开门吧!”咒语念起,山洞石门訇然放开,堆积的珠宝浮光跃彩。
但洞察和把握一种语言的隐秘,不需要咒语,时刻是最重要的条件。在一种语言中沉醉得足够久了,自然就会了解其精妙。有如窖藏老酒,被光阴层层堆叠,然后醇香。瓜熟蒂落,风生水起,到了必然的时候,语言中的神秘和魅惑,次第显影。音调的起落平仄中,笔画的横竖撇捺里,有花朵摇曳的姿态,水波被风吹拂出的纹路,阳光下明媚的笑容,暗夜里隐忍的啜泣。
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
可是咱们要鸡干什么?可是咱们仍是要了。
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现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
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咱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天天下学途经我家店,都会进来捏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确实是我的!”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过去了,可它还在咱们店里挂着!最后,咱们先受不了了。有一天,这小孩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咱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惊惶失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悠悠挪出屋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
她订的是咱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她说:“不要让公公明白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明白了嘛,要铛铛(唠叨、指责)嘛!”
“婆婆明白就没事了?”
“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揽过隔壁那矮小的老太婆,“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咱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连番换着穿嘛!”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训练定则规范第四部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二散文阅读427含答案

分析散文结构,鉴赏表达技巧(时间:40分钟分值:28分)一、(2017《考试说明》新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垂钓的遗憾杨晓敏①那片杂草葳蕤的南窑塘,是水生物的天然繁殖场。
草鱼、鲫鱼、白条和鲢鱼成群结队畅游,鲶鱼、鳖、鳝鱼也时常出没。
黑鱼的模样狰狞可怖,占塘为王,和鳖一样,属捕食小鱼虾的鱼类。
它性情阴鸷暴戾,冲击力强,宽大的上下颌都有尖锐的利齿。
钓钩上的饵食如面团、蚯蚓之类,对黑鱼的诱惑力不大,所以平时极难钓上一条黑鱼。
我垂钓数年,也只有一次钓上黑鱼的历史,充其量三四两重而已。
斤把重以上的黑鱼,只好动用渔叉或撒网捕捞了。
②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黑鱼的产卵护婴期,此时,钓它就易如反掌了。
黑鱼的产卵护婴是个有趣的现象。
在一个暖融融的夜晚,黑鱼即将临盆了。
它会在选定的隐蔽地点,甩动有力的尾鳍,啪啪啪地击打这一方水域,不知是产前的狂躁宣泄呢,还是警告其他同类勿扰。
懂行的人会说,黑鱼闹塘了。
黎明时分,塘里静谧如常。
到塘边儿寻找,果然在塘边儿的杂草丛中,黑鱼在尺幅之内产满了卵子,浅黄如米,颗粒分明。
这时候的雌雄黑鱼在鱼卵边上虎视眈眈,负责监护。
倘有任何侵犯之举,它们都会毫不留情地给以迎头痛击。
那种护崽儿的本能,绝不亚于人类。
鱼子一旦孵化成形,就开始离开塘边儿活动。
在人的视野内,会看见清水塘里游弋着一群黑鱼崽儿,有成百上千之多吧。
雄父在前开路,雌母在后压阵,一路上咂起“扑扑扑”的水泡儿,欢闹中的崽儿白肚子乱翻,挺像一个多子多孙的幸福家庭在郊游,一时蔚为壮观。
③大约十岁那年,我听说黑鱼闹塘了。
溜到南窑塘的一个僻静处,果见杂草上的鱼卵一派狼藉。
原来是几位钓鱼者发现鱼卵后,争相逗钓黑鱼,人多吵闹,黑鱼大概吓得不敢靠近,他们没钓着黑鱼,懊恼之下,粗暴地打散了鱼卵,扬长而去。
④我按照大人的办法,弄一个结实的钓竿。
钓钩是自行车辐条磨尖弯成的,上面缠了一团棉絮。
翌日清晨,我一骨碌披衣下床,抓起钓竿溜到塘边。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训练定则规范:第四部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散文阅读 4-2-4

艺术手法——技巧运用与语言艺术(时间:40分钟分值:28分)一、(2017《考试说明》新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唢呐王宋志军唢呐是我们豫东这一带很有名的乐器,一支唢呐和一支笙,一阳一阴,恰如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合在一起,便可演奏出各种基调的曲目,欢快如百鸟朝凤,悲伤如雪梅哭灵,让观众随着不同的曲子时喜时悲,完全沉浸到乐曲的氛围之中。
我们这里有许多唢呐艺人,三五人聚到一起,便可组成一个唢呐班,他们走村串户,谁家有了红白喜事,便会请他们前去演出。
唢呐王姓王,六十多岁了,是我们这一带最有名的唢呐艺人,打小就跟随父亲学艺,至今已吹奏了大半个世纪。
他的真名很少有人知道,大家都喊他“唢呐王”,一是因为他姓王,另外也有称赞的意思。
唢呐王一生未娶。
只有一个捡来的儿子,大家习惯叫他“小唢呐”,也少有人叫他的真名。
据说是唢呐王在演出路上于荒野偶遇的弃婴,便抱回家中,一直养在身边,视为己出,打小就教他吹奏唢呐,父子二人相依相伴地生活。
唢呐演奏在过去物资短缺的年代,也算得上是一门不错的营生,不用种不用收,走到哪里都能讨口饭吃。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行当渐渐地不太为人看重了。
如今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演出团队多了,用的都是现成的音响里放出来的音乐,唢呐、二胡这类“老把式”,便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面对这一切,唢呐王丝毫不为所动,而小唢呐却有点儿坐不住了,几次他和唢呐王商量,要唢呐王把积蓄拿出来,办一个歌舞团,去挣大钱。
但唢呐王就是不答应,气得小唢呐冲他大吼,你不是我亲爹,把你的那些钱都带到棺材里吧!小唢呐决计和唢呐王分开,自己带了几个人另起炉灶。
虽然还是演奏唢呐。
可心里却总有不甘。
这一天,南村的李伯过八十大寿,又派人来请唢呐王父子前去演出,让父子二人再唱一出对台戏。
并许下重彩,谁若胜了,奖彩头十万元,当场兑现。
小唢呐闻听,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同时心里暗暗较劲,发誓这次一定要赢。
原来,这李伯不知怎的,打从前年祝寿就为他们父子摆开擂台,连续让他们唱对台戏,每次都拿出重彩,前两年分别是三万、五万,今年一下子增加到十万,前两次的钱都被唢呐王赢走了。
【语文】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学案3Word版含答案

【关键字】语文限时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守巷者庄因从我的门口通往闹街,是一条长巷。
巷子的前一段,左右对立的是些高级住宅,朱门白墙,煞是美观,经常有几辆小汽车停靠在巷的一边。
巷子的后一段,是参差不齐的克难房子,我所住的,便也是其中的一个。
午间,巷内行人不绝,人们像走马灯似的往来于闹区与冷静之间。
到了晚上,一切活动都被黑暗所掩蔽,巷子里静得犹如一条无声的河。
我每晚都要经过这条巷子,而时间往往接近午夜了。
当我自巷口下了汽车,独自走在这幽幽的深长的峡谷中,听着足声清晰地振荡着,心里便有遗世独立的感觉。
我很愿意用这段富有诗意的宁静,去澄清脑子里一天来堆积着的琐碎的片段问题,同时,结构一些对于新事物的思绪。
我放缓了步子走,虽然在我感觉中,这条巷子是很长的,但走过去却非常快。
每一次转过一个小弯以后,远远的一盏微弱的灯火便像流星般滑落在巷口,这颗星似的灯,体积固然很小,但给我的感受又何尝逊于大海茫茫中出现在港口的灯塔?当我每次快走进那个转弯的时候,心里便自问着:“它仍在么?”然后,我转过弯,承受着希望的欣喜,我的脚步也像有力而加速了,仿佛新的明天已经由这一点光亮,先透露给我。
这盏孤灯的主人,是一个卖馄饨的老人,我说他老,也许并不确实,不过,他确已鬓发斑白。
我与他相识,是在一个寒雨凄风的夜晚。
我竖起衣领,向前倾斜着疾行。
再也没有往常那种悠闲的想法,只觉得这巷子长得讨厌。
风夹了细雨,喷洒在身上,有一股刁缓的风溜进衣领,全身像触电似的痉挛起来。
忽然一阵竹梆子的声音从前面递过来,我抬头看,一层雨雾散在那灯火的四周,老人笼着手,靠了墙壁坐着。
我忽然觉得他是异常孤独的。
坐在面摊旁的长条凳上,热的蒸汽扑在脸上,隔着水雾,渗过凄迷的光,看见的是他满脸皱纹,和一双似乎困倦的眼。
“吃啥?”他问。
于是我们便由一碗牛肉面交谈起来。
“俺在大陆时当过县长,谁知道要来台湾卖面?”真的,谁会想到来台湾一住十年呢?我想,谁也料不到自己的生活,那么,处在一个新环境里,便去多多培养自己,料理新生活吧!生活没有绝对的舒适与穷苦,那只是感受的问题,以及我们对于它单纯肯定而产生的印象。
浙江2018届高三语文大一轮总复习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教师用书

专题十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抓住形神,品味情思专题入门 散文的高考命题点和读文关注点散文的文体特点概括来说就是“形散神聚”。
所谓“形”是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
“形”的“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面,但目的却是统一的——用来表现理念、抒发情感、阐述哲理、表达志趣、寄寓情趣等。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神聚”。
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点要求考生在读文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始终带着几个“为什么”去读文,去思考——本段“写了什么、写得如何、为什么这样写、与主旨有什么关联”。
用这几个“为什么”去串联思维,理清行文线索,进而体会表达的思想情感,即串“形”聚“神”。
读文时也要始终坚信一点,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的每一段落、每一句,甚至每一词都不是随意堆砌的,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是作者精心安排、刻意提炼的,都是——由文体特点知高考考点——由高考考查点知读文关注点为主题服务的。
具备了以上读文意识,养成良好的读文习惯,读散文便成了一种“享受”,做题也就有了“成就”。
[高效读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关题目。
碰头食刘心武①那是去秋一天的下午,植被丰茂的温榆河边,我坐在马扎上画水彩写生,老杜走来走去地采集植物叶片,而汪哥儿则坐在他那辆本田雅阁里,把四扇车门全打开,仰着身子,双手枕在脑后,享受穿过车体的“过堂风”。
②我们三个是偶然相识于温榆河畔的。
我在离河不远的村子里辟了一间书房,写作之余爱到河边画风景;老杜离休不久,他们干休所就坐落在河东天竺镇,他喜欢采集植物花叶制作标本;汪哥儿别人都管他叫汪总,在河畔高档别墅区里有栋欧陆风情的小楼,有时开车路过温榆河就离开公路把车滑到河畔草丛中,他说是“透气补氧”,我却从他那眯眼凝思的神态,判断他多半还是在盘算生意经。
因为问起来他比我和老杜小两轮还多,所以我们只叫他汪哥儿,他每回都拉长声音应承,很受听的样子。
③我们又遇到一起,热络地互致问候后,便各司己事。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十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二)散文阅读 学案2 Word版含答案

限时训练一、(201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14分)在母语的屋檐下彭程少年时代的伙伴自大洋彼岸归来探亲,多年未见,把盏竟夜长谈,我们聊到故乡种种情形,特别谈到了家乡方言,兴之所至,后来两人干脆用家乡话谈起来。
本来以为这么多年不使用,很多方言都已忘记,不料却在此时鲜明地复活了。
恍惚中,甚至忆起了听到这些话时的具体情境,眼前浮现出了说话人的模样。
友人感慨:真过瘾。
在一种语言中浸润得深入长久,才有资格进入它的内部,感知它的种种微妙和玄奥,那些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
几乎只有母语,我们从牙牙学语时就亲吻的语言,才应允我们做到这一点。
关于母语,英文里的一个说法,最有情感温度,也最能准确地贴近本质:mother tongue,直译就是“妈妈的舌头”。
从妈妈舌头上发出的声音,是生命降临时听到的最初的声音,浸润着爱的声音。
多么深邃动人的诗意!在母语的呼唤、吟唱和诵读中,我们张开眼睛,看到万物,理解生活,认识生命。
诗作为浓缩提炼过的语言,是语言的极致。
它可以作为标尺,衡量一个人对一种语言熟悉和理解的程度。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坍了”,说的是世事沧桑,人生无常。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说的是心绪流转,昨日迢遥。
没有历史文化为之打底,没有人生经历作为铺垫,就难以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其间的沉痛和哀伤,无奈和迷茫。
它们宜于意会,难以言传。
每一种语言都连接着一种文化,通向一种共同的记忆。
文化有着自己的基因,被封存在作为载体和符号的特有的语言中,仿佛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巴的山洞里,藏着稀世的珍宝。
“芝麻开门吧!”咒语念起,山洞石门訇然敞开,堆积的珠宝浮光跃彩。
但洞察和把握一种语言的奥秘,不需要咒语,时间是最重要的条件。
在一种语言中沉浸得足够久了,自然就会了解其精妙。
有如窖藏老酒,被时光层层堆叠,然后醇香。
瓜熟蒂落,风生水起,到了一定的时候,语言中的神秘和魅惑,次第显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散文结构,鉴赏表达技巧(时间:40分钟分值:28分)一、(2017《考试说明》新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垂钓的遗憾杨晓敏①那片杂草葳蕤的南窑塘,是水生物的天然繁殖场。
草鱼、鲫鱼、白条和鲢鱼成群结队畅游,鲶鱼、鳖、鳝鱼也时常出没。
黑鱼的模样狰狞可怖,占塘为王,和鳖一样,属捕食小鱼虾的鱼类。
它性情阴鸷暴戾,冲击力强,宽大的上下颌都有尖锐的利齿。
钓钩上的饵食如面团、蚯蚓之类,对黑鱼的诱惑力不大,所以平时极难钓上一条黑鱼。
我垂钓数年,也只有一次钓上黑鱼的历史,充其量三四两重而已。
斤把重以上的黑鱼,只好动用渔叉或撒网捕捞了。
②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黑鱼的产卵护婴期,此时,钓它就易如反掌了。
黑鱼的产卵护婴是个有趣的现象。
在一个暖融融的夜晚,黑鱼即将临盆了。
它会在选定的隐蔽地点,甩动有力的尾鳍,啪啪啪地击打这一方水域,不知是产前的狂躁宣泄呢,还是警告其他同类勿扰。
懂行的人会说,黑鱼闹塘了。
黎明时分,塘里静谧如常。
到塘边儿寻找,果然在塘边儿的杂草丛中,黑鱼在尺幅之内产满了卵子,浅黄如米,颗粒分明。
这时候的雌雄黑鱼在鱼卵边上虎视眈眈,负责监护。
倘有任何侵犯之举,它们都会毫不留情地给以迎头痛击。
那种护崽儿的本能,绝不亚于人类。
鱼子一旦孵化成形,就开始离开塘边儿活动。
在人的视野内,会看见清水塘里游弋着一群黑鱼崽儿,有成百上千之多吧。
雄父在前开路,雌母在后压阵,一路上咂起“扑扑扑”的水泡儿,欢闹中的崽儿白肚子乱翻,挺像一个多子多孙的幸福家庭在郊游,一时蔚为壮观。
③大约十岁那年,我听说黑鱼闹塘了。
溜到南窑塘的一个僻静处,果见杂草上的鱼卵一派狼藉。
原来是几位钓鱼者发现鱼卵后,争相逗钓黑鱼,人多吵闹,黑鱼大概吓得不敢靠近,他们没钓着黑鱼,懊恼之下,粗暴地打散了鱼卵,扬长而去。
④我按照大人的办法,弄一个结实的钓竿。
钓钩是自行车辐条磨尖弯成的,上面缠了一团棉絮。
翌日清晨,我一骨碌披衣下床,抓起钓竿溜到塘边。
天上的弯月尚明,芦尖上露珠闪动。
我惊奇地发现那狼藉的鱼卵早已连成一片,颜色变成黑芝麻般了。
我心中涌动起一种无可名状的快意,黑鱼果然尚在。
我小心翼翼,刚把钓钩落入水中,手感一沉,极有劲力,塘面泛起一汪水势。
这是黑鱼试探性的一击,含有威胁性和恐怖的成分。
十岁的顽童,连好奇心理也是脆弱的。
一旦与隐蔽的黑鱼对垒,心情则忐忑不安了。
⑤说是钓黑鱼,其实是“逗弄”,把特制的钓钩儿在水中一颤一颤,以激怒黑鱼。
黑鱼盛怒之下,毅然吞噬,才会死命咬住。
我又钓,无动静了。
连续颤了几十下,依然无异样感觉。
稍松懈时,竿儿一沉,我一抬,竿儿未起,惊喜之中,使尽全身力气向上猛甩。
随着轰隆轰隆的击水声,硕壮无比的黑鱼露出水面,嘴里咬着钓钩不松。
我不敢犹豫片刻,刺啦一扔,黑鱼在脱钩的同时,早跌落在五米开外的塘坡上。
巨大的惯性,使我也趔趄不止。
黑鱼出水后凶相毕露。
在鱼类的灵性和求生欲望的驱使下,它呼呼地猛蹿几下,试图扭动巨大的尾鳍,回归到它逍遥和逞威的清水塘里。
我几乎手足无措,根本不敢对视黑鱼那喷火的目光,更不敢伸手去摁住它。
情急生智,伸钓竿连连拨动它,才不至于让它重温旧梦。
⑥那条黑鱼有七八斤重。
父亲惊叹,用疑惑的目光睨我半天,才相信真是我从水里钓出的。
当时,乡下人是不大喜欢食黑鱼的,认为它肉粗且皮厚,口感不好。
炸熟费油,煮烂熬锅。
吃黑鱼时,往往是先把它干放在大盆里,浇入滚水,用锅盖封死,任黑鱼垂死挣扎。
这样刚好把鱼皮烫掉。
无论油炸还是煮汤,都好拾掇了。
⑦那天,我无论如何也咽不下溢着鲜味儿的鱼汤。
黑鱼冒着火花的眼睛,幽怨地叠印在我脑海里。
⑧我在那个明媚的早上,完成了我的梦,却将另一个梦无情地粉碎了。
曾经无数次地设想,假如再有此境遇,我还有勇气重复做一次吗?回答总是否定的。
⑨多年来,我时常对自己说,忘掉它吧,它毕竟只是一条鱼。
可事与愿违,在梦里,记忆愈加清晰,那喷火的目光,依然在闪烁。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A.本文第①段介绍了南窑塘的自然环境,对黑鱼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主要意图是向读者介绍黑鱼的类属、性情和样貌。
B.文中几位钓鱼者钓不着黑鱼,“粗暴地打散了鱼卵,扬长而去”,表现了他们对自己钓鱼技艺的不满,并衬托出后文中“我”形象的高大。
C.文中写乡下人吃黑鱼时,往往先把它干放在大盆里,浇入滚水,用锅盖封死,这一场面描写,表现了作者家乡的地域风情。
D.在文章第⑧段中,“我的梦”指钓到黑鱼,无情被粉碎的“另一个梦”指的是黑鱼能够繁衍生息。
解析A项,“主要意图”是通过描写为后文作铺垫。
B项,他们打散鱼卵是在发泄心中的懊恼,而非对自己钓鱼技艺的不满;“衬托‘我’形象的高大”错,文中并没有塑造“我”高大的形象。
C项,场面描写展现的是“我”对这种对待黑鱼的方式不忍心。
答案 D★2.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第②段的作用。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段内容描绘了黑鱼产卵前的狂躁表现,于是人们知道这是黑鱼要产卵了。
然后描绘了黑鱼的护婴与小鱼孵化后其乐融融的画面。
使读者从中感受到黑鱼身上表现出的浓浓的亲情。
这对后文描写大黑鱼被钓上后的喷火的目光和“我”对残忍破坏黑鱼繁衍生息的愧疚做铺垫。
本段的描写细致逼真,充满人情味,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答案作用:①内容上,介绍黑鱼产卵前和护婴期的表现,表现黑鱼为了繁殖后代的用心良苦。
②结构上,为作品叙事介绍背景,为下文作者所描述的大黑鱼被钓到以后眼中的怒火,以及“我”的愧疚心理做铺垫。
③效果上,介绍了黑鱼家族的欢乐,和下文大黑鱼被钓到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感动于大黑鱼的爱子之情,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3.文中三次写到黑鱼的目光,请分别说明其在表现主旨方面的作用。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文章中写到黑鱼目光的内容分别在第⑤段、第⑦段、第⑨段。
第⑤段中黑鱼的喷火的目光中包含着愤怒,对人类剥夺了它生存的权利,破坏它与儿女团聚的愤怒。
第⑦段中描绘黑鱼冒着火花的眼睛幽怨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这是在“我”目睹了黑鱼被虐杀后而想起黑鱼的目光,其中包含了“我”的悔恨。
黑鱼的目光中包含着幽怨,应该是在怨人类的残忍、无情,怨人类利用动物的天性猎杀它们。
第⑨段写多年后仍不能忘怀黑鱼的目光,黑鱼是一条鱼,但也是一个生命,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
认为其他动物的生命可以任意剥夺是不对的,生命应该是平等的,这是黑鱼给“我”的触动,也是“我”至今难以忘怀的原因,也是这篇文章带给人的思考。
答案①第一次的黑鱼目光,包含因人类施暴,自己思念儿女,远离水塘,生命即将逝去的愤怒。
②第二次黑鱼的目光,“幽怨地叠印在我脑海里”,间接表明了“我”认识到了人类的残忍,产生了悔恨之情。
③第三次黑鱼“喷火的目光,依然在闪烁”,突出了“我”的悔恨和对生命平等的反思,深化了小说主旨,引人深思。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4分)回忆小学生活【注】格致现在,学校与家之间的距离是4公里,由1.5公里乡村土路和2.5公里火车道组成。
6年前我的学校距家不足30米。
它位于屯子的中心,使每个孩子上学的距离大致上相等。
那是一所小学校,房子比民房大约一倍。
一年级在东侧的房间里,二年级在西侧的房间里,中间的小房间是两位老师的办公室。
上下课是用电铃来呼喊的,不是一段铁轨挂在树上,然后由一个老头去敲。
这说明我童年的生活环境已为现代文明所浸染,电线已同我的幼年生活扭结在一起。
有电就有灯,有了灯,我们的教室就不会太昏暗。
我基本上是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开始读书识字的。
我认真观察过那个房檐下的电铃,在它静止的时候,在它大叫的时候。
它接近一个乐器。
一个手掌大的圆面,一个小铁锤。
铁锤敲击它的侧面而不是正面。
按下电钮,小锤就以肉眼无法追赶的速度开始原地踏步。
每一步都踏响了,每一个响声还没来得及站起就被后面的声响扑倒了。
它们一个连着一个,扭成一团,连成一片。
其实,它的原理同树枝上挂一块铁,再用铁锤去敲是一样的,只是人力拉大了声音间的距离,给了每一个声音伸展和生长的空间。
电铃的声音是那些独立、悠长的声音的有序码放,电使之方向一致,大小相等。
金属的悠长的余音在这里是多余的,像懒洋洋的哈欠,它被修减掉了。
电将散落的、处于无政府状态的懒散又悠长的声音很好地组织了起来、管理了起来,电说,向右看齐,齐步——跑!我在明亮的教室里,在切去尾音的规范的电铃声里开始了读书时代。
我的同学有27名。
二年级读完的时候,我们就从这所离家很近的学校毕业了。
三年级要到距家750米的小学接着读。
学校在两个自然屯子的中间,这两个自然屯是一个行政大队,相距1.5公里。
学校把1.5公里从中间断开,形成两个750米的上学之路。
两个屯子的孩子相向而行,各自走过750米,然后在一个操场里混合。
但据我们的目测和步测,学校距另一个屯子要近至少200米。
学校的四周是一望无际的水稻田,1 500米的中心点不难找到,那么,这200米的误差是有意的。
据我的分析,这与我的父亲有关。
两个屯子合成一个行政大队,父亲是大队书记,也就是那里的最高行政长官。
最高行政长官完全可以决定小学校的位置,也可以决定学校离自己的孩子是远还是近。
最后,父亲使新建的学校离自己的孩子远了200米。
原因有二:1、另一个屯子大,孩子多;2、大队委员会的其他成员都来自那个村子,他们对父亲有敌意,敌视的原因仅仅是父亲的姓氏。
父亲小心谨慎,力争不给他们留出攻击自己的余地。
于是,我向前多走的200米,就是父亲在权力上有意后退的距离。
走过这条暗藏着政治的上学之路,我开始了三年级。
我的同学有25名。
有两名男生没有升入三年级,没有走上这条比另一侧远200米的上学之路。
他们是因为严重的智障,与远出的200米无关。
一个叫海,生得眉目清秀,头发还是非洲人似的小卷。
他经过了两年学习,掌握了1+2=3,但2+1=?他有时算对,有时算错,至于3-1=?他就从来没算对过一次;另一名叫彦,他的问题在文字上。
他上课坐得最直,眼睛睁得最大,写字用的力气最多,但他写的字,一眼看上去,基本上不是汉字,比汉字的笔画要少一些。
因为笔画少导致他写的字没能围成方块。
他的字比别人的笔画重,笔画黑,划入纸的纤维,像是石刻。
他手里的笔画,都是些不老实的家伙,不用力把它们嵌进纸里,它们就会到处乱跑。